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_北京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背景数学是一门在学生学习中相当重要的学科。

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它还承担着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文档针对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设计了一套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能够初步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解问题与提出问题•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看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讨论它们为什么是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小张在商店买了两个苹果,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小张有5元钱,他可以买多少个苹果?”等。

–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出一个由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目前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第二课时:整体分析问题•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问题,识别问题的不同方面。

•教学步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它们并进行全面解析。

例如:“今天是星期五,那么星期六是明天,那么星期天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计算“今天是星期五,因此星期天是后天”,“如果早上八点,那么现在是哪一个时机?”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考虑“到早上八点还需要多长时间”,“我需要再多睡一会儿还是很快起床日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太阳几点升起”,“需要多长时间睡眠,以便健康?”,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区分和识别问题的不同方面。

第三课时:整体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地使用他们已经学到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问题,并让学生独立使用已学到的策略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教学目标1.学习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2.掌握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的方法3.了解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教学重点1.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2.如何应用数字模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在解决问题时正确使用代数式2.将数字模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内容一、复习通过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在上面的基础上,介绍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

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模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法,增强互动和合作精神。

2.演示或解释实例题目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通过小组竞赛或个人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过程一、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掌握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20分钟)1.介绍代数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讲解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例题。

三、拓展应用(3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按照要求设计数字模式,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使用代数式解决难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强化知识点,并温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作业1.使用代数式解决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2.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数字模式(上下文与数字模式相符)。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讲解了如何使用代数式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介绍了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展示例题和引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多个未知数的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背景介绍北京市从2018年起实施三年级数学新教材,其中下册内容涵盖了解决问题、建立简单的代数模型、时间、货币等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面临以下问题:•针对解决问题这一章节,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问题并掌握解题方法?•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代数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和货币的概念?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二、解决问题2.1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呈现真实场景: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给予问题:提供给学生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分析问题,建立问题模型。

举个例子,当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天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入实际场景进行逐步引导:•把一个星期分成了七天,这七天是怎么来的呢?•可以说是按自然现象来的吧,根据大自然的规律,一天一夜,时间变化一周期,就是一天。

那么一个星期有多少个这样的周期?•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呢?是不是就是从周一开始数,往后数七个,这样就是下一个周一,那么这七天是一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七个字,人们就用这七个英文字母来代表一周七天的顺序。

通过这样的逐步引导,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问题并掌握解题方法。

2.2 建立简单的代数模型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会面临需要建立代数模型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代数模型:•引入符号化语言:引入一些简单符号,帮助学生建立代数模型;•引导列式:引导学生将问题列式表示,帮助学生建立代数模型;•运用数字、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数字或量,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以便建立代数模型。

例如,在教学下列题目时,“小红身高是小明的2/3,请问小明身高是小红的多少倍?”:•假设小明身高为x,则小红身高为2/3x•根据题意得出小明身高是小红的3/2倍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组关于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自己对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的掌握程度。

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续)六、例题解析(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新的例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组关于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新北京版三下数学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

新北京版三下数学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例1以文字呈现的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配有插图。

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求每箱有多少条毛巾,3箱一共有毛巾的条数。

(2)打开箱子,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包,然后再根据每包有12条毛巾,求出3箱一共有毛巾的条数。

(3)还可以用假设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每个箱子里各拿出一包,则有12×3=36(包),而实际每个箱子里有4包,所以还要再乘4,36×4=144(包)“试一试”是形成性练习。

(1)先求每个单元少用塑料袋的个数,再求4个单元少用塑料袋的个数。

14×3×4=42×4=168(个)(2)先求出4个单元一共有多少户,再求一共少用塑料袋的个数。

14×4×3=56×3=168(个)(3)还可以用假设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假设每个单元里只有一户,则少用4×3=12(个),而实际每个单元里有14户,所以还要再乘14,12×14=168(个)。

在教学中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思路解决,都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例2以文字呈现的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配有插图。

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1)先求每天植树多少棵,再求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

(2)先求每人2天植树多少棵,再求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

(3)还可以用假设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假设一天把72棵树全种完,就需要2×4=8(人),再求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

假设一个人把72棵树全种完,就需要2×4=8(天),再求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

