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规范练17含答案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7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冲关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安徽四校联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了2017年高考。
下图示意2005年以来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以下年份中我国新生儿数量最多的是( )A.1987年B.1990年C.1995年D.1999年2.图示时段内,持续上升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总数3.2008~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会导致( )A.人口性别比失衡B.补课培训机构萎缩C.劳动力数量减少D.社会负担明显加重解析:1.B 2.D 3.B [第1题,在正常情况下,高三学生参加高考的年龄为18岁,由此可知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年份往前推18年就是新生儿数量最多的年份;读图可知,2008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最多,往前推18年就是1990年,故选B。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图示时段内,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我国的人口总数是持续上升的,故选D。
第3题,2008~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呈减少趋势,高考的竞争程度减弱,前往培训机构补课的学生减少,故选B。
](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65岁及以上人口约3 417万人,据此完成4~6题。
4.该国最有可能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日本D.印度5.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6.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①鼓励生育②产业升级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⑤国际劳务输出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⑤解析:4.C 5.D 6.A [第4题,该国人口出生率为0.78%,属于低出生率;“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则最有可能是日本。
新课标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七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十一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后,2016、2017年新出生婴儿数量基本情况。
读图,回答1~3题:1.上图反映2017年较2016年相比新生儿( )A.总量增加出生率上升B.总量减少出生率下降C.总量减少出生率上升D.总量增加出生率下降2.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婚育年龄推迟②养育子女成本提高③家庭收入上升④年龄结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中数据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生育率上升B.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优化C.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强于社会经济D.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4.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5.以上四国中( )A.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B.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C.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D.丁国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解析:4.A 5.D 第4题,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度为46%,已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 500万。
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
读图,回答6~7题:6.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A.淡水资源B.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7.上海市( )A.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B.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C.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D.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7 人口的空间变化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规范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规范练第34页高考题组(2018海南卷,11~12)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
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
6%~0.7%。
据此完成1~2题.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
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答案1。
B 2.C解析第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平稳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两项错误.第2题,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项正确,A项错误。
(2016全国Ⅲ卷,4~5)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
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规范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基础巩固(2019山东青岛黄岛高三一次调研)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事干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果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2.A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关键因素,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地区人口迁徙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故D项正确。
第2题,父母迁移,婴幼儿也会出现相应的迁徙,因而根据年龄段可知甲、乙迁徙的关联性最显着。
3.(2019湖北武汉调研)右图为上海、北京、天津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天然增长率分布图,人口净迁入率为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
图中反映的人口变化给三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加剧交通拥堵B.扩大人口容量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D.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解析三城市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则都会总人口增长,这样会导致交通拥堵题目,故A项正确;人口迁移对扩大人口容量、提高第一财产比重影响较小,B、C两项错误;人口迁入能缓解迁入区的人口老龄化题目,D项错误。
(2019天津部分区上学期期末联考)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要领。
可以将它用在生齿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阐发生齿漫衍的格式。
凭据图文质料,完成4~5题。
天津市人口罗伦斯曲线图4.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人口密度很大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5.天津市这种生齿漫衍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5.C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天津市40%的人口总量集中在很小的地皮面积上,而余下60%的人口却分布在天津市更大的地皮面积上,说明天津市生齿漫衍极不均衡,人口密度地区差别大,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此图无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C项错误。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如图表达了四个国家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2.按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C.甲、丁、乙、丙D.丙、甲、丁、乙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最快;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丙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属于低增长阶段的现代型模式;丁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属于现代型模式,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因此死亡率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
第2题,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顺序应是甲、乙、丙、丁。
(2018·河北定州中学模拟)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读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图中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B.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速增多C.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D.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4.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延迟社保支付,增加就业B.减轻社会养老负担C.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老年人从业意愿强烈解析:3.A 4.B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拐点甲是国家的人口政策调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拐点乙是计划生育中的只生一胎政策,具有强制性,所以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A对。
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增多,但不会增长太快,B错。
部编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7届天津联考)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
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和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
