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练习
论语》练习二言语类
![论语》练习二言语类](https://img.taocdn.com/s3/m/6f9bb63eee06eff9aef80763.png)
3(1)讷言敏行
• (2)不矛盾。 • A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的时代,没有时间坐 等别人来认识你的优点,别人也没有时间 慢慢发掘你的优点。因此,要在社会上立 足,就需要自我推销。 • B但这种推销要实事求是,不能只会夸夸其 谈却没有行动力。有实际行动才能证实自 己的推销,这证明了孔子“讷言敏行”的 观点。
• 4(2)孔子认为,这实际上是弃小节而持大节 的事。虽然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尽忠,反而 效命于桓公,但是他却为国家作出了重大 的贡献,使天下百姓都受惠,是值得赞赏 的。
• 5(2) • 让老一辈生活安逸,让朋辈同行人对你信 任而依赖,让年轻一辈对你景慕怀念。
• 6(1) • 孔子问人不问马,是把马当作财产来对待, 说明他重人不重财,有仁爱之心。
《论语》练习二(言语类)
• 1(1)A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 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 他做了什么。 B在举荐人才的时候,说得好的还要看他 会不会做得好,而对于平常不太会做事 的人所讲的话也不能一味否定,而是要 看他说出的话有无道理,有道理的就应 当采纳。
• 2(1)躁、隐、瞽 • (2)A说话,尤其是与上级说话的时候要 稳重。不该说的时候不要说,该说的时候 要推心置腹大胆地说,要察言观色,把握 最佳时机,从最好的切入点入手,说的话 才容易被人接受。 • B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说要都要注意对象、 场合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的 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 10(2)孔子并不愿意贫穷,如果是符合“义” 的富贵,他也不排斥,甚至也希望拥有, 但他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道德修养,更欣赏在困苦的境 遇中安贫乐道。
• 7 • 安贫乐道。孔子认为,有德行、有志向的 君子,就算过得很贫穷也会乐在其中,如 果用不正当的收到去谋取富贵,就算可以 得到,也坚决不接受。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c92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e.png)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 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 平公曰:“善.哉”注释1 炳烛:把蜡烛点燃.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 阳:这里指阳光.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延伸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答 答案: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延伸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 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 答案:1. 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2. 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3.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4. 不迁怒,不贰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延伸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循规蹈.矩 浏览. 署.名 沉疴.2.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4.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5.文末“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答案:ǎo lǎn shǔ kē2.循规蹈矩,唯师命是从,面对“压力”敢怒不敢言悲剧人物形象.3.虚伪、欺世盗名、为个人利益不惜剽窃别人成果.4.学术界存在的老师剽窃学生成果的丑陋事实.5.辛辣地嘲讽了像孔丘这样的所谓权威、学术泰斗的虚伪、狡诈、不学无术、不知廉耻的令人憎恶的丑陋面目.。
论语练习
![论语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e19eb74f242336c1eb95e3d.png)
《论语》十则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曾()子弘毅()三省()传()不习乎为()师矣罔()殆()诲女()是知()也不亦重()乎二、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⑵有朋自远方来⑶人不知而不愠⑷为人谋而不忠乎⑸学而不思则罔⑹见贤思齐焉⑺士不可以不弘毅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⑼不亦说乎?⑽吾日三省吾身⑾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⑿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⒀其恕乎!⒁然后而松柏之后凋也⒂传不习乎⒃诲女知之乎?三、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时习之()为知之为知之()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仁以为己任()见藐小之物()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故知故时有物外之趣()是知也()仁以为己任()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可以为师矣()其徐喷以烟()其恕乎()四、填空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②孔子,名,字,是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四书”是指。
④“五经”是指。
⑤请写出五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 。
b. 。
c. 。
d. 。
e. 。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六、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⑴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⑵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⑶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⑷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865baf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4.png)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填空(一)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二)请用课文原文填空: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11..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二、为句中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A.迷惑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殆:()A.疲倦B.危险C.神疲倦而无所得三、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316a619e8b8f67c1cb996.png)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勿施于人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孔子语录《论语》练习
![《孔子语录《论语》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833093e0508763230121271.png)
孔子语录《论语》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而富且贵()...枕之()() 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曰()..而从之() 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27.三军..不可夺志也()..可夺帅也() 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论语十则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11d56f78a6529657d5352.png)
《V论语> 十则》练习及答案《论语》是记录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国陬邑人(现在山东曲阜)人,伟大的家、家。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父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第三则:)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译文:第四则:)不思则()罔(),思()而子曰:学而(不学则殆()。
