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思考题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方劑學復習思考題1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什么?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什么?3我国最早的方论著作是什么?4我国古代记载方剂数量最多的方书是什么?5被后世誉为“方书之袓”的是哪一部?6为什么说《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7“八法”是何时由何人在哪部著作中提岀的?指的是哪八种治疗方法?8为什么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9历代对于方剂的分类有哪五种主要形式?10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君臣佐使的涵义各是什么?11为什么方剂的组成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12运用成方时为什么要进行变化?成方变化的形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13常用剂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主要特点?14试述解表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5九味羌活汤中配伍生地、黄芩的意义是什么?16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证,方中为何配伍具有收敛作用的芍药和五味子?17银翘散为辛凉解表剂,为何重用清热解毒之银花与连翘为君药?该方治疗风热表证,方中为何配用辛温之荆芥和淡豆豉?18临床在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时,一般如何确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19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目的是什么?所谓“逆流挽舟”法的涵义和适应证是什么?20试比较下列方剂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①麻黄汤与桂枝汤②桑菊饮与银翘散③败毒散与参苏饮21试述下列方剂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①小青龙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②桑菊饮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③桑菊饮与止嗽散22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①麻黄与桂枝②麻黄与杏仁③麻黄与白芍④桔梗与甘草⑤桔梗与枳壳⑥羌活与独活23试述泻下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4试述大承气汤中行气药的配伍意义?该方在煎煮时应注意什么?25你对“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是如何理解的?26试述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27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属于润下剂,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人便秘、临床如何区别运用?28何为“脾约”?麻子仁丸目前在临床上是如何运用的(包括适应证病机、证治要点、常用于哪些疾病)?29黄龙汤由何方加味而成?煎煮时为何加用少许桔梗?30十枣汤中配伍大枣有何意义?是否可改用甘草?该方的证诒要点是什么?服用时注意哪些问题(包括剂型、剂量、服用时间、药后调理等)?31试述下列药对的配伍作用,并各举一首方剂说明之。
方剂复习思考题1-15

第一章绪论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十剂、剂型。
方剂学:研究阐明中医治法,方剂配伍规律极其临床规律的一门科学。
方剂: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处方。
治法:分清症候,病因,病机,在指导方法的原则下的治疗方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
七方:始于《黄帝内经》:大、小、缓、急、奇、偶、重。
明确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
剂型:针剂,滴丸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以法统方3、简述方剂配伍的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作用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结构及各自的涵义。
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物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3.反佐药--与君臣药味相反,能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到达病位。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因人,因地,因时1.药味加减变化:君药不变,仅随病情变化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
随症加减。
2.药量增减变化:指方中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
3.剂型变化:在不改变药物、剂量的前提下,仅改变剂型。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
《圣济总录》: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普济方》:属官方修书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
中药方剂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药方剂题库及答案详解1. 中药方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中药方剂的基本原理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方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类型。
答案:常见的中药方剂类型包括汤剂、丸剂和散剂。
3.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有哪些?答案: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主要包括君臣佐使原则,即主要药物(君药)负责治疗主要症状,辅助药物(臣药)增强君药效果或治疗次要症状,佐药用于调和药性或减轻副作用,使药则用于引导药物到达病变部位。
4. 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中药方剂?答案: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中药方剂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如寒热、虚实等,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调治。
