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轴对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1节《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轴对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逐步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现象。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轴对称的理解。

4.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的折叠等,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探讨轴对称的性质。

如:轴对称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际动手,发现并验证轴对称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剪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观察并总结其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或解决一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教材分析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轴对称现象,如剪纸、折叠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的美妙。
2.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你能找出周围的轴对称现象吗?”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4.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024轴对称说课稿范文

2024轴对称说课稿范文

2024轴对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轴对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轴对称性的敏感度。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对称美感的欣赏和建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给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难点是:能够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并进行判断。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图形纸和对称轴,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和实例,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一、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和物体,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并让他们自由讨论这些图形和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二、讨论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三、观察实验展示一些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轴对称的操作,并观察结果。

四、练习活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拓展延伸为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他们进一步挑战自我,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又用性质的逆命题来研究该图形的判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几何命题的多方位变式练
习,并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6.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及数学学习等产生着深刻的影
响.在本章,信息技术工具是大有用武之地的,许多计算机软件都有进行轴对称变换的功能,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江苏省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许 斌
一、教材分析 1.1 内容概述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全等变换.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设计轴对称图案,探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的性质,数学活动.学好本章内容,掌握轴对称 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发展直觉 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法指导与学情分析 (1)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章内容就是从观察形形色色的对称现象开
始的,观察可以使同学们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认识,以便为紧接着的数学思考与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 (2)多动手、多思考.
本章中有关图形的性质的学习,大都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剪、画、折等数学活动实验 探究进行的,旨在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通过感性的操作加深对轴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的有关知识的体验和理解.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直观的感受,应 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实质.通过思考来促使由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由合情推理发展为演绎推理.所以,多思考是学好轴对称知识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轴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轴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轴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轴对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操作、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轴对称的概念,并深入理解其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新知: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3.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难点:在作图中探索对称轴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两个轴对称图形、课件、课前小研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识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

根据图形的一半,猜出完整的图形是什么?(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预设1: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2:这些图形对折后都能重合。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生: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轴对称图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课题)师:刚刚我们复习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它的对称轴在哪儿?预设1:折痕就是对称轴。

(师引导:谁还有不同意见)预设2: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师总结: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着重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师: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生:完全相同师:给你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打开课本82页上方,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作出它的对称轴。

师:做完的同学用行动告诉老师。

师:在作图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用虚线,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二、小组汇报、合作探究1、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师:轴对称图形还有那些知识呢?课下,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在请把你的研究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其他组员要认真听,及时修改补充。

过后,每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汇报交流,现在开始。

师:刚刚老师也参与到几个小组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精彩,下面哪个小组上来汇报第一个问题?预设:大家好,今天由我来汇报第一个问题,先读题:通过数方格,我发现: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3个小格,这样的对称点还有无数个,例如点B的对应点叫点B’,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一个方格。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2、8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各种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培养审美意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教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尺子,作业纸【教学内容】课前交流玩游戏:猜一猜,老师给你几个点,你来猜他能连成什么图形?上课一、唤起与生成1、复习旧知:出示游戏中我们在脑海中画出的这些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什么样的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像这样,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那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师:这只是我们目测的结果,我们来折一折,看。

(课件出示)3、谈话引入课题看来你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与轴对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与解决1、画对称轴其实刚才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看(出示)见过它们吗?那如果让你们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会画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号作业纸,从中任选两个图形,用铅笔和直尺,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要用虚线画。

生独立完成试画对称轴。

完成之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对照一下,你画的对吗?(出示)有什么发现吗?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

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补全轴对称图形既然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认识它。

