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三角形的中位线(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三角形的中位线(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三节。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不仅指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而且为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角形的中位线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会运用定理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和归纳,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理证明四、教学方法●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如何构造中心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这将成为本课学生研究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基础知识。

能力分析: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相关内容,具备一定的操作、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但在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问题情境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教法分析依据本节教学内容及学生知识建构的特点,尚需依赖于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选用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主动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第五章3三角形的中位线》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3三角形的中位线》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中位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理解中位线与三角形性质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作业练习加强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练习- 让学生明确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并完成相关填空题和选择题,加深对中位线概念的理解。

- 练习题示例:在△ABC中,AD、BE分别是BC、AC的中线,那么AD与BE的关系是什么?2. 中位线定理应用-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如求证三角形中线段的中点连线性质等。

- 练习题示例:已知△ABC及其内部一点P,P为AB、AC 边的中垂线的交点,证明BP=CP的几何关系。

3. 实际应用题-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如工程图形的绘制、地形图测量等。

- 练习题示例:一个足球场边长和两个短边边的中点连线的长度是多少?如何利用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

2.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按未完成作业处理。

3. 仔细审题:学生需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4. 规范书写:学生需按照规范格式书写答案,字迹清晰、工整。

5. 深入思考:学生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尝试多种解题方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 反馈方式: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五、作业反馈1. 对于普遍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和纠正。

2.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学生薄弱环节的练习。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
角形,依此类推,第2019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B
C
1(数
量关系)
2
三、顺势而发 再提问题
A
见证奇迹
如图,连接三
角形的三条中 D
E
的时刻到 了!!
位线,会得到
哪些结论?
B
F
C
1.四个小三角形全等.
2.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 .
3.存在三个平行四边形.
4.△DEF的周长为△ABC的周长的 .
四、运用定理 把定乾坤
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怎样 测出A、B两点的实际距离?根据 是什么?
你收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知识?
三角形
转化
平行四边
中位线
定义 性质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六、使用所获 达成目标
1.如图,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中点.
线段AD叫做△ABC的
,线段DE叫做△ABC

,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接各边中点所
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3.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
一、温故求新 合情发现
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D
E
你还能画出几条三角形的中位线?
F
思考: 1.你还能画出三角形的几条中线? 2.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温故求新 合情发现
A 概念对比 A
D
E
D 中线DC
中位线DE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三角形相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以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这些性质在解三角形和相关几何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推理、实践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中位线的性质,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解题中。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_中位线非常讲解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_中位线非常讲解

中位线非常讲解课前引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要知识要点,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有了它,才使我们许多几何题目更富有趣味性和探究性,它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希望同学们喜欢它,学好它.新课讲解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如图1.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EF就是ABC 的一条中位线.图1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用符号语言表述为:如图1,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EF∥BC,并且12EF BC.3.注意:(1)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而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显然,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都是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和三条中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证明两线段平行和线段的倍数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这也即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在应用该定理时,应找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基本图形.4.应用.例1.如图2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过M、N的直线交AB于P,交AC于点Q.求证:AP=AQ.图2 图3分析:欲证AP=AQ,可考虑证明APQ AQP∠=∠.根据题设条件,可取BC 的中点F,连结FM,FN,(如图3)则MF、NF分别是BCE和BCD的中位线.利用BD=CE易证FM=FN,从而1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2APQ AQP∠=∠∠=∠,于是APQ AQP∠=∠成立,进而结论成立.证明:取BC的中点F,连结FM,FN,(如图3)由条件知:MF、NF分别是BCE和BCD的中位线所以FM∥AC,FN∥BD,11,22 FM CE FN BD ==所以1,2APQ AQP∠=∠∠=∠又因为BD=CE,所以FM=FN所以,12∠=∠,所以APQ AQP∠=∠,所以AP=AQ评注:若已知条件中又中点,常取某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到某些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二.梯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如图4,在梯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腰AB、DC的中点,则线段EF 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图42.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用符号语言表述为:如图4,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腰AB、DC的中点,则EF∥AD∥BC,且1()2EF AD BC=+.3.注意:学习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3条,而应该梯形的中位线只有1条;(2)梯形中位线的作用:①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②数量关系:可以证明一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或12;(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是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上来证明得,这里有一条常规辅助线,即是把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和腰的中点连结并延长与下底相交.(4)由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梯形中位线定理易推出:梯形的面积=中位线⨯高.4.应用:例2.如图5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H BC⊥.求证:1()2BH BC AD=+(图5)(图6)分析:观察结论式的右边,它是梯形上、下底和的一半,联想到梯形的中位线也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于是只要证明BH等于该梯形的中位线即可.为此,这里需构造该等腰梯形的中位线进行证明.证明:取AB、CD的中点E、F,谅解EF,FH(如图6),则EF∥BH,1()2EF BC AD=+在Rt DHC中,12HF CD CF==(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1C∠=∠,又因为B C∠=∠(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所以1B∠=∠,所以HF∥BE所以,四边形EBHF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BH,所以1()2BH BC AD=+.评注:两个中位线定理的结论都揭示了中位线与第三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和数量关系(一半),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应注意择其用之.。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几何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从而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相关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ppt课件

