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穴位名称解释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f60bcaa98271fe900ef99a.png)
【经络养生】脚底穴位图解大全脚底穴位图脚底穴位反射图高清脚底穴位按摩位置图高清点击下载更多高清脚底穴位图解大全: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
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
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f973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a.png)
8 种名穴解读:
以下是8种名穴的解读:
1.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两种:一是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
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二是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等病症。
2.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时,足内侧,内踝后方,
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此穴位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等病症。
3.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乃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4.巨阙穴:心经募穴,调节心脏功能找巨阙。
属任脉,心之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京门穴:别名气府、气俞。
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本
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6.日月穴:胆经募穴:胆囊守护神为日月。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现代常用于治
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7.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8.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下缘的凹陷处取穴。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741f6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2.png)
足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足部穴位营池穴、外踝尖穴、内踝尖穴。
补充:京骨穴、至阴穴、金门穴、照海穴、然谷穴、大钟穴、昆仑穴、仆参穴、束骨穴、足通谷穴、太溪穴、水泉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返回目录)。
经典穴位推荐营池穴位置:位于足部,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
每足两穴,左右共4穴。
作用:调经止带,理血和营。
主治疾病:赤白带下、月经过多、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出血、大小便不利、足跗关节炎。
外踝尖穴位置: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作用: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腺炎、腓肠肌痉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脚气、小便淋沥、小儿重舌、白虎历节风。
内踝尖穴位置:位于足内侧面,当内踝的凸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疾病:牙痛、扁桃体炎(乳蛾)、伤寒发热、脚气、小腿内侧肌肉群痉挛、腓肠肌痉挛、白虎历节风痛、小儿不语、霍乱转筋。
太溪穴取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取穴窍门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请细节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
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
)。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课件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53f95890c69ec3d4bb754e.png)
【经络穴位】脚底穴位图高清足底按摩穴位图足底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
“脚是第二个心脏”,脚底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底按摩的详细记载。
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足底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
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
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
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
它主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
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足底按摩时,要因人而异,手法灵活运用,按压区位时,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区内压痛最敏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
另外,进行足部按摩时应保持室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足部,全身放松。
足底按摩部分穴位
![足底按摩部分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eeefb3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e.png)
足底部分足部穴位和反射区(时间每只脚20分钟,每个穴位按3到5遍),首先要把两只脚进行放松,放上按摩油在两只脚上,用双掌贴紧皮肤进行揉擦、敲、拍,直到整个脚擦热为止,再进行顺序按摩。
1、心脏:操作手法:首先要用拇指按压,看看心脏有没有什么反映,在不够力的情况下可选择用食指扣压法,按压法。
主治:心脏功能衰竭、心痛、心肌,更塞等。
2、肾上腺:操作手法:用食指关节、点、按、刮压法。
主治:肾功能衰退,增强肾功能。
3、腹腔神经丛: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刮压法。