“试一试”是形成性练习。

(1)先求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再求每支羽毛球拍多少元。

168÷3=56(元),56÷2=28(元)。

(2)先求一共买了多少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多少元。

2×3=6(支),168÷6=28(元)(3)还可以用假设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理解其解题思路。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先乘后除的解题思路,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除法的应用。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解题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出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先乘后除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除法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先乘后除的解题步骤。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先乘后除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先乘后除应用问题的掌握程度。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与技巧:1.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

2. 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先乘后除的计算和应用。

4. 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 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其对先乘后除应用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三年级数学(北京版)-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1教案

三年级数学(北京版)-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1教案

第九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第二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本单元是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已经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还不够灵活。

本节课借助对“同学们的最爱”的研究,让学生在探讨中清晰问题含义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自我评价中反思收获与不足,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同学们的最爱”,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今天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关于“同学们的最爱”这个问题。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最爱吃什么蔬菜?”,“最爱什么课外活动?”,“最爱看什么节目?”。

(二)研讨方案提问:“同学们的最爱”,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就是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追问: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通过调查才能知道同学们喜爱什么,然后对调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比较,才能看出喜爱哪一项的人数最多。

小结: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统计。

(三)汇报交流老师按照这3个主题把同学们分成了3个小组,这3组同学展开了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3个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吧。

我们先请第1小组同学来汇报。

1.第一组汇报交流(1)收集数据提问:怎么收集数据呢?研讨: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

小结:这一组同学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提问:怎么整理数据呢?研讨:通过“正”字法整理数据。

解决问题(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京版

解决问题(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京版

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评论1经历从直观图示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从不同情境中概括出共同的模型,初步感知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沟通图形及具体数量之间的联系,通过形数结合的训练,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富有现实性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归一的实际应用,内化归一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重点评论沟通图形以及数量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形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难点评论借助归一的实际应用,内化归一思想,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一问题评论(一).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感知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咱们今天的数学科课就从一条线段开始。

(呈现一条线段,表示80。

)这条线段表示80,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黄色部分表示多少?生:80÷4=2021师:说说你的意思师:把80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用80÷4,2021一份,说得真好。

那这一份是多少?3份是多少?怎么知道的?活动2【讲授】归一问题评论二.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感受归一的基本模式。

1、大家继续看。

这是8个正方形,表示160,那你知道红色部分是多少吗?自己独立解决。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生:160÷8=2021 2021=60能说说想法吗?2、我们接着看,有什么发现?生:8个是160,求绿色部分表示多少?你能解决吗?谁来说说?3、这个图红色部分表示多少?怎么不说话?不知道一个正方形是多少就不行吗?那我们来看看,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了?能解决吗?指名扮演听明白了吗?这样行吗?都谁和他一样啊?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问题?4、这个图呢?什么意思?独立解决,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请同学们观察着四个算式,再回忆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先求的什么?出示课件一份重要吗?对,只有找到到了一份,我们才能解决几份的问题。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你们能利用刚才的发现去解决生活中问题吗?那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份。

三年级数学下册 实践活动(二)教案 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实践活动(二)教案 北京版

实践活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计算的方法,结合测量的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那么我们还没有自己亲自量一量、估一估我们身边事物的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

二、分组。

1. 全班学生共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皮尺,自由选择要测量的物体。

2. 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管理监督本组的同学能够遵守纪律。

三、活动1:1. 第一组同学负责测量教室的面积。

2. 第二组同学负责测量花坛的面积。

3. 教师问:要想测量出相应物体的面积,就得先知道什么?(使学生明确测量任务)4. 各组分工,做好记录。

5. 汇报。

(派出代表汇报。

)四、活动2:1. 全班学生合作,到微机室测量微机室的面积,以及每张电脑桌的占地面积,计算出像微机室这样大面积的教师最多可以放多少张电脑桌?2. 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回家估计一下家里的床、书柜、写字台等物品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占地面积,记录在纸上。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教材版本:北京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并掌握解题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先除后乘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入先除后乘的概念1.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先除后乘的概念和意义。

1.2 学生通过练习题,理解和掌握先除后乘的解题步骤。

第二章:解决简单的一步除法问题2.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一步除法问题。

2.2 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先除后乘的方法解决一步除法问题。

第三章: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2 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先除后乘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第四章:解决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4.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解决先除后乘的应用问题。

4.2 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先除后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学生通过复习题,巩固和提高先除后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先除后乘的概念和解题步骤。

2. 采用示例法,教师展示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先除后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先除后乘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先除后乘的解题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 练习题:教师准备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 教学PPT:教师制作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例题。

