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

合集下载

多晶硅片生产工艺流程

多晶硅片生产工艺流程

多晶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引言多晶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制备工艺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多晶硅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硅熔炼、晶体生长、切割和清洗等环节。

一、原料准备多晶硅片的原料主要是硅石,经过粉碎、磁选等工艺,得到符合要求的硅石粉末。

硅石粉末中的杂质含量需要经过化学分析确定,以保证最终硅片的质量。

在原料准备阶段,还需要准备其他辅助材料,如硅片生长所需的石墨坩埚、保护板等。

二、硅熔炼硅熔炼是多晶硅片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环节。

首先,将准备好的硅石粉末放入炉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和助熔剂。

然后,将炉温逐渐升高到适宜的熔点。

在熔融过程中,还需要对炉膛中的气氛进行控制,以防止氧化和杂质的混入。

熔融后的硅液通过特定的铸锭装置冷却凝固,形成硅锭。

三、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是将硅锭中的硅液形成单晶体的过程。

首先,将硅锭放入晶体生长炉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升温。

随着温度升高,硅液从硅锭顶部逐渐下降,形成固态的硅单晶体。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炉温、拉速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晶体结构和形状。

四、切割切割是将生长好的硅单晶体切成薄片的过程。

首先,在硅单晶体的表面进行纹理化处理,以提高光的吸收效率。

然后,将硅单晶体切割成薄片,通常采用金刚石线锯或者刀片进行切割。

切割后的硅片需要经过多次精密的平整和清洗工艺,以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和纯净度。

五、清洗多晶硅片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污染,因此清洗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将切割好的硅片浸泡在溶剂中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接着,采用酸洗和碱洗的方法,去除硅片表面的氧化物和有机物。

最后,通过纯水冲洗,彻底去除残留的杂质和化学物质。

清洗后的硅片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表面的干净和光洁。

六、总结多晶硅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硅熔炼、晶体生长、切割和清洗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都对最终的多晶硅片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流程,可以提高多晶硅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光电子器件产业的发展。

多晶硅铸锭炉的工作原理

多晶硅铸锭炉的工作原理

多晶硅铸锭炉的工作原理首先,硅料熔融是多晶硅铸锭炉的第一步。

在炉中加入高纯度的硅料,通常是硅块或硅片,然后通过电阻加热或感应加热的方式将硅料加热到熔融温度。

在炉内,硅料中的硅原子由于热能的作用开始振动,并逐渐失去其原子间的结合力。

当硅料的温度达到熔点时,硅原子之间的键强度完全消失,形成了液态硅。

其次,铸锭凝固是多晶硅铸锭炉的第二步。

当硅料熔融后,开始降低温度使其凝固。

凝固过程中,硅原子重新排列并形成了晶体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硅原子重新组合并排列成晶格结构,形成了多晶硅。

凝固速度的控制对于提高多晶硅的晶粒度和降低杂质含量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在凝固过程中还会控制硅料的搅拌,以避免结晶过程中的杂质团聚。

首先,多晶硅铸锭炉的炉体结构非常重要。

炉体通常由石墨材料制成,可以耐受高温和化学反应。

石墨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好,可以加热和散热硅料,确保温度均匀且稳定。

其次,温度控制是多晶硅铸锭炉的关键。

在炉内加热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确保硅料能够均匀熔融。

在铸锭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准确控制对于晶体的形成和生长非常重要。

通常通过在炉体中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反馈控制系统来实现温度控制。

最后,搅拌和保护气氛是多晶硅铸锭炉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搅拌硅料可以改善熔融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杂质团聚。

此外,为了保护熔融硅料不受氧化的影响,炉内通常需要保持特定的气氛,如氢气或氩气。

总结起来,多晶硅铸锭炉的工作原理包括硅料熔融和铸锭凝固两个主要步骤。

硅料经过加热熔化后,凝固过程中重新排列并形成晶体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炉体结构、温度控制、搅拌和保护气氛等因素的影响。

多晶铸锭生产周期解释

多晶铸锭生产周期解释

DSS多晶炉生长期间的操作顺序DDS多晶炉生产硅锭主要分加热、熔化、长晶和退火等四个步骤,这几个步骤之下又分好几个阶段,以下是几个步骤的说明和作用。

第一步加热和单晶的加热化料不一样的是,多晶加热的概念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石墨块和硅料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

●因为当温度低于1000℃时,温度控制就不能稳定地控制温度,所以不能用来控制炉子的温度,必须在在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加热。

●在真空中完成长晶期间的所有阶段,这样可以烘焙石墨块和隔热层吸收的水分且从硅料表面蒸发出去。

●利用功率控制模式加热石墨块内部件(包括加热器,坩埚板,DS-Block和隔热层的内表面)—将热量传送给熔体,使熔化温度达到1175℃(TC1热电偶测量此转换温度)。

功率控制模式下的硅料仍然是黑色的,它的温度一定低于500℃且隔热层外表面也很冷,所以不会很容易地排出吸收的水分。

●当TC1热电偶达到转换到主参数表里“温度控制”时温度后便开始执行温度控制,程序将结束加热,开始融化过程。

第二步熔化仍然在真空中完成熔化循环的第一个阶段以烘干水分。

保持恒定温度(1175℃)长达1.5个小时使硅料温度与石墨块温度相同且排出水分,油和油脂。

●然后,在几个较短的阶段里将压力增加到规定值,继续熔化和生长。

再经过几个阶段以防激活压力偏差报警。

在此期间,温度按一定斜率发生微变,这样可以尽可能缩短整个循环时间。

●温度按一定斜率上升到最后的熔化温度1540℃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这个温度,使硅料完全熔化。

