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民间传统习俗_寒衣节习俗
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

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寒衣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且寓意深远的风俗。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祭祖:寒衣节是祭奠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向祖先献上丰盛的祭品,燃起篝火以缅怀故去的亲人。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需要按照传统的礼仪规矩进行,包括敬献酒食、烧纸钱、衣物等物品。
赏月游玩:寒衣节期间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会外出赏月游玩,享受秋天的美景。
赏月的时候,人们会携带月饼、水果等食品,在户外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明月。
烧寒衣:在寒衣节期间,人们会在祖先墓前烧纸钱、衣物等物品,以尽孝道。
同时,人们还会在烧纸钱时念叨祖先的名字,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敲锣打鼓:寒衣节期间,人们会组织敲锣打鼓的表演活动,以驱赶邪灵和阴霾。
这种表演形式通常是团队性质的,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锣鼓等乐器,进行演奏和表演。
舞龙舞狮:寒衣节期间也是舞龙舞狮活动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穿着龙或狮子的服装,进行舞龙舞狮表演。
这种表演通常是为了庆祝节日和展示民族文化。
总的来说,寒衣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享受节日的氛围和快乐。
寒衣节为什么日历没有至于为什么日历上没有寒衣节,这可能是因为寒衣节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因此在一些日历中并没有标注。
此外,寒衣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并不是固定的日期,这也可能导致一些日历没有将其标注。
不过,即使寒衣节在日历中没有标注,这并不影响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和传承。
寒衣节为什么取消了至于寒衣节为什么取消了,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节日逐渐被淡化或被其他形式的庆祝活动所取代。
此外,一些人可能认为某些传统习俗存在迷信或过时的成分,因此不愿意再继续下去。
不过,在很多地方,寒衣节的传统仍然被保留下来,并被以其他形式进行庆祝。
寒衣节为什么被遗忘了寒衣节为什么被遗忘了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日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冬季来临的迎接和对身体健康的祈愿。
下面将为您介绍寒衣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寒衣节的起源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为了纪念著名的诗人屈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自杀投江,以示抗议。
为了纪念屈原的献身精神,人们在他离世的那一天举行了寒衣节。
二、蒸馏酒的习俗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蒸馏酒。
人们通常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新酒,并将其蒸馏。
这种蒸馏酒具有浓郁的香味,被认为可以驱除寒气,温暖人体。
蒸馏酒通常是由谷物或水果制成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上等的酒品。
三、穿戴冬衣的仪式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仪式,那就是穿戴冬衣。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人们相信在冬季将寒冷与寒冷做对抗,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因此,人们会提前准备好重量适中、保暖性好的冬衣,然后在这一天将其穿在身上。
这是一个庄重的仪式,象征着人们对寒冷的抗争和对健康的祈愿。
四、祭祀祖先的仪式寒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祖先的照片或牌位摆放在祭坛上,给予他们一些香烛、食物和酒水作为供品。
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幸福,并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五、送温暖的行为寒衣节还是一个传递温暖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前往孤寡老人或有困难的家庭,送上一些温暖的物品,如棉衣、粮食等。
这是一种传统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行动,人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冬季的温暖和关怀。
六、结语寒衣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蒸馏酒、穿戴冬衣、祭祀祖先和送温暖等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冬季的庆祝和对身体健康的祈愿,还彰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愿寒衣节的习俗在时间的洗礼中永远流传下去,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寒衣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寒衣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寒衣节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是什么汉族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
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
于是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山东寒衣节是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江苏人在"寒衣节"这天,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
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陕西人在寒衣节这天则用各种色纸剪糊成衣服,黄昏时在祖先坟茔烧掉,谓之送寒衣。
据民间传说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多烧给无主的孤魂。
寒衣节怎么祭祀祭祖寒衣节用的纸1、打孔黄纸,一般都会做成元宝孔,元宝形状可大可小;2、锡箔做的元宝;3、方形的黄纸正中间贴上一小片方形锡箔纸。
寒衣节祭奠注意事项1、不能为突然死亡的人(横死的人)祭拜。
寒衣节的传说和习俗

寒衣节的传说和习俗寒衣节的传说和习俗有什么传说它的故事最早****于秦朝,那时相传有个女子叫做孟姜女,与丈夫万喜良新婚燕尔,但几天后万喜良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
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千辛万苦,为丈夫御寒送衣,谁知丈夫已被埋在了城墙之下。
孟姜女伤心欲绝,指天悲泣,感动上苍,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遗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
后面也形成了这种习俗,所以被称为“寒衣节”,是代表怀念故人的日子。
节日习俗是什么①焚烧金银包袱:其实就是指有标注收件人的纸钱,这样祖先可以顺利收到。
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
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默念希望保佑家宅平安。
②准备过冬:农历的十月份,天气已经变冷,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准备换季。
③生火:旧时男人们会习惯在寒衣节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不仅是纪念逝者的节日,也体现了对生者的关怀。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1、三年不烧寒衣纸。
安照中国民族传统习惯,去世人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必须是单年,且先复土立碑。
2、烧纸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
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3、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4、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
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
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1、红豆饭谚语云:“十月,看牛娃儿回家跑;如果你拒绝离开,地主会扇你三把犁和一把薄刀。
”古人一直以10月初一为悼亡节,以红豆饭为基础。
寒衣节各地传统习俗有哪些