教学步骤:第一章:引入先除后乘的概念1.1 教师讲解先除后乘的概念和意义。

1.2 学生通过示例,理解和掌握先除后乘的解题步骤。

第二章:解决简单的一步除法问题2.1 教师讲解一步除法问题的解题方法。

2.2 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先除后乘的方法解决一步除法问题。

第三章: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1 教师讲解简单的乘法问题的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简介本文旨在分享解决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优秀的教案设计。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问题解决技巧•教案设计问题解决技巧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打破这种看法。

以下是一些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技巧:•使用游戏和趣味活动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给予每位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竞赛和团队合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数学模型。

如何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教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教案的技巧:•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目标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和问题。

•借鉴其他教师的教案,但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修改和适应。

•将学生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态度纳入教案设计中。

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增强教学效果的技巧:•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互动课程或在线学习。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增强学习效果。

•提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例如将学习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下是一些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技巧:•提供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或课堂参与评分。

•通过作业、测试和考试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和学生面谈,听取他们的反馈和构想。

教案设计教案一: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游戏一:拼数字•游戏二:五子棋教学流程1.导入:与学生谈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

2.游戏一:拼数字。

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将数字卡片拼成表达式。

3.游戏二:五子棋。

学生分组,进行五子棋比赛。

4.结束:与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学习成果。

教案二:数学自主学习小组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小组活动。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复习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2课时)1. 第一课时:加、减运算的复习-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运算的基本法则,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加减接力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第二课时:乘、除运算的复习- 引导学生回顾乘、除运算的基本法则,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乘除接力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阶段:解决问题策略(2课时)1.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检验结果。

-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2. 第四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 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画图、列式、列举、逆向思维等。

-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

第三阶段: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1. 第五课时: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烹饪、时间安排等。

-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第六课时: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计算面积、体积等。

-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学元素,如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

(2)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如计算、求解等。

(3)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先乘后除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解决含有先乘后除的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先乘后除的概念及其含义。

2. 解决含有先乘后除的简单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先乘后除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解决含有先乘后除的简单应用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先乘后除的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先乘后除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先乘后除的概念,并举例解释其含义。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先乘后除的简单应用问题,学生独立解决,进行小组讨论。

4. 解答与讲解: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先乘后除的解题步骤,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错误。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含有先乘后除的应用问题,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先乘后除的运算顺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或视频,生动展示先乘后除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先乘后除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先乘后除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 2教案 北京版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 2教案 北京版 教案

实际问题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巩固用两步计算解答先除后乘〔或再除〕的实际问题。

重点:灵活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一、口算。

二、计算。

209 +324÷9= 〔124-86〕×28=344÷4×30= 63 ×12÷7=1.说运算顺序再解答2.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试一试:读题,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困〕8把椅子用了360元,照这样计算,要买40把椅子。

需要多少元?2.练习:P19 T4---T8四、作业:一日一练第五课时教学目标:会用两步计算解答先乘后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用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算练习〔学困生〕21×10 12×4 45÷5 560÷802.实际应用:〔1〕我有6本同样的相册,每本12页,一共有多少页?〔2〕每本字典5元,我拿了45元钱,能买多少本这样的字典?二、新授。

1.出示例题〔投影〕〔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说一说你读题之后都了解了哪些信息?所求问题是什么?〔学生边汇报,教师变板书线段图〕提出质疑:小轿车从甲城到乙城和货车从乙城到甲城什么没有变?2.思考并试做。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路,教师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4.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巩固解答方法,重点理解管道的总长不变〕〔1〕提出问题,说解题思路〔2〕解答订正。

2.练习六的2、3题。

〔自己做,然后订正。

〕四、作业。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巩固用两步计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重点:让学生用分析法对实际问题进展分析教学过程:一、口算:口算卡〔学生自己评价〕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习题:1盒胶卷18元,一台照相机的价钱是1盒胶卷的32倍买1盒胶卷和一台照相机共多少元?A.学生读题试分析B.交流解题思路。

C.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求一共多少元实际也就是18的33倍〕2.做一做:6、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0)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以北京版为例,主要教授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的“解决问题”,具体包括等量代换、倍数问题、周长问题以及面积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倍数、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倍数、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概念和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等量代换、倍数、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倍数、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答案:这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量代换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出现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会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研究更复杂的等量代换问题,探究倍数、周长和面积之间的更多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我认为,通过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_北京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_北京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_北京版《解决问题》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问题,熟悉结构,为学习连乘问题扫请障碍。