今天老师要加大难度,我们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

(出示)你能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吗?(1)想象一下补全之后是什么图案?(2)独立思考:如何画出它的右边?有什么好方法?生说方法并验证(3)小组活动:对照作业纸二,讨论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试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轴对称》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轴对称》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通过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文化价值,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探索发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做出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2.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教科书首先提供建筑倒影、天安门、立交桥、京剧脸谱、分子结构雕塑、斑马、日常用品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要注意,这里举出的是一些广泛意义上的对称的例子,包括静面对称、立体图形的对称等,并不仅仅是平面上的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教科书设置了一个观察栏目,通过观察剪窗花的过程,结合观察图14.1-1中的图片,让学生归纳出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充分观察、操作,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些图形的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它们的轴对称性,帮助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接下来,教科书又通过一个观察栏目,让学生归纳出这三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4.教科书在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后,都安排了一组练习,要求学生判断所给出的图形是否轴对称,并要求指出其对称轴或对称点.要注意,由于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因此这时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直观判断,想象出它们的对称轴,并能用折叠等方法进行验证即可.对于一些具有多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指出一些即可,不要做严格的要求.5.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教科书先介绍了轴对称图形,又介绍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二者的本质实际上是一致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轴对称是紧密联系的,可以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也可以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学习了轴对称变换后还可以看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一个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由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过轴对称变换拓展而成.但同时二者也是有区别的,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6.接下来,教科书通过一个观察栏目,直接从轴对称的定义出发,利用两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完全重合这一特点,推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一条基本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条性质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对于其他性质,教科书也有所涉及,如“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是在120页思考栏目中体现的,“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的性质在本节习题第10题有所体现.这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对称轴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7.关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科书是结合探究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特征给出的,接下来教科书讨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教科书都是先安排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猜想得到这两个性质.另外,得出这两个性质的图形,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因此可以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在后面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后,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在学生探究得到这两个性质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这个结论,体现观察、探究、猜想、证明的过程,感受证明的必要性.8.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由于教科书还没有出现定理以及逆定理的概念,这里不必要向学生强调,能让学生从它们得出的过程和性质本身字面上体会二者之间具有一个互逆(相反)的关系即可.同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重要的轨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这就从纯粹性和完备性两个方面证明了一条轨迹: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由于学生没有轨迹的概念,理解这些还是有困难,现在不要向学生说明这些问题.在这里,只要求结合图形说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到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同时说明,这条线上实际包含了满足条件的所有点,这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2、有机整合相关内容,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学生的动手操 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探 究、论证的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8
课时安排:
13.1 轴对称 13.2 作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数学活动 小结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2课时
19
13.3 等腰三角形
21
12.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与“三线合一”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与全等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及其轴对称 性(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5、三角形中边与角不等关系的探究:
“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的问题
22
23
演示结束!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关性质
会运用等
等 腰 三 角 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的概念,会 识别这两种图形;理 解等腰三角形、等边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能用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解决问 题
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 形的知识 解决有关 问题
17
三、教学建议及各节教材的分析
1、联系实际,借助大量的实例理解轴 对称的有关概念和特征。
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反射来定义。如果一
个图形的一部分被某一条直线反射后,得到的映
象恰好等同于原图形的其余部分,这个图形即被
称为轴对称图形。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9
本套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七年级下) 第 十三 章 轴对称(八年级上) 第二十三章 旋 转(九年级上)
8
轴对称变换是第二种保距变换。如果在一 张纸上画一个图形,把一面平面镜的末端放在纸 上,并且在镜子里看到这个图形,那么原图形就 被反射了。由反射产生一个图形的映象的过程, 也叫轴对称变换。反射由一条反射线所确定,反 射线也叫对称轴。反射线是连接图形中的任意一 点与该点映象之间的所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教材分析

《轴对称性质》教材分析

《轴对称性质》教材分析轴对称性质教材分析轴对称性质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不同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讲解和应用。

本文对几本相关教材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它们在轴对称性质的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教材一:《几何》该教材全面介绍了轴对称性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题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构成和性质。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将轴对称性质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然而,该教材在一些难点的讲解上显得有些简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解题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材二:《数学实践》该教材将轴对称性质融入到数学实践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讲解,激发学生对轴对称性质的兴趣。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实际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然而,该教材在理论讲解上稍显不足,对于轴对称性质的定义和性质解释得较为简略,学生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教材来加深理解。

教材三:《几何实践》该教材注重轴对称性质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轴对称性质的应用和魅力。

教材从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轴对称性质的存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然而,该教材在理论讲解上偏少,对于轴对称性质的原理和性质的解释较为简略,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综合分析以上教材,在轴对称性质的教学中,教材一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但对于难点讲解有待加强;教材二把轴对称性质融入数学实践中,但对于理论的讲解不够充分;教材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应用能力,但对于理论讲解偏少。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结合以上教材的优点,设计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案。

