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吉林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吉林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1998年3月2日)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稳中求进,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和解决工业经济效益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全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一、综合全省国民经济在低通胀环境下,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
宏观经济运行正常,稳中有进。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1亿元,下降0.6%;第二产业增加值570.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505.2亿元,增长17.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1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8.1%、40.6%和31.3%变为25.9%、39.3%和34.8%。
市场价格涨幅持续走低。
全省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3.3个和3.5个百分点(详见附表1)。
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局面继续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增强。
扶贫扶困和再就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村扶贫、城市扶困和再就业问题。
吉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以全面开展“五项攻坚”为核心任务,破难题、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优势提升、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8亿元,增长14.3%(此数据为省认定的年度快报数据,增长速度为不变价,现价增长2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6.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871.2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8:49.8:39.4调整为10:50.5:39.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91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079.9美元。
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5.1亿元,增长27.5%;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收入完成101.9亿元,增长39.3%。
全市面对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51.5亿元,增长17.7%。
民营经济2011年,吉林市民营经济发展进步显著,超额完成省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连续第五年荣获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先进市称号。
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326.2亿元,同比增长 35.9 %;实缴税金92.1亿元,同比增长50.5%,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已占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7.6%,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7.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4%。
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8587户,同比增长17.4%;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2.4万户,同比增长11.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96.4万人,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户数达到 2049户,增长19.8%。
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5-022012年,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我市“十项攻坚”中心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为“三年看吉林、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5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8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50.5:39.5调整为10:49.7:40.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244.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948.2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9.6亿元,增长5.9%;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增长16.7%。
2012年,全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支持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达到284.9亿元,增长13.3%。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0.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缴税金103.3亿元,同比增长12.2%。
完成民营增加值1132.4亿元,同比增长8.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6%。
各项民营指标均超额完成“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任务,连续第六年荣获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先进市称号。
2012年末,我市私营企业达到20715户,同比增长11.49%;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业户13.2万户,同比增长10%。
吉林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吉林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记作,夜间平均温度零下,应记作()A.B.C.D.2.图①是2023年6月11日吉林市全程马拉松男子组颁奖现场.图②是领奖台的示意图,则此领奖台的主视图是()A.B.C.D.3.下列算式中,结果等于的是()A.B.C.D.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值是()A.33B.23C.17D.5.如图,在中,点D在边上,过点D作,交于点E.若,则的值是()A.B.C.D.6.如图,,是的弦,,是的半径,点为上任意一点(点不与点重合),连接.若,则的度数可能是()A.B.C.D.二、填空题7.计算:8.不等式的解集为.9.计算:.10.如图,钢架桥的设计中采用了三角形的结构,其数学道理是.11.如图,在中,,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孤交于点D,作直线交于点E.若,则的大小为度.12.《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问题,其译文为:有人合伙买羊,每人出5钱,还缺45钱;每人出7钱,还缺3钱.问合伙人数是多少?为解决此问题,设合伙人数为x人,可列方程为.13.如图①,A,B表示某游乐场摩天轮上的两个轿厢.图②是其示意图,点O是圆心,半径r为,点A,B是圆上的两点,圆心角,则的长为.(结果保留)14.如图,在中,.点,分别在边,上,连接,将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点.若点刚好落在边上,,则的长为.三、解答题15.下面是一道例题及其解答过程的一部分,其中M是单项式.请写出单项式M,并将该例题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例先化简,再求值:,其中.解:原式……16.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某校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以航天员事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人物由抽卡片决定,现有三张不透明的卡片,卡片正面分别写着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位航天员的姓名,依次记作A,B,C,卡片除正面姓名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三张卡片正面向下洗匀后,甲选手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记录航天员姓名后正面向下放回,洗匀后乙选手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甲、乙两位选手演讲的主题人物是同一位航天员的概率.17.如图,点C在线段上,在和中,.求证:.18.2022年12月28日查干湖冬捕活动后,某商家销售A,B两种查干湖野生鱼,如果购买1箱A种鱼和2箱B种鱼需花费1300元:如果购买2箱A种鱼和3箱B种鱼需花费2300元.分别求每箱A种鱼和每箱B种鱼的价格.19.图①、图②、图③均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中以为边各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其依次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且所画三角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20.笑笑同学通过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知道了电磁波的波长(单位:m)会随着电磁波的频率f(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已知波长与频率f是反比例函数关系,下面是它们的部分对应值:频率f()101550波长(m)30206(1)求波长关于频率f的函数解析式.(2)当时,求此电磁波的波长.21.某校数学活动小组要测量校园内一棵古树的高度,王朵同学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此项实践活动,记录如下:填写人:王朵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时间:2023年4月20日活动任务:测量古树高度活动过程【步骤一】设计测量方案小组成员讨论后,画出如图①的测量草图,确定需测的几何量.【步骤二】准备测量工具自制测角仪,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重物,制成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利用它可以测量仰角或俯角,如图②所示准备皮尺.