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期末计量学论文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系别:国贸系班级:国本五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岁磊【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

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具体数据如下:图1数据收集注: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图 2 Y与X1图 3 Y与X2图 4 Y与X3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学院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晋兆晖290508210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

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消费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总体还是有绝大部分相似之处的。

分析之后最终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一、选题背景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但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国或某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无论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还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证实。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期末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_期末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期末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_期末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期末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_期末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期末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一):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论文摘要: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金融大数据爆炸性发展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量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金融大数据视野的责任。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实践结合引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在当前教育新常态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也应该被重新赋予新的属性。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1)传统计量经济学教学强调回归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设及相关内容,但现代经验研究强调因果关系。

因此,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分强调对随机扰动项分布、异方差及自相关的长篇讨论,显得不合时宜,而对国内外广泛流行的新颖工具较少提及,其结果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应用仍是一知半解。

(2)由于现有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而轻视实际应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中主要讲授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讨论得较少。

(3)由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实验课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特别难以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金融数据建模与处理。

(4)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将计量经济学方法与金融数据相融合的缺陷。

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着重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没有将计量方法与金融大数据的获取与加工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所在院系:数金院所在班级:金工1402姓名:王为汉学号:14442206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也快速增长,但是影响其增速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Eview 软件处理数据,采取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我国进出口总额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以及外汇储备的关联。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来验证其关系,并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进出口总额,GDP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引言比例从1995年的38.36%上升到了2014年的41.55%,虽然增加的百分比不高,但是进出口值从1995年的2808.6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3015.27亿美元,大致在20年里翻了15倍。

很显然,对外结果就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的过分对外依赖,国际经济形式的风云变幻在一等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从目前的理论的研究来看,影响我国进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外汇储备等。

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以上因素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2. 理论基础2.1理论模型建立回归模型如下:μββββββ++++++=66554433221X X X X X Y其中,进出口总额为被解释变量Y,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00)(元)为解释变量X2,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解释变量X4,实际利用外资额为解释变量X5,外汇储备为解释变量X6。

为准确计算,将以上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外的五个变量单位统一为(亿美元)。

以下是各个影响因素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原理: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X2,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很多解释,这里主要从其一般性的原理和政策性方面加以阐述。

国际贸易课程-期末论文模板

国际贸易课程-期末论文模板

国际贸易学业课程论文题目:广东省出口贸易企业外汇汇率风险防范措施探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院:2013年12月广东省出口贸易企业外汇汇率风险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张,国际金融形势日益动荡,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广东省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愈演愈烈,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来保障企业经营成果已成为广东省内诸多外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汇率风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危机,更上升到有政治带来的危机。

美国等欧洲列强一直强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出口大省广东的外贸企业已经备受压力。

广东省是出口的一个重要的地区。

经济发达,基础雄厚,而且制造业的水平很高。

出口条件极为便利,拥有大量的对外开放城市。

然而外汇的浮动,却对我省的出口产生了各种不利的影响,如何减少甚至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成为本产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贸企业;风险规避1 绪论为了应对外汇汇率风险对广东省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国内、国外以往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外汇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广东省在外贸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让广东省出口企业不仅在产品上有更大竞争力,更是在出口得到更有效的科学保障。

1.1 研究背景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

在人民币汇率参照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1世纪美国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 美元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包括人民币在内,欧元、日元等货币均面临升值压力。

而美联储近期的连续降息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财政、贸易赤字不断扩大,为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连连降低联邦基准利率, 导致外资流入减少,大量资本撤出, 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美国政府采取放任美元贬值政策, 刺激出口, 改善国内经济。

由于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位置, 人民币升值在所难免。

1.2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广东省外贸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011年出口额等时间序列统计资料,建立了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我国下期出口额进展预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处理了多重共线性问题,修正了异方差,防止了自相关等问题模型结果说明,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的主要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计量经济模型一、引言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较低的水平开展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因此,对外贸经济的分析越发重要。

从目前的理论的研究来看,影响我国出口开展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关税、城乡居民储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本文在前人分析的根底上,结合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我国出口的影响因素模型,来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力度。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1〕GDP〔*1〕——国民总收入表达了一国整体开展水平,经济开展状况不同,对外贸易情况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

〔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国内环境因素的变量,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居民消费水平(*3)--高的物价将会导致出口商品本钱上升,对我国出口一般情况下,会有反向影响的作用。

