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正而邪不侵
范贡读书会杨关
《把心安顿好》是作者的一本随笔,本意是将它作为一本“心灵鸡汤式”的读物来对待的,读过再深刻思考,这亦是一本哲学书籍,是中国“老庄文化”与“墨家”传统文化的一种结合与延伸。

老子提倡“一切道法自然,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


庄子提倡“齐物,自然,精神自由。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作者将这些道理融入现代生活与人一生的节点、追求相互阐述,让人心之所归,平静待事,当人浮躁、迷茫、失意、孤独时可借以归本溯源,平复心态。

以净化心灵来抵御邪念丛生,是所谓“心正而邪不侵”。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物质主义者,对于精神生活概念很淡薄,因为没有彻底解决物质问题时,光有精神是虚无飘渺的,但精神支柱是更好获取物质的有效推动力。

物质是万恶之根源,人活一世都是在不断的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所以人的贪、嗔、痴不断膨胀,解脱之法是将精神生活设为最高追求,将精神之真、善、美代替物质享受之贪、嗔、痴。

像书里提到了现今很流行的养生,人们没别的事可以关心了,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养生上,保养药品、书籍等大受青睐,关心自己的身体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地关心就显得有点儿病态了,对任何小事都紧张兮兮的,人生的乐趣也就少了。

作者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其实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自己的心态放好了,用心去感受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把心态调整好?其实非常简单,每天都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懂得协调自己的生活,用心地去享受生活。

把焦点集中在一个点上是一定会出问题的,放宽心,过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吃的再好都是身上的肉迟早要腐烂,只有精神文化是可以传承长青的,唐诗、宋词、元曲、明说都是精神财富,阅读就是一种精神生活,坚持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人生有限,生命无限
作者在书中写到“生命大于肉体,死亡揭示了肉体的有限,却启示了生命的无限。


我是这样理解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可以流传青史的传承文化,即载入史册的历史大事、影响后世的文学创作、推进人类发展的壮举等等,甚至可以是落个遗臭万年的骂名都是生命的延续。

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就是传宗接代的延续,子子孙孙无穷尽亦是生命的传承,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里谈到孩子,书中用孩子的天性纯真,心灵的细腻敏锐来对比成人的固定式思维,家长往往用自己的喜好去强加于孩子的行动,抑制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性思维。

这也就是往往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没有大出息,生性叛逆我行我素的孩子反而成为佼佼者。

人性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成为野兽还是天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命缔造者的能力,从小的引导,生活环境的塑造。

像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孩让座,有知识的家长都会引导孩子向让座者说:“叔叔/阿姨谢谢!”,下车时引导孩子向让座者说:“叔叔/阿姨再见!”。

但我也不止一次的接触过让完座没有任何反应的家长,好像理所应当。

殊不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应该与不应该,遇到这种家长往往让我很是心疼,好好的孩子就是从这些事上开始带歪的。

今后的我们也将生儿育女为人父母,我们今天奋斗创造的环境就是今后孩子的起点,七百块的九年义务教育与八千块一学期的素质培养教育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生命既然要延续,那就让我们为承上启下的生命延续(父母与孩子)而奋斗!
婚姻与哲学
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没有,我们就要赞叹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怀疑它是否已经临近曲终人散了。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磕磕碰碰,我和爱人之间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以前也是很想不通,五毛、一块的事情至于吗?再差也不缺这点钱。

看完书再回头想想,也许这就是婚姻的符号,如果真是两个人吵都懒得吵了,可能婚姻也就结束了。

婚姻有两大原则,一是自律,用理性锁定易变的感情;二是宽容,爱和理性合力创造两人之间的自由空间。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必须保持自律与宽容,各自的谦让会让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小脾气可以发,小错误可以犯,不触及原则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

婚姻需要两个人的长期经营,而不是短暂的你侬我侬粘合在一起那么简单。

真挚而长久的情感远胜于轻浮而短暂的风流韵事。

一个人把心安顿好了,静得下、安得住了,就能神闲气定,就能不为外物所左右,就能抵得住种种诱惑。

就像《岳阳楼记》中写的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论境遇好坏、贫富得失、荣辱存亡,都能从容应对,淡定自如。

“淡中知真味,静中识本然”,淡是静的前提,静是定的基础。

浓于酒色财气,醉心功名利禄,心就静不下,定不住。

所以,克服“贪嗔痴”的恶习,人心才能清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