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研究
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是一本以唐朝大臣狄仁杰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作者高罗佩在这一作品中利用小说的形式,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描绘。
该小说以狄仁杰闻名于世的“大唐狄公案”为核心线索,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史实的考证和创意处理,构建了一个宏大而详实的历史背景,塑造了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在故事情节中透露出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社会意义。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是深入人心的。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是一份清晰的历史画卷,将人们带入唐朝中央王朝的魅力世界。
与这部小说相伴的是,作者对唐朝历史的深刻考证和对人性的精微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在故事中,狄仁杰通过剖析和观察各种复杂情况和事件,凭借着精湛绝伦的行政能力和公正无私的品性,斡旋雄心勃勃的皇帝、十恶不赦的奸人、下属之间的关系,并以聪明、机智的方式找到真相,告诉政府最关键的惩治办法。
小说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和细节描写,以读者深入人心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权力、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智慧、什么是道德。
而且,这本书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它帮助我们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唐朝的巨大贡献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传承。
此外,它更为我们揭露了一部分真相,使我们对唐朝的认识更加深入、深刻。
它开启了我们对中华历史的新认识和认知,让我们体验到唐朝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和社会风貌,使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传承。
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作者深入挖掘了唐朝当时的政治、文化、艺术,展示了一个崇尚法治、重视教育、注重和谐发展的时代,让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而且,在小说中的狄公案中,作者也对人性、道德和智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让我们领悟到公正、智慧和谦逊的重要性。
因此,《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这本小说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历史和文化理解的必修之书。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生涵养和素养,改善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大唐狄公案》译本的情节改写研究
和场 景 , 以及 象 征等 ; 二是 文学 在整个 社会 体制
[ 关键词 ] 勒菲弗 尔; 改写; 场景 ; 情节 [ 中圈 分 类 号 】 H 3 l [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0 7 . 0 2 1
一
、
引言
出译 作 是 对 原作 的改 写 , 但 分 别 从 文化 传播 的 角度 和 “ 讹” 翻译 理论 的角度 来研 究 , 而 且 对 场 景情 节 的改 写也 未作 深入 具体 的研 究 。 笔 者 景结 构 的改写 , 用 勒菲 弗尔 的翻译 改 写理 论 , 对原 作 与译作 进 行分 析对 比来 探究 这一 问题 是
态 问题 更 加 关 心 。赞 助 人 负 责 意 识 形 态 的管
制, 专业 人 士 即评 论 家 、 教师 、 译 者 等 负 责诗 学
形 态 的控制 。因此 , 创作 人 或 者 改 写 人要 让 自 己的作 品 或写作 ( 包 括译 作 ) 得 到 出版 、 获 得 承 认 和 由此 而来 的名 利地 位就 必须甘 心受 到 当时 的 主流 意识 形 态 的规 范 和束 缚 , 连 伟 大 的莎 士 比亚 也不 能例 外 。意识 形态 是控制 我们 行为 的 观念 、 观点 和传 统 , 而诗 学 形 态 包 括 两个 方 面 :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2 0 1 5矩
一
是 各种 文学 手 法 、 体裁、 中心 思想 、 人 物 原 型
I t ’ S t h e b l e mi s h t ha t c o mp l e t e s t h e b e a u t y o f
历史趣谈《大唐狄公案》的作者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狄公案》的作者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导语: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Hans VanGulik),生于1910年8月,卒于1967年9月,荷兰著名汉学家,也是职业的外交官。
他对中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Hans VanGulik),生于1910年8月,卒于1967年9月,荷兰著名汉学家,也是职业的外交官。
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他的中文名为高罗佩,字忘笑,号芝台,住所取名犹忘斋、吟月庵。
高罗佩精通中、英、日、梵等十几国文字,并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行书、草书均在行;他擅长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写过许多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玩物、历史习俗的文章,包括古琴、砚石、古籍、绘画等,甚至还有一篇《长臂猿考》。
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鸿这些名流都是他的好朋友。
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有两种,首先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代表作为《秘戏图考》和《中国古代房内考》。
这两本书是他整理分析中国古史旧籍、房中秘书、道家经典、传奇小说、野史笔记所写成,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
“无论自取材或立意言之,都是无价之宝。
”一位美国女学者这样评论。
由于中国人对于性生活一向持神秘态度,所以“十九世纪,在中国的西方观察者似是而非地假定那是一个可怕的堕落的粪坑。
”就是为了替中国人辩护,驳斥上述说法,他不畏艰难,考稽史料,阐幽发微写成这两部作品,让西方人不得不承认“古代中国人的性生活,整体而言,是健康且完全正常的”。
