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析化学B试卷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x ts 58.25 3.18 0.15 (58.25 0.24)%
n
4
9 次测定置信度为 95%时,t=3.18
x ts 58.25 2.31 0.15 (58.25 0.12)%
n
9
7. 标定某 HCl 溶液,4 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是 0.1020,0.1015,0.1013,0.1014。 分别用 Q 检验法(置信度 90%)和格鲁布斯检验法(置信度 95%)判断可 疑值 0.1020 是否应舍弃。
11. 用有效数字来表示以下计算结果:
解:
(1) 213.64-4.4+0.3244=209.6;
(2) 2.52 4.10 15.04 =2.53×10-3; 6.15 104
(3) pH=5.03,求[H+]=9.3×10-6;
(4)
1.5 108 6.1108 3.3 105
=5.3×10-6;
(6)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2. 什么是误差?什么是偏差?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单次测量值与 n 次测量平均值之差。 误差是用测量值与真实值作比较,衡量准确度的高低,偏差是用测定值与平 均值作比较,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大小。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高 准确度不一定高。
10 3
5. 什么是活度、活度常数、浓度常数?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活度常数?什么情 况下可用浓度常数? 解:活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活度常数:以活度表示的 平衡常数。浓度常数:以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
6. 什么是滴定常数 Kt?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其反应的 Kt 与 Ka、Kw 之间存在 什么关系? 解:酸碱滴定反应是解离反应的近反应,反应平衡常数称为滴定反应常数。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分析化学试卷一一。
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1) NH4H2PO4: [H+]+[H3PO4]=[OH-]+[NH3]+[HPO42-]+2[PO43-]2) NaAc-H3BO3: [H+]+[HAc]=[H2BO3-]+[OH-]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透射比减小。
3.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F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H2B]=[HB-];pH=6.22时[HB-]=[B2-],则H2B的pKa1=1.92,pKa2=6.22.5.已知Φ(Fe3+/Fe2+)=0.68V,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XXX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0.68V,化学计量点电位为1.06V,电位突跃范围是0.86-1.26V。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为99:1.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I2+2S2O32-=2I-+S4O62-。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λmax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部分四部分组成。
12.XXX灵敏度以符号S表示,等于M/ε;XXX灵敏度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波长无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水是固定相。
大连理工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解答1.有含氯的质量分数为34.31%的标准试样,某学生测得结果为34.58%,计算: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解: ①绝对误差%27.0%31.34%58.34=-=-=μx E②相对误差 =μE=%79.0%100%31.34%27.0=⨯2.用重量法测定某物质的含量,三次测定结果为:0.3417g ,0.3426g 及0.3342g ,计算:(1)平均值; (2) 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 (4)用Q 法检验,是否有应该舍弃的数据(置信度90%)。
解: ① 3395.033342.03426.03417.0=++=x②d=33395.03342.03395.03426.03395.03417.0-+-+-=0035.030104.0=③1)(2--∑=n x x s 0046.0=④ 设0.3342为可疑值89.03342.03426.03342.03417.0=--=Q94.0=表Q表即Q Q <∴无可舍弃的数据3.有一可溶性氯化物试样,经8次测定氯的质量分数为34.34%,34.31%,34.34%,34.39%,34.43%,34.36%,34.58%及34.24%。
计算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
解:1)(2--∑=n x x s=0.1%4.某学生测定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为:47.64%,47.69%,47.52%及47.55%,用四倍法检验是否有应舍弃的数据。
解:设47.52%为可疑值,则不包括47.52%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为:%63.473%55.47%69.47%64.47=++=x3)%63.4755.4763.4769.4763.4764.47(-+-+-=d =0.05%%20.04=d可疑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为:%11.0%63.47%52.47=-=ddd 4< ∴47.52%应该保留若设47.69%为可疑值,则有%57.473%52.47%55.47%64.47=++=x%047.03)%57.4752.4757.4755.4757.4764.47(=-+-+-=d%19.04=d%12.0%57.4769.47=-=ddd 4< ∴无可舍弃的数据5.有粗盐试样,经测定其氯的质量分数为56.66%,56.66%,56.68%,56.59%,56.58%,56.63%及56.59%,计算:(1)用Q 法检验是否有应舍弃的数据(置信度为90%)。
分析化学习题【附答案】@辽宁
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犯方法为(B)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B.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机构分析C.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B)A.0.1~1gB.0.01~0.1gC.0.001~0.01gD.0.00001~0.0001gE.1g以上3.酸碱滴定法是属于(C)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滴定分析D.光学分析E.色谱分析4.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A)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D.化学分析E.仪器分析5.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用(E)A.仪器分析B.化学分析C.常量分析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6~10] 应选用A.电位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常量分析E.超微量分析6.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D)7.用化学方法鉴别氯化钠样品的组成(B)8.测定0.02mg样品的含量(E)9.测定溶液的pH(A)10.测定0.8ml样品溶液的含量(C)(三)C型题(比较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利用,也可不选用。