●在随后的两个阶段后开始熔化,首先在温度按一定斜率上升阶段结束时做一些更改,再设定功率值。

上述操作历时2个小时,在熔化阶段结束时,缓慢地线形降低功率值。

DS-Bolck温度也很稳定,已经达到了“平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温度变化极小)。

●在下一个阶段里,利用熔化结束功能激活熔化结束子程序。

这个子程序在功率曲线图中寻找一个比主参数表中规定的熔化结束时功率变化率报警值大的变化值。

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

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

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在真空熔炼过后,还要经过一个降温稳定,就进入定向凝固阶段。

这个过程既是多晶硅的晶体生长过程,也能够对回收料和冶金法多晶硅料中含有的杂质进行进一步的提纯。

(一)定向凝固与分凝现象硅液中的杂质在硅液从底部开始凝固的时候,杂质趋向于向液体中运动,而不会停留在固体中。

这个现象叫做分凝现象。

在固液界面稳定的时候,杂质在固体中的数量与在液体中的数量的比值,叫做分凝系数。

分凝系数小于1的杂质,在进行定向凝固的时候,都会趋向于向顶部富集。

富集的数量和程度,取决于分凝系数的多少。

一般来说,金属杂质的分凝系数都在10-3以下(铝大约是0.08),所以,定向凝固方式除杂,对于金属杂质比较有效;而硼和磷的分凝系数分别为0.8和0.36,因此,硼和磷的分凝现象就不是太明显。

在定向凝固提纯的同时,考虑硅的长晶工艺,使得定向凝固后的硅能够成为多晶硅锭而直接进行切片,这就是将提纯与铸锭统一在一个工艺流程中完成了。

这也是普罗的提纯铸锭炉的重要提纯手段。

由于含有杂质的硅料和高纯料的结晶和熔液的性质都不太一样,因此,提纯铸锭炉所采用的热场与纯粹铸锭炉的热场是有区别的。

普罗新能源公司目前采用自己研制的提纯铸锭一体化的专利设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真空熔炼与铸锭是在一次工艺里完成的,既较好地解决了提纯的问题,也圆满地完成了铸锭的要求。

(二)晶体生长过程定向凝固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包括:晶胚形成、多晶生长、顶部收顶、退火冷却。

晶胚形成在熔炼过后,要把硅溶液的温度降低到1440℃左右,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使坩埚底部开始冷却,冷却到熔点以下6-10℃左右,即1404-1408℃左右。

RDS4.0型的炉体降低底部温度的方法是降低底部功率,和逐渐打开底部热开关的方式。

与常规铸锭炉的提升保温体和加热体方式相比,由于不存在四周先开始冷却然后才逐步到中央的过程,因此,底部温度要均匀得多。

铸锭时,底部红外测温的数据不完全是硅液底部的温度,因为,该测点与坩埚底部的硅液还隔了至少一层坩埚,因此,红外温度仅能参考,还是要根据每台炉子各自的经验数据。

毕业设计(论文)-多晶硅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应力消除[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多晶硅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应力消除[管理资料]

多晶硅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应力消除摘要目前,在铸造多晶硅的生产中,由于在长晶阶段硅锭的不同位置温度不同,即存在温度梯度,因而会产生热应力。

如果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热应力过大且得不到有效地消除,那么在后续的硅片加工和电池制备过程中会造成硅片的隐裂,严重影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质量。

所谓的隐裂就是在硅棒或硅片生产中不易被人察觉的碎裂。

因此,探究与改进多晶硅铸锭过程中消除应力的方法对多晶硅电池片的质量以及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消除多晶硅锭应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研究过程中对48块硅锭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长晶阶段减小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还是增加退火时间,又或是适当提高退火温度,都可以降低隐裂硅棒所占的比例。

但是在这三种方法中,以增加退火阶段的退火时间这一方法效果最为明显。

通过对多晶硅晶体生长过程中应力消除方法的改进,每年可为企业挽回170余万元的损失。

因此,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铸造多晶硅,温度梯度,热应力Stress Relieving in Crystal Growth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ABSTRACTAt present,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thermal stress will be exist because diffierent location has diffierent temperature in crystal growth. In other words,temperature gradient exist in silicon ingot. If thermal stress caused by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not eliminated effectively, the silicon wafer processed will break to pieces. It will affect solar cell quality badly. The subfissure what is called is fragmentation that is not easy to perceive in the silicon wafer , exploring and improving the method that relieve stre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quality and life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This experiment used Simple Variable Method to explore stress make statistic analysis for 48 silicon ingot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solid liquid interface in crystal growth, increasing anneal time or increasing anneal temperature both can reduce the percentage of subfissure silicon brick. But in the three methods, increasing anneal time is the best. By improving the method of stress relieving,we can help the enterprice to redeem the loss of million RBM every this reason,the research result has valuable significance.KEY WORDS:Ploycrystalline Silicon, Temperature Gradient, Thermal Stress.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国内外多晶硅材料的发展现状 (1)§ (2)§铸造多晶硅的生产工艺 (3)§ (9)§铸造多晶硅的原材料 (9)§ (9)§晶体生长工艺 (10)§晶体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应力产生的原因 (11)§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14)第二章实验过程 (16)§ (16)§ (16)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18)§实验结果 (18)§在长晶阶段减小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的实验结果 (18)§ (19)§在退火阶段适当提高退火温度的实验结果 (19)§结果分析 (20)§ (20)§ (21)§ (21)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附录 (26)第一章绪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太阳能光伏工业还是主要建立在单晶硅的基础上。

多晶硅锭定向凝固生长方法概述(PPT 96页)

