《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5469c96c175f0e7dd137b7.png)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
下面给大家推荐《生命的品质》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利用寒假假期,集中读完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
《生命的品质》是作者2007年至2009年所写文字的结集,共分十一辑,包括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哲学的思考,对教育的呼吁,读书的呐喊,对时代的评论,对人性的度量,对心灵的追问,面对灾难的反思以及对宋词的赏析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衬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
什么是生命应该具有的品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却自始至终无不透露着答案。
书虽读完,思考却无法停歇。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单纯。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
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云烟而已。
早些时候,读过于娟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对我触动很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
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
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这个故事里,相信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生命本就短暂,在这个愈来愈快的社会里,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回归简单,回归淳朴,不要让名利权情这些社会堆积物蒙蔽了我们的生命,使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
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人生重在安顿灵魂
![人生重在安顿灵魂](https://img.taocdn.com/s3/m/8b3f81237375a417866f8f12.png)
人生重在安顿灵魂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
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周国平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换句话说,人的使命就是尽好老天赋予的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万物之灵。
周国平说: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
便是幸福。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爱情和事业是人生幸福的两个关键项。
爱着,创造着,这就够了。
其余一切只是有了更好、没有亦可的副产品罢了。
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
这就是你的心灵。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已与死亡相伴随了。
在自然界里,一块石头之所以能无限地存在下去,正因为它是没有生命的。
凡有生命的存在物必定会死亡。
在这个意义上,有生命的个体去追求长生不老,就好比堂吉诃德要向风车挑战一样,因为除非他是无机物,比如一块石头,否则,他就会死亡。
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是任何个体都必定会遭遇到的结局。
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选择怎样的人生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
认识自己,才能确立起适合于自己的志向。
活出自己的境界俞吾金说: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867024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0.png)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心得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一篇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
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
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二篇拜读了周国平老师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后,感觉像遇到了“陌生的熟悉人”,因为周老师所指出的教育观点与我们271教育理念相吻合。
书中说到:“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
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把自己安顿好作文范文
![把自己安顿好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61179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9.png)
把自己安排好作文范文古老的铜镜,在岁月的剥蚀下,生出淡淡的铜花,依稀可以看见镜子里的另一个我。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久而久之也就把自己给弄丢了,似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
其实也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这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这一场旅行,经过生活的“皴擦点染”,渐渐地明晰了,却也更加复杂。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感性的。
当感性的我做完某件事情的时候,理性的我就会出现,并且给予这件事假设干评价。
那么,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会懊悔的原因。
这样的例子自然是无法防止的。
《列子·汤问》中说到,“天地亦物也,物有缺乏。
”到了《西游记》那里,也就成了孙悟空说的一番话,“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微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其实也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既然不可防止,那么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尽量用理性的目光去对待事物。
走在人生这条道路上,难免要有磕磕碰碰,经常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足迹,也许会让自己明白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大部分是有益于自己的。
妥协是一门艺术,是对自我否认的成长。
在《平凡的世界》中,王满银是个不算大的人物,但却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路遥先生把他作为一个开展中的人物来刻画,而这一开展却和其别人物的开展有所不同。
通篇阅览作品之后,不难发现:在路遥笔下,王满银的出场就让人瞧不起,不务正业,也不顾家庭,他是罐子村的代表,所以他自己也就是破罐子破摔。
