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罪己诏”。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 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 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 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
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作品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作用:
答:第一人称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难抑愤怒 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 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百姓死 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害却偏偏“不 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得皇帝的高兴,这 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诗 中这一“我”的形象,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 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 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 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 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 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 风,影响深远。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 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 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 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mò,具有强烈 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 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 称“刘白”。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这 两句诗是说,“杜陵叟”在大荒之年,遇 上这样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叫天天 不应,喊地地不理,只好忍痛把家中仅有 的几棵桑树典当出去,可是仍然不够缴纳 “官租”,迫不得已,再把赖以为生的土 地卖了来纳税完粮。可是桑树典了,“薄 田”卖了,到时候连“男耕女织”的本钱 都没有,第二年的生计也没有办法了。这 种来自“长吏”的人祸,让“农夫之困” 愈发雪上加霜。
从表面上看,诗人鞭挞了长吏和里胥,却歌颂了 皇帝。然而细绎全诗,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 长吏的揭露,集中到“求考课”;对于里胥的刻 画,着重于“方到门”:显然是有言外之意的。 考课者,考核官吏的政绩也。既然长吏们“急敛 暴征”是为了追求在考课中名列前茅,得以升官, 那么,考课的目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里胥”有多大的权力,竟敢等到“十家租税九 家毕”之后“方到门”来宣布“免税”的“德 音”,难道会没有人支持吗?事情很清楚:“帝 心恻隐”是假,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 更多的民脂民膏是真,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诗人能怀着“伤农夫之困”的深厚感情,通过笔 下的艺术形象予以揭露,是难能可贵的。
艺术手法 (1)对封建统治者用“双 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 深刻揭露 (2)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 愤激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题:命题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统治 者这种剥削人民的把戏,加深对讽刺手法的理解。
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 “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 “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 “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 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 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 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 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 见一斑。
“双簧戏”:
比喻双方的行动表面上似乎无关,
其实按秘密约定进行,互相配合。现在多
含贬义。
诗中的双簧戏指的是:源自 措施:帝心恻隐,京畿免税
结果:十税九毕,虚受皇恩
主旨:
《杜陵叟》写农夫之苦, 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 人民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杜陵叟的艰难处境表现在:
天灾:天下大旱,粮食绝收 人祸:急敛暴征,典桑卖地
第五题:
(5)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 肉!”诗人将这些一味只知升官发财却不顾百 姓死活的官员比为如豺狼一般凶狠,甚至 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官员简直连禽兽 都不如!表达了诗人无比愤怒之情。
创作背景
从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 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 的旱灾。白居易是在808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 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 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 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 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
屈反抗精神,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这是白居易站在“杜陵叟”的立场上,对那 些统治阶级中,只管个人升官而不顾百姓死 活的贪官污吏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严厉痛斥, 情急之中,竟把他们比喻成了“钩爪锯牙食 人肉”的“豺狼”,而且采用了语气极为强 烈的反问句式,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而溢于言 表。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政府官吏,能够对 “农夫之困”如此感同身受,能够如此直接 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 的。
杜陵叟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 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 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 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 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 《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 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 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 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 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 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看到“杜陵叟”面对的“人祸之困”比“天灾 之困”更加无情、更加残酷时,白居易的心情再 也无法平静了。本来从诗歌的一开始,他是以第 三人称的面目出现的,可是写到这里,他义愤填 膺,转而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场控诉起来,“剥 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意思是:“典了桑树, 卖了薄田,织不了布,种不上地,到时候没吃没 穿,我们怎么生活啊?”这种由第三人称到第一 人称的转换,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他已经全然忘记了他是朝中大夫的尊贵身份,而 自觉地站在了无依无靠的“杜陵叟”一边,这对 于一个封建文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 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 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 性。“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 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长吏 不是很有典型性吗?“明知”夏秋两熟,颗 粒未收,农民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却硬是 “急敛暴征求考课”,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 露了最本质的东西吗?