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1.D 2.B(2017届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B.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5.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第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劳动人口数量就不断增长,当劳动人口增长率刚好降低为零时,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零,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基调一直是控制人口增长,由此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并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产生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人口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20年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历史上佤族是一个不喜欢流动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横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段。
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 000米左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外流失的趋势。
据此完成第1~2题。
1.历史上佤族人民不喜欢流动是因为( )A.耕地面积广大B.对外交通不便C.人民生活富裕D.民族内部和谐2.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A.耕地面积减少B.老龄人口增加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D.生态环境恶化【答案】【解析】第1题,阿佤山区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历史上对外交通不便,限制了佤族人口对外流动,B项正确;该地区耕地面积狭小,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贫困,A、C项错误;人口的流动主要与经济、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和民族内部和谐关系不大,D项错误。
第2题,耕地面积的增减与人口流失关系不大,A项错误;阿佤山区经济落后,外流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老龄人口数不会增加,B项错误;人口大量流失会导致当地劳动力不足,农业效率降低,C项正确;人口大量向外流失会使当地人地矛盾缓解,生态环境转好,D项错误。
(2020年山东日照二模)某国家1950年以来因国际移民迁入,人口迅猛增长,2017年该国出生率为9.6‰。
下图示意1950—2013年该国人口总量变化(图甲)以及该国移民迁入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图乙)。
据此完成第3~4题。
3.根据该国国际移民迁入情况,推测该国位于( )A.西欧B.南亚C.东南亚D.西亚4.1950年以来该国国际移民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 )A.优越的位置B.丰富的资源C.发达的制造业D.发展迅速的服务业【答案】【解析】第3题,2017年该国的出生率为9.6‰,人口出生率较低,排除南亚、东南亚,B、C项错误;迁入该国的移民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主要位于南亚、东南亚、北非地区,地理位置距离西亚较近,所以迁入的国家最有可能位于西亚地区,A项错误,D项正确。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阶段检测七人口的变化-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阶段检测七人口的变化-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阶段检测七人口的变化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单元检测七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xx·哈尔滨模拟)读“20xx年中国各省区老龄人口(≥65岁)比重分布示意图(单位:%)”,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老龄化越严重B.老龄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C.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D.人口密度越大,老龄化越严重2.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B.人口出生率高C.医疗水平高D.人口增长率低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4.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20xx·四川绵阳中学调研)下图为“我国20xx~2034年各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5~6题.5.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A.58% 24% B.19% 24%C.24% 19% D.19% 58%6.20xx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20xx·山东临沂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水源丰歉D.地形条件8.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20xx·广西南宁适应测试)国家统计局20xx年4月28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xx年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352万人.读表(单位:万人),完成9~10题.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农民工总量25 278 26 261 26 894 27 395 27 747外出农民工15 863 16 336 16 610 16 821 16 884本地农民工9 415 9 925 10 284 10 574 10 8639.20xx~20xx年我国( )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10.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①本地就业环境改善②交通运输成本升高③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④外出生活成本提高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③(20xx·安徽安庆模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20xx 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家过年,主要前往附近省份或本省异地,其中一些金融行业人士纷纷选择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圳的空城率达到69%,为四城最高,堪称名副其实的“空城”.据此完成11~12题.11.四城市中,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达最高的原因是( )A.流动人口比重最高B.环境污染较为严重C.流动人口数量最多D.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2.四城市人口流出与主要目的地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广西B.上海→安徽C.广州→河北D.深圳→江苏(20xx·河北调研)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3~14题.省份人口(万人) 面积(万km2)山东省1990年8 43915 2012年9 685青海省1990年44672 2012年57313.关于1990~20xx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14.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20xx·湖南湘中名校联考)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xx年开始下降,至20xx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xx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5~16题.15.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16.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20xx·江西新余模拟)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7~18题. 17.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xx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9~20题.19.1990~20xx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0.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题,共50分.) 21.(20xx·北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为“20xx年、20xx年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描述20xx年到20xx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点.(2)20xx年到20xx年川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请说明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22.(20xx·南宁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材料一20xx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材料二20xx~20xx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年份/类别出生人口/万人20xx 1 6872015预期 1 8872015实际 1 655(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4)对比20xx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 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xx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年份2005年2010年比重(%)地区东北地区 6.95 6.20北部沿海11.97 13.22大西北地区 3.13 4.13黄河中游地区7.98 11.14大西南地区10.98 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 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 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 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3)说明从20xx年到20xx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4.