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信息化战略-最新范文

合集下载

论论文谈谈你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及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

论论文谈谈你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及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

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及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状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医学信息管理系统学号:XXXXXXXXXXXX班级:XX XX学生XX:XXX XXX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

工业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是机械化战争;信息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过渡时期,典型的战争形态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一种既有机械化战争性质又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大量使用高技术兵器的混合型战争。

但是,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设成信息化军队,将出现信息化战争。

为了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发展变化,我国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共过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因此,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把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明确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字: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争武器目录1.信息化战争的认识11.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11.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11.3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22.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32.1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32.2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4参考文献61.信息化战争的认识1.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中,以信息为基础,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工具的和作战手段,以信息控制为主导,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任何空间内作战的战争。

1.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全面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结果。

有别于机械化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等传统战争。

1.2.1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战争的主体力量可以这样说,这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根本区别。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信息化领域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信息化领域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重点信息化领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为了全面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工作,确保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顺利,我国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的重点信息化领域进行探讨。

互联网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重点信息化领域之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平台。

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接入速度和质量,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是信息化战略中的重点之一,通过在线办事系统、数字证书等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另一重点信息化领域。

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保护国家重要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化环境,将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之一。

合理规划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推动我国信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重点信息化领域之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培养拥有技术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关键之一。

加强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信息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和创新团队,助力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通过加强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升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信息化与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年度总结范文(3篇)

信息化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化战略,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核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现将本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及成效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度,我单位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了网络升级改造,提高了网络速度和稳定性;(2)购置了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3)加强了对数据中心的建设,确保了数据安全。

2. 推进信息化应用(1)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3)加强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提升了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

3.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1)建立健全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2)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3)加强了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2)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3)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2. 改进措施(1)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2)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化素养;(3)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三、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单位将继续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化战略,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核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2. 加强信息化应用,提升业务流程优化水平;3.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信息安全。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单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我国信息化事业贡献力量。

实现中国欧盟信息化共赢信息化战争论文2000字

实现中国欧盟信息化共赢信息化战争论文2000字

实现中国欧盟信息化共赢信息化战争论文2000字尊敬的娄部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谢谢大会给我机会在这样的盛会上做这次演讲。

信息时代的挑战在欧洲,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18岁到35岁之间,而许多十几岁的小孩也都会使用电脑。

但许多50岁以上的人觉得电脑是很可怕的东西,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和自己没有任何相关,也没有任何兴趣来使用电脑。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欧盟花大力气提高互联网接入率的同时,还帮助以前没有用过电脑的人认识电脑的作用,并帮助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使用网络。

另外,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大都是城市中的人比农村人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比例高一些。

所以,欧盟在过去几年里,在实施宽带接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以前,农村的拨号上网速度非常慢,现在都达到了“宽带互联”。

欧盟信息社会远景为了在xx年实现信息化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欧盟制定了以“ixx计划”为主的信息化战略。

“ixx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单一的欧洲个人信息空间”; 二是,在信息化领域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就业环境。

在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有自己的电信提供商,有自己的相关电信法律。

但是,我们想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协调和运营整个信息服务。

现在,欧盟的公民可以在电脑上看电视,可以用手机看电视,并可以从手机上下载音乐,各项服务都融合在一起了。

所以,欧盟正在想办法成立一个部门,或者说是一个机构,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进行协调,并分别掌控。

按照“ixx计划”,欧盟要建立新的音像服务法律框架; 审议电子通信框架,包括频谱管理; 欧洲内容支持; 实施安全的“欧洲信息社会”战略; 有针对性的互操作行动 (尤其是DRM)。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以一个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内部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可以负担得起的、安全的高带宽通信服务,让内容服务丰富多样。

在欧洲,在过去10年中,大约有50%的新增职位都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

2024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信息化工作在2024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2024年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实施策略。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关系。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和推动。

然而,信息化工作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技术水平不平衡、应用场景不够广泛、信息共享不畅等等。

因此,在2024年,我们需要对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制定相应的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以促进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指导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

我们将从背景介绍和信息化工作现状两个方面入手,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最终,我们将给出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为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对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了解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然后,我们将从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24年的信息化工作中,我国将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的作用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背景介绍到信息化工作现状,最后呈现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

