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解剖学:leaf-2

合集下载

植物学(Botany)形态解剖学名词

植物学(Botany)形态解剖学名词

植物学形态解剖名词:植物学(Botany)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my)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胞壁(cell wall)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质体(Plastid)叶绿体(chloroplast)类囊体(thylakoid)基粒(granum)基粒间膜(基质片层,fret)基质(stroma或matrix)有色体(或称杂色体,chromoplast)白色体(leuc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前质体(proplastid)液泡(vacuole)液泡膜(tonoplast)细胞液(cell sap)纹孔(pit)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后含物(ergastic substance)淀粉粒(starch grain)淀粉体(amylop1ast)脐点(hilum)拟晶体(crystalloid)糊粉粒(aleuronegrain)糊粉层(aleurone layer)胞质分裂(Cytokinesis)成膜体(phragmoplast)细胞板(cellplate)微管周期(microtubule cycle)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反分化(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组织(tissue)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meristem)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eristem)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meristem)形成层(cambium)木栓形成层(cork cambium或phellogen)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保护组织(protective tissue)薄壁组织(parenchyma)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输导组织(conducting tissue)分泌结构(secretory structure)表皮(epidermis)周皮(periderm)气孔(stoma)皮孔(lenticel)保卫细胞(guard cell)吸收组织(absorptive tissue)根毛(root hair)木栓(phellem或cork)栓内层(phelloderm)同化组织(assimilating tissue)储藏组织(storage tissue)储水组织(aqueous tissue)通气组织(aerenchyma)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厚角组织(collenchyma)厚壁组织(sclerencnyma)石细胞(sclereid或stone cell)纤维(fiber)木质部(xylem)韧皮部(phloem)管胞(tracheid)导管分子(vesselelement或vesselmember)穿孔(perforation)导管(vessel)筛管分子(sieve-tube element或sieve-tube member)筛管(sieve tube)筛孔(sieve pore)筛孔(sieve pore)筛板(sieve plate)原生质联络索(connecting strand)胼胝质(callose)筛域(sive area)伴胞(companioncell)胼胝体(callus)筛胞(sieve cell)腺表皮(glandular epidermis)腺毛(glandular hair)蜜腺(nectary)排水器(hydathode)吐水(guttation)水孔(waterPore)通水组织(epithem)分泌细胞(secretorycell)分泌腔(secretorycavity)分泌道(secretorycanal)乳汁管(laticifer)无节乳汁管(nonar-ticulatelaticifer)有节乳汁管(arti-culatelaticifer)组织系统(tissue system)皮组织系统(dermal tissue system)维管组织系统(vascular tissue system)基本组织系统(fundamental tissue system或groundtissue system)皮系统(dermal system)维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基本系统(fundamental system或ground system)种子(seed)胚(embryo)胚乳(endosperm)种皮(seed coat,testa)外胚乳(perisperm)胚根(radicle)胚芽(plumule)胚轴(hypocotyl)子叶(cotyledon)种脐(hilum)种阜(caruncle)种脊(raphe)有胚乳种子(albuminousseed)无胚乳种子(exalbuminous seed)胚芽鞘(coleoptile)胚根鞘(coleorhi- za)盾片(scutellum)外胚叶(epiblast)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子叶出土的幼苗(epigaeous seedling)子叶留土的幼苗(hypogaeous seedling)器官(organ)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root)根系(root system)主根(main root)直根(tap root)初生根(primaryroot)侧根(lateral root)次生根(secondaryroot)不定根(adventitiousroot)定根(normal root)种子根(seminal root)直根系(taprootsystem)须根系(fibrousrootsystem)原始细胞(initialcell)不活动中心(或称静止中心,quiescentcentre)根尖(roottip)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zone)伸长区(elongationzone)成熟区(maturationzone)维管柱(vascular cylinder)皮层(cortex)切向分裂(弦向分裂,tangentialdivision)平周分裂(periclinalkivision)径向分裂(radialdivision)横向分裂(transversedivision)垂周分裂(anticlinaldivision)根毛区(roothairzone)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根被(velamen)外皮层(exodermis)内皮层(endoder-mis)凯氏带(Casparian strip)通道细胞(passage cell)中柱鞘(pericycle)髓(pith)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外始式(exarch)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后生木质部(metaxylem)木质部脊(xylem ridge)二原型(diarch)三原型(triarch)四原型(tetrarch)五原型(pentarch)六原型(hexarch)多原型(polyarch)原生韧皮部(protophloem)后生韧皮部(meta-phloem)根原基(root primordium)内起源(endogenousorigin)形成层环(cambium ring)木射线(xylemray)韧皮射线(phloemray)维管射线(vascularray)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或cork cambium)栓内层(phelloderm)木栓(phellem或cork)周皮(periderm)共生(symbiosis)根瘤(root nodule)菌根(mycorrhiza)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mycorrhiza)茎(stem)节(node)节间(internode)枝或枝条(shoot)叶痕(leafscar)维管束痕(bundle scar,简称束痕)芽鳞痕(bud scalescar)芽(bud)枝芽(branch bud)叶芽(leafbud)花芽(floralbud)叶原基(leaf primordium)腋芽原基(axillary bud primordium)侧枝原基(lateral branch primordium)枝原基(branchprimordium)芽轴(bud axis)定芽(normalbud)不定芽(adventitiousbud)顶芽(terminal bud)腋芽(axillary bud)侧芽(lateral bud)副芽(accessory bud)叶柄下芽(subpetiolar bud)裸芽(nakedbud)被芽(protectedbud)鳞片(scale)芽鳞(bud scale)鳞芽(scalybud)混合芽(mixedbud)活动芽(activebud)休眠芽(dormant bud)潜伏芽(latent bud)直立茎(erect stem)缠绕茎(twining stem)攀援茎(climbing stem)匍匐茎(creeping stem)纤匍枝(runner)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假二叉分枝(falsedichotomous branching)二叉分枝(dichotomousbranching)分蘖(tiller)原表皮(protoderm)基本分生组织(ground meristem)原形成层(procambium)生长点(growing point)生长锥(growing tip)茎端(stem apex)根端(root apex)枝端或苗端(shoot apex)茎尖(stemtip)根尖(root tip)组织原学说(histogen theory)表皮原(dermatogen)皮层原(periblem)中柱原(plerome)原套-原体学说(tunica-corpus theory)原套(tunica)原体(corpus)细胞学分区概念(concept of cytologicalzonation)叶原座(leaf buttress)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通气组织(aerenchyma)淀粉鞘(starch sheath)无限维管束(open bundle)有限维管束(closed bundle)外韧维管束(collateral bundle)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 bundle)周韧维管束(amphicribral bundle)周木维管束(amphivasal bundle)同心维管束(concentric bundle)中柱(stele)原生中柱(protostele)管状中柱(siphonostele)中央柱(centralcylinder)维管柱(vascularcylinder)内始式(endarch)环髓带(perimedullaryzone)髓腔(pith cavity)髓射线(pith ray)初生射线(primary ray)树脂道(resin canal)维管束鞘(bundle sheath)下皮(hypodermis)初生加厚分生组织(primary thickening meristem)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cambium)。