主治:腹痛、腰痛、胃痛、降血压。
4、肾:操作手法:食指扣压法。
主治:腹肿、肾功能衰退、肾结石。
5、输尿管: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法。
主治:尿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6、膀胱: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法。
主治:膀胱炎。
7、五个脚指头是额头反射区: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法。
主治:失眠、头痛。
8、三叉神经:操作手法:拇指推压法。
主治:偏头痛,牙痛,眼、耳痛。
9、大脑和小脑: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法。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活动不方便的患者,10、鼻子:操作手法:拇指推压。
主治:鼻炎等疾病。
11、脑垂体: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人体内分泌的主要器官,减肥或增肥。
12、颈项:操作手法:拇指推压法。
主治:落枕、颈椎劳损。
13、颈椎:操作手法:拇指和食指扣法。
主治:颈椎劳损、肩颈疼痛。
14、副甲状腺: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按。
主治:人体缺丐,抽筋。
15>甲状腺:操作手法:食指刮压。
主治:心脏病,甲状腺炎。
16、眼:操作手法:食指关节点压或拇指推压。
主治:眼睛近视等疾病。
17、耳朵:操作手法:食指刮压或拇指推压。
主治:聪耳明目,耳膜炎。
18、斜方肌: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呼吸等疾病。
19、肺和支气管:食指关节刮压。
主治:感冒、发烧、肺炎、气管炎等。
20、脾脏: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主治:增强免役细胞。
21、胃、姨、十二直肠:操作手法:食指关节刮压,从上到下。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c12c4c4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7.png)
⼥性⾜底按摩⽳位图⼥性⾜底按摩⽳位;头⾜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部按摩的⽅法来达到治;⾜部与全⾝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体全部重量,故;⾜部按摩的常⽤⼿法之⼀叫做单⾷扣拳法,⽤⾷指的关;在进⾏⾜部按摩时,要因⼈⽽异,⼿法灵活运⽤,按压;的放⽮;(⼤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脑⼲):位于⼤脑反射区的后外⼥性⾜底按摩⽳位头⾜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脚先衰”。
⽽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的说法。
“脚是第⼆个⼼脏”,⾜部按摩是⼈⼈皆宜的⼀种⾃我保健⽅法!早在《内经》⾥就有⾜部经络学说和⾜部按摩的详细记载。
⼏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法⼀直为⼈们所钟爱。
随着医学的发展,⼈们⼜发现了⼈体各器官在⾜部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疾病。
⾯施加压⼒使它影响全⾝,调节⾝体各器官的功能。
到⾜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平卧在⾜掌⾯。
头部向着⾜跟,臀部朝着⾜趾,脏腑即分布在跖⾯中部。
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可以调整⼈体全⾝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管和神经⽐其它部位多,⽆数的神经末梢与头、⼿、⾝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
所以,单纯对⾜部加以⼿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部按摩的常⽤⼿法之⼀叫做单⾷扣拳法,⽤⾷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位。
它主要⽤于脚底部,因为按照⾜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度⽐较⼤,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
脚内侧、脚⾯是⾻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太⼤,容易把⾻膜伤着。
按摩双⾜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的反射区在⾜部呈交叉反射。
足部常用穴位
![足部常用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5f94a64efab069dc512201aa.png)
平民要诊病,平民不可能个个有大得医疗设备,平民自有平民得办法。
诊病技术在人人都可以学会得。
人就是全息得。
透过现象瞧本质,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这就是普适得。
过去叫颠扑不破。
足部常用腧穴足部常用腧穴,也叫穴位,就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得部位,不就是孤立在体表上得点,而就是与内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得一些特殊部位,就是某些深部结构在体表得投影。
一、解溪(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得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蹐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ﻫ[主治]头痛、眩晕、癲狂、腹胀、便秘、下肢瘦搏等。
二、内庭(足阳明胃经)。
ﻫ[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得地方。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三、厉兑(足阳明胃经)。
ﻫ[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1寸。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四、隐白(足太阴脾经)。
ﻫ[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离趾甲角0、 1寸。
ﻫ[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等。
五、公孙(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得前下方。
ﻫ[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
六、商丘(足太阴脾经)。
ﻫ[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得地方。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疽、足踝痛。