多晶硅锭定向凝固生长方法概述(PPT 96页)

布里曼法(Bridgeman Method) 这是一种经典的较早的定向凝固方法。 特点: 坩埚和热源在凝固开始时作相对位移,分液相区和凝固区,
液相区和凝固区用隔热板隔开。 液固界面交界处的温度梯度必须>0,即dT/dx>0,温度
梯度接近于常数。
长晶速度受工作台下移速度及冷却水流量控制,长晶 速度接近于常数,长晶速度可以调节。
多晶硅锭定向 凝固生长方法
实现多晶硅定向凝固生长的四 种方法:
布里曼法 热交换法 电磁铸锭法 浇铸法
8.5.1 铸锭浇注法
铸锭浇注法于1975年由Wacker公司首创,其过程是 将硅料置于熔炼坩埚中加热熔化,而后利用翻转机械 将其注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内进行结晶凝固,从而得 到等轴多晶硅。
近年来,为了提高多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也有人对 此传统工艺加以改进,通过对模具中熔体凝固过程温 度加以控制,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和定向散热的条件 ,获得定向柱状晶组织。
8.5.2 定向凝固法
热交换法基本原理是在坩埚底板上通以冷却水或气进 行强制冷却,从而使熔体自上向下定向散热;
Bridgman法则是将坩埚以一定的速度移出热源区域 ,从而建立起定向凝固的条件。
实际生产应用中,通常都是将两者综合起来,从而得 到更好的定向效果。
定向凝固法基本原理 1冷却水或气 2.坩埚 3.液态 4.固/液界面 5.固态 6.热源
热交换法的长晶速度及温度梯度为变数。而且锭子高度受 限制,要扩大容量只能是增加硅锭截面积。
最大优点是炉子结构简单。
液相
热源 坩埚
固相
液固界面
散热装置
HEM法示意图
保温框 热源 坩埚 液固界面
石墨块
隔热板 (防止不锈钢炉底过热) 炉型1示意图

铸锭多晶硅的工艺流程

铸锭多晶硅的工艺流程

铸锭多晶硅的工艺流程铸锭多晶硅工艺和直拉单晶工艺都属于定向凝固过程,不过后者不需要籽晶。

当硅料完全融化后,缓慢下降坩埚,通过热交换台进行热量交换,使硅熔液形成垂直的,上高下低的温度梯度,保证垂直方向散热,此温度梯度会使硅在锅底产生很多自发晶核,自下而上的结晶,同时要求固液界面水平,这些自发晶核开始长大,由下而上地生长,直到整锅熔体结晶完毕,定向凝固就完成了,当所有的硅都固化之后,铸块再经过退火,冷却等步骤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铸锭。

冷却到规定温度后,开炉出锭。

铸锭多晶硅的优缺点相对于直拉单晶来说,铸锭多晶硅有如下优点1、备制造简单,容易实现全自动控制。

2、料比较广泛,可以利用直拉头尾料、集成电路的废片以及粒状硅料等,当然要将原工艺过程中的污染经过喷砂,腐蚀等手段清洗干净。

3、料量大,产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4 、片大小可以随意选取i,例如690MM的方锭可以切成125MM 的方锭25个,也可切成156MM的方锭16个等。

铸锭溶晶生产大尺寸方片,但直拉法就难一些。

点晶体的熔无论融化了已经变成的熔体,或尚未融化的固体都在处在同一个温度值,尽管继续加热,温度却始终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单晶硅的导热性与方向有关。

多晶硅片上有很多的晶粒,晶粒之间有明显的晶界,由于晶向各不相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差。

直拉单晶炉的热系统及热场1、热系统直拉单晶炉的热系统是指为了融化硅料,并保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单晶生长的整个系统,它包括加热器、保温罩、保温盖、托碗(石墨坩埚)、电极等部件,它们是由耐高温的高纯石墨和碳毡材料加工而成的。

加热系统长期使用在高温下,所以要求石墨材质结构均匀致密、坚固、耐用,变形小,无空洞,气孔率≤24%,无裂纹,弯曲强度40~60Mpa,颗粒度0.02~0.05mm,体积密度1.70~1.80g/310-cm,灰分≤1⨯4(100ppm),金属杂质含量少,一般检测值在410-%数量级。

10-%~6加热器是热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直接的发热体,温度最高时达到1600。

多晶铸锭工艺流程

多晶铸锭工艺流程

多晶铸锭工艺流程多晶铸锭工艺流程指的是将多晶硅(或者硅块)融化并凝固成为晶体锭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多晶铸锭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多晶硅原料。

这些原料通常以硅金属块或者废旧硅切块的形式存在。

原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去除杂质和杂质。

2. 炉料装载:将经过处理的硅原料装入炉中。

炉子通常是石英炉或者石英坩埚。

炉子需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以使硅原料熔化。

3. 熔化:在适当的温度下,硅原料开始熔化。

加热的过程中,炉子中的气氛需要控制,通常是用氢气或者氮气气氛。

这是为了防止氧气与熔化的硅反应,从而避免氧化和杂质生成。

4. 除气:一旦熔化完成,需要除去病毒中的气体,以避免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气泡。