5. 举例说明中药方剂在治疗感冒中的应用。
答案:在治疗感冒时,若患者表现为风寒感冒,可选用桂枝汤等温阳解表的方剂;若为风热感冒,则可选用银翘散等清热解毒的方剂。
6.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是什么?答案: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调和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副作用较小。
7. 何谓“七情内伤”?请举例说明中药方剂如何应用于治疗七情内伤。
答案:“七情内伤”指的是因情绪波动过大导致的内脏功能失调。
中药方剂治疗七情内伤时,会根据情绪波动的类型,如怒伤肝、思伤脾等,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治,如逍遥散用于治疗因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虚。
8.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案:中药方剂在现代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而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9. 请简述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等,注意事项包括煎煮时间、火候控制、水量的多少等,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10. 中药方剂的保存方法有哪些?答案:中药方剂的保存方法包括密封保存、防潮、避光、放置于阴凉干燥处等,以保持药物的新鲜和有效性。
方剂学习题12开窍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开窍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 D1.苏合香丸中配伍白术、诃子的用意是(2008 年)A.补气固表B.补气固精C.补气收敛D.补脾化浊2.至宝丹较安宫牛黄丸更为突出的功用是 (2009 年)A.化浊开窍B.镇痉息风C.清热解毒D.行气止痛B B DA.麝香B.牛黄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至宝丹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2003年)X A B C D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肢体强痉,躁扰不宁,二便俱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选用(1997 年)A.苏合香丸B.羚羊角汤C.局方至宝丹D.安宫牛黄丸【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A B D E至宝丹的功用是(2007 ,2009 年)A.开窍定惊,清热化痰B.清热解毒,开窍醒神C.清热解毒,开窍安神D.化浊开窍,清热解毒E.清热开窍,息风止痉【练习题】A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开窍剂的使用注意事项A. 中病即止B.不宜加热煎煮C.辨别病证虚实D.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宜用开窍剂E.多制成丸、散剂2.下列最适宜用开窍剂的证候是A.瘀热阻窍,谵言妄语B.热陷心包,窍闭神昏C.表证未解,热盛神昏D. 阳明腑实,神昏谵语E. 以上都不是3.安宫牛黄丸的原书用法,若脉实者,用何药煎汤送下A. 防风、荆芥B.生姜、大枣C.银花、薄荷D.竹叶、淡豆豉E.桑叶、菊花4.每次服用紫雪的成人药量是A.9~12gB.4~6gC.3~5gD. 1.5~3gE. 以上都不是5.安宫牛黄丸药物组成中的“四黄”是A.牛黄、黄连、黄芩、黄柏B.牛黄、黄连、黄芩、大黄C.牛黄、黄连、黄芩、雄黄D.牛黄、黄连、黄精、雄黄E.牛黄、黄连、黄柏、雄黄6.安宫牛黄丸的君药是A.牛黄、麝香、水牛角B.牛黄、冰片C.牛黄、水牛角D.牛黄、麝香、雄黄E.牛黄、水牛角、珍珠7.紫雪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羚羊角、水牛角、玄参、升麻B.冰片、郁金、珍珠、玳瑁C.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D.沉香、青木香、麝香、丁香、黄金E.芒硝、硝石、朱砂、甘草8.苏合香丸的主治证中不包含下列哪一项A. 中风所致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B.小儿高热,喘促,神昏,谵语C.痰壅气阻,突然昏倒D.感受时行瘴疠之气E. 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9.苏合香丸中具有收涩敛气的药物是A.五味子B.诃子C.五倍子D.乌梅E. 白果10.苏合香丸的组成中不含的药物是A.安息香、麝香、龙脑B.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C.水牛角、沉香、乳香D.荜茇、白术、诃子、朱砂E.干姜、高良姜、甘草11.苏合香丸用治心腹疼痛,其病机A.瘀血内阻B.气滞寒凝C. 中焦虚寒D.气血亏虚E. 以上都不是12.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A.清热解毒,豁痰开窍B.清热解毒,开窍安神C.清心解毒,开窍安神D.清热开窍,息风止痉E. 以上都不是13.服至宝丹原方用人参汤化服,对于病情复杂,正气虚弱者,借助人参A.补气固脱止汗B.补气生津止渴C.益气补脾养肺D.益气扶正祛邪E. 以上都不是14.紫雪的功用长于A.行气开窍B.止痉开窍C.豁痰开窍D.清心解毒E.化浊开窍15.服至宝丹时多用何药汤化服A.大枣汤B.生姜汤C.人参汤D.芦根汤E. 以上都不是16.至宝丹的功用,除清热开窍外,尚有A.息风止痉B.化浊解毒C.豁痰解毒D.辟秽解毒E.化痰定惊17.紫雪的主治证候是A.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绛,脉数B.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舌质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以及小儿热盛惊厥C.神昏不语,痰盛气粗,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D.发热气喘,烦躁神昏,或满口痰涎,喉间痰鸣E. 以上都不是18.苏合香丸的功用是A.化痰开窍,辟秽解毒B.温通开窍,行气止痛C.开窍定惊,清热化痰D.清热开窍,化浊解毒E.清热开窍,镇痉安神19.患者神昏谵语,痰盛气粗,身热烦躁,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
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总论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junyao shi zhendui zhubing huo qi zhuyao zhiliao zuoyong d yaowu .qi yaoli jv fang zhong zhi shou , shi bu ke queshao d yaowu.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方剂复习思考题

12.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均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13.咳血方何以不用止血药而血自止? 15.槐花散与黄土汤均可治疗便血,试比较二方功用主治之异同。 16.荆芥穗在银翘散与槐花散中用法及配伍意义有何异同? 17.如何理解黄土汤中黄芩之配伍意义?
