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朗读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论文摘要:语文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够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降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朗读;感悟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不仅要把握好对字词的发音和认识,还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自己的疑问,或者通过大声的朗读解决对文章的疑问,这种学习语文的方式是训练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朗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文章进行思考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一、提高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大部分是对字词写法与读音的掌握,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会最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
为了发挥好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换句话说,学生先掌握好每个字或者词语的读音才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好整篇文章,所以,加强学生对拼音的学习能够解决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遇到困难,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语文知识。
二、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为了逐步地增加学生朗读课文的热情,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先为学生选择较为容易的课文进行练习,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就为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还应该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更加地注重对他们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感,而是要教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课文与阅读的差别就是通过自己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地感受文章中呈现的感情。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学会字词的读音,要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关于指导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指导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关于指导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实施课改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而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阶段,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
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对于朗读尤其要注重感情投入,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课文,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把所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到朗读中去。
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朗读。
一、注意标点符号及词语间的停顿的朗读指导。
在一篇文章中,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各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已一定的语法,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在低年级教学时,首先就要向学生讲清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及自然段间停顿时间的长短,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读法。
如《2008,北京!》一课要注重感叹号的读法;《识字3》一课要侧重疑问语气的读法。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要侧重逗号、句号的读法。
另外,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常常爱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词与词的联系,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着重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可在适当的`时候由教师有目的性的示范朗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多练习,跟着老师读课文。
变换多种朗读的形式,一个学生读,大家评议;学生比赛读;跟老师比赛读;小组内读一读,组员评议等多中灵活多变的形式以调动学生读好课文,多读课文的积极性。
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动用语音手段,辅之以体态动作和表情,在有书面标志的基础上,补齐无书面标志的全部信息,还要运用自己全部已有知识技能,调动一切人生体验同时作用于课文,投向课文的每一个闪光点,充分、形象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那么怎样上好低年级的朗读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一、融情范读,传染语感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通过融情的范读,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再现课文的精神和生命,学生可以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柔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这不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训练,而且会不断地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
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范读的准备,备课时充分注意课文的语言特点,自己先有较为准确的语感,然后才谈得上传递语感于学生。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
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
此时,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蛋也露出舒心的笑容。
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我提高了音调,脑袋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眼睛也带着笑意。
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
当然,有时候当学生的朗读停滞在一个高度不再进展时,播放一段录像,或展示其他课件,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境、临其景,就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重新燃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朗读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二、利用相似效应,触景生情利用相似效应,即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某些熟悉的具有相似性的记忆信息和组块得以自动而快捷的恢复,使课文语言信息与学生主体体验协调互动,从而达到美读的效果。
朗读技巧论文: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技巧论文: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内容的一件事,由朗读技巧高超的人叙述会生动感人,妙趣横生;由未经过朗读训练、讲话呆板的人去说,就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索然无趣。
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使听者听起来有截然相反的感觉,该如何使讲话呆板的人提高口语能力呢?实践证明,朗读训练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目前,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
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从一年级开始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一、重预习,引气氛预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朗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预习指导重在引导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和预习方法,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可以凭借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让低年级的学生自己预习,因为他们好奇心强,一翻到新课文,他们往往急于知道课文里讲什么。
所以,课前,我经常让学生带着兴趣,自己试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二、创情境,出气氛儿童的情感是十分浅显的,他们往往只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也常常为很平常的鼓励而高度兴奋。
因此,我平常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衣着和言行。
上课之前站在教室门口,带着微笑迎接每一个学生入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使他们立即从各种情绪中转入和谐、宽松的课堂情绪上来。
并用几句简短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改善他们的情感。
如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文时,我说:“同学们,你们看过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吗?它叫什么?”整天在田园边走过的孩子很快地说了答案。
一下子就使课堂出现了活泼清新的气氛。
再问:“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这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课题。
接下来是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朗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情境。
感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导自读,出语感让学生自读可起到“发展语感”的作用。
让他们在琅琅读书声中,体会课文的优美情境、缜密思路、传神描绘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论文-浅谈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几种有效方法 通用版
浅谈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几种有效方法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就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
