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名著导读(定稿)

合集下载

(完整版)《红岩》阅读导读

(完整版)《红岩》阅读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班级:姓名:故事梗概: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红岩》名著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

名著细读起凤书院作者1:罗广斌(1924-1967)籍贯:四川成都人经历: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坚持斗争。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作者2:杨益言(1925-2017)籍贯:四川武胜县人经历: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参加上海学生运动被开除。

1948年8月被捕,被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

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作品地位:重印98次,册数超过一千万册,后被改编为电影《烈火中永生》。

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作品类别:革命文学成书时间:1961年12月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们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名著导读林岩|作家作品||要点梳理|写作背景名著细读起凤书院1948年,重庆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段时间既阴森恐怖又令人窒息。

为了更好地配合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全面开展,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来到沙磁区,他让地下党沙磁区委委员、主管经济工作的甫志高组建沙坪书店,以便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但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保密原则,擅自扩大书店规模,公开销售进步书刊。

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她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在华为的陪同下,来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在城头之上。

江姐难忍悲痛,可一想到那个重要的箱子,一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

见到 “双枪老太婆”华大妈后,她坚决要求要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作品概览主要特色同样是在1948年,杨益言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红岩》名著导读
《红岩》是中国作家周而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抗日
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人民英勇抗击者的故事。

本文档将对《红岩》进行详细导读,按照章节进行细化说明。

第一章:《红岩之前的故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徐复观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以及他
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抱负。

第二章:《面对土匪》
徐复观成为一名军官后,面对土匪团伙的威胁和军队内部的腐
败问题,他积极参与清剿行动,展现出勇敢和正直的品质。

第三章:《投身革命》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复观受到共产党的号召,毅然投身到革
命事业中。

他参加了红军,并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第四章:《铁血抗战》
本章描述了徐复观等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他们
与者进行殊死搏斗,保卫家园。

第五章:《团结协作》
在抗日战争的同时,徐复观还需要面对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他努力推动各方力量的团结协作,使抗日斗争取得更大胜利。

第六章:《痛失爱人》
在战争的残酷中,徐复观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人。

本章描述了他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无奈,但他仍然坚定地继续战斗。

第七章:《最后的战役》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徐复观带领部队进行最后的战役,为国家和人民争取最后的胜利。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一:《红岩》全文电子版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抗日战争:指中国人民抵抗的全面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

2-共产党: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

3-红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红岩名著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

作家简介杨益言,生于1925年,四川武胜县人。

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内容概述《红岩》记录了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斗争的史实。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作品评价《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主题思想《红岩》是一部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的长篇小说。

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斗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艺术特色 1.《红岩》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2.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又富于变化,是《红岩》又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3.此外,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也是《红岩》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名著导读《红岩》一、背景介绍《红岩》是中国革命文学和抗日战争题材的重要作品之一,是作家周扬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重庆抗日时期的烽火岁月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学生党组织的成长和抗日斗争的艰辛,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英勇和坚定。

本篇导读将从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介绍和背景分析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二、故事梗概《红岩》以主人公谢晋元和其他青年学生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一群爱国青年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抗争和无私奉献。

故事开始,谢晋元作为一个17岁的中学生,加入了由校长叶师谋创立的救亡促进会。

叶师谋是传统的文人之一,但他从心底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青年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拯救祖国。

谢晋元在参与了救亡促进会的活动后,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谢晋元参加了重庆试图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动。

而这次暴动却因为暴发在罗嗣宗的背叛而未能成功。

谢晋元被捕后继续坚持坚贞不屈的斗争,并赢得了同狱的老革命的尊敬。

最终,在敌人的屠刀下,谢晋元以悲壮牺牲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主要人物介绍1. 谢晋元谢晋元是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青年学生。

他在参与救亡促进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地投身于抗日斗争。

他的牺牲和坚贞精神,成为了书中的主要形象。

2. 叶师谋叶师谋是谢晋元所在的学校的校长,也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

他创立了救亡促进会,并为了拯救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叶师谋的形象在小说中体现了传统文人与革命解放战争的关系。

3. 罗嗣宗罗嗣宗是反面角色,他在本书的故事中起到了背叛者的作用。

他在谢晋元等人策划的暴动行动中投敌,最终导致了谢晋元的牺牲。

四、背景分析《红岩》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为背景,展现了中国青年在战火中的成长和抗争。

小说通过描写谢晋元等青年学生加入救亡促进会、组织暴动等活动,展示了中国青年在困难的环境下,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救亡促进会等学生组织为抗日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体味到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岩名著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
摘要:
1.《红岩》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2.《红岩》的主要内容与情节
3.《红岩》的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
4.《红岩》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
正文:
《红岩》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的地下抗日活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