”译文: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第六则: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第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第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习题:一.写出文中的成语(8个)二.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对各国朋友的欢迎。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ea78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f.png)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孔子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先秦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A. 春秋时期3. 以下哪个是《论语》的主要内容?A. 政治思想B. 伦理道德C. 宗教信仰D. 科学发展答案:B. 伦理道德4.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什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神的关系D. 人与动物的关系答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孔子的弟子中最得意的是谁?A. 曾子B. 子路C. 子贡D. 子张答案:A. 曾子二、判断题1. 孔子弟子的言行举止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论语》是一本道家经典著作。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对触犯了道德规范的人持有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答案:《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在与人相处时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弟子们在对待他人时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福祉,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
2. 《论语》中有哪些著名的言论?答案:《论语》中有许多著名的言论,例如: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言论都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论语》中的孔子言论整理(详细有答案版)
![根据《论语》中的孔子言论整理(详细有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7f0b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根据《论语》中的孔子言论整理(详细有
答案版)
1. 有关研究的言论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研究应该坚持不懈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温已掌握的知识,才能有新的收获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研究要与思考相结合
2. 有关为人处世的言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要注重长远的规划,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
-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遽于道。
——要通过实践行动来证实自己学到的知识
3. 有关领导执政的言论
- 如果国家衰亡,就是因为统治者不行。
——国家发展与领导者的能力密不可分
- 贤君子在上,小人在下。
——领导者要有高尚的品质,下属才会尊重
- 民如有牛马之牖者,其犯诸,必有凶年。
——关注百姓的生活,才能稳定安宁
4. 其他
- 巧言令色,鲜矣仁!——不应该只讲究外表和口才,更要注重内在的品质
-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从别人身上学到好的东西,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87a8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f.png)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73d35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8.png)
论语六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人之初,性本善。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3.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礼让D. 竞争4.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具有以下哪些特质?A. 温良恭俭让B. 好勇斗狠C. 唯利是图D. 知者不惑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重视人际关系C. 重视社会地位D. 重视物质财富二、填空题6.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7.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8. “___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对君子品德的要求。
10. “_________,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内涵是什么?12. 《论语》中提到的“礼”与“乐”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13.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4. 请解释《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
15.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7. 《论语》中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启示?18.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道德修养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3800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6.png)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a61d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f.png)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下列哪项最接近其本义?A. 仁者无敌B. 仁者爱人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 仁者不忧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3. 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礼仪和智慧C. 礼仪和勇敢D. 智慧和信义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选择老师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人文主义D. 功利主义二、填空题6.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
7.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9. “_________,不亦说乎?”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肯定。
10. “___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对君子心态的描述。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是什么?12. 孔子如何定义“礼”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13.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如何理解?14. 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15.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17.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请结合实际论述这两种人格特质的差异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8.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请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9.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在当代学习中有何启示?20. 论述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论语 十则 练习题
![论语 十则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f859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f.png)
论语十则练习题练习一:读懂原文请阅读以下十则论语原文,并写出对应的意义和你的理解。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古,未见其异,得则见其所失,未见其所亡。
夫忠信者,不怨不怒。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君子笃于道,小人骄于道。
”8.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9. 子曰:“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练习二:解析核心理念根据上述十则论语原文,总结出其中的核心理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和论证。
练习三:实践与应用选取其中一则论语,谈谈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该原则,并举例说明。
练习四:个人感悟从上述论语中选择一则,分享你对该言论的个人感悟。
练习五:现实意义与现代适用性论述这些论语的现实意义和现代适用性,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作用。
以上练习题目旨在帮助你理解和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成为更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孔子如何强调君子的自律和道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孔子如何强调君子的自律和道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839ba6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d.png)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孔子如何强调君子的自律和道德修养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著作《论语》中,详细描述了君子的自律和道德修养。
