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考点梳理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部分。

要想在这个考点上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进行一番梳理。

一、实词的翻译实词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重点和基础。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在翻译实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古今异义很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

“走”在古代指跑,现在则是行走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语境判断其古义还是今义。

2、一词多义一个词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如,“蚤”通“早”,“说”通“悦”。

遇到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意思进行翻译。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词性和语法功能。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二、虚词的翻译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作用也很重要。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以”“于”“而”等。

1、了解虚词的常见用法比如“之”,可以作助词“的”,也可以作代词、动词等。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2、注意虚词的特殊用法有些虚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其”作副词时,可以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三、特殊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重要区别,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1、判断句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者,……”等形式出现。

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2、被动句被动句常见的形式有“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导语:文言文翻译占高考总分的十五分之一,要想拿下高考语文就必须要拿下文言文,要想拿下文言文就必须要懂得翻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当中的一大难点,但却并非无法攻克,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言文翻译将不再是问题。

本章节将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回顾课文教学目标:1.回归课本,掌握翻译技巧2.文本再现,巩固翻译方法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句子的翻译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特别是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多义词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文本再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前”“后”在句中不是作为方位名词,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这里作为时间词译为“先前”“之后”。

句中的“太守”“逵”“孝廉”“荣”“秀才”是专有名词,在翻译时直接写过来即可。

同时句中的“察”“举”是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制度。

了解了这些之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出来了“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二、注意特殊句词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等,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文本再现:如《过秦论》当中写到“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的“云”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而“景”则是通“影”。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当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相对的,“引”“眄”“眄”“审”几个字都是动词,分别是“拿起”“斜视”“倚靠”“知道”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之后想要理解这个句子就容易了。

三、联系前后文推导分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推敲分析义项等方法进行理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信、达、雅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删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 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 2、渑池会 既罢,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 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王 任命 蔺相如 做上卿。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替换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 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文言文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接下来小书为大家一一解析: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观句式、辨用法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译文: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译文: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译文: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参考译文:宗越;南阳叶人..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所谓重点虚词;是指《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尤其是“以”“其”“之”“为”“于”等高频虚词..另外指在文意中有实在意义的常见副词及代词等..翻译中;应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用法;再把意义译出来..如“以”;首先要分清它在句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介词;只要是动词、介词;必须译出意义;作连词时翻译可以虚化..“以”作介词时;表示工具、凭借的“用、拿”与表提宾作用的“把”容易混淆;需要用试译法来区分..根据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对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删去不译时应当慎重..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翁闭门力学;尽读先世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节选自王阳明《遁石先生传》;有改动译文:答案: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他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采分点:“或”“辄”“相”;大意对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节选自《宋史·程迥传》;有删改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译文: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译文:答案:1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采分点:“是……耳”“流徙”“徒存”“欠籍”2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采分点:“曾”“思”“其”参考译文: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县人..隆兴元年考中进士;担任扬州泰兴县尉..县里发了大水;庄稼没有收成;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向官府报告说:“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于是全部免除了百姓的租税..调任信州上饶县..上饶每年缴纳租税数万石;过去的做法加倍征收;官吏又巧取斛面米量米时用手段多征的米..程迥极力制止杜绝这种现象;曾经说:“县令和官吏所食用的;都是这地方老百姓的膏血..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州郡催讨经总钱宋代的一种附加杂税非常急迫;程迥说:“经总钱就是古代的除陌钱唐代的一种杂税;现在这钱征收的却是主要赋税的三倍;老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反复把这话说给执政者听..。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技巧_文言文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技巧_文言文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技巧_文言文答题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各题型答题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四个步骤1.审。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

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2)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3)誊。

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

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翻译关注六个采分点:1)句子大意。

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关键实词。

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

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4)词类活用。

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

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

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高考语文:文言文6大翻译技巧,实词记不住也能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6大翻译技巧,实词记不住也能用!

(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 的意思。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课件
•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 众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要,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 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 【文言实词】
• 呻吟不息谓之儒邪 呻吟:诵读,吟诵。
• 浸以成风
浸:逐渐。
•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 救也。
• 答题思路 ①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其势必当取于人”为状语后置 句,应该调整为“其势必当于人取”。②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则子 孙不能我救也”“则朋友不能我救也”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则子孙 不能救我也”“则朋友不能救我也”。
• 参考译文:①当时蔡翛担负尚书,孙傅向他陈说治理国家的政事,劝他赶 快做些变革,否则国家政事就会失败。 ②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而 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跟随太子去死。”
• (4)调
• 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 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 例3
•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 取于人。
• 【文言句式】 • 亦远矣 • 省略句,“(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亦远矣”。 •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 • 倒装句,定语后置,“又有郓州牧怒清直与己异属令”。 • 为益岂不厚哉 • 省略句,“(他的文章)为益岂不厚哉”。
• 【文化知识】 • 儒:旧时泛指读书人;儒家。 • 风俗: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 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 “太学”或“国学”。
•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翻译划线句子
1、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 湘水, ①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 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 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 愚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 溺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翻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原文:北方有璧人,玉容难自弃。
厌彼尘俗众,绝世而独立。
翻译: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原文: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翻译:城里人真会玩。
原文: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翻译:重要的事说三遍。
原文: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翻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主语,宾语,
介词),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 法将其补充出来。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
借代:代指平民百姓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2、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①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屡迁兵科都给事中。

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

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

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

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

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

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一、文言文翻译的根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别难解词语精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表达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别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累积,重点掌握简单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图片二、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依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图片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存文言文中的一些根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含: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存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累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累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存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存不译。

2、“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本钱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根底上,将特别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学目标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庐陵文天祥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范滂传》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字字抓落实留删换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夫晋,何厌之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例: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沛公谓张良曰:(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谓语)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省略介词)文从字顺调补贯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他)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画)犬、马最易难。

孰最易者?曰:(画)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采点得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四、古代诗文阅读及名句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是字字落实,以 直译为主,以 意译为 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
留、补、删、换、调、贯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 词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偏义副词)
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 换成现代汉语。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
有为齐王画之客 调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留问 (之曰):“画孰最难
者?”(客)曰:“(画)犬、马最难。”“孰最易者?”

曰:“(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删
• 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 难?”
• 他说:“狗、马最难画。”
我来命题
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命一道翻译题, 并定 出评分标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 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 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 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 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 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 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 结果三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 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 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人是我的 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 鲍叔推荐管仲做了官,却情愿让自己 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不赞美管 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你记住了么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பைடு நூலகம் 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
•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 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 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 以容易画。
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 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 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然后自首。” 冲于是以刀 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 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 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乎?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在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补) (换) (换)
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固
定句式
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删换调补贯
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调 调整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留) 今 单衣 见
(换) (换) 啮, 是以
(换) 忧戚。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调) (补) (换)
况 鞍 县 (于) 柱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 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 遂置巾笥以归。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古今异义)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为动)
㈣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 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 语序。
⒈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知识重温
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 通畅,语气不走样。
(1) 从 高 考 的 特 点 与 考 查 目 的 出 发 , 文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 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信 达 雅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
⒈沛公谓张良曰:“( 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而(竭鼓。)
(省略谓语)
⒊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
⒋今以钟磬置 (于水)中。
(省略介词)
㈥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 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评一评
曾经省略主语
困窘,境地尴尬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
多次
认为
时运,运气 认为 被动句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放,逐鲍,叔被不流以放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5遇分到 )
了解
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天3下分的)人
赞美
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