为此,可以利用真空泵进行真空处理,或者通过通入气体使熔池表面生成气泡并将其移除。

5. 铸模准备:在硅熔池准备好之后,需要准备合适的铸模。

铸模可以是石英坩埚,也可以是具有特定形状的金属模具,用于定向凝固过程。

6. 凝固:将准备好的铸模浸入硅熔池中,开始凝固过程。

凝固速度需要控制得当,以确保晶体的结晶质量。

通常,凝固速度较快时,多晶硅晶体的结晶度较低;而凝固速度较慢时,晶体的结晶度较高。

此外,凝固过程中,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也非常关键。

7. 破模:当多晶硅晶体完全凝固之后,需要将其从铸模中取出。

这通常需要用机械工具或者化学方法进行破模。

在破模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对晶体造成损害。

8. 切割:一旦晶体从铸模中取出,需要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尺寸。

这可以用钻石工具进行切割,切割后得到的是硅片。

硅片的尺寸和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9. 清洗:最后,需要对切割好的硅片进行清洗和去除杂质。

这是为了确保硅片的纯净度和表面平整度。

综上所述,多晶铸锭工艺流程是一个涉及熔化、除气、凝固、破模、切割和清洗等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

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条件将直接影响到多晶硅晶体的质量和晶格结构。

因此,精确控制每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三章节多晶铸锭

第三章节多晶铸锭

YE DE LI JIE第三章节多晶铸锭1基本介绍从字面上了解,当然是用经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出的多晶硅料,将其放入到方形坩埚熔融而制得所需的方形铸锭。

这就是所谓的铸锭,一下就是铸锭的图片。

铸锭要用到的坩埚,其图片如下其要用到的设备,其图片如下YE DE LI JIEYE DE LI JIE2多晶铸锭的生产过程如何去描述着多晶铸锭,它是一种柱状晶体,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上且是垂直向上的,它是通过定向凝固形成,至于如何定向凝固形成,它是通过控制温度而形成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公司是采用热交换法来制得多晶铸锭。

还有布尔曼法、浇铸法,等等。

我也不是很清楚。

就比如热交换法也只是知其一二点,将多晶硅料置于坩埚,坩埚底部有一热开关,当融化时,其主要作用是起到隔热作用这个时候,热开关是关闭状态,当装置开始凝固时,热开关打开,主要是增强坩埚底与热源的散热强度,长晶的速度是受散热强度来控制,如水温控制。

由于晶体的生长方向是向上,而热流的方向是向下,为此坩埚侧壁的温度不受影响从而热场温度会逐渐上升,所以说温度的控制成了多晶铸锭的问题。

3多晶铸锭的检验标准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多晶铸锭的检验,根本就不知道其检验标准,为此也只有靠自己的理解。

按照类似的检验标准,那么它应该是外观就是颜色铸锭的尺寸范围铸锭的平整度铸锭的杂质铸锭的包装我想无非就是这些等等如下是从网上摘抄过来的资料开方:最脏啦!负责开机子的嘛,就是把铸锭好的锭开开,俗称开方。

要做的事粗略的分一下就是粘锭,上机,开机,卸锭,那些都是非常重的东西,会很累。

切片:声音大,也是负责开机子,也很脏但比开方好一些,工艺要求最高的,很多细节要注意,换上百斤重的绕线两个人抬上去。

负责把开方开出的小锭切成片,如果切的片子质量不好直接影响工资。

但是切片的工资还是比开方要高一点。

脱胶清洗:声音大,没开方和切片那么累,就是拖片子去清洗,要自己上片子去机子里(也有上百斤),最不好的就是清洗区域使用工业乳酸,空气会很酸,一般人承受不了。

硅片制备--多晶硅铸锭炉和单晶炉2

硅片制备--多晶硅铸锭炉和单晶炉2

多晶硅生产过程(LDK)
SS炉
• 系统硬件包括: 不锈钢 板,一对侧板,水冷铸 锭炉,供应电源,一个 真空泵系统和一个控制 柜,操作控制盘。
• 炉腔包括石墨加热区和 隔热层组件。炉腔周围 有架空层(以便操作和 维修同时支撑着变压 器),公用设施和布设 在架空层地板下面的电 线。
操作原理
二、多晶硅铸锭炉
1.多晶硅锭生长方法
• 根据生长方法的不同,多晶硅可分为等轴晶、柱 状晶。通常在热过冷及自由凝固的情况下会形成 等轴晶,其特点是晶粒细,机械物理性能各向同 性。
• 如果在凝固过程中控制液固界面的温度梯度,形 成单方向热流,实行可控的定向凝固,则可形成 物理机械性能各向异性的多晶柱状晶,太阳电池 多晶硅锭就是采用这种定向凝固的方法生产的。
• DSS(定向固化系统)能生产较大尺寸的, 优质的多晶硅锭(用于光 伏工业领域)。DSS的生产量很大, 能在不到50个小时的时间内生产 出270kg的硅锭。在长晶期间, 只有一个部件在运动, 这样的设计极大 地简化了操作, 减小了操作的复杂性。尤其注意降低一些消耗件(例 如加热器, 隔热层元件)的成本, 从而降低了炉子长期运行的成本。
炉子的操作
• 一般情况下,DSS炉能在全自动模式下运行,几乎不需要 操作工的干预。操作工只负责装硅料,出锭,确认长晶阶 段的设置是否正确,输入的操作参数是否正确,定期检查 操作工控制盘上显示的输出值和信号是否正确以便推测炉 子的运行状况。操作工也必须定期记录这些操作参数,为 接班的操作工提供参考及预测工艺流程。该控制系统也需 要操作工确认某个工艺阶段已经正常结束,例如: 确认熔 化阶段已经结束。
1.2 热交换法及布里曼法
• 热交换法及布里曼法都是把熔化及凝固置于同一坩埚中 ( 避免了二次污染), 其中热交换法是将硅料在坩埚中 熔化后, 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或冷气体, 在底部进行热量 交换, 形成温度梯度, 促使晶体定向生长。