寒衣节各地传统习俗有哪些寒衣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小寒衣"、"寒衫节",主要在农历十一月十六日。
本文将介绍寒衣节各地传统习俗。
一、饮食方面1. 河南省:松江鱼河南省信阳人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松江鱼,因为在十一月寒衣节期间,信阳人会前往江边将钓上的鱼拿回来,特意采用卷尾虾、姜、叶子等食材炖着一起吃,称为寒衣节的特殊食品。
2. 安徽省:切香儿安徽省淮南市有一道名叫切香儿的特色菜。
这道菜主要由五禽腿和汤骨做成,吃起来很香,寓意着过冬后要坚韧不拔、坚守自己的信仰。
3. 湖南省:鹅肠湖南邵阳市韶山区的寒衣习俗是准备一锅鹅肠汤,用萝卜、葱、姜、黄豆煮起,然后加入去头、去尾的鹅肠,炖上八个小时,据说吃完这道菜,就可以很好的保暖。
二、衣物操持1. 湖南省:布衫湖南省娄底市区有个习俗是在寒衣节当天,女性们会挑选特别暖和的布衫,穿上去看烟花鞋,具有祭祀祖先的含义。
2. 河南省:毛帽洛阳市洛宁县寒衣节时会戴毛帽。
在十一月十五日的晚上,洛宁县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自己往年保存下来的毛帽,这就是这个地方寒衣节的最大特色。
3. 吉林省:手套长春市的寒衣节里,打篮球是习俗的一部分。
因为要在户外打篮球,所以长春市民会在这一天的早上戴上手套,以保持体温。
三、民间活动1. 武汉市:挂红灯笼在武汉市,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晚上,很多人会在家门口挂上红色的灯笼,寓意着祈祷平安幸福。
2. 湖南省:拜早年邵阳市双清区人们在一片烟花和鞭炮声中迎接一个新的冬天,祈求新的寒衣季节过去,亲友乡情温暖相依。
3. 四川省:打太极拳在四川省成都市,人们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的这一天会组织群众打太极拳,来庆祝寒衣节,同时,这个活动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气质和文化增长。
综上,中国各地在寒衣节上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寓意和思念。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希望大家也能够保持温暖,享受生活。
寒衣节各地习俗介绍

寒衣节各地习俗介绍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此时天气渐渐寒冷,人们要开始穿上厚衣服了。
因此,这个节日在中国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
下面是关于“寒衣节各地习俗介绍”的文档。
一、南方地区的寒衣节习俗1、湖南湖南的寒衣节被称为“九衣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为亡灵祭祀,祈求亡灵在天堂能够有足够的温暖和衣物,安宁快乐。
同时,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活动,那就是“九衣行”。
“九衣行”是湖南特有的民俗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穿着宽大的道袍,直接从身上脱下衣物,再都收在大布袋里,背上行走。
这是为了祈求旧岁旧衣旧事破旧开新,新岁新衣新气象。
2、福建福建的寒衣节种有“织炮”这一仪式。
织炮是福建一种传统的制作锦缎的工艺,在这一天会带着喜庆、吉利之意,手制锦缎用来祈求平安、健康,也有为祖先祈福的嫌疑。
南平市政府规定将寒衣节作为织炮节,在当地会举行盛大的织炮仪式。
二、北方地区的寒衣节习俗1、河北河北的寒衣节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叫做“扎冬麻袋”。
当地的居民们会将旧衣物、被褥和棉絮之类的材料,用麻袋包好扎成一圈,然后用篝火烧烤它们。
烧烤可以除去螨虫,也能杀死细菌,被称为杀菌烤袋子,寓意着好像精神卫生、身体健康。
2、内蒙古在内蒙古,寒衣节叫做“白衣节”。
内蒙古的气温很低,人们就要穿上足够暖和的衣服,保暖和自我保护。
在白衣节这一天,人们就要穿上白色的衣服,用白色来祈求祖宗能够保佑自己。
同时,还有一项叫做“排毒活动”的特殊仪式。
人们会把当年穿过的衣服放在篝火里烧毁,这就是一种过去身心垃圾的排毒过程,以求好运、好身体、好富贵。
三、西南地区的寒衣节习俗1、云南在云南,寒衣节被称为“屏披节”。
这时人们会准备大量的芝麻、谷子和糯米等食材,制作出各种美食,如炒芝麻、糯米饭、谷子等。
然后,将制作好的食品摆到自己面前,然后拜祭,等毕后这些自家造的小糕点、小饮料都会拜掉,象征着自己的心和灵魂也会得到神灵的庇佑。
2、重庆在重庆,寒衣节叫做“踏秧节”。
寒衣节古人如何庆祝