【步骤三】实地测量并记录数据如图③,王朵同学站在离古树一定距离的地方,将这个仪器用手托起,拿到眼前,使视线沿着仪器的直径刚好到达古树的最高点.如图④,利用测角仪,测量后计算得出仰角.测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测出所站地方到古树底部的距离....【步骤四】计算古树高度.(结果精确到)(参考数据:)请结合图①、图④和相关数据写出的度数并完成【步骤四】.22.为了解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情况,王翔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以上数据源于《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注:.根据此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比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多万吨.(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中位数是万吨.(3)王翔同学根据增长速度计算方法得出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约为万吨.结合所得数据及图中信息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①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为年,因此这年中,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最高.()②如果将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中位数记为万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中位数记为万吨,那么.()23.甲、乙两个工程组同时挖掘沈白高铁某段隧道,两组每天挖掘长度均保持不变,合作一段时间后,乙组因维修设备而停工,甲组单独完成了剩下的任务,甲、乙两组挖掘的长度之和与甲组挖掘时间x (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组比乙组多挖掘了天.(2)求乙组停工后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甲组挖掘的总长度与乙组挖掘的总长度相等时,直接写出乙组己停工的天数.24.(1)【操作发现】如图①,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使重合的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转动其中一张纸条,发现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判定的依据是.(2)【探究提升】取两张短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条和(,),其中,,将它们按图②放置,落在边上,与边分别交于点M,N.求证:是菱形.(3)【结论应用】保持图②中的平行四边形纸条不动,将平行四边形纸条沿或平移,且始终在边上.当时,延长交于点P,得到图③.若四边形的周长为40,(为锐角),则四边形的面积为.25.如图,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动点,分别从点,同时出发,点以的速度沿边向终点匀速运动,点以的速度沿折线向终点匀速运动.连接并延长交边于点,连接并延长交折线于点,连接,,,,得到四边形.设点的运动时间为()(),四边形的面积为()(1)的长为,的长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当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时,直接写出的值.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点,在此抛物线上,其横坐标分别为,连接,.(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与此抛物线的顶点重合时,求的值.(3)当的边与轴平行时,求点与点的纵坐标的差.(4)设此抛物线在点A与点P之间部分(包括点A和点P)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在点与点之间部分(包括点和点)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当时,直接写出的值.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D7.【答案】58.【答案】9.【答案】10.【答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1.【答案】5512.【答案】13.【答案】14.【答案】15.【答案】解:由题意,第一步进行的是通分,∴,∴,原式,当时,原式.16.【答案】解法一:画树状图,根据题意,画树状图结果如下: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9种,而两张卡片中相同的结果有3种,所以甲、乙两位选手演讲的主题人物是同一位航天员的概率.解法二:用列表法,根据题意,列表结果如下:A B CA AA BA CAB AB BB CBC AC BC CC由表格可以看出,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9种,而两张卡片中相同的结果有3种,所以甲、乙两位选手演讲的主题人物是同一位航天员的概率.17.【答案】证明:在和中,∴∴.18.【答案】解:设每箱A种鱼的价格是元,每箱B种鱼的价格是元,由题意得:,解得,答:每箱A种鱼的价格是700元,每箱B种鱼的价格是300元.19.【答案】解:如图所示,如图①,,则是等腰三角形,且是锐角三角形,如图②,,,则,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③,,则是等腰三角形,且是钝角三角形,20.【答案】(1)解:设波长关于频率f的函数解析式为,把点代入上式中得:,解得:,;(2)解:当时,,答:当时,此电磁波的波长为.21.【答案】解:测角仪显示的度数为,∴,∵,,,∴,∴四边形是矩形,,在中,,∴.22.【答案】(1)(2)(3)解:①×②√23.【答案】(1)30(2)解:设乙组停工后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将和两个点代入,可得,解得,∴(3)解:10天24.【答案】(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8025.【答案】(1);(2)解:当时,点在上,由(1)可得,同理可得,∵,,则;当时,如图所示,则,,,∴;综上所述,;(3)或26.【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点.∴∴抛物线解析式为;(2)解:∵,顶点坐标为,∵点与此抛物线的顶点重合,点的横坐标为∴,解得:;(3)解:①轴时,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则,,∴,∴点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②当轴时,则关于直线对称,∴,则∴,;∴点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综上所述,点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或;(4)或。
吉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吉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12-02-15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富民强市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快速、成效显著的一年。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8:39.2:45调整为15:41.1:43.9。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6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433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1.3亿元,增长13.5%。
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
全市一般预算体制留用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税税收收入26.9亿元,增长13.8%;地税全口径税收收入14.4亿元,增长11.8%。
国企改革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国有企业脱困面达到67%。
截止到2000年末,市属187户国有中小型应改制企业中,有141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5.4%。
在完成改制的企业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3户,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3户,改为股份合作制的21户,出售19户,兼并和租赁15户。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2001年2月22日)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01年)200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环境趋好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进一步显现的机遇,开拓前进,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好转,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2.4%。
“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89.03亿元,年均增长13.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454元提高到2000年的1623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0.2:47.6:42.2调整为6.7:44.3:49.0,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市场物价总水平止降转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扭转了前两年持续下降的局面。
价格总水平转稳,反映了市场需求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见附表)。
劳动就业规模稳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职工199万人,下降3.8%;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6万人,下降1.1%。
城镇失业人员数16.16万人,增长21.5%。
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数6.20万人,增长19.2%;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21万人,增长0.6%。
吉林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矛盾集中显现等诸多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结构调整成果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 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5:45.4:44.1调整为9.5:44.9:45.6,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形成“三二一”产业新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652.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599.2美元。
