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1世纪的中国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南京大学作文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南京大学作文传统文化,构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
然而在此刻,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
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
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其次是传统的歌舞。
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
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一样程度的冷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仅如此,以往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必须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
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
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
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我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标题结合实际,讨论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强国取得成就的例子。
标题结合实际,讨论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强国取得成就的例子。
篇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讨论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强国取得的一些例子。
首先,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电影在内容和制作上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立风格的发展之路。
许多中国电影被国际电影节和奖项所认可,例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和《后会无期》等。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其次,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了解。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设,成为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和中国画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此外,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的动漫、游戏、音乐和设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最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遗址、建设博物馆和制定专门法规等。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总之,21世纪以来,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功例子。
在未来,我们有信心文化强国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二: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不断加强了国家的软实力。
本文将讨论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强国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首先,中国的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征文800字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征文8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征文800字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征文800字(精选5篇)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人类逐步发展的进程中如泥沙中淘金般积淀下来的;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征文800字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选题意义:5千个日升月落,5千个春夏秋冬见证了中国文化的萌芽于成长。
公元前221年,这个多民族国家实现了统一,在此之后的岁月中,众多民族主宰过这个国家,因此,多民族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发展。
中国文化的复杂性由此体现,研究中国文化从民族开始,立足于民族,最终通过民族这一载体呈现。
至今,由56个民族团结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多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
1840年起,中国不得不面对与外国文化交汇的问题。
越来越频繁的交流使百姓的文化生活多样化,中国文化渐渐变得多面玲珑。
经过多年的沉淀,带着几千年的吸收,中国文化走进了21世纪。
有传统有新潮,多变的中国文化正以它强大的包容性发扬于世界。
欲探究中国文化,民族与世界不可忽视,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他们催生了伟大的中国文化。
丰富的中国文化因为民族,因为世界而精彩出众。
想要发展就得回眸,以史为鉴,追本溯源,从中国文化的本源,发展历程开始探究。
摘录鸦片战争后,具有先进性和野蛮性双重性格的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冲突。
面对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无力应对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回答不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时代课题。
进行文化选择,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先后进行了三次文化选择,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领中国新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指明了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中国文化选择》王明明从两个层面来讨论与指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一是外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世界与人类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引起的需要;一是内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解决现代西方思想内在矛盾的多元性引起的需要。
关于前一需要,拟从亨廷顿的观点说起,而后一需要则从当代数种西方思想的根本形态说起。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如要成功应对这两项挑战也需要自身的提升和创造,即实现自我的世界化与现代化.----《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成中英人类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由各民族的文化创造汇聚而成,从而具有共通的基本属性;基本属性寓于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之中。
中国文化(8篇)