多晶硅铸锭晶体生长技术及设备

多晶硅铸锭晶体生长技术及设备

Insulation H eat E xchanger
热交换法(HEM)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使用的一种炉型,特点:
坩埚和热源在熔化及凝固整个过程中均无相对位移。一般在坩 埚底部置一热开关,熔化时热开关关闭,起隔热作用;凝固开 始时热开关打开,以增强坩埚底部散热强度。长晶速度受坩埚 底部散热强度控制,如用水冷,则受冷却水流量所控制。 由于定向凝固只能是单方向热流,径向(即坩埚侧向)不能散 热,径向温度梯度趋于0,而坩埚和热源又静止不动,因此随 着凝固的进行,热源也即热场温度(大于熔点温度)会逐步向上 推移,同时又必须保证无径向热流,所以温场的控制与调节难 度要大。 如简图所示,液固界面逐步向上推移,液固界面处温度梯度必 须是正值,即大于0。但随着界面逐步向上推移,温度梯度逐 步降低直至趋于0。从以上分析可知热交换法的长晶速度及温 度梯度为变数。而且锭子高度受限制,要扩大容量只能是增加 硅锭截面积。 最大优点是炉子结构简单。
GT-Solar 结晶炉
特点:
底装料,易于操作 标准模块,易于安装 全自动生产 产量达 6.2MW 硅锭尺寸: 840x840mm 硅锭重量: ~450 kg
德国普发拓普公司结晶炉
特点: 通过热区六面加热实现高效率,缩短熔化周期; 底部装料系统方便快捷,易于操作和维修; 垂直梯度定向结晶工艺; 全自动工艺控制。 技术参数: 尺寸:840x840mm; 硅锭重量:390 Kg; 功率:330 KVA
德国ALD结晶炉
特点:
结构独立,可熔炼和结晶400Kg硅锭 底部和顶部均配备加热器系统,可控制结晶 配备可用于工业生产的PLC控制系统 工艺过程中无需移动坩埚 全自动熔炼、结晶和退火
尺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能电池片科普系列-多晶硅铸锭篇

太阳能电池片科普系列-多晶硅铸锭篇

太阳能电池片科普系列——多晶硅铸锭篇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对于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多晶硅铸锭工艺也在一丁一点的发生着变化,作为电池片原材料的源头,多晶硅铸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不言而喻了。

铸锭是将各种来源的硅料高温熔融后通过定向冷却结晶,使其形成硅锭的,硅料被加热完全融化后,通过定向凝固块将硅料结晶时释放的热量辐射到下炉腔内壁上,使硅料中形成一个竖直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使坩埚内的硅液从底部开始凝固,从熔体底部向顶部生长。

硅料凝固后,硅锭经过退火、冷却后出炉。

一、多晶硅铸锭的主要流程二、喷涂工序1、石英坩埚检查石英坩埚表面——干净无污染、无裂纹,同时内部划痕、凹坑、突起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核对石英坩埚的尺寸(内外部尺寸、上边厚度、底部厚度等),坩埚底部厚度的异常会引起铸锭热场工艺的变化。

2、坩埚涂层坩埚底边和侧边需要预先进行人工刷涂,待涂层凝结过后进行喷枪喷涂,涂层的量是一定的(刷涂次数不限),刷涂的涂层包括氮化硅粉(底部和边部分别为120g、380g)、硅溶胶(60g、150g)、PVA(50g、120g)和纯水(180g、340g),喷涂的涂层中则不需要PVA。

3、检查涂层在喷涂坩埚侧壁的过程中需用挡板遮住坩埚底部,约为侧壁3/4的地方。

喷涂和刷涂过程中要均匀使液体凝聚,涂层必须满足均匀、无气泡、无脱落、无裂缝等条件方为合格。

4、坩埚焙烧将喷好的坩埚放入烘箱内,开始坩埚焙烧,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0~40小时,先快速升温至设定温度,保持几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合适温度,再开盖冷却。

值得注意的是,坩埚喷涂车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温度较低环境需在配比涂层时对纯水加热。

原料的杂质浓度会影响铸锭炉的化料时间,铸锭炉在长晶等阶段出现异常,此时铸锭时间可能较一般工艺时间长2-4个小时,底部氮化硅的量太少会导致无法顺利脱模,硅锭底部开裂。

而过量的氮化硅会覆盖住石英砂,从而导致引晶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在铸锭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5[1].铸锭多晶硅的生产

5[1].铸锭多晶硅的生产

5.停炉冷却:把加热功率降低并关闭,让
铸锭硅在炉内自然冷却8~13个小时。方可打 开炉室,取出铸锭硅块,交检验部门进行原 始硅块的初检。 每开一炉的时间(含停炉冷却时间),随 装料量的不等而不同。对装料450公斤的铸锭
硅的生产而言,正常情况下,约需65个小时左
右。
5.3 铸锭硅的外形尺寸
从铸锭炉生产出来的铸锭硅是方形的。装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晶体,并从下往上非常缓慢地长晶,长晶的速度大约为0.2mm/分左右。最后生成一个大晶粒的多晶
铸锭硅来,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2~27个小时左右。 4.退火处理:坩埚内的液态硅全部结晶成固态后,把炉温控制在稍比熔点低一些,并让硅锭整体 温度保持一致,退火处理3~4个小时,以消除硅锭内部的应力和裂纹,减少位错。
第5节复习题
1、了解铸锭硅生产的简单过程。 2、生产铸锭硅的主要原辅材料有哪些?
3
液体硅
加热器 上炉室 隔热材料
坩埚护板 陶瓷坩埚
热交换台
铸锭硅 下炉室
晶粒的多单晶体的铸锭硅来。见图16。
5.2 铸锭硅的生产过程简介
1.装炉:把铸锭炉室及石墨件清理干净,把 经过氮化硅喷涂及烘烤的方形陶瓷坩埚放置到
石墨底板中间,把多晶硅料和掺杂剂放入到坩
埚中,再用叉车把石墨护板、陶瓷坩埚连同多
图16:铸锭炉室和热场的剖面示意图
1
晶硅料一并装入到铸锭炉中。关闭炉室,给炉室抽真空并通氩气。 2.加热熔化硅料:给炉室内的石墨加热器通电加热。硅的熔点为1416℃,只有在高于此温度的情况 下,硅料才能熔化成液态。从开始加热到硅料全部熔化成液态的时间,一般需要16~21个小时左右。 3.铸锭硅生长:通过缓慢提升隔热系统或缓慢降低坩埚的方法,使下部的液态硅温度降低首先凝固

