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酶切位点——精选推荐
PCR引物设计时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表
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
注释
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
应的碱基(黑色),如果要在序列的3’端加上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切割的效率。
3.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
PCR设计引物时酶切位点的保护
PCR设计引物时酶切位点的保护注释: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相同如果要在3‘端加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酶切的效率3。
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
为什么要添加保护碱基?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该如何添加保护碱基?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60单位的寡核苷酸。
取1?g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2 , 5 mM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部分限制酶酶切位点、保护性碱基及酶切效率表doc
New England Biolabs Technical Literature - Updated 03/13/2004 部分限制酶酶切位点、保护性碱基及酶切效率表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NOTE: To test the varying requirements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have for the number of bases flanking their recognition sequences, a series of short, doub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 that contain th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shown in red) were digested.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helpful when choosing the order of addition of two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for a double digest (a particular concern when cleaving sites close together in a polylinker), or when selecting enzymes most likely to cleave at the end of a DNA fragment.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s follows: 0.1 A260 unit of oligonucleotide was phosphorylated using 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and g-[32P] ATP. 1 μg of 5′ [32P]-labeled oligonucleotide was incubated at 20°C with 20unit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in a buffer containing 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2, 5 mM DTT and NaCl or KCl depending on the salt requirement of each particula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liquots were taken at 2 hours and 20 hours and analyzed by 20% PAGE (7 M urea). Percent cleavage was determined by visual estimate of autoradiographs. As a control, self-ligated oligonucleotides were cleaved efficiently. Decreased cleavage efficiency for some of the longer palindromic oligonucleotides may be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hairpin loops.。
保护碱基
保护碱基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原则
1、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2、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
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见附表。
3、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
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附表一、靠近PCR片段末端识别位点的酶切效率(Fermentas)
当识别位点靠近DNA分子末端时,有些限制酶的酶切效率非常低。
表列出了Fermentas 公司限制酶的识别位点靠近PCR片段末端不同碱基数的切割效率。
(酶切时间为16小时)
2、保护碱基列表(BioLabs)。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
(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单位的寡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
260
核苷酸。
取1 µg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
, 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
2
5 mM 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酶切位点保护碱基-PCR引物设计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来源:easylabs 发布时间:2009-11-08 查看次数:12704本文给出了分子克隆中常用限制性内切酶的保护碱基序列,如AccI,A flIII,AscI,AvaI,BamHI,BglII,BssHII,BstEII,BstXI,ClaI,E coRI,HaeIII,HindIII,KpnI,MluI,NcoI,NdeI,NheI,NotI,N siI,PacI,PmeI,PstI,PvuI,SacI,SacII,SalI,ScaI,SmaI,S peI,SphI,StuI,XbaI,XhoI,XmaI,为什么要添加保护碱基?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该如何添加保护碱基?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 60单位的寡核苷酸。
保护碱基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保护碱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但实验证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酶切位点不能切断。
必须在酶切位点旁边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才能使所定的限制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有效切断。