中国文化(8篇)中国文化作文1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四大创造、太极长城、古乐舞狮、松竹居民,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不同人、不同事中源远流传,并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韵,在这样一个拥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我们对他产生了剧烈的依靠感。
21世纪,这个科技快速进展的时期,中国正走向一全新的领域,在极大地提升经济力气的同时,我们惊讶地觉察,我们的文化正走向混乱,从半坡文明到21世纪,在信息技术快速进展的今日,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快速的瓦解。
中国的文字语言,在文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语言文字,以最原始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楷书,其间发生了许多的转变,也记录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在语言文字中,经过时间的洗礼,把近似事物本身的文字演化成为如今的宋体楷书,这些改变源于历史,源于文化。
中国的传统风俗,最原始的划龙船,吃粽子,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
而如今,很少有人在过端午节时能想到屈原,如今的大多数人都沉醉在节日的庆祝之中,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的来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的事例不止屈原一个。
其实,每个节日都有他的由来,只有我们在时代的进展中,遗漏了这些微小的详情。
其实,不管时间怎样消逝,我们也应当记住这些历史人物,他们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很多的文化已经被人们遗忘。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进展,翻开电视,一档档的消遣节目充满着公众的视觉,我们在这样的缤纷世界中生活,传统文化早已被抛到脑后。
历久的长河,洗刷了我们很多的传统文化,如今,文化的表达尽在网络科技。
曾经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今已经变得不堪一击。
五千年上下文明,拥有很多的文化底韵!中国文化作文2现行学校之教育,循规蹈矩而扼杀对中国文化之热忱。
以我之见,学校就应开头学古文,而不应在学校时期推行英语教育。
童话只是梦,我们不能在让小孩子生活在童话中。
我们要教给他们的是责任。
假设有一天,全部的中国人都会讲英语,那不是进步,而是一种悲伤,我们逝去的不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有我们的尊严,一种文化尊严。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原创]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上个世纪百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的现代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
因此维护民族的文化主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点现在正受到巨大的挑战。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题意识,即吸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事实上只有存在着差异,才有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不能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那样,要求文化也要全球化、一体化,这样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以强势文化去取代弱势文化。
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千万要防止走上土耳其那样自宫式的路,只有认真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那么我们这个现代化才是有根的。
“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
西方走向现代化的两大事件:一是文艺复兴:冲破欧洲中世纪神权决定一切的文化,倡导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化。
二是启蒙运动:在这过程中,大量汲取了东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传统是现代化取之不尽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根本。
中国古籍里:“人为万物之最灵最贵者”。
先秦儒家思想家荀子把天地万物分为四类: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人为什么能治理万物呢?荀子认为关键就是人有礼义廉耻这样一种伦常关系。
这种关系确定了人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分工,因此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
中国儒家的发展,分为先秦原始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儒学四个阶段。
21世纪:东方文化倔强前行
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 日 益提 高。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西 方形而上学的分析思维模式 已经难以指引这会发展的方向, 而它的对立面东方的寻求整体 的综合 的思维模式必 将取而代 之。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强调 “ 综合 比分 析更 为重要 , 更为根 本 。”早在二千 三百年前 ,希腊 的亚里士 多德 就道 出了 “ 全
大钊在 《 东西 文明之根本异点 》 一文 中认为 , 洋文明是精 东 3 . 的思 维模式难有 突破 。季羡林先生认 为,东西方 分析 神的 , 西洋文 明是物质的; 东洋文 明是灵魂 的, 西洋文 明是 肉体 思维方式 的不 同是21 世纪西方文化让 位于东方文化 的根本原 的。Ⅲ 印度著名思想家和诗人泰戈尔有一 段精辟 的论述: 东方 因。『 3 在西方 ,从伽 利略 以来 的4 0 中 。西方 的 自 0年 然科 学 是精神文 明, 而西方是物质文 明, 东方是人道的, 而西方是科 学 走 的是一条分析 的道路 , 分越细 ,现在 已经分到层子 ( 越 夸 的; 方的 目的在生长, 东 而西方 的 目的在获得, 拼命争取力量 , 不 克 ),而且有人认为分 析还 没有到底 ,还能往下分。东方人 尊重美 与真; 东方的基础是社会, 国家可 以灭亡, 社会仍然会存 则是 综合 的思维方 式 。西方 的哲 学思维 是只 见树 木不见 森
在, 而西方 的基础是 国家, 国家就是一切 , 所有问题都 由国家来 林 ,只从个别细节上穷极分析 ,而对这些字节只见的联 系则 解决; 东方是集体享受, 个人工作, 而西方是个人享受, 集体工作; 缺乏宏观的概括 ,认为事物都是一 清如水 。而实际情况并非
东方是异中求 同 , 在错综复杂 中建立协调, 而西方只讲行动, 讲 如此。世界 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个体都不是 速度, 不讲和谐 、协调和韵律等 等 。 1 独立存 在的。东 方的综 合的思维方式从整体 着跟 。从事物之 现时代 经济快 速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教会了我们 间的联 系着 眼,更 合乎客观事物存在 的辩证法 的规律 。在科 如何从大 自 中最大 限度 的获得 ,其 文化则大体为这种 “ 然 虏 技迅速发展信息社会 ,人 们之间的联系 日益 紧密 ,各个 国家 掠 ”提供 以 “ ‘ 其所 以如此然者何 ”。沿着这条 道路走 下去 , 大自 然就像是一头被训打的猛兽不断发 出威胁 的 “ 吼叫”。
21世纪的中国文化研究背景
21世纪的中国文化研究背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具体文化类型的并存: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大陆正在形成中的一种主流文化,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同时向资本主义文化开放,力图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立足大陆的现实,建构一种崭新的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历过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又由科学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文化中僵化成份的清算,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典范。