[11~15]是属于A.化学分析法B.光学分析法C.A和B均是D.A和B均不是11.色谱法(D)12.紫外分光光度(B)13.重量分析法(A)14.电化学分析法(D)15.滴定分析法(A)(四)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6.下列分析方法中按对象分类的是(DE)A.结构分析B.光学分析C.仪器分析D.无机分析E.有机分析17.下列分析方法为经典分析法的是(BC)A.光学分析B. 重量分析C.滴定分析D.色谱分析E.电化学分析18.下列属于光谱分析的是(DE)A.色谱法B.电位法C.永停滴定法D.红外分光光度法E.核磁共振波谱法19.按待测组分含量分类的方法是(ABC)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很量组分分析D.常量分析E.微量分析20.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是(ABC)A准确 B.灵敏 C.快速 D.价廉 E.适合于常量分析二、是非题(用“√”或“×”表示正确或错误)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测定各组分的含量(×)2.定量分析就是重量分析(×)3.“主/常量”是表示用常量样品分析主成分(√)4.测定常量组分,必须采用滴定分析(×)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将完全取代化学分析(×)定性分析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湿法分析直接检出的是(B)A.元素B.离子C.化合物D.分子E.以上都是2.在离心管中进行的分析一般属于(B)A.常量分析法B.半微量分析法C.微量分析法D.超微量分析E.不属于以上任何说法3.定性分析产生的外观现象有(E)A.溶液颜色的改变B.产生气体C.沉淀的生成D.沉淀的溶解E.以上都是4.下述除哪条外都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条件(D)A.溶液的酸度B.反应离子的浓度C.溶液的温度D.试样的摩尔质量E.干扰离子的影响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除去干扰离子(D)A.加入配位剂B.加入沉淀剂C.控制溶液的pH值D.振摇或加热E.利用氧化还原反应6.对阳离子试液进行颜色观察时,试液为蓝色,则下列哪种离子不必鉴定(B)A.Co2+B.Cu2+C.Fe3+D. .Fe2+E.Mn2+7.定性反应中对照试验是用下列哪种物质代替试液(E)A.纯化水B.HCl溶液C.有机溶剂D.其它离子溶液E.已知离子溶液8.定性分析中常作空白试验,其目的是(D)A.检查试剂是否失效B.检查仪器是否干净C.检查选择的试剂是否合适D.检查纯化水和试剂中是否含有被测定离子E.检查反应条件是否控制正确9.最低浓度和检查限量与反应灵敏度的关系是(D)A.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越大,反映的灵敏度越高B.最低浓度越大,检出限量越小,反应的灵敏度越高C.最低浓度越小,检出限量越大,反应的灵敏度越高D.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越小,反应的灵敏度越高E.以上都不是10.在选用定性分析反应时应选择(D)A灵敏度最高的B.选择性最高的C.不必考虑灵敏度和选择性,只要有特殊现象就行D.反应的灵敏度满足的要求下,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E.一定是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11.在阴离子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溶液中一定有(B)A.SO42—B.CO32—C.NO3—D.S2—E.SO 32—12.某酸性溶液即可使KMnO 4退色,又可使I 2淀粉溶液退色,则酸性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C )A.Cl (浓度小)B. CO 32C.S 2—D.SO 42—E. NO 3—(二)B 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2006-2008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_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则金属离子能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
如果X的电负性增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2006年分析化学考题B卷(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50分,每题10分) 1、采用丁基罗丹明(B-Ge-Mo)杂多酸光度法测中草药中Ge含量(μg), 结果(n=9):10.74;10.77;10.77;10.77;10.81;10.82;10.73; 10.86;10.81(已知标样值μ=10.77μg问新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 解:P=0.95 f=8 X=10.79 S=0.042
(3)设BaSO4在0.10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3,首先计算溶
液中的离子I。 I=0.5=0.5(0.10×12+0.10×12)=0.10
由教材附录中查得当I=0.1时活度系数分别为,=0.355则S3=(实际
附录中的为)
= =2.86×10-5mol/L
(4)设BaSO4在2.0mol/LHCl溶液中之溶解度为S4。由教材附录中查的 H2SO4的Ka2=1.0×10-2. 则[Ba2+]=S4 [SO42-]+[HSO4-]= S4 HSO4-H++SO42-
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络合速度慢,且络合比较复杂,以氨水 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不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定量完成,无法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称量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 变为称量形式。
x + 5x + 0.1010×3.25 = 0.1010×10.51 x = 0.1222
w(KBrO3)= ×100% = 8.16%
w(KBr) = ×100% = 44.71%
5、计算BaSO4的溶解度。 (1)在纯水中; (2)考虑同离子效应,在0.10mol/LBaCl2溶液中; (3)考虑盐效应,在0.10mol/LNaCl溶液中; (4)考虑酸效应,在2.0mol/LHCl溶液中;
2006级分析化学期末试卷A卷
C.掩蔽反应D.诱导反应
20.某有色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光系数为κ1;该有色物浓度为3c1时,在λ1处用厚度为3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光系数为κ2,则它们的关系是
A.κ1=κ2B.κ1>κ2C.κ1<κ2D.κ2=3κ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A.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热导池检测器
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
17.如果色谱柱固定相用量增加1倍,其他条件不变时,样品的调整保留时间将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先减小再增大
18. IUPAC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
A.1.0000V B.0.0000V
C.未规定D.由实验确定
19.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反应速度被加速,此现象称为
C.分配系数小的D.上述都不是
7.对于一个化学反应aA+bB==cC+dD,A为被测组分,B为标准溶液,则滴定度 与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为:
A. C.
B. D.
8.当M和N离子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离子,当 时,要准确滴定M,则要求ΔlgK值为:
A.4B.5C.6D.7
9.液-液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述为:
A.邻二氮菲B.HClC.HAcD.H3PO4-H2SO4
12.氯离子选择电极与Cl-浓度呈能斯特响应,其电极电位随试液中Cl-浓度A.增加而增加B.增加而减少
C.减少而减少D.无变化
13.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0.1cm吸收池测定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透光度为:
A.T2B.T/2C.2TD.
