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精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精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复习重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客观实在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4,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5,资本主义所有制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3,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情况1,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2,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3,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计30分)4,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引言-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目的和重要性声明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阶级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三部分: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概念和特征-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表现- 阶级斗争的历史演进-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意义和现实效果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石-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第五部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社会制度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第六部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来源-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的评价和发展第七部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中的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第八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原则-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 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展望第九部分:总结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总结-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文章正文](请根据提纲进行逐一展开,详细叙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提纲(10届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提纲(10届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完整版)1、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狭义含义?P3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P4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P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前人的什么理论成果?P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什么?P17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P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是什么?P21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0、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P28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很全)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

(特别注意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7.为什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理由有三: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否了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9.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类型有三:①物质生产劳动时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10.真理的概念,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1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3.马克思主义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第一章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4.意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论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几点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社会组成部分..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事物普遍性的含义:a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b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8.“新事物”的理解: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为何新事物不可战胜:a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b就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中孕育而成的;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添加了其不能容纳的新内容..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是辩证统一关系: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0.事物的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11.量变与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着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变化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否定观内容: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3.归纳与演绎: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的推论形式..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第二章1.实践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基本结构:主体、客体、中介..三个基本要素2.实践的三种类型: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3.虚拟实践: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互交性、开放性、间接性..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创造和反映不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离不开反映;反映也离不开创造..人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能动反映是摩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6.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具有创造性:a从实践到认识;是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到理性..感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有两个基本条件:用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呵护实际的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b从认识到实践;是第二个飞跃;由精神到物质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在于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二在于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表明了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7.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形式是主观..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而价值是多样的..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性a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b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线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相对性: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b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a两者相互依存;b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9.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区别是相互对立的;与对象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其一;真理是具体的;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转化条件: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内容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11.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12.自由是什么: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是指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自由的条件: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第三章1.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类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3.列宁认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5.什么是改革改的是什么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的内容包括改革经济、政治改革、文化改革;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英雄史观产生的社会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7.英雄史观长期存在的根源: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8.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的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9.社会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生活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四章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两个部分..2.价值是在交换环节还是生产环节创造出来的生产环节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资本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a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其消极后果:a导致社会资源浪费.b导致收入两极分化c阻碍科技进步..5.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其表现:a私人劳动和社会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b私人劳动矛盾和社会劳动矛盾;是商品经济和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6.商品拜物教产生的必然原因: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a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了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b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c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了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的表现出来..7.劳动力的价值构成: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8.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出来的..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林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意义: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确定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家创造的;而仅仅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9.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m’=m/v m’是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P’=m/c+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p’是利润率c+v表示全部预付资本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五章1.垄断产生的原因:a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对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b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C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面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的垄断资本..3.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途径: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4.垄断利润是什么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来源:a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国外利润..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5.垄断价格的产生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表现..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7.金融垄断资本的主体:以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8.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张的经济动因:a讲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b讲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到国外;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攫取高额利润;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9.经济全球化萌芽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1.国家资本所有制体现一部分垄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任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第六章1.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杨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七章1.基本特征: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马原复习提纲章节版

马原复习提纲章节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是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包括①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指导无产阶级斗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哲的组成)(二)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唯心)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并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观点,就是唯物主义。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总结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P2)2.哲学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再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P29)3.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4.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8.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实践的物质活动9.什么是规律?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11.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特征?12.为什么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3.矛盾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4.矛盾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5.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认识方法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5.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重点看
“自由”)
9.价值的基本特性、评价标准
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1.真理的客观性
12.政治上层建筑
13.生产力的要素
1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5.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
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7.商品的二因素、产业资本循环
18.劳动力成为商品
19.剩余价值的来源
20.垄断产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关系。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基本观点。

怎样区分二者。

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关系。

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5、联系和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度的概念、适度原则。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9、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0、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1、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特点。

2、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3、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的理论主张。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于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答:世界是物质的。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题纲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发展阶段答:(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发展阶段:4、物质的含义: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占有体积,具有质量、能量和信息,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既不能被创生,又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5、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6、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先验论与反映论的对立7、实践的含义、三要素、三种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三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等)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9、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8、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各自地位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实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实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及其过程(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的辩证运动,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马原 复习提纲

马原 复习提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由以下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解: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继者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客观)阶级斗争——三大工人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矛盾科学技术——19世纪三大发现思想理论来源——马原的三大方面(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革命情绪(地位、作用、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辩证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指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还正在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科学性——真理——正确认识世界革命性——批判(阶级)——能动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100分大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作用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6、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形式,实践的社会本质(P37-39)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选择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本质: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自然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的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7、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①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规律的客观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从实际出发,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2.时间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力作用的基本途径3.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运动与物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物质运动与时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