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发生及变态-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发生及变态-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肉质植物的结构特点
• 马齿苋、景天、芦荟、龙舌兰、仙人掌
(1)有些植物叶肥厚多汁;有些植物叶片退化,茎肥厚 多汁,贮 水多 (2)内有大量的薄壁细胞,贮藏大量的水分 (3)水分消耗少,光合碳同化途径特殊——景天酸代 谢(CAM)途径(夜间气孔张开,吸入相 当多的CO2, 白天则气孔关闭以减少蒸腾,把已固定的CO2还原为 碳水化合物。)
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3.阳叶和阴叶的特点
阳地植物:指适于生活在强光下而 不能忍受荫蔽的植物。如松、杉、杨。 阳叶特点近于旱生植物。
阴的植物:指适于生活于弱光下而 不能忍受强光的植物。如云杉、冷杉。 阴叶特点近于水生植物。
五、落 叶 与 离 层
落叶:指多数叶生活到一定时期便会从枝上脱落 下来现象。 落叶树:叶只生活一个生长季 常绿树:叶可生活一或几年
四、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
1)叶小而硬,表皮高度角质化。常有复表皮、气 孔窝结构。 2)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极发达,甚至叶背也有。胞 间隙小,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或者叶肉质多 汁。
3)叶脉稠密。
叶片结构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六、叶的变态
叶卷须(leaf tendril) 叶刺(leaf thorn)
鳞叶(scale leaf)
落叶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落叶原因 与叶柄结构变化有关。落叶前,在叶柄基部产 生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
叶的脱落显微照片
叶 离 层
落 叶 植 物
常 绿 植 物
叶衰老脱落的生物学意义
1.利于度过严冬、干旱等不良环境 2 .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对下一代或下一生长 季节的生长发育及繁衍至关重要 3.排除体内有害物质(如AI、Zn、Fe、Pb等) 4 .有的植物的落叶中释放种间抑制剂,阻碍他种植 物生长 5. 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果实的成熟,使其较快 速进行 繁 殖,并以更佳的优势延续。

植物形态解剖学:leaf-1

植物形态解剖学:leaf-1

卵形
披针形 柳叶-眉
线形 松针
圆形
心型
剑形
戟形
楔形
钥形
偏斜
浑圆

短尖
渐尖
具短尖
微缺
单叶与复叶
Leaves
单叶----叶下珠
单叶互生
复叶
单叶与复叶之差异
• 单叶叶柄上只有一片叶 • 复叶则其叶柄分枝成多数小柄,各小柄上
生一小叶 • 复叶与植物枝叶之差异在于复叶之顶端无
顶芽,也不会产生腋芽,各小叶与叶轴成 一平面
(直径1米的槭树,约有10万片叶, 总面积2000平方米,相当于6个篮 球场)
definition
• A flattened, usually photosynthetic structure arranged in various way on the stem
• 是种子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是 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
叫复叶。 • 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总叶柄两侧呈羽毛
状。 • 掌状复叶:小叶均生于总叶柄
midrib
Poplar白楊 (Populus)
Oak橡樹 (Quercus)
a S锯im齿ple leaves 羽状深裂
blade葉身
Maple楓 (Acer)
• Stipule(托叶):one of a pair of appendages of varying size, shape, and texture present at the base of the leaves.
叶的形态及描述
• 单叶:一个叶柄只生一个叶片的叶称单叶。 • 复叶:有多个小叶片在一个总叶柄上的叶
• Opposite arranged (对生):the leaves are attached in pairs.