由于大陆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21世纪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代。
第二,三民主义文化。
三民主义文化是台湾的主流文化之一,它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出,后来得到了逐步发展。
三民主义哲学发展到今天,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蒋介石的力行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等都是三民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不同形态,还有一些人对三民主义哲学作过各种解释和发挥,如戴季陶的《民主义的哲学基础》等。
50年代以后台湾也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
大陆学术界过去除孙中山外,对三民主义哲学的后来发展很少关注和研究,但是不能否认这派哲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③。
事实上,三民主义文化在台湾也得到了一些发展,比如蒋介石1966年11月在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中指出:余笃信伦理、民主、科学,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也。
”④把三民主义与科学、民主以及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试图融会中西文化的开放心态。
21世纪,无论祖国统一的目标能否实现,三民主义文化都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从而构成多元发展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自由主义文化。
21世纪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1世纪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
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
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
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
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
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
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
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
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21世纪的中国电视文化及其走向
涵盖中国电视节 目时代特征 , 影响中 国电视事业建设走向的热点话题 , 引 起 的反响和关注度为最大 , 譬如“ 超 女” 事件、 韩剧现象、 民生新闻和电视
的基本前提 。
兴起 , 抑或是意识形态的潜隐、 精英 主义的去势 、 电视研究路径的分化 、 批评者价值立场的裂变、理论衍生 的复合叠加 、产业观念的普及重构 等 ,都将 中国电视文化的实践进程
体与新技术的结合 ,绝不应仅仅只
是一种拥 有物理性意义 ,并由此形 成经济意义 的单纯信息传播 介质上
的变革 ,而更应该是涵盖了经济形 象 、技术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文化观 念与传播 观念上的变革 。 但对于电视 与新媒体技 术的结 合来说 , 显然我们的管理者、 实践者 和研究者 ,还没有足够的能 力和智
文化理论 的增生模式 问题、电视批
可分的。如果说 2 0世纪 9 O年代前
后 的中国 , 还是在“ 效率 ” 经济的快
78 新 研究 刊 211 闻 导 012
这其 中,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
J unlm ee r H rl o r R s a h ea I 广 电视 角 as i c d
一
资和改变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上 做 出 了重 要 贡 献 ,但 却也 同 时给
2 1世纪 的中国 电视 文化带 来 了市
脱单纯的此消彼长模式 ,呈现 出既
相互扶持 ,又彼此校正的 “ 交互整 合” 式演进形貌。 随着这一趋势的形 成和发展 ,社会文化 内部精英主义
场监管的难题。 从根本上说 , 电视媒
2 自我 放逐 的 心 态 、
净, 深受商业利益牵绊制约的因素。
的盲 目跟风与趋利化问题 、电视人 的创 造力匮乏与灵感枯 竭问题等 , 也都开始一一浮现出来 ,并 日渐成 为制约 中国电视史化持续 、健 康发
21世纪西方国家贩卖中国文化的案例
21世纪西方国家贩卖中国文化的案例Article Title: 21世纪西方国家贩卖我国文化的案例序在21世纪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化交流变得异常频繁和紧密。
随着我国的崛起,我国文化也逐渐成为西方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
然而,在这种交流中,一些西方国家不仅仅是在接纳我国文化,更是在贩卖我国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21世纪西方国家贩卖我国文化的案例,以及对这一现象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文化产业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资源备受瞩目。
传统的我国文化元素、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美食等都成为了西方国家争相追捧的对象。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让我国文化更快地渗透到西方世界。
2. 《功夫熊猫》的成功案例《功夫熊猫》是好莱坞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一只熊猫通过学习功夫,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故事。
这部影片中融入了大量我国功夫文化元素,如太极、少林寺、功夫茶等。
虽然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也被指责贩卖我国文化,将我国功夫等元素简单化并且商业化,完全忽视了我国文化的深层内涵。
3. 西方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在西方国家,一些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也被商业化。
一些商家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推出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这种商业化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浮光锦华,忽略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4. 我国文学作品在西方国家的引入近年来,一些我国文学作品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然而,这些作品在引入到西方国家时,往往被简化和改编,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改编往往会失去原著的深度和韵味,只满足了西方读者对我国文学的好奇心,而非真正理解和尊重我国文学的内涵。
5.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文化交流应该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过程。
在西方国家贩卖我国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我国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只注重商业利益和娱乐效果。