。 11
A
D
⑷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 E,F,G分别是AC,BC,CD的中点。
求证:∠1=∠2。
B
E 2G
1
F
C
必做:139页随堂练习。 选做:139页习题5.7。
1 DE = 2 BC
A
D B
1E
2
3
C
证 1.三明:角延形长中DE位到线点定F,理使的EF应=D用E格,连式接C:F。
∵在D△EA是DE△与A△BCCFE中, ∵ AD=BD, 的∴∵∴∴中DAA△E位EDA/==/线DBCCEFEC,≌,,,△∠∠CA1F==∠E∠32。,或DE∴=FED,AEE//=BCCE,,
∴ AB//C1F。
∵ ∴
ABDDDE===BC2DF。B,C
1 DE= 2 BC
∴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F 2.∴三D角F/形/BC中,位DF线=B定C理。的作用:
⑴⑵∴证证D明明E//两一BC条条,线线DE段段= 平等12B行于C。另。 一条线段的一 半或2倍。
⑴小聪想用绳子测量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 够长,他就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 AC,BC的中点D,E,又测出DE=10m,则A,B间的距离为 (D) A.15m B.25m C.30m D.20m
⑷如图,△ABC中,点D,E, 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 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
A
E
F
B
※⑸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 ABCD各边的中点E,F,G,H, A 所得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E 证明你的结论。
B
D
C

H
D
G
F
C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1)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1)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1)教案鲁教版五四制课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型新审核签字序号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恰当具体可测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点准确恰当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具体明晰导语设计复习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精炼灵活紧扣学习目标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纲要化ABCD“幸福课堂”模式教学过程研讨修改一、课堂小测,激发兴趣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C )A.一组对角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D.一组对边平行2、如图(2),DE ∥BC ,AE =EC ,延长DE 到F ,使EF =DE ,连结AF 、FC 、CD ,则图中四边形ADCF 是_平行四边形__.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EFD 都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BCFE 也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四边形ABCD 、AEFD 都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且 AD=BC AD ∥EF 且 AD=EF∴ EF ∥BC 且 EF=BC ∴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 二、反思小测,激活思维对于小中第3小题,如图(2),DE ∥BC ,AE =EC ,延长DE 到F ,使EF =DE ,连结AF 、FC 、CD ,则图中四边形ADCF 是 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形填空............: 1、四边形DBCF 是 平行四边形 , 2、AE=_EC_,3、DF=_BC_ ,4、DE=_EF_=21DF =21_BC_温馨提示....线段DE 是由连接△ABC 边AB 、AC 的中点而得到的,这是一条重要的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好吗?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_3_条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请看下面例题:三、知识迁移,激发思维题1(教材P88例4) 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的中点,求证:DE ∥BC 且DE=21BC . 证明:(详见课本第88-89页)思维导引: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2),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接CF 、CD 和AF ,又AE=EC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FC ,且AD =FC .因为AD=BD ,所以BD ∥FC ,且BD=FC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 ∥BC ,且DF=BC ,因为DE=21DF ,所以DE ∥BC 且DE=21BC .反思重建。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中位线的定义和定理,但也有一些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几何概念时,直观的教学工具和生动的例子是多么重要。
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学生们明显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在理论介绍环节,我使用了几何画板和实体模型,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定理的推理证明部分,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逻辑推理对他们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动手实践,这种互动式学习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观察到,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过于依赖个别成员,这提示我今后需要更加注意平衡小组成员之间的参与度。
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看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的自信,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依赖几个活跃的学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中位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应用举例:利用中位线定理求解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以及解决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5.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