图1:地区生产总值(GDP)表1: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0.2%。
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采掘类价格上涨5.3%;加工类价格上涨 1.5%;原料类价格下降5.7%。
图4 :农业2016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按省认定数粮食总产量为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04%。
其中,水稻总产量达到105万吨,增长1.9%;大豆总产量7.8万吨,增长14.7%;玉米总产量306.9万吨,下降0.5%。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6亿元,可比价增长3.5%。
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28.1亿元,增长7%;完成林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4%;完成牧业产值195.5亿元,增长0.1%;完成渔业产值8.8亿元,增长0.2%。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4.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增长4.5%。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为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96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448.9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4.6亿元,下降8.4%;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0亿元,下降22.6%;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1.2亿元,增长5.5%。
民营经济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93.8亿元,占GDP比重为47.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19.8万人,同比下降2.9%。
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民营企业户数达4.1万户,同比增长23.2%;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9.1万户,同比增长13.3%;民营“四上”企业达到2897户,同比增长2.4%,其中,新增民营规上工业企业66户。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
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7%。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8.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3%。
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加工类价格上涨9.3%;原料类价格上涨7.6%;采掘类价格上涨5.6%。
农业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428.9万吨,比上年增长1.3%。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扩大需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基本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
一、综合全省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439.0亿元,增长11.6 %;第三产业增加值3117.7亿元,增长1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00元,比上年增长 9.0%。
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00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教育、信息等增长较快。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3.0∶50.9∶36.1调整为12.0:51.7:36.3。
扩大内需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努力增加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回升,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全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0%、46.7%和9.3%。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银行贷款明显增加,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二OOO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OOO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二OOO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年度快速调查统计,现将200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但仍然存在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农民收入下降,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任务还很繁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亿元,下降0.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07.3亿元,增长9.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51.0亿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232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65.0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其中,农业产值459.1亿元,下降7.6%;林业产值20.7亿元,增长12%;牧业产值303.0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182.2亿元,增长5.8%。
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但受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减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0.0万吨,比上年减产508.8万吨。
吉林省科技查新现状与趋势研究改
吉林省科技查新现状与趋势研究孙利民张素敏(吉林省图书馆长春130021)摘要:本文以吉林省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主体——科技查新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目前吉林省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在分析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主体与客体的基础上,对吉林省的科技查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吉林省省科技查新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吉林省科技查新现状分析趋势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发明专利与各行业的科技项目。
他们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中最具活力的内容要素,为了切实保证国家资金更有效地通过科技项目研究促进各行业科技创新。
科技查新工作必不可少,科技查新是国家科技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1]它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等提供了可靠的情报评估,日益受到国家及各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1.吉林省科技发展现状科技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专利、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从专利申请到科技项目的立项、中期评估、成果鉴定,都离不开科技查新工作的支持,查新工作在科技项目进行过程中,实现着对每个环节新颖性的客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部门对项目投入的第三方监督与评估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证科技项目客观性与科学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查新工作对于区域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间接地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科技发展、科技项目与科技查新之间存在的这种紧密联系,因此在研究吉林省查新工作现状之前,有必要对吉林省近年来的科技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根据2005至2007年吉林省统计局发布的《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我们对近三年的科技发展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
见表1的数量来看,平均每年增长达到9.8%,科技成果三年来达到1641项,授权专利总计6487项,科技成果与专利是衡量科技发展与创新活力的重要指征,据2001-2005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我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序由2002年的第18位跃升至第12位,其中,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就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全国第5位,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第6位,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绩效分别位居全国第8位,这都为建设创新型吉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06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中吉林省排全国第13位,列第三梯队“领头羊”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3月26日)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增长14.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3.8%;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8.3%。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9亿元,增长10.2%。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9: 42.5: 37.6调整为 17.3: 45.3:37.4。