第6章叶的形态构造

第6章叶的形态构造

(四) 叶缘性 状 常见的 叶缘性 状有: 全缘、 波状、 锯齿状、 重锯齿、 牙齿状、 圆齿状、 缺刻状 等。
重锯齿状叶(樱花)
(五)叶片的分裂 一般植物的叶片常是完整的或近叶缘具齿或细小缺刻,但 有些植物的叶片叶缘缺刻深而大,形成分裂状态; 羽状分裂 常见的叶片分裂 掌状分裂 三出分裂 浅裂 依据叶片裂隙啊 的深浅分为
单身复叶 (特殊形态 的复叶,叶 轴的顶端具 有一片发达 的小叶,两 侧的小叶退 化成翼状, 其顶生小叶 与叶轴连接 处有一明显 的关节 )
偶数羽状复叶
楝 [liàn]
具单叶的小枝条和羽状复叶之间有时易混淆, 识别时首先要弄清叶轴和小枝的区别: 1.叶轴先端无顶芽,而小枝先端具顶芽 2.小叶叶腋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 而小枝上每一单叶叶腋均具腋芽 3.复叶的小叶与叶轴常成一平面,而小枝上 单叶与小枝常成一定角度 4.落叶时复叶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然后 叶轴连同总叶柄下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落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称单叶 (simple leaf),如厚朴、女贞、枇杷等。 (二)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 称复叶 (compound leaf)。从来源上看,复叶是由单 叶的叶片分裂而成的,即当叶裂片深达主脉 或叶基并具小叶柄时,便形成了复叶。复叶 的叶柄称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叶片的轴状 部分称叶轴,复叶上的每片叶称小叶,小叶 的柄称小叶柄。
第六章 叶的形态构造
第一节 叶的形态与功能
叶(leaf)着生在茎节上,常为绿色扁平 体,含有大量叶绿体,具有向光性。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 料的重要器官。
一、叶的组成 叶由叶片(blade)、叶柄(Petiole)和 托叶(stipule)三部分组成。这 三部分俱全的叶称完全叶 (completel leaf),如桃、柳月季等 。 有些植物的叶具有其中的一或 两个部分,称不完全叶 (incomplete leaf) ,如丁香、茶等。

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

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

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双子叶植物是指植物界中一大类的植物,它们的叶片通常呈现出两个相对对称的半片状结构,因此得名“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是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同时也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调节的重要器官。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由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组织构成。

上表皮和下表皮是叶片的外层组织,它们由一层紧密排列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上表皮通常比下表皮更厚,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气孔和毛细孔等。

这些结构可以促进气体交换和调节叶片的温度。

叶肉是叶片的主要组织,它由多层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细胞通常呈现长方形或多角形,细胞间有丰富的细胞间隙,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穿透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叶肉细胞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系统,它主要由导管和维管束组成。

导管是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叶脉中的维管束则是导管的集合体,包括导管元素和伴随细胞。

导管元素通常是中空的,负责水分和矿物质的上行输送,而伴随细胞则起到支持和调节的作用。

除了上述基本组织外,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结构,如气孔和毛细孔。

气孔是叶片上特殊的细胞结构,由两个肾形细胞构成,它们之间的缝隙就是气孔孔口。

气孔可以调节叶片的气体交换,通过开闭调节水分的损失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毛细孔则是在叶片上形成的一些微小凹陷,通常分布在叶肉的上表皮上,它们可以增加叶片的表面积,增强光线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也很大。

一些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气孔和毛细孔,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水分的调节能力;而一些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则较为简单,以适应特殊的生态环境。

一般植物叶的组成和形态[精选文档]

一般植物叶的组成和形态[精选文档]

表皮
被子植物叶的立体结构
气孔
气孔形状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叶片的结构
2、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由含有叶绿体的薄壁 细胞组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肉通 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两面叶与等面叶
叶片的上下两面形态结构上有明显 的区别,即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 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 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也叫 异面叶。 有些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 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称等面叶,如 番泻叶、桉叶;有的植物没有栅栏 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亦称为等 面叶,如禾本科植物的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特征
单子叶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比较多样, 以禾本科植物为例说明单子叶植物 叶片的构造特征。禾本科植物的叶 片和一般叶一样,具有表皮、叶肉 和叶脉三种基本结构。
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
表皮表皮细胞的形状比较规则 叶肉叶肉组织比较均一,不分化成栅栏
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叶脉内的维管束是有限外韧维管束,
腹面)平坦或凹下,背茎的一面(下面,背 面)凸出。叶柄结构与茎相似。
2.叶片的构造
(1)表皮 位于整个叶片的表面。 叶片上面(腹面)的表皮称上表皮, 叶片下面(背面)的表皮称下表皮。 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
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一般可分为表皮、
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与茎内的结构基本相似 “花环形”--结构C4植物的特征
单子叶植物叶
玉米叶的结构
维管束为有限
外韧型。主脉 单子叶植物叶脉
维管束的上下 两方常有厚壁 组织分布,并 与表皮层相连, 增强了机械支 持作用。在维 管束外围常有 1、2层或多层 细胞包围,构 成维管束鞘。