5.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

.
A
E
F
B
D
C
知识应用
2. 如图所示,△ABC中,D、E、F分别是三边的中
点,AB=10,AC=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
.
A
D
FE
B
C
知识应用
3.如图: △ABC中,点D、E、F 分别是AB、AC、BC中点.若△ABC 的周长为24,面积为16,则 △DEF的周长___,面积为____. B
拓展延伸
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已知: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H D
C
E
G
A
F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式练习 (教材P140 第3题)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AB、 CD、AC、BD的中点,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
联系拓广 (教材P140 第5题)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 E,F分别 是AC,BD的中点。
求证:EF= (AB-CD)
拓广应用
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6, CD=4,则EF的长是( )
A.4
B.3
C.2
D.1
共同探究——测量
在练习本上画一个△ABC,利用直尺和圆规找到边AB、
AC的中点D、E,并连接DE:
1.用直尺测量,你发现DE和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用量角器量一量∠ADE与∠B的度数,DE与BC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
A
D 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性质:
E
B
C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证明(三)》的第4节——中位线定理——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1课时完成本课主要讲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本课内容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应将三角形中位线与全等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等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本节课教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证明(一)、证明(二)之后,已经基本掌握了严格的推理证明,只是思维还不够灵活,还不能熟练的将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尤其是对辅助线的添加,学生还是相当生疏,所以对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特别是遇到有多个中点却没有现成的三角形及其中位线时,如何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三.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定理,并能应用其解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动手实践,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过程和添加辅助线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发展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中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辨证观点的教育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四.教法学法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另外,大部分学生平日里只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获取过程,针对这一现象,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观察实践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感知,形成自己的经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五.评价目标针对初三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求知欲、表现欲弱的特点,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用多媒体的形式深入到数学情境中.由学生分组探究问题,各组成员互相合作,为本组赢得分数,每组的几号同学回答问题就得几分.对合作意识浓厚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方案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应用.2.通过问题的抢答,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3.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课堂检测试题,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分钟)开始上课,教师提出要求:在本上画一个任意△ABC,分别取AB,AC两边的中点D,E并连线,测量出DE的长度抽几个同学起来说DE的长度,老师迅速的答出第三边的长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师提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为什么知道它的长度就能得到第三边的长度?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其中的学问.AD EB C(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逻辑证明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二)引导探究1.大家观察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 DE 就是△ABC 的中位线,你能给三角形的中位线下个定义吗?(2分钟)生说: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师提问:你能作出这个三角形的几条中位线?试试看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条中位线.接着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生思考: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老师投影演示,形象直观.(设计意图)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中位线,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分化了这节课的难点,并为下面找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作好了准备,同时可以防止学生对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0分钟) (1)观察发现,猜想观察自己作的图形,你发现了中位线DE 的哪些特点?