第十四章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川芎茶调散中何药用量最多?其配伍意义是什么?当以何药为君?其主治何种外邪所致之头痛? 2.结合大秦艽汤、消风散组方配伍论述“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3.如何理解小活络丹“峻药缓用”之特点? 5.羚角钩藤汤与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之组方原理有何异同? 6.镇肝熄风汤组方配伍是如何体现适合肝“体阴用阳”之性的?
第四章 清热剂 复习思考题 2.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清营汤是如何体现“透热转气”法的?为何强调其主治证之舌象? 4.通过方中用药配伍分析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的配伍特点有何异同? 5.结合黄连解毒汤组方原理解析“苦寒直折”法。 6.凉膈散是如何体现“以泻代清”法的? 7.普济消毒饮中为何重用黄连、黄芩为君?二药与升麻、柴胡配伍的意义何在?
第十二章 理气剂 复习思考题 1.治疗气郁证与气逆证的组方遣药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越鞠丸可以“五药治六郁”?临证应如何变化运用? 3.柴胡疏肝散如何体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 5.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何被称为治疗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的基础方? 6.半夏厚朴汤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什么? 8.苏子降气汤中当归、肉桂有何配伍意义? 9.厚朴在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苏子降气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 10.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配伍特点之“以适肺性”?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复习思考题 1.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均能治热利,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应用? 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治少阳证,为何大柴胡汤不用人参、甘草,而重用生姜? 4.如何理解防风通圣散集“四法”于一方?
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世建

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世建1、何为方剂、方剂学?方剂学与药学有何区别?方剂: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依照组方基本柒构,选抖弁适的药物,的定州量、剂型及用法,配伍而成的药物組合。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希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申的一门基础廊用学科,足弹、法、方,药的正医饥成部分方剂学与中药学的区别在丁中药学研究的足单味药物的功效,门方剂学妍究的是多味药物组方之的功效,小是简单的药物村加,其还独名右很多的丢约物的本木里论。
2、如何理解“以法统方”?一般说,在临诊运州中生理论,确定主证完成「折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
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月何补治:法),把治「法」确定以厅,就些根批「法」上选方、用药。
前人把这种方法称做「以法统方」,总思足说要根据治「法」的要求去选用方剂放减药物。
3、从总体而言,配伍的日的是什么?①塔强药力:②扩大治:疗花由:③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①控制多功效单味药在复方中功效4、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基木结构包括哪些方向?君仁佐使原则是方剂配伍妇成的本原则。
岩药:即针对土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轴左君药川强治疗主病或主止作用的药物2、针对主要的兼病或兼证起土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1队助药,即配合君、臣烈以加治疗作用,或户楼治疗次要兼证的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成诚弱开、臣药的年性,或能制约开、巨药峻烈之江的药物3,反M:药,即病重邪生,可能时,配用与君性味村反而又能在治疗起柑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诸约全特定病所的物2、调和药,即且方词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吻5、剂甲变化对方剂功效与土:有刺彬响?①剂量增读,药力也之增球:②剂量改变,剂量比例变化改变方中的配仙头系,影响改变该方功效和主治证侯的主要方可。
6、内服散剂有几类?各有付特点?内服散剂有两奖:一种左研成细粉,以温开水补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如七巨散:为一种是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的,称为点放,如恨湖澈:。
方剂学思考题

方剂学思考题
1、试论述中医八法的概念?临床运用中医八法时,如何理解《医学心悟》所云“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用自己的语言论述)?
