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
(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
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
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
”(《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
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2014高考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点解读】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导语:文言文翻译占高考总分的十五分之一,要想拿下高考语文就必须要拿下文言文,要想拿下文言文就必须要懂得翻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当中的一大难点,但却并非无法攻克,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文言文翻译将不再是问题。
本章节将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回顾课文教学目标:1.回归课本,掌握翻译技巧2.文本再现,巩固翻译方法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句子的翻译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特别是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多义词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文本再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前”“后”在句中不是作为方位名词,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这里作为时间词译为“先前”“之后”。
句中的“太守”“逵”“孝廉”“荣”“秀才”是专有名词,在翻译时直接写过来即可。
同时句中的“察”“举”是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制度。
了解了这些之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出来了“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二、注意特殊句词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等,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文本再现:如《过秦论》当中写到“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的“云”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而“景”则是通“影”。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当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相对的,“引”“眄”“眄”“审”几个字都是动词,分别是“拿起”“斜视”“倚靠”“知道”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之后想要理解这个句子就容易了。
三、联系前后文推导分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推敲分析义项等方法进行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损失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 。(《出师表》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公曰: 不可。 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僖公三十年》 《左传 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晋文公说: 不可以这样做。 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 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 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 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 的标准; 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 定局面,不符合‘ 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 了。 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 译文二:晋文公说: 不可以这样做。 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 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 害他,不符合‘ 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 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 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 的标准。 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 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七、移。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 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2014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技巧
文言文备考策略
死
“死功夫,活方法”
活
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虽然高考文言语段 基本是陌生的,但里面的许多词句却是熟悉的,相同的词义课 本大都出现过。再者,文言文考查,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分 析内容,核心都是对文意的理解,而文意理解的关键是掌握常 见文言知识,比如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 和特殊句式等,掌握这些知识,依托学生较为熟悉的教材是最 高效的途径。 可以这样说,教材是文言阅读能力的基石,失去这个基石, 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一轮复习时,一定要 下死功夫复习课本,通过对课文的钻研学习,掌握文言知识, 并融会贯通,然后才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教师编写文段 确实 举荐 如下: 加强语气 错误 或曰:“佚之狐诚伯乐也!”此言 如果没有 劝说 离开 大谬。昔者秦晋围郑,郑其将亡。佚之狐 举烛之武以说秦伯,秦师退,晋亦遂去。 怎么 表原因 给予 微烛之武,郑焉有不亡者哉?此所以许伯 满足 像 已经 希望 乐之称于佚之狐者也。然“伯乐”者,何 边远的地方 如人也?觅贤无厌,荐贤犹不及,既荐则 考虑 希望 唯君用之。处身边鄙,常图君事,恐遗大 才于乡野;居身庙堂,多思治国,唯愿避 相称 位以让贤。察佚之狐,实不足以当之也。
四、品好一个“文”字,濡染文化,积累素材。
教材文言文都是名段名篇,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实颇具典型性,品味文章的思想内容,用现代观 念加以审视,多角度透析其人文精神,不仅可以使学 生进一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还可以为写作提 供典范的素材,从而将文言文复习的功效最大化。 我们力求从不同角度对把每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及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以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
3、梳理传记文中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传记中主要有三大思想——忠 君、卫道、孝亲。传主多为比较典型的正面 人物,传记突出的是他们的忠孝节义,宣扬 的是传统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 梳理这些,有助于我们迅速确定传记的 思想内容,为阅读和解题打下基础。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小编推荐)[修改版]
第一篇: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小编推荐)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介绍分享
⾼考⽂⾔⽂翻译⽅法和技巧介绍分享六⽉花开⾹⽓浓,捷报翩翩别样红。
快乐蔓延数万重,亲友相贺欢喜共。
举杯畅饮话成功,今朝实现求学梦。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翻译⽅法和技巧,希望⼤家喜欢!⾼考⽂⾔⽂翻译⽅法有哪些1、⽂⾔⽂翻译的基本⽅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之处是有时译句⽂意难懂,语⾔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意连贯,译⽂符合现代语⾔的表达习惯,⽐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之处是有时原⽂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
原⽂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却译得句⼦拗⼝,令⼈难读或难懂。
⾄于雅,则是⽐较⾼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的表达⽔平,不但能忠实于原⽂,还能把原⽂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笔流畅优美。
⾼考⽂⾔⽂翻译⼝诀古⽂翻译,⾃有顺序,⾸览全篇,掌握⼤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起,对待难句,则需⼼细,照顾前⽂,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增益。