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情况文化特征家庭背景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就业情况打工主要目的,工作期望,劳动供给决策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绝对收入比较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强城市适应性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外界的联系生活方式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材料二据统计20xx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20xx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材料三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xx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 000万涨到了1.2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析20xx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籍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答案精析1.C 2.A3.C 4.D [第3题,该国为发达国家且其劳动力数量下降,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15~29岁劳动力比重变化不大,说明新增人口多,而该国出生人口少,说明是人口的机械增长;降低就业年龄在题中无显示;鼓励妇女就业无法保证15~29岁的劳动力比重;出生率稳定,不符合题意.第4题,该国出生率过低,未来劳动力比例失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5.B 6.C [第5题,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第6题,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7.D 8.C [第7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相对丰富,内部差异较小.东南沿海的地形差异较大,造成各地耕地面积差异.两地土地面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地形成为人口数量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第8题,由上题结论可进一步推断,乙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区,人居自然条件较差.甲地区地形平坦,人居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乙地区人口外迁量较大,人口数量下降.]9.C 10.A [第9题,结合材料信息,20xx~20xx年外出农民工增长6.4%,而本地农民工增长15.4%,本地农民工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通过计算得出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第10题,农民工务工的最主要目的是增加收入和获取较好的就业环境,所以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就业环境改善和外出生活成本提高.]11.A 12.B [第11题,深圳外来人口比重高,受传统文化影响,春节期间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导致深圳空城率高.第12题,四城市返乡人口主要是附近省份和本省异地,据此判断正确结论.] 13.B 14.C [第13题,结合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再比较人口密度的变化大小.第14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原因.而交通条件、人口消费水平和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缺乏不是最主要的原因.]15.D 16.B [第15题,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较高的收入.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第16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中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缓,但会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应为回流,而是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17.C 18.B [第17题,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图示时期内,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应该是①或③.通过比较发现,③时期自然增长率虽较低,但人口迁入率远高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率最高.第18题,③时期以后,迁入图示地区的人口开始减少,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所致.] 19.A 20.D [第19题,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再用自然增长人数加上迁出人数等于增长人数,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①地区.第20题,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更不利于资源开发,交通压力不会增大,环境人口容量不变.]21.(1)我国老龄化程度整体加重;部分省区进入深度老龄化;进入老龄化的省区增多(或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范围加大);老龄化省区由分散分布到集中连片.(2)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增长;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迁出.应对措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政策引导,鼓励青年回乡创业.22.(1)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①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②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2)数量相差约0.9(0.8~1.0均可)亿,高峰值时间推迟约6年.(3)①短期内可以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②长期可以缓解老年抚养比,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缓解人口性别比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4)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预期较高的原因:受人口新政的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育龄人口较多.实际偏低的原因: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工作压力大,生育意愿较低;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解析第(1)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及老年人比重增加两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曲线可以判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约2023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4.2亿人,放开二孩后约2029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5.1亿.第(3)题,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为缓解老龄化和性别比压力.第(4)题,注意既要分析预期出生人口多的原因,又要分析实际出生少的原因,联系人口政策、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等进行分析.23.(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24.(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区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迫切.(任答2点)(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任答2点)。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合理容量+Word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9·安徽六校联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长到92亿。
读某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国可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A.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B.人口数量增长较快C.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该国人口增长()A.2012~2013年人口总量减少B.2011年与2012年人口总量相等C.2013~2014年人口增长最快D.2014~2015年人口增长最慢1.B 2.D 3.C[第1题,从人口比重图可以计算出2015年该国人口总数为3亿多,从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自然增长率较低,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该国为美国。
第2题,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口数量增长较慢;人口增长模式一直是现代型;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3题,2011~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因此人口总量始终增加;2013~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因此人口增长最快;2012~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幅度下降,因此是人口增速最慢的阶段。
](2018·泉州一模)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4~6题。
4.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5.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6.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4.A 5.C 6.B[第4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增分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增分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增分练第34页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
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
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A.提高了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D.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答案1.C 2.B解析第1题,随着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丰富的河南等地区转移,内地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吸引农民工回流。
第2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依然属于农村人口,对于河南省城市化水平没有影响,A 项错;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B项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C项错;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增加了河南省人口与土地的压力,D项错。
下图为20世纪美国主要经济区域(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五大湖、东南、西部及西南)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表示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4.丙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①气候冷湿,宜居性差②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③地价上涨,环境恶化④传统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⑤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在美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中,西部及西南经济区因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占比一直上升,D项正确。
