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浮力
浮力第1节浮力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_压面__力存__差在__,_即F 浮= _F__向_上_-__F_向_下_,__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跟大它小浸,在液体中__的体__积___有_ 关, 跟液体的__密__度___有_关。
浮力
1.(3分)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D的) 是 A.在水中嬉戏的小B鸭.在蓝天飞翔的老鹰 C.深海潜游的鲸D鱼.深入河底的桥墩
的压力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5.(3分)(铜仁中考)将甲、乙、丙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 如图所示,则浮力最小( A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6.(3分)一铁块浸没在海水中时受到的F1浮,力浸为没在清水中 时受到的浮力F2为,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 为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3×4分=12分) 14.一正方体铁块,在水下某深度时,上15表N的面压受力到, 下表面受2到0 N的压力,则物体受到的_浮__力5__为___。N 15.如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__大论__鱼中__,_的_说法正确,这 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_浸__在__液__体__中__的_体_有_积_关_。
三、实验探究(9题分+15分=24分) 16.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如因素有关” 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大__0小_.5_是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 度有关你,认为对吗_?_不__对___,理_ 由是没体__有积__控相__制同__鸡__蛋__浸__在__液__体_。_中__的__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

连接中考
例1(宿迁中考)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 中,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然后将物块逐渐 浸入水中。 (3)猜想:D图中,物块浸没后 继续下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___不__变___。
连接中考 例2(2018•朝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看到这里,你肯定对死海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知道 产生这些奇妙现象的原因吗?
2.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知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会用 称重法测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 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知识点 1 浮 力
海洋中的巨大冰山能漂浮在水上,游船、鸭子能在水中游弋, 孔明灯能够升空,托起冰山、游船、鸭子、孔明灯等的力就是浮 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人们在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 由畅游,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 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据游过死海的人说,人跳下死海,身 体会马上浮出水面;如果仰天一躺,就会 像一叶扁舟,顺流漂荡。两手头下一盘,就是一个枕头,人宛如睡 在“凉席”上。有些游客带了书报杂志来,躺在死海上看书,并摄 影留念,这已成为死海一景了。
浮力的大小 等于弹簧测 力计示数的 减小量。
F拉 G
水
浮力的测量——称重法
F浮 F拉
物块在水中保持静 止,受力平衡,即
G=F浮+F拉
F浮
G 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 F浮=G-F拉
浮力是由于液 体对物体向上 和向下的压力 差产生的。
浮力产生的原因
F1
h
八年级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新版

F
F′
G
G
物体未浸入水里,弹簧秤的示数 F等于物重G,即F=G。 物体浸在水里,弹簧秤的示数 F′比物重小,即F′<G。
当用弹簧称拉水中物体时,对物体 进行受力分析:
F拉
F浮 F浮+F=G 得:F浮=G - F
G
F浮=G—F' 通过此实验,得出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_. 这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称重法.
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F上
注意: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或与底部密合) 不受 时,____(选填“受”或“不受”)浮力。 如:立在河床上的桥墩;陷在河泥里的脚。
1.一个石块重5 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 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 3 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N。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 液体 体是 _______ 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
受到 (选填“受
到”或“不受到”)浮力的作用。
石块重 5 N
一、认识浮力: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
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称重法测浮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公式: F浮=F上-F下
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 示数变小,说明了什
么?
水
F浮=15 N-8 N=7 N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温故知新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 强吗? 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 (P=ρ液gh) 怎样求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力?(F =PS )
下面的正方体物体在水中,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放大
在水平方向上,水对物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视频学习,拓展延伸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浮力”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视频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教法选择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
2、通过实验视频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涉及相关的探究过程。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课堂主线设计:情景线索:(明线)通过不同物体在液体气体中的浮沉情况,总结归纳对浮力的认识知识线索:(隐线)通过情景设置,体验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逻辑线索:(思维线索)通过分析物体的浮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教学过程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学生参与)1.怎样才能取出量筒中的乒乓球学生活动观察观察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分析什么是浮力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2.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浮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浮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浮力》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叫傲浮力,用字母F 浮。
表示,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气体)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3.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这个压力的差就是浮力。
F 浮=F 上- F 下4. 实验法(称重法)求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G -G 示注意: 1.浮力产生的条件是必须要有上下压力差存在,所以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紧贴容器底部,则此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如桥墩、拦河坝等。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而静止,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 浮=G + F 拉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由于浮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相等,改变物体浸没的深度。
3.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形状.液体多少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等因素都无关。
注意:将物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让物体慢慢浸没人水中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及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1.物体在空中时:不受浮力,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2.物体浸人水中一部分时:受到浮力,测力计示数减小; 3.物体浸人水中较大体积时:浮力更大,测力计示数更小;4.物体浸没时:浮力达到最大,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小;5.物体浸没后深度增加时:浮力不变,测力计示数不变一、单选题1.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
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A. 探究浮力与液体质量的关系B. 探究浮力与液体体积的关系C.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 探究浮力与液体深度的关系2.一个正方体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0N,将它浸没在水中,物块的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为4N,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为10N,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为()A. 4NB. 6NC. 8ND. 2N3.一个铁球在空气中称时重4.5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N,则()A. 铁球受到的浮力是3.5NB. 铁球受到的浮力是1NC. 铁球受到的浮力是4.5ND. 铁球受到水的压力的合力为04.如图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地漂浮在水面上,它此时受到的力的个数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课件