1.采用电位法测Βιβλιοθήκη 牙膏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的作用是:
2006级分析化学试卷B卷
期末考试《 分析化学 》试卷 (B 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表,每题1分,共20分)1.以0.01000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25.00mL 的Fe 2+溶液,消耗试液25.00mL ,则722O Cr K /Fe T 应为:(单位:g·mL -1,M Fe =55.85)A .0.0003351B .0.005585C .0.003351D .0.016762.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活度?A .Ag +B .AgClC .Cl -D .Ag +和AgCl 的总和3.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A .0.09VB .0.27VC .0.36VD .0.18V4.现要用EDTA 滴定法测定某样品中Zn 2+的含量,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则用于标定EDTA 的基准物质应为:A .Pb(NO 3)2B .Na 2CO 3C .ZnD .CaCO 35.符合比耳定律的某溶液的吸光度为A ,若将该溶液的浓度减少一倍,则其吸光度等于:A .2 AB .A/2C .2lgAD .lg A/26.某碱样为Na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液,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先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溶液体积为V 1,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体积为V 2,V 1与V 2的关系是:A .V 1<V 2B .V 1=2V 2C .2V 1=V 2D .V 1>V 27.某二元弱酸的pKa 1=3.00,pKa 2=7.00。
pH=3.00的0.2 mol·L -1H 2B 溶液中,HB -的平衡浓度为:(单位:mol·L -1)A .0.15B .0.050C .0.10D .0.0258.测量值X 出现的区间为X=µ+1.96σ,测量值的概率为:A .34.13%B .68.26%C .95%D .47.5%9.BaSO4沉淀在0.1mol·L-1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酸效应影响B.盐效应影响C.配位效应影响D.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影响10.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 K a=K HIn;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2006-2007《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B)
二、回答问题(每题6分,共42分,写试卷纸上)1.已知某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有部分NaOH变成了Na2CO3。
用此NaOH 溶液测定HCl的含量,以甲基红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又如何。
2.什么是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电对的条件电势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吸光光度法中透光率和吸光度的关系式是什么?5.解释下列现象:(1) 用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2) 间接碘量法测铜时,若试液中有Fe 3+ 和AsO43-,它们都可将I-氧化成I2,加入NH4HF2可消除两者的干扰,解释其中原因。
6.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某一金属离子,共存离子组分会干扰,有哪些办法可以消除干扰?7.有一新有机显色剂为弱酸,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离解常数,请阐述理论依据和测定过程。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1.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计算:(1)H2B的K a1和K a2。
(2)如果以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00 mol/L的H2B,滴定至第一和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各选用何种指示剂?2. 25.00mL KI溶液,用10.00mL 0.0500mol/L KIO3溶液处理后,煮沸溶液除去I2。
冷却后加入过量KI溶液使之与剩余KIO3反应,然后将溶液调整至中性。
析出的I2用0.1008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1.14mL,求原KI溶液的浓度(10分)。
3.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
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 Cu=63.5)4.用有机溶剂从100mL水溶液中萃取某药物成分A两次,每次用有机溶剂10mL,欲使总萃取率达99%以上, 则A在两相中的分配比D应为多大? 萃取完后将有机相合并,用等体积水洗涤一次, 则将损失多大比例?(不考虑溶液中的其它因素影响)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写在试卷上)1. 将0.20mol/LSO42-和0.10mol/LBa2+等体积混合,欲通过加动物胶(p Ka1=2.0,p K a2=8.5 )促其凝聚,这时沉淀溶液的pH值应为___小于2.0______。
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一月分析化学(英强)C
大 连 理 工 大 学课 程 名 称: 分析化学(英强) 试 卷: C 闭 卷 授课院 (系): 化工学院 考试日期: 2008 年 1 月 8 日 试卷共 6 页Ⅰ. Judgments (10 points)1. Precision indicates the closeness of the replicate measurement in a set. ( )2. The weak acids H 3BO 3 (pKa=9.24) and CH 3COOH (pKa= 4.75) can be titrated with standard alkaline solution directly. ( )3. The pH transition range of an acid-base indicator should be dependent on its pK HIn , and falls in the titration curves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 )4. In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itrating the metal ions step-by-step is to mask the interfering ions. ( )5. In potentiometry, the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is developed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izess of the ions at the interface. ( )6. The maximum molar absorptivity εmax is a property of a substanc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termination will be low for a large εmax value. ( )7. In gas chromatography, a large partition coefficient K of a component indicate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nent in the mobile phase is large, and then the retention time is long. ( )8. In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the prerequisite for determination of a functional group –C=CH is that the fundamental line of the functional group in different compounds appears at certain range. ( )9. In 1HNMR method, we choose the compound (CH 3)4Si (TMS )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its δ=0) because the shielding parameter for the protons in this compound is smaller than for most other protons. ( ) 10. In AAS analysis, one of the perquisite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that the numbers of atoms in ground states approximate the numbers of the total atoms. ( )Ⅱ. Choice (30 points)1. For the following data, which contains two significant figures? ( ) (A) [H +]=0.012mol ⋅L -1 (B) pH=6.37 (C) m=0.3000g (D) wt=56.0%2. Fo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 ) is wrong. (A) the larger the K a , the larger the titration break.姓名: 学号: 院系: 级 班装订线(B)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itrant, the larger the titration break.(C)the larger the K s, the larger the titration break.(D) the larger the K sp, the larger the titration break.3. For the following sets of data which contains the value should be rejected according to Q test (Q0.90=0.76, n=4), ( )(A)0.1122,0.1126,0.1130,0.1134(B) 87.50,88.50,89.00,89.50(C) 4.03,4.04,4.05,4.13(D)0.2042,0.2044,0.2045,0.20474. Fo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oncerning αY(H) , which is wrong? ( )(A) αY(H) decreases as pH increases.(B) αY(H) is always less than 1.