⼈名地名,不必翻译,⼈⾝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释义,敏化语感,因句⽽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句⼦流畅,再⾏搁笔。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观句式、辨用法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译文: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译文: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译文: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参考译文:宗越;南阳叶人..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所谓重点虚词;是指《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尤其是“以”“其”“之”“为”“于”等高频虚词..另外指在文意中有实在意义的常见副词及代词等..翻译中;应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用法;再把意义译出来..如“以”;首先要分清它在句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介词;只要是动词、介词;必须译出意义;作连词时翻译可以虚化..“以”作介词时;表示工具、凭借的“用、拿”与表提宾作用的“把”容易混淆;需要用试译法来区分..根据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对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删去不译时应当慎重..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翁闭门力学;尽读先世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节选自王阳明《遁石先生传》;有改动译文:答案: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他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采分点:“或”“辄”“相”;大意对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节选自《宋史·程迥传》;有删改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译文: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译文:答案:1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采分点:“是……耳”“流徙”“徒存”“欠籍”2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采分点:“曾”“思”“其”参考译文: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县人..隆兴元年考中进士;担任扬州泰兴县尉..县里发了大水;庄稼没有收成;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向官府报告说:“这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于是全部免除了百姓的租税..调任信州上饶县..上饶每年缴纳租税数万石;过去的做法加倍征收;官吏又巧取斛面米量米时用手段多征的米..程迥极力制止杜绝这种现象;曾经说:“县令和官吏所食用的;都是这地方老百姓的膏血..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州郡催讨经总钱宋代的一种附加杂税非常急迫;程迥说:“经总钱就是古代的除陌钱唐代的一种杂税;现在这钱征收的却是主要赋税的三倍;老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反复把这话说给执政者听..。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精准狙击,发现自己在翻译中常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
2、有的放矢,找出出题者设置的考点,踩点翻译。
3、瞄准高考,全面提升文言文翻译得分能力。
【重点难点】发现自己在翻译中常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文言文翻译得分能力。
一、作业回顾(古诗文组合练1+2)考纲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
翻译——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二、自主探究,翻译句子,文白对照,得出翻译的方法。
(用一个字概括)1、练一练: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留:①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不翻译。
②朝代、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不译。
2、练一练: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②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删:①句首、句末语气词②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③偏义复词或同义复词3、练一练: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换:①单音词换成双音词②古今异义词③通假字换成本字④词类活用的词4、练一练: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调:①宾语前置②定语后置③状语后置④主谓倒装5、练一练: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或隐含的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6、练一练: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③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④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⑤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变:注意修辞手法。
如比喻、借代、用典、互文、婉曲三、知识迁移,纠正作业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汝今得与李、杜齐名。《范滂传》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 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 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语气助词)
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翻译的地位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 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 合知识。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 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 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一、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 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 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 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 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 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 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 风格。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副词)
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 换成现代汉语。
疏远、信任(单换双)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古今异义) 嫉妒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为动)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总 结
高考复习——文言翻译小妙招
文言翻译小妙招【教学目标】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考点导读—方法阐释----拓展训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容易,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方法讲解一、语法推断法【方法阐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题引路:1 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2.处动词位,信任)BC处副词位,实在)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3是时曹公(曹操)方定河北,亮(诸葛亮)知荆州(地名)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次:驻军分析。
解释错误。
结合上下文翻译,“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为“按顺次”。
翻译成“驻军”作谓语,造成句子矛盾。
,“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小试牛刀】太后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太后问其故。
元忠曰:(从前)在岐州,户”太后默然而止。
译文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另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朕欲别除一官除: 受任B 昌期不堪。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 之。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 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 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也应当跟他一起去, 求见两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还有可能成功。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 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 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鸿门宴》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 如列传》 4、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调
有为齐王画之客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曰:“画孰最难 (之) 者?” 曰:“ 犬马最难。”“ (画) (客) (画) 者?”
留
孰最易
(画) 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补
删
换
调
高考链接
《孙傅传》 2015新课标卷Ⅰ
秦师》
译: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 晋国无礼。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为上卿。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译: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完整。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
2、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3、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原创宋亚军老师建模作文2020年2月14日【视频】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
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
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
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
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
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2014年高三文言文翻译解析
高考链接
请你诊断
1、〔2021高考江苏卷〕
李丰,字安国。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 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 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
名乃被于吴越邪?〞
〔?三国志?注引?魏略?〕
李丰的名望竟在吴越之地也被知晓吗?