到了后来,成了一个投机倒把之徒,但是事情开展到结尾,他却从宾馆的一面镜子中看见了从前的自己,于是种种过往浮如今镜子里,他最终决定,回到那个遥远的家。
王满银的开展,是一种自我认识,其价值也就是一种自觉意识的清醒,而这一种清醒也就是和自己的妥协。
假设说,王满银只是路遥先生笔下一个虚构的人物,那重耳就是一个事实了。
因为晋献公和骊姬的原因,重耳不得不逃亡他国。
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他性格开展的一个过程。
当他沦落齐国长达七年之后,他早已沉迷在和齐姜的朝夕欢宴之中。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语录经典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语录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cc14c224f90f76c660371a9d.png)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语录经典1 再亲自迎来新生命的时候,人离天国最近。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2 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3 舞蹈是人用神的方式行走,是在规则中诠释自由。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4 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5 在今天,哲学仿佛破落了,正在给政治、科学、文学打工。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6 生而为人,忙于人类的事务本无可非议,重要的是保持心的从容。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7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8 人生有的时候不妨疏狂一下,何必总是压抑自己,何必把自己包得这么紧。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9 人生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里。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0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把他当做独立的人尊重他,把他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他。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1 真正的爱情也许会让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价,但一定也能使人得到刻骨铭心的收获。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2 一个人内心有了成熟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对于外界的一切就能够迅速作出恰当的反应,如同有一种本能在起作用。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3 佛教强调色空不二,我的认为是:知道空即是色,就可以彻悟于空而仍能自娱;知道色即是空,就可以纵情于色仍能自拔。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4 在青年时期,人有虚荣心和野心是很正常的。
成熟的标志是自我认识,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方向,于是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被内在的目标取代。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5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16 健康的心理来自智慧的头脑。
现代人易患心理疾病,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于是就看不开生活中的小事。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f031a3c69dc5022abea0080.png)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这是一本充满哲学气息的随感类语言书籍。
收集了作者周国平老师2006年到2010年间一些关于价值观问题的零散随感文字。
如果单纯像看故事书一样从头到尾的去阅读,似乎感到很乏味。
因为字里行间,找不到故事情节,前后文之间也找不到关联性的线索。
但细细品读每一段文字,都独立的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每一个段落都是一节优美而深邃的篇章。
读周国平老师的文字,需要细心慢读,需要专注思考。
每个短小精悍的篇幅里都深藏着博大精深的道理于其中。
这本书共分39个章节,来汇集其这些年的点滴语言。
每一个章节好似日记,也似心得。
每个点都借助现实生活的背景题材,用周国平老师那娴熟的哲学思维,切中要害,剖析本质,宣扬普世价值观。
本书最经典的一个观点就是书名----《把心安顿好》。
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品牌一样,将一粒粒细小的珍珠串联成一副精美的项链。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主要的取决于是否把心安顿好。
如果把心安顿好了的话,命自然而然就照看好了。
所以,把心安顿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修行的主要内容。
生命的偶然和脆弱,本属大自然的常态。
当人有了思维以后,欲望和想法没有了边界。
而当脆弱的躯体承载无边的欲望时,心是不能安顿的。
心不能安顿时,人就不得安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快乐。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英国哲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
所以,把心安顿好了就能幸福。
把心安顿好,就是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日子,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周国平老师以价值观为纲,每一个章节都是在指引我们如何安顿自己不曾安顿的心。
看了这本书,更加坚信哲学对我们思维观念训化的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融会现代哲学工具,指导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个是我们学会把心安顿好的理论保障。
2023年《品质》读后感
![2023年《品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9d61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0.png)
2023年《品质》读后感2023年《品质》读后感1人最宝贵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就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这就是周国平的价值观,是他对于人生态度,明晰而简单,但却需要用心去践行。
生命是什么?冰心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我更不敢去为生命下一个定义,我只能说人是有一个肉身生命的,这个生命是脆弱的,生病或是受伤都足可以毁灭它。
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每个人都还有除过肉体生命以外的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我们眼睛看不到,却能用心感受到,也许我们可以称之它为灵魂或是精神,这个生命是顽强的,不易摧毁的,当所有的不幸和苦难袭来时,这个生命可以抚慰我们受伤的身体,从而使我们获得勇气与力量,所以臧克家会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了的只能是我们的肉体生命,而我们的精神或是灵魂却不会死掉,它是永恒的,只要这个灵魂足够高尚与强大。