(C) lgαY(H) approaches zero at high pH.(D) αY(H) increases as pH decreases.5.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cids HCl, HAc (pK a=4.75) and HCOOH (pK a=3.75)are equal.When they are titrated with NaOH standard solution, the order of thetitration breaks is ( )(A)HCl < HCOOH < HAc (B) HAc < HCOOH < HCl(C) HCOOH < HAc < HCl(D) HCl < HAc < HCOOH6. In the V olhard titration, ( )(A)Cl-is titrated with AgNO3standard solution, K2CrO4is used as indicator and the pHrange is 6.5-10.5.(B)Cl-is titrated with AgNO3standard solution, K2Cr2O7is used as indicator and themedium is acidic.(C)Ag+ is titrated with NH4SCN standard solution, K2CrO4 is used as indicator and the pHrange is 6.5-10.5.(D)Ag+ is titrated with NH4SCN standard solution, ferric alum is used as indicator and themedium is acidic.7. In potentiometry, the reference electrode should meet that ( )(A)its potential is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B)its potential should be equal to zero(C)its potential should be constant during the determination(D)there is no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8. In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the reasons for the apparent deviations from Beer’s Law are( ).(A)nonmonochromatic radiation and the reading errors,(B)nonmonochromatic radiation and systematic errors,(C)nonmonochromatic radiation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sample,(D)operation mistakes and random errors.9. In spectrophotometry, the suitable absorbance range is ( ).(A) 0~0.2 (B) 0.3~1.0(C) 0.2~0.7 (D) 1.0~2.010. In AAS analysis, the width of an atomic absorption lin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 )(A) the natural width (B) the Doppler broadening(C) the pressure broadening (D)Stark and Zeeman broadening11. The function of the atomization system in AAS is ( )(A)to emit characteristic radiation(B)to provide the energy to obtain atoms that in ground states(C)to produce the enough strong radiation(D)to emit electrons12. In gas chromatography, if the baseline width of a peak decreases one times, the column efficiency will be ( ) times as the former.(A) 2 (B) 4(C) 1/2 (D) 1/413. For1HNMR spectrum, which of the chemical shift for the following marked proton(s) in the compounds is the largest. ( )(A) RCH2CH2OH;(B) RCH2CH2OH;(C)RCHO;(D) C6H6.14. In IR spectrum, the order for the absorption peaks of the functional group –C=O in the compounds (1) FCOF, (2) CH3COF, (3) CH3COCl should be ( ).(A) (1)> (2) > (3) (B) (2)> (1) > (3)(C) (2)> (3) > (1) (D) (1)> (3) > (2)15. The Doppler broadening of the atomic absorption line is from ( ).(A) thermal movement of atoms (B) collisions between unlike atoms(C) collisions between like atoms (D) the uncertainty effectⅢ. Fill in the blanks. (10 points)1. The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 , sample container, detector, signal processors and readouts.2. The PBE for (NH4)2C2O4 is .3. The metal ions M and N can form complexes MR and NR with color-forming reagent R. At certain wavelength, the total absorbance for MR and NR is 0.530, and the transmittance for MR is 40%. The absorbance for NR is at this wavelength.4. In GC analysis, the TC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of the substance detected, while the FID works proportionally to .5. In 1HNMR, the peak area ratio for CH3CH2CHO from downfield to upfield is .6. A Fe3+ solution of 10-3.10mol/L is titrated with EDTA standard solution. The minimum pHvalue for effective titration is , and at this pH, lgK FeY-’= .lgK FeY-=25.1lgαY(H)14 15 16 17pH 1.9 1.6 1.3 1.0Ⅳ. Calculations (42 points, 3⨯10 points for problems 1, 2, and 3, 12 points for problems 4) 1. A 0.2150g steel sample is dissolved in HCl solution. SnCl 2 reduces the Fe 3+ of this solution to Fe 2+, and then Fe 2+ is titrated with 0.01726mol/L K 2Cr 2O 7 standard solution, requiring 22.32mL. Calculate 722O Cr Fe/K T , 72232O Cr /K O Fe T , the percentage of iron in the steel sample in terms of %Fe and %Fe 2O 3. (32O Fe M =159.7 g ⋅mol -1, M Fe =55.85 g ⋅mol -1)2. Weighing a sample containing Ca 0.0500g ,dissovled and prepared to be a solution of 100.00mL ,then the voltage of the solution is measured with a cell made up of a Ca 2+ selective electrode and a reference electrode at 25℃, the voltage reading is 385.0mV; After the addition of 1.00mL 0.100mol ·L -1 Ca 2+ standard solution and good mixing, measure again, the voltage reading is 401.5mV .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with percentage) of Ca in the sample.3.At 500nm, a compound A has an absorptivity 100 L·g-1·cm-1. A 0.4500g sample containing the compound A is dissolved and then prepared in a 250mL volumetric flask. Pipet a 1.00mL aliquot and then dilute to 50.00mL.The final solution has an absorbance of 0.37 when measured in a 1cm cell at 500nm.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the compound A in the sample.4. A sample is analyzed by packed gas chromatography. When the column length is 1m, the retention times for components A and B are 11.6 min and 12.5 min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theoretical plate number for the column is 3600.Calculate:(1) the corresponding baseline widths for components A and B(2) the resolution(3) Assume that the ration of the retention times of the two compounds keep constant and the peak widths of the two compounds are equal, calculate the column length for the baseline separation of the two components.Ⅴ. Deduction (8 points)Knowing that the molecular formula of a strong-smelling compound is C3H6O2. The compound shows a wide absorption at 3400cm-1and a strong absorption at 1710cm-1in its IR spectrum. The 1HNMR spectrum for the compound is as follows. Deduc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and give the deducing procedures.。
