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策略及训练(学生)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策略及训练

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文言实词数量很多,应以牢记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为主,适当扩大范围,尽量多积累。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要掌握一些规律。

2.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二、牢记两点翻译原则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达”,即文字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雅”,指文句流畅,具有文采,准确、鲜明、生动。如翻译题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句中“事”可译为:侍奉、事奉、服侍、服事、侍(君)、为……办事、谋事、效力等,若译为:事(君)、从事、治事、事件等,此点就不得分。

2.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重在于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与实际应用能力。正如余闻先生所说:“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把握,但更要求学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来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当然,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兼用,视原文情况而定。凡是遇到古今异义、词义通假、词序颠倒、句式特殊的句子,直译后语意不通顺,表达欠准确,则可适当用意译。如福建卷第九题的翻译题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此句中,“乡”是通假字同“向”,作动词。可译为:向往、崇尚、推崇、追求;若译为:讲求、讲究、明白、通晓、了解、实行、施行、注重、重视遵循等,此点不得分。总之,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掌握六字翻译方法

翻译时,先要读懂原文,综合运用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概貌,还要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翻译时可采用“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2.“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3.“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如翻译题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翻译时,就必须补出省略成分“侍奉国君的人”。

4.“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

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调”就是调整语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在翻译时必须把这些倒置的成分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此句要注意两点:①任务对话中主语与宾语省略现象。谓语动词“欲”之前要补出主语“子(你)”,之后要补出宾语“之(东西)”。②宾语前置现象。“又何请焉”即“又请何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将宾语移到动词后面。

6.“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如官场中的“下车”(一到任)、“视事”(到职工作)、“乞骸骨”(告老还乡)、“除”(授予官职)等等,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

总之,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要熟读教材,尤其是名篇名段名句,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要切实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用法与推断技巧,正确判断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明确考纲要求的那些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同时要通过不断训练,掌握翻译的要领。表达时要做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四、精题训练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