2、试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和小青龙汤进行比较?
3、试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和温脾汤进行比较?
4、如何理解半夏泻心汤寒热并调、消痞散结,并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作用?
5、试对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与青蒿鳖甲汤进行比较?
6、试对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散进行综合比较?
7、试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与当归补血汤比较?
8、试比较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大补阴丸与一贯煎的异同?
9、请详细写出学习方剂的收获?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如何改进?自己学习的经验与体会?
10、请就所学的中医药学(尤其是方剂学)知识,谈谈在中医情志病证诊疗中的作用?。
2021年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2021年方剂学课后思考题答案一、A1型题(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哪项不是阳黄和阴黄的鉴别要点()。
A.小便的黄与不黄B.舌苔的黄与不黄C.黄疸鲜明与晦暗D.热证与寒证E.有无恶心呕吐『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阳黄和阴黄的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属于实证、热证;阴黄黄色晦暗,小便正常或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属虚证、寒证。
阳黄和阴黄均可出现恶心呕吐。
2、患者,女性,26岁,2周前曾感冒发热,1周前出现双下肢无力。
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双Babinski征(-)。
其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大脑皮质B.脊髓C.内囊D.脑干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3、患者男性,30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呼吸短促,咽干多饮,近三日自觉排尿不畅,点滴而出。
苔薄黄舌红,脉数。
最主要诊断应为()。
A.淋证B.咳嗽C.消渴D.癃闭E.肺胀『正确答案』D4、脾约丸主治阳明燥结便秘证,下列哪项是它伴随的特征性症状?()A.脉浮数B.腹中满痛C.小便数多D.小便短少E.口中燥渴『正确答案』C5、患者,女,18岁,未婚。
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沉细尺弱。
其治法是()。
A.补气养血调经B.滋阴益气调经C.补肾养肝调经D.健脾生血调经E.补中益气调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气未充、天癸匮乏不能应时泌至,则冲脉不盛、任脉不通而闭经,治宜补肾养肝调经。
6、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商阳B.合谷C.阳溪D.手三里E.迎香『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
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治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7、热病之后,胃阴耗伤所致呃逆者,其特点为()。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方剂学 期末思考题答案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试述平胃散组成、功用、主治和方解。
答案:组成:苍术 (15g) 厚朴(9g) 陈皮(9g)甘草 (6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苍术--燥湿运脾(君)厚朴--燥湿行气(臣)陈皮--行气和胃(佐)炙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和中(使)2、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答案:(小柴胡汤)组成:柴胡 (24g) 黄芩(9g) 人参 (9g) 炙甘草(6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解:柴胡--透达半表之邪(君)黄芩--清泄半里之热(臣)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人参大枣--益气和中(佐)炙甘草--调和诸药助参、枣扶正(使)(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g人参12g 白术12g 当归9g 柴胡3g 升麻3g陈皮3g 甘草6g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胃气虚证。
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升阳人参、白术、炙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草----调和诸药3、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答案:组成:熟地12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主治:肾阴虚证。
症见腰酸腿软,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