第4题,长期以来丙经济区人口占比最高,应为五大湖地区,但其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纬度高,气候冷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全面衰落,就业机会减少;因传统产业发展导致地价上升、环境恶化。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规范练16含答案
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7%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①鼓励生育 ②国际劳务输出 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 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C2.D3.A第1题,该国人口出生率为0.78%,出生率低。
每34秒有1人出生,每23秒有1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应属于发达国家,A、D两项错;美国没有出现人口负增长,B项错;故选C项。
第2题,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少年儿童比重较小,老年人口比重远超7%,A、B、C三项错;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以上,D项对。
第3题,该国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可提高人口出生率,缓解人口问①对。
国际劳务输出,加重劳动力短缺,②错。
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不利于增加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③错。
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利于提高生育率,④对。
(2018天津部分区二模)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
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
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4~5题。
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时段是( )该区域( )A.1983年少儿人口比重较低B.2011年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C.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D.2060年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该区域目前应当( )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推动人口外迁大力控制人口出生率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6.B7.D第6题,读图可知,1983年少儿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故A项错误。
2011年青壮年比例高,劳动力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20年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年龄构成 B.人口性别构成就业人口年龄 D.老年人口比重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大力发展经济 B.调整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 D.禁止人口迁移8.C 9.C 10.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两条曲线基本平行,呈正相关,B、D两项错误。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七章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8湖北荆州一模)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
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2.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老龄化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为现代型。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排除A项。
该国是发展中国家,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排除B项。
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例大,劳动力不足,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
(2018江西赣州上学期期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读表,完成3~5题。
0~14岁比重15~64岁比重65岁以上比重全国-6.29% 4.38% 1.91%甲省区-7.28% 6.58%0.7%(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3.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A.人口增长加快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劳动力仍较充足4.甲省()A.人口进入零增长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D.抚养比上升5.甲省区最可能是()A.贵州B.广东C.甘肃D.四川答案3.D 4.B 5.B解析第3题,表中数据反映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率下降(0~14岁比重下降)、15~64岁(主要劳动力)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读下图,广东和长三角的GDP、20~39岁人口占全国比例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B.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D.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解析:选B 读图可知,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高于广东,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A错。
长三角的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对。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的变化,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错。
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20~39岁的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错。
故选B。
2、结合图中信息,长三角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A.鼓励适龄人口积极生育B.放宽条件大量吸引外地人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解析:选A 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对。
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长三角带来很多环境问题,B错。
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错。
长三角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错。
故选A。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为协调)。
下面的左图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右图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检测人口的变化(含解析)
第七章检测人口的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2.10年来,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答案:1.C 2.D 3.D解析:第1题,15~29岁年龄段为主要劳动力。
该国为发达国家,应该是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补充劳动力。
C项正确。
第2题,该发达国家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不变,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老龄化严重,人口应呈现负增长。
D项正确。
第3题,据图可推测0~14岁人口减少,出生率下降,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
D项正确。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示意2000—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
据此完成第4~5题。
4.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A.地理位置居中B.人口基数稳定C.经济实力雄厚D.交通网络发达5.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C.珠江三角洲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D.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答案:4.A 5.D解析:第4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地理位置居中,A项正确。
第5题,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江三角洲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规范练16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16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时规范练第32页高考题组(2015福建卷,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答案1.D 2.B解析第1题,题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对比a、c两个方案的金字塔形状,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塔基部位,即少儿人口的比重,选D项。
第2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a方案中少年儿童的比例太小,社会老龄化严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c方案少年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3.(2014全国Ⅰ卷,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答案C解析1950—1970年,移民人数维持在1 000万(10百万)人左右,但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却有较大幅度下降,说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总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故选C项。
(2014江苏卷,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完成4~5题。
图1图2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答案4.B 5.C解析第4题,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时 特点
期
流向
二 旧大陆→新大陆、 战 已开发国家→未开 前 发国家
□2欧洲 →美洲, □3非洲 →美洲,中、日、印度等 国→东南亚、美洲