而他的另一巨作就是《狄公案》。
这是他考证了解中国古代的司法、刑律、吏治、行政、军事、外交、工商、教育、文化、宗教、风俗、生活常识分享。
从绣像本《大唐狄公案》系列图书看高罗佩笔下的爱情众生相
从绣像本《大唐狄公案》系列图书看高罗佩笔下的爱情众生相作者:谢放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摘要:绣像本《大唐狄公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历史侦探推理小说,但本文只探讨其中所展现出的爱情众生相。
关键词:高罗佩历史侦探小说爱情众生相高罗佩(1910—1967),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
他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的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1943 年3 月,高罗佩被派往荷兰驻重庆使馆担任一等秘书。
这给高罗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1943 年,他在重庆结识了名媛水世芳女士,并与之喜结良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婿。
二战爆发后,高罗佩有机会得到一本清代无名氏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又名《狄公案》)。
正是这本小说让高罗佩与生活在中国唐代的狄仁杰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罗佩将该书前三十回译为英文出版,居然大受读者青睐。
这激发了高罗佩自创狄公案小说的热情,从第一本小说《迷宫案》问世到其临终前完成的《黑狐狸》,高罗佩一共创作了十七种狄公案系列小说。
本文只以绣像本《大唐狄公案》中的四本书为例,来探讨高罗佩在《大唐狄公案》中所展现出的爱情众生相。
《黄金迷案》以一个地方官吏的死牵出跨国走私黄金、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
书中处处设疑处处惊心,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案件在主线索上既游离又纠缠。
失踪案、杀人案、军火案,案案勾结;佛门弟子、巨商富贾、烟花女子、独居处士,谁无隐情。
最令人惊讶的是书中还设置了一个类似基因变异的人物——仿佛从古老的《山海经》中走出,既令人疑惑不解又亮人眼眸。
更有那冤死者的鬼魂游荡在县衙大堂内外……在这样一个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里,高罗佩为读者设置了几段不一般的爱情故事。
狄公手下乔泰本是士绅子弟,只是为了弟兄受辱报仇无门才落草为寇。
后追随狄公。
办案过程中,他结识了美艳的高丽妓女玉姝并爱上了她,但他不知道玉姝被他人以民族大义为由诓骗而要对乔泰痛下杀手。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故事情节指瑕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故事情节指瑕
王凡
【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8)001
【摘要】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展现腾挪顿挫、峰回路转的推理断案情节之时,也存在着若干缺乏现实理据性的非真实化情节.这种艺术缺憾,既是侦探推理小说本身在生活理据性与情节戏剧性的微妙冲突之间两难择取的某种外化,更是由高罗佩在这部作品中所欲传达的文化、思想蕴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所决定的.从正反两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这一“白璧之瑕”,对于全面立体地考量、探究《大唐狄公案》乃至高罗佩本人丰富广博的汉学思想亦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王凡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的改进与发展 [J], 左梦琳;胡勤
2.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叙事特点的改进与发展 [J], 左梦琳;胡勤
3.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故事情节指瑕 [J], 王凡;
4.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青楼文化书写探析 [J], 王凡
5.西方汉学家笔下的女皇形象\r——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武则天形象刍议[J], 王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对公案小说的改进与发展
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 ; 运用公案小说 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 , 同时在故事结尾 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 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关 键词 : 高 罗佩 ; 大唐 狄公 案 ; 叙 事 特点 ; 公案 小说
中 图分类 号 : D 2 0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6 3 8 2 ( 2 0 1 5 ) 0 3 — 0 0 6 9 — 0 5
罗佩 自幼 便对 东方 文化 十分 感 兴趣 , 从 小 学 习 中 文, 痴迷 于汉 学研究 与公 案 小说 的创作 。在担 任 外 交官 之 际 , 高 罗 佩 潜 心 研 究 中 国文 化 , 花 费 大
方侦探小说 的较量中, 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逐渐式 微, 一部分与侠 义小说合流成 为武侠小说 , 一部
( 贵州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摘要 :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 , 融合 西方侦探小说 的创作手法 , 于2 0世纪 4 0
年代 创作 出了著名 的《 大唐 狄公 案》 系列小 说 。该 系列小 说摒 弃 了 中国公案 小说 过 多宣扬 伦 理道 德 观 念 的模 式 , 重 点着 墨 于对案 件现 场 的勘 察 与 线 索 的推 理 ; 抛 弃 了 中 国公 案小 说 全 知视 角 的叙 事传 统 ,
【读后感】谈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读后感】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先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以唐代名臣狄仁杰为主角,通过他化解各种案件的经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方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也展示了狄仁杰智慧、勇敢、正直等优秀品质。
作者通过狄仁杰化解各种案件的故事,传递出对道德、人性、正义等价值观的关注,并对现实时代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批判。