乐府诗
1.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 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 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被 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 作的诗歌。 2.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 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 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 古乐府不同。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 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 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 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 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天灾,却不向 上方报告灾情,而是愈发加紧横征暴敛,强 行收取租税。他要造成一个“大灾之年不减 税收”的政绩,以取悦上方,给朝廷留下一 个称职的印象,为他以后的加官晋爵打下基 础。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视民如子的情怀,揭露 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白居易在义愤填膺地写下上述的控诉时, 并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封建 社会那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事 实上,每当灾荒严重之际,由皇帝下诏蠲 免租税,而地方官照样加紧盘剥勒索,不 过是封建社会经常上演的“双簧戏”而已。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 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 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 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 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 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雨》诗表 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长 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 小麦,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 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死了。夏 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农民们 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 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成为了泡影,地 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 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 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作品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 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 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 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 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 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 的粮食。
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作品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作用:
答:第一人称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难抑愤怒 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 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百姓死 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害却偏偏“不 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得皇帝的高兴,这 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诗 中这一“我”的形象,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 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 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 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 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 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 风,影响深远。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 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 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 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mò,具有强烈 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 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 称“刘白”。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这 两句诗是说,“杜陵叟”在大荒之年,遇 上这样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叫天天 不应,喊地地不理,只好忍痛把家中仅有 的几棵桑树典当出去,可是仍然不够缴纳 “官租”,迫不得已,再把赖以为生的土 地卖了来纳税完粮。可是桑树典了,“薄 田”卖了,到时候连“男耕女织”的本钱 都没有,第二年的生计也没有办法了。这 种来自“长吏”的人祸,让“农夫之困” 愈发雪上加霜。
从表面上看,诗人鞭挞了长吏和里胥,却歌颂了 皇帝。然而细绎全诗,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 长吏的揭露,集中到“求考课”;对于里胥的刻 画,着重于“方到门”:显然是有言外之意的。 考课者,考核官吏的政绩也。既然长吏们“急敛 暴征”是为了追求在考课中名列前茅,得以升官, 那么,考课的目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里胥”有多大的权力,竟敢等到“十家租税九 家毕”之后“方到门”来宣布“免税”的“德 音”,难道会没有人支持吗?事情很清楚:“帝 心恻隐”是假,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 更多的民脂民膏是真,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诗人能怀着“伤农夫之困”的深厚感情,通过笔 下的艺术形象予以揭露,是难能可贵的。
艺术手法 (1)对封建统治者用“双 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 深刻揭露 (2)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 愤激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题:命题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统治 者这种剥削人民的把戏,加深对讽刺手法的理解。
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 “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 “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 “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 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 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 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 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 见一斑。
“双簧戏”:
比喻双方的行动表面上似乎无关,
其实按秘密约定进行,互相配合。现在多
含贬义。
诗中的双簧戏指的是:源自 措施:帝心恻隐,京畿免税
结果:十税九毕,虚受皇恩
主旨:
《杜陵叟》写农夫之苦, 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 人民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杜陵叟的艰难处境表现在:
天灾:天下大旱,粮食绝收 人祸:急敛暴征,典桑卖地
第五题:
(5)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 肉!”诗人将这些一味只知升官发财却不顾百 姓死活的官员比为如豺狼一般凶狠,甚至 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官员简直连禽兽 都不如!表达了诗人无比愤怒之情。
创作背景
从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 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 的旱灾。白居易是在808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 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 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 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 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
屈反抗精神,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这是白居易站在“杜陵叟”的立场上,对那 些统治阶级中,只管个人升官而不顾百姓死 活的贪官污吏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严厉痛斥, 情急之中,竟把他们比喻成了“钩爪锯牙食 人肉”的“豺狼”,而且采用了语气极为强 烈的反问句式,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而溢于言 表。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政府官吏,能够对 “农夫之困”如此感同身受,能够如此直接 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 的。
杜陵叟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 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 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 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 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 《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 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 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 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 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 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看到“杜陵叟”面对的“人祸之困”比“天灾 之困”更加无情、更加残酷时,白居易的心情再 也无法平静了。本来从诗歌的一开始,他是以第 三人称的面目出现的,可是写到这里,他义愤填 膺,转而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场控诉起来,“剥 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意思是:“典了桑树, 卖了薄田,织不了布,种不上地,到时候没吃没 穿,我们怎么生活啊?”这种由第三人称到第一 人称的转换,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他已经全然忘记了他是朝中大夫的尊贵身份,而 自觉地站在了无依无靠的“杜陵叟”一边,这对 于一个封建文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 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 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 性。“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 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长吏 不是很有典型性吗?“明知”夏秋两熟,颗 粒未收,农民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却硬是 “急敛暴征求考课”,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 露了最本质的东西吗?
乐府诗
1.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 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 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被 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 作的诗歌。 2.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 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 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 古乐府不同。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 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 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 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 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天灾,却不向 上方报告灾情,而是愈发加紧横征暴敛,强 行收取租税。他要造成一个“大灾之年不减 税收”的政绩,以取悦上方,给朝廷留下一 个称职的印象,为他以后的加官晋爵打下基 础。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视民如子的情怀,揭露 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白居易在义愤填膺地写下上述的控诉时, 并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封建 社会那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事 实上,每当灾荒严重之际,由皇帝下诏蠲 免租税,而地方官照样加紧盘剥勒索,不 过是封建社会经常上演的“双簧戏”而已。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 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 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 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 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 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雨》诗表 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长 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 小麦,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 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死了。夏 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农民们 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 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成为了泡影,地 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 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 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作品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 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 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 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 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 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 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