李丰的名声竟然传遍吴越了吗?
有停顿进谏。
宣帝后来昏庸骄纵一天比一天厉害,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 采纳,始终未停顿上谏言。
2、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 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 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 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他年或登,尚改 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 (?三国志·辛毗传?)
东部西部不属同一个行政单位,按说不该给粮 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总结:
提高文言翻译能力需要“四注 重〞:
注重积累,注重字形,注重语 法,注重语境。
• 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 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 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 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 上路 了,就只在乎路上的风景!
他年有人登上地位,尚且改变整修他的品德,就会失 去用来出兵的关键了。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改变修好他的德 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 机。
方法四:根据语境,前后推断
一个词怎么讲,要结合所处的语境。 一个句子怎么翻译,要结合上下文的 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练习:
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
练习: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郡县大夫与缙
绅之归乡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 〔施补华?潘锦芳传?〕
郡县中的士大夫与被征召又回乡的官 员,敬重他的为人,去拜访他,他却躲 起来不敢露面。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备战高考 高中语文 试卷 易错题2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翻译(解析版)
易错题2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易错原因——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进行翻译。
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留字诀:原封不动保留国名、人名、地名、官职官署名、年号、谥号等。
【攻略二】删字诀:删掉句中的衬字、虚词(发语词、主谓之间助词、凑足音节助词)【攻略三】换字诀:换掉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单音节词、词类活用词。
【攻略四】调字诀:将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换为现代汉语语序句。
【攻略五】补字诀:补充句中的省略部分(主语、宾语、介词、代词等)【攻略六】变字诀:将句的借代词与修辞句用同语义词句变换出来。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是文言文重点考题。
解答翻译题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两个“要点”。
一个“原则”,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个“要点”:一是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即明确考题赋分词或句式;二是切实掌握并运用好翻译“6字诀”。
★易错原因——不会运用6字诀,即:留、删、换、补、调、变。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分值已由以前的6分、8分上升到10分,权重增加,不可忽视。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即由文言形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形式。
如同任何学科的任何题型一样,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分值较重的一道题目,有着严格的做题规范和要求,也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考生做翻译题必须符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必须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自己做题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
只有这样,考生做这道题的得分才能从“自发”状态的3至4分,跃入“自觉”状态的8至9分,直至满分。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提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 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 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备战2014年高考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练习子.翻译下列划线句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 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 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 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 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 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句子: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 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分)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删)
翻译下列句子:
• • 1、 “今齐地方千里” 2、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 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换)
翻译六 字 法:
•留 删 换 •调 补 对
翻译下列句子: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 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留)
翻译下列句子:
参考答案
• 1、遂大困,寻死富阳。 • 译: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换) •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译:秦王十分高兴,传递把和氏璧给美人和左 • 右侍臣看。(补)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调) •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译: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没找到。(调)
•
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 字字落实 • 直译为主 • 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 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 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 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 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 1、沛公谓张良曰:“…… ( 你) 度我至军 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 2、竖子,不足与 (之) 谋。 (省略宾 语)
翻译下列句子:
•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2、岂孰能讥之乎? • 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 文。同时还要保留它的语气。(对)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 名均保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 留。(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 词等 , 应删去。(删)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 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调) 句子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 贯的内容等。(补)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 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 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 )(换)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的误处所在:
• 1、遂大困,寻死富阳。 • 译:于是极度贫困,到富阳寻死。 •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译:秦王十分高兴,传递把给美人和左右侍 • 臣看。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译: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找到。
评一评: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 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4分)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 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翻译 • 要有踩点得分的意识,洞悉命题者想考你什么 • 关键词句不落实,就会徒劳无功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文章。
•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 • 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 •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 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 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参考译文:
•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 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 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 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 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 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 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 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 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 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参考答案:
•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 很同情他。 •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 我 哀也。 • 译文:我看见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可没 有一个人同情我 。 • 3、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 译文: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还会同情我 吗?
总 结:
• 文言语句重直译, •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 领会语气重流利。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 2.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 整过来(调)
翻译并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1、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2、竖子,不足与谋。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 语、介词等) (补)
补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