在《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被描述为一个英明、正直、富有人情味的名臣。
他没有局限于公务,对人间百态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同时也极富同情心。
例如,在《故宫猫》中,他救助了小猫,一方面体现了他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
而在《破窑》中,他不择手段探案,不仅是为了还原真相,更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彰显了他的公正与正义。
除了塑造狄仁杰这个主人公外,《大唐狄公案》还通过其它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寿宴》中,透过宴席上的歌舞升平和桃花参老,揭示了当时贫富差距的大、贫苦百姓生活艰难的局面,以及一些权贵豪门势力的作祟。
在《明月楼》中,通过权势者利用暴力手段打压劳动者的经历,表现了社会上层阶层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对下层人民进行压迫的丑恶行径。
这些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唐时社会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在对唐代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大唐狄公案》也强调了一些现代社会价值观,如人性、正义、尊重等。
例如,在《扇舞》中,女主角李素丽毅然抛弃爵位,追随自己的爱情与艺术梦想。
从这个角度看,传统价值观“男尊女卑”的观念已被作者所批判,这也是狄仁杰重视人性、公正、正义的原因所在。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秉持类似的价值观,保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总之,《大唐狄公案》在文学形式与社会反映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我们需要通过这部作品理解唐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相似之处,并推崇这本书里所传递的正义、人性和尊重等价值观,并将这些思想引入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
【读后感】谈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读后感】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的第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本小说以异国入仕的女巫派狄仁杰作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大唐王朝的治下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案件,捕捉了诸多犯罪之徒的故事。
读完《大唐狄公案》,我深深地被狄仁杰这个人物所吸引。
他是一位机智聪明、精明能干的官员,他善于观察,善于推理,总是能够从种种线索中发现真相。
他的推理方法精确、缜密,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洞察得清清楚楚。
他所做出的推理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使得读者也能够通过他的推理过程来解开谜团。
与此狄仁杰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官员。
他对于正义和真理充满了热忱,对待案件始终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在解决案件的过程中,他讲究始终保持冷静的思维和情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
正是因为他的坚定和正直,才使得他能够在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成功解决了每一个案件。
《大唐狄公案》是一部充满了悬疑与刺激的小说。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感和吸引力。
每一个案件都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每一个犯罪的动力也都恢弘复杂。
在读过每一个案件的经过以后,我都不禁感叹于作者的深思熟虑和巧妙构思。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狄仁杰这个人物的敬佩之情也越发加深。
他不但在案件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还通过机智和狡黠来避开了种种陷阱,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他既是一个聪明而敏锐的推理者,又是一个坚定和正直的官员和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他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大唐狄公案》,我不但对于狄仁杰这个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于大唐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我惊叹于当时的世界和官场的复杂和险恶,同时也感叹于狄仁杰的聪明和勇气。
这本书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读完《大唐狄公案》,我对于狄仁杰这个人物和他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读后感】谈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读后感】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先生所著的一部穿越小说。
小说以唐朝开元年间的狄仁杰为主角,描述了他通过调查解决了一系列神秘案件的故事。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地被狄仁杰的机智勇敢和细腻沉着所吸引,还对唐朝的风水地理和文化背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将“现代人”狄仁杰穿越到唐朝,在他最擅长的调查取证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虽然在唐代社会里面狄仁杰是一个普通的检察官,但他仍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专业精神,通过不断地思索和寻找证据拼凑出案情真相,每一次破案都展现着他的才智和能力。
虽然狄仁杰在现代是一位现代科技或是现代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但是他的勇敢和聪明并没有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这也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小说对唐朝的文化和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小说中提到了许多唐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风俗,例如《太极图》、庐山谷神话、太和殿、山海经、佛教和道教等等。