市场物价仍低位运行。
与上年相比,全区零售物价总水平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比上年下降4.0%。
2000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65.1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2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9%,人数比上年减少1.7万人,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9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5%,人数比上年减少0.5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8.1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21.9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吉林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吉林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3-13 16:01<P align=center><STRONG>2000年吉林省<BR>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STRONG></P><P align=center>吉林省统计局</P><P align=center>2001年4月8日</P><P>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十六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P><P> 一、全省总人口</P><P>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登记。
</P><P> 全省常住人口为2727.9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465.87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62.12万人,增长10.63%。
平均每年增加25.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
</P><P> 二、家庭户人口</P><P> 全省共有家庭户799.8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653.43万人,占总人口的97.27%,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2人,比1990年的3.86人下降了0.54人。
嘉峪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嘉峪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峪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峪关市统计局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发努力,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的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实力增强。
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经济增长率实现连续两年快速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7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6.29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完成5.95亿元,增长19.5%。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21320元,比上年提高1.04%。
市场物价总水平止降转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
分项目看,食品类下降1.5%,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2.7%,医疗保健类下降4%,交通通讯工具类下降1.7%,衣着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张0.2%,居住类上涨1.8%,服务项目类上涨2.7%。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00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5.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91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34万人,比上年增加900人。
再就业工程顺利进行,全年共有2127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比上年末下降了0.1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任务仍很艰巨。
二、农业2000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调整为44:56。
受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粮食产量较大幅度下降。
全年粮食产量10472吨,比上年下降26.33%,其中:夏粮产量8838吨,下降13.88%,秋粮1634吨,下降58.65%。
吉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2月15日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条战线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实施工业提速增效、投资拉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等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破解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难题,全省经济保持较好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9.2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00亿元,增长6.6 %;第二产业增加值1886.59亿元,增长17.1 %;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64亿元,增长16.3 %。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5625元,比上年增长14.7 %。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7.3:43.6 :39.1调整为2006年的16.1 :44.4 :39.5 。
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 %;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9.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5 %。
表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07.8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18.3 %。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
其中,科学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9亿元,增长21.7%;农业支出27.7亿元,增长29.5%;教育支出91.3亿元,增长23.1%;医疗卫生支出26.9亿元,增长30.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9.3亿元,增长26.4%。
价格总体水平有所回落。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4 %,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3.8 %,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6个和3.2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12-02-15200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探索性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国企改革脱困、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胜利地完成“九五”计划,并为“十五”时期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8.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77.5亿元,增长11.3%。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29元。
财政收支2000年,市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1亿元,与上年持平。
体制留用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地区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33.6亿元,为年计划的92.9%,完成了省调后的建议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基本消化了历年积累的“两税”超缴。
扣除这个因素,增长5%左右。
•全地区一般预算体制留用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0.7%。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0年我市市区一般预算支出为17.1亿元(•另有挂帐1.3亿元,其中市本级0.89亿元),为预算的96.2%,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7%。
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1亿元,为汇总预算的96.9%,比上年增长1.0%。
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8:36.6:45.6发展为2000年的16.2:39.5:44.3。
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公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正积极推进。
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经济占70%。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28.5%上升到2000年的30.0%。