植物形态解剖学-叶的结构

植物形态解剖学-叶的结构
–有些植物的叶上下面都同样具有栅栏组织,中间夹着海绵 组织,也称等面叶。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不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就叶片而言,都是由表皮、叶肉 和叶脉组成。
叶片的结构(表皮、皮层和叶脉)—— ⑴ 表皮
–位置:位于叶片上(近轴面)下(远轴面)两面的外表,即 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少数植物具复 表皮,如夹竹桃。
➢ 不等型:三个大小 不同的副卫细胞围 绕着保卫细胞,其 中一个显著小于其 他二个。常见于十 字花科和景天属
➢ 平列型:一至几个 副卫细胞,其长轴 与气孔长轴平行。 如豇豆属
➢ 横列型:二个副卫 细胞围绕着气孔器, 副卫细胞的共同壁 与气孔的长轴形成 直角。如石竹属
茎内维管束木质部(内) 茎内维管束韧皮部(外) 皮层 表皮 叶柄(叶脉)表皮
–气孔器类型:注意两点,其一、划分气孔器类型主要依据与 保卫细胞直接相连的细胞数目、形态、大小及排列关系;其 二、如果保卫细胞外面的细胞与周围其他表皮细胞有明显区 别,称副卫细胞。 –无规则型 –不等型 –平列型 –横列型 一般来说,上表皮气孔少于下表皮。
➢ 无规则型:与气孔器 直接相连的细胞与表 皮细胞相同,排列不 规则。如西瓜属
下皮
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植物根据它们与适生的水条件的关系分 为旱生、中生、湿生和水生植物,根据 与适生的光照条件的关系分为阳地植物 和阴地植物。各种植物的叶有各种不同 的形态特征与生态条件相适应。
➢ 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 个方向发展。降低蒸腾作用表现在:减少叶的蒸腾面积, 表皮高度角化,有很厚的角质层,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 达。有些旱生植物,
叶柄(叶脉)基本组织 叶柄(叶脉)木质部(上) 叶柄(叶脉)韧皮部(下)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双子叶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其叶子具有明显的叶柄和叶片,成对出现于植物的茎上。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是指其叶片内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布。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一、上表皮层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层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保护叶片内部细胞的屏障。

上表皮层的细胞通常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是因为它们需要吸收光线,让光合作用能够进行。

二、下表皮层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层同样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通常比上表皮细胞更大,更扁平。

下表皮细胞通常也含有叶绿素,但比上表皮细胞含量少。

下表皮层的细胞通常也具有气孔,这些气孔可以使气体进出叶片,以维持植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平衡。

三、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位于上下表皮层之间,它由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常呈长条状排列,并且方向垂直于叶片表面。

这些细胞之间有许多空隙,这些空隙可以使气体在叶片内部自由流动。

栅栏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支撑和保持叶片形态。

四、叶肉组织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叶肉组织是叶片内部最重要的组织,它由许多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常呈现多边形,排列有序。

叶肉组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这些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以支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叶肉组织也含有许多导管,用于输送水分和养分。

五、叶脉组织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叶脉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常呈长条状,排列有序。

叶脉组织的主要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分,以及提供叶片的支撑和保持叶片形态。

叶脉组织通常分为主脉和次脉,主脉是叶片中最粗的脉络,次脉是从主脉分支出的细小脉络。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包括上表皮层、下表皮层、栅栏组织、叶肉组织和叶脉组织。

这些组织在叶片内部紧密协作,以完成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特点

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特点

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特点双子叶植物是指具有两个种子叶的植物,也称为真双子叶植物。

它们在植物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包括了大多数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

它们的叶片解剖结构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呈扁平的形状,其表面和背面都有细胞组织和多层叶表皮。

叶表皮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层组成的外部覆盖层,它们起到了保护叶片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的作用。

其次,叶片的细胞组织通常分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等四个部分。

上表皮位于叶片的上部,其具有一层或多层细胞,形成了一种透明的角质层,它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下表皮位于叶片的下部,其结构和功能与上表皮类似。

叶肉是叶片的主要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其中包含了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

叶脉是叶片中由细胞组成的细长管状结构,承担着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另外,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还具有一些细胞组织和特殊结构,如气孔和腺毛等。

气孔是叶片表皮上的特殊结构,它们由两个肾形细胞构成,中间是一个气孔孔口,通过它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包括二氧化碳吸入和氧气和水蒸气释放。

腺毛是叶片表皮上的一种突起细胞结构,它们具有分泌特殊物质的功能,常常用于排毒和吸引昆虫传粉。

此外,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干旱条件下,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会发生变化,如厚化表皮和叶肉细胞、减少气孔数量等,以减少水分损失。

相反,在湿润条件下,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则具有更多的气孔和较薄的表皮,以便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

总结起来,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具有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和腺毛等特点。

这些结构和组织使双子叶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对于双子叶植物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植物,促进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叶(植物学)

叶(植物学)

