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
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
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报告
实践过程:准备阶段:讨论调查的问题实施阶段: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展开工作,各尽其责总结阶段:资料整合,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基本思路与方法:调查形式:网上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小组共有六名成员,采用网上查询的形式,并采用讨论等方式对获取的资料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题研究意义:1.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2.使当代大学心怀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3.使当代大学生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4.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继承下去。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
从外国的品牌,外国的流行语到外国的生活方式等都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是否已经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呢?这样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不会就此而衰落呢?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到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呢?就此问题,我们就当今“大学生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调查与研究。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在一次针对性调查中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11%的人对传统文化非常的喜爱,其中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只是一般,然而还有13%的人讨厌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全盘摒弃。
当查询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有20%的人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会继续发扬光大;50%的人持中间态度,认为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人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关心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坚决否定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数占了7%。
毛概社会实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推荐阅读]
毛概社会实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推荐阅读]第一篇:毛概社会实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以杭城高校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民的视野。
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事件引发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思考,中国政府不得不做出对传统节假日调整等一系列措施。
我们从这一点出发,想到今天的中国人是否淡忘了传统,是否逐渐被西方同化。
我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去了解当代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尝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基本状况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很淡薄,认同程度不高,甚至不知道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很多的头脑中只是把传统文化简单的等价于传统节日。
而事实上,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重任在肩,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责无旁贷。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大学生都普遍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缺失,其传统文化认同现状不容乐观。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扭曲,进一步说明青年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和自豪感的低落,民族归属感严重淡化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生活在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的世界里。
在西洋文化风强势盛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淡漠鄙薄,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
具体来说,许多大学生对西方节日、饮食、服装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管是否有益,统统视为珍宝。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身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关结果和建议。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1.1 调研目的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
这能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500名大学生填写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2.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程度调研结果显示,74%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认同态度,其中2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4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认同。
另外,16%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达了不认同的态度。
2.2 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亲身体验是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58%的大学生表示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对他们的认同感有积极影响。
其次,教育环境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1%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他们的认同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大众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87%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第三部分: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3.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2 增强传统文化亲身体验通过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对于大学生这一代来说,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其自身价值观、文化素养的养成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调研来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文化传承的看法。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较为稳定。
其中,将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经典著作、传统节日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占总体的60%左右。
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亲人的传承以及自己的主动学习等途径,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另外,有约20%的学生将传统文化仅仅视为一种陈旧的象征,对其漠不关心。
还有约15%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传承和弘扬。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应该珍视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后,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他们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对文化传承的看法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于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一部分大学生主张通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机构的宣传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比如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和研究;还有一部分学生指出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积极,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
然而,在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分歧。
教育机构、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教育,同时也要尊重大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个性化看法,为他们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但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而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她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她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经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能够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能够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为课题,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于11月20日至23日在本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传承与发展出现困境。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和倡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到有效回收问卷850份。
问卷涵盖了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态度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形成了明显的分化。
仅有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34%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56%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这表明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亟待加强。
2. 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在调查中,近7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传承是有必要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约2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转变;而仅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否定态度。
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度较高,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3. 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态度在调查中,有7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需要注重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约20%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来传承;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应该由专业人士来负责。
这说明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上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论和建议1. 重要性认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认识,但对其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
因此,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的原因和方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时间为一个月。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2.大学生是否关注传统文化传承;3.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4.大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关注传统文化;5.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望。
三、调查结果分析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较多,40%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了解一般。
只有2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或者几乎不了解。
2.大学生是否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90%)表示关注传统文化传承。
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
3.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a.文化认同感: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是对自身文化认同感的体现。