因此这个内在的生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质来。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喧嚣的闹市亦或是宁静的大自然,无论在哪儿,我们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都不可避免的被这俗世牵绊着,而实际上也必须这俗世牵绊着,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是什么可以让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那就是要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强大的灵魂,这是我们变得独特,变得有人格魅力的唯一法宝。
在内在生命的伟大一文中,周国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体残疾却依然收获了一份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的人:荷马、贝多芬、霍金、海伦凯勒,诚然,这些人都是伟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这最起码能证明一个强大的灵魂可以跨越身体上的残缺,爆发出不可思议的惊人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火花。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808f66bcd126fff7050b56.png)
《生命的品质》读后感周末闲暇,从同事处借得一本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
周国平先生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现今生活越来越复杂、生命越来越沉重,人们容易被太多东西所羁绊,金钱、地位、身份......这些东西迷障迷惑了我们的双眼和内心,活得越来越繁忙,却越来越空虚,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去体会、去培养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独立的精神世界。
周国平先生接受了杨绛的看法灵魂不同于内在生命,灵魂是塑造内在生命的主导者。
如果说,内在生命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灵魂则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真而高尚。
在序言里,他如此写道: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他还说: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内在的生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质来正是他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伟大的内在生命周国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体残疾却依然收获了一份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的人:盲诗人荷马、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全身瘫痪的霍金、又瞎又聋的海伦凯勒,诚然,这些人都是伟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这最起码能证明一个强大的灵魂可以跨越身体上的残缺,爆发出不可si议的惊人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火花。
这也让我想起轮椅上的史铁生、脑瘫女诗人余秀华,还有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依然淡定从容、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的杨绛。
做自己的朋友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
在所有的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那一个,就是你自己。
作者讲到,缺了自己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作者说做自己的朋友,是人生很高的成就,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做自己的朋友,确实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也是人生重要的一种能力。
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古希腊哲人彼亚斯说: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不幸的。
彼翁也说过,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
不幸之为不幸,是因为它会对人造成伤害。
描写爱情的书
![描写爱情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dab0c3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描写爱情的书爱情是苦是甜,作家们在书中都写出自己的版本,而且每个年龄段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同,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情的书:1、《爱的艺术》埃里希·弗罗姆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伊恩·麦克尤恩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3、《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李海燕本书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
4、《爱情美学》赵惠霞本书中运用现代美学理论剖析经典爱情案例,展示了男女相爱的基本法则,适宜青年男女特别是大学生阅读,对步入婚姻的男女也富有启迪作用。
5、《恰到好处的恋爱》这本书帮助在婚恋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苦苦追寻却总是一无所获的朋友。
6、《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你》沈从文/张兆和本书是文学巨匠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的家书记录了他们相濡以沫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人生沧桑,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沈从文之余更深刻体悟他和夫人之间纯真隽永的深情。
7、《金蔷薇》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本书蕴含着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情感追求和审美理想。
8、《我们仨》杨绛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像极了莎士比亚口中的爱情,平淡且持久,而亲情是温暖怀念,哀而不伤。
9、《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本书收录了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书中体现了他们的爱与生活,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是一部感动国人的爱情绝唱。
10、《把心安顿好》周国平本书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11、《爱的多重奏》阿兰巴迪欧本书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活在当下_《生命的品质》读后感1500字