同时,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得到猜想学生很容易得到猜想: DE ∥BC, BC DE 21(2)验证猜想:(小组活动)FC学生先自己动手实验,给你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不要用特殊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能否只剪一刀,就能将剪开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请大家按分好的小组一起动手操作一下,然后让学生将原来的三角形和拼好后的图形一起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己动手实验,看能不能直观地利用手中的材料证明如果没有思路,则师可以提问:将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分成两部分,再怎样拼接可以出现平行四边形?(师生互动)同学们动手实践,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完成这个实验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旋转,以E为旋转中心,将其旋转到四边形DBCE的外部提问:如何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所贴图形的变化,并根据黑板上的图形,写出已知的条件及所要说明的结论(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并口述证明过程(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探究活动,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其对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证明过程有初步的体验向学生展示动态几何,化抽象为形象,为添加辅助线作下铺垫;通过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性和创造性(3)合作交流,证明定理(师生互动):组织学生对猜想的内容进行几何证明,寻求证明的途径与方法学生根据所作图形,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图形的旋转对添加辅助线的作用 证明时, 规范学生的证题步骤,体现数学证明的逻辑性与严谨性找一名学生板演证明过程,然后讲评证明:如图,延长DE 至F,使EF=DE,连接CF在△ADE 和△CFE 中,∵ AE=CE,∠1=∠2, DE=EF,∴△ADE ≌△CFE(SAS). ∴AD=CF,∠3=∠F. ∴BD ∥CF. ∵AD=BD, ∴BD=CF.∴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F BC.DEBCAF123∴DE ∥BC,. (设计意图)对猜想的内容加以验证,,理解获得猜想后还应予以证明的意义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体会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提问:定理是否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学生讨论各组选代表交流方法 生1展示证法二:∵D,E 分别是AD,AC 的中点,∴21=AB AD ,21=AC AE , ∴ACAEAB AD =. ∵∠A=∠A, ∴△ADE ∽△ABC. ∴21=BC DE ,即DE=21BC ∠1=∠B, ∴DE ∥BC.生2展示证法三: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F∵CF ∥AB , ∴∠A=∠1.在△ADE 和△CFE 中, ∵ ∠A=∠1,AE=EC , ∠2=∠3,∴△ADE ≌△CFE(ASA) . ∴ AD=FC. 又∵DB=AD , ∴DB FC.∴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DE ∥BC 且DE=EF=21BC. .2121BC DF DE == CFB生3展示证法四:如图,延长DE 至F,使EF=DE ,连接CD,AF,CF∵AE=EC, ∴DE=EF.∴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AD FC. 又∵D 为AB 中点, ∴DB FC.∴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 ∴DE ∥BC 且DE=EF=21BC. 老师及时予以评价,根据具体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给每个展示的小组加分.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4)总结归纳,掌握中位线定理(学生活动)总结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及用途,同学之间加以完善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证明语言:∵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且DE=21B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CFCB(设计意图)揭示了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二分之一和位置关系-----平行,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明两直线平行和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的一半或2倍的思路,为今后的证明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三)交流评价 1.抢答(3分钟)(1)已知△ABC ,D,E,F 分别是BC,AB,AC 边上的中点若△ABC 的周长为18cm ,它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DEF 的周长是(9cm )(2)△ABC 的三条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6cm ,则△ABC 的周长为(12 cm )(3)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分三角形所成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周长之和等于60cm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 )(4)已知△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F 为BC 上一点,BC EF 21,∠EFC=35.,则∠EDF =(35.)(设计意图)借助简单的练习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抢答的形式促使学生加快思考,有紧迫感2.解决实际问题,说明为什么?(2分钟)已知:如图,A,B 两地被池塘隔开,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明通过下面的方法估测出了A,B 两地之间的距离:先在AB 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 的中点D,E,并测出DE 的长,由此他就知道了A,B 间的距离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ABCD EF(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学活用 从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3.