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求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平均分配的经历,但不一定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并能够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求平均分的例子。
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认识平均分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平均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平均分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甚至会造成误判。
为了提高教师对平均分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学校特举办了一场以“认识平均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平均分的正确认识,避免过分依赖平均分评价学生。
2. 探讨如何将平均分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就平均分的概念、意义、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使教师对平均分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
2.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分享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平均分,以及如何将平均分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经验。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教师们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
4. 小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避免过分依赖平均分评价学生?(2)如何将平均分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3)如何根据平均分调整教学策略?5. 总结与反思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并对活动进行反思。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对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强调认识平均分的重要性。
2. 专家讲座教育专家就平均分的概念、意义、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使教师对平均分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
3. 经验分享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平均分,以及如何将平均分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经验。
4. 案例分析教师们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
5. 小组讨论各小组就如何避免过分依赖平均分评价学生、如何将平均分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如何根据平均分调整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并对活动进行反思。
认识平均分(三)
பைடு நூலகம்一关
第三关
第二关 第四关
6.
兔子是怎样分的?
(1)有12只兔子,每4只一堆,分成了3堆。 (2)有12只兔子,平均分成3堆,每堆4 只。
小鸡是怎样分的?
(1)有6只小鸡,每2只一堆,分成了3堆。 (2)有6只小鸡,平均分成3堆,每堆2只。
认识平均分(三)
4
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每份3支,分 成了4份。
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4 在小组里说说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12支铅笔,每4支一份,分成了3 份。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12支铅笔,每份2支,分成了6 份。 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12支铅笔,每份6支,分成了2份。 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6 支。
射箭游戏
第一关
想想做做
11.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10个 ,每2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2)10个 ,每5个一份,分成了( 2 )份。
2、
2 (1)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 )组。 3 (2)6个同学拍皮球,平均分成2组,每组( )人。
第一关 第二关
3.
4
2
2
4
4.
(1)有( 8 )个苹果,每(2 )个放 一盘,放了( 4 )盘。 (2)有(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 )个盘里,每2盘放( )个。
第一关
第三关
第二关
5.
4 5 20 (1)每堆有( )个正方体,( )堆一共有( )个。 20 4 5 (2)( )个正方体,每( )个一堆,摆了( )堆。 20 5 4 (3)(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堆,每堆( )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三)》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平均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平均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巩固:通过多个实际的平均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三)》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深刻含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2.教学难点:对于平均分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的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平均分的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实际的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
2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三兄弟 把这6块糖果分了吧!
情景导入
不公平, 不公平!
情景导入
分 得 同 样 多
探索新知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
探索新知
2. 你会把8 朵小花平均分吗?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答案不唯一)把8 朵小花平 均分成2 份,每份4 朵。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对应练习。
补充作业 请完成相关习题。
有几种不同 的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探索新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提示: 只要有一份与其他不是同样多,就不叫平
均分。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的。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1. 6 个 分给3 个人,可以怎么分?画一画,填一填。 (1)请接着分完,画一画。
画一画略
探索新知
(2)(1)中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在( )里画“√”。
()
()
(3)每份分得( 同样多 ),叫( 平均)分。
()
当堂检测
1. 一共有( 9 )把琵琶(pípa),每( 3 )把一份, 平均分成了( 3 )份。
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对数据分布敏感
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平均分将 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结果偏离实际 水平。
平均分对数据分布的敏感性较高,如 果数据分布不均或偏态分布,平均分 的结果可能会失去代表性。
不反映个体差异
平均分无法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可 能会掩盖某些参与者的突出表现或低 水平表现。
05
平均分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详细描述
加权平均分是指在计算平均数时,对各个数值的权衡程度进行考虑,赋予每个数值不同的权重,再求出加权平均 数。例如,在计算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分来分配权重,学分越高,权重越大。
算术平均分
总结词
简单平均数
详细描述
算术平均分是指将一组数值相加后,除以数值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即为平均数。它是平均分中最常用 的一种,计算方法简单易懂。例如,在统计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时,可以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 个数,得到平均数。
与众数的比较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平均分反映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而众数则反映数据的普遍性。在某些情况下,众数和平均分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可以 用来了解数据中的特殊情况或异常值。
06
平均分的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总结词
反映整体表现
VS
详细描述
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是用来衡量整个市 场表现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所有上市公司 的收益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一个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可以反映出整个市场的平均 表现。如果平均收益率较高,说明市场整 体表现较好;反之,则说明市场整体表现 较差。
平均分的数学表示
平均分用数学符号表示为“x̄”,其中“x”表示数据集中的数值,“̄”表示求 平均值。
平均分的作用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对除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2.难点: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活动材料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均分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实际操作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单元《认识平均分》PPT课件
探究新知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提示:只要有一份与其他不是同样多,就不 叫平均分。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的。
探究新知 试一试: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探究新知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 平均分吗?