多晶铸锭生产过程

多晶铸锭生产过程

铸造多晶硅的具体工艺如下.1 装料将装有涂层的INNOCERAM陶瓷坩埚放置在热交换台(冷却板)上,放入适量的硅原料,然后安装加热设备、隔热设备和炉罩,将炉内抽真空,使炉内压力降至0.05-0.1mbar并保持真空。

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使炉内压力基本维持在400-600mbar左右。

2 加热利用石墨加热器给炉体加热,首先使石墨部件(包括加热器、坩埚板、热交换台等)、隔热层、硅原料等表面吸附的湿气蒸发,然后缓慢加温,使INNOCERAM陶瓷坩埚的温度达到1200-1300℃左右,该过程约需要4-5h.3 化料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使炉内压力基本维持在400-600mbar左右。

逐渐增加加热功率,使INNOCERAM陶瓷坩埚内的温度达到1500℃左右,硅原料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1500℃左右,直至化料结束。

该过程约需要9~11h.4 晶体生长硅原料熔化结束后,降低加热功率,使INNOCERAM陶瓷坩埚的温度降至1420~1440℃硅熔点左右。

然后INNOCERAM陶瓷坩埚逐渐向下移动,或者隔热装置逐渐上升,使得INNOCERAM 陶瓷坩埚慢慢脱离加热区,与周围形成热交换;同时,冷却板通水,使熔体的温度自底部开始降低,晶体硅首先在底部形成,并呈柱状向上生长,生长过程中固液界面始终保持与水面平行,直至晶体生长完成,该过程约需要20-22h.5 退火晶体生长完成后,由于晶体底部和上部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因此,晶锭中可能存在热应力,在硅片加工和电池制备过程中容易造成硅片碎裂。

所以,晶体生长完成后,晶锭保持在熔点附近2-4小时,使晶锭温度均匀,以减少热应力。

6 冷却晶锭在炉内退火后,关闭加热功率,提升隔热装置或者完全下降晶锭,炉内通入大流量氩气。

使晶体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附近;同时,炉内气压逐渐上升,直至达到大气压,最后去除晶锭,该过程约需要10h.对于重量为250-300kg的铸造多晶硅而言,一般晶体生长的速度约为0.1-0.2 mm/min,其晶体生长的时间约35-45h。

多晶硅的铸锭原理及工艺流程

多晶硅的铸锭原理及工艺流程

多晶硅的铸锭原理及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多晶硅的铸锭原理及工艺流程在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多晶硅铸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多晶硅铸锭装备的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研究

多晶硅铸锭装备的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研究

多晶硅铸锭装备的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研究多晶硅铸锭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导电性能。

在制造过程中,液态硅液滴的形成和结晶控制对于多晶硅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多晶硅铸锭装备的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进行详细的研究。

多晶硅铸锭装备主要由石英坩埚、加热设备、冷却系统、陶瓷坩埚和运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液态硅材料被加热至高温状态并装入石英坩埚中,通过加热设备对硅进行熔化和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使其形成液滴状态。

然后,通过冷却系统对石英坩埚进行冷却,使溶液开始结晶。

最后,通过运动控制系统控制铸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使液滴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多晶硅铸锭。

液态硅液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热传导、溶质扩散和流体动力学等多个因素。

其中,液态硅的表面张力对于液滴的形成和形状有着重要影响。

在较高的温度下,液态硅的表面张力较小,形成的液滴更容易滴落。

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表面张力增大,液滴形成较困难。

液态硅的结晶过程也是一个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多晶硅铸锭的晶格结构和杂质含量。

结晶控制的关键是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

温度梯度越大,结晶速率越快,但容易产生较大的晶粒尺寸。

而较低的温度梯度会得到细小的晶粒结构,但结晶速率较慢。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以获得理想的多晶硅铸锭。

多晶硅铸锭装备的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液态硅的高温特性使石英坩埚易受到侵蚀和磨损,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入保护层进行防护。

其次,液态硅的粘度随温度和含氧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液滴形成和结晶控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此外,液态硅中的杂质也会影响结晶过程和多晶硅铸锭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模拟。

实验方面,他们通过改变材料和液相温度等参数,探究液态硅液滴形成和结晶的规律。

理论模拟方面,通过数值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液态硅的物理性质和固液相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晶硅铸锭的晶体生长过程在真空熔炼过后,还要经过一个降温稳定,就进入定向凝固阶段。