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用:滋阴补肾方解:熟地:甘温滋补、滋肾填髓山茱萸:酸温收敛、养肝涩精山药:甘平滋润、补脾固肾泽泻:甘寒渗利、宣泻肾浊丹皮:辛苦凉凉血、清泄肝火茯苓:甘淡平淡利、渗利脾湿4、试述逍遥散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方剂思考题1

掌握的方剂需要记忆其组成原则、药物、功能、主治和配伍特点;熟悉的方剂记忆其功能、主治、配伍特点。
方中有特点的配伍需要重点记忆。
第一章解表剂1.掌握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与主治证及制方原理(病机要点、立法与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麻黄汤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3g)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病伤寒)风寒束表正邪相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卫阳被遏:毛窍闭塞-无汗营阴郁滞:经气不舒-头痛身疼肺气不宣—咳喘【证治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臣)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佐)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缓麻、杏之宣降(佐使)配伍特点:麻黄配桂枝--峻汗解表(相须为用)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平喘咳,伤寒无汗服之宜桂枝汤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3g)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病中风)【证治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风寒表虚一方通银翘散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苇根(适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解表散邪力强;清热解毒力强)(辛凉平剂)配伍特点1、辛凉方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辛温之品,其温性为大堆寒凉药所制,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之药。
方剂学习题4和解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和解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D A B C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2011年)A.咳者,加杏仁B.悸者,加桂枝C.小便不利者,加茯苓D.泄利下重者,加薤白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2016 年)A.咳者,加苦杏仁B.悸者,加桂枝C.小便不利者,加茯苓D.泄利下重者,加薤白3.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2010 年)A.疏散风热B.疏肝散热C.疏肝解郁D.清利头目4.加味逍遥散的组成是逍遥散加(2009 年)A.丹皮、赤芍B.丹参、赤芍C.丹皮、栀子D.丹参、栀子5.下列方剂中原方柴胡用量最大的是(2010 年)A. 四逆散B.逍遥散C.小柴胡汤D.补中益气汤6.下列方剂中原方用法要求“去滓,再煎”的是(2012 年)A.桂枝汤B.小柴胡汤C. 白虎汤D.蒿芩清胆汤B B DA.牡蛎散B.小青龙汤C.黄土汤D.半夏泻心汤1.体现散收同用、祛邪护正配伍的方剂是(2012 年)2.体现寒热并行、辛开苦降配伍的方剂是(2012 年)A. 四逆散B.逍遥散C.痛泻要方D.复元活血汤3.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2007 年)4.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2007 年)X A B C D1.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证是(2007 年)A.妇人热入血室B.黄疸C.疟疾D.伤寒少阳证2.下列选项中属于和解剂的有(2006 年)A.痛泻要方B.甘露消毒丹C.普济消毒饮D. 四逆散3.下列白术和芍药共用方剂是(2017 年)A.逍遥散B.痛泻要方C.归脾汤D.独活寄生汤【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A B D E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2007 年,2009 年)A.柴胡B.黄芩C.干姜D.人参E.大枣2.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补兼施配伍特点的方剂是(2007 年,2008 年)A.半夏泻心汤B.生姜泻心汤C.甘草泻心汤D.健脾丸E.枳实消痞丸【练习题】A1.半夏泻心汤组成中所含有的药物是A.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大枣B.黄芩栀子生姜甘草大枣C.黄芩黄连附子甘草大枣D.黄芩黄柏柴胡甘草大枣E.黄芩黄芪炮姜甘草大枣2.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功效的方剂是A.蒿芩清胆汤B.温胆汤C.龙胆泻肝汤D.三仁汤E. 以上都不是3.逍遥散的功效是A.疏肝行脾,解郁透热C.疏肝解郁,养血健脾E. 以上都不是4.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A.和胃消痞,散结行水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B.疏肝行气,活血化瘀D.疏肝行气,清热燥湿B.益气和胃,消痞止呕D.调和寒热,行气止泄E. 以上都不是5.半夏泻心汤主治A.水热互结之痞B. 胃虚痰阻之痞C.热结心下之痞D.寒热互结之痞E. 以上都不是6.蒿芩清胆汤中具有芳香透热作用的药物是A.黄芩B.青蒿C.陈皮D.竹茹E.半夏7.四逆散的组成是A.柴胡赤芍枳实甘草C.柴胡干姜芍药甘草E. 以上都不是8.小柴胡汤的功用是A.透邪解郁B.疏肝理脾D.辟秽化浊 E.清胆利湿B.柴胡芍药枳壳甘草D.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C.和解少阳9.脾虚肝郁之痛泻当选方A.小柴胡汤B.痛泻要方C.逍遥散D.半夏泻心汤E. 四逆散10.患者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通,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治疗最佳选方是A.生姜泻心汤B.甘草泻心汤C.痛泻要方D.半夏泻心汤E.逍遥散BA.小柴胡汤B.痛泻要方C.逍遥散D.半夏泻心汤E. 四逆散1.患者,女。