七、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ﻫ [定位]在足部外棵后方,外裸尖与跟腱之间得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癲痫、难产、腰骶疼痛、足痛等。
八、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难产等。
ﻫ九、涌泉(足少阴肾经)。
ﻫ[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得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痛头晕、咽喉痛、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https://img.taocdn.com/s3/m/7a9740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5.png)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
【穴位诀窍】常按足底三穴位,头发乌黑永茂盛脚底的乌发三穴区:一、双脚脚底,大脚趾趾腹正中央,凸起点之“脑下垂体”反射区,让相关激素再次分泌旺
盛,延缓老化的速度,促使头发再次乌黑茂盛。
二、位于双脚脚底正中央,凹洞中之“肾上腺”反射区。
使血管扩张不再萎缩,使头皮及头发能得到
氧气和血液的滋养,辅助毛发的再生。
三、双脚脚底,脚跟跟骨正中央的“卵巢、睾丸”反射区。
经常、刺激此反射区,能使性激素分泌旺盛,能促
进头发再生。
(源自网络)。
足部常用穴位
![足部常用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84f1259167ec102de3bd8954.png)
平民要诊病,平民不可能个个有大的医疗设备,平民自有平民的办法。
诊病技术在人人都可以学会的。
人是全息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这是普适的。
过去叫颠扑不破。
足部常用腧穴足部常用腧穴,也叫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不是孤立在体表上的点,而是与内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些特殊部位,是某些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
一、解溪(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蹐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癲狂、腹胀、便秘、下肢瘦搏等。
二、内庭(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的地方。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热病、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三、厉兑(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 1寸。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四、隐白(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离趾甲角0. 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等。
五、公孙(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
六、商丘(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地方。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疽、足踝痛。
七、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足部外棵后方,外裸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癲痫、难产、腰骶疼痛、足痛等。
八、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角0. 1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难产等。
九、涌泉(足少阴肾经)。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头痛头晕、咽喉痛、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十、然谷(足少阴肾经)。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文字说明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文字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570ce791711cc7931b71663.png)
足底按摩穴位图一、足反射按摩法定义人体的双足合起来恰象人体的整体缩影,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
运用物理手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
这种物理疗法称为足反射按摩法。
足反射按摩法是通过对双足反射区的刺激,以调节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并使已退化或功能已丧失的组织器官或多或少地恢复一些原有的生理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尤其对中老年人是一种简单、最实际、最有效的治疗兼保健的绿色疗法。
同时,人的双足默默无声地左右着机体的健康状况,双足的反射区就好象反映机体周身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每时每刻在用无声的语言回答着其相关的健康情况。
专家指出:当病变程度达10%时,足部反射区就会反映相应的征兆,而人体产生自觉症状,能够被医疗仪器检测出来时,病已达70%。
二、足疗的起源它是我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双手是人类的骄傲,自从有了手,就可制作工具。
如果不是人类用双脚站立起来,由双脚来承受全身的重量和负担行走的任务,双手就不能解放出来,人类也不能与猿猴相揖(壹)别。
人类的脚掌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指挥中枢(大脑)和各个内脏器官相联接。
由于双足是处于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从信息传递的途径来说,是脚到脊髓再到大脑,而脊髓又与各个脏腑器官相联接,因此脚上存在着各脏腑器官的许多信息,脚所受的刺激也会传送到各脏腑器官。
又由于双脚是处于最远离心脏的部位,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地心吸力的影响,一些从身体各部分带来的有害物质很可能在这里沉积下来。
因此,在人的足部可以找到与身体各部分器官相对应的敏感位置。
当人体发生疾患时,在这些敏感位置上可能出现压痛、酸痛、肿胀、硬结等异常现象,而易被人所感知。
由原始的、感性的、偶然的发现,经过千万年的反复验证,人类终于认识到其中的规律性,即这些敏感位置与各部分器官的关系:当某一器官发生异常现象,而当刺激这些敏感位置时,疾患也将得到缓解或痊愈。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98b9d65a8102d277a22fe6.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足部穴位图(附详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图解如下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脚部穴位图全面(图文)