这个过程既是多晶硅的晶体生长过程,也能够对回收料和冶金法多晶硅料中含有的杂质进行进一步的提纯。

(一)定向凝固与分凝现象硅液中的杂质在硅液从底部开始凝固的时候,杂质趋向于向液体中运动,而不会停留在固体中。

这个现象叫做分凝现象。

在固液界面稳定的时候,杂质在固体中的数量与在液体中的数量的比值,叫做分凝系数。

分凝系数小于1的杂质,在进行定向凝固的时候,都会趋向于向顶部富集。

富集的数量和程度,取决于分凝系数的多少。

一般来说,金属杂质的分凝系数都在10-3以下(铝大约是0.08),所以,定向凝固方式除杂,对于金属杂质比较有效;而硼和磷的分凝系数分别为0.8和0.36,因此,硼和磷的分凝现象就不是太明显。

在定向凝固提纯的同时,考虑硅的长晶工艺,使得定向凝固后的硅能够成为多晶硅锭而直接进行切片,这就是将提纯与铸锭统一在一个工艺流程中完成了。

这也是普罗的提纯铸锭炉的重要提纯手段。

由于含有杂质的硅料和高纯料的结晶和熔液的性质都不太一样,因此,提纯铸锭炉所采用的热场与纯粹铸锭炉的热场是有区别的。

普罗新能源公司目前采用自己研制的提纯铸锭一体化的专利设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真空熔炼与铸锭是在一次工艺里完成的,既较好地解决了提纯的问题,也圆满地完成了铸锭的要求。

(二)晶体生长过程定向凝固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包括:晶胚形成、多晶生长、顶部收顶、退火冷却。

晶胚形成在熔炼过后,要把硅溶液的温度降低到1440℃左右,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使坩埚底部开始冷却,冷却到熔点以下6-10℃左右,即1404-1408℃左右。

RDS4.0型的炉体降低底部温度的方法是降低底部功率,和逐渐打开底部热开关的方式。

与常规铸锭炉的提升保温体和加热体方式相比,由于不存在四周先开始冷却然后才逐步到中央的过程,因此,底部温度要均匀得多。

铸锭时,底部红外测温的数据不完全是硅液底部的温度,因为,该测点与坩埚底部的硅液还隔了至少一层坩埚,因此,红外温度仅能参考,还是要根据每台炉子各自的经验数据。

这时,底部会形成熔点以下的过冷液体,由于坩埚底部的微细结构的不均匀,在一些质点上会形成晶核,即这些质点会首先凝固,形成结晶。

这些质点可能是坩埚上突出的不均匀点,可能是坩埚的凹陷,由于位置比其它位置低,所以在降温的时候,温度也会较低。

晶核形成后,由于太阳能电池需要的是径向尺寸较大的柱状晶,因此,最好不要让晶核一旦形成就立刻向上生长,这样会导致晶粒过细;而是首先要让晶核形成后,先在坩埚底部横向生长,等长到一定的尺寸后,再向上生长。

这样,要求坩埚底部的温度在下降到熔点稍低后,就保持平稳,不再下降。

这样,坩埚底部晶核形成后,由于向上生长时,温度太高,无法生长,因此,只能横向生长。

开始形成晶核时,由于坩埚底部的不均匀,晶核的形成也不均匀,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疏。

在这些晶核横向生长时,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相遇,相遇后由于有生长的动力,在遇到其它晶片时,则遇到了阻力,当晶片遇到的阻力过大时,就会停止生长。

有的时候,这种阻力可能会使与坩埚底部结合不牢固的晶片脱落,这样,比较牢固的就会在脱落掉的晶片留下的空隙继续生长,直到整个底部都布满晶片后,相互挤压,所有的晶片就只能开始向上生长。

这时,各个开始向上长的片状晶体,就称之为晶胚。

这就是晶胚形成的过程。

晶核在锅底开始竞争导致部分晶片脱落时,这些晶片由于较轻,会向上面漂浮,直到浮到硅液表面。

由于晶片的温度较低,因此,会导致红外测温仪的温度偏低,但通常很快就熔化了,所以温度也会回复。

这样,在温度曲线上会出现一个个的向下的尖峰。

多晶生长晶胚形成后,开始向上生长。

多晶硅的晶体生长于单晶硅的生长有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多晶硅硅的生长是众多的晶柱共同生长,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竞争和相遇;而单晶则只有一个晶体,不存在晶粒之间的竞争问题;第二,多晶硅的生长是由于温场的作用,底部温度不断下降,导致固液界面不断上升;而单晶的液面温度基本不变;第三,多晶硅铸锭的硅液相对静止,而单晶硅的硅液和晶体是旋转的。

这些差异,导致多晶硅生长晶体有利有弊。

晶胚一旦形成,就应当以一定的速度是晶体向上生长。

这就需要使坩埚底面的温度慢慢下降,而导致硅液的熔点温度面,在慢慢上升,上升的速度应当与硅晶体的生长速度保持一致。

硅晶体的生长速度不是一定的,有一个范围,大约在6~20mm/小时之间。

因此,控制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使之保持在这个速度范围内,就可以了。

在常规铸锭时,许多人以为保温体移动的速度就是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这是完全不对的。

固液界面的速度与保温体的移动速度有关,但还与底面的温度和加热体的功率有关。

有时,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大约保温体的移动速度,有时,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小于保温体的移动速度。

如果底面的温度过低,加热体功率也不大的时候,保温体稍微上升,可能会导致整个底部向上的一段区域内温度比较快地下降,这时,固液界面移动的速度就比保温体可能要快,从而导致长晶很快。

更多的时候,如果保温体是慢慢提升的,而加热体的功率也比较大时,当保温体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由于保温体以下的部分依然有辐射从而保持较高的温度,这时,固液界面的移动速度就比保温体的移动速度慢得多。

总之,坩埚底部温度也需要不断地变化,而硅液顶部的温度,也是需要不断地变化的。

更为复杂的是,这两个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不是线性的。

考虑到液体硅内部由于存在对流的作用,温差较小,而固体硅内部由于硅无法移动,热量只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而硅的导热系数较低,导热性差,因此,固体硅的内部可以形成较大的温度差。