〔4〕关税(*4)--进口关税税率是调节进口商品数量和构造的重要手段,较高税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进口数量的减少。

〔5〕城乡居民储蓄(*5)--居民储蓄对从另外的角度又反映了一国经济开展状况。

而一过进出口贸易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

〔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6)--第三产业效劳业比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有不可无视的重要影响。

一般效劳不出国,所以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进出口总额总额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会降低。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

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

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期末结课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期末结课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期末结课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期末结课论文》一、引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学科,国际贸易实务作为该专业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贸易实务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角色和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以通过进口和出口来实现。

国际贸易有助于不同国家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三、国际贸易的作用1.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有助于各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互相补充不足,实现互利互惠。

2. 扩大市场国际贸易使产品和服务能够进入更广泛的市场。

这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增加销售,提高利润。

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多样的选择。

3. 降低成本国际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各国可以选择在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生产特定产品。

这降低了商品价格,使消费者受益。

4. 促进技术创新国际贸易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生存。

这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

四、国际贸易的挑战1. 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常常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

这些壁垒会增加贸易成本,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2. 不平等贸易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较强的地位,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可能导致不平等贸易关系,使一些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3. 贸易战争贸易战争可能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经济不稳定。

因此,国际合作和贸易协定至关重要,以减少潜在的贸易紧张局势。

五、国际贸易的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未来的国际贸易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数字化贸易和新技术的冲击。

因此,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可持续的国际贸易。

六、结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

计量专业毕业论文(5篇)

计量专业毕业论文(5篇)

计量专业毕业论文(5篇)第一篇:计量专业毕业论文计量专业的研究是促进计量学科不断发展的关键。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计量专业毕业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计量专业毕业论文一摘要:用电稽查工作在供电企业运营中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

供电企业需要以用电稽查来维护良好的供电秩序,对用电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治偷漏电情况发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推动了用电量的增加,偷电的情况较之以往更多也更有技术性。

供电企业需要将电能计量技术运用于用电稽查工作当中,提高营销人员的技术能力,避免点电量流失。

关键词:电能计量;用电稽查;应用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你,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也让能源紧缺成为了当前国民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电力企业要加强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运用,防止偷电行为发生,改善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保证用电稽查科学合理,准确度高。

一、电能计量技术的涵义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关系到电力生产,营销以及整个电网顺利运行,是电力企业要不断提升的重要技术环节。

从电力企业发电到电网传输,到人们生产生活用电,各个环节都需要运用到电能计量技术,保证电能准确测量。

电能计量技术目前已经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字化测量,并且可以通过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支持下,电能计量技术的精准度较高,灵敏度提高,测量稳定性也不断加强。

过去的电能计量工作,由人工进行,人为因素干扰较多,运用远程控制技术之后,能够集中搜集电表数据,有效防止偷电行为。

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电能计量技术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数字化技术保证了电能计量技术的可靠性,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电能计量,保证了用电稽查准确度高;其次是运用远程控制技术帮助用电稽查,抄表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后方监督即可,迅速发现违章用电行为并进行定位和纠正。

二、当前用电稽查工作常见的问题电力企业要加强用电管理工作,采用用电稽查保证生产生活用电的有序进行,减少资源浪费,保障用电安全,对于违法用电行为及时查明处理,促进用电工作的正常有序,合理进行。

计量经济学课程结课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结课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形成性评价计量经济学》1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2006年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

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

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多因素分析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班级:11国贸3班姓名:王凯学号:20113358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多因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贸易体制的坚持和完善对我国深化改革、落实开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贸易增长的数量规律,本文以我国1986年到2011年进出口额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Eviews软件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这些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和线性方程,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统计检验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做出了关于对贸易的部分改革决定: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因此从影响进出口额的诸多因素着手,分离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分析,对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模型建立及数据处理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全貌,选择包括进口额与出口额总和的贸易总额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水平;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实际利用外资额以反映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选择对外经济合作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作为我国对外劳务和服务完成指标;选择外汇储备作为直接购买水平的大小;选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来反映之间的换汇成本。

并由此建立如下模型:u X X X X X Y ++++++=66554433221ββββββ,其中X2为国内生产总值,X3为实际利用外资额,X4对外经济合作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X5为外汇储备,X6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化活动内容,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的功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充分的完善。

