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
2.教学内容:
(1)讨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
(2)探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分享各自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4.针对学生在积的乘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
2.难点:
(1)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幂的乘方进行计算;
(2)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积的乘方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定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1.关注学生对幂的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幂的运算规律出发,逐步探索幂的乘方法则;
2.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整式的乘法法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深入掌握指数和幂的运算规律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深入掌握指数和幂的运算规律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深入掌握指数和幂的运算规律一、教学目标学习指数和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规律,掌握指数与幂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培养学生对指数和幂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指数和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规律2.指数与幂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3.练习与解题三、教学重难点1.指数和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规律的应用2.指数与幂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方法1.讲述与演示相结合2.多元素启发式教学方法3.练习与解题五、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笔2.教科书、讲义、试卷3.练习和解题材料4.示范题六、教学过程1.引入从同学们最熟悉的数学公式-乘方式入手,大概介绍指数和幂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同学们自己研究一下同底数的幂的乘方有怎样的规律,再加以证明。

2.讲授指数和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规律与运用。

2.1.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方规律:$(a^{m})^{n}$ $=$ $a^{mn}$,即同一底数幂的乘方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示范题:$(2^{3})^{2}$ $=$ $2^{6}$ $=$ $64$。

2.2.积的乘方如何化简幂的积:$a^{m}$ $\times$ $a^{n}$ $=$ $a^{m+n}$,即相同指数幂的积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示范题:$2^{4}$ $\times$ $2^{3}$ $=$ $2^{7}$。

2.3.指数与幂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1)同底数幂之间的乘和除,可用指数相加、相减:$a^{m} \times a^{n}$ $=$ $a^{m+n}$;$\frac{a^{m}}{a^{n}}$ $=$ $a^{m-n}$。

(2)不同底数幂之间可先化为同底数再变幂:$2^{m}$ $\times$ $3^{m}$ $=$ $(2 \times 3)^{m}$;$\frac{2^{m}}{3^{n}}$ $=$ $\frac{{2^{\left(m-n\right)}}}{3^{n}}$。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数学教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幂数与幂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幂数与幂的运算;2.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3.能够灵活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幂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2.积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幂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提问与讨论的教学方法;3.练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幂数与幂的概念,以及幂数与幂的运算规则。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幂数与幂的定义与运算规则。

2. 引入新知识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问题:已知$a^2 \\cdot b^3$,如何将其写成一个幂的乘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3. 幂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通过同学们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2 \\cdot b^3 = a^{2+3} \\cdotb^{2+3}$。

这就是幂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之一:相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同理,我们可以推广这个性质:$a^m \\cdot a^n = a^{m+n}$,其中m和n都是整数。

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已知$(a \\cdot b)^3$,如何将其写成一个幂的乘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4. 积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通过同学们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 \\cdot b)^3 = a^3 \\cdot b^3$。

这就是积的乘方的定义与性质:一个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的乘方。

同理,我们可以推广这个性质:$(a \\cdot b)^n = a^n \\cdot b^n$,其中n是整数。

5.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关系现在我们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结合起来看一下:$(a \\cdot b)^m \\cdot (a \\cdot b)^n = (a^m \\cdot b^m) \\cdot (a^n \\cdot b^n)$通过分配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a \\cdot b)^m \\cdot (a \\cdot b)^n = a^{m+n} \\cdot b^{m+n}$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等价的。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

2.能够计算幂的乘方。

3.理解积的乘方。

4.能够计算积的乘方。

教学重点:1.幂的乘方的概念与计算。

2.积的乘方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和擦子。

2.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知识:“假如我现在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你能说出总共有多少个橘子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橘子的总数。

二、幂的乘方(20分钟)1.教师写出问题:“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你能用幂的乘方表示这个问题吗?”2.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幂的乘方的概念:幂的乘方是指将一个幂作为乘数,连续相乘的操作。

在这个问题中,3个苹果可以表示为3^1,每个苹果有4个橘子可以表示为4^3,所以总共的橘子数可以表示为3^1×4^33.教师用黑板上的例子,如2^3,解释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将底数2连乘3次,即2×2×2=8,所以2^3=8、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4.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以下幂的乘方:(a)5^2;(b)10^3;(c)3^4三、积的乘方(20分钟)1.教师写出问题:“如果有2组橘子,每组橘子有3个苹果,你能用积的乘方表示这个问题吗?”2.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积的乘方的概念:积的乘方是指将一个积作为乘数,连续相乘的操作。

在这个问题中,2组橘子可以表示为(2×3)^1,每组橘子有3个苹果可以表示为3^2,所以总共的橘子数可以表示为(2×3)^1×3^23.教师用黑板上的例子,如(3×4)^2,解释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先将两个因数(3×4)相乘,得到12,然后再将12连乘2次,即12×12=144,所以(3×4)^2=14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

4.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以下积的乘方:(a)(2×5)^2;(b)(4×6)^3;(c)(2×3×4)^2四、扩展应用(2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来解决。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幂的运算,是把前面学过的数的运算抽象为式的运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有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做幂的乘方后,再明晰的幂的乘方运算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幂的运算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储备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必不可少的解题工具。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化归的数学思想。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性质的过程,结合探究活动,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探索并运用幂的运算的性质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故我确定“以理解并掌握运算性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难点。