解决数学问题(3分钟)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四边形? (学生活动)(1)合作交流,先猜测能得到一个什么四边形? (2)验证猜想结果生讨论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设计意图)根据本题特点及本节所学,引导学生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连接AC 或BD 构造三角形,即解决四边形的有关问题时通常要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此题教师适时总结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涉及中点的时候通常与三角形中位线联CHD CBA E FG系,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即见中点想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四)变式迁移(7分钟)1.在上一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1)当上图中的对角线AC⊥BD 时,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 (2)当上图中的对角线AC =BD 时,得到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 (3)当上图中的对角线AC =BD 时,且AC⊥BD 时,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画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并能形成口头证明,生根据探究结果填写表格小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两对角线的位置,数量有关:A BC 图1D E FGH BCD EF 图2GH A BC D E F 图3GH(设计意图)通过本组变式训练,使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学会从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基本图形,利用中位线的基本性质,再加上所给条件证明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图形的构造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题意,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图形的动感,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五)小结升华(2分钟)学生自己交流收获或感想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技能,产生继续学习的激情1.认识了三角形的中位线2.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发现了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成图形的规律4.明白了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5.学习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交流感想和收获,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同时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系统掌握的目的,并且在活动中做数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课堂小测(4分钟)第1,2两题必做,3,4两题为选做题1.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D)A.梯形 B对角线相等的梯形C .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2.如图,若等边△ABC 的周长为24,点D ,E 分别是AB,AC 的中点,则四边形BDCE 的周长为(20)3.如图,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90°,D ,E ,F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点,AD ,EF 交于O 点.(1)求证:AD=EF ;(2)若∠DOF=2∠AOF ,求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4.已知:如图,在四边ABCD 中,M ,N ,E ,F 分别为AD ,BC ,BD ,AC 的中点.求证:MN ,EF 互相平分.ABC D E ACB(设计意图)为检测学生对本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组有梯度的反馈练习题 (演示)教师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根据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表扬优胜小组,鼓励表现欠佳的小组(1分钟)(七)作业1.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AH 是BC 边上的高. 求证:DEFH 是等腰梯形.2.如图,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以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三角形,以新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又组成一个小三角形求这个小三角形的周长A BCDEFM NA BCEF DHABCabc(设计意图)所布置的作业是紧紧围绕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的,作业内容难易适度,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在课后可以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八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中位线定理的应用:(1)证明平行的一种新方法1(2)证明线段之间2倍的关系或2(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本课所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第五章第3节《中位线定理》课件-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第3节《中位线定理》课件-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这节课你有 哪些收获?
六 小结升华 检测反馈
你是最棒的!
作业布置
B选做题 A必做题数:学作业另选一种方法 课本习题5.7 证明三角形中
位线定理。
教师寄语
直求希飞飞 达学望得得 胜路同远高 利上学,, 的尽们因因 终情能为为 点的在我我 。奔以们们
跑后坚自 ,的持信
。。
C
·F
D
G··H
A
·
B
E
五 实践应用 巩固深化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AB,CD,AC,BD的 中点。EF与GH互相平分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C
D F·
G··H
A
·
B
E
六 小结升华 检测反馈
你能对本节课给自
己或同伴一个评价 吗?
你还有哪些
困惑 ?
你利用中位线定理 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C
M
N
A