具体而言,本文的文章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本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简单概述,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本部分将对2024年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介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为后续讨论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依据。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篇1:《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空间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GIS;资源共享;专业人才;自主创新1 当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空间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认识。

空间信息系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和应用等,其中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空间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分析应用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及系统人员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资源、环境的一个缩影,可以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反映,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结合,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保存、管理、应用等,在空间信息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关系着地球表面信息的采集、管理、应用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发布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在空间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当前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以后,全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地理信息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投身于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研究和生产中,进而推动了我国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

我国近些年对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800字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800字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之一。

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军事变革的方向,提高国家的战略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的推动在信息化社会,科技的创新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化战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网络安全、信息传输等技术的创新也增强了信息化战争的实施能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信息化战争的规模和深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二、全球化的蔓延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不仅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更加便捷,各国之间的信息化战争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纷繁。

全球化同时也为信息化战争的辐射范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三、网络空间的重要性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网络空间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化作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对网络空间的控制和利用将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空间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也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四、文化因素的碰撞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在信息化战争的实施过程中,各国的文化差异将对战争的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策略之一。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应用。

五、非对称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非对称战争的特点将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战争的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络攻击、无人机战争等形式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对非对称战争的应对和防范。

六、军民融合的加深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军民融合的加深。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一个国家对其国内信息产业等所做的发展规划,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概括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此有详细说明。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

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

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

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信息化战 争与国 防建设

信息化战 争与国 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方式。

信息化战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对各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与传统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精确化、作战指挥扁平化等显著特点。

在作战空间上,信息化战争不再局限于陆地、海洋和天空,而是拓展到了太空、网络和电磁等领域。

太空的卫星侦察、通信和导航系统为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网络空间成为了新的作战平台,网络攻击和防御成为了战争的重要手段;电磁领域的斗争也日益激烈,电磁频谱的控制和利用直接影响着作战的效果。

作战力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又一重要特征。

传统的军兵种界限逐渐模糊,各军兵种之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高度的协同和融合。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兵种在作战中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出强大的作战效能。

作战行动精确化是信息化战争的突出表现。

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打击目标的精度大幅提高,能够实现“点穴式”打击,减少了不必要的附带损伤,提高了作战效率。

同时,通过信息化的侦察和情报手段,能够准确获取敌方的情报信息,为精确打击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战指挥扁平化则是信息化战争对指挥体制的要求。

传统的层级式指挥体制在信息快速传递和处理的要求下显得效率低下,而扁平化的指挥体制能够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指挥效率,使指挥决策更加迅速和准确。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各国纷纷加快了国防建设的步伐,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和装备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发展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侦察监视系统、通信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等。

同时,要注重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提高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武器装备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作战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是国防建设的关键。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点,各国纷纷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作为一个多元化、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也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旨在推动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信息化在国家的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速度; -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 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护国家信息资产和个人隐私; - 增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关键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一系列关键任务。

3.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国家将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带宽和速度。

此外,国家还将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3.2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将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3.3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将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国家信息安全的整体能力。

此外,国家将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

3.4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将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信息化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信息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家还将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打造一流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3.5 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进程。

国家信息化战略论文

国家信息化战略论文

国家信息化战略论文摘要: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国家信息化方针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头脑”的信息化,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坚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长极和信息源。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战略一、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在放弃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产业的绝对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也是具有片面性的。

(1)从国外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在抓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三分之二。

(2)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传统产业面大量广,应用前景广阔。

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非农产值比重超过80%,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搞好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合理搭配,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

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

理 论 研 讨地方政府管理'98增刊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杨 青 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已经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成为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信息技术的传入与资金的引进,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我国信息产业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一严峻的重要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制定周密,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是有关信息产业发展一切问题之根本。

一、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思维内涵1、重视信息对于人类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信息的传递和存贮技术扩大了人与人交往的范围和内容,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信息已真正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媒介和纽带。

信息的分析处理技术延伸了人的脑力,为人类开拓新的征服领域提供了更强的认识能力,信息的标准化技术强化了人的信息能力和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人类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2、强调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构成了它的主旋律。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手段,使信息成为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第二,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经济的结构和经济内容;第三,信息技术以其不可阻挡的渗透性,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

3、突出信息产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重要地位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引起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资源结构及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改变了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提高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质量。