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 □4新航路 的开辟,资本 主义发展和殖 民扩张
发展中国家→发达
二 国家; □5定居 战 移民 (减少 )转向 □6 后 短期流动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 、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 产区 ——□7______
(1)图示为 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最可能是 ( A )
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
C. 粤、豫、沪、黔 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 1~2题。
1. 图中 ( )
A. 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
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
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 图中 ( )
A.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 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 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 1□5人才 外流,
的人口 (增多 )
各国生产发展 的□8不平 衡,劳动力供 求关系的地区 差异性
②目前世界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 □9 西 亚 、南美和 1□0 南
非 ,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1
科威特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17人口的空间变化(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C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平稳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两项错误。
第2题,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项正确。
(2016全国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C3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慢慢减少。
故选A项。
第4题,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选C项。
(2018山东济南高三一模)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
下图为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
据此完成5~6题。
5.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6.A5题,根据图例及比重增长幅度,2000—2010年间,县内流动比重东部增长最快,A项错。
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中部基本无变化,不是“流动量”,B项错。
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中部变化不大,西部增加,C项对。
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
第6题,对照图中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A项对。
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B项错。
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省际人口流动比重,C项错。
“二孩”政策可能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
(2013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8.A7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减小;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第8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
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选A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D两项;日本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项。
下图示意上海市2001—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
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年份中,上海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10.2010年后,上海市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是()A.政策限制B.环境恶化C.产业升级D.经济衰退11.2001—2013年上海市人口变动将()A.增大社会抚养压力B.促进经济、文化交流C.提高平均工资水平D.缓解人口分布不均10.C11.B9题,常住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每年人口增长较少。
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知,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
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
第10题,2010年后,上海市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是产业升级,上海市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减少,迁入人口数量减少。
第11题,产业转移可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018山东潍坊安丘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2005—2010年()A.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B.贵州人口净减少C.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13.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使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B.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C.使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D.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13.C12题,虽然四川人口增长率低于江西,但人口总量远大于江西,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大于江西,A项错;贵州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之和)为正值,人口增加,B项错;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人口净迁移率,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C项对;计算天津、四川的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之和),可知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D项错。
第13题,人口迁出可缓解人口压力,但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 项错;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多,且以青壮年为主,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项错;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北京、天津城市规模扩大,用地面积增加,C项对;流入广东、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从事第二、三产业,D项错。
14.(2018吉林梅河口上学期第三次质检)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69亿。
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表。
(1)从社会因素角度,比较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
(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有配偶和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平均年龄较大;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教育程度较低等。
(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回乡自主创业等。
(3)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亟须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1)题,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结合表中数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总体教育程度、有配偶和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作比较。
第(2)题,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因素中的个人在外增收难度和回乡创业等方面分析。
第(3)题,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思考分析。
15.(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对比图(2010年统计数据)。
材料二《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5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27万人。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2014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
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变化(1)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2)描述1978—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3)分析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减少的原因。
相同:来源地较广泛,周边省级行政区域更多。
原因:上海和北京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广;由于距离近,周边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流入更方便。
不同:北京来源更广泛。
原因:北京是首都(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辐射范围更大。
(2)上海常住人口数量:2015年之前一直增加,2015年开始减少;增速:1995年前波动下降且增速较慢,1995—2010年波动上升且速度较快,2010年之后增速较快下降且2015年为负数。
(3)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减少,而普通劳动者多为外来人口;上海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外来人口的控制也使外来人口减少。
(1)题,根据材料一归纳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点,结合两城市职能的差异分析其原因。
第(2)题,据图从数量和速度两方面描述1978—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第(3)题,从拉力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等角度分析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减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