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毕节段道路工程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遵义至毕节段道路工程项目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
项目为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第十二条横线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贵州省境内的一部分,东与拟建杭瑞高速的思男至遵义段相接,西与毕节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相连接,总体呈东西走向,经过遵义市的红火岗区、遵义县、毕节市金沙县至毕节市。
(一)环境概况
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贵州高原黔北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其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西部。至毕节向东扩散至金沙、黔西之间。起点龙坑至金沙间以溶蚀垄岗槽谷地貌为主,地势相对平缓。金沙至毕节间的地形复杂,山势陡峻。路线所经海拔最低在黑水桥处,为828m,最高点位于百纳,为1760m。
(二)气象情况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地处高原山区,具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冬春寒冷,夏秋温凉,山地与河谷盆地气温差异较大,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东面的遵义、金沙气候接近。大方与威宁同是贵州冬季最寒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1.6℃,极端最低气温为10.0℃,年平均降水量为1140mm,无霜期为258天。
(三)投入的人员设备
投入人员: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人员10人,其他人员4人。
仪器设备:GPS接收机4台套,全站仪1台套,电子水准仪4台套,汽车4辆。
二、执行的技术标准
本次航测外业及业内成图应参照实行下列规范标准:
①《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②《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③《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④《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⑤《1:500—1:2000国土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
还有部分作业依据省略。
三、基础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
根据测区已有1:1万地形图的坐标系统及考虑到日后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征地等综合需要,兼顾公路坐标系统必须满足每公里变形值小于2.5cm的要求,同时必须考虑与其它已经建成或在建高速公路路段的控制成果和地形图的顺利衔接等综合因素,考虑路线走向基本为东西走向和海拔的实际情况,经过估算投影变形值后,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参考椭球为1980西安椭球,
投影中央子午线XXX。XX',高程800m和XXX。XX',高程1450m。考虑到
整个线路沿线基础测绘资料比较陈旧,为满足日后成图需要,本次成果还应计算1954北京坐标系统。既基本路线采用下列坐标系统:抵偿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统。
本路线所有平面控制点坐标均需提供上述4中坐标系统计算成果。
本条高速公路1:2000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应采用补偿坐标系统。
2.布网方式
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一个整体网也可以分区布设。C级GPS网与二等以上三角点联测,D级GPS控制网应与三等以上国家三角点进行联测,点位尽量布设于大型构造物的起始点处,且要成对通。C级GPS点可以作为D级GPS网的起算点,但必须至少采用两点,最好为C、D级网相邻处的直接边为起算点,以保证两级网的无缝连接。
3.选点与埋石
所有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设计路线间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以利于路线放样。GPS标石、Ⅰ级导线点(E级GPS点)标石及尺寸统一为15cm×15cm×60cm。控制点编号统一为GPS C级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GPS形式,GPS001、GPS002……。GPS D级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GP形式,即GP001、GP002……顺序编号。Ⅰ级导线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冠以TN形式,即TN001、TN002……顺序编号。水准点编号统一采用数字前冠以BM形式,既MB1、MB2……顺序编号。
4.GPS点布设
GPS点位埋设除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外,作为首级网络的GPS点没4km布设一对通视点。原则上在距线路设计中心线100~200m,且对中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植被茂密的地区应适当增加GPS点。
加密控制点(含D级GPS点、E级GPS点Ⅰ级导线点)的布设原则上每500~1000m沿线路中心线100~200布设一点并埋石,要求控制点间两两通视,但在植被茂密、通视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适当增加埋石点,并保证至少有一个方向通视。点位应尽可能沿路线两侧交叉布设,每测最多不允许连续超过3个点。当受地形条件影响时,线路一侧控制点可超过3个点,但应尽量保证这些点的点位有利于观测和日后使用,并在适当位置增加过度点。考虑到测区交通状况较差,地势起伏较大,控制点选取时遇到不稳定构造物、整块巨石等可加工改造成控制点。
选点工作必须结合大桥、隧道等构造物的设置情况进行,避免控制点埋设于路线经由的最低点或最高点。为了埋石工作工具有针对性,设计人员应向测量人员提供特大桥、隧道、互通立交桥的具体位置,而测量人员根据这些具体位置进行选点埋石。这些关键位置附近必须至少有三个两两之间相互通视的平面控制点。
GPS点和Ⅰ级(5")导线点埋设时,须顶部露出地面5~10cm,且不需在底部设置混凝土基础,应保证混凝土的数量及质量,回填过程要加强底部夯实、稳固,保证桩位稳定,无明显变形。
GPS点、TN点、BM点均需绘制详细的点之记。点之记统一采用附录一的格式。
5.平面控制测量的数据采集
用于控制测量的GPS接收机、全站仪、数码、电子水准仪等设备,必须有质监部门的鉴定合格证书并在使用前自查。GPS接收机最好使用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不的低于5mm+1×10-6×D;全站仪标称测距精度不得低于3mm2×10-6×D,测量精度不得低于2".
①GPS 测量。定位方法:静态相对定位。精度等级:C级、D级。布网及观察要求:布网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进行。即首级网必须在观测时段、平均设站数、点位间距、最弱点位中误差、最弱边精度指标达到要求,并且须与三等以上国家点进行联测。如有可能,最好与国家B、C级GPS点联测。联测的国家点应沿设计路线两侧均匀分布,用于转化计算的控制点数不得少于4个。布设的网型必须有充分的检核条件,兼顾全网的进度进性和可靠性指标。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网的精确度。网中不允许有但结点和自由基线存在,即网型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