《轴对称》的教案实用5篇

《轴对称》的教案实用5篇

《轴对称》的教案实用5篇《轴对称》的教案 1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面图形纸片一份。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1、《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轴对称图形的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的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的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时已经初步地学习了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延伸的,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

1、以折和画为学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第5页例题4以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画出它的对称轴。

通过折和画再次体会什么是对称轴以及它的位置。

学生对折长方形会出现两种折法,理解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不会有困难。

例题呈现了学生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第一次沿着自己对折的长方形纸的折痕画,只画出1条对称轴。

第二次在长方形上画,要画出2条对称轴。

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有利于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对称轴的含义,它是对折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二是对称轴一般画成点划线,即一条短线、一个圆点,一条短线、一个圆点............................................2.“试一试”继续用折、画等方法认识正方形的对称轴。

由于对折正方形的方法比对折长方形的方法多,所以正方形对称轴的条数比长方形多。

如果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是学生在交流中知道的,那么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应在自己的活动中发现。

3.课本第6页的例5是从“对称轴的认识,不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区分,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些方面来开展教学的。

先让学生交流画图的方法和技巧,再小结画图的步骤,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感受对称的美。

4.“练一练”第1题仍然是画对称轴。

教材把3个图形既画在方格纸上,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一步能加强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理解。

又一次辨认图形和确认对称轴的位置。

第2题是对例5的知识进行巩固,再一次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一些特征。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4.寻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分组合作,寻找教室里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5.解决问题: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剪出对称的图形等。

初中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轴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1.1轴对称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从认知情况来说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条件,具备参与课堂探索活动的热情。

因此,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是切实可行的。

【效果分析】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在本章第1小节“轴对称”中,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结合探索对称点的关系,归纳得出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并结合这一性质的得出,讨论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2.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过程方法:经历观察、动手操作来探索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情感态度: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识别2、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13.1.1 轴对称一、博览中华,赏景怡情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事物有什么特点?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有这种特点?二、析数学美,获知识果(一)概念生成1、轴对称图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条_________就是它的_____________.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_______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___,那么就说这_________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思考:线段AA′,BB′,CC′与直线l有何关系?(三)学以致用1、如图所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2、图中的三角形 4 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共有几条对称轴?三、发散思维,启迪智慧如下图,你能求出这7个角的和吗?四、反思收获,充实背囊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山美水美,爱我中华【课后反思】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课堂,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轴对称》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所在册数
旧版有关“对称”的知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新版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

例题
旧版教材例题新版教材例题总体来说,新旧两本教材来看,新教材内容相对比旧教材简单一些。

首先,从例题部分来看,新旧教材都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引出“对称”现象。

其中,旧教材新教材重点强调了“对称”的定义,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而新教材弱化了“对称”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在剪一剪的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

习题
旧版教材习题新版教材习题
习题部分中,旧教材涉及到了画对称轴以及根据一半图形画出另一半,而新教材只需要小朋友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即可,难度大大降低。

八年级第13章轴对称说课稿9篇

八年级第13章轴对称说课稿9篇

八年级第13章轴对称说课稿9篇八年级第13章轴对称说课稿【篇1】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课件中的资源整合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如何使用等方面进行展示和陈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作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能够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者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能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所以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图片、动画等。

前面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都是讲一个图形成或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我们选用的图片比较多。

作轴对称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的课件中,我将用动画去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中好的视觉效果,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1、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2、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通过作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确定为: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五、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引言轴对称图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轴对称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进行详细的教材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教材内容分析1. 引入第七单元的引入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提供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2. 轴对称图形的元素在第二节中,教材介绍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轴线、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后续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3.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本单元的重点是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教材详细阐述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关系、对称性质以及基于对称性质的判断方法。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轴对称图形的应用,如镜面反射和陈列设计等。

4.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和识别最后一节主要教授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和识别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技巧,并通过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完成识别的练习。

教学建议1. 生活实例引入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比如,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体为例,如书、门、窗户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

2. 图形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比较不同图形的对称性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比如,给出两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互为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原因。

3. 创设情景通过创设一些情景,如商店陈列设计或对称图案的绘制等,让学生应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动手实践。

