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芩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芩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芩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功效,并能清热泻火。

主要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

湿热内蕴,多见发热、苔腻、尿少等症状,如肠胃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痔瘘等,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胀痛、黄疸、口苦;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淋漓涩痛、带下,其它如关节肿痛、湿疹、痈肿、耳痛流脓等湿热证,以及诸脏腑火热证,均属本类药应用范围。

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太大。

凡脾胃虚寒、津伤阴亏者当慎用。

如需用者,可与健胃及养阴药同用。

此外,本类药物多兼泻火、解毒作用,可与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参酌使用。

黄芩《本经》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应用】《本经疏证》: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奔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于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主之湿。

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已也。

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本草新编》:黄芩,味苦,气平,性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无毒。

入肺经、大肠。

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

但可为臣使,而不可为君药。

近人最喜用之,然亦必肺与大肠、膀胱之有火者,用之始宜,否则,不可频用也。

古人云黄芩乃安胎之圣药,亦因胎中有火,故用之于白术、归身、人参、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

倘无火,而寒虚胎动,正恐得黄芩而反助其寒,虽有参、归等药补气、补血、补阴,未必胎气之能固也,况不用参、归等药,欲望其安胎,万无是理矣。

中医药材清热燥湿药

中医药材清热燥湿药
中医药材清热燥湿药
目录
•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简介 •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的常见种类 •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的选用与使用方法
01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简介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清热燥湿药是指具有清热燥湿功 效的一类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 湿热证。
特性
配伍原则
清热燥湿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利水渗湿药合用,以增强疗 效。
使用方法
01
煎煮方法
用药剂量
02
03
用药时间
清热燥湿药一般需先用水浸泡30 分钟左右,再煎煮20-30分钟, 以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确定用药剂 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 大剂量。
清热燥湿药一般饭后服用,以减 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03 中药材清热燥湿药的功效 与作用
清热燥湿
药具有清除体内 湿热的作用,对于湿温、 暑湿等湿热病证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调理脾胃
清热燥湿药能够调理脾胃 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 胀等症状,有助于消化系 统的正常运作。
缓解关节疼痛
清热燥湿药对于风湿、类 风湿等引起的关节疼痛有 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减 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功效相克
某些药物在功效上存在相克关系,配伍后可能减 弱或消除清热燥湿药的功效,需谨慎配伍。
3
毒性反应
部分清热燥湿药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其他药 物配伍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需注意 用药安全。
注意事项
用药剂量
01
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
致不良反应。
用药时机
02
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避免在不适宜的时机使用清

中医药材清热燥湿药

中医药材清热燥湿药

保阴煎 泰山磐石散
黄芩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 用, 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黄连
?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能】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燥湿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color=W hite] 沈 阳 最好 的 妇科医 院 024sdfk/
沈 阳最 专业 的妇科 医院sy sd120/
沈 阳好 的妇 科医院 沈 阳最 权威 妇科医
mobile.sy sd120/ 院mobile.024sdfk/
沈 阳专 业治 疗外阴 白斑的 医院 ljy 120/
沈 阳最 好泌 尿外科 医院sy sdy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燥湿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 黄芩滑石汤
湿热痞满
半夏泻心汤
黄疸泻痢
葛根黄芩黄连汤
泻火解毒,止血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清肺汤
血热吐衄
大黄汤 子芩丸
痈肿疮毒
黄连解毒汤
安胎--------------------------胎动不安
龙胆
? 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 、龙胆 、三叶龙胆 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燥湿--------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龙胆散 龙胆泻肝汤
泻肝胆火--------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惊风抽搐
凉惊丸 当归芦荟丸
【用法用量】煎服 ,3—6g。 【使用注意】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清热燥湿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清热燥湿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清热燥湿药【性味】:味苦,性寒【功用】: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

2、多兼能清热泻火解毒-治火毒证。

【使用注意】:苦寒多能伤胃阳,苦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根)VS黄连(根茎)VS黄柏(树皮)质坚,色黄者佳质坚,色黄者佳皮厚,鲜黄者佳【性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用】:湿热证 (如湿热泻痢、黄疸)气分实热证(如壮热烦渴)热毒诸症(如疮疡肿毒)黄芩:(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2)善清中上焦湿热――多用治暑温,湿温及胃肠湿热证(枯芩多清上,条芩(子芩)多清胃肠湿热)(3)善清上焦热及肺火(枯芩、片芩体轻达上,善清肺经之火;酒炒其性上行善清上焦之火):――治肺热咳嗽多用。