9
第九页,共八十九页。
2. 叶的形态(xíngtài) 2.1 叶的大小和形状
叶的大小和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对于
同一种植物而言则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植物分类鉴别的依据 之一。
叶的形状主要是指叶片的形状。而叶尖leaf apex、叶 基leaf base、叶缘leaf margin和叶脉vein等也有一定的 形态特点,可以作为植物种类的识别指标。
复叶compound leaf: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叶片,如:槐树和月季等,有三出复叶 ternately compound leaf、掌状复叶 palmately compound leaf、羽状复叶 pinnately compound leaf和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等类型。
22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yǐshàng)完全独立 的小叶片叫复叶。含羞草的复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而紫云英 的复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2021/12/26
23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24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Pinnately compound leaves
2021/12/26
10
第十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11
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
叶的形状
2021/12/26
12
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叶尖的形状
2021/12/26
13
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叶基的形状
渐 渐狭狭
2021/12/26
14
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叶缘的类型

普通生物学-3.3 植物的形态结构-叶

普通生物学-3.3 植物的形态结构-叶
第三节 叶
• 一、叶的功能 • 二、叶的形态(了解) • 三、叶的发生 • 四、叶的解剖结构 • 五、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 六、叶的衰老与脱落 • 七、叶的变态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1、光合作用 CO2+H2O 光能 [CH2O]+O2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 2、蒸腾作用
1。表皮 泡状细胞: 细胞大型,垂周壁薄,液泡大, 常分布于 叶 脉之间的
上表皮中
气 孔 器:2个保卫细胞(长哑铃形)、2 个近似菱形的 副卫细胞
水 稻 叶 上 表 皮 顶 面 观
2。叶肉
特点: 为等面叶细胞壁向腔内形成褶叠,出现峰、谷、
腰、环状
3。叶脉
平行叶脉,维管束被纤 维细胞(维管束鞘)包 围
2、叶片的形态
• 叶形要从叶的整体形状、叶缘、叶裂、叶尖、叶基及叶脉 等方面进行区别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长宽比例 • 最宽处在叶片上的位置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叶基本形状前可加 “长、广、倒”。如: 长椭圆形、广椭圆形、 倒椭圆形。
• 圆形叶、扇形叶、三 角形叶、剑形叶
• 盾形叶
2 叶的形态 —叶尖的形态
➢ 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很大,加之C4 二羧酸是由叶肉进入维管束鞘,这种酶就起一个“二氧化碳泵”的作用,把 外界CO2“压”进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去,增加维管束鞘薄壁细胞的CO2/O2 比率,改变Rubisco的作用方向。因为该酶在不同的CO2或O2浓度中,产生不 同的反应,具双重性。在CO2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 行羧化反应,起羧化酶作用,形成磷酸甘油酸,所以乙醇酸积累就少;在O2 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行氧化反应,起加氧酶作用, 形成磷酸乙醇酸和磷酸甘油酸,产生较多的乙醇酸。由于C4植物具有“二氧 化碳泵”的特点,因此,C4植物在光照下只产生少量的乙醇酸,光呼吸速率 非常之低。所以由于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当外界干旱气孔关闭时, C4植物就能利用细胞间隙里的含量低的CO2,继续生长

双子叶植物结构

双子叶植物结构

双子叶植物结构
双子叶植物,即有两片叶子的植物。

它是植物界最常见的一类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双子叶植物,指的是叶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生的植物。

在双子叶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

在双子叶植物中,有一些植物是根据叶子的形状来分类的:掌状复叶或三出复叶;具4片以上小叶;小叶多为菱形或矩圆形,少数为长圆形;叶片基部与叶柄相连成宽的叶柄;叶柄基部与茎相连成宽的叶鞘;花雌雄异株或同株;果实为浆果。

从形态上来看,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一般都很大,并且可以分为两类:单叶和复叶。

单叶是指只有一片叶子的,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单叶。

不过,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类不同,它们在发育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叶子退化成两片或更多片的现象。

在双子叶植物中,还有一些种类的叶子由两片或更多片组成。

—— 1 —1 —。

6.第三节 叶(leaf)

6.第三节  叶(leaf)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三)叶基
心形(cordate)、耳形(auriculate)、楔形 、耳形 心形 、楔形(cuneate)、 、 渐狭(attenuate)、歪斜 渐狭 、歪斜(oblique)、穿茎 、穿茎(perfoliate)、 、 抱茎(amplexicaul)等等 抱茎 等等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2.叶片的构造 叶肉(mesophyll) (2)叶肉(mesophyll)
栅栏组织( ):细胞呈圆柱形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细胞呈圆柱形, ):细胞呈圆柱形, 排列整齐紧密 ,含有大量叶绿体 。各种植物叶 含有大量叶绿体 肉的栅栏组织排列的层数不一样, 肉的栅栏组织排列的层数不一样,可作为叶 类药材鉴别的特征。 类药材鉴别的特征。 海绵组织( ):细胞近圆形或不 海绵组织(spongy tissue):细胞近圆形或不 ): 胞间隙大, 规则形状 ,胞间隙大,排列疏松 ,含的叶绿 体一般较栅栏组织为少 。 两面叶( 两面叶(bifacial leaf) 、等面叶(isolateral ) 等面叶( leaf) ) 孔下室(气室) 孔下室(气室)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二)叶的变态
刺状叶(acicular 3. 刺状叶(acicular leaf) 叶卷须(leaf 4. 叶卷须(leaf tendril) 捕虫叶( 5.捕虫叶(insectivorous leaf) leaf)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中药资源学科组 F Ge, Jiangxi College of TCM