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 多样化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课时安排:
12.1 轴对称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2.3 等腰三角形 数学活动 小结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2课时
20
12.1 轴对称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 从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直观图形入手,让学生在 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2.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紧密联 系的,但又有区别。
2、有机整合相关内容,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学生的动手操 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探 究、论证的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8
作业设计
要精心设计作业,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课程改革为学 生带来的又一好处是学生的作业不再是单一的、枯燥 的、繁重的,作业形式多样,学生愿意去做。在每章 的小结环节,学生可以写学习体会,包括一章的知识 结构、重点知识回顾、典型习题回顾、学习方法总结 等,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在数学日记中尽 情挥洒,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点点滴滴可以放入成长 记录袋中,伴随学生成长。在设计作业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中习题的作用、习题的形式,充 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等。
法则,通过在原图形的点与新图形 (称为映象)的点之间建立一种对 应关系来描述有关变换的概念的。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的每一个点只对 应于它在此平面内的映象中的一个 点,并且映象中的每一个点也只对 应于原图形中的一个点,这样的对 应就叫做变换。
6
变换主要有三种:
平移变换、轴对称 变换和旋转变换。
7
(2)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
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 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 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 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 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 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行艳玲
1
一、本章地位及编排特点 二、课标、考试说明 三、教学建议及各节教材的分析
2
一、本章地位及编排特点
1.轴对称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引入轴对称知识,使得我们可以从
轴对称的角度再认识有关全等三角形 的问题,体会用全等三角形来研究经 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 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16
中考说明·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
轴 对 称
了解图形的轴对 称,理解对应点 所连的线段被对 称轴垂直平分的 性质;了解物体 的镜面对称
平面图形经过一次 或两次轴对称后的 图形;掌握简单图 形之间的轴对称关 系,并能指出对称 轴;掌握基本图形 的轴对称性及其相
能运用轴对称 的知识解决简 单问题
3
一、本章地位及编排特点
2.认识平移、对称、旋转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内容领域 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 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那么,什么是变换?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基本变 换有哪些?各种不同变换的数学内涵是什么?它 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5
(1)变换 通常,几何学家是按照集合的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 作法的几何语言表示.
31
7.加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
M
A
C
B
N
用轴对称研究 几何最值问题
D
E
A
C
B
B A
C
l
A'
32
7.加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
M
A
C
B
N
用轴对称研究 几何最值问题
D
E
A
C
B
B A
C
l
A'34教材P42 Nhomakorabea35
教材P47/9
36
例2. 已知:如图,A、B是直线l同侧两定点,
关性质
等 腰 三 角 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概 念,会识别这两 种图形;理解等 腰三角形、等边 三角形的性质和
能用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解决问题
会运用等腰 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的 知识解决有 关问题
判定
17
三、教学建议及各节教材的分析
1、联系实际,借助大量的实例理解轴 对称的有关概念和特征。
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反射来定义。如果一 个图形的一部分被某一条直线反射后,得到的映 象恰好等同于原图形的其余部分,这个图形即被 称为轴对称图形。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9
本套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七年级下 第 十二 章 轴对称(八年级上) 第二十三章 旋 转(九年级上)
21
22
24
包括镜面对称、立体图形的对称 等,并不仅仅是平面上的轴对称图形.
25
2.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紧密 联系的,但又有区别。
3. 轴对称的性质: (1)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
平移变换是最简单的变换。如果原图形 中的点都沿着平行的途径运动一个恒等的距 离而到达映象,这样的变换称为平移。对平 移来说,原图形中所有的点到它的映象的距 离彼此相等。距离和方向是平移的两个要件。
8
轴对称变换是第二种变换。如果在一张纸 上画一个图形,把一面平面镜的末端放在纸上, 并且在镜子里看到这个图形,那么原图形就被反 射了。由反射产生一个图形的映象的过程,也叫 轴对称变换。反射由一条反射线所确定,反射线 也叫对称轴。反射线是连接图形中的任意一点与 该点映象之间的所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个定理是互逆定理的关系,像 角的平分线的两个定理一样.
26
5.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推广到三角形中: 三角形的外心
6. 对称轴的作法: 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7
教材P37
28
教材P38/12
29
教材P34
30
教材P35
11
3.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12
轴对称是全等三角形 知识的拓展、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点对称的延续, 也是今后学习图形的旋 转的基础。
14
二、课标、考试说明
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
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