b.思想启迪: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通过关注传统文化可以启迪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c.艺术欣赏: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关注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欣赏。
4.大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关注传统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阅读相关书籍:75%的大学生表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传统文化;b.参加相关活动:6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会、文化节等来进行亲身体验;c.网络平台:4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获取传统文化信息和知识。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5月1日调查对象:大学全体在校学生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
其中问卷的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一、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1.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从整体上看,他们比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与思考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文化传承者,其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回收率为[X]%。
同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的深入了解程度有限。
约[X]%的大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但只有[X]%的大学生能够详细阐述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等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超过[X]%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然而,仍有[X]%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对其缺乏兴趣。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表现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约[X]%的大学生能够坚定地维护传统文化的地位,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但也有[X]%的大学生在文化选择上更倾向于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不足。
(四)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因素学校教育: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信。
约[X]%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
社会环境: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开发过度等问题,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研
大学关于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报告——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摘要:基于现今传统文化正处于被国人所一点一点的丢失而被外国人所“抢”的尴尬境地和传统文化面临何去何从的紧迫抉择的现状,本文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了专项研究。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还是趋向于接受的,并且受到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要改善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就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加以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的背景与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譬如中医的针灸,脉络学位,天文历法,书法篆刻,山水画,戏曲艺术,民族器乐,民间小调手工艺等等数不尽数。
这些都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如今,哪一项都是多样化世界的文化精品,可是他们正在被逐年一点一滴的消磨掉。
我们在丢失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面临着传统文化被“抢”的危险。
中韩之间“中医”、“韩医”风波,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
韩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的《东医宝鉴》的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韩并将此书称之为总结“韩医书”精华的著作,然而在1986年之前的悠长历史中,韩国的医疗系统从未有“韩医”一说,多数是沿用“汉医”、“汉方”之说。
作为中国人只能觉得气愤,然而事实却是我们对中国传统医术的了解确实越来越少,对中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弱。
更多被“抢”的例子使得国人慢慢觉醒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
2004年,当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财富之时;当日本公司以“三国”为名开发了网络游戏,并且游戏流行带来巨大财富之时;当中国随处可见的药典为外国提供后生产,然后又回过头来申请相关专利,遏制国内企业发展之时,我们才觉醒过来,历史留下的普通的或是我们觉得正常却又特殊的传统文化是深含商机,这是历史留下的财富。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对象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大学,每所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2.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
3.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在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调查时,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了解较少。
其中,有65%的大学生表示只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仅有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这一结果可能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
2.传统文化价值观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而言,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也有将近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过于保守和僵化,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3.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并对其地位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较少接触传统文化,仅有个别的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活动。
这主要受到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4.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思想启示和精神寄托。
但同时,也有近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该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化。
大学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大学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形成多年并得到积极发扬的文化传承。
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态度,本次调研选择了在校大学生作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
二、调研目的1.评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2.分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3.探究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和参与程度。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调查包括了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支持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活动参与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四、调研结果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被调查者中,有6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只有25%表示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大多数大学生(80%)认为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和传承。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了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结晶,是民族的瑰宝。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调查对象(10%)对传统文化持不太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55%)对传统文化传承持积极态度,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然而,仅有2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
这一结果表明,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持支持态度,但实际参与度较低。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2.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支持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宝贵的;3.尽管大部分大学生支持传统文化传承,但实际参与度较低。
六、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参与度,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2.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增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机会;3.推动学校设立传统文化社团,为大学生提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平台;4.加强家庭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报告
C.可有可无
D.有消极作用
E.其他
• 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 )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很难说 D.不乐观 E.很悲观
• 14.当代大学生的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最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
A.开展宣传活动,呼吁大家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B.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
调查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 展,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 变迁。 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原因,中国传统文化 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毁弃。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始文化强国战略,注重文化 “软实力”的提高。但传统文化已经走到了奔溃的 边缘,这已成为一个事实。而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 潮儿,行走在时尚的前列,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怎样 的认知和看法呢?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了本校及附近几所大学的大学生,为找到传统 文化的走向和出路。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90后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情况中存在以下主 要问题。
1、各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层次不齐, 对古典名著知识掌握程度不高。
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佳。 3、每个学校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不浓厚。 4、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学生们多保持保守态 度。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比较乐观”和“不乐观”,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学生们难于定论,似乎乐 观中又有些许悲观态度,多持保守态度。 5、接触传统文化途经多样,偏重于课堂、书本。
调查对象及所占人数比例
调查问卷
• 1.你就读于哪所学校?( )
A.陇桥 B.财大 C.博文 D.外语
• 2.你能说出传统节日吗?并清楚知道他们的具体农历时间吗?( )
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调查实践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调查实践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调查实践报告》嗨,大家好!我是一名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呢。
今天呀,我想和大家讲讲我参与的一个超级有趣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调查。
我为啥会对这个感兴趣呢?因为我觉得中华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藏箱,里面装满了数不清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漂亮的汉服,从美味的中华美食,到神奇的中医。
我想,大学生哥哥姐姐们肯定比我懂得多得多,那他们对这个大宝藏是怎么看的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呀,就像一群小小的探险家。
我们先来到了大学的校园里。
校园可真大呀,到处都是高高的大楼和好多好多的树。
我们看到大学生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匆匆忙忙地走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
我们找到一个看起来很友善的姐姐,她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特别有学问的样子。