[整理]方剂学思考题
![[整理]方剂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f6c35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f.png)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方剂? 中医方剂包括哪些要素?2.为什么说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3.如何理解中医方剂学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4.方剂学发展史中有哪几个重要阶段?影响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著述有哪些?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1.何谓“方证相关”?为什么说“方证相关”是方剂学的重要基础?2.治法与治则有何不同? 怎样理解治法具有层次性?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4.何谓“八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5.如何理解“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6.方剂与中药的关系?怎样理解“方药离合”?7. 影响方剂功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第三章方剂分类1.方剂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方法的意义?2.教材使用何种方剂分类法? 简述本教科书有关方剂分类的原则、思路及结果。
第四章方剂的制方理论1.何谓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组方原则及其基本涵义?3.方剂中君、臣、佐、使各部涵义是什么? 确定方中君药应考虑到哪些方面?4.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变化的前提是什么? 还有其它方剂变化运用的形式吗?5.病-证-症结合组方思路提出的依据?第五章剂型与用法1.剂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简述汤、丸、散、膏、冲剂、口服液、片剂、针剂的剂型特点。
3.传统丹剂的含义是什么?4.煎药应注意些什么? 服药方法主要涉及哪些主要内容?5.何谓服药的饮食宜忌?第六章影响方剂疗效的因素1.学习古方的配伍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2.影响方剂疗效的非方药因素主要有哪些?第七章临证处方的规范化1.书写中医处方应注意哪些方面?2.规范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第八章解表剂1.解表剂的适应范围、组方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2.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3. 分析桂枝汤与麻黄汤在主治、立法及组方方面的异同。
4.为什么外感与内伤证均可使用桂枝汤?其具体用法有何不同?5.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收药味的意义?6.九味羌活汤的制方用药特色?7.怎样理解麻黄杏仁石膏汤的“宣泄肺热”功效? 临床有汗或无汗是否均可用本方? 如何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剂量?8.结合麻黄汤、大青龙汤和麻黄杏仁石膏汤的证候特点,说明麻黄与桂枝同用,麻黄、桂枝与石膏同用以及麻黄与石膏同用体现三方的不同功效。
2016中药方剂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写出下列中药的性味及功效
麻黄、桂枝、柴胡、薄荷、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青蒿、苍术、藿香、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厚朴、陈皮、三七、川芎、丹参、牛膝、半夏、瓜蒌、天麻、牛黄、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熟地黄、麦冬、麝香、五味子
二、写出下列方剂的君药、功效与主治(带*的掌握方剂组成)
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逍遥散*、六一散*、大承气汤*、理中丸*、四逆汤*、小建中汤、麦门冬汤、越橘丸、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玉屏风散*、四神丸、川芎茶调散、镇肝熄风汤、藿香正气散、平胃散*、茵陈蒿汤*、五苓散、保和丸、二陈汤、血府逐瘀汤
三、中药功效比较
桑叶与菊花,川贝母与浙贝母,茯苓与薏苡仁,丹皮与赤芍,人参与党参,黄芩、黄连与黄柏,生地黄与玄参。
四、问答题
1、中药的性能是指什么,试述中药五味的作用特点。
2、何谓中药七情,试述其含义。
3、何谓十八反,具体内容是什么?
4、试述黄芪、丹参、当归的性味、功效应用、使用注意。
5、试述攻下药、清热药、止血药的分类、各类适应证。
6、五苓散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7、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有何特点?为什么?