这样的话,在晶胚一旦形成,可以让底部先以较快的温度梯度下降,而同时,顶部可以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这样有利于底部的柱状晶生长。

当柱状晶长到80-120 mm高时,由于固体的导热性较差,因此,顶部温度要以一个线性匀速下降,这可以有利于固液界面的匀速上移。

当柱状晶长到160-220 mm高时,由于大部分已经是固体,因此,底部温度对固液界面的温度影响已经不大,但由于固液界面在结晶时的潜热,因此,产生的热量还是需要不断地从底部被带走,因此,底部温度必须足够的低,以便在固体硅内部形成足够大的温度梯度,把固液界面的温度带走。

这时,促使固液界面上升的主要动力就是顶部温度的下降,和底部温度的下降。

当顶面的温度逐渐趋于硅的凝点时,晶体生长就接近表面,近于结晶完成阶段。

通常,铸锭要想成功,要同时保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温度梯度始终是下低上高,而且固液界面以我们希望的长晶速度向上移动;其次,要保证固液界面尽量水平。

如果固液界面不水平,就必然导致中部长得快,或者旁边长得快。

这样,不仅不利于定向凝固去杂,而且,晶体在中部交叉,可能导致多晶硅锭内部的应力增大,使得硅锭容易破裂。

要保证固液界面水平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主要原因是,硅液在凝固后,导热性很小,因此,硅液和凝固的硅锭内部原来高温的热量和结晶时放出的结晶潜热的散发不是很容易。

因为热源在四周,底部散热,因此,水平温差始终会存在。

尤其是在结晶的后半段时间,随着结晶厚度的增加,温场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

现在铸锭的热场的计算模型有DSS型,HEM 型,RPDS型等等;这些与实际铸锭的真正热场分布都有不小的差距。

硅中杂质的蒸汽压、自由能,甚至结晶产生的熵变,都对结晶进程有影响,而这些因素,是采用原生多晶硅进行铸锭时不需要考虑的。

普罗解决温度梯度的方法是,保持坩埚底部的等温面水平,即温度差很下,那么,由于顶面是液体,可以近似看作等温面,所以,在上下两个面的夹击下,能够大致保证位于中间的固液界面的水平状态。

坩埚底面保持等温的方法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个,是放置坩埚的平台采用导热性良好的石墨平台,由于石墨导热性很好,因此,在四周与中间存在外界温差时,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够将整个面的温度大致拉平。

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在石墨平台的结构上下功夫,这里面有普罗的专利技术,基本上保证了这一点。

保持固液界面水平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底部加热体和散热的结构使得底部温度均匀。

上海普罗的铸锭炉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唯一能够保证底部加热和散热均保持均匀的热场结构和炉体结构。

顶部收顶当晶体长到接近顶部时,最后的收顶过程十分重要。

由于红外温度测量的问题,往往测量的温度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设定的结晶温度可能没有结晶,当顶部的硅液中含有杂质的时候(这是必然的),硅液的熔点也会发生变化,杂质越多,熔点越低,而杂质的含量是难以确定来的,因此,很难控制到温度正好到顶部结晶时结束。

此外,在冶金法的硅料中,顶部往往有一层渣,这些渣的存在也会导致温度出现偏差。

还有,当晶体长到顶部时,由于四周和中部的温度差异,中部温度即便准确,四周的温度可能也会不同,因此,长晶收尾的过程,必须要考虑整个硅锭的情况。

如果收尾不良,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造成铸锭过程的前功尽弃。

首先,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收尾的时候,加入晶体距离顶部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在收尾的时候,由于总是存在一个快速降温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导致顶部的硅液从表面先凝固,这样,在硅锭下部的晶体和顶部的凝固成的固体壳层之间,会残留一些液体,这些液体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也会凝固,由于硅液凝固时体积会膨胀,这样的话,轻则导致硅锭表面“鼓包”现象的产生,重则导致上部已凝固的部分破裂。

由于应力的力量非常大,这些破裂不仅仅是最后凝固的部分,而且还会延及下部已经凝固的硅锭。

但是,整个硅锭顶部同时结晶只能是一种理想状况,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

正常情况下,硅锭某部分的晶体是最先长到硅液顶部,率先完成结晶。

此时,应当在该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缓慢地降低加热功率,使硅锭其余区域的晶体慢慢向上生长,通常大约120-180分钟后,整个硅锭顶部的长晶可全部完成。

退火降温长晶完成后,不能立即降温,因为,结晶完成时,顶部温度在1410℃左右,底部温度才900℃左右,上下温差有500℃之多,如此之大的温差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因此,必须经过退火过程。

退火指提供一个环境使硅锭的温度以一个缓慢的速度趋于一致,并保持一段时间。

退火可以消除硅锭内部的应力,还能把长晶过程中存在的位错等缺陷给与一定程度的消除,使得晶体不容易碎裂。

即便长晶很顺利,退火不当也会造成硅锭的破裂。

对于下一步要进行切片用的铸锭来说,破裂就等于废品。

如果仅仅是提纯而不需要铸锭,一个完整的硅锭也比破裂的规定便于处理,如去顶部和边皮等。

因此,退火过程绝对不能忽视,不能因为长晶已经完成,到这个时候就大意处理。

长晶完成后,由于顶部温度较高,因此,需要保持温度慢慢降温。

通常,使功率从结晶时的功率按照一个很定的速率下降,同时,将保温体下降,在保温体降到底时,功率也降到最低值。

退火温度有不同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