大连理工大学2006考研试题及解答
一.(20分)某厂有一塔径为0.8m 的常压填料塔,用1000kg/h 清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质A ,已知入塔气中A 组分摩尔分率0.05,混合气量为50 kmol/h ,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 e =0.75x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8m ,要求吸收率为95%,试求:(1)出塔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率; (2)完成该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3)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为k y a=3400kmol/(m 3·h ),则气相传质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比值为多大?指出该吸收过程的速率受到哪一侧传质阻力的控制。
(4)从操作液气比与最小液气比的常规经济比值角度,分析本题所用液体用量的合理性。
解: 0427.06.550025.050005.050;0025.0)95.1(05.0)1(;/6.55181000)1(11122112=+⨯=+⨯+=+=-=-===x x x q y q x q y q y y h kmol q nL nG nL nG nL ϕmN H h y y y N y y y y y y y y y y y OG OG mOG m e 844.4055.68.0;055.6007844613.00025.005.0007844613.00025.0017975.0ln0025.0017975.0ln0025.00;017975.00427.075.005.0)2(212121222111=⨯=⨯==-=∆-==-=∆∆∆-∆=∆==-=∆=⨯-=-=∆本题液体用量合理中间,—恰好在质阻力的控制该吸收过程受液膜侧传总传质阻力气相传质阻力:相际传质过程的总阻力尔流率,单位塔截面积上气相摩实际实际∴==⎪⎪⎭⎫ ⎝⎛⎪⎪⎭⎫ ⎝⎛=--=--=⎪⎪⎭⎫ ⎝⎛=⨯==--=⎪⎪⎭⎫ ⎝⎛∴==+=+=⋅=⨯==⨯⨯==⋅--0.21.156.17125.0/1124.1112.100427.00025.005.07125.075.095.00/)4(;03657.034.12413400175.03400134.1231;11)/(34.1248.0450;8.08.0450);/()3(min2121121min3322nGnL nGnL nG nL nG nL x x y y y y y OG q q q q x x y y q q m m y y y q q ak a k m a k a K h m kmol a K aK aK G H s m kmol G ϕππ二.(25分)拟用一离心泵将水库的水送至高位敞口容器,容器液面高于水库液面50m ,且维持液面恒定。
大连理工普通化学考试样题(含解答)
大 连 理 工 大 学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试卷:A(少) 考试形式: 闭卷 授课院 (系): 化工学院 考试日期:2006年6月11日 试卷共 6 页一. 是 非 题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10小题, 每小题1分)1.标准状态下,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时,某反应的∆r H <0, ∆r S <0,则该反应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 — )(因为:∆G=∆H-T ∆S, ∆G<0才能自发进行)2. 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可以确定一个波函数。
( — ) (因为:n, l, m 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才可以确定一个波函数,自旋量子数m s 与波函数无关)3. 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的。
(— ) (因为:还存在中性配合物,如Fe(CO)5, 没有内界和外界)4. 已知反应N 2(g)+2O 2(g)=2NO 2(g)的∆r H (298K)=67.7kJ .mol -1,则∆f H ( NO 2,g,298K)= 67.7kJ .mol -1。
(— ) (因为:生成一摩尔NO 2(g)的∆r H (298K)才是∆f H ( NO 2,g,298K))5.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总大于反应热。
(+ ) (因为:∆H=Ea(+)-Ea(-),吸热反应∆H>0,所以Ea(+)>∆H )6. 电化学抛光时,要抛光的工件做阴极。
(— )(因为电化学抛光时要抛光的工件需要溶解,做阳极时,M=M n+ + ne 发生溶解)7. 电极极化总是使阳极产物的实际析出电势小于理论析出电势。
(— ) (因为电极极化是使阳极产物的实际析出电势大于理论析出电势)8. 主量子数n=3时,有3s,3p,3d,3f 四种原子轨道。
(— ) (因为主量子数n=3时,只有3s,3p,3d 三种原子轨道,n=4时,才有4s,4p,4d,4f 四种原子轨道)名:号:系:级 班装订线9. 相同温度下,同一种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渗透压越小。
2013年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分为A卷、B卷)
大连理工2007年分析化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分析试样时,采用仪器分析法得到的相对误差比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大。
()2.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其绝对值越小,说明准确度越高。
()3.对某试样进行测定,若测定次数一定,则随着置信度的增加,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会增大。
()4.滴定分析中,终点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剂选择是否得当。
()5.硼酸是三元弱酸(pKa=9.24),在水溶液中它不可以直接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
()6.在配位滴定中,在允许滴定的pH范围内,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滴定曲线的pM突跃越小。
()7.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8.通常玻璃膜电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长时间浸泡,这样可以消除不对称电位。
()9.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酸度较高,测定结果将偏低。
()10.在气相色谱法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4Lmol-1cm-1,它是在1cm厚的比色皿中通过测定0.200 mol L -1的溶液计算得到的。
()1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待测的金属元素吸收同种元素共振发射线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共振吸收线,其半宽度比发射线的半宽度小。
()13.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外层电子的跃迁引起的,通过解析红外谱图可以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易形成氢键的-OH基团,当其溶液稀释后-OH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则可以推断此化合物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15.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即为待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哪项不可以用来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A.对待测的试样做对照试验;B.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校准;C.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D.对待测的试样做空白试验。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2006年
姓名:__________ 大 连 理 工 大 学学号:__________课 程 名 B 第 1 页 共 8 页院系:__________ 试卷共 8 页 _____ 级_____ 班一二三四平时成绩 最终成绩 标准分 10 20 10 40 20 100 得 分一、判断题(正确的写“√”,错误的写“X ”;每题1分,总分10分)1. [ ] 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2. [ ] K m 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底物无关。
3. [ ] 双链DNA 的T m 值随(A+T )/(G+C )比值的增加而减少。
4. [ ] DNA 序列自动分析仪使用的测序法是化学降解法。
5. [ ] 糖异生是将葡萄糖氧化为CO 2和H 2O 的途径。
6. [ ] 酶原没有活性是由于活性中心没有形成或没有暴露。
7. [ ] 乳糖是由半乳糖和果糖组成的二糖。
8. [ ]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9. [ ] 碳三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所含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对CO 2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碳三植物利用CO 2能力很高,是高产植物。
10. [ ] 真核生物细胞的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而原核生物位于细胞 膜上。
二、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总分20分)1.[ ] 下列________不是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
A. NADHB. NADPHC. FMNH 2D. cyt a a 3(Cu)2.[ ] 嘌呤碱基在人体中的最终分解产物是_______。
A. 氨B. 尿素C. 鸟囊素D. 尿酸3.[ ] 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
A. 2′,3′-磷酸二酯键B. 2′,4′-磷酸二酯键C. 2′,5′-磷酸二酯键D. 3,5′-磷酸二酯键4.[ ] 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在人体有氧条件下进一步转变成_______。