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为保护5` 端外加的内切酶识别位点,人为地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酶切时的活性,使酶切完全。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保护碱基的原则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内切酶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一类,仅仅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内切酶不能正常结合DNA段上。
如NdeI就属这类,需要加入至少6个保护碱基,常用的HindIII也要三个。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酶切位点
PCR引物设计时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表
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
注释
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
应的碱基(黑色),如果要在序列的3’端加上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切割的效率。
3.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 nts (oligo nu cleotides))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r[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60单位的寡核苷酸。
取1卩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 Tris-HCl (pH , 10 mM MgCI, 5 mM DTT 及适量的NaCI或KCI (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DNA合成,新链的延伸方向是573因此,需要在5端加上酶切位点,因为内切酶除了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之外,还需多几个无需特异性的碱基提供一个platform让它可以结合上去,否则会掉下来.引物的结构就是(573):保护碱基+酶切位点+原来的引物序列首先要看目的基因中是否含有该酶切位点,只有没有的才可以选(小虾米酶切位点分析)。
其次,如果需要做表达,需要考虑起始密码子,防止移码突变DNA合成,新链的延伸方向是5T3因此,需要在5端加上酶切位点,因为内切酶除了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之外,还需多几个无需特异性的碱基提供一个platform 让它可以结合上去,否则会掉下来.引物的结构就是(573):保护碱基+酶切位点+原来的引物序列•。
关于保护碱基
关于保护碱基1.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保护碱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 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2.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但实验证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酶切位点不能切断。
必须在酶切位点旁边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才能使所定的限制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有效切断。
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为保护5` 端外加的内切酶识别位点,人为地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酶切时的活性,使酶切完全。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3.添加保护碱基的原则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内切酶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一类,仅仅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内切酶不能正常结合DNA段上。
如NdeI就属这类,需要加入至少6个保护碱基,常用的HindIII也要三个。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个人觉得总结得很好,特转贴供本供大家分享。
酶切现问题,看内切酶说明书,相应试剂公司目录。
不同公司出产的内切酶,菌株来源、制备工艺、纯度活力、酶切活性优化可能不同,。
可在上面找到酶单位定义、保存条件、酶切体系[buffer及与其它酶双切的buffer等]、酶切反应温度[有些酶是在50、55或30等温度下反应的]、酶是否受甲基化影响、是否有星号活性及出现星号活可能因素、保护性碱基,同尾酶、同裂酶1. 酶切不开或不完全1.1 质粒问题纯度差或残留酶切抑制物最为常见。
杂蛋白存在会影响酶切,表现为A260/A280低于1.8;抑制物常见酚、盐、乙醇等;【重新提DNA,使用可靠试剂盒或可靠手工提取试剂,1.2 酶的问题:确认内切酶有效 [很多内切酶虽然有过期时间,但过期后只要能够有效酶切,可用。
确认酶切效果不好,做标记,更换] 。
【题外话:用内切酶注意】a. 内切酶如无特殊要求,保存-20~-30度。
并非越低越好,酶通常是保存在50%甘油缓冲液中,温度过低时,酶会发生冻结(运输过程例外,由于酶需要低温运输,所以方便的情况下是使用干冰,酶会冻结,但冻结次数有限,相对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经常使用的话,酶会被反复冻融,从而降低了活性。
当然如果温度过高,呵呵,你就自己想去吧。
b. 酶在使用时应置于冰盒中取酶。
这点大家都清楚,不过多强调也没坏处。
因为实验室有些同学,酶取出后是放在冰盒上的,但有两点忽略了:拿酶的时候,手不是抓着管子上端,而握在管子的底部,相当于用手在给酶进行加热;有些酶是放在冰盒中,但吸酶的时候,还是将酶拿出来。
偶尔一次没有大碍,反复如此,可能会影响酶活。
c. 酶使用完后应尽快旋紧盖子。
有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20~-30度放置,酶仍然会冻结。
个人认为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在配置酶切反应时,酶管的盖子在较长时间的开着,甘油会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对于常用的大包装的酶有时就会出现冻结现象。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引物设计必看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引物设计必看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引物设计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研究者在酶切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保护酶切位点周围的碱基,以避免酶的切割作用。
本文将介绍保护碱基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步骤,并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保护碱基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1.引物长度:保护碱基引物的长度通常为15-25个碱基对。
2.引物序列:引物应根据酶切位点的序列设计。
为了确保引物的特异性,通常将酶切位点和其周围的碱基考虑在内。
3.引物组成:引物的核苷酸组成应考虑碱基的GC含量,以保持引物的稳定性。
通常,GC含量高于50%的引物更稳定。
4.引物末端修饰:引物的末端修饰可以提高引物与目标DNA的亲和性,并增加引物的稳定性。
常用的末端修饰包括磷酸化和胺基修饰等。
保护碱基引物设计的步骤如下:1.获取酶切位点序列:首先,需要获取目标DNA序列中待保护的酶切位点的序列。
2.引物设计:根据酶切位点的序列设计引物。
引物的长度通常为15-25个碱基对。
为了提高特异性,可以考虑在引物序列中加入一些限制性内切酶无法识别的碱基。
3.引物末端修饰:根据需要选择引物的末端修饰方式,例如磷酸化和胺基修饰等。