1.根据条件提问题。

大勇集邮,在集邮本的每一页上插5行邮票,每行插4张,每页一共插多少张?口头列式:4×52.一座楼房,每层有6个教室,每个教室摆33套桌椅,一层一共有多少套桌椅?口头列式:33×6口答: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求2行写多少个字?(一行写几个字)求3页一共放几张?(一页放几张)3.再次明确行与列(横成行,竖成列)二、通过“堆放饮料的箱数”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解决连乘问题。

谈话:在超市经常会大批量进货,在一家超市进了一批矿泉水,有规律地堆放在一起,我们来帮忙计算一下,这家超市共进矿泉水多少箱?(出示课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4层,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板书: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有4层2.这道题已知三个条件,请你们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先求出什么问题?请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看谁想的合理有与别人不同。

3.学生讨论后回答,按不同解题思路标出问题。

板书:一层有多少箱?一纵列有多少箱?一纵行有多少箱?在图中指出。

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中间问题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可加上手势帮助理解。

可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5.求“一共有多少箱?”分别有不同的解法。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任选一种解法把分步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写小标题)反馈: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6×5=30(箱)(2)一共有几箱?30×4=120(箱)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5×4=20(箱)(2)一共有几箱?20×6=120(箱)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6×4=24(箱)(2)一共有几箱?24×5=120(箱)按照各解法完整地口述解答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学案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知识目标: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问题,熟悉结构,为学习连乘问题扫请障碍。

1.根据条件提问题。

大勇集邮,在集邮本的每一页上插5行邮票,每行插4张,每页一共插多少张?口头列式:4×5
2.一座楼房,每层有6个教室,每个教室摆33套桌椅,一层一共有多少套桌椅?口头列式:33×6
口答:
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求2行写多少个字?(一行写几个字)
求3页一共放几张?(一页放几张)
3.再次明确行与列(横成行,竖成列)
二、通过“堆放饮料的箱数”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解决连乘问题。

谈话:在超市经常会大批量进货,在一家超市进了一批矿泉水,有规律地堆放在一起,我们来帮忙计算一下,这家超市共进矿泉水多少箱?
1.看图(出示课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4层,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
板书: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有4层
2.这道题已知三个条件,请你们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先求出什么问题?请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看谁想的合理有与别人不同。

3.学生讨论后回答,按不同解题思路标出问题。

板书:一层有多少箱?一纵列有多少箱?一纵行有多少箱?在图中指出。

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中间问题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可加上手势帮助理解。

可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5.求“一共有多少箱?”分别有不同的解法。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任选一种解法把分步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写小标题)
反馈: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
6×5=30(箱)
(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
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5×4=20(箱)
(2)一共有几箱?
20×6=120(箱)
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
按照各解法完整地口述解答过程。

6.列综合算式。

说明:一步一步解答,叫分步列式,两步以上的应用问题我们可以列一个算式,叫综合算式。

注意综合算式要与分步统一。

(1)第一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5×4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5再乘4。

追问:6×5求的是什么?30×4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的后面也要写上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写在得数的后面。

答题
(2)第二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5×4×6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5乘4再乘6。

追问:5×4求的是什么?20×6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3)第三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4×5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4再乘5。

追问:6×4求的是什么?24×5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7.比较:这道题我们运用三种方法解答出来,让我们看看在算式上有什么不同?每第一步各求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幼儿园运来3箱酸奶,每箱12排,每排6瓶,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一瓶,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要求什么?(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与酸奶有什么关系?(因为运来的酸奶,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一瓶,也就是有多少酸奶就有多少小朋友。


(3)这道题的三个已知条件中哪两个有直接的联系?可以先求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请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4)学生按不同的解法完整地分析应用问题。

每排6瓶一箱12排3箱一箱12排
一箱多少瓶?3箱3箱有多少排?每排6瓶
一共多少瓶?一共多少瓶?
(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5)列式解答。

* 陈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他5小时做60个,照这样计算,陈师傅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要做132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连乘的应用问题;今后解答应用问题时既可分步列式解答,也可用综合算式解答。


板书设计:连乘的应用问题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6×5=30(箱)6×5×4 5×4=20(箱)5×4×6 (2)一共有几箱?(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20×6=120(箱)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6×4×5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