第三章 叶

第三章 叶
3
➢其它 针形(松)、带形(海带)、扇形(银
杏)、心形(细辛)、肾形(连钱草)、 盾形(莲叶)、箭形(慈姑)、戟形(菠 菜)、匙形(车前草)、菱形(菱叶)、 镰形(蓝桉)、提琴形(白英叶)、三角 形(杠板归叶)、鳞形(侧柏)、管形 (葱叶)等等
4
5
6
(二)叶端的形状
圆形、钝形、截形、急尖、渐尖、渐狭、尾状、芒尖、 短尖、微凹、微缺、倒心形等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叶
一、叶的组成
基本组成:叶片(blade)、 叶 柄 (petiole) 、 托 叶 (stipule)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Blade Petiole stipule
1
❖叶片 有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 面)之分,叶形、叶端(叶尖)、叶缘、 叶脉、叶基
❖叶柄 类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平。
(4)单身复叶
16
具单叶的小枝条和羽状复叶的区别: ❖叶轴先端无顶芽,而小枝先端具顶芽 ❖小叶叶腋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而小枝上 每一个单叶叶腋均具腋芽 ❖复叶的小叶与叶轴常呈一平面,而小枝上单叶与小枝 条呈一定的角度 ❖落叶时复叶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脱落,然后叶轴连同 总叶柄一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脱落,只有叶脱落
17
全裂叶与复叶的区别: ❖全裂叶叶裂片大小不一,而复叶的小叶片大小较 一致 ❖全裂叶裂片边缘不整齐,常出现锯齿间距不等、 大小不一,或不同程度的缺刻;而复叶的边缘整齐 ❖全裂叶的叶片基部常下延至中肋,不形成小叶柄, 外形扁平,且明显可见裂片的主脉与叶的中脉相连, 而复叶有明显的小叶柄。
18
四、叶序(phyllotaxy)
24
(1)表皮 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分。 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但也有多层 细胞组成的,称复表皮。 外壁常角质化,具角质层、蜡被等,还有各种毛茸 等。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下表皮多,单位面积 气孔的数目及气孔的轴式因种类不同而异。

药用植物学-叶

药用植物学-叶

四、叶序(phyllotaxy)
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次序或方式。 1.互生(alternate):在茎枝的每一节上只生一片叶子, 各叶交互而生,沿茎枝螺旋状排列.
2.对生(opposite):在茎枝的每一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子
3.轮生(verticillate或whorled):在茎枝的每一节上 轮生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叶子.
c.辐射脉(radiate venation):各条叶脉从叶基一点 向叶端射出成扇形,如棕榈、蒲葵等。
d.弧形脉(arc venation):叶脉从叶基伸向叶端, 呈弧状纵行,各脉的距离在叶的中部较宽,向两端渐 狭窄,如玉竹、黄精等。
3、二叉脉序(dichotomous venation):每条叶 脉均呈多级二叉状分枝,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脉 序,常见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如银杏。
等面叶(isobilateral leaf): 有些植物叶的着生位置近 乎和枝的长轴平行或与地面垂直,叶片背腹两面的受 光情况差异不大,因而两面的内部结构也相似,这种 叶称为等面叶。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表皮:细胞形状规则:长细胞与短细胞
上表皮有泡状细胞 叶肉:均一,等面叶,有孔下室 叶脉:有限外韧,维管束鞘显著
2. 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体表散发到外界的
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3.气体交换 吸入CO2,排出O2 (光合作用) 或 吸入O2,排出CO2 (呼吸作用)
4.吐水作用 5.吸收作用 6.贮藏作用 7.繁殖作用:如落地生根
药用:大青叶、枇杷叶、桑叶பைடு நூலகம்紫苏叶、 番泻叶、艾叶等
主要内容: 1、叶的组成 2、叶的各部形态 3、单叶和复叶 4、叶序 5、叶的变态 6、叶的显微构造
3.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pound leaf):叶轴长,小叶片在 叶轴两侧成羽状排列.

【植物学】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叶的解剖结构2022-01-18一、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刨结构(一)叶片的解剖结构1.表皮表皮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发育而来,位于叶片上、下表层的初生保护组织。

构成表皮的细胞或组织有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附属等组织。

表皮细胞是活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表面,可见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彼此间紧密嵌合,一般不含叶绿体,有额植物表皮细胞内含有青花素,使叶片呈现红、紫、蓝灯颜色。

叶片表皮细胞厚度相仿,基本呈长方形,外切向壁较厚,常覆有一层角质层。

角质层有较强折光性,可减少强光对植物的伤害,还有减少水分过度蒸腾和防止病菌入侵的作用。

角质层并非完全不通透,喷洒在叶面上的药液,一部分通过气孔,一部分通过角质层进入叶片。

表皮一般为一层细胞,但少数植物的表皮可为多层细胞,称为复表皮,如印度橡皮树、夹竹桃等植物的叶,其复表皮由3~4层细胞组成。

气孔器通常由两个保卫细胞及其细胞间的气孔组成。

保卫细胞形态与表皮细胞差异巨大,表面观为肾形;细胞壁厚薄不均,与气孔相邻处的细胞壁较厚,其他部分较薄,有弹性;所含叶绿体及细胞质均较表皮细胞丰富;有些植物在保卫细胞旁还有两个至多个形态大小与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均不同,排列整齐的副卫细胞,形成特定的气孔结构,成为植物分类的显微特征之一。