企业发展诈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经济统计人员设置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统计出更加精准、完整的数据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经济统计的创新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

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计量论文期末分析总结范文

计量论文期末分析总结范文

计量论文期末分析总结范文【摘要】本文将对一篇计量论文进行期末分析总结。

该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国内外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文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中国经济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贸易自由度、教育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支出作为自变量。

研究的数据包括1990年至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贸易自由度、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也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总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计量论文、期末分析、线性回归模型、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一、引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成为常态,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接受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在全球也居于领先地位。

本文旨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环境改善的路径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前人对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Aitken和Harrison (1999)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提高接收国的劳动生产率。

Borensztein等(1998)的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杨涛(2008)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贸领域有积极的促进效应。

然而,也有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Hermes和Lensink, 2003)。

总体来看,前人研究尚未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究。

三、数据和模型本文使用了1990年至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主要变量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贸易自由度、教育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支出。

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经济本质,计量经济学方法开始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研究者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文将探讨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一部分: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种类和特点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应用数理统计、数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可用于理论验证和实证分析。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计量经济学方法主要分为横截面数据分析、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计量经济计算模型等几种。

这些方法的特点在于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依据经验分析并定性定量分析出投资、货币、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好地实现对经济现象的定量化理解。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案例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然实验和计量计算模型,如重力模型、赫克尼-欧拉模型、重复交易模型等。

这些模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以进行各种类型的经济分析、政策评估和预测。

比如,重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各国之间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的联系程度,找到影响因素和规律;重复交易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选择策略和效过果。

此外,计量经济学方法还可以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实证支持,以制定经济政策和贸易行为的规范。

第三部分: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和局限性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提高研究精度和分析效率,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检验和模型构建,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经济特征和变化规律。

2. 支持宏观经济政策制定。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3. 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 级国际贸易系题目:广西国外进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班2011 年06月12日广西国外进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地区在国家政策和依托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

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78~2011年广西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CPI)对国外进口总量(IM)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外进口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消费价格、进口总量、实证分析一、文献综述从目前的理论研究看,影响广西进口发展的因素主要GDP,居民消费指数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因素与进口总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GDP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一般来说,一地区人均GDP增长指数越高,说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国内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对外贸易额也不断增长,进口量增多! 2. 居民消费价格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生产的不竭源泉,有消费有需求就有生产。

各地区的经济结构都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当一地区居民消费指数上升时而国内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时它就需要向国外进口大量该地区所缺乏的商品以减缓供求不平衡局面的恶化。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建立(一)数据收集1.1 广西进口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年份GDP(亿元)IM(亿元)EX(亿元)CPI(上年=100)1978 75.85 0.35 4.23 100.01979 84.59 0.35 4.67 102.61980 97.33 0.19 5.52 110.01981 113.46 0.53 5.97 101.61982 129.15 0.61 6.23 103.31983 134.60 1.13 6.72 102.71984 150.27 2.57 9.02 103.31985 180.97 4.44 10.93 113.01986 205.46 3.97 14.86 106.21987 241.56 9.24 20.22 108.21988 313.28 9.82 20.26 120.81989 383.44 6.33 21.75 121.11990 449.06 8.06 34.89 101.11991 518.59 10.17 44.31 102.81992 646.60 29.24 61.12 105.91993 871.70 43.37 76.34 122.01994 1198.29 73.91 138.08 126.01995 1497.56 80.84 188.09 118.41996 1697.90 75.94 159.02 106.51997 1817.25 56.83 197.52 100.81998 1911.30 46.82 200.18 97.01999 1971.41 41.9 103.23 97.72000 2080.04 45.09 123.61 99.72001 2279.34 46.48 102.26 100.62002 2523.73 76.37 124.81 99.12003 2821.11 101.13 163.09 101.12004 3433.50 156.7 198.31 104.42005 4075.75 186.06 232.21 102.42006 4801.98 245.86 287.76 101.32007 5823.41 306.57 377.49 106.12008 7021.00 409.03 510.41 107.82009 7759.16 401.66 572.1 97.92010 9569.85 552.96 656.05 103.02011 11714.35 694.19 795.52 105.9(二)模型设计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为了分析的精确性,在这里我只分析两个被解释变量,即GDP与CPI两个变量。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