![活在当下_《生命的品质》读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4b27d48f242336c1eb95ed0.png)
活在当下_《生命的品质》读后感1500字最近,我终于有幸得到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一书,这本书是我渴求已久的书。
此书思想精髓在于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一直以来,我以理想主义者自居,思想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哲学是一种分身术,把人分成具体的人和抽象的人,具体的人周先生认为是一个有很多尘世欲望的复合体,在红尘中奋斗、挣扎,我不尽然,我觉得那不欲望,而是理念、信仰,是为了理念和信仰所付出的执着与坚强,在努力与奋斗中所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与真挚,连最枯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欣慰到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佐证。
抽象的人站在具体的人之外,所以清醒、理性,从更加超脱的角度来劝导那个具体的我,让生命简单、本真,于是在午后、在深夜,一杯茶、一本书,与心灵对话,感受最真实的自己,在喧哗的世界中沉淀下来。
周先生的书品味悠长,一本好书初读时似曾相识,再读时又美如初见,直入心底,感觉在阅读和思考中与伟大灵魂相遇,而这种相遇使你摆脱尘世命运的束缚,生活在一个更广阔、更崇高的世界里。
读书如一剂良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都能从其中找到诠释,回归淳朴、回归简单,回归本真,把平凡生活和内在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果真如此吗?有学友曾问我,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为何没有痛苦的表情,仍激情飞扬。
活在当下,焉能放下。
人生在世,确有许多负重,因活在当下,上学时想考一所好的学校,毕业了想有一份合宜的工作,工作了想有所建树,亲情、爱情、友情哪一个不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负重。
时光游走、岁月流逝,曾“隔着窗儿,看小鸟在天空飞,却怎么也打不开那扇门”,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渴望,今天不再来,今生不再来,谁能白头时再感慨年轻时没能实现的心愿空悲叹。
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欲望、野心、身份而活,也不是所有人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而活,其码我不是,如非要有所定义的话,我则归纳为理念、信仰而非欲望。
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心情短语
![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心情短语](https://img.taocdn.com/s3/m/533e13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d.png)
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心情短语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心情短语1、你不要把自己的事情掏心掏肺地告诉别人,你知不知道,有些人,面前心连心,背后动脑筋。
2、知足是美德吗要看你的知足是哪一种。
如果你感到知足以后,对生活更有力气,那你的知足就是积极的。
如果你说你很知足,说完后,却对生活越来越没劲,那你的知足就是消极的,这种知足最好免了。
保持渴望,就是要避开这种消极的知足,别用这套敷衍自己。
3、恋爱就像拔河,都希望对方爱自己更多,拼命想要赢得比赛,但忘了如果对方先放手,只会摔得头破血流。
4、提升了自己才会遇到更好的人,交往的层面是由自身的素质决定的。
你从来不读书,自然结交的大部分是肤浅和物质的人,聊的无非也是鸡毛蒜皮。
哪怕遇到更好的人,也会被你吓跑,话不投机半句多,相逢一笑SayGoodbye。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朋友,也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爱人。
5、过一个平凡无趣的人生实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运动,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
6、给我整片树林,我也只想一直抱着最喜欢的那颗不松手。
7、爱情,在天昏地暗时,你看不清这个人,因为满心里全是他,眼光局限到不能再局限。
哪怕穿一身普通的运动装,他也哪里全是好。
如果冷却下来,就如同喝了一口隔夜的茶。
才知道,好多感觉,不过是自己堆砌起来,自己骗了自己啊。
——雪小禅8、我多害怕习惯了谁的好,然后又被无情的丢掉。
9、你想要将自己与更好、更高贵、更富有的事相比,而你就会让自己更缺乏爱。
当心灵变得愈来愈爱比较、愈来愈爱占有、愈来愈爱依赖时,就创造出一个模式而深陷其中。
所以,就无法从新鲜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
所以,就会毁掉那件事,毁掉生活中的芬芳,而那就是毁掉爱。
10、幸福并不需要奢侈和豪华,有时要的越多反而越难幸福。
小人物,小欲望,小满足,才是大幸福。
11、这个冬天,需要满格的WiFi,一床暖暖的被窝,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零食,在冷的天也能约出来的闺蜜,还有一个会暖手的Boyfriend,再睡到自然醒的早晨。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717810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3.png)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1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不只是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的话语总能叩击我的心灵,曾拜读过他的一本书——《把心安顿好》,感觉受益匪浅。
也许有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无聊,都是大话套话,的确,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耐着性子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大师真不愧是大师,虽然看起来说的是一些人竟皆知大道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不断惊叹:是啊,可不就是那样吗?说得真好。
这是我初次读周国平书籍时的感受。
说实话,我这个人是不喜欢读书的,这也是我需要做检讨的地方,但是年前开完放假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本周国平的书,我的内心是激动和兴奋的,很高兴我喜欢的书目能和集团主流价值观相互吻合,带着这种心情,我又一次开始了与周大师的对话。
翻开《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刚读了两页,就发现“老周”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还是那种感觉,两三句话就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马拉松或许有人说我夸张了,但我读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感觉,后来想了想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就是我在读的时候不断地将他说的话往自己身上靠拢,这样感受就特别真挚。
下面对书中几句发人深省的话发表自己的感悟。
1、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
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
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记得经常听人说起,上大学没用,我也曾这么认为过,现在大学生遍地是,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说不定还不如初中就辍学的赚得多。