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通过先“做”,然后思考、猜想、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理解、掌握性质并运用运算性质计算,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首先,我提出一个趣味性问题:谁能在黑板上写下100个410的乘积?根据经验,同学们发现写不下。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幂的乘方运算规律和积的乘方运算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指数相乘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让学生计算一系列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例子,以演示这两个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两个知识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幂的乘方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指数相乘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计算体会指数相乘的实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2讲: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第2讲: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三个方面感到困难:
1.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2.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逆应用。
3.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三种运算的混合问题。
【知识导图】
【教学建议】
有关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题目,通常着重计算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对幂的运算方法非常熟悉,可以灵活、正确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的异同,更要对混合运算重点讲解。
1.幂的乘方运算法则: (其中 均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幂的乘方的逆运算
1.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积的乘方的逆运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是正整数)
【题干】计算 的结果是()
A.a5B.a6C.a8D.3 a2
【答案】B
【解析】运用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得:
故选B。
【题干】若 ,则m=_______。
【答案】2
【解析】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的综合计算,先计算幂的乘方再进行同底数幂的运算。
∴5+3m=11
解得m=2
【题干】若 ,则 的值为()
A.6 B.8 C.9 D.12
【答案】B
【解析】考查幂的乘方的逆运算。
=8
【题干】计算(2x3y)2的结果是()
符号表示: ,(其中 均为正整数)
2.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符号表示: ,(其中 均为正整数)
1. 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运算法则计算。

(完整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完整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

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1.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幂的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

4.1 A)第二张:例题,记作(§1.4。

1 B)第三张:练习,记作(§1.4。

1 C)四、教学过程Ⅰ。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102毫米,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如果将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则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生]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所以边长为102毫米的正方体的体积V=(102)3立方毫米;如果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即边长变为102×10毫米即103毫米,此时正方体的体积变为V1=(103)3立方毫米。

[师](102)3,(103)3很显然不是最简,你能利用幂的意义,得出最后的结果吗?大家可以独立思考.[生]可以。

根据幂的意义可知(102)3表示三个102相乘,于是就有(102)3=102×102×102=102+2+2=106;同样根据幂的意义可知(103)3=103×103×103=103+3+3=109。

于是我们就求出了V=106立方毫米,V1=109立方毫米。

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当这个正方形边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体积就变为原来的1000倍即103倍.[生]也就是说体积扩大的倍数,远大于边长扩大的倍数.[师]是的!我们再来看(102)3,(103)3这样的运算。

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教案幂的乘方:公式的探究方式和前节类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该优势展开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幂的乘方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运算法则。

积的乘方: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重点)2.掌握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难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幂的乘方公式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公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今天学习幂的运算的第三种形式——积的乘方.知识点1.地球的半径长约为6×103 km,用S,r分别表示赤道所围成的圆的面积和地球半径,则S=πr2,计算赤道所围成的圆的面积约为1.13×108__km2.(π取3.14,结果精确到0.01)2.用公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并求出当a=1.2×103 cm,r=4×102 cm时,S的值.(π取3.14)《1.2幂的乘法与积的乘方》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计算:(m3n)2的结果是()A.m6nB.m6n2C.m5n2D.m3n22.计算(x2)3的结果是()A.xB.3x2C.x5D.x6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a2)2=a4B.a+a=a2C.3a2+a2=2a2D.a4-a2=a8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4=a12B.(a3)4=a7C.(a2b)3=a6b3D.a3÷a4=a(a≠0)《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a3)2-a4等于;答案:a10解析:解答:(a3)2-a4=a6-a4=a10.分析:先根据幂的乘方算出(a3)2=a6,再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完成此题.。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设计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设计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能够熟练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正确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灵活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a^n = a^{m+n}\)(\(m\)、\(n\)为正整数)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幂的指数再乘方,或者几个同底数幂相乘,结果又会怎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讲授新课(1)幂的乘方计算:\((a^m)^n\)(\(m\)、\(n\)为正整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讲解:\((a^m)^n\)表示\(n\)个\(a^m\)相乘,即:\\begin{align}(a^m)^n&=a^m×a^m×\cdots×a^m\\&=a^{m+m+\cdots+m}\\&=a^{mn}\end{align}\得出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m)^n = a^{mn}\)(\(m\)、\(n\)为正整数)(2)积的乘方计算:\((ab)^n\)(\(n\)为正整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义?讲解:\((ab)^n\)表示\(n\)个\(ab\)相乘,即:\\begin{align}(ab)^n&=(ab)×(ab)×\cdots×(ab)\\&=(a×a×\cdots×a)×(b×b×\cdots×b)\\&=a^n×b^n\end{align}\得出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定义及简单的幂的运算。

但对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得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巩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实例及运算法则。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幂的运算性质。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计算(23)2,32×33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如:(a m)n=a mn,(ab)n=a n b n等。

让学生总结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02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202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202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202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1一、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本节课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后,以学生喜爱的地理知识――几大行星体积大小的比较为切入点,利用“做一做”的游戏展开新课,让学生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充分体现新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特点。

以“观察―归纳―概括”为主要线索探索运算法则,注重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升中学无需考试,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班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别。

学生的基础不平衡,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教学定位明确了,教学设计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们的学生已经经历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索,有了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经验,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课采用了探索式学习方式,归纳、概括幂的乘方运算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2、过程与方法: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发展实践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会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且能用幂的意义加以说明。

3、情感与态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学习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学科网Z__]2、难点:灵活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六、教学安排两课时,这节是第一课时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科网Z__]电脑显示教科书P17引例(设计意图:激发兴趣,燃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甲球的半径是乙球的倍,那么甲球的体积是乙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
(2)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将地理知识引入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的勇气,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