B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M A
C N B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A
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连结三角形
D。 。E
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B
C
① 如果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那么DE为 △ABC的 中位线 ;
② 如果DE为△ABC的中位线,那么 D、E分别 为AB、AC的 中点 。
四 迁移转化 证明猜想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D B
A
几何语言表达:
∵ DE是△ABC的中位线 E ∴ DE∥BC,且 DE=1证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或1/2
五 实践应用 巩固深化
快速抢答
1、如图,已知D、E、F分别是∆ABC的三边AB、BC、AC 的和中点: (1)若AB=8cm,则EF= 4 cm. (2)若DF=5cm,则BC= 10 cm. (3)若 ADF=50, 则B= __5_0_度.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等概念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角形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位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一个三角形两个中点的线段。

a)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b)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c)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d)求三角形的面积;e)证明线段平行或等长。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线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线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作法,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2. 中位线的性质3. 中位线的作法4. 中位线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性质和作法。

2. 教学难点:中位线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2. 知识讲解:(1)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让学生理解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个中点的线段。

(2)讲解中位线的性质,如: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

(3)教授中位线的作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践,掌握中位线的作图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在纸上画出任意三角形,并找出其中位线。

4. 问题解决:通过出示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位线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2. 中位线的性质3. 中位线的作法4. 中位线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中位线的相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中位线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国一等奖】

大数据微课教学模式——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课 题6.3 三角形的中位线(1课时)学 习目 标1. 理解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 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观看天眼视频以及学生对三角形剪拼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法 选择 探究 合作 交流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作业扫描仪、微课、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操作:播放天眼视频,提出问题1“FAST ”中国天眼位于哪里中国天眼之父是谁 学生预设回答1:贵州平塘,南仁东 学生预设回答2:不知道(给出答案)2“FAST ”中国天眼口径是多少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预设回答1:500米,通过查资料,看电视新闻等 学生预设回答2:不知道(给出答案)3你有什么方法去测量中国天眼口径 学生预设回答1:直接测量(展示1、21,则DE=_______ 2、已知三角形ABC 各边长分别为3cm,4cm,5cm,则连接各边中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3、如图,吴伯伯家有一块等边三角形的空地ABC ,已知点E 、F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量得EF =5米,他想把四边形BCFE 用篱笆围成一圈放养小鸡,则需用篱笆的长是________此时我指出,猜想和实验不能代替证明,那么如何用推理验证这些猜想呢这也正是本节学生上黑板通过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证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4、如图在△ABC中,M是BC中点,AP长为________第五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的难点,预先安排一名学生提前预习了本节内容,让她非常熟悉证明过程教师对定理的证明进行补充出示自我检测,教师行间巡视、适时点拨指导、重点帮助后进学生纠正错误通过作业扫描仪,及时上传学生课堂练习作业,利用大数据及时分析学生的答题率,发现典型问题,集体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构建知识体系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同时也兼顾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熟练运用完成习题、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理解掌握本节的练习题目,内化知识点学生畅所欲言谈学习收获作业设置习题 1、2、3题板书设计6.3 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表示:DE∥BC,DE=21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
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题,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
低难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例2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混合应用题,题型挺好,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很巧,结论以后也会经常用到,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选讲例2.教学中,要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可以借助与多媒体或教具.
四、课堂引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答:如图
五、例习题分析
例1:如图,点D.E.分别为△ABC 边AB.AC 的中点,求证:DE ∥BC 且DE=BC .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2
1
方法1:如图(1),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接CF ,
由△ADE ≌△CFE ,可得AD ∥FC ,且AD=FC ,
因此有BD ∥FC ,BD=FC ,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F ∥BC ,DF=BC ,
因为DE=DF ,所以DE ∥BC 且DE=BC .
(也可以过点C 作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F 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方法2:如图(2),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接CF 、CD 和AF ,
又AE=EC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D ∥FC ,且AD=FC .
因为AD=BD ,所以BD ∥FC ,且BD=FC .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F ∥BC ,且DF=BC ,
因为DE=DF ,所以DE ∥BC 且DE=BC .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212
1
212
1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口述理由)
例2: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F 、G 、H 分别是 AB.BC.CD.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E.F 、G 、H 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 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 或BD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证明:连结AC (图(2)),△DAG 中,
∵AH=HD ,CG=GD ,
∴HG ∥AC ,HG=AC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同理EF ∥AC ,EF=AC .
∴HG ∥EF ,且HG=EF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可得结论: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填空)如图,A.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选一点C ,连结AC 和BC ,并分别找出
AC
21
2
1
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m,理由是.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10cm和12cm,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G.
(1)若EF=5cm,则AB=cm;若BC=9cm,则DE=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 40,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15cm.
3. (1)10,
4.5;
(2)互相平分,
理由: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EF∥AD,EF=AD,
从而可证△ADG≌△FEG(AAS或ASA),可得DG=EG,AG=FG.
七、小结与作业
1.课堂小结:小组交流本节课的心得体会、疑问;
2. ①课本习题;
②课时作业.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