我走上前去,有点害羞地说:“姐姐,我们在做一个关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调查,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回答我们几个问题吗?”姐姐笑了笑说:“好呀,小弟弟,这听起来很有趣呢。
”我就开始问啦:“姐姐,你觉得中华传统文化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姐姐想了想,眼睛亮晶晶地说:“我觉得是书法呢。
每次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字,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和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话。
那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一种力量和韵味,就像一首无声的诗。
小弟弟,你能明白那种感觉吗?”我用力地点点头,虽然我不太会写书法,但是我能想象那种美妙。
接着我们又问了好几个哥哥姐姐。
有个哥哥说他特别喜欢中华武术,他说:“中华武术可不仅仅是打打杀杀,那是一种强身健体,还能磨练意志的东西。
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深深扎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枝干向着天空伸展,充满了力量和生机。
每次练武术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古代的大侠,行侠仗义呢。
”不过呀,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有个姐姐皱着眉头说:“我觉得现在西方文化的冲击有点大,有时候在校园里看到大家都在过西方的节日,像圣诞节呀,情人节呀,感觉中华传统文化好像被冷落了。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及接受情况,本次调查以安徽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例,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见附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69份,有效回收率86%,调查数据真实有效。
现就调查结果作如下报告:首先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情况的现状作如下分析分析:一、学生热情饱满接触机会不足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从心底的热爱,对民族智慧结晶的崇敬。
但是现代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之接触文化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少,且许多大学生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矛盾。
通过对国画,书法,民族乐器等传统艺术掌握程度的调查,18%学生有所掌握,51%学生学过皮毛,29%的一点不懂。
因此我们看出,大部分学生确实有去接触传统艺术,但精通者却少之又少,笔者询问过一部分同学,都承认文化艺术的重要,但也表示实在无过多精力和良好途径去更持久深入的学习。
因此,热爱精神饱满,但接触机会不足,是传统文化无法广泛传承的重要原因。
二、宣传力度不足我们立足于大学现状,调查了大学生平时所读的书籍类型,知道他们在专业之余,大部分还是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经典作品。
虽然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然而,我们学校对传统文化开设的课程却很少,这无疑让许多爱好传统文化的学生大失所望。
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在如今学业负担十分沉重的今天,大家仍不忘留时间于传统文化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针对以上调查得出的结论,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现状的情况,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学校重视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无论文科或是理科、文科,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课的设置,也可在大学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组织各种讲座和竞赛,并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学协会或组织,学校若完全采取自愿的原则,那么许多学生将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一旦向他们敞开教育的大门,凭借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定能让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没有兴趣到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中去。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即有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孔孟文学、法家思想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传统文化也应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区分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与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值得传承的数不胜数,“先义后利”、推崇“仁爱”原则,讲求和陸相处、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守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德至善”、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廉洁自律、宽厚待人等至今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并体现在方方面面。
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有缺乏平等性。
人人无法实现平等,甚至裹小足打压女性人格尊严。
当今拜官主义拜金主义也是盛行。
第二个弊端是缺乏科学精神,不利于时代科技创新。
第三个弊端是缺乏法治观念,“潜规则”盛行,严重败坏社会道德与公共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人们地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地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地优秀文化传统,加之以上种种历史地原因,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地精粹,在他们地文化记忆中,更多地是对它地否定与批判,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地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这一令人堪忧地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地政策及相关法令,并将其与当前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推广普及教育,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但总地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关这方面地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而另一原因,既是最重要地,也是最易被忽视地,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地道德价值,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
度的调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践过程:
准备阶段:讨论调查的问题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展开工作,各尽其责
总结阶段:资料整合,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基本思路与方法:
调查形式:网上相关资料查询
我们小组共有六名成员,采用网上查询的形式,并采用讨论等方式对获取的
资料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题研究意义:
1.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2.使当代大学心怀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3.使当代大学生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4.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继承下去。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
从外国的品牌,外国的流行语到外国的生活方式等都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是否已经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呢这样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不会就此而衰落呢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到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呢
就此问题,我们就当今“大学生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调查与研究。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在一次针对性调查中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11%的人对传统文化非常的喜爱,其中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只是一般,然而还有13%的人讨厌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全盘摒弃。
当查询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有20%的人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会继续发扬光大;50%的人持中间态度,认为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人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关心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坚决否定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数占了7%。
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各持有不同的观点。
2.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方式多样,但以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和加大宣传居多
首先,我们调查了采取什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对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及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加大宣传认同度最高,大学生也很认可各种商业促销活动,认为这种方式也是加大宣传的一种好方法。
当然,当代大学生对一些观点也并非盲目认同,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
例如,当问及他们对韩国端午节申遗有什么感觉时,其中大部分人都对此非常的反感,认为韩国不尊重别国的文
化,抄袭别人的传统。
从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在对传统发展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现代
行为倾向并非行为本身,它是一种行为意图,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准备状态。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的调查,更能体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调查发现,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节日情结;而圣诞节等西方较为流行的节日位居第二。
阅读方面,大学生更青睐“走遍美国”和“日本漫画选集”两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阅读趣味,功利性阅读、读图时代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结合前面提到的阅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着问题,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阅读承载传统文化的书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革,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板着面孔说教只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疏离传统文化,一味迎合青少年的趣味无疑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4.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及评价:途径多,但效果不一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继承”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不多。
还有一些就是通过各种媒介比如电视等,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家讲坛”、“东方讲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位渠道。
另外,“课堂学习”的选择率也比较高。
从大学生对这些途径的有效性评价来看,课外阅读、课堂学习和影视节目
分列前三位。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有效性评价并不低,但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的大学生通过该途径接触传统文化。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调研总结:
这次我们的课题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在这次课题活动中,我们小组六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调查与研究,并对查询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让我们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在查找相关资料与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体会与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们,并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这次调查的成果是我们小组一起努力的成果,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一,对待的态度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上下五千年璀璨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灿烂夺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并将中国传统文化
发扬光大,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创新,为实现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而不懈坚持与奋斗。
参考资料: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国大学生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