传统文化走出去:如何让世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走出去:如何让世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精髓走进21世纪,世界正迎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了解也变得愈加重要。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精髓,但这些精髓并没有得到全球广泛的认知。
为了让世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精髓,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无国界的大村庄。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专门的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直播等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节日文化、传统工艺、传统医药和武术等方面的知识,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等形式,邀请国外艺术家和文化名人来中国参与文化交流,使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
再者,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人从小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基础,通过在学校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可以培养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文化产业的力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例如,成立专门的文化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通过这些产品和服务了解和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是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催生着新的文化思想。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一样贯彻着古老的历史,历久弥新。
它不仅遗留下了庞大的文化遗产,同时还给中国国民留下了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产。
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依然占有正当地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核心文化,它深入民心、延续千年。
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它不但向中国人民讲述着关于传统价值观念,而且也把古往今来的精彩经典传承到了今天。
中国传统文化熌统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文化,并为21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优秀的人类文明瑰宝。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家文化认同的有力支撑。
传统文化作为国民文化集中的精神形态,融入在各种文化产业当中。
它既既能够提高中国国家的文化建设,又能够为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架,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如今,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之间的交往已成为新的大势所趋。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是立体文化交流互鉴的有力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全球参与的文化形式,开启全球化时代的新篇章,并且为世界人民达成意识上的文化共鸣提供了助力。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拓展了中国的文化视野,而且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她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深刻的智慧与精神内涵,不断地滋养着中国人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传统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许多方面都可以有所创新。
比如,对于传统音乐,可以通过加入电子音乐元素等方式进行改变,让传统音乐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又比如,对于传统戏曲,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并接受它。
通过这样的方式,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
其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我们可以借鉴现代文化的优点,使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比如,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让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传播,更好地被世界所了解和认知。
又如,借鉴外国电影的表现技巧和节奏感,使得中国电影更具有时代感和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不仅需要文化从业者积极地进行创意,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助力。
培养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应该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总之,创新和发展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传统文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在21世纪中创新和发展出更加出色的成果。
展望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一)
21世纪中国文化将要走向何方?这应该是所有关注中国的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有的人对中国文化失望,即使中国经济崛起了还是不相信中国会发展下去,内心非常相信外国人的中国崩溃论。
中国不会崩溃。
21世纪中国将会发展出一个和汉唐盛世那样彪炳史册类似的文化。
先分析一下现在中国文化现在的特点。
现在中国文化处于一个整合中状态,整合进行时,还没有完全成型。
中国文化现在正在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现在整合的过程看似乱糟糟的,很多人对当前的文化整合都是很不满意。
有的人批评中国传统文化早已经没有了,想看中国文化只能去韩国,去日本,中国人都是美国思想的奴隶。
还有的人批评中国文化专制不自由不民主,中国应该学习美国,全盘西化。
很多人在争执中国文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还是要全盘西化。
那中国文化该怎样整合?中国如何走出对复兴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争执,形成一个广泛认同的共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思想,重新评价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也更有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痛苦的落后就要挨打之痛。
有的人是念念难忘中国被挨打被落后的痛苦,想要中国强大,想要中国学习西方。
从1840年到现在2015年我们民族一直在学习西方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来来回回痛苦的探索着。
流了太多的血和泪。
我们要清楚传统文化的辉煌是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相配套的。
西方文化是随西方共业强大而强大的。
我们不能用西方工业文明来否定污蔑中国传统文化,列举出一系列中国人劣根性,说中国传统文化落后,小农思想意识落后,专制独裁。
我们更不能说那我们就直接学习西方文化得了,反正中国需要发展工业,需要现代化。