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对大学趋之若鹜呢?是因为大学给了我们除去知识之外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式等。
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
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精选三例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精选三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45afc92e3f5727a5e962fc.png)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精选三例篇一:《把心安顿好》读后感最近读了我们教研组长推荐的周国平写的《把心安顿好》,先引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开头“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
”读完周国平的这本最新随感,我也很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他似乎无关,他给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合适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我不但想写,还一直沉浸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想上的不是震撼,而是大彻大悟,他启迪我不断地思考,反省,他使我逐渐由浅薄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宁静,由痛苦走向幸福,由迷茫走向明朗,由狭隘走向博大。
我没把这本书读完,就迫不及待的向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
他首先从价值观方面来告诉我们要注重的是内在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他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读了这些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很多时候在被我们自己浪费,我们的不快乐是由于价值观有了问题,如果我们注重内在生活,多关注我们的灵魂,我们会走出痛苦的深渊从而做一个快乐的人。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我们应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这样从人性意义上说,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成功就会像优秀的副产品一样不期而至。
其实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它又从内在生活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安顿自己的心灵,他说: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8344f4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9.png)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弗兰克尔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生命存在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当我读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之后,我感触很多,我想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我认为书中所贯彻的思想是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为之而奋斗一生,倾尽心力。
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
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
并且花了很长时间完成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富有特殊意义的作品。
因为他知道活着的意义,正如尼采说的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
《幸福的哲学》的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幸福的哲学》的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efd581482fb4daa48d4b52.png)
《幸福的哲学》的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幸福的哲学》的心得体会/《幸福的哲学》的心得体会1看这本书是因为周六屋顶读书的话题就是《幸福的哲学》,希望看了能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因为之前看了很多书,对书中内容有质疑有不解,但是周围没有和我看同书的人,所以无人讨论,而对书中的疑惑和想法也只能用文字记载在来。
“愿《幸福的哲学》这本书能解开幸福之谜,解开大家对于幸福的困惑,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我相信,书带给我们的沉淀,将受用终身。
”这是7月18日看这本书之前在书上写的一段话。
虽然才看到41页的我决定放弃看这本书,但我任然感谢这本书,因为我学会了选择与放弃。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想到了“鸡汤”,可能以前鸡汤看太多,所以总结出了一句话:”喝再多的鸡汤,都不如你脚踏实地地行动。
“ 幸福是什么,并不能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内容你就能知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经历、感受等都不是雷同的,对于幸福的定义也有所异同,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你一定就是幸福的,没有人能够否定旁人的幸福。
周国平在书中提到:哲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认为,对于毕业多年,亦或经历较多、阅历丰富的人,早已在生活中探索出了幸福的定义,即使有人尚未达到自己幸福的标准,但心中的目标定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因此并不需要借用此书让他知道什么是幸福。
试问,如果生活的历练都没能让你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一本黑白相间的书都怎能让你感受到幸福的含义呢?有人会说,没有把整本书看完,怎么能知道一本书的好坏呢?我记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过:想知道一本书的好坏,并不需要整本读完,而只需要读期中的一两个章节就够了。
《幸福的哲学》整本书都是周国平在各个学校的讲座内容,所以可能更适合在校学子阅读,让他们不在迷茫中挣扎。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大多内容都是真理,比如“恋爱是有质量区别的,质量取决于谈恋爱的当事人的质量,境界不同,素质不同,恋爱的质量是有差别的。
” 所以想过什么质量的生活,就要选择什么质量的人,因为选择一个人,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把心安顿》好摘抄好词好句
![《把心安顿》好摘抄好词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eabb94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6.png)
《把心安顿》好摘抄好词好句
(实用版)
目录
1.《把心安顿》概述
2.书中的好摘抄、好词、好句
3.对书中内容的感悟