F浮 G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例题
学以致用
学习了浮力之后,刘明在家里进行了如下 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甲、乙中分别盛 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 杯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 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C ) F G F G
浮甲 浮乙
A.甲杯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乙杯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鸡蛋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甲、乙两杯盐水对杯底压强相等
F拉 F浮
F浮 G F拉 (称重法)
G
二、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F浮 F浮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
F向上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 下 表 面 压 力 差
F 向下
F 向上
F浮 F向上 - F向下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只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浮力吗?气体中的物体受不 受浮力?
二、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那水中下 沉的物体(石块)是否受到浮力?该如何测 量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
二、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1)浮力的大小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②将石块浸没入水中,观察弹簧测 力计示数的变化,并记录物体静止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浮力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 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 小为F浮1.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 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 F浮2的大小关系是( A )
A.F浮1>F浮2 B.F浮1=F浮2 C.F浮1<F浮2 D.无法比较
第一节浮力

谁有妙招
利用了浮力
塑料瓶中有一个乒乓球,你有没有办法 可以手不碰塑料瓶就可以拿到乒乓球?
原来我们早会利用浮力了
体验浮力
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 时,有什么感觉?
我们体验到了浮力
观察下面的图,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交流
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
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升起
计算巩固 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在空气中称时示 数为392N,浸没在水中时示数为342N,则物体受到 的浮力是多大?
由F浮=G-F拉得: F浮=G-F拉=392N-342N=50N
小结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 到液体
(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 称重法:F浮=G-F拉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ρ 液 g v排仅是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 液体和气体对物体都有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液体或者气体 3.浮力感觉上一个什么样的力? 托力 4.浮力的方向又如何?
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竖直向上
飞艇为什么能飞到空中
理解浮力
1.什么是浮力(F浮)
.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 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2.浮力的方向 例: 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 在斜面上,如图,此处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如何?
F浮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哦.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浮力
活动一: 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①首先请你猜想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②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
③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生活所得:
根据你日常的经验和感受举出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教案二】第一节认识浮力

金芙霾基初中系列方总创新教辅领跑S蒸憊基初中系列方⑥ 创新教辅领跑本节所采用的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原因及用称重法测浮力。
2、难点:纠正学生由于对生活的肤浅认识带来的错误观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流程(包含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习题设计)(一)、引入新课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艮卩F 浮=G-F[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S蒸憊基初中系列方⑥ 创新教辅领跑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
第一节 浮力