8、试述麻杏石甘汤的功效与主治,以及方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
9、试述肾气丸的功效、主治和配伍特点。
10、试述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麻黄汤、桂枝汤的配伍特点,以明确在外感风寒表实及表虚中的运用
2.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的不同症状表现,运用药物的不同特点
3.分析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配伍特点,以明确在治疗温病中的不同运用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仅一药之差,却有辛温辛凉不同,由此分析仲景运用药物的特点
5.败毒散配伍人参的重要意义
6.通过药物组成,分析大承气汤的病因病机
7.明确大承气汤的药物煎煮先后次序,对临床运用的意义
8.分析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的配伍方法,评价古方治疗寒积所运用的寒温并用的特点
9.综合历代相关著作,阐明麻子仁丸的病机及配伍特点
10.十枣汤使用大枣的重要意义,并明确在临床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1.黄龙汤与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差异,分析病因病机的不同
12.根据蒿芩清胆汤症候,分析其病因病机及配伍特点
13.分析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明确疏肝解郁运用的药物,评价芍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14.分析半夏泻心汤药物,评价其配伍特点以及如何在临床中运用得当
15.对比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运用药物组成的不同,分析两者的病因病机差异以及配伍特点
16.分析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两者的病机,评价“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在热入营分与血分的寓意,以及如何在临床中正确运用
17.分析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的药物组成,评价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的配伍特点,凉膈散则综合了清法与下法,是“以泻代清”的代表方
18.分析本节方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所治热在脏腑的不同,以明确某些药物对于某个脏腑的清热作用更优,若临床中有两个或以上脏腑俱热者,则可综合运用
19.青蒿鳖甲汤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成因,以更好的运用于临床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之证者,并对吴塘自释有关“先入后出”的语句加以评价
20.分析清暑益气汤组成,明确运用清热解暑、益气养阴是治疗暑热常用的方法
21.从理中丸的组成分析,治疗里寒证时配伍益气的意义。
22.通过分析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组成及用量差异,评价方剂在药量加减及药物加减变化的综合运用
23.根据四逆汤证,理解其运用附子配伍干姜,以大辛大热之品回阳之意
24.分析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的病机用药异同,以便临床运用有所区分
25.对比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运用药物组成的不同,分析两者的病因病机差异,并由此评价仲景的用药特点
26.通过分析补气的代表方剂,明确常运用的配伍方法,如若兼湿,常配祛湿药,兼气滞,常配行气药,兼气虚下陷,则佐升提药
27.分析补血代表方剂,常运用行血之药,使其补而不滞;因气能生血,则又常配补气之药
28.评价李东垣“甘温除热”方剂的本质
29.归脾汤综合了益气与补血的方法,临床运用于心血脾气皆虚之证
30.分析炙甘草汤的用药如何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有关心的正常搏动的观点,评价其使用生地与甘草的用量,明确在临床中正确运用其治疗“心悸动,脉结代”的依据
31.分析六味地黄丸综合运用补药与泻药的意义,并对其用量与配伍特点加以评价。
32.从大补阴丸、一贯煎的药物分析可以看出,两者除滋阴作用外,大补阴丸重在降火药的运用,而一贯煎重在疏肝解郁。
33.分析肾气丸的药物用量,虽属补阳之剂,但其桂枝、附子的用量却是补阴药的八分之一,由此明确“肾气”的含义,评价现代与古代医家运用补阳剂的差别
34.从地黄饮子的药物分析可知,该方综合了补阳药与补阴药于一身,常运用于阴阳两虚之喑啡
35.从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方面分析两者病机的异同,以及在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36.分析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两方的病机异同,但运用时,真人养脏汤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而四神丸则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
37.分析固冲汤的药物组成可知,该方综合了诸多种类药物,其一固涩与益气,其二止血与化瘀,临床常运用于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出血