由于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信息财富并提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因此,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又有了新的涵义。

今后信息财富的创造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势必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不断引发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论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论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论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一、引言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球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二、信息化建设对国家治理的影响1. 便利政务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在线服务和电子政务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现场办公。

政府机构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了一种开放、便利、迅捷的服务模式,从而优化了行政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降低了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民生福祉。

2. 提升运营效率在信息化建设的加持下,政府内部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政府部门的运营效率得到了重大提升。

例如,警务信息化系统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各地,迅速办理调查、刑事侦查等;税收信息化系统实现纳税人信息自动识别、准确核算,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了税务管理的效率。

3.加强文件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纸质文件往往场地大、储存不便、检索困难、更新不及时等弊端,而信息化文件管理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信息化文件系统可以根据文件内容、关键词等信息方便地检索,业务办理的速度也更快,因此更能符合政府管理的要求,并且还能有效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案例1. 国家信息化平台国家信息化平台是一个全球性的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数字化信息集群,该平台集中了政府、商业、文化等各方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

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安全、便捷地跨越时空地域共享,不但能满足政府和公司等行业的信息资源需求,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 共享大数据平台这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新型信息化平台。

通过共享大数据平台,政府可以便捷地使用网民和企业提供的各种海量数据,同时网民和企业也可以在政府开放的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使得政府精准决策和市场规划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文秘写作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文秘写作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引言:信息化管理是由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改革所造成的工业发展转为信息内容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我国信息化管理战略方针应坚持不懈以信息科技运用为核心,用信息科技更新改造传统制造产业;坚持不懈文化教育优先选择,推动“大脑”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人民信息内容素养;坚持不懈现代都市先超越,把大城市完工信息内容增长极和信息特征。

关键字: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用信息化管理推动现代化是在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重特大发展战略措施。

信息化管理是由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生产设备的改革所造成的工业发展转为信息内容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

它包含信息科技的产业发展、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生活习惯的信息化管理等內容:在信息化管理和现代化的关联难题上,有二种极端化的见解。

一种见解觉得:在我国的现代化水准很低,离开工业生产基本谈信息内容超越只有是空中阁楼,信息化管理这类新社会现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事;在我国现代化的每日任务并未进行,大家务必恪守传统制造业,把专注力放到现代化上;在我国在信息科技的开发设计行业和主要用途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存有极大差别,太过注重信息化管理,必定会造成经济泡沫;应对极大的“信息内容差距”谈“迎头赶上”和“超越”不是实际的,对新起的信息技术产业只有慢步走。

大家把这类见解称之为“恪守——慢步论”,即恪守传统制造业,慢步信息技术产业。

另一种见解觉得:信息化管理与现代化沒有密切关系。

大家务必紧随时期脚步,舍弃夕阳工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产业这类朝阳行业。

这类见解是“舍弃——超越论”,即舍弃传统制造业,在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完成多方位的超越。

“舍弃——超越论”者关心的是欧美国家在现代化全过程中推行的舍弃迁移型发展战略。

二十世纪50年代(下列均指二十世纪)英国将钢材、纺织品等传统制造业向日本、德国等我国迁移,多管齐下发展趋势半导体材料、通信、计算机等新起技术性密集式产业链:60、七十年代日本、德国等我国转为集成电路芯片、精密的机器设备、生物化工、电器产品、车辆等技术性密集式产业链,新起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扩张劳动密集出口产品的好时机;八十年代之后,发生了英国、日本和欧州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趋势专业知识密集式产业链,新起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发展趋势技术性密集式产业链,劳动密集和一般技术性密集式产业链转为发达国家的景色:小编觉得:“恪守——慢步论”的片面化取决于忽略了在我国信息科技的资源禀赋和跨越式发展的概率:而“舍弃——超越论”则太过注重新型产业,忽略了传统制造业的功效:小编的见解是:在我国要把资本主义国家近200年内进行的完成现代化从而进到信息化管理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缩小到将来几十年内进行,务必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完成跨越式发展。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进程,各个国家都不断推出信息化战略,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信息化战略更是一个国家基本建设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概念、目的、优势和问题等方面阐述这一话题。

一、概念国家信息化战略是一个国家对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的规划,其中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三个方面。

它是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指导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必须科学、系统、规范,并依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以促进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推进。