兼解少阳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也用于咽喉肿痛,上焦热盛的壮热烦渴(4)凉血止血(黄芩炭,炒炭存性)――用治血热出血。

(5)清热安胎――用治胎热不安。

用法: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

枯芩善清肺,条芩善清大肠、下焦。

黄连:(1)苦寒性最大, 清热、燥湿力胜(2)长于清中焦湿热,为除胃肠湿热,治湿热泄痢呕吐之要药(3)清热泻火力强,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火,用治心亢盛之高热神昏,或心烦不眠,吐血衄血及胃热呕吐、牙痛、消谷善饥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配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

(4)清热解毒力强――常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等,尤善治疔毒。

用法: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清肝胆火。

炒用降低寒性。

黄柏:(1)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湿热带下(+苍术)、淋浊(+车前子)及下肢肿痛、阴部湿疹(+苦参)(2)善泻肾火,泻火以坚阴(存阴),除热退蒸――用治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常配知母)。

用法: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

龙胆草(根) 苦参(根)1.苦寒2.功用:(1)清热燥湿用治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一、清热燥湿药的概述在中医药中,湿热是指人体内潮湿炎热的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胸闷、口苦、尿涩、便溏、舌苔厚腻等症状。

清热燥湿药是针对湿热病理状态的一类药物,它们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帮助调理身体,缓解湿热带来的不适。

二、清热燥湿药的分类清热燥湿药可根据药性、功效等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清热药清热药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邪,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口疮、牙龈肿痛等。

常见的清热药物有: - 青蒿素:清热解毒,广泛用于治疗疟疾。

- 黄连:清热胃火,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胃炎等。

- 石膏:清热解毒,具有退热、消炎的作用。

2.2 燥湿药燥湿药可用于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热引起的症状,例如湿疹、泄泻等。

常见的燥湿药物有: - 茵陈蒿:燥湿利水,可用于治疗湿疹、泄泻等。

- 苦参:燥湿消肿,常用于治疗湿热病变引起的皮肤病。

- 白茅根:燥湿利尿,可用于治疗水肿、尿道感染等。

2.3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集合了清热和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多种症状。

常见的清热燥湿药物有: - 黄芩:清热燥湿,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脚气等。

- 葛根: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病变引起的头痛、头晕等。

三、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湿热病症虽有共同特征,但其病因和病机却各有差异。

在使用清热燥湿药物之前,应首先进行病因病机辨证,确定所需的清热燥湿药物。

3.2 适量用药清热燥湿药物属于烈性药物,使用过量可能导致消耗体液、伤及阴液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时应该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

3.3 注意药物组方的配伍禁忌清热燥湿药物在配伍时需要注意其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一些药物具有配伍禁忌,如黄连与甘草同用可能削弱黄连的作用,应在药物配伍时慎重选择。

3.4 注意患者体质特点清热燥湿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合理选用。

一些患者体质较虚弱,对清热燥湿药物可能过敏或不耐受,应调整剂量或选用其他药物。

清热燥湿药功效

清热燥湿药功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热燥湿药功效
导语:生活中有很多药物都是常见,对一些常见的药物,在使用上都是比较轻松,但是对一些不太常用的药物使用,需要对它们进行了解,这样在使用的时
生活中有很多药物都是常见,对一些常见的药物,在使用上都是比较轻松,但是对一些不太常用的药物使用,需要对它们进行了解,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对自身疾病治疗是不是有帮助,才能够知道,清热燥湿药是很多不熟悉的,对清热燥湿药功效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清热燥湿药:
【药性】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

【重点提示】本品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之品,尤善泻肺火去上焦湿热。

又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为“安胎圣药”。

【应用】
1湿热病证本品苦寒而燥,有较强的清热燥湿作用,能清泄脾胃、肝胆、大肠及膀胱诸经的湿热,故广泛用于湿温、暑湿、淋证、泻痢、黄疸等多种湿热病证,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本品能入肺、胃、胆诸经以清热泻火,可用于治多种脏腑实热证。

因其尤善清肺火,故常用于肺热壅遏,清肃失司、咳嗽痰黄等证。

3热病烦渴,寒热往来本品清热泻火力强,可用于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的高热烦渴。