国企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国有企业脱困面达到67%。
截止到2000年末,市属187户国有中小型应改制企业中,有141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5.4%。
在完成改制的企业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3户,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3户,改为股份合作制的21户,出售19户,兼并和租赁15户。
全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479户,亏损企业有126户,亏损面为26.3%,比去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6亿元,下降54.4%。
列入省考核的56户脱困企业中33户盈利,23户亏损,亏损面为41%。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成为新的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
各级各类开发区完善管理体制,全新运行机制,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实现GDP91.3亿元,增长25%。
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环境,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34.1%;出口创汇额3600万美元。
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201亿元,增长33.1%。
全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17.1%,实行了二次创业目标;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规划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进区企业150户,化纤2600吨,长丝建成投产,娃哈哈等一批较大项目相继开工,新批准的8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进入建设的前期工作。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
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3.7%,衣着类上升0.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0.8%;医疗保健类上升0.3%;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0%;居住类上升8.5%;服务项目类上升0.4%。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
农业全市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工作取得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万公顷,下降4.2%。
其中玉米面积减少3.2万公顷,下降17.7%;大豆面积增加1.5万公顷,增长26.9%;水稻减少0.06万公顷,下降0.5%。
•经济作物面积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4万公顷,增长67.6%,主要是油料和甜菜增幅较大。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粮食总产量245.7万吨,比上年下降6.0%。
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增强。
全市按合同种植养殖占农产品销售总额近30%。
订单总销售额达到21.6亿元。
牧业订单金额达2.1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5%。
畜牧业和渔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6.7%。
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2.3万吨,增长10.2%;牛奶产量3.2万吨,增长22.4%;全年渔业完成产值1.9亿元,增长15.3%。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96万吨,增长14.0%。
林业工作保持发展势头,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
2000年,林业产值完成 1.4亿元,增长39.3%。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9753公顷,比上年增长48.9%;迹地更新面积(包括低产林改造)3465公顷,下降39.4%;全年四旁植树215万株,连续保持2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98.1亿元,增长24.9%;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4亿元,增长20.2%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55%。
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200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29.7%;轻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16.6%。
工业企业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产销衔接水平提高。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85%,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18亿元,比上年扭亏增盈13.5亿元。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利润5.3亿元,比上年扭亏增盈13.2亿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利润2.4亿元,比上年扭亏增盈11.1亿元。
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年开发新产品490种,实现新产品产值49.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 4.4%。
化工、汽车、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年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8.8%。
汽车产量达到•4万辆,增长110%;白酒产量达7107吨,增长85%;•化纤产量达12.8万吨,增长12%;合成纤维单体增长4.3•倍;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71.9%;无缝钢管增长37.7%。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7.19%,比上年提高22.4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4.68%,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2.7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6.4%,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54%,比上年提高4.32个百分点。
建筑业建筑业发展加快。
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0.2%。
预计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亿元。
全年施工工程1806个,其中投标工程806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4.6%。
建筑施工面积41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1万平方米,增长1.7%;竣工面积248.0万平方米,增加3.6万平方米,增长1.5%。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39047万公里,比上年下降4.9%,其中,铁路运输583400万吨公里,下降4.5%;公路运输55584万吨公里,增长2.7%;水路运输39万吨公里,下降20.0%;民用航空运输24万吨公里,下降4.0%。
全年旅客发送量3205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
其中,铁路•230600万人公里,增长2.5%;公路84298万人公里,增长2.0%;水运350万人公里,下降10.0%;民用航空5266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1%。
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现代化通信能力快速提高。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6亿元,下降0.2%;电信业务总量3.58亿元,增长15.9%;移动电话业务总量9.7亿元,增长71.9%。
全市光缆电路达1.4万路,增长197.3%;长途业务电路达1.6万路,增长83.2%;•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1.4万门,增长18.6%;电话用户数达到34.1万户,增长11.5%。
其中,住宅电话30.1万户,增长14.6%。
移动通信继续发展。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万户;无线寻呼用户16.87万户。
邮电系统注册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3664户,比上年增长48.5%。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在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努力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它投资完成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集体投资完成3.1亿元,比上年下降44.8%。
商品住宅销售旺盛,个人购房十分踊跃。
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57亿元。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0%。
2000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如哈达电厂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5亿元、吉林电业局城网改造完成投资3.5亿元、龙鼎集团长白野生资源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
国内贸易全市加大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力度,围绕住宅、汽车、非义务教育、旅游等城乡消费热点,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和规模,清理各种抑制消费政策,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实现了消费的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0.9%。
分城乡看,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城市零售额134.8•亿元,增长2.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6.7亿元,增长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