气孔可开闭,其开闭与调节水分蒸腾有关系,当保卫细胞含水较多时,细胞鼓胀外凸,气孔开张;当失水较多时,细胞横向瘪缩,气孔关闭。

多数植物的气孔宝田开放,干热的中午及夜晚关闭。

表皮上还有一些形态不同的附属物,由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分裂形成。

表皮附属无形状多样,多呈单列毛状,还有分枝状、星形或鳞片状,其形态是鉴定植物的特征之一;表皮附属物组成不同,有些是单细胞的,有些是多细胞的;表皮附属物功能,有些为分泌结构,有些起保护作用。

表皮附属物反射强光,分泌黏性物质,限制叶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干热风不致直入气孔,减缓蒸腾作用,使表皮的保护的到加强。

2.叶肉1)栅栏组织栅栏组织是紧贴上表皮的一至数层长圆柱状薄壁细胞,长轴垂直于表皮,排列紧密如栅栏状,细胞内富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植物学形态解剖(逸仙班整理)

植物学形态解剖(逸仙班整理)

1.植物学是实验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2.划分物种的三个标准:形态相似性、地理隔离、生殖隔离3.植物学定义: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方法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开展对植物学各方向的深入研究,探讨植物物种、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生长与发育、代谢与繁殖、形态建成和基因调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植物界的起源、演化;并为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保障。

4.生物多样性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或某地区生物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5.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贮存大量的化学能量;促进大气中“O,C,N”平衡;促进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6.7.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蛋白质(糊粉粒、糊粉层)、脂质、结晶(草酸钙(多数)、碳酸钙(少数))(代谢废物沉积而成)、维生素、生长素、单宁、色素。

8.后含物鉴定:9.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亲水性物质,硬度增加,加强机械支持,能透水角质化:脂肪性物质,不易透水,减少蒸腾,免于雨水浸渍栓质化:脂肪性物质,不易透水,减少蒸腾,免于雨水浸渍矿质化:碳酸钙、二氧化硅,硬度大,增强支持力粘液化:细胞壁中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的过程10.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私分裂、减数分裂11.间期: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器G2:DNA合成后期分裂期(M)1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线期、偶线期(染色体配对、联会)、粗线期(染色单体片段互换)、双线期、终变期。

13.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吸水胀大的“生长”(细胞伸长);细胞的鲜重和干物质随着体积的增加而增加;14.组织的概念:在植物体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一致、行使共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15.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16.成熟组织(永久组织):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分化程度低,有潜在分生能力保护组织:存在于体表,减少水分蒸腾,控制气体交换,防止病虫侵害和机械损伤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起机械支持作用输导组织:长距离运输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分泌组织:产生分泌物质17.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是直接从胚胎遗留下来的胚性组织,位于根端和茎端先端部分。

叶的解剖结构ppt课件

叶的解剖结构ppt课件

精品课件
8
A.玉米叶维管束
B.小麦叶维管束
精品课件
9
3. 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松针叶横切面
1.表皮 2.气孔 3.皮下层 4.内皮层 5.韧皮部 6.木质部 7.转输组织 8.树脂道 9.叶肉细胞
精品课件
10
表皮及皮下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壁厚,并强烈木质 化,外壁具很厚的角质层。表皮上气孔下陷。皮下层 是一至数层纤维状的硬化薄壁细胞。
叶肉:没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特化, 每个细胞的壁均向内折陷,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皱褶。 细胞内有多数的粒状叶绿体。还有树脂道。
内皮层:叶肉细胞最里层的一层细胞,细胞壁较厚,并 具有栓质化加厚,明显地具有凯氏带。
精品课件
11
转输组织:内皮层之内,由三种类型的细胞构成:
①管胞状细胞:无内含物的死细胞,壁稍厚并轻微木质 化,壁上有具缘纹孔。
叶肉:明显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注意两种组 织细胞特点及排列方式的区别。
叶脉:主脉(中脉)具有较大的维管束,木质部在近轴面, 韧皮部在远轴面。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具有厚角组织 和机械组织,其中维管束下方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较 发达,这是棉叶中脉下面向外突出的原因。在叶脉的薄 壁细胞中,有溶生型腺体。
精品课件
18
实验六 叶的解剖结构
叶是植物的重要光合器官。叶片是叶的主体,由表 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是叶的保护组织,具 气孔和表皮毛的分化。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 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的形态和结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最为 明显,如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阳地和阴地植物的 叶,在形态结构上各自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适应特征。
②活的薄壁细胞:在生活后期常见充满鞣质。

禾本科植物叶片

禾本科植物叶片

表 皮
长 细 胞
光镜下的禾本科植物表皮
长 细 胞
气孔器
叶片表 面观
气孔器
短细胞(硅细胞、栓细胞) 表皮毛
光镜下的禾本科植物表皮
表皮细胞
玉米叶横切
气孔器
保卫细胞
小麦叶表皮
副卫细胞
禾本科植物气孔器超微结构
泡状细胞
早熟禾叶片横切面
泡状细胞(bulliform cell) (运动细胞)
(扇形细胞 )
禾本科植物叶上表皮位于相 邻两条平行叶脉之间的表皮 细胞,5—7个细胞为一组, 中间的最大,两侧的依次渐 小,横切面上状如扇形体积 较大的薄壁细胞,垂周壁薄, 液泡大,干旱时极易失水而 引起叶片向腹面卷曲,可缩 小蒸腾面积,降低蒸腾量; 当空气湿度升高,蒸腾强度 降低时,叶片恢复平展,故 又称运动细胞(motor cell)。
3.叶 脉(leaf vein)
主脉 较大粗脉 细脉 脉梢
掌 状
网状脉