A. 乙醇 B. 乙酰CoA C. 脂酰CoA D. 乳酸装订线5.[ ] 请指出①肌红蛋白(MW:16900)、②过氧化氢酶(MW:247500)、③细胞色素c(MW:13370)和④糜蛋白酶原(MW:23240)在凝胶过滤柱上洗脱出来的顺序_________。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连理工大学第三版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连理工大学第三版答案【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txt>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蔗糖(c12h22o11)溶液b.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 (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胶团b.电位离子c.反离子d.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胶体的布朗运动b.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胶团有溶剂化膜d.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而不聚沉。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解:选d。
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相反电荷离子的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
fe(oh)3溶胶中胶粒带正电荷,起聚沉作用的应是电解质中的阴离子,且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
分析化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分析化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定量分析化学中最突出的概念是()参考答案:量的概念2.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参考答案: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3.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参考答案:进行仪器校正4.能够表示固定相对两种组分选择性的参数是()参考答案:相对保留值5.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参考答案: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6.电位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是参考答案: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7.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8.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实验中滴定剂溅落到锥形瓶外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为参考答案:载体+固定液10.等电位点是指()参考答案:该点电位值不随温度改变11.测定某有机物, 称取 0.2000 g, 溶解后加入 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 10.00mL, 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 19.20 mL, 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参考答案:百分之几12.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 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参考答案:35.22%13.核磁共振波谱法中选四甲基硅烷Si(CH3)4(TMS)作为参比的原因不包括()参考答案:分子量相对较大14.对化学位移没有影响的因素是()参考答案: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15.质量吸收系数a 与摩尔吸收系数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 =κ/M;16.假设一分光光度计的读数误差DT = 0.1 %,则其测定待测试样浓度的相对误差最小时,其吸光度值为( )参考答案:0.434;17.请按序排列下列化合物中划线部分的氢在NMR中化学位移值的大小 ()a.CH3Fb.CH2OCH3c.(CH3)3N d.(CH3)4C参考答案:a>b>c>d18.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4种氢核的化学位移值(d)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图片】参考答案:d >c>b>a19.三个不同的质子A, B, C, 其屏蔽常数的次序为:s B>s A>s C, 当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 所需外磁场B0的次序是()参考答案:B 0(B)> B 0(A)> B 0(C)20.下列有关色谱分离过程的正确描述是()参考答案:两相、两相的相对运动以及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分配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2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建立的关键突破是()参考答案:特殊光源;22.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积分吸收,下列条件中哪项是必须的?()参考答案: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23.通常用来表示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的是()参考答案:中心频率与半宽度;2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参考答案:原子化器之后25.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参考答案:消电离剂26.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参考答案:t检验27.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度区间变;n不变时,置信度提高,置信区间变()参考答案:小;大2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参考答案: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29.置信度的定义是()参考答案:测量值出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30.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3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定量分析一般过程()参考答案:取样-预处理-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32.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Heyrovsky J33.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34.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出现在()参考答案:20世纪40年代后35.普遍认为分析化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参考答案:三次3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都属于()参考答案:光分析法37.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这是()参考答案:按分析对象分类38.按Q检测法(n=4时,Q0.90=0.76)删除可疑值,下列各组数据中有可疑值应予删除的是()参考答案:3.03,3.04,3.05,3.1339.能够指示化学反应终点到达的指示剂必须具有下列何种性质()参考答案:在反应终点前后有明显的颜色变化4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参考答案:空心阴极灯41.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参考答案:K越大,出峰越慢42.速率方程正确的是()参考答案:H = A + B/u + C·u43.载气流速高时, 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参考答案:传质阻力项44.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参考答案:分子光谱45.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参考答案: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46.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参考答案: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47.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
分析化学试卷B卷2006-2007(二)及答案
2006——2007 (二)期分析化学试卷(B卷)班级:工艺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 得分: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_________的分析方法及__________的学科。
2、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易觉察的___________所引起的误差。
3、NaOH标准溶液应采用______法制备,标定时以________为指示剂。
4、高锰酸钾法是以高锰酸钾为________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中确定终点的指示剂属______指示剂。
5、配位滴定法是__________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本法中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是以______为代表的氨羧配位剂。
6、配位滴定法中的标准溶液EDTA,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7、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四种。
8、HCl标准溶液通常采用______法制备,以________基准试剂标定。
9、分析滴定中的酸碱反应是以___________反应为基础。
10、滴定分析中,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称为_________,它的配制一般有两种方法,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系统误差的性质是()。
A、随机产生;B、呈正态分布;C、难以测定;D、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下列数据中具有三位有效数字的有()。