水
酒精
水银
5 浸没在湖水中的物体,随着浸没深度的增
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物体受到的压强增大 B.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增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6.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 加竖直向上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第十章 第1节 浮力
认识浮力
竹筏
3
辽宁舰
帆船
远洋鱼轮
认识浮力
飞艇 3
救生圈
潜水器
热气球
一、浮力(F浮)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F浮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G
例:
画出下列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F浮 F浮
二、浮力的产生
边长为L的立方体 位于水面下h 深处 四个侧面所受压力关系
记录表格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体积V/ 格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 越大,浮力越大。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记录表格
液体种类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结论: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
石块
水
结论:下沉的物体 受到 浮力 3、称重法测浮力:F浮=G -F
G
F
空气中 水中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实验
把空饮料罐用手 按入水桶,饮料罐进 入水中越深,手的感 觉有什么变化?
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在复习初二物理上册知识之前最好做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归纳,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复习。
那么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一第一节浮力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G-F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2. 。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3. ——决定式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上浮: F浮>G 悬浮:F浮 = G下沉: F浮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 = g ; 重力:G = g3.浮沉条件的讨论(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2)上浮、下沉和悬浮: =V;(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二、浮力的应用1、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独木船、浮桥、孔明灯、以舟称物、以舟起重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析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1.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
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
和谐相处的情感。
2.争取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 教学策略选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 择与设计
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
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
③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④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着重提醒,确保每位学生分得清以下物 理名词): (1)“浸没”指物体完全处在液体下方。 (2)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可以采用控 制变量法。 4.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自主发言的形式展示实验结论,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和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在液体 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 清楚的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很多同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共 课例研究综
同验证实验结论,部分以往不够积极的同学也体会到了 述
实验的乐趣并且也萌发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 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到发展。
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
1.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且通
学生学习能 过实验认识浮力。
力分析
2.令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教会学生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
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以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汇编(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章浮力“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本章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熟悉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因此教学时只需用一句话点明学生已知的事实后,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通过教师引导,得出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结论.既然一切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上浮呢?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很自然地要去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教学中这样的安排会调动学生始终怀着一种积极的兴趣去探究、讨论,有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章共有3节:1.第1节为“浮力”,本节可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凡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②用实验“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③通过理性探究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充分思考、讨论,在探究中学习.2.第2节为“阿基米德原理”,本节可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为“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和理性探究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求浮力等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可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第3节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本节可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①观察鸡蛋的浮沉,认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四种现象;②从重力、浮力的大小关系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③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为“浮力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理解浮沉条件,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浮沉条件,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6课时:第1节浮力………………………………1课时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2课时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2课时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浮力的应用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1节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2.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3.知道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教学难点】用称重法计算浮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饮料瓶、水、乒乓球、大量筒、软木塞、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铅块、橡皮泥、盐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节日放飞的氢气球会浮在空中;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鸭子、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等事例,你们思考过它们为什么能这样呢?生:因为它们受到了浮力.师物体在哪些情况下会受到浮力呢?请大家自己举例子说说.学生踊跃发言: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关于浮力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生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生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生3: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师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新课】知识点1 浮力的产生和方向1.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教师演示: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教师提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用左手拿着乒乓球,右手放在乒乓球下方,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右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学生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学生体会:手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同时观察到放手后,软木塞立即上升,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学生结论: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类似于人右手对乒乓球的支持力.板书: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探究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师下面我们以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为例进行探究,分析比较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板书: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3.探究三: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多媒体课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如图甲所示,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向上.(2)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乙所示,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物体被紧紧地压在容器底部.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所以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B.只有浸入水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C.空中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因此篮球飞行时不受浮力D.游泳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那是受到浮力作用的结果解析:浸在液体或气体(空气)中的物体,无论是漂浮在液面,还是浸没在液体中,沉入液体底部,都会受到浮力(物体底部与液体底完全紧密结合的情景除外,通常不考虑这种情况).至于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那是因为所受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的结果.答案:D知识点2 用称重法测浮力、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用称重法测浮力师大家想想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浮力呢?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F1,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则浮力=F1-F2.教师鼓励学生,并演示实验.教师总结:这种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叫称重法,它是通过等效转换的思想来测出浮力的.板书:称重法测浮力:F浮=F1-F2(或F浮=G-F2)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重7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N,浮力方向是.解析:石块浸在水中时,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F1、水对它的浮力F浮、向下的重力G,石块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有F1+F浮=G,则浮力F浮=G-F1=7N-4.3N=2.7N,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2.7 竖直向上2.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装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1)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分组用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的差异)(2)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3)快乐体验:将同一只橡皮泥小船放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中(要求盐水密度比水大得多),学生观察,小船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学生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索:(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各小组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设计实验,教师指导完善,引导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进行探究实验.参考示例:(多媒体课件)实验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变量: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同一物体.图示:现象:乙、丙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分析:根据F浮=G-F拉,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所受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变量:液体的密度相同,同一物体.图示:现象: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分析:根据F浮=G-F拉,两种情况所受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控制变量: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图示:现象: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差相同.分析: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其它探究可仿照示例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板书: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例题3(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宇和他的同伴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N,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液体密度(2)1 1.2(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还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我们还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产生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另一个乒乓球放在手中,这样进行对比,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对浮力进行较实际的探究,让学生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容易领会浮力.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造船”比赛和把饮料瓶压入水中的体验,放手让学生去猜想、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师为了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合理安排实验,对猜想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个小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方式,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教师最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认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木块、烧杯、水、酒精、小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认识了浮力,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受到的浮力较小,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我们试着再想想浮力的大小是否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呢?学生讨论,并产生疑问.师大家别着急,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进行新课】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实验:,把小桶放在溢水杯旁边;第一组:A.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G桶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G石;C.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石块在水中的重),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有溢出水的小桶的总重G总,算出溢出的水的重量即排开的水的重量,G排=G总-G桶;E.比较浮力F浮及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大小,发现F浮=G排.实验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第二组:分别将石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进行实验(步骤同上),虽然在酒精和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但在水中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和排开水的重力和排开酒精的重力相等.第三组:用木块进行实验.先称出木块的重力G木;然后将木块放在溢水杯中,木块浮在水面上,算出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G排,发现木块的重力G木和木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相等,即G木=G排.因为木块浮在水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水的重力.师归纳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 浮=G排)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如果用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用ρ液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那么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ρ液V排g.所以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公式F浮=G排=ρ液V排g表示.板书: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2.阿基米德表达式:F浮=G排=ρ液V排g,在表达式中,ρ液——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g是常数,g=9.8N/kg.3.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注意:飞机在空中飞行靠的是升力而不是浮力,飞机的升力是飞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而造成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强不同形成的;而飞机在空中受到的浮力是由飞机上、下表面所处大气层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上、下表面压强不同而形成的,故飞机受到的升力和浮力成因不同,不是同一个力.例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5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后面将继续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大小等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实验得出结论F浮=G排,进一步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和表达式F浮=ρ液gV排.通过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行新课】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生1:称重法:F浮=G-F.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1);(2)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生:可以通过排液法.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既然可用排液法求体积,是否也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我们再看一个例题.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重力为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取g=10N/kg,则:(1)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多大?(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3)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大?分析:(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重力G、拉力F和浮力F浮的作用,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有V物=V排;(3)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解:(1)物体所受浮力F浮=G-F=27N-17N=10N;(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变形得V排=F浮/ρ液g=10N/(1.0×103kg/m3×10N/kg)=1.0×10-3m3;(3)由于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有V物=V排=1.0×10-3m3,则金属块的密度ρ=m/V=G/(gV物)=27N/(10N/kg×1.0×10-3m3)=2.7×103kg/m3.【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浮力大小的常用方法:阿基米德公式法、称重法、二力平衡法、压强差法.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各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在探究利用浮力求出物体(或液体)的密度中,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食盐、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不同浓度的盐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一节浮力

