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译文赏析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译文及注释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鉴赏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
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
”(《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鉴赏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
送灵澈上人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送灵澈上人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送灵澈上人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送少微上人游天台》作品介绍《送少微上人游天台》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25首。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原文送少微上人游天台作者:唐·刘长卿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注释①少微:一云游僧人。
据独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台国清寺序》,少微游天台在大历十年(775)。
天台:山名,在台州天台县(今浙江天台)北。
山上有国清寺,为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隋僧智顗[yǐ]所居。
此诗重见卷一九九皇甫曾集,题作《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文苑英华》卷二一九作刘长卿诗。
②石桥:天台山有天生石桥,宽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
见《太平寰宇记》八。
③路:皇甫曾集作“寺”。
④瀑布:天台山有“飞泉悬流千仞,似布”。
(《太平寰宇记》八)⑤清梵:谓诵经声。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作者介绍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阅读附答案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阅读附答案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29.本诗点题的是哪一句?透过这一诗句,可以看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青山独归远”。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
30.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本诗以诗人目送独自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山林苍苍,古寺幽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荷笠灵澈,独归青山,愈行愈远,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苍茫幽远的意境。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译文、赏析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译文】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送灵澈上人》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及鉴赏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鉴赏: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
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
”(《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
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2024年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及赏析
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相关赏析
标题《送灵澈上人还越中》表明了诗的主题和灵澈上人的身份,他是一位僧人,来自越中。
“独掩”“苍苍”“向夕”等词语突出了灵澈上人的孤寂、执著之风,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两句写越中的自然环境,灵澈上人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但江南的.秋意已经渐浓,草木开始凋零。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及赏析2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作者:唐代,刘长卿
原文: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注释
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及赏析3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竹林寺中林木苍翠,暮色茫茫钟声悠远。背着斗笠身披斜阳,独身回到遥远青山。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灵澈上人俗姓汤,字源程,会稽(今绍兴)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灵澈上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位于润州,是灵澈上人游方歇宿的寺院。诗写于傍晚,诗人送灵澈上人回竹林寺的途中。此诗抛却以往送别诗中黯然伤别或慷慨辞行的.模式,换之以清幽闲淡的送别,以清言表深情。
“只怜别后唯空院”一句暗示了诗人与灵澈上人的别离之意,诗人只留下空空的庭院,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整首诗以清寂的氛围为主调,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情和归隐之意。
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原文: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诗句,至今关于他的传奇一生还在传颂着。
下面是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送灵澈上人⑴作者: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⑵,杳杳钟声晚⑶。
荷笠带斜阳⑷,青山独归远。
【注释】⑴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译文】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写作背景】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赏析】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
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送灵澈上人》译文及注释、赏析
《送灵澈上人》译文及注释、赏析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译文及注释译文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注释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鉴赏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
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全诗翻译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全诗翻译赏析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解释】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译文1: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处。
译文2:好似墨青色隐隐铺盖着曲径通幽的竹林寺,神秘的色彩在悄悄氤氲,阵阵沉重的晚钟飘渺在自然的屏障中,随风驱散,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
我背着轻巧的斗笠,任晚风斜阳柔柔抚摸我的青丝。
向远处眺望,连绵起伏的青山外,遥遥的远行人,那晚霞的光填补了我伤感的心。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你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阳,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
译文3:在苍茫深邃的山林中座落着竹林寺,从那里缥缥缈缈地传来了暮钟声。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远方的树木葱笼的深山走去。
【解释】杳杳:深远处。
荷笠:斗笠挂在背上。
荷:负。
此写行僧形象。
灵澈:人名,当时著名诗僧。
本姓汤,字澄源,生于会稷,与刘长卿友善。
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
元和十一年(861)卒。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诗题一作“送灵澈。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
苍苍:深青色。
这里指葱笼的树色。
杳杳(yǎo):隐约,深远的样子。
荷(hè):背、负。
杳杳:深暗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荷笠:背着斗笠。
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
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赏析】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全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篇1《送灵澈上人》赏析【原文】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陽,青山独归远。
【注释】灵澈上人:灵澈,当时著名的诗僧。
上人,和尚的尊称。
苍苍:青色*。
杳杳:深远。
钟声晚:古代寺院晨昏鸣钟。
荷笠带夕陽:笠,斗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陽挡雨的帽子。
荷笠,把斗笠挂在背上。
整句的意思是他背上的斗笠还带着夕陽。
【翻译】在苍翠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深远的晚钟声。
他背着斗笠披着晚霞,独自一人向远方的青山归去。
【赏析】刘长卿 (709~780) , 字文房, 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唐开元进士。
肃宗时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曾被陷入狱, 后贬南巴尉, 调任睦州司马, 官终至随州刺史。
他的诗多有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战争离乱之作。
以五言著称,作品有《刘随州集》。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作品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一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是宦途失意之人,一个是云游寄宿之归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身在他乡及不遇之体验,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共怀淡泊的胸襟和境界。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阅读答案附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解释]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2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3)诗人给“送别”的场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参考答案】:色彩:苍苍;钟声:杏杏;景色:斜阳、青山,这些都营造出一种闲淡清寂的氛围,有别于一般送别诗的黯然神伤。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送灵澈上人》阅读
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送灵澈上人》阅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送灵澈上人》阅读刘长卿的送别古诗词《送灵澈上人》阅读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禅客无心杖锡还”古诗词阅读理解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禅客无心杖锡还”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灵澈上人①还越中刘长卿禅客无心杖锡②还,沃洲③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注]①上人:对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之尊称。
①杖锡: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
①沃洲: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
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无心”是佛教用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用来评价禅客的随心自在。
B.鞋随身行是常理,但颔联中“身随敝屦”在反常的表述中寓有随缘无心的深意。
C.颈联中的“空”字用得绝妙,写出与灵澈上人分别后诗人内心有无限失落与寂寥。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遭遇冷落后内心的凄苦。
2.诗歌是如何塑造灵澈上人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动作描写。
灵澈上人拄着锡杖返回山林,在清溪边倚靠在树下,写出了他回山林的执着和山林生活的悠闲。
①外貌描写。
灵澈上人脚穿破旧的鞋子,穿着手补的棉衣,写出了他生活的简朴。
①侧面描写。
深山草堂、溪水清澈、云木苍苍,写灵澈上人的居住环境,以及诗人对灵澈上人的不舍与敬重,都从侧面烘托了灵澈上人品质的高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 “遭遇冷落后内心的凄苦”错。
尾联的意思是,不管友人对他如何相思相忆,上人只管离去,消失在他那一片云木苍苍的境界中。
“云木苍苍但闭关” 表现出了灵澈上人的孤寂、执著之风,不是选项说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的能力。
塑造灵澈上人的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正面描写有动作描写,“禅客无心杖锡还”,“杖锡”写上人拄着锡杖往返山林,杖锡出入往还均是无心,写出人物的自在洒脱;“独向青溪依树下”,“依”字写出上人的动作,面向清溪背靠大树赏景,写出人物的闲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23.(4分)(1)(2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
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说明:两个小题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