西方文化有先进的地方也有非常血腥的地方。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整合中西文化?我们整合中西文化做什么?我们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整合中西文化,我们整合中西文化是为了让文明优秀的文化来武装中国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让中国人幸福生活。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朱晓棣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我和季羡林先生有缘见过一面,当时他的头顶上还没有被罩上"大师"光环。
在季先生仙逝以后,我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书架上邂逅《季羡林随想录(七),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时,便毫不犹豫地拿起,借
【总页数】1页(P109-109)
【作者】朱晓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问题--"21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主题报告会综述 [J], 墨生
2.20世纪世界中国观的若干转变和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的蠡测──兼论市场文明是一种最不坏的文化体制 [J], 周伟民
3.21世纪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世纪 [J], 张岱年
4.21世纪的中国文化艺术与20世纪应该有什么不同 [J], 张庚
5.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 [J], 周迎霞;牟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欢呼、期待、等待建桥者,慢慢 地呼唤建桥者的出现。等待不是消极,是 体现一种否定,一种质量要求和座标,是 期待好作品的出现。
(9)作者提出自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种历史性判断, 即2020年左右,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 一次比较大的复兴。
(10)在表达判断的同时,期待中华文化 的复兴可以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尊严,让海 外人士不仅佩服我们的物质成就,还能感动 于我们活生生的群体灵魂的生存状态。首先 是让生活在中华文化腹地的国人感动,群体 生命质量因之而提高, 这才意味着我们悠久 的文化在新时代的复 兴。
让中国文化 进一步走向世界
全文总结
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特色优势、在世界 上的地位以及不足有清醒、准确的认识; 他回顾中华民族以往所搭建的三座桥梁的 作用和贡献,进一步提出了搭建第四座桥 梁的任务,具有洞察 历史、现实和未来的 眼光。
这样的视野和思想,有助于我们在继 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形成宏观战略,在 与外部交往方面更加自觉和坚定,使中国 文化走向世界能迈开更大的步伐。作者在 分析中国文化整体格局时,也把自己摆进 去作了内省式的对照,体现了自己的文化 自觉和自信。文章的 层次清晰,语言深刻, 有吸引倾听(阅读) 的魅力。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辞 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开始国内外的 文化考察。继《艺术创造工程》、《文化 苦旅》之后,陆续出版系列散文集《山居 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 华》等。
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为 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 家峰会的中国文化演讲者。 1998年他在新加坡 与杜维明、高希均、陈瑞献教授进行了“跨世纪 的文化对话”。1999年7月他应邀在湖南岳麓书 院以《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人》为题发表演讲。 本文 节选于这次演讲,改题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文化》
(7)继续反思我们对于传统的态度问题: 过于狂妄,或过于拘谨,很少触摸真正有价值 的灵魂,后果是既耗散了祖先传给我们的生命热 量,也发挥不出自己的热能,不能在新时代很好 创新。作者还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的局限:只是 琐碎地、技术性地思考中国文化,不能继续磨砺, 去揭发中国人之所以为 中国人的最珍贵的东西。以 为追求到了终极意义而在它 周围徘徊不前。
(5)重点论说搭建第四座桥的构想和责 任。以歌德读中国的一本并不出名的书而 对中国有所评价为例,证明我们还没有能 够表现中国人灵魂、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作 品,让我们文化圈外的各国人民感动。只 有搭建第四座桥,才能让其他文化方位的 人们真正明白中国人究竟是怎样的。
(6)强调在搭建第四座桥的过程中, 有塑造自己素质的问题,要改变自己的缺陷, 改变不适应时代的文化生态方式。当 世界非常瞩目中国的变化,又难得到我们 的文化信号时,这种责任更加突出。作者 认为我们过去的努力还比较琐碎,思考和 追求得过于实利和实用, 很少能发出真正反映我 们生命和生存状态的壮 丽呼号。
走进21世纪的 中国文化
zhoujin21shijide zhongguowenhua
余秋雨
余秋雨(1946— ) 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 散文家,艺术理论家。 1968年,毕业 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5年成为 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 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后任上海 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 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 高教精英”称号。1987年被授予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课文解读
(1)回眸历史,引述800多年前朱熹 与学生话别的动人故事,以此表示朝拜大 师之情。
(2)继续回望朱熹离去的800年,中华 文化的发展状况,尤其是18、19世纪之交, 中华文化所遭遇到的与西方文化的冲撞,作 者认为那是悲剧性地暴露了中华文化不合时 宜的方面。也有一大批文化人在思考如何改 变中华文化受曲解的 命运。
(13) 当遗憾、缺憾、任务和希望都并 存的时候,作者认为一定要深入现实文化 的最前沿,改变对文化的思考方式。抓教 育,要把和中华文化推向前进的需要、和 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在 一起的的内容教给学 生。
(14)最后,强调了面对文化发展的自然 逻辑、自然规律,而不是固步自封地去做一 个古老的文化之国的梦,那样会缺少感召力 和渗透力,丧失中华文化过去的尊严。作者 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 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素质 的提高寄予很大的希望。
(3)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告诉我 们:中华文化命运尽管曲折,但毕竟也不 断地得到了传播。传播越广,遇到的问题 也越多,最根本的问题是21世纪的中国, 以什么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4)关键是文化如何给予中国人尊严? 过去,我们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已经搭建了 经典学理之桥、世俗民艺之桥、信息传媒 之桥,有这三座桥梁好像已足够,但还是 缺一座桥。
(11)作者觉得身处中华文化腹地的人, 不知道中华文化所遭受的外部遭遇(以马 来西亚坚持华语教育的艰难为例),他认 为所谓要华语文化“断奶”是不可能的。 况且,他们也没在中国大陆吸取多少直接 的养分;大陆和台湾都是 他们“中华文化的奶妈”。
(12)由此引出赢得和固守文化尊严的问 题,当一个民族能用自己的文化给自身增 添重量,用自己的文化来沟通世界的整体 标准时,就能过得更好。同理,全球也会 过得更美好,不再有层层叠叠的竞争和麻 烦。总之,这是用文化解决自身和世界问 题的眼光、措施和标准。往深处领会,中 国文化走进世界,世界 也在用文化调理得愈来 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