本品亦长于清半表半里之热,常配伍柴胡以疏透外入少阳之邪,共收和解少阳之效,故亦为治伤寒邪入少阳,寒热往来证之常片j药。

4血热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又能止血,常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别名】腐肠,空心草。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胆、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止血安胎。

【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疽疔疮,慢性气管炎,肝炎钩端螺旋体。

【成份】含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药理】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变态反应,轻度升高血糖,增加胆汁分泌、肠管运动,抑制白喉、痢疾、绿脓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致病性真菌,钩端螺旋体,降低血压,镇静,利尿,解痉等作用。

【配伍注意】恶芡实;畏丹砂、丹皮、藜芦;山茱萸、龙骨为使。

脾胃虚寒、气虚、血虚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1.治暑温初起、胸闷腹胀、呕恶尿赤、湿重于热者,宜与白豆蔻、滑石、通草等药配伍;热重于湿者,当与茵陈、木通、连翘等药同用。

2.治妊娠蕴热、胎动不安,常与白术、苎麻根、竹茹等药共伍。

3.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多与黄连、半夏、干姜等药合用。

4.治血热吐衄、火毒疮疡,宜与大黄、黄连等药配伍。

5.治慢性气管炎,可与葶苈子、甘草等药同用。

6.治上焦湿热、高热烦渴,每与薄荷、连翅、栀子、叶竹等药合用。

7.治湿热泻痢,常与白芍、黄连、白头翁等药配伍。

8.治上焦火盛、咽喉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药同用。

9.治湿热黄疸,宜与茵陈、栀子、柴胡等药合用。

10.治肺热咳嗽,当与桑白皮、知母、地骨皮、贝母等药共用。

11.治钩端螺旋体,宜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

【古籍方例】方名:普济消毒饮组方:黄芩、黄连各15克,玄参、柴胡、桔梗、陈皮、生甘草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

水煎服。

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恶寒发热,风热疫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舌燥口渴,颜面丹毒,腮腺炎。

黄连【别名】王连,支连。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热泻腹痛,消渴,菌痢,吐衄下血,咽喉肿痛,口疮火眼,湿疹,疳积,百日咳,蛔虫病,汤火烫伤。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一、本类药物性味多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

二、作用及适应证清热燥湿:主要用于湿热证1.肠胃湿热:呕吐、泄泻、痢疾腹痛2.肝胆湿热:黄疸、胁肋胀痛、口苦尿赤。

3.湿热下注:带下色黄、热淋灼痛4.湿热流注于关节:关节红肿热痛5.湿温或暑温夹湿:身热不扬,胸膈痞闷,舌苔黄腻6.湿疮、湿疹三、使用注意苦寒性燥之品,易于伤津败胃,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及阴亏者慎用。

黄芩1.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

2.炮制:生用、酒炙或炒炭用3.别名:元芩、枯芩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A.功效应用1.清热燥湿:本品善清中上焦湿热湿热,尤善清上焦肺火。

(1)湿温或暑湿胸脘痞闷、身热不扬、恶心呕吐。

(2)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腹痛配伍黄连、葛根,如:葛根芩连汤。

(3)肝胆湿热之黄疸。

配伍茵陈蒿、栀子等。

(4)湿热下注膀胱之热淋涩痛。

配伍木通、白茅根、车前子等。

2.泻火解毒:(1)肺热咳嗽。

善清肺火。

单味药应用,如;清金散。

(2)热病烦渴、面赤便秘(3)痈疮肿毒、咽喉肿痛(4)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配伍柴胡、半夏等,如:小柴胡汤。

3.凉血止血:血热出血4.清热安胎:胎热不安用法用量3~10克。

清热多生用,安胎炒用,止血炒炭。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而治肺热咳嗽痰黄之证;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中实而坚,体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而治湿热泻痢腹痛之证。

B.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C.黄芩含黄酮类,其中以黄芩甙元、黄芩甙为主要有效成分。

D.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2.解热作用: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元,作用稍强于阿司匹林。