二、目的国家信息化战略旨在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革命进程中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位置。

其重点是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扩大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广度,优化信息管理体系和机制等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突破性提升,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优势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最大优势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推动信息化发展,此外还有下列几点:1. 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

一定的信息化投资是必要的,但合理利用已有资本,避免重复投资,是最大的合理化。

2. 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化能够使计划、决策和协调在单位之间更加细致精密。

因此,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设计可以从优化管理效率入手,推进各省市和企业的改革。

3. 促进创新,催生新产业。

国家信息化战略能够通过多方面创新推动新产业的发展,使得国家信息化水平在未来保持竞争优势。

4. 提高社会效益。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于优化社会资源和生产效益,因此,在实现自己发展的同时,还要带动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四、问题但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 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各种网络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情报安全是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如今,信息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这个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国家的软实力战略显得越发重要。

软实力,作为一种非军事手段,对于国家的影响力、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合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并分析其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力量,以增强和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目标的战略规划。

软实力战略在信息化时代具有以下重要特点:首先,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需要关注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广泛传播,这给国家的软实力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国家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其次,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需要更加注重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国家在知识和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增强软实力。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国家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再次,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需要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变得更加便利。

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借助国际平台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在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中,文化的传播和民间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应该注重自己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增强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民间交流增进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提高软实力。

信息化时代的软实力战略对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

首先,软实力战略可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

通过传播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国家可以影响和塑造其他国家的认知和态度。

其次,软实力战略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_2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_2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导读:本文论国家信息化战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信息管理的基础建设,致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和各种网站因没有可以运行的信息而形同虚设。

建设数字化城市的重心,不仅仅是电脑网络、光纤通信这些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建设。

在工业经济时代,推进工业化最重要的是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一时代,有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

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发展和完善高速宽带接入和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提高通信普通服务水平,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将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的组织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让信息高速公路充分发挥作用,让上面跑的“车”(信息)越来越多,上网者越来越多。

(2)处理好营造环境与运作项目的关系,重视为信息人才营造环境。

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运作项目,但环境营造更为重要。

信息在全世界自由地流动带来人才特别是信息人才的完全自由流动,信息人才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

如何引进并留住这样的人才,成为信息经济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为两类信息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留住自己培养的信息人才,不使其外流;二是出国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和回国创业。

(3)处理好统一规划与鼓励竞争的关系,当前要特别重视统一规划。

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同时,又要充分调动包括企业、政府和家庭在内的各主体的积极性。

通信资源的相互融合是世界发展趋势,我国的局面是部门分割,资源分散,各种行业专网由部门拥有,自成体系,亟待打破围墙,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资源。

坚持统一性,还应注意信息、技术、设施、管理等信息化要素的共享,搞好社会和企业的分工与协作,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和新的重复建设。

(4)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示范先行。

在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应率先实施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实现政府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和中介服务资源的整合,为企业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快捷、简便、高效的政务服务。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范文》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范文》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范文》摘要: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国家信息化方针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头脑”的信息化,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坚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长极和信息源,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战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离开了工业基础谈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楼阁,信息化这种新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必须坚守传统产业,把注意力放在工业化上;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差距,过分强调信息化,必然会产生泡沫经济;面对巨大的“信息鸿沟”谈“赶超”和“跨越”是不现实的,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只能慢步走。

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作“坚守——慢步论”,即坚守传统产业,慢步信息产业。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这种朝阳产业。

这种观点是“放弃——跨越论”,即放弃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

“放弃——跨越论”者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行的放弃转移型战略。

20世纪50年代(以下均指20世纪)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转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良机;80年代以后,出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景象:笔者认为:“坚守——慢步论”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而“放弃——跨越论”则过分强调新兴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作用:笔者的观点是:我国要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实现工业化进而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离开了工业基础谈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楼阁,信息化这种新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必须坚守传统产业,把注意力放在工业化上;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差距,过分强调信息化,必然会产生泡沫经济;面对巨大的“信息鸿沟”谈“赶超”和“跨越”是不现实的,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只能慢步走。

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作“坚守——慢步论”,即坚守传统产业,慢步信息产业。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这种朝阳产业。

