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因为勤勉,而它的荒废是因为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因为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能够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不过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不过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不过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原毁》韩愈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留侯论》苏轼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进学解》韩愈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赤壁赋》苏轼10、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11、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2、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1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伶官传序》欧阳修1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译文: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八大家文言翻译(2)

八大家文言翻译(2)《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7、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8、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身者已廉乎?9、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8、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9、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O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唐宋八大家 重要句子翻译(学生)

《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翻译: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翻译: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翻译: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翻译:《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唐宋八大家散文语境名句

【唐宋八大家散文】
《进学解》P15
1、《进学解》中韩愈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的句子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由于嬉戏;德行由于思考而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随俗。
《游褒禅山记》P37
2、《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以景喻物,说明最高成就的境界不是每个人可以达到的。
3、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4、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后赤壁赋》P39
5、《后赤壁赋》中勾勒赤壁冬景的句子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伶官传序》P48
6、《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对庄宗“胜败之际”作了概括,点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
8、《伶官传序》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大全【共10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梳理留侯论1.重点词语⑴必有过人之节(节操、操守)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哪里)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微:隐约;见:通“现”,显露,表现)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利用)⑺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迎"是同义,欢迎)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就、完成)⑿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2.一词多义⑴过①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②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⑵见①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同“现”,动词,显露、表现)②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介词,被)⑶其①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代词,他,他的)②彼其能有所忍(助词,常用在“彼"之后)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④非子房其谁全之?(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3.古今异义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⑶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⑷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⑸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4.词类活用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⑶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⑷油然而不怪者(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⑸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均为使动用法。
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⑹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5.固定短语⑴所以“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3.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4.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
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末可乘。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5.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6.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7.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宋八大家散文句子翻译上上上上

唐宋八大家散文句子翻译《进学解》1、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3、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4.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日喻》5.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6.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译:了解道的人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无法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好。
7、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之过也,译: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见过道而主观猜想它,都是求道的弊病。
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得到道。
《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赵公(他)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共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及解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及解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第一单元】一、《小石城山记》1、重点词语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其疏数偃仰数:密集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或曰或:有人而独为是物是:这2、通假字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3、特殊句式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二、《黄州快哉亭记》1、实词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2、虚词盖亭之所见盖:大概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者:……的原因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概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3、通假字: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4、特殊句式: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介词短语后置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医生,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短。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懒散;宽容又简短,所以人家都愿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
(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稀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4.夫是之谓不以大家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敬爱自己的啊!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所以,若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若是一个人的道德是崇敬的,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弘扬光大,道德实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慌乱,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由于他理想十分弘大,理想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荒谬,但是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3.千金之子,不死于响马。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响马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荣华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响马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懂得生命的难得,不值得在同响马相斗中去世。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够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 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1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12.乘马从.徒使……跟从13.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14.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15.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https://img.taocdn.com/s3/m/9b2df0260066f5335a8121fb.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原毁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
”(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译: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的。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6、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译: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精进由于勤奋,荒废由于嬉戏玩乐;德行养成由于思考,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5、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6、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7、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8、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9、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1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11、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新自处理。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后赤壁赋》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流动的江水发出响声,陡峭的江岸高峻耸立;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石头就露出来了。
才过了多久啊,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译: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一样的山石上,再爬上像虬龙一样弯曲的树干,攀登猛禽栖居的悬崖,俯视冯夷的深宫。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我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张中丞传后叙》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译:哪里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全部牺牲了,唯独自己蒙受耻辱求得活命的事?即使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哎呀!(有人)却认为那么贤明的许远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
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译:在张、许二公防守睢阳之初,他们怎么会料到别人始终不肯来救援,因而就丢下城池逃走呢?如果这座城池不能守住,即使逃到别处又有什么好处呢?到了没有救援并且弹尽粮绝之时,带领这支因作战负伤残废、饿得瘦弱不堪的残余部队,总是想要突围出去,一定也是做不到的。
二公的贤能,他们的谋划是很精细的。
3.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尔。
译: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4.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译:但是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叛军所说的是真的。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译: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能一一计算;拥有强大兵力却坐视不救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6.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译: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吊祭人们所说的双庙。
7.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译:但看中了南霁云作战勇悍有力,不听南霁云苦苦请求救援的话,却硬留下他,为他准备了酒宴和歌舞,请南霁云入座。
8.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译: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
《送李愿归盘谷序》1.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译: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2.大丈夫之遇之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译: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在当朝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译: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4.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译:啊,盘谷中的快乐啊,真是快乐无穷。
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
鬼神守卫保护啊,禁绝不祥。
《送董邵南序》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译:董生被推举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