3.保肝、利胆、解痉作用4.抗肿瘤作用黄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苔腻以及黄疸泻痢
2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肺热咳嗽以及热迫血溢吐血便血崩漏
3 用于热毒疮疡
4 用于胎热不安
炒寒凉之性稍缓和多用以清热安胎清上焦热可用酒炒治热迫血溢用黄芩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1 用于肠胃湿热呕吐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烦躁口渴心火亢盛心烦失眠以及热迫血溢吐血
3用于热毒疮疡
炒黄连寒凉之性稍缓酒炒用以清理头目姜汁炒用以清胃止呕猪胆汁炒用以泻肝胆实火黄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1 用以湿热泻痢黄疸带下足膝肿痛阴肿阴痒及热淋
2 用于热毒疮疡
3 用于阴虚发热梦遗滑精
4 研粉外用治湿疮湿疹疮痈肿毒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苦寒归肝胆胃经
1 用于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
2 用于肋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以及惊痫抽搐
味苦如胆煎服剂量不能过大且不宜久服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1用于湿热黄疸带下阴痒泻痢
2 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3 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
反藜芦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
1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带下
2 用于目赤肿痛眼生翳膜。

中药学第27讲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中药学第27讲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第三,都能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清热解毒,都可以用于热毒的疮疡肿痛。但是这三药当中,相对来说,黄连的力量要强一些。因为前人认为这个热毒疮疡可能与心经的热毒炽盛有关系,里面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一般认为广义的讲疮疡的肿痛与心经的热毒有关,黄连长于入心经的。所以清热解毒,治疮疡的,痈疽疔疖的作用比黄芩和黄柏要好一些,要强一些,也比较多用。
这三个药呢它们都有三方面的功效,主要的都有三方面的功效,它既是清热燥湿药,又是清热泻火药,又是清热解毒药。要注意的是在很多书上习惯把中药的功效都组成,四个字一组。所以常见的,比如说这个黄芩,黄连和黄柏不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把泻火和解毒连在一起,但是大家要把它(们)区别开来。这个前面的清热燥湿呢,当然是个独立的功效;泻火呢,就是清热泻火,解毒就是清热解毒。因为在第一个功效里面已经用了清热两个字,在后面的两个功效,第二和第三个就可以不用清热,避免文字的重复,实际上它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如果把清热二字省掉了,合并在一起,就是泻火解毒。我们现在呢,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能够认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功效,所以中间用了一个逗号,就没有沿用那个四字,四个字组在一起的这种方式,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它是三种主要的功效。那么这三个药第一功效就是清热燥湿,注意这三个药,一,它们的功效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湿热病证。不管黄芩、黄连和黄柏,我们前面讲概述当中,谈到的那样一些湿热病证,比如说暑湿、湿温,胃肠的湿热,湿热引起的恶心、呕吐、痞满、泻利,或者痔疮肿痛,湿热在肝胆引起的胁痛、黄疸,或者是耳道流脓,因为肝开窍于耳,耳流脓液,也是与湿热病证有关。比如说膀胱的湿热,下焦的湿热,湿热淋证,湿热带下,或皮肤的湿热疮疹,以及湿热的痹证,严格的讲,这三个药应该都可以应用,在古方里面,都能够找得出一些方剂作为佐证,所以这三个药相同的地方:一,都能清热燥湿,都可以广泛用于多种湿热病证,这是共性。但是在共性当中呢,这三味清热燥湿的药,它们每一味药主治的湿热病证又有最佳的一些适应症,所以又要相互区别。