4.引物的合成:完成引物设计后,可以委托专业的生物科技公司进行引物的合成。
确保引物的纯度和质量。
在进行保护碱基引物设计时,还需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1.引物特异性:在设计引物时,要确保引物与目标DNA的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以避免引物与非目标区域的杂交。
2.引物的稳定性:引物的稳定性对于酶切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设计引物时,要尽量选择稳定的引物序列,例如具有较高GC含量的引物。
3.引物纯度和质量:为了保证引物的质量和稳定性,引物的合成必须由专业的生物科技公司进行。
确保引物的纯度高,无杂质。
4.引物的浓度和稀释:在使用引物进行酶切实验时,要合理确定引物的浓度和稀释倍数,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总之,保护碱基引物设计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本文给出了分子克隆中常用限制性内切酶的保护碱基序列,如AccI,AflIII,AscI,AvaI,BamHI,BglII,BssHII,BstEII,BstXI,ClaI,EcoRI,HaeIII,HindIII,KpnI,MluI,NcoI,NdeI,NheI,NotI,NsiI,PacI,PmeI,PstI,PvuI,SacI,SacII,SalI,ScaI,SmaI,SpeI,SphI,StuI,XbaI,XhoI,XmaI,为什么要添加保护碱基?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该如何添加保护碱基?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6单位的寡核苷酸。
取1µg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 00°C条件下分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个人觉得总结得很好,特转贴供本供大家分享。
酶切现问题,看内切酶说明书,相应试剂公司目录。
不同公司出产的内切酶,菌株来源、制备工艺、纯度活力、酶切活性优化可能不同,。
可在上面找到酶单位定义、保存条件、酶切体系[buffer及与其它酶双切的buffer等]、酶切反应温度[有些酶是在50、55或30等温度下反应的]、酶是否受甲基化影响、是否有星号活性及出现星号活可能因素、保护性碱基,同尾酶、同裂酶1. 酶切不开或不完全1.1 质粒问题纯度差或残留酶切抑制物最为常见。
杂蛋白存在会影响酶切,表现为A260/A280低于1.8;抑制物常见酚、盐、乙醇等;【重新提DNA,使用可靠试剂盒或可靠手工提取试剂,1.2 酶的问题:确认内切酶有效 [很多内切酶虽然有过期时间,但过期后只要能够有效酶切,可用。
确认酶切效果不好,做标记,更换] 。
【题外话:用内切酶注意】a. 内切酶如无特殊要求,保存-20~-30度。
并非越低越好,酶通常是保存在50%甘油缓冲液中,温度过低时,酶会发生冻结(运输过程例外,由于酶需要低温运输,所以方便的情况下是使用干冰,酶会冻结,但冻结次数有限,相对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经常使用的话,酶会被反复冻融,从而降低了活性。
当然如果温度过高,呵呵,你就自己想去吧。
b. 酶在使用时应置于冰盒中取酶。
这点大家都清楚,不过多强调也没坏处。
因为实验室有些同学,酶取出后是放在冰盒上的,但有两点忽略了:拿酶的时候,手不是抓着管子上端,而握在管子的底部,相当于用手在给酶进行加热;有些酶是放在冰盒中,但吸酶的时候,还是将酶拿出来。
偶尔一次没有大碍,反复如此,可能会影响酶活。
c. 酶使用完后应尽快旋紧盖子。
有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20~-30度放置,酶仍然会冻结。
个人认为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在配置酶切反应时,酶管的盖子在较长时间的开着,甘油会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对于常用的大包装的酶有时就会出现冻结现象。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个人觉得总结得很好,特转贴供本供大家分享。
酶切现问题,看内切酶说明书,相应试剂公司目录。
不同公司出产的内切酶,菌株来源、制备工艺、纯度活力、酶切活性优化可能不同,。
可在上面找到酶单位定义、保存条件、酶切体系[buffer及与其它酶双切的buffer等]、酶切反应温度[有些酶是在50、55或30等温度下反应的]、酶是否受甲基化影响、是否有星号活性及出现星号活可能因素、保护性碱基,同尾酶、同裂酶1. 酶切不开或不完全1.1 质粒问题纯度差或残留酶切抑制物最为常见。
杂蛋白存在会影响酶切,表现为A260/A280低于1.8;抑制物常见酚、盐、乙醇等;【重新提DNA,使用可靠试剂盒或可靠手工提取试剂,1.2 酶的问题:确认内切酶有效 [很多内切酶虽然有过期时间,但过期后只要能够有效酶切,可用。
确认酶切效果不好,做标记,更换] 。
【题外话:用内切酶注意】a. 内切酶如无特殊要求,保存-20~-30度。
并非越低越好,酶通常是保存在50%甘油缓冲液中,温度过低时,酶会发生冻结(运输过程例外,由于酶需要低温运输,所以方便的情况下是使用干冰,酶会冻结,但冻结次数有限,相对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经常使用的话,酶会被反复冻融,从而降低了活性。
当然如果温度过高,呵呵,你就自己想去吧。
b. 酶在使用时应置于冰盒中取酶。
这点大家都清楚,不过多强调也没坏处。
因为实验室有些同学,酶取出后是放在冰盒上的,但有两点忽略了:拿酶的时候,手不是抓着管子上端,而握在管子的底部,相当于用手在给酶进行加热;有些酶是放在冰盒中,但吸酶的时候,还是将酶拿出来。
偶尔一次没有大碍,反复如此,可能会影响酶活。
c. 酶使用完后应尽快旋紧盖子。
有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20~-30度放置,酶仍然会冻结。
个人认为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在配置酶切反应时,酶管的盖子在较长时间的开着,甘油会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对于常用的大包装的酶有时就会出现冻结现象。
保护碱基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保护碱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但实验证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酶切位点不能切断。
必须在酶切位点旁边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才能使所定的限制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有效切断。
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为保护5` 端外加的内切酶识别位点,人为地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酶切时的活性,使酶切完全。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保护碱基的原则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内切酶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一类,仅仅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内切酶不能正常结合DNA段上。
如NdeI就属这类,需要加入至少6个保护碱基,常用的HindIII也要三个。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 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常见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酶切位点),保护碱基,缓冲液
常见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酶切位点),保护碱基,缓冲液常见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酶切位点),保护碱基,缓冲液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限制性内切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无论是构建克隆载体还是表达载体,要根据载体选择合适的内切酶(当然,使用T载就不必考虑了)。