![脚部穴位图全面(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6a7b67d0d233d4b04e69eb.png)
脚部穴位图之袁州冬雪创作足疗穴位图一足疗穴位图二足疗穴位图三足疗穴位图四足疗穴位图五足疗穴位图六足疗穴位图七足疗穴位图脚板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讲,脚底推拿乃是全身的保健护理,因此传统的脚底推拿也都是为了治病,殊不知减肥也能以脚底推拿来达到目标.方法:自购脚部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找出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一个部位按上1-2分钟,左右脚各按3次.推拿甲状腺及其它上述反射区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为甲状腺主要功能乃治疗肥胖症及情绪不安等症状;而推拿胃部可以减少食欲;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则是帮忙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持续做完一个星期之后,因为人体的整体的循环转好了的关系,身体会感觉比以前轻快,皮肤也会变得漂亮而有光泽.也可参照脚部穴位图足疗的保健功效已被迷信证实.如今,脚底推拿可以美容一新的结论也得到了证实.专家研究发现,脚心美容与化妆美容、手术美容等方式相比根本区别在于治本,是现在任何一项单纯的美容术都无法比较的.推拿脚心可以美容,其原因在于:脚心集中了与身体所有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适当地刺激脚底,就可以够刺激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从而激发皮肤细胞的活力,加速其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着,从而使得肌肤白净柔嫩且富有弹性.由此看来,爱漂亮的女性更应该加入浴足行列,这不但能让饱受高跟鞋挤压之苦的双足得到全面呵护,还能让容颜越来越靓,何乐而不为?足部推拿 DIY对于那些住宅旁边没有正规沐足店,而自己又对足部推拿情有独钟的朋友,无妨试一试家庭自我足部推拿.足摩DIY分泡脚药水制作、指法、推拿三个部分,这和一般沐足店的程序差未几,听上去比较复杂,操纵起来其实其实不难.好足三分泡舒雅良子的技术总监、国家级高级推拿师冯继来先生认为,如果主要目标仅仅是消除疲劳,沐足汤药其实其实不那末复杂.根据7年的推拿经历,他总结了一套价格便宜、非常实用的药方.在记者真诚地哀告下,他愿意把这一药方公布于众,总共9味——伸胫草桂枝艾叶地附子红花当归苏木甘草没药详细做法是:取以上药物各30克.“其实不必那末精准,家庭使用,只须用手抓少许便可以了.一般来讲,每样30克的用量足以使用10次.”冯继来诠释道.然后将药物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煮上1个小时,储藏待用.逐日洗脚时,在脚盆中倒入热水,加冷水冲温,温度略高于体温即可,大约45摄氏度左右.然后倒入一小勺煮好的药汁,比例大约是水的十分之一.冯继来进一步诠释说:“许多人喜欢用很热的水烫脚,这对脚部有一定的损伤,我们一直建议用温水泡脚,但要注意坚持水温.而且,脚盆最好比普通脚盆略高,这样可以包管脚的胫骨以下全部没在药水中.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为宜.”手法最重要正式的足部推拿师,手法多种多样,犹如金庸小说中的36路擒拿手.对于家庭保健来讲,五种手法,足以自用了.1.握拳食指法着力点:食指近端指间关节顶点.适用:肾上腺、肾、膀胱、生殖腺、失眠点等反射区.2.拇指点按法着力点: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适用:喉与气管及食管、心痛点、便秘点等反射区.3.拇指推压法着力点:拇指指腹或桡侧偏峰.适用:胸、下腹部、直肠及肛门、尿道及阴道、腹股沟、坐骨神经等反射区.4.拇指掐法着力点:拇指指端.适用:小脑及脑干、颈项、上颌、下颌等反射区.5.食指刮压法着力点:食指第2节指腹桡侧或食指第2指间关节屈曲后的顶点.适用:外尾及内尾骨等反射区.足摩“三大纪律”足部共有五个反射区:分别为腹腔神经丛、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无论在推拿的开端或竣事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一、推拿的顺序全足推拿,应先从左脚开端,推拿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 在推拿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气,被推拿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二、推拿的力度推拿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所以要适度、平均.所谓适度,是指以推拿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平均,是指推拿力气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拍,不成忽快忽慢,时轻时重.三、推拿时间在停止推拿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症情及其体质,掌握好推拿时间,一般对单一反射区的推拿时间为3~5分钟,但对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必须推拿到5分钟,以加强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总体推拿时间应节制在30~45分钟.。
足底穴位图
![足底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c08c916db84ae45c3b358c98.png)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
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取穴法: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ffcca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1.png)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脚部穴位图
过度的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不当,常常会导致身体各个方面的不适,而脚作为人体重要的部分,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最大的影响。
足底有很多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身体不适并促进血液循环。
下面是脚部穴位图,供大家参考。
序号穴位名称位置
1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尾部凹陷处
2 太溪穴在内踝尖上缘后1横指处,脚底中央凸起中点处
3 太阳穴在足跟骨最突出的部位处
4 风池穴在足背外侧第2横趾骨基底下方
5 涌泉穴在足底中线前1/3处,第1、2跖骨骨间孔内
足疗口诀
按摩穴位需要注意的是力度和方向,不当的按摩可能会适得其反。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足疗口诀,帮助大家正确地按摩脚部穴位。