38.比较固经丸和固冲汤在治疗崩漏时的异同
39.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两方均可运用于血虚有热而心神不安之疾患,但分析药物组成可知,天王补心丹有大量滋阴与安神药,重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而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配以调气行血,有养血调肝之效
40.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抱龙丸三方在运用上的异同
41.越鞠丸主治六郁,分析其用药则分别针对不同之郁,综合了五种治法,但重在调理气机;半夏厚朴汤则痰气并治,常运用于梅核气的治疗,如现代的慢性咽炎等疾患
42.通过分析苏子降气汤、定喘汤两首降气平喘的方剂,苏子降气汤常用于上实下虚之证,定喘汤则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苏子降气汤综合了温肾纳气与降气祛痰之法,定喘汤则集合了宣降肺气与清热化痰之法
43.分析桃核承气汤配伍可知,其寒温并用的意义在于:温通不助热,寒下不凉遏,常运用于下焦瘀热的病证
44.血府逐瘀汤的组方综合了活血、行气、祛瘀、养血,常运用于胸中血瘀证,评价其配伍特点
45.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分析其药物的用量,黄芪用量达四两之多,评价其配伍少量活血药的意义
46.复元活血汤常用于胁肋瘀血,分析其以何药引经,评价其运用大黄、桃仁之意义
47.分析温经汤的药物组成发现,其治法综合了温清消部补诸法,常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评价其配伍特点
48.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通过分析其药物组成,评价其配伍特点
49.咳血方与黄土汤分别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与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通过分析两者的药物组成,评价各自的配伍特点
50.分析比较黄土汤与归脾汤的异同,评价各自止血的方法
51.川芎茶调散常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分析其药物归经特点,并评价其配伍特点
52.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均可用于肝风内动,综合分析这些方剂的病机,在运用上:羚角钩藤汤偏于肝经热盛、镇肝熄风汤偏于肝肾阴虚、天麻钩藤饮偏于肝阳上亢。
53.评价镇肝熄风汤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配伍疏肝泄热药物的意义
54.分析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三方的组成及病机,明确杏苏散适用于外感凉燥、桑杏汤适用于外感温燥轻证、清燥救肺汤适用于外感温燥重证。
55.对桑杏汤与桑菊饮、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56.麦门冬汤常运用于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证,分析其药物组成及用量,评价其配伍特点。
57.百合固金汤运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通过分析其药物,综合评价其配伍特点
58.分析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病因病机,两者均可用于内伤湿滞,但藿香正气散又兼外感风寒,并评价燥湿和胃常用的配伍方法
59.茵陈蒿汤运用于湿热黄疸,八正散用于湿热淋证,分析茵陈蒿汤、八正散的组成异同,评价两方治疗湿热的共同特点。
60.分析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两方的异同,在临床运用中如何区分湿重于热与湿热并重之证,明确指出三仁汤治疗湿热综合了宣上、畅中、渗下的三焦分消方法
61.分析五苓散、猪苓汤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在运用中,如何区分五苓散的膀胱气化不利与猪苓汤的水热互结
62.分析真武汤、实脾散的异同,在临床中,如何将两方综合运用。
63.评价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配伍桂枝各有何不同的意义
64.完带汤运用哪些药物体现了升清以降浊,如何在临床中运用
65.通过分析独活寄生汤的组成,理解痹证日久,所伤及的脏腑气血,在临床运用中,应将益肝肾、补气血与祛风湿有机结合
66.分析二陈汤、温胆汤的差异,明确在临床运用中,二陈汤是祛痰的基本方
67.分析清气化痰丸的药物组成,明确在运用中以咳痰黄稠为辨别热痰的要点
68.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明确在运用中除眩晕头痛外,应在兼证中可辨别痰浊的症候
69.通过分析保和丸的组成,应明确治疗食滞时,除消食药物外,应综合运用理气、清热、化湿等方法。
70.分析健脾丸与保和丸的组成、功用可知,健脾丸是由脾虚所致食积,属虚实夹杂,而保和丸则属食积实证。
因此,在临床应加以区别运用
71.分析乌梅丸的药物组成,其配伍综合了寒热并用、邪正兼顾的特点,在临床常运用于寒热错杂之久泻久痢
72.仙方活命饮是临床运用阳证痈肿的常用方。
73.阳和汤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
74.分析阳和汤与仙方活命饮所治疮疡的病机的异同,以及症候的不同。
75.苇茎汤是治疗肺痈的带表方。
76.大黄牡丹汤是治疗肠痈初起的代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