小说的主要内容与情节围绕着中共地下党员在重庆的抗日斗争展开,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

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许云峰、江雪琴等,他们临危不惧、英勇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红岩》的主题思想是弘扬民族精神,歌颂革命英雄主义。

作品通过讲述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经历,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人民的深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

在艺术特点上,《红岩》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同时兼具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红岩》在描绘革命斗争的同时,也展示了重庆地区的风土人情,使读者在感受革命者英勇无畏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一幅独特的地域文化画卷。

《红岩》自问世以来,便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地下斗争的优秀作品,更是一部彰显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不朽名著。

(完整版)名著导读《红岩》

(完整版)名著导读《红岩》

考题预测
文学常识积累题
“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 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 《 红岩 》 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
考题预测
主要人物判断题
“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 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 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 得到任何材料!” 这句话中的“我” 指(江姐 )
写出其性格特点 ( 坚贞不屈、有钢铁般的意志 )。
考题预测
综合积累运用题
好书推荐卡
作品
《红岩》
作者
罗广斌
杨益言
作品的主要内容: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 特别是狱中斗争的情景。
印象最深的人物:江姐、许云峰、成岗、双枪老太婆 ……
推荐理由:提示:内容、主题、人物、写作特点
下列关于《红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 个( C )
江姐相关故事
江姐微笑着面对死亡 性格特点:视死如归,信念坚 定,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主要人物 发现郑克昌可疑,立即 命令放弃沙坪书店这个 联络站; 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许云峰(剧照) 处事果断
为掩护市区委书记李敬原,挺身而出, 说自己是《挺进报》的领导人;
顾全大局、临危不惧
主要人物
用手和铁镣挖穿地牢 ,绝不自己逃生
华子良(剧照)
他 是 谁?
华蓥山纵队司令 员,是一位传奇人 物,善使双枪,令 敌人闻风丧胆、恐 慌不安。
双枪老太婆(剧照)
特务头子 徐鹏飞
叛徒 甫志高 特务 郑克昌
主题思想
《红岩》是一部描写重庆解放前夕 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的 长篇小说。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 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斗争走向全国胜 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 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 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 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 向往光明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完整版)《名著导读红岩》PPT课件(2024)

(完整版)《名著导读红岩》PPT课件(2024)
鲜明的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将监狱内外的环境、人物的思想境界等进行对比, 突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
17
深刻思想内涵体现
2024/1/29
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精神
作品通过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彰显了坚定的 信仰和革命精神的力量,激励了无数读者为革命事业而奋 斗。
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作品在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人性 的光辉与阴暗面,使读者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历史反思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对革命斗 争的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 识和历史责任感。
10
03
革命精神内涵解读
2024/1/29
11
坚定信仰,追求真理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红岩英烈们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为之 奋斗终身,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 力量。
敢于面对困难
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时, 红岩英烈们始终坚守信仰,毫不畏惧 ,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和坚强。
6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024/1/29
7
主要故事情节梳理
2024/1/29
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01
课件中应详细介绍《红岩》中重庆地下党组织在解放前夕的艰
苦斗争,以及他们如何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周旋和斗争。
狱中斗争
02
描述革命者在狱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他们如何在狱中坚
持斗争,保持革命气节。
重庆解放与革命胜利
03
概述重庆解放的历史背景,以及《红岩》中革命者如何迎接解
放,为革命胜利做出贡献。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
01
02

《红岩》名著导读(定稿)

《红岩》名著导读(定稿)

名著阅读《红岩》一、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

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年—)四川武胜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二、人物形象1、江姐(江雪琴):她知道丈夫牺牲了,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

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

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新年来临,她与大家一起绣红旗。

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并且打扮干净,亲吻了“监狱之花”。

总之,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难友们称之为“中国的丹娘”。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红岩》阅读导读

《红岩》阅读导读

《红岩》名著导读班级:姓名:故事梗概: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名著导读—《红岩》(共14张PPT)

名著导读—《红岩》(共14张PPT)



使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 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 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 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 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 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
借 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
的 特务。
他的奸计落空。
《挺进报》局部暴露及数
经典情节
许云峰与李敬原在茶馆分析当时的情况,许云峰
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更加严重了。对敌情的正确
甫志高是沙坪书店联
他是一个很会掩饰的特务,开始时
郑 克 昌


