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 那么,让汪曾祺最愉快的就是童年往事,
故乡生活中的人、物、景,也就是民俗
汪 与民情;与擅长描写小奸小坏的男女故
曾 事的张爱玲比较,汪曾祺更擅长描写小
祺
悲小欢的民间人事。 同时,回忆则难免带有一种忧伤的情调,
的 因为那些让人愉快的人和事,都一去不
小 回了。《受戒》的结尾,作者就写着
说 “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二
不急不躁,像缓缓流动的小溪,
讲
而非大河大江,语调优美而忧伤。
汪 3、《受戒》的基本特点
曾 主角是民俗民风,是气氛而不是
祺 人物,而“气氛即人物”。
的 小
结构散漫有致,有一种“苦心经 营”的随意。
说
第
十 语言生动形象,叙述语言、描写语言、 二 介绍性语言各有情致。叙述语言主要用
讲 于叙述事件过程,准确简洁;描写语言
祺 的
正是内战前夕,张爱玲已大紫大红过了, 汪曾祺还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想自杀,经恩 师沈从文帮忙,做了两年教员,一边工作
小 一边写作。与张爱玲相比,汪曾祺的确可
说 称“大器晚成”。
第
十 1948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到历史
二 博物馆任职。194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
讲
《邂逅集》,意思是他的小说题材都是 偶然得来的,可见他创作并不刻意,较
说
写较少出现。
第
十 体现在小说情节上
二
汪曾祺的小说很少有大起大落的情节,
讲
都是看上去很平淡的日常生活,当地
风俗等等。
汪 体现在语言、语气、语调上
曾 祺
语言简洁自然、文白杂糅,素朴不重 修饰,但非常注重贴切;尤其是人物 对话,三言两语,常能勾画出人物神
的
态、心理;潜台词丰富。
小
说
第
十
语气平缓、波澜不惊,从从容容,
汪
着割不断的联系。 家庭的影响。汪父与汪“多年父子成
曾 兄弟”,张爱玲与父亲脱离关系。
祺 汪出生早春,逝于晚春,汪的文学生
的 小
涯“枯木逢春”,汪文总的气氛是春天的 气氛;张出生中秋,逝于中秋,张的文学 生涯是“春风得意”,张文总的风格是秋
说 天的肃杀——苍凉。
第
十 2、在充满爱与美的环境中成长
祺 1920年旧历元宵节,汪曾祺出生在江苏
的
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和美的家庭,尤 其是儒雅慈爱博学多能的祖父与父亲,使
小 汪曾祺成为“这一个”汪曾祺,而非别一
说 个。
第
十 汪曾祺与张爱玲的对比
二
元宵节出生的影响。汪曾祺终其一生 看民俗听民俗,写民俗,与民俗有不解之
讲 缘。张爱玲则与上海、香港这两大都市有
汪
动。1961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 版第二部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既不如
曾 《邂逅集》中的一些作品,也不如80年代后
祺 的作品。“文革”中被江青“控制使用”,
的 参与改编沪剧《芦荡火种》为京剧《沙家
小
浜》。 1979年重返文坛,作品源源不断,小说、散
说 文、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
说
下,但火候还不够。
第
十
二 2、晚期小说自成一家,风格独特
讲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写得最好的作品大多是
汪
故乡生活的回忆,而很少涉及
曾
现实生活。这与他对小说的理
祺
解有关。他认为小说就是“跟 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
的
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小
说
第
十 回忆往往是散漫的,东拉西扯的;回忆 二 又总是有趣味的、让人愉快的人与事,
主要用于描写细节、对话,形象生动;
汪 介绍性语言主要用于介绍当地风俗,浅
曾 白丰富,融入民间方言,三者相得益彰。
祺
对话描写尤其精当,如果说介绍性语 言是静止的,是河床,那么叙述语言则
的 是线性流动的,是溪流,而描写语言就
小 是活蹦乱跳的水珠。
说
(完)
第
十 一、汪曾祺其人
二
讲
﹃
汪
大 器
曾
晚 成
祺
﹄ 的
的
汪 曾
小
祺
说
丁聪绘汪曾祺像
第
十 二
1、在吉庆的日子与和美的家庭出生
1943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值得
讲 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南方沦陷区上海出
现了张爱玲;北方解放区延安出现了赵树
汪 理。1920年同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曾 汪曾祺与张爱玲都在这年出生。
祺 桐城派特别是归有光简练的散文、屠
的 格涅夫和沈从文的小说,决定了汪曾祺
小 说
的一生——他从事文学创作及创作的风 格,均与此相关。
第
十
二
讲
下厨
汪
曾 青年时代
祺
的
作画
小
说
第
十
→汪曾祺与恩师沈从文
二 3、随遇而安的一生
讲 1939年经上海、
香港、越南到昆明,
汪 考入西南联大中文
曾 系。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6年到上海,
第
十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二
体现在小说结构上 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
讲
动来构建的,也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
汪
原貌”来描写的。常常先写环境,再写 人写事。有时候,往往是写环境气氛占
曾源自文库
据篇幅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祺
汪曾祺写人也有特点,往往是写“事”
的 小
重于写“人”,写人也是以少胜多的白 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有《世说新 语》、宋人笔记的特点,肖像、心理描
二 讲
祖父母、父亲、后母、幼稚园和中 小学老师,都给了汪曾祺充满慈爱的人 生教育与充满古典情调的审美影响。
汪
曾
汪
祺
曾 祺
的
书 画
小
作 品
说
第
十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二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讲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汪 曾
家庭、学校、环境及自身的兴趣与天 分,造就了汪曾祺。
第
十 二、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点
二 1、早期小说成败参半,散文化特征
讲 初露端倪
《小学校的钟声》用西方意识流方
汪
法写成,《复仇》、《落魄》受西方
曾
思想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影响,
祺 的
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算成功。 《老鲁》、《鸡鸭名家》、《戴车 匠》及《异秉》等小说已具有比较清
小
晰的汪曾祺特色,与后期小说不相上
汪 曾
少职业化、市场化的因素,也与张爱玲 不同。 同时,这时期的汪曾祺还在摸索阶段,
祺 还没找到自己的风格,很多作品带有习
的 作的性质,或者就是习作,但《老鲁》
小 说
等作品,已可见出80年代后散文化小说 的基本特点。
第
十 后随军南下,在武汉一女子中学任教,一
二 讲
年后调回北京,先后任《北京文艺》、《说 说唱唱》和《民间文学》编辑。 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农科所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