寒衣节古人如何庆祝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庆祝活动通常在冬季的某一天进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和庆祝这一节日。
而寒衣节的庆祝方式和仪式,在古代的中国有着特殊的传统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古人如何庆祝寒衣节的风俗和习惯。
一、祭祀祖先古人庆祝寒衣节的第一个活动,是祭祀祖先。
他们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祭品,包括食物和酒水,然后前往祖坟或祖庙,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古人认为祖先的祝福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平安,因此祭祀祖先是他们庆祝寒衣节的重要环节。
二、守夜祈福古人庆祝寒衣节的另一个习俗是守夜祈福。
在街头巷尾,人们会点起篝火,在火旁边集聚在一起,相互聊天、唱歌、跳舞,或者聆听来自乐师的表演。
整个夜晚,人们如同欢庆节日一般,希望通过守夜来祈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三、冬游习俗冬季是古代民众最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的季节之一,也是他们庆祝寒衣节时常常举行的活动。
寒衣节当天,人们会组织冬游,一起去山上或湖畔,欣赏自然风景,感受严寒天气的魅力。
在冬游过程中,人们还会唱歌跳舞,或者举行一些游戏,增添欢乐气氛。
四、火把游行在古代的中国,火把是寒衣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
人们会在夜晚点燃火把,手持火把沿着村庄或城市的街道游行。
火把的炫目光芒和跳跃的火光,给夜晚带来温暖和热闹的气氛。
同时,人们相信火把能驱逐恶灵、消除晦气,带来祥瑞和好运。
五、节日美食庆祝寒衣节,当然少不了丰盛的美食。
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各种特色的节日食品,比如汤圆、饺子等。
这些食物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寓意全家人团聚、美好未来。
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庆祝节日的到来。
总结:寒衣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古人通过祭祀祖先、守夜祈福、冬游习俗、火把游行和节日美食等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这些习俗和传统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冬季和节日的热爱,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现代人在庆祝寒衣节时,可以借鉴古人的庆祝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南方地区的寒衣节习俗

中国南方地区的寒衣节习俗寒衣节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一月初一举行。
寒衣节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对冬天来临的预感,人们通过这一节日来庆祝丰收的同时也祈祷来年的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
在寒衣节这一天,南方地区的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习俗。
一、祭祀祖先寒衣节是南方地区的人们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早上,人们会整齐地摆放祖先们的牌位和供品,并点上香烛。
然后,在家庭的长辈主持下,全家人会向祖先们行礼,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祈祷来年的幸福、健康和平安。
二、农耕仪式寒衣节这一天,农民们还会进行一些农耕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
他们会将一小块农田里的禾苗割下来,摆放在祭坛上。
然后,农民们会集体跪拜,祈祷来年农作物能够生长茂盛、丰收充实。
这一仪式除了具有宗教意义外,还是农民们对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和庆祝。
三、穿冬衣寒衣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穿上冬衣。
由于南方地区寒冷的气温相对较少,所以人们通常在寒衣节这一天正式穿上厚重的冬衣。
这不仅是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也是南方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人们常常会将新衣服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关爱和祝福。
四、祈福游行在寒衣节的夜晚,一些地方会举办盛大的祈福游行仪式。
游行队伍由各个社区的居民组成,手持彩灯、纸制的神像和面具,在街道上舞动,祈求来年的吉祥和平安。
游行队伍通常伴随着鼓乐和鞭炮声,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人们纷纷从家中出来观看和参与这一活动,使得整个城市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以上所述仅为中国南方地区寒衣节的部分习俗,具体庆祝方式和细节因地域而异。
然而,寒衣节作为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无疑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和习俗,人们祈祷来年的幸福和平安,庆祝着丰收的季节。
这些寒衣节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南方地区人们对生活和农耕的热爱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衣节传统习俗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
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
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烧寒衣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
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
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
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
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
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
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这种行动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
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
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
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
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
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
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汉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寒衣节文明祭祀
一、摒弃陋习,文明祭祀
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不搞任何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不在沿街沿路乱搭灵堂灵棚,不在办丧事过程中烧铺,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和鸣放烟花爆竹,不在出殡沿线散撒纸钱污染环境。
倡导采取鞠躬献默、敬献鲜花、植树绿化、擦碑扫墓、网络祭祀和家庭追思会等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二、发扬美德,厚养礼葬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办理丧事、寄托哀思。
让逝者欣慰,让生者无憾。
三、榜样引领,以身作则
落实全市移风易俗工作和干部职工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要求,发挥党员干部在节俭治丧、遗体火化、生态安葬、文明祭祀方面的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广大群众,推动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美德的践行者,争做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扫的带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