怜,伪装成很穷但倾向革命的进步
青年,骗取甫志高的信任,打入沙
坪书店当义
工,导致沙坪书店被暴露。后混进
关着余新江等革命青年的楼七室,
妄想找出集中营里共产党的领导
核心。他还鼓动学生挑起狱中斗
争,妄图发现监狱中党的活
动,但是他的“爱表现”特务潜质
判断和及时防止了破坏,并不能使他高兴,相反
地,他感到内疚。把备用联络站交给甫志高管,
1.茶馆 李敬原
脱险
这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过去虽然发现甫志高 的许多毛病,但今天看来,对他的问题还是认识 不足,这种人,即使一时有再好的表现,也是不能 相信的。许云峰从李敬原从容镇定的表情明显
地感到:不管风浪多大,他永远也不会张皇失措
的。这时敌人的魔爪已经伸向了他们,许云峰无
比坚强、果敢、镇定地掩护李敬原从敌人眼皮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
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
2.叛徒 竹 签 钉 进 了 她 的 十 指 。 面 对 毒
出卖,பைடு நூலகம்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
江姐被 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

《红岩》名著导读 学科信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

《红岩》名著导读 学科信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

2 3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典型情节,分析概括人物 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归纳红岩 精神。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 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杨益言
罗广斌
出示ppt,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因 为学生对该作品了解甚少,所以我对该书的内容做了一个大概 的整理,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想起一 些出自该作品中的故事,如“小萝卜头在狱中学 习”、“绣红旗”等。老师还可以再补充一些,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情节。 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 绣红旗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情境激励法
读书指导法
合作探究法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了解作者及作品 口述故事 引导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升华
布置作业
小结与反思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多媒体播放《我的自白书》,并提问: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说课稿
《红 岩》
《红岩》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说教材
说学生
阅读依据
说目标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红岩》是巴金创作的十分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工作为背景,通过描写青年知识分子斗争的痛苦历程,展示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与英勇的斗争精神。

下面是对《红岩》的详细导读:第一章:红岩村本章主要介绍了红岩村的农民生活和乡村的封建落后状况,以及主人公石峰的成长经历。

石峰在红岩村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唤醒自我的过程等内容,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贫困和他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无力。

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为后面的故事铺垫了基础。

第二章:离别本章主要描述了石峰离开家乡去乡村小学读书的过程。

在这段离别的经历中,石峰逐渐领悟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要为改变社会而努力奋斗。

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章,了解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追求正义的信念。

第三章:红岩村与文化传统的冲突本章主要围绕红岩村传统文化与新文化思潮的冲突展开。

石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只有推翻旧的封建传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农村革命思潮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组织斗争本章主要讲述了石峰在大学期间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革命组织的经过。

通过组织斗争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

同时,这一章还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当时青年知识分子探索真理和追求进步的活力。

第五章:敌人的陷害本章主要描述了石峰和同志们在小镇上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陷害的经历。

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所面临的艰难时期以及革命者为了正义事业所面临的危险和牺牲。

第六章:坚持斗争本章主要围绕革命者在监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展开。

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和同志们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同时了解到反动势力对革命者的压迫和斗争的残酷性。

第七章:胜利与希望本章讲述了石峰最终重新获得自由,重新回到红岩村,并向乡亲们宣扬革命思想、推动乡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故事。

(名师整理)语文7年级下册《红岩》名著导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7年级下册《红岩》名著导读精品课件

许云峰夜入秘密 联络站沙坪书店 ,发现可疑之处, 毅然作出撤站决 定。危难时为了 掩护市委书记李 敬原挺身而出。 赴宴斗敌首,义 正辞严戳穿敌人
阴 谋。在狱中以顽 强的毅力用手指
他是一个很会掩饰的特
务,开始时装可
怜,伪装成很穷但倾向革
命的进步青年,骗取甫志
高的信任,打入沙坪书店
当义
郑 克 昌
工,导致沙坪书店被暴露 。后混进关着余新江等 革命青年的楼七室,妄想 找出集中营里共产党的
相关情节
江姐在去北川的路上, 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 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 不住要痛哭出声,但她 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 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 作。由于叛徒出卖,江
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 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 人运动领导工作,有着 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 领导人形象。果断、 许 沉着、冷静,有非凡的 云 胆识和过人的机智。 峰 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 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 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 通道留给了同志们。
对目前的形势感到更加严重了。对敌情的正确
判断和及时防止了破坏,并不能使他高兴,相反
1.茶
地,他感到内疚。把备用联络站交给甫志高管, 这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过去虽然发现甫志高
馆李 的许多毛病,但今天看来,对他的问题还是认识
敬原 不足,这种人,即使一时有再好的表现,也是不能
脱险
相信的。许云峰从李敬原从容镇定的表情明显 地感到:不管风浪多大,他永远也不会张皇失措
3.(2018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甲】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
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
在房间里走动了。