第十章浮力:
第一节浮力:
1浮力
1)浮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受到向_______的力。
2)浮力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
思考:浮在液面上的物体______(是/否)受到浮力;沉底的物体_____(是/否)受到浮力。
3)浮力的方向:_________,浮力的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
4)浮力的测量公式:=____________F 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测力计下面挂一铝块,示数为_____N ,将铝块浸没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会______(变大/变小/不变),若浸没时的测力计的读数___N ,浮力_____N 。
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
2)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3)实验步骤:
①当验证猜想一时:应观察_______图和_____图;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验证猜想二时:应观察_______图和_____图;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验证猜想三时:应观察_______图和_____图;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证明: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_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_____越大,液体的______越大,浮力越大。
第1节浮力

水给的 托力
G
大气给的 托力
热气球
F浮 F浮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 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 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称为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4、符号: F浮
想想议议: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说明 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
救生圈
飞艇
竹筏 3
辽宁 舰
想一想:
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是 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四个侧面中每两个相对侧面所受压力相互平衡 F合=0
F向下
上、下两面所受 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F向上
F浮
F F F 浮 =
-
向上 向下
四、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 物体,其上、下表面受 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压 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 生的原因
当堂检测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死海 之旅
在亚洲西部,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内陆湖, 叫做死海,死海里没有一条鱼,它的名字由此而 来。为什么没有鱼呢?因为死海的水太咸了。人 在死海里游泳时,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报纸,悠然 自得。死海的海水中矿物质很丰富,可以用来治 疗一些皮肤病和湿疹。是世界上著名的游泳风景 点和疗养地之一。
人为什么 能浮在海 面上呢?
F浮 F拉
法。
浮力的大小等于:
F浮=G-F拉
2、这种方法叫 称重法
G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与观察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 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 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提出问题
分析一下,浮力大小可能 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可能跟……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浮 = G-F
空气对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的作用
热气球的腾空升起
1.想一想:桥墩受到浮力吗?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浮P向力下产=ρ生g原h上因的理论分析: ρ P向上 = g h下
F向下 = P向下 S
F向上 = P向上 S
F浮 = F向上 — F向下
F向下
浮力的实质:
F向上
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_上___和向_下___的压__力__差__。
课堂小结:
一、什么是浮力?
1、浮力定义:浸入任何液体(或气体)中的 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 叫做浮力。
2、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 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产生的。
F浮=F上-F下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芜湖市第四十八中学 梅小兵
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用了救生圈的 儿童为什么能在水 中不下沉?
人能在死海海面 上躺着看书,这是 为什么?
上述现象都与浮力有关,掌握 了浮力知识就可以解释它们。
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浮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比较物体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测量
感受、体验浮力的方向:
由上述实验能否求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大小?
F浮
物体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
F 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三个力
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平衡)。
G
F浮 + F= G
(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此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Fra bibliotek(2)再将金属块浸没到水中,此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是
N。
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可以发现什么?
如果把水换成其他液体,结果是一样的!
大量实验表明:
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 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 浮力。用F浮表示。
对浮力定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