数量应用工具结课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专业 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林艳军学号 201315102023 指导教师李晶2015年12月15日目录一、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2 三、模型估计和检验............................................. .....3 1、模型初始估计............................................. ........ 3 2、多重共线性检验................................................... 4 3、异方差检验............................................. .......... 4 4、序列相关检验............................................. ........ 5 5、Granger因果检验 ............................................ ..... 6 6、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6 四、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7 [1]赵晓,消费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J],2005.......................... 7 [2]徐铮、张润清、李晓红,1990-2004 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04)..................................... ........... 7 [3]綦国萍,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摘 ............................................ ............... 7 [4]吴沛, 李克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西华大学,成都610039 .................................... ................................ 7 [5]刘诗白.,20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7 [6]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量经济学论文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论文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论文[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系]姓名:石成凤班级:国贸122序号: 3 1时间:2014/6/7目录一、前言 (2)二、数据的收集与录用 (2)三、模型的建立 (3)1、理论分析 (3)2、模型设定 (4)四.参数估计(OLS法) (5)五、模型的检验 (6)1、经济意义检验 (6)2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6)六、模型的预测(检验) (6)七、模型总结与评价 (7)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系一、前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目前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

国内生产总值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组成,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

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农业不仅为市场创造巨大需求和提供生产要素,而且为市场提供重要产品。

大量的农产品既要满足国内市场,也要出口到国外,成为创汇和对外贸易的主渠道。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系,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为我们今后的决策和行为提供理论基础,确保第一产业的发展。

二、数据的收集与录用本文选取数据为1987—2012年26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2.见下表表1、1987—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三、模型的建立1、理论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组成,当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时,国内生产总值也会随之增加。

计量经济学贸易论文

计量经济学贸易论文

计量经济学贸易论文
在文献中详细介绍了计量经济学在贸易领域的应用。

研究表明,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贸易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诸多问题。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国际贸易的规律和变化。

未来,计量经济学在贸易领域的应用还将继续深入,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分析结果,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可以用来评估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贸易政策改变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贸易政策调整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这有助于政府制定更为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国际贸易模式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的模式以及影响这些模式的因素。

比如,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计量经济学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贸易协定、关税政策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政策变化对于贸易数量、贸易结构和经济福利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贸易政策,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

总而言之,计量经济学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国际贸易的规律、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贸易模式的变化等问题,
这将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为贸易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

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

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

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5)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5)

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贸易都在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21737.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了57.1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迅速、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以及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

中央政府为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从1990到2007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着手,选取了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五个最主要因素,即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以及人民币汇率。

运用Eviews统计软件的逐步回归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经过各种参数检验以及模型筛选,得到模型。

文章最后给出了实证分析的结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进出口贸易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一.研究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研究和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 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二.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影响因素的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组成,因此进出口贸易成为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之一。

反过来,一国的国力和财富也深深地影响着一国的进出口贸易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课作业姓名院系国际商学系学号年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级考试科目计量经济学考试分数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地区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并以工资额与就业人数为代表构建模型【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工资额就业人数一、引言就业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局面,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新增就业人数创出新高,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市场就业体系的形成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难以全面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从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尖锐化的国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缓解就业压力,应当作为制定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内容。

作为长期决策,要确立高素质人才优先就业的方针。

政府应对各类企业进行分类,对高科技企业,如电力、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行业,给予特殊劳动力的供给政策,进入这些企业的人员就当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

工资额也应和就业相适应,对此提出计量分析。

二选题意义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充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2.提高和保持劳动者素质;3.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4.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

5.充分就业三、先介绍两个概念:充分就业和人力资本。

宏观经济目标中的充分就业的定义为,当社会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而没有周期性失业,从而实际失业率等与自然失业率时,我们就说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国际经济学中提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就是将劳动力视作一个新形式的资本,通过对普通劳动力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进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高,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更加趋向于机器化,所需要的简单劳动力就会变的越来越少,社会需要的是生产技能水平高的高级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本。

而我国目前就业市场所面临的困难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但是这种供给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是简单劳动力供给的过剩,而对于高级人才即人力资本,我国却是供给不足的。

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虽然这会使劳动力具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公众普遍存在的文化水平低的问题。

如果不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所以我们应加快对劳动力的再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平,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快可以满足未来机器化生产的需要,更快的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使我们的失业问题在不会变的更严重的同时得到改善。