A、0.35;B、9.90;C、1.235;D、52;3、控制碱式滴定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A、左手捏挤于玻璃珠上方胶管;B、左手捏挤于玻璃珠稍下处;C、左手捏挤于玻璃珠稍上处;D、右手捏挤于玻璃珠稍上处;4、按待测组分相对含量划分分析方法,其中常量组分分析含量在()。
A、1%以上;B、0.01-1%之间;C、0.01%以下;D、2%以上。
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化C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_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C 闭卷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8 月 19 日试卷共 7 页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偏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2.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将使结果偏高。
()3.沉淀滴定的突跃范围随着K sp的增大而减小。
()4.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是由于其存在形式或结构的改变。
()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
()6.不对称电位是由于测量浓度相差较大的试样所引起的,需要用标准溶液校正。
()7.在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入射光波长增加而减小。
()8.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试样的浓度较大时,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常可测定试样中各种微量离子的含量。
()10.当共存元素原子浓度很小时,吸收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变宽的影响。
()11.气相色谱法不能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12.氢火焰离子化色谱检测器属于广普浓度型检测器,对所有化合物均有响应。
()1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增加柱长,组分的保留时间增加,同时色谱峰变宽,不一定使分离度得到提高。
()14.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15.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 )A .Q 检验;B .t 检验;C .方差分析;D .F 检验。
2.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条件B .精密度高,表明操作的重复性好C .消除了偶然误差时,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D .消除了系统误差时,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3.置信度是指: ( )A .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之一 ;B .平均值在置信区间出现的几率;;C .真值在置信区间出现的几率;D .偏差小于0.2%时,数据的可靠程度。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B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膜电位的产生实质是离子的扩散和迁移的结果.0.1mol·L-1的HCl溶液不能滴定0.1mol·L-1的NaAc溶液,是因为K ( HAc )= 1.8×10-5, 而cK b〈10-8。
()3. 佛尔哈德法测定Cl-1, 未加有机溶剂保护,则测定结果偏高。
( )4. EDTA分子中有6个配位原子,故一个EDTA分子可以满足6个金属离子配位的需要。
( )5.用台砰称取NaCl 1.5克,又用分析天平称取NaCl 0.1550克放于同一烧杯中应记为1.6克。
( )6. 我们实验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适合对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物质进行测定.。
( ) 7. 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则滴定允许的PH值越高。
( ) 8.分析测定中,若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好,则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 ).9. 在滴定分析中,由于所使用的滴定管漏液,由此产生的是偶然误差。
( ).10.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 调节液面高度到标线时, 移液管口应浸在液面下。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 下列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相对平均偏差(d r)= 。
标准偏差(S)= 。
2.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KMnO4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时,应该注意的滴定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和。
3.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中, 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其单色器的的作用是___________,比色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光电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请写出NH4Ac水溶液的质子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碘量法主要的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减小上述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滴定时的速度可___________,溶液不需__________。
现代分析化学期末试卷B
大连理工现代分析化学模拟试卷2姓名:学号:院系:级班课程名称:现代分析化学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强度发生浅色效应。
()2.发光分析除光致发光(荧光和磷光分析)以外,还包括化学发光分析、电化学发光分析和生物发光分析等。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中电能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不发生变化。
( )4.第一激发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高能级。
()5.拉曼散射被视为分子和光子间的弹性碰撞,光子的能量没有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B.光电效应;C.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D.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3.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4.碳谱如果不采用标识技术很难解析的原因是()A.碳谱灵敏度低;B.碳核之间有偶合裂分;C.碳谱分辨率高;D.碳核和氢核之间有偶合裂分。
Br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5.在质谱图谱中,CH3A. 1/3;B. 1/2;C. 1/4;D. 相当。
6.在质谱图的中部质量区,一般来说与分子离子质荷比奇偶相同的碎片离子是()A.由简单开裂产生的;B. 由重排反应产生的;C.在无场区断裂产生的;D. 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
7.2D-NOE相关谱提供()。
A.提供相邻核的相关信息?B.空间距离相近核的相关信息C.提供同一自旋体系的所有相关峰信息D.提供偶合常数的相关信息8.1H检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SQC主要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_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B 闭卷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试卷共 7 页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分析数据中,“0”均不作为有效数字位数计算。
()2.准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二元酸,只要Ka1/ Ka2>104,就能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系统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
则金属离子能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8或lg cK’MY≥8。
()8.碘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低。
()9.由速率理论,降低固定液液膜厚度,减小固定相颗粒粒度,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致及装填均匀,可有效提高分离柱柱效。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高,将对晶体膜产生损伤。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 L∙mol-1∙cm-1,在该波长处进行测定,测定的灵敏度最大。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直到1955年才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做到使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且发射线的Δν/2小于吸收线的Δν1/2。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所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
如果X的电负性增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低场移动。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M=1:3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溴元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2.下列各项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A.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B.称量有吸湿性固体时空气湿度有变化;C.滴定时温度有波动;D.在称重时环境有振动干扰源。