下面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多次示范,加强训练识字少,并初次接触朗读,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
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
刚开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
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所以,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
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二、激情参与,全面提高多形式朗读的挑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两种含挑战的朗读方式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1、学生间比赛。
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因为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经过反复训练。
而低年级的教材篇幅较短,多为诗歌、韵文、童话,读起来有趣又琅琅上口,很适合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能够对文章获得整体的感知。
通过朗读还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感受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范读,以情激情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都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能饱含感情的,以生动活泼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对文本产生共鸣。
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示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如果天天听到的都是跟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朗读,没有学习的范本,他就不知道该如何朗读,朗读能力就无从提高。
教师能够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的让学生跟读,都会在学生大脑皮层印一层正确优美的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一开口就会朗读了。
例如教学《春天的手》这篇课文,这是一首儿歌,诗句优美,生动活泼,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到处呈现勃勃生机的美丽景象。
范读之后,我没有让学生马上模仿我朗读,而是请学生说说老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课文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等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我才让孩子学着我的语气读课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范读的重要性,低年级教师的朗读水平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要琢磨怎么样的朗读适合读给低年级学生听。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就低年级孩子而言,朗读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
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
适时范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激励性的、指导性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用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角色朗读,培养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
[关键词] 朗读训练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培养兴趣提高水平“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但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的经验少,理解能力差,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究竟该如何达成这一学段的目标呢?一、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打好朗读基础。
引导低年级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
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
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
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一类字、认识二类字,读准它们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第1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应对策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换成有声的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朗读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情景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教学,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朗读教学,对学生朗读缺少指导,失去了朗读教学自身的价值。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小学生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教,学生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主要的状态,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没有问题意识,只知道教师怎么教,我们就应怎么做。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学生只是重复、机械朗读,对朗读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无任何意义。
1.2教师忽略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怡当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
然而,事实上教师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也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读,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缺少目的性,过度关注声音,忽略内心情感体验,注重表面技巧,忽视语文的内涵,这制约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3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
因此,一些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课件制作上,并在学生朗读时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
绘声绘色的课文录音,取代了教师范读,形成了教师手握鼠标,学生紧盯大屏幕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观众。
1.4朗读过于形式化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上,存在男女生穿插阅读、个人和集体交替阅读、自由阅读和小组阅读等形式,在一节语文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虽然贯彻了以读为本的精神,但是学生却在教师的鞭策下阅读,大部分学生均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读,根本没有完全投入。
教学论文:探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探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朗读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鉴赏能力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她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使抽象的符号渲染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领读范读朗读常读多读扶读正文: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朗读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鉴赏能力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她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使抽象的符号渲染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受到方言的影响,在朗读时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读音不准。
主要原因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这样的朗读导致听众听不懂。
比如:街道[jie dao] ,有些方言就读成[gai dao].,把茄子[qie zi]读成[que zi ].。
二、节奏不当1、拖调唱读。
不论什么形式的课文都采用一种语调像唱歌一样读下来,不能根据课文的感情把握语调语速。
2、速度过快地抢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论文概要: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只有朗读可以让语文的课堂成为有声有色的万千世界,才能领略到语言文字情味与意蕴。
当学生学会了朗读,爱上了朗读,相信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所萦绕的是令人为之惊叹的童心旋律,这些醉人的旋律舞动在琅琅书声中,久久不散……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
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充分的朗读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学会拼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再让学生“以点到面”地把课文读正确,为学生日后学会自主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正式上课时,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汇报和展示。
此时的读文可以是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形式。
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的过程中,注意读音,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为学生流利读文打下基础。
一、流利读文顿读和唱读往往是小学生最初的朗读方式,此时教师切忌急于求成。
学生的朗读水平跟预想成果存在差距,是因为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熟练,他们需要慢慢地去消化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若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练读,流利读文的效果自然就会露出水面。