这种观点是“放弃——跨越论”,即放弃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

“放弃——跨越论”者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行的放弃转移型战略。

20世纪50年代(以下均指20世纪)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转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良机;80年代以后,出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景象:笔者认为:“坚守——慢步论”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而“放弃——跨越论”则过分强调新兴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作用:笔者的观点是:我国要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实现工业化进而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坚持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应用为主导;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坚持教育先行,用“头脑”信息化带动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处理好现代化的大都市与落后的广大农村的关系,坚持局部突破,都市跨越,整体追赶,率先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化的发动机。

我们把这一战略概括为“应用主导、教育先行、局部突破、都市跨越”。

“坚守传统产业,慢步或停步信息产业”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度生产总值约为1.2万亿美元,美国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产值达到8220亿美元。

我国信息产业2000年销售收入5800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约合700亿美元)。

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占世界软件市场的份额不到1%,而印度的同一比率超过了16%。

经济学家胡鞍钢计算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差距。

目前,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我国与西方7国相差5.6~8.12倍,到2015年可能缩小为3~5倍。

二是知识与信息差距。

我国与西方7国相比,1997年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相差32~90倍,互联网普及宰相差143~1761倍。

另一方面,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后发优势,探讨实现信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实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以下条件:(1)后发成本优势。

我国能够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超越一些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已有经验和技术,享受“后发优势”。

作为后来者,我们不需要花费巨资来从事研究与开发,大大减少开发过程的风险成本,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大量资源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

网络技术为后来者开辟子“新大陆”并大大降低了后继者的进入成本。

可以利用先行者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后来者来说,重要性不亚于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利用。

此外,国际贸易不仅使后来者扩大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国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后发者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吸引先行者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有利于克服要素“瓶颈”。

(2)后来者没有结构惯性。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完整而且联系密切,具有强大的惯性,进行结构调整,成本过大。

我们可以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业化。

(3)信息产业容易跨越。

信息产业历史不长,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双重属性。

互联网的历史更短,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差距不大,至多落后10至15年。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至3倍。

“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是总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

(4)信息市场潜力大。

我国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

到2000年,全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比90年代初扩大了8倍。

我国彩电、微型计算机、移动手机、集成电路等主要电子产品的产业规模日渐壮大。

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达1亿户,电视网络已成为世界第一,固定电话网络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这也会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产业的素质。

(5)信息设施有较好的基础。

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通信投资累计达到8000亿元。

目前我国通信网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以及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正在向新一代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推进。

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现已经达到100多个,遍及金融、海关、财税、外贸等各个部门与行业,区域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上网企业迅速增加,网上交易额逐步增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媒体等各种信息产业形态已经起步。

公用信息网已覆盖全国230多个城市,全国互联网已有近1万个站点,网上信息源及应用数据库达到4400多个。

(6)有民间资本支撑和局部技术优势。

我国有10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可为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

尽管我们国家在总体上,经济科技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光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为实施技术跨越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有可能利用“胜者全得”的规律,即技术上领先一步,有可能占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7)有一批创新主体和示范工程。

有7万家具有机制优势和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和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创新主体和载体。

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金桥、金卡、金税、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均已开通运行。

(8)有市场体制支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改革,特别是一系列有利于发挥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制度创新,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会被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来,所有这些都为激励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要把上述跨越式发展的潜在因素变成现实,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没有制度创新,技术跨越是不可能的。

一、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在放弃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产业的绝对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也是具有片面性的。

(1)从国外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在抓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三分之二。

(2)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传统产业面大量广,应用前景广阔。

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非农产值比重超过80%,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搞好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合理搭配,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4)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

信息同其它两大资源——材料和能源一样,自身具有增值的作用。

此外,信息还能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

例如,石英是生产玻璃的原料,在加入大量的信息后,变成信息装置——硅片,成为电子计算机的“大脑”,点石成金。

信息革命的伟大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这就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远未走完,如果抛弃工业化来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

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会使工业化产生倍增效应。

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能否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当代后发展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

推进信息化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方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或称应用: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

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通过应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使先人能轻松地辨别方向,卫星定位系统让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能够轻松找到航线;笔墨纸张的发明让居住在异地的人们有了书信的交流,电话的发明让人们的交流从无声变成有声,视音频技术的运用又让人们的交流更为轻松和有趣;算盘改变了人们结绳记算的方式,电脑则使得每秒上亿次运算轻松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