3.某同学根据置信度95%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时,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宽;B.测定次数越少,置信区间越窄;C.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D.与测定次数无关。
4.对于反应速度慢的反应,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滴定()A.提高反应常数;B.返滴定;C.间接滴定;D.置换滴定。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 V1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 V2mL,已知V1>V2,碱灰的组成为()A.NaOH;B.Na2CO3;C.Na2CO3+NaHCO3;D.NaOH+Na2CO3。
6.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体积的H2C2O4和HCl溶液,消耗的NaOH体积数相同,说明()A.两种酸浓度相同;B.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C.HCl浓度是H2C2O4的两倍;D.H2C2O4的浓度是HCl的两倍。
7.以0.1000mol·L-1 HCl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氨水(p K b=4.74),适用的指示剂是()A.甲基黄(p K HIn= 3.3);B.苯酚红(p K HIn= 8.0);C.甲基红(p K HIn= 5.0);D.中性红(p K HIn= 7.4)。
8.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选择的指示剂是()A.AgNO3, 碱性, K2CrO4;B.AgNO3, 碱性, K2Cr2O7;C.KSCN, 酸性, K2CrO4;D.AgNO3, 中性弱碱性, K2CrO4。
9.在EDTA配位滴定中,pH与酸效应系数αY(H)对配位滴定的影响是:()A.pH升高,αY(H)增大,配合物稳定性增大;B.pH升高,αY(H)变小,配合物稳定性升高;C.酸度增大,αY(H)升高,配合物稳定性增大;D.酸度增大,αY(H)变小,pH突跃范围变大。
10.如果在酸性溶液中,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则发生()A.氟化镧晶体发生溶解;B.溶液中的H+ 破坏氟化镧晶体结构;C.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产生较大误差;D.溶液中的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产生交换。
11.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其中的NaCl的作用是:()A.控制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D.加快响应时间。
12.有关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 ij的描述正确的是()A.K ij的值与溶液活度无关;B.K 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低;C.K 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D.K ij的值越大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
13.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关摩尔吸光系数描述错误的是:()A.摩尔吸光系数随测量波长变化而改变;B.摩尔吸光系数与试样浓度无关;C.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D.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小,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14.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1.0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透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A.A是B的1/2;B.A是B的lg(1/2)倍;C.A是B的lg2倍;D.A是B的2倍。
15.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劳伦兹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C.待测原子间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16.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可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来抑制或减少化学干扰,下列哪组中包含了不使用的试剂?()A.释放剂、保护剂、饱和剂;B.释放剂、保护剂、电离缓冲剂;C.释放剂、饱和剂、沉淀剂;D.释放剂、饱和剂、电离缓冲剂。
17.增加载气流速,柱效提高,表明:()A.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B.分子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C.涡流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D.降低载气流速是提高柱效的唯一途径。
18.下列有关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A.分离度与柱长有关,但柱子越长,分离度不一定越高;B.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C.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D.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理论塔板数越大,分离度越高。
19.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20.质谱图中不可能出现的有:()A.分子离子峰;B.同位素离子峰;C.碎片离子峰;D.带有自由基的分子碎片峰。
21.下面有关化学位移描述错误的是()A.质子受到的屏蔽减小,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大;B.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小;C.化学位移值与质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大小有关与诱导效应等因素无关;D.化学位移值的大小主要反映的是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影响的强弱。
22.一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2500cm-1~1900cm-1处有一个弱吸收峰,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A.醛和酮类化合物;B.炔和腈类化合物;C.酯和羧酸类化合物;D.醇和胺类化合物。
23.在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中()A.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B.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C.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D.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24.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五重峰的是()A.CH3CH3;B.CH3CH2OH;C.ClCH2CH2CH2Cl;D.CH3CH(CH3)2。
25.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稳定性强弱的次序为:()A.醇< 脂环化合物< 烯烃< 芳香烃;B.芳香烃< 烯烃< 脂环化合物< 醇;C.烷烃< 烯烃< 芳香烃< 脂环化合物;D.醇< 芳香烃< 脂环化合物< 醚。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滴定度的定义为,用符号表示。
指示剂变色点和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之间存在差异,所引起的误差称为,其大小反映测定结果的。
2.原子化方法有原子化法和原子化法,原子化效率较高的是原子化法。
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由离子态转变为蒸气。
3.玻璃电极属于膜电极,F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膜电极。
控制pH电极玻璃膜两边的溶液性质完全一致,此时的膜电位零,称之为电位。
4.在H2, He, N2气体中,从组分在分离柱中扩散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热导检测器热导系数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从安全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5.化合物中的羟基伸缩振动ν(-OH)特征峰通常出现在cm-1附近。
比较C ═ C和C C键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更大者是。
一般共轭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诱导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
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以K2Cr2O7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称取基准物0.2218g,置于碘量瓶中,水溶解后加入适量H2SO4和过量KI,待反应完成后,加水稀释,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3.84mL,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
已知Cr2O72-+ 6I-+ 14H+ === 2Cr3+ + 3I2+ 7H2O(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K2Cr2O7:294.19 g⋅mol-1;Na2S2O3:158.11 g⋅mol-1;KI:166.01 g⋅mol-1;I2:253.81 g⋅mol-1)五、电化学分析计算题(10分)在25℃时,称取含钙试样0.0500g,溶解后用100mL容量瓶配制成100.00mL溶液,用参比电极和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374.0mV, 加入1.00mL浓度为0.100mol⋅L-1的钙离子标准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次测定,电动势为403.5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