造成我国人力资本缺乏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出,这其中虽然有一部分人是由于留恋国外的舒适生活而不愿回国,但是大部分的人不回国的原因是由于国外提供的研究环境较好,比较受人尊重,这一部分人纯粹是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而在外生活。

我国应想办法留住这部分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展所长。

而且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我国是否应打开国际的人力市场,使一部分简单劳动力能够到缺乏劳动力的国家工作,通过这种简单劳动力的流出,高级人才的流入,可以填补我们就业市场上的两种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

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发展成另外一种情况,未来福利水平会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健全,一部分人可能仅靠国家提供的福利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成为了自愿失业者,而我们统计的失业人口中并不包括自愿失业者,这样就有可能使我国在未来接近充分就业状态。

四、理论分析就业问题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由于就业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仅仅只从数据来判断影响因子是缺乏理论依据的.以城镇就业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宏观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发现城镇就业人数受经济增长、工资额、居民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很大.(一)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础。

据专家分析上半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70%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30.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增幅之高为近年来所少有。

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来就业增长0.107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下降趋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逐年走高势头,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为4.1%,同比又下降了0.1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劳动力市场高位运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翟燕立认为,劳动力供求变化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劳动力市场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晴雨表之一。

2003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连续4年两位数加速增长,创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增长的上升周期。

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更是创下了11.5%的新高,迅速拉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人们择业观念转变,很多人离开国有和集体单位,进入混合经济单位及私营个体经济单位就业,使得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

“十五”期间非公有经济成为全省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上升。

2000年,城镇国有经济单位就业人员为314.8万人,占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48.2%;集体经济单位91.2万人,占14.0%;非公有经济就业人员246.9万人,占37.8%。

到2005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208.7万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28.6%,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集体单位下降为30.8万人,占4.2%,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数则呈快速上升的态势,就业人员达491.2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67.2%,上升29.4个百分点。

其中个体123.6万人,占16.9%;私营企业82.4万人,占11.8%;股份合作单位、联营经济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外商投资经济单位就业的人员达到92.2万人,占12.6%;自营劳动者188.9万人,占25.9%。

这说明,城镇的就业人员中,其就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趋势。

五、计量分析(一)散点图分析各地区工资总额(x)对就业人数(y)的分析初步预测可能存在异方差(二)构建模型假设模型1.y=a+bx+ u假设模型2.lny=a+lnx+u(三)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假设模型1.y=a+bx+ u其中y代表就业人数;代表工资总额;u代表随机误差,表示未纳入模型的其他因素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假设模型满足古典假设,用EViews拟合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估计后的模型标准表格式如下:(见附表)Y=18.10736674+0.2303484446*XT=(0.3273)(6.7823)Se=(55.3257)(0.0340)R^2=0.6216 F=46.0001 DW=1.8071利用white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10.28009 Probability 0.000479Obs*R-squared 12.96895 Probability 0.001527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29/10 Time: 15:21Sample: 1901 1930Included observations: 3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324.012 28942.99 -0.045746 0.9638Y -7.115290 39.63356 -0.179527 0.8589Y^2 0.015156 0.010432 1.452769 0.1578 R-squared 0.432298 Mean dependent var 29507.50Adjusted R-squared 0.390246 S.D. dependent var 75102.71S.E. of regression 58645.25 Akaike info criterion 24.89104Sum squared resid 9.29E+10 Schwarz criterion 25.03116Log likelihood -370.3656 F-statistic 10.28009Durbin-Watson stat 2.329360 Prob(F-statistic) 0.000479经检验存在异方差。

而且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决系数比较小,模型拟合不是很好,做更改模型处理,再进行分析。

假设模型2.lny=a+lnx+u其中y代表就业人数;x代表工资总额;u代表随机误差,表示未纳入模型的其他因素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该模型可以进行弹性分析。

假设模型满足古典假设,用EViews拟合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估计后的模型标准表格式如下:(见附表)LNY=-0.789315319+0.9041003052*LNXT=(-1.3825)(10.9710)Se=(0.5709)(0.0824)R^2=0.8112 F=120.3633 DW=1.7310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决系数高,该模型拟合好。

通过White检验可知不存在异方差,通过偏相关系数检验和 LM检验可知不存在自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