正文
【《把心安顿》概述】
《把心安顿》是一本让人心灵得到平静与升华的心灵励志书。
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的摘抄、词汇和句子,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书中的摘抄、词汇和句子,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品味文字的美,又能体会人生的真谛。
【书中的好摘抄、好词、好句】
书中的摘抄,如“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真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现实。
”这句话,让人深思人生,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的好词,如“安静”、“平和”、“宁静”等,这些词语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书中的好句,如“把心安顿下来,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这句话,让人明白,只有心静如水,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对书中内容的感悟】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困扰,被压力压迫,很难找到内心的安宁。
而《把心安顿》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同时,书中的摘抄、词汇和句子,也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在
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品味文字的美,又能体会人生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正而邪不侵
范贡读书会杨关
《把心安顿好》是作者的一本随笔,本意是将它作为一本“心灵鸡汤式”的读物来对待的,读过再深刻思考,这亦是一本哲学书籍,是中国“老庄文化”与“墨家”传统文化的一种结合与延伸。
老子提倡“一切道法自然,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
”
庄子提倡“齐物,自然,精神自由。
”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
作者将这些道理融入现代生活与人一生的节点、追求相互阐述,让人心之所归,平静待事,当人浮躁、迷茫、失意、孤独时可借以归本溯源,平复心态。
以净化心灵来抵御邪念丛生,是所谓“心正而邪不侵”。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物质主义者,对于精神生活概念很淡薄,因为没有彻底解决物质问题时,光有精神是虚无飘渺的,但精神支柱是更好获取物质的有效推动力。
物质是万恶之根源,人活一世都是在不断的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所以人的贪、嗔、痴不断膨胀,解脱之法是将精神生活设为最高追求,将精神之真、善、美代替物质享受之贪、嗔、痴。
像书里提到了现今很流行的养生,人们没别的事可以关心了,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养生上,保养药品、书籍等大受青睐,关心自己的身体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地关心就显得有点儿病态了,对任何小事都紧张兮兮的,人生的乐趣也就少了。
作者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其实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自己的心态放好了,用心去感受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把心态调整好?其实非常简单,每天都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懂得协调自己的生活,用心地去享受生活。
把焦点集中在一个点上是一定会出问题的,放宽心,过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吃的再好都是身上的肉迟早要腐烂,只有精神文化是可以传承长青的,唐诗、宋词、元曲、明说都是精神财富,阅读就是一种精神生活,坚持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人生有限,生命无限
作者在书中写到“生命大于肉体,死亡揭示了肉体的有限,却启示了生命的无限。
”
我是这样理解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可以流传青史的传承文化,即载入史册的历史大事、影响后世的文学创作、推进人类发展的壮举等等,甚至可以是落个遗臭万年的骂名都是生命的延续。
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就是传宗接代的延续,子子孙孙无穷尽亦是生命的传承,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里谈到孩子,书中用孩子的天性纯真,心灵的细腻敏锐来对比成人的固定式思维,家长往往用自己的喜好去强加于孩子的行动,抑制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性思维。
这也就是往往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没有大出息,生性叛逆我行我素的孩子反而成为佼佼者。
人性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成为野兽还是天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命缔造者的能力,从小的引导,生活环境的塑造。
像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孩让座,有知识的家长都会引导孩子向让座者说:“叔叔/阿姨谢谢!”,下车时引导孩子向让座者说:“叔叔/阿姨再见!”。
但我也不止一次的接触过让完座没有任何反应的家长,好像理所应当。
殊不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应该与不应该,遇到这种家长往往让我很是心疼,好好的孩子就是从这些事上开始带歪的。
今后的我们也将生儿育女为人父母,我们今天奋斗创造的环境就是今后孩子的起点,七百块的九年义务教育与八千块一学期的素质培养教育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生命既然要延续,那就让我们为承上启下的生命延续(父母与孩子)而奋斗!
婚姻与哲学
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没有,我们就要赞叹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怀疑它是否已经临近曲终人散了。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磕磕碰碰,我和爱人之间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以前也是很想不通,五毛、一块的事情至于吗?再差也不缺这点钱。
看完书再回头想想,也许这就是婚姻的符号,如果真是两个人吵都懒得吵了,可能婚姻也就结束了。
婚姻有两大原则,一是自律,用理性锁定易变的感情;二是宽容,爱和理性合力创造两人之间的自由空间。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必须保持自律与宽容,各自的谦让会让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小脾气可以发,小错误可以犯,不触及原则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
婚姻需要两个人的长期经营,而不是短暂的你侬我侬粘合在一起那么简单。
真挚而长久的情感远胜于轻浮而短暂的风流韵事。
一个人把心安顿好了,静得下、安得住了,就能神闲气定,就能不为外物所左右,就能抵得住种种诱惑。
就像《岳阳楼记》中写的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论境遇好坏、贫富得失、荣辱存亡,都能从容应对,淡定自如。
“淡中知真味,静中识本然”,淡是静的前提,静是定的基础。
浓于酒色财气,醉心功名利禄,心就静不下,定不住。
所以,克服“贪嗔痴”的恶习,人心才能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