《红岩》导读

《红岩》导读

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走进作者】作者是罗广斌(1924—1967)和杨益言(1925—),他们被捕后,被分别关在重庆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他们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写出了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地位与影响】《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

小说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最后的历史瞬间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光焰,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选入“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内容概要】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里的山城重庆。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

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高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依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红岩》导读
一、前言
《红岩》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描绘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地下抗日力量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精神。

二、第一部分:少年的梦想
第一章:青春的逆流
第二章:痛苦的代价
第三章:共产主义信仰的初萌
第四章:投身反抗运动的决心
三、第二部分:激流的青春
第五章: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在阳光下成长
第七章: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第八章:革命道路上的挣扎
四、第三部分:坚定的信念
第九章:朋友和敌人
第十章:入党的决心
第十一章:革命浪漫与无奈
第十二章:与命运抗争的坚持
五、第四部分:狂风暴雨中的抗争
第十三章:党的地下组织
第十四章:难以启齿的牺牲
第十五章:烈火中的磨砺与成长
第十六章:严峻的考验与胜利
六、第五部分:革命的胜利
第十七章:战斗的极限
第十八章:铁血抗战与人民的胜利
第十九章:理想的实现与新的开始
第二十章:不朽的英雄与重建家国的任务附件:
⒈《红岩》电子书:
⒉《红岩》电影:
⒊巴金《红岩》读后感:
法律名词及解释:
⒈抗日战争:指中国人民抗击军国主义的全民族战争。

⒉中国共产党:中国最大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的。

⒊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理想和社会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共同劳动、共同富裕、共同管理。

⒋地下党:指在非法状态下开展活动的政党组织。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

名著导读《红岩》名著导读《红岩》第一章:放弃家园第一章以主人公萧楚女儿才进入红岩学堂的经历开篇。

才进和她的好友武金燕通过教育中的耐受训练,开始了他们对于敢于放弃家园、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觉醒与探索。

这一章主要描写了这两个青年在红岩山的艰难选择和他们内心的挣扎。

第二章:投身抗日斗争第二章讲述了才进和武金燕决心投身抗日斗争,成为红岩地下党的一员。

他们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军事技能,并积极参与抗日情报的收集和传递。

这一章展现了红岩山青年们在战争年代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章:生死离别第三章描述了才进和武金燕参与红岩地下党的作战行动。

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离别和牺牲。

这一章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和牺牲。

第四章:牺牲与背叛第四章聚焦于红岩地下党内部的背叛和牺牲。

才进和武金燕在敌伪军的困扰下,被迫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选择,为了保护党的秘密而选择牺牲。

这一章揭示了战争时期背叛与牺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第五章:红岩的传承第五章回顾了才进和武金燕的英勇事迹,并描述了红岩地下党的传承与发展。

在红岩地下党的坚守下,他们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并逐渐获得胜利。

这一章展现了红岩地下党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的重要性。

《红岩》这部名著通过讲述红岩地下党青年的奋斗史,生动地展示了战争年代的艰辛与牺牲,也传递了对信仰、勇气和毅力的讴歌。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叙事方式,影响了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注:此文本约1500字)。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岩》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岩》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

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走进作者作者是罗广斌(1924—1967)和杨益言(1925—),他们被捕后,被分别关在重庆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他们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写出了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地位与影响《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

小说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最后的历史瞬间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光焰,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选入“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作品速读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里的山城重庆。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

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高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依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红岩》一、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

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年—)四川武胜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二、创作背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三、主要内容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

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四、人物形象1、江姐(江雪琴):她知道丈夫牺牲了,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

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

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新年来临,她与大家一起绣红旗。

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并且打扮干净,亲吻了“监狱之花”。

总之,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难友们称之为“中国的丹娘”。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聪明能干、坚毅、沉静、勤奋、感情细腻、忠诚。

)2、许云峰:这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为一个进行过长期地下斗争的领导人,从他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高度的政治敏感。

他从"沙坪书店"陈松林的卧室里增添了一套盥洗用具,郑克昌抄袭的诗歌以及书店的变化,敏锐地感觉到不安和危险,当机立断撤销这处联络站,转移人员,停开区委的一个会议。

甫志高叛变,带领特务突然出现在茶园的时候,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挺身而出,迎着叛徒走去,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当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

狱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他雷电、钢铁式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审讯,面对矜持骄横、不可一世的徐鹏飞,他坦然冷静,看透了这种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满脑子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贪图侥幸的念头,这种人的阶级本能迫使他表现自己的愚蠢,使他急于暴露已经获得的材料。