平行脉
羽状网脉
叶脉类型
弧形脉
叶结构模式图
主脉
木质部(近上表பைடு நூலகம்皮)
形成层
(厚角组织) 薄壁组织 韧皮部 光镜下叶片过主脉的横切
细脉和脉稍
维管束鞘
叶横切扫描电镜图
近脉稍和脉稍
叶横切
维 管 束 鞘
脉稍横切与纵切结构图
小结双子叶植物的叶片(blade)的解剖结 构
毛状体Trichome 表皮毛和腺毛
毛状体发达的叶 反射强光,分泌粘性物质,限制叶表的空气流动, 使干热风不致直入气孔,减缓蒸腾作用。
扫描电镜下的表皮毛
腺 毛
叶横切面上的腺毛
扫描电镜下的腺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loroplast
Low light–adapted cells
high light–adapted cells
The Plant Cell, 2003,15, 2805–2815,
• 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细胞内叶绿体少,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发 达。在气孔内方形成较大的空隙,称为气 孔下室。
• 这些空隙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间 隙相连,构成叶片内部的通气系统,并通 过气孔与外界相连以适应气体交换。
vein endingTracheid 葉脈假導管終點
bundle-sheath parenchyma
spongy parenchyma
intercellular space
mesophyll cell
guard Cell 保衛細胞
Fig. 6-6a, p. 95
施肥
Table 6-1, p. 95
三個角或針
Fig. 6-7b, igher surface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tiny pores(stomata), which not only allow entry for the carbon dioxide gas needed for photosynthesis, but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diffusion out of oxygen produced during photosysnthesis.
• 气孔:气体交换和水分出入的主要门户。多数植 物叶下表皮有气孔(~6,300 to 8 million /cm2), 上午9:00—10:00开至最大,中午关闭,下午
又开启,晚上关闭,旱生植物的气孔下陷,湿生 植物气孔隆起,与表皮不在一平面。
Stoma氣孔 epidermal Cell 表皮細胞
• The stomatal apparatus, which consists of a pore bordered by a pair of sausageshaped guard cells, control the water loss when the guard cells inflate or deflate, opening or closing the pore.
• ‘Spongy(海绵) layer - cells more loosely organized, toward lower epidermis, some photosynthesis, but primarily engaged in gas diffusion within the leaf
气孔-哑铃形
泡状细胞
• 在上表皮存在一些大型薄壁细胞称为 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 由于这些细胞的膨胀与收缩而叶片展 开或卷曲(玉米等晚上叶卷曲)
• 叶肉: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之分,属等 面叶。
• 叶脉:其内的维管束属有限外韧维管束, 具维管束鞘。(呈平行排列)
• 维管束鞘:包围着维管束的一层或多层薄 壁或厚壁细胞组成的结构。
• 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维 管束等组成。表皮以内常有多层厚角组织, 有支持作用且不妨碍叶柄的扭曲生长。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 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叶片。 • 表皮:形状规则,排列成行,包括长细胞
和短细胞(硅细胞、拴细胞)。长细胞外 壁角化且充满硅质。数行长细胞与一行短 细胞相间排列,或一个长细胞和两个短细 胞相间排列,或一个长细胞和两个短细胞 交互排列成长列。
• Guard cells,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parental cell, are part of the epidermis, but they unlike most of the cells of either epidermis, containing chloroplasts.
palisade parenchyma
xylem
phloem upper
spongy
epidermis parenchyma
lower epidermis
Midrib中肋
Fig. 6-8, p. 97
栅栏组织
• 靠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状,其长轴 与表皮垂直,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 一至数层,单位体积内容纳的细胞数 量多,叶绿体多,叶绿体又可根据光 的强弱进行运动,这些结构与光合作 用密切相关。
• C3植物:有两层维管束鞘,外层细胞薄壁, 较大。叶绿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厚壁, 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
叶肉组织
• 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主要由同 化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的薄壁细胞 组成)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叶片两面 受光的影响不同,又分化为栅栏组织 和海绵组织。
Mesophyll
• ‘Palisade(栅栏) layer - cells stacked more closely together, toward the upper epidermis, primary site of photosynthesis
Fig. 6-9, p. 98
叶脉
• 分布在叶肉组织中,呈网状,起支持和 输导作用,其内部结构因大小粗细的不 同而差别很大。主脉和大的侧脉常由维 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木质部在向茎面, 韧皮部在背茎面。在脉梢木质部仅为一
个螺纹管胞,韧皮部仅为小的筛管分子
和大的伴胞。与脉梢相连的为传递细胞。 脉梢是木质部泄放蒸腾流的终点,又是 收集输送叶肉光合产物的起点,传递细 胞有利于短途运输。
• Water vapor evaporating from the moist interior cell surfaces can also escape via the stomata.
•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can bring about some cooling of the leaf, but excessive water loss can result in damage to the pla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