先将引物设计好,然后添加酶切识别序列到引物5’端。
常用的内切酶比如BamHI、EcoRI、HindIII、NdeI、XhoI等可能你都已经记住了它们的识别序列,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查证一下。
下面,我就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仅供各位参考。
下面这些内切酶都属于II型内切酶。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II型内切酶吧。
The Type II restriction systems typically contain individual restriction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enzymes encoded by separate genes. The 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s typically recognize specific DNA sequences and cleave at constant positions at or close to that sequence to produce 5-phosphates and 3-hydroxyls. Usually they require Mg 2+ ions as a cofactor, although some have more exotic requirements. The methyltransferases usually recognize the same sequence although some are more promiscuous. Three types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s have been found as part of Type II R-M systems forming either C5-methylcytosine, N4-methylcytosine or N6-methyladenine.Ap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GGGCC^C 3'BamHI(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ATCC 3'Bgl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A^GATCT 3'EcoR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ATTC 3'HindI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A^AGCTT 3'Kpn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TAC^C 3'Nc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CATGG 3'Nd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A^TATG 3'Nh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TAGC 3'Not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GGCCGC 3'Sac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GCT^C 3'Sal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TCGAC 3'Sph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ATG^C 3'Xb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T^CTAGA 3'Xh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TCGAG 3'当然,上面总结的这些肯定不全,要查找更多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你还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方法:1. 查你所使用的内切酶的公司的目录或者网站;NEB网站上提供的识别序列图表下载2. 用软件如:Primer Premier5.0或Bioedit等,这些软件均提供了内切酶识别序列的信息;3. 推荐到NEB的REBASE数据库去查(网址:/rebase/rebase.html)当你设计好引物,添加上了内切酶识别序列,下一步或许是添加保护碱基了,可以参考:/html/86.htmlNEB公司网站提供的保护碱基参考表下载/user1/2081/archives/2009/230768.shtml NEB公司网站上关于设计PCR引物保护碱基的参考/userfiles/file/protect.doc双酶切buffer的选择MBI/doubledigest/index.html罗氏http://www.roche-applied-/benchmate/refinder.htmNEB/nebecomm/DoubleDigestCalculator.as pPromega/guides/re_guide/research.asp?se arch=bufferTakara http://catalog.takara-bio.co.jp/en/product/basic_info.asp?unitid=U100005593 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不需要连接反应的分子克隆方法,优点包括:①设计引物不必考虑选择什么酶切位点;②不必考虑保护碱基的问题;③不必每次都选择合适的酶来酶切质粒制备载体;④而且不需要DNA连接酶;⑤假阳性几率低(因为没有连接反应这一步,载体自连的问题没有了)。
保护碱基——精选推荐
克隆PCR产物的方法之一,是在PCR产物两端设计一定的限制酶切位点,经酶切后克隆至用相同酶切的载体中。
但实验证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酶切位点不能切断。
必须在酶切位点旁边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才能使所定的限制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有效切断。
有研究者使用了15种限制酶,分别比较了各种限制酶在其酶切位点旁边分别加0、1、2、3个保护碱基后的切断情况。
结果显示,基本上所有限制酶,在其酶切位点旁边加上3个以上的保护碱基后,可以对其酶切位点进行有效切断。
一般来讲,在酶切位点前加入两个GC碱基,因为如果保护碱基为AT的话,保护碱基在PCR产物的末端,A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结合力差,容易在末端产生单链,这样的话限制性内切酶就无法作用。
其实加保护碱基的多少,是具体情况具体讨论,比如HindIII、BamHI等就得有三个保护碱基。
少了一个就无法切动。
保护碱基的作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见附表。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保护碱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CleavageClosetotheEndofDNAFragments(oligonucleotides))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
单位的寡
260
核苷酸。
取1μg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
,5 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Tris-HCl(pH7.6),10 mMMgCl
2 mM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DNA合成,新链的延伸方向是5→3因此,需要在5端加上酶切位点,因为内切酶除了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之外,还需多几个无需特异性的碱基提供一个platform让它可以结合上去,否则会掉下来.引物的结构就是(5→3):保护碱基+酶切位点+原来的引物序列
首先要看目的基因中是否含有该酶切位点,只有没有的才可以选(小虾米酶切位点分析)。
其次,如果需要做表达,需要考虑起始密码子,防止移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