本文将从十二章中选取几个练习题探讨孔子如何强调君子的自律和道德修养。
第一章:“有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在这一章中强调君子应该避免过度追求勇敢而荒废了对贫穷人的关爱。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德之心,对待他人应该以仁爱为准则,不应过度强调个人勇敢的表现,而忽略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
因此,君子应当摈弃不仁的情感,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持有同情和帮助的态度,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章:“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对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本章中,孔子问题公叔文子是否圣人。
对此,公明贾回答道,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圣人,听天由命。
孔子则说,天无语,它运行四季,使万物生长。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强调君子应该虚心谦逊,不应该自称圣人,而是应该发扬天赋本能,多才多艺,并推崇天道的轮回运行。
第七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事而安之。
’问信。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樊迟向孔子请教仁道,孔子回答说要爱人,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接着樊迟又问如何获得知识,孔子回答要了解并能够妥善处理事务。
最后,樊迟还问如何建立信任,孔子回答要言出必行,先行言而后顺从。
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君子应该有爱心对待他人,具备实际的知识和能力来处理问题,并重视诚信和践行言行一致。
第十二章:“憲问恥。
子曰:‘恥其言使其行也。
’”孔子在这一章中教导憲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他告诉憲,当一个人畏惧他人的批判和责备时,他就会更加注意他自己的言行。
恥于不当行为有助于个人的自律和道德修养。
君子应该明白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因此应该恪守道德规范,以言行一致来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形象。
论语十则课后练习
![论语十则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f63dc5a77232f60ddcca113.png)
论语十则课后练习
一,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二,
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源自于本文吗?
三,
学完全文后,你认为全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四,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论语十则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dbc229a26925c52cc5bfbd.png)
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dài3.⑴“说”通“悦”,yuè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865c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6.png)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它出现在《论语》的哪一篇?3.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描述了智者和仁者的不同特点,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二、选择题: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强调道德规范C. 倡导社会和谐D. 提倡教育普及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 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C. 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3.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什么?A. 反省自己的言行B. 反省自己的思想C. 反省自己的学习D. 反省自己的工作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含义。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3. 孔子是如何理解“礼”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论述进行说明。
四、论述题:1.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谈谈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一、填空题:1. 学而2. 述而3. 为政4. 雍也二、选择题:1. B2. A3. A4. A三、简答题: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心胸开阔,行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和不满。
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b1f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d.png)
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汲
取智慧和启发。
以下是一些关于论语的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
理解和学习论语。
1. 问:论语中的“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一章,意思是在治理国家时应该以德行为先导,通过德行来影响和感化人民,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 问:孔子是如何看待教育的?
答: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途径。
3. 问:《论语》中提到了什么关于孝顺的观点?
答:《论语》中多次提到了孝顺的观点,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一种
道德准则,孝顺父母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4. 问:《论语》中提到了什么关于修身的观点?
答:孔子强调修身养性,提倡正直、诚实、宽容、谦虚等美德,他认为这些
品质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5. 问:《论语》中有哪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答:孔子对政治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和德行来治理
国家,同时也强调官员应该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通过以上习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这
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论语》,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论语》十则练习
![《论语》十则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b556c69bceb19e8b9f6ba76.png)
《论语》十则练习
《论语》十则练习
一背诵全文。
略。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恨,怨恨。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疑惑。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辱。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诲。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指优点。
三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理解内容,当堂背诵。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着重弄清实词的含义,不必在虚词和翻译上面花太多的时间。
学生粗知大意之后,即转入背诵。
训练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
比如可以先是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过几遍之后即可试着全班同学齐背,然后继之以分行背诵和个别背诵。
也可以先由个别同学背诵,而后分行背诵,最后齐背。
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总之要造成背诵的气氛。
力争当堂解决背诵问题。
练习可以放在课后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语录《论语》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而富且贵()...枕之()() 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曰()..而从之() 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27.三军..不可夺志也()..可夺帅也() 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多么有)贤德啊!”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咏雪》译文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太丘与友期》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词语】[集] [未若][因] [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骤][差(chà)] [拟]【期行】期,【日中】【舍去】舍,去,【乃】 [戏]【尊君】 [顾]【不】 [委][君] [家君][信] [引]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吾身(每天)(多次反省)..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