这个黄芩在治疗众多湿热病证的同时,它与另外的两味药相对而言,它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在湿温病当中,它相对比黄连、黄柏多用。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湿温病本身是一个温热病,那么它病变的部位呢主要是在中、上焦,主要是中焦,还涉及上焦。那么黄芩的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在中上二焦,尤其是上焦是它的主要的作用部位肺,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其实黄连也是作用于中上焦,它清火胃,但为什么黄连可以用于温热病、湿温病,但不象黄芩那么重要用得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一般很多书上说的黄芩能够退壮热,就是有良好的退烧作用。作为一个温热病、湿温病也如此,都有明显的体温升高,都有发热,所以黄芩是一个退热的良好的药,在这方面它比黄连,比黄柏作用都好,这个温热病发烧、发热,按照中医的术语那就是发热,它能够退热,而古人认为是退壮热。壮热就是高烧,高热,主要黄芩就是因为它有这个特点,有这个优势。所以在一般的中药书上呢,应用黄芩,第一就是列的湿温,再结合大家学温病学里面,有很多治湿温病的方里面都用了黄芩,就是这个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它有退壮热的原因。至于其他的,比如说它治疗湿热的泻痢可能不如黄连,但是它能用,作为黄连的辅助药。那么治疗黄疸淋证可能它不一定能够赶得上黄柏,但是它可以和黄柏同用,作为一种辅助,所以它能够广泛的使用。这是在清热燥湿方面黄芩相对来讲,湿温病用得多,这是它主要的一个特征。那么(对)黄连来讲呢,它重点也是除了广泛可以用于比如刚才的淋证,湿温病也有用黄连的,湿温、暑湿,淋证,黄疸等等湿热疮疹都能用。但是它的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最常见的就是湿热痢疾。所以黄连是中医治疗湿热痢疾的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或者说是一个首选的药物。我们在讲总论的时候(讲)发展史,《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药物历用不衰,用之有验,就举了黄连之例,就是治疗的痢疾。中医对痢疾的认识它既可以称为湿热痢疾,也可以称为热毒痢疾,因为痢疾本身它属于热毒证,有的还有比较明显的相互传染的情况。比如疫毒痢,症状还重,所以有时候还叫做热毒痢。但是痢疾的排泄物秽臭,符合中医湿热致病的(特点),所以把它叫做湿热痢疾。所以这两种称呼实际上都可以,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它的病因。黄连呢,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痢疾都相当好,所以一直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治疗痢疾,黄连就是经常选用的,或者首先选用的一个药。最简单的就是香连丸,黄连和木香。因为痢疾有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呢,就是想排便又不通畅,一种很难受的下坠的紧迫感。至于治疗这个呢,主要是大肠的气滞,加一点木香呢,行气导滞,有利于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那么痢疾呢,有便下脓血,便下脓血就有瘀滞,有时候还可以加一点活血化瘀、活血止痛的药。所以前人说治疗痢疾行气则后重除,活血则脓便愈。也就是说以黄连这一类药为主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少量的配伍一点行气活血的药物来使用。所以黄连在众多的湿热病证当中,它特征最显著的就是湿热痢疾多选用。当然如果是胃脘有湿热引起的痞满,黄连也比其他两味药用得多一些。就是它重点在胃肠,尤其是大肠为主。那么黄柏呢,它主要则偏于下焦,但是它也是用于多种广泛的比如说黄疸、痢疾、淋证、带下,甚至于湿温病不是不能用,也有用的这种先例,相对来说呢,它用得更少一些。那么黄柏呢,它主要用于下焦的比如说黄疸、带下,以及体表的疮疹,或者湿热痹证,这些方面相对用得多一些。湿热黄疸栀子柏皮汤,张仲景的(方)和前面的栀子一起配伍治疗,痢疾也可以用,但是不如黄连。淋证呢,可以用,也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妇女的湿热带下,(黄柏)比黄芩和黄连都用得多,今后的易黄汤这一类的。如果外用于湿热的疮疹,黄柏外用,这药也可治湿热的痹证,比如今后的四妙散,这样的一些。所以总之一句话,它偏于在下焦,就是以黄疸、带下这样的病为主。但是其他的它同样也可以使用,这就是在清热燥湿方面,相同当中又有不同,同中有异,先讲共性,然后讲三个药的个性,这就是在第一个方面。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清热燥湿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各种疾病。

