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张衡传》为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从课本选材及近年来高考文言文所选素材来看,传记类文言文所占比重较大。然而,就目前来看,文言文这一块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一篇文言文学完之后,学生只是会记诵一些篇目,了解一些基本的字词意义,所以当考试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时候,往往不知所云,有的学生甚至于产生排斥的心理,看到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就避而不见,长此以往下去,学生越来越读不懂,最后造成完全读不懂古文的严重后果,文言文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也成为了多数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实现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成为了我们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教学”这个词来看,课堂教学主要是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如果教师教好了,学生也学好了,那么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文言文教学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学生的“学”来看。首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在降低,劲头不足,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通过高中新教材五个模块的教学,得到的共同的反映是:不少选文,文字晦涩,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因此学习兴趣不浓,缺少钻研、探究热情,常有囫囵吞枣之嫌。其次,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零碎的不是完整的。一篇古诗文学完,学生仅仅熟读背诵了课文,了解的只是本篇的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蕴却没掌握。此外,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仅仅停留在课本之内的文言文,很少涉及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因此文言文阅读量低。

一方面,从教师的“教”来看。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三种,我在教学中都曾奉为圭臬。第一,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举凡翻译、文言历史知识,碰上什么讲什么,表面看很有“综合性”。第二,讲解法,以古汉语知识为线索,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例子),重点教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表面看很有“系统性”。第三,翻译法,尤以直译为主,对照原文一句一句翻译,尤其近年来高考考文言文翻译,这种做法似乎更有了“合法性”。以上做法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使得教学枯燥乏味,那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首先我们来明确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二、文言文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两条“目标”:目标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目标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选修课程”的“诗歌与散文”部分第二条规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第三条规定:“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由新课标的规定可见,无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十分注重文言文本身“文与道”的价值,强调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深入开掘,进行教学。

因此,针对我们今天要谈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三个层面:一是记忆层面,文言词汇的积累;二是思维层面,通过文质兼美的文言阅读材料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三是表达积累层面,利用文言文经典名篇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利用文言文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等特点来涵养学生,让学生进行思想认识的积累和写作素材等的积累。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吻合的。

我以《张衡传》这篇传记类文言文,说说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下面,仍然以这篇传记类文言文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主要从一下几个模块来探讨。

三、传记类文言文具体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入,让传主的初步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立”起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导入的环节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在兴趣

的前提下才会去认真学习。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创造性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的实例等等,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视具体的人物传记来论。

如《张衡传》这篇传记类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图片式的导入方式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

图片式:多媒体展示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让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发明者是谁,从而引入本课的传记主人公。

生活实例:从近几年我们国家发生的几次地震谈起:汶川、雅安、玉树等地的地震说起,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引入古代预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导入本课学习。

(二)文学或者文化常识积累。这一部分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的作者及作品的来源,以及所学人物的相关情况,这一部分不要简单的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作者的了解程度,然后教师加以补充,这样激发学生思考,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另外,教师要让要让学生加深印象,可以在这一部分讲述一些关于作者的历史故事或者联系学过的文章讲述相关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加深作者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张衡传》这篇文章,作者是范晔,在初中学过他写的《乐羊子妻》,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回顾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后汉书》的相关知识及作者范晔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介绍传主张衡时,也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他,一般学生会知道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兴趣导入问题:张衡除了发明地动仪,是一个科学家,他还有哪些身份呢?就顺理成章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诵读课文,明确字音、句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在铿锵的朗读声中体现出来,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点读、分组读等等方式。

针对《张衡传》这篇文章,我是采取下面的阅读方式:

其一,先让某一个学生读文章相关段落,因为这篇传记较长,所以只能选一个段落,这个段落要选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句读部分,如可以选第四自然段,这里面涉及到:篆文、蟾蜍、傍行八道、中有都柱。让其他的学生听,读完之后,要求他们说出有没有读错的字音和句读,指出来纠正,教师再加以补充。然后教师范读,或者可以播放课文标准朗读(如果教师朗读水平较高,最好教师范读),学生在此明确字音、句读。最后要求将易读错的字音标注在每个字的上方,加强印象。

其二,采取竞赛的方式。请两到三个学生读同一个段落,让其他学生评价哪个同学读得好,评出一二三,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可以稍稍活跃一下课堂氛围。

(四)基础知识教学。这一部分主要就是包括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相关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最好的教学方式当然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掌握,教师加以点拨。但是就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似乎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高,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个人觉得可以采取半自主式学习。以本课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