分东西的方法有很多,当每份分得同样多 时,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探究新知 试一试: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课堂练习 8袋饼干,每2袋1份,可以分成几份?圈一圈。
8袋饼干,每2袋1份,可以分成( 4 )份
课堂练习
把12根胡萝卜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 里放( 4 )根。
16个杯子,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2 )盒。
课堂练习 分苹果。
(1)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 6 )袋。 (2)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 3 )袋。 (3)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 3 )个。
课堂练习 看一看,填一填。
(1)有( 12)个菠萝,每( 6 )个放一筐,放了( 2 )筐。 (2)有(12)个菠萝,平均放在( 2 )个筐,每筐放( 6 )个。
课堂练习 把12张卡通图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 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课堂练习
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4 )份。
课堂练习
填一填
(1)把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 小松鼠能分到( 5 )个松果。
(2)把6面小旗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 分得( 2 )面小旗。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认识平均分(三)》,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以及除法在平均分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直观的实物操作,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抽象的符号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让学生掌握除法在平均分中的应用,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
2.准备一些除法计算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向学生提出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的任务。
认识平均分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平均分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以平均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平均分教学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平均分教学实践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平均分教学实践的概念平均分教学实践是指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平均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平均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平均分教学实践的特点1. 数据驱动:平均分教学实践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2. 个体关注:平均分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 效果导向:平均分教学实践以教学效果为导向,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 持续改进:平均分教学实践强调持续改进,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平均分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师需收集、整理学生的考试成绩,包括试卷、答题卡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分析:教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3. 教学调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4.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6.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
五、平均分教学实践的应用案例1. 案例一:某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平均分较低,经过分析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问题。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平均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以及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圆形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情景:妈妈分苹果,将8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每人分得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1)学生尝试用小棒、圆形卡片等学具摆一摆,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
3. 讲解示范:(1)教师讲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如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3=6。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求5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平均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七、作业设计1. 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8×5=40,40÷8=52. 求10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3×10=30,30÷10=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1 认识平均分(3)
把9本书,分给第一名、 第二名、第三名的小朋友。 想一想,你想怎样分?
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不要犹豫。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任何朋友都是暂时的,只有利益是永恒的。敌人变成朋友多半是为了金钱,朋友变成敌人多半还是为了金钱。 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青春如此华美,却在烟火在散场。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 定夺。
认识平均分
分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下面哪种分法是?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5个气球 ,每人3个, 可以分给(5 )人。 分一分,再填空。
12根小棒,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小朋友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
把9盒七巧板,平均奖给3位优胜奖获得者。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三)》知识讲解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问题导入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教材46页例4)过程讲解1.解题思路平均分一些物体时,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再看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几个。
2.具体操作方法用O代替铅笔,分一分。
(1)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确定每份的支数。
方法一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每份4支。
方法二 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
每份6支。
方法三 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
每份2支。
方法四 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2)先确定每份几支,再确定分成几份。
方法一 12支铅笔,每4支一份。
可以分成3份。
方法二 12支铅笔,每6支一份。
可以分成2份。
方法三 12支铅笔,每2支一份。
可以分成6份。
方法四 12支铅笔,每3支一份。
可以分成4份。
归纳总结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然后再看能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每份都同样多。
误区警示【误区】有12朵花。
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6)朵。
错解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按确定的份数分。
如果每个花瓶插6朵,有3个花瓶,3个6是18,而这里只有12朵花,所以每瓶应该是插4朵花,3个4朵花才是12朵花。
正确解答 4温馨提示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应先考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个,再看是全部分完,还是有剩余,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解决。
2.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例题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0分,那么这个班级的总分是多少?
(3)探究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探究平均分的应用场景,如分食物、分享物品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2.作业反馈: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如家庭支出、分享食物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如何将平均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分物品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探究活动,如数学探究营、数学奥林匹克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平均分的奥秘》:文章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视频资源:
-《平均分的秘密》:一段介绍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动画视频,适合学生观看理解。
-《数学家谈平均分》:一段数学家讲解平均分原理和应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平均分。
2.拓展要求:
(1)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上述推荐的阅读材料,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认识。
(2)求平均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求平均分的方法感到困惑,特别是在进行较大数的除法运算时。
举例: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3)将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实例和示范解题过程。
-练习题库,用于学生自主练习和巩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平均分(3)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2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46页。
二、试一试:
你能像他们一样把12枝铅笔平均分一分吗?你还想到哪种分法?
三、摆一摆,说一说:
把你想到的分法摆一摆,再像书上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四、想一想:
书上小朋友说的话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前两节课,同学们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怎样分才能把它叫做“平均分”?那面对要平均分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做以及怎样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分”。
(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操作,交流指导,初步整合平均分的两种想法)
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上面两个小朋友,平均分12枝铅笔时的想法,一样吗?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一个是先确定每份的支数,再看分了几份;一个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里面有几支。
)谁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再摆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演示。
追问:虽然分配时他们的想法及采用的方式不同,可是分配的结果怎么样?
2.交流12枝铅笔的其它分法
提问:12支铅笔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课前你有自己的想法了吗?
小组交流:12枝铅笔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全班交流:你能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清楚地说出自己平均分12枝铅笔时的想法吗?(指名上台演示不同的分法)
可能有:
(1)∣∣∣∣∣∣∣∣∣∣
他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样想?
(2)∣∣∣∣∣∣∣∣∣∣∣∣
(3)∣∣∣∣∣∣∣∣∣∣∣∣
师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的分成两类。
一类:12支铅笔,每几支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
二类:12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支。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分法,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不论用哪种方法分,最后每份分得的根数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活动: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填一填。
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演示。
2.“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填空。
4.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5.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说一说,三题有什么不同?
6. “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么分的?鸡又是怎么分的呢?
(2)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交流。
(3)总结:平均分分法不同,但最后结果每份相同。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