这类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黄连、黄芩、栀子、苦参等。

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清热燥湿药适用于哪些人群。

一般来说,这类药物适用于因湿气过重引起的各种不适,如口干舌燥、腹泻、便秘、尿频等。

但是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则不宜过多地使用此类药物。

其次,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需要注意剂量。

由于这类药物性质较为凉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剂量,避免出现过度清凉的情况。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服用应控制在10克以下。

另外,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还需要注意服用方法。

一般来说,这类药物可以直接入口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时应避免与酸性物质一起服用,否则容易降低药效。

最后,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质量。

由于市面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中草药制品,因此在购买时需要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查看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批号等信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清热燥湿药是一类常见的中医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因湿气过重引起的各种不适。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服用方法和药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中药药性表3清热燥湿药

中药药性表3清热燥湿药

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 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 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 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 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 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 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半夏、瓜蒌:黄连苦寒,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半夏辛苦而 温,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瓜蒌甘寒,功能清热化痰、利气 宽胸。三药相合:既泻火化痰, 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 证效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连
黄连 毛茛科 三角叶黄连 云连
根茎
苦寒
心肝胃大肠
黄柏
芸香科
黄柏 (关黄柏) 黄皮树 (川黄柏)
(除去栓皮) 树皮
苦寒
肾膀胱大肠
条叶龙胆、 龙胆、 龙胆草 龙胆科 三花龙胆、 坚龙胆
根及根茎
苦寒
肝胆胃
苦参
豆科
苦参

苦寒
心肝胃大肠膀胱
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 利尿
清热燥湿药
主治病证
热病烦渴,肺热咳 湿温,暑湿。湿热 血热吐血、咳血、 嗽,少阳寒热,咽 胸闷、黄疸、泻痢 衄血、便血、崩漏 胎热胎动不安。 痛,目赤,火毒痈 、淋症、疮疹。 。 肿。
用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澡泄,能伐生发 3.0-10 之气,故脾胃虚寒、食少 便溏者忌服。
热病高热、烦躁、 血热妄行吐衄,痈 湿热痞满呕吐、泻 神昏,内热心烦不 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疽肿毒,目赤肿 痢、黄疸 寐,胃火牙痛、口 。 痛,耳道疖肿,湿 舌生疮。 热疮疹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久 服易伤脾胃,故内服用量 2.0-10 不宜过大,也不宜常量久 服,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 者忌服。
药名
来源
性味
归经
功能特点
功效
黄芩
唇形科

清热燥湿药的总结

清热燥湿药的总结

清热燥湿药的总结引言清热燥湿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用于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具有祛湿热、燥湿化痰的作用。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湿热邪气会导致人体出现湿热内蕴的症状,如口苦、口干、尿赤等。

因此,清热燥湿药成为中医治疗湿热内蕴症候群的重要药物之一。

清热燥湿药的分类根据中医药学的理论,清热燥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清热药清热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常见的清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

2. 燥湿药燥湿药主要用于燥湿化痰,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

常见的燥湿药有苦参、白术、桑白皮等。

3.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是将清热药和燥湿药结合使用的药物。

它既能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又能燥湿化痰。

常见的清热燥湿药有黄连解毒片、凉蓝解毒丸等。

清热燥湿药的药理作用清热燥湿药具有以下主要药理作用:1.清热解毒作用:清热燥湿药中的清热药成分可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祛湿燥湿作用:燥湿药成分能够燥湿化痰,减轻痰湿堵塞。

3.抗炎作用:清热燥湿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症状。

4.抗菌作用:清热燥湿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清热燥湿药的临床应用清热燥湿药的临床应用主要针对湿热内蕴症候群的患者。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1.口腔溃疡:清热燥湿药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如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丸等。

2.痤疮:清热燥湿药可用于治疗痤疮,如凉蓝解毒丸等。

3.湿热性疾病:清热燥湿药可用于治疗湿热性疾病,如湿疹、湿热黄疸等。

4.咳嗽痰多:清热燥湿药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如苦参茶等。

需要注意的是,清热燥湿药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清热燥湿药的禁忌症清热燥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禁忌症:1.孕妇禁用:清热燥湿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禁用。

2.乳母禁用:清热燥湿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会通过乳汁传给婴儿,乳母禁用。

3.弱体虚寒者慎用:清热燥湿药具有燥湿作用,对弱体虚寒者可能加重病情。

清热药-详解

清热药-详解

一、概念: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作用、适应证、分类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虚热证—清虚热药。

三、配伍规律1、表热与里热同时存在,先表后里,若里热较盛,表里同治2、里热兼体虚—配补益药3、里热兼积滞者—配泻下药4、气分热兼血分热—气血两清四、使用注意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五、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具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又有消炎、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有些清热药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蛇毒、抗肿瘤、利胆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

一、药性特点本类药物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二、作用适应证清热泻火1.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便干、苔黄。

2.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不眠、肝火目赤等。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炮制:生用或煅用。

生石膏:性味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煅石膏:又称熟石膏,煅制后寒性已降,多供外用,具有生肌敛疮之功。

饮片: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常附有青灰色或淡黄色片状杂质。

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咳:(1)气分实热证。

知母、粳米等,如:白虎汤。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

白虎汤加玄参、水牛角,如:化斑汤。

(3)肺热喘咳。

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

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升麻、黄连等,如:清胃散。

※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收湿敛疮(煅石膏):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

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