他钢铁似的坚定和霹雳闪电式的还击,使徐鹏飞手足无措,着着被动。

许云峰把《挺进报》的领导责任和与成岗的上下级关系引向自己,引导敌人向错误的路上判断,保护着组织,也保护着同志,自己决定以最大的牺牲独担责任。

在严峻的关头,表现了一个地下党领导人的应有的作为和高尚的品格。

在敌人精心安排的酒肉宴上,从毛人凤到西南特区大小特务头子全部出动,面对独身一人赤手空拳的许云峰,敌人不仅连一张可供政治欺骗的照片也搞不到,而且给许云峰提供了一个政治讲台;毛人凤、徐鹏飞画虎不成,陷入极度的狼狈状态,他们渴望从许云峰身上榨出油水来的幻想,终成泡影。

许云峰一方面在敌人面前是霹雳闪电,锋芒毕露,另一方面,不论是在渣滓洞的单独牢房里还是在白公馆的不见天日的地牢里,他绝不进行超出整体斗争需要的个人行动,这更能体现一个领导者的品格。

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但他绝不自己使用。

在地车中最后一次与徐鹏飞的交锋,对许云峰这个钢铁、雷电式的性格塑造得以完成。

与敌人在失败情绪支配下无可奈何的悲鸣成为鲜明的对比,许云峰以完成重任的胜利者的姿态,对面前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个性格闪耀出特有的光辉。

(刚正不阿,赤胆忠心,火一样热情,钢一样坚强。

)3、刘思扬,富家公子哥,大学时入党,后来拒绝了家里安排的高薪工作,先是负责沙磁区的学运工作,后参与到挺进报的工作中来,负责新闻稿的收听和撰写,因叛徒出卖被捕,参与狱中争水斗争和绝食,并作为代表与所方谈判,在狱中写下诗稿《铁窗小诗》,后在和谈期间,被敌人当做“幌子”释放,实为被软禁在家,软禁期间识破了敌人红旗特务的阴谋,准备出逃时再次被捕,被押往白公馆,取得同室成岗信任后作为其助手参与狱中斗争,协助成岗发行狱中挺进报,参与对狱中看守的策反,成岗牺牲后接替成岗负责越狱准备,在越狱过程中不慎被流弹打中牺牲。

性格特点:浪漫、诚恳、正直、傲骨嶙嶙、刚中柔外。

4、孙明霞,刘思扬的恋人,重大学生。

重大学生运动的骨干,协助刘思扬誊写新闻稿,后来与刘思扬一同被捕,在狱中鼓励刘思扬,与女室同志策划新年大联欢,思扬走后与他两地相思,识破敌人派到狱中红旗特务的阴谋,火烧渣滓洞时从狱中冲出,拾得思扬的《铁窗小诗》。

性格:嫉恶如仇。

热情、善良、活泼、直率、勇敢、乐观。

5、成岗,厂长,协助许云峰在工厂里开展工运,负责挺进报的刻印和发行(之前负责刻写的是江姐),也因此与负责收听新闻稿的刘思扬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友情,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酷刑折磨,坚实不吐,被当做重犯直接关进白公馆,在白公馆发行挺进报白宫版,参与狱中斗争,领导越狱,最后与许云峰一起被杀害。

特点:稳重、刚毅、正值、坚强、严肃、沉着。

6、李青竹,狱中老大姐,先于其他主角被捕(小说里写的是在1947年春,彭咏梧去下川东后不久于下乡的路上被捕的,真实的历史里是与江姐一起在万县被捕的),被捕时被老虎凳压断了双腿,所以大多数时间是卧床,但她是女牢人人敬仰的领导者,可以说,女牢的斗争,出面的是江姐,背后就是李青林。

她积极参与策反看守,又做的一手好针线活,常常利用为敌人做针线的机会为难友们争取福利。

最后牺牲于大屠杀中。

特点:冷静、沉着、温柔体贴、少言寡语。

7、小萝卜头,又名宋振中,最小的狱中小英雄,共和国最小的烈士。

事迹:父母都是共产党员,8个月大的时候随母亲被捕,先关押在息烽集中营,1946年息烽集中营解散后随父母一起被转押白公馆,常为难友们传递消息,最后与父母一起被杀害。

性格特点:天真活泼、嫉恶如仇、热情、可爱。

8、齐晓轩,白公馆党组织负责人,平时学习成岗的笔迹以防万一,在胡浩被冤枉时挺身而出,领导越狱,为了掩护战友自甘成为靶子,吸引敌人火力,最后牺牲。

特点:老成持重,无私奉献,沉着果断,严谨认真。

9、甫志高: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典型。

10、华子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