当学生熟读到一定程度时,必要的朗读训练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学初期,首先要向学生讲清不同的标点符号及段落间停顿时间的长短,并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语句的读法。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领读,侧重引导“读得流利”。
例如,告知学生句子及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可以在心中默数一秒再读,自然段之间则是默数两秒。
起初,学生会有些许困难,渐渐地,便熟能生巧,掌握停顿的方法。
如此一来,相信学生对字、词、句之间的衔接会有比较感性、直观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感情朗读获取必要的技巧。
二、感情读文朗读的感悟是教师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味道,在读中接受感情的熏陶,以读促悟、读促读。
任何没有感悟、没有思考的朗读只会让真正的朗读失去颜色,流于形式。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心情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同学,因此,要想使学校生语感与语言力量得以提升,就要对老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
比如,苏教版四班级上册的课文《珍宝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老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宝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淘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珍宝鸟的爱惜和宠爱之情。
因此,老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
老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把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老师朗读技巧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把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读书是不能慌惊慌张、急于求成的,肯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渐渐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肯定的启示。
比如,苏教版五班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尝,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气勃勃。
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肯定要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同学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终再进行诵读,加深同学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化,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
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学语感的培育以及阅读和写作力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关心。
有哲学家认为,仿照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肯定的收获。
仿照也就是依据前人阅历进行进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力量制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阅历,并对前人讨论路线进行仿照,省掉不少麻烦。
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且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读。
然而,良好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是通过某节课练就的,而是靠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培养出来的。
尤其是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如果不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所学知识内容的表达和理解。
1.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对低年级学生极为重要,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学生每篇课文都要读准字音,讯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然后组内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组内小伙伴后,接着指名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重点指导: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很失望时,引导学生读出小壁虎难过的语气,读出节奏来。
当小壁虎发现自己长出新尾巴时,指导学生读时,声音洪亮,语速稍快,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
2.培养学生说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说普通话极为困难,特别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平翘舌音区别不开。
常常把翘舌音的字读成平舌音,学习拼音后,学生对平翘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掌握生字的读音,学说普通话打下了基础,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读课文,做到:语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
从读字、词语、到读句子、读段、篇,都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要让学生做到“五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①;还要读得通顺、自然、流畅,不破词破句,不拖拉②;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要领,如重音的把握、轻重缓急的调节、停顿的巧设、声色的传情、语调的高低变化、节奏的控制等,要让学生最终达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努力做到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③。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
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朗读训练,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强化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词句。
学生要掌握各种形式的朗读,然后在朗读中掌握字的读音,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够使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进而增强语感。
抓好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入学前虽然经历了大量的语言实践,但无论是日常的交际,还是听老师讲课,语言的表达往往是简单、零碎、甚至是杂乱的,要使小学生幼稚的语言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就必须通过多读去感知课文中的规范语言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这对学生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
例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论文概要:朗读训练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引导学生通往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从一年级抓起,训练好孩子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低年级朗读要求不明确,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没有养成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明确,表现在一是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训练过程模糊。
二是不管学生是一字一字分开读(数读),或是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或是读破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进行及时指正。
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整体效果。
三是当学生朗读一些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时,就单纯地认为这些句子应该读得重些,而事实上,有时候一些句子重音轻读,反而更能突显出句子的感情效果。
2、教师朗读认识不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还有就是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于单调,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得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3、教师指导朗读的形式太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一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老师可以先读一遍,让学生听懂整篇文章的大意,然后逐句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发音,纠正读音错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1、合唱朗读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合唱朗读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调和声音的高低变化,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朗读的美妙。
2、小组朗读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文章。
在小组朗读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纠正读音错误,提高朗读技能和合作能力。
3、个人朗读让学生独立朗读文章,让学生在个人朗读中感受到朗读的自由和乐趣。
老师可以在个人朗读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技能。
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配乐诵读、视频朗读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阅读的乐趣。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老师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布置阅读角、搭建朗读舞台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在朗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注重儿化音、轻音、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和生字的发音。
同时,还需要指导朗读技巧,如处理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并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情感。
例如,在朗读《两只鸟蛋》时,要重读“捧”、“连忙”、“轻轻”,以突出男孩对鸟蛋的爱护和小心翼翼的态度。
此外,还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
