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常态下部审计信息化的问题

昆山开发区监察审计室

2016年11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部审计信息化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建立与完善部审计管理体系,推动部审计业务全面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在部审计过程息化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外的学者、专家及企业部审计人员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部审计发展、方法和工具都做了尝试性的研究。在新常态的信息化环境下,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部审计重新定位,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建设,同时注重对信息化本身的信息系统开展IT审计。美国部审计协会与2009年发布的《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增加了大量对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实务标准,由此可见,强化信息化环境下的部审计及提高部审计的功用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信息化环境下,主要通过以下各种部审计工具实现相应的部审计技术:一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从海量的信息数据中发现审计疑点和线索,二是通过部控制评价等风险管理

技术发现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三是通过科学分析、评价等技术实现决策评价和业绩管理等。

审计署审于1998年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2002年,国家计委批准审计署的开工申请,并下达2002年中央预算基建投资5000万元,专项用于审计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将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同时随着金审二期工程的竣工验收,我国审计信息化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弊端。

二、新常态下部审计信息化具备的新特点

新常态形势下,部审计信息化在传统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要求,也出现了更新的特点。

1.审计容外延更广

新常态下,审围需拓展到信息处理系统本身,包括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形设施、运行环境、部控制情况、生成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关联单位的相关信息,涉及的信息系统扩大到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外延更加拓展。

2.审计技术延续更强

在新的条件下,部审计技术大体有三个阶段:一是信息技术发展初期,由于审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信息技术准确高效的特点在审工作中未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借助计算机审

计阶段,审人员借助专门的审计软件,自动完成获取审计数据、发现审计线索,查出问题、得出结论、提出审计整改建议等工作;三是信息系统审计阶段,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信息系统审计成为部审计的重要容之一。

3.审计工作效率更高

部审计信息化使得手工方法逐渐退居辅助位置,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复杂繁重的部审计任务变得简单快捷,审人员可凭借审计软件系统,自动完成数据分析、检查问题、提出建议、生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审计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4.审计风险种类更多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时空距离变得微不足道,会计信息处理越来越数字化,与手工操作或单击运行下的会计信息输入、传递、处理和输出有了很大差别,这些给部审计带来了全新革命,部审计风险也随之变大。传统的部审计下,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为主要的审计风险,而信息化的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的数据、材料存储于电子媒介中,需要利用审计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子数据采集、转换、清理和验证,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所以还可能产生数据采集风险和数据转换风险。

三、新常态下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标准不统一

部审计信息化没有统一规的程序、步骤和方法。数据的采集缺乏规,导致在审前和审中采集了大量的电子数据,但真正得到分析利用的却很少,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同时,数据验证及信息系统部控制测试等关键环节缺失,数据分析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计算机数据分析人员的个人偏好

2.思想认识不到位

审计信息化虽然得到了国家、上级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单位层面,部审计组织和部审计人员无论从组建的数量还是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这也是一直影响和困扰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问题。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企业、单位对部审计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认识还不够,重视不足。有些时候在表面上是很重视,但是实际给的支持不够,结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3.设计规划不合理

实现工业化以后自然过渡到信息化,进而顺势推行信息化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社会信息基础也较薄弱,有些时候,单位是在上级指示下开展或者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而非自身的愿望。信息化的本质是数据信息的高效共享、计算和交换,是一个过程,不是

通过投资马上就能取得成效的。

4.数据信息不集中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各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孤军奋战,不仅造成了各个部门所用的软件、系统、数据的格式标准不一致,更是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在单位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5.审计风险更复杂

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降低部分原有的部审计风险,但也会带来新的、更加复杂的部审计风险。一方面,电子信息的易逝性、易改性、无痕性等特点,会加大查找问题的难度,增加检查风险;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本身的漏洞和操作失误、传输故障等因素会产生一系列错误信息,并且各系统间的关联性也会加大这种错误的影响。另外,由于审计系统不断升级、更新和日益复杂化,对审系统本身和部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控制部审计风险的难度。

6.人才队伍更缺乏

不可否认,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部审计组织和部审计人员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既懂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制约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部审计人员远未实现计算机审计所必需的知识转型和技术转型,缺少人才引进和培训,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知识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