1.足底按摩:一般从外向内,从上到下揉动足部。
2.手臂揉捏:先令手臂放松,再揉捏手臂肌肉。
3.小腿按摩:轻轻地按摩腿部,从上到下揉动小腿。
4.大腿整理:手掌在大腿上轻轻揉动,然后以手心从下至上加速按摩,
最后以轻柔的拍打结束。
5.抬腿按摩:平躺睡觉,抬高腿部,然后用手按摩小腿。
通过按摩脚部穴位可以缓解身体不适并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简单的足疗口诀能够帮助大家学会正确地按摩脚部穴位,缓解身体不适并改善生活质量。
足部经络穴位(足部保健)
![足部经络穴位(足部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f31729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8.png)
足部经络穴位(足部保健)自古以来,人们对脚就相当重视,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俗话:“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中医根气学说认为:“人有四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根中之根”耳乳鼻无非是人体精气的三个集合点,而脚才是人体元精元气总的集合点,被称之为根中之根,可见脚在人体的重要性。
人体十二条经络,有六条到达足部,几千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已把经络的走行衔接及与手足的密切关系论述得相当清楚,认为手足是人体阴阳气血经脉会合联络的部位。
《素问》中则说人体阴阳二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里而足部的经络与手部的经络在人体躯干部相联拉,加强了手足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联系,根据中医整体理论,脏腑功能的病理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足,在足部进行按摩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疾保健的效果。
足部六条经络分为三阴三阳,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而脾与胃经,肾与膀胱,肝与胆经分别互为表理,在生理功能上联系紧密,病理上也可互相影响,治疗上亦可互相治疗。
一、足太阴脾经:起姆指内侧(隐白)沿赤白肉际过内踝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中间上行,在内踝高点上8寸交厥阴肝经,再沿大腿内侧前缘上行入腹,出体表后挟脐4寸上行止于腋下脾大包(第六肋间隙)1、隐白穴(井木穴):大趾甲根内侧角(同鼻反射区)本穴最善于止血、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出鼻血皆可选用,另可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泄及鼻炎。
2、大都(荥火穴xing):大趾跖趾关节前赤白肉际凹陷处(同甲状旁腺)本穴为脾经母穴,因火能生土而脾属士,所以称为母穴,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思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及腿抽筋等。
3、太白(俞土穴):第一跖骨小头后赤白肉际(同胃反射区)本穴是脾经原穴,为健脾之要穴,可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又治因脾虚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同时本穴还具备双向调整作用,按揉本穴既能止泻又可通便,而且可调节血糖指数的升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底穴位名称解释
1、额窦:主治脑中风、头痛、头晕、失眠等。
2、脑垂体:主治内分泌失调、肥胖、更年期综合症。
3、脑:主治高血压、中风、头痛、失眠等。
4、颈:主治颈部酸痛、颈部僵硬、失枕。
5、三叉神经: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
6、脑干:主治脑震荡、高血压、失眠、头痛。
7、鼻:主治鼻塞、流鼻涕、急慢性鼻炎。
8、口腔:主治口腔疼痛。
9、牙齿:主治牙齿痛。
8血压点:主治高血压、低血压。
10、眼睛:主治结膜炎、近视、花眼、青光、白内障等。
11、耳朵:主治各种耳病。
12、食道:主治食道疾病。
13、甲状腺:主治甲状腺分泌不足、甲状腺肿大。
14、支气管和肺:主治肺部炎症、肺气肿、气短、急慢性支气管炎症。
15、斜方肌:主治颈肩酸痛、落枕、四肢无力等。
16、胃: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17、胰腺:主治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胰腺炎等。
18、十二指肠:主治十二指肠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9、输尿管:主治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痛。
20、膀胱:主治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肥大。
21、肾上腺:主治失眠、神经衰弱、虚脱等。
22、肾:主治各种肾脏疾病昂、急慢性肾炎。
23、横结肠: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肠炎等。
24、小肠:主治急慢性肠炎。
25、心脏(左脚):主治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
26、脾脏(左脚):主治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7、胆(右脚):主治胆囊炎、消化不良。
28、降结肠(左脚):主治便秘、腹泻、腹痛、肠炎等。
29、开结肠:(右脚):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30、生殖腺:主治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
31、胸椎:主治肩脊酸痛、胸椎骨刺、椎间盘凸出。
32、腰椎:主治腰酸背痛、腰椎骨质增生。
33、骶骨:主治骶骨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
34、前列腺子宫:主治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女性-子宫肌瘤、子宫下垂、子
宫内膜炎等。
35、商丘:主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多梦。
36、照海:主治咽喉肿痛、月经不调、足跟痛、失眠。
37、肩关节:主治肩周炎、手臂无力、肩酸痛、手麻等。
38、肘关节:主治肘关节受伤、酸痛、周关节炎等。
39、膝关节: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痛。
40、申脉:主治偏正头痛、寒热、眼目昏花。
41、丘墟:主治颈项疼、中风偏酸、髋关节疼痛。
42、解溪:主治头痛、眩晕、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
43、太溪:主治咽喉炎、齿痛、肺气肿、神经痛。
44、昆仑:主治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45、内庭:主治牙疼、咽喉肿痛、头痛、胃疼。
46、太冲:主治头痛、失眠、肋痛、腹痛、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