老师的指导和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速和语调,同时巩固识字,加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
此外,还要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读,培养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论文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在指导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观念深入的贯彻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语文的丰富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大纲》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发音和声音模仿的关键性时期,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发音和语文语感,清晰、明亮而富含感情的朗读语文课文,并通过对语文课文的朗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加热爱朗读、热爱生活,真正展现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在小学低年级积极开展语文朗诵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技巧和语文语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朗读习惯,感受语文的丰富魅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朗读的认识,并通过长时间的语文朗读训练,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技巧,更加规范化、正确化的进行语文课。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就是用标准的、生动的语音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使人听了,了解并接受表达的内容。
由于声音的可调控性加之读者的感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者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低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儿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所以朗读应该从低段抓起。
现今很多语文教学,教师比较重视“讲”的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读”。
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学,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而把重心放在了课文的串讲、词句的分析上,“读”变成了一种形式。
一篇课文讲完了,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
这样以来,学生的语文能力滞留不前,仍不会说话、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朗读在教学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一、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低年级的孩子在朗读的时候,往往都是把一个个的词语分开、拖着长长的声音读,让人听起来极不顺耳。
低段的孩子如何朗读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让学生学会断句,让孩子能够把句子分成一个一个的词语,把每个词语连起来读,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把句子读通顺,这样孩子就不会拖读课文了。
然后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不添字、减字、不重复、不中断。
还要让学生理解句子里声音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朗读的语速、语调、停顿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学生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多数低年段的小朋友在语言学习的阶段听习的是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要他们达到朗读的要求有一定的困难。
怎样才能让他们既有朗读的兴趣又能达到朗读的预期目标呢?我在指导
学生朗读时通常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一、润物无声的伴读
伴读,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
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要朗读好一篇短文,有一定的困难,让学生自己读,因为程度不同,效果不明显;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这样单一的领读方式,长久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减少领读的次数,观察到学生有了独立朗读的欲望,我相机引导:“同学们已经读得很不错了,现在,我也想跟同学们一起读,好吗?”老师成了自己的合作者,他们当然是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学生很高兴地与我一起读了起来。
当学生遇到卡壳时,我就放声地读,当学生读得起劲时,我有时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有时又露出满意的笑容表示赞赏。
于是,学生读得更起劲了。
这样的伴读,不仅具有示范性,学生模仿地及时,而且学生形成技能更快,掌握知识的准确度也高,又省去了纠正自由朗读中所犯的错误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也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改变方法的齐读
传统教学中,老师总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先个别读,再让学生齐读。
这种做法使更多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优生读得好,后进生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后面的齐读中也会觉得自己读不读都一样,一点读的兴趣也没有。
我在扭转这种局面时,把齐读和个别读的顺序做了调整,把齐读放在前,个别读放在后。
在安排齐读时布置任务:老师将从齐读中选出特别出色的、特别认真的同学,个别读给大家听。
这样一说,就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有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所以他们在齐读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当然,在学生齐读时,需要特别留心观察、倾听,读完后及时得体地评价。
评价时尽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婉转地指出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
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不同程度的学生个别读。
当然,请学生读时要当做是对齐读时表现好的一种奖赏。
比如:“某同学刚才齐读时表现得特别棒,我们请他再来展示他读书的本领”、“某同学齐读时比昨天进步了,老师奖励你一个读书的机会”······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始终是孩子们的忠实听众,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环节起了激励和促进作用。
三、入情入境的引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朗读训练中,我利用适宜的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大增,感情朗读的境界也会提高。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课本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就可以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朗读。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问:“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当你推开窗户看到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你的心情怎样?”生答:“很高兴!”“高兴时你会怎样说呢?”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读好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学生不仅读好了书,而且对语言文学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思考。
四、创设情境表演读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的特点,我指导学生朗读时,加上肢体动作或配上一些头饰让学生表演读,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完成学习任务,整个教学活动取得示范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的《荷叶圆圆》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时,就用了这种办法来完成朗读的教学任务。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样子,想象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动作,想象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和在荷叶下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的对话。
然后同桌之间配上动作相互表演读。
等孩子们读得熟了,就请一个学习小组到讲台前分别戴上小动物的头饰再进行表演读。
此时的孩子们,早已忘了自己是谁了,他们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小脸通红,小手如林,争先恐后,都想到台上展示自己的本领,连我自己也融入到孩子们的快活林里了。
在第二节的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花不多的时间,就已经能朗朗上口了。
五、利用电化手段趣味读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主要限于直观行动方面,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所以形象直观的画面最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指导朗读时,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设计制作朗读课件。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课标版第二册的《两只小狮子》中小狮子与小树的对话时,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语设计动画课件(没有声音),学生边看动画边揣摩对话该怎样朗读,此时,教师无需更多的话语,孩子们读得已经是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了。
有时没有课件,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文本,再指导朗读,也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指导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面例举的几种练习方法,还有教师的示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地方音重的方言区。
如果教师能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范读课文,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会立刻被吸引过来。
遇到对话多的课文,分配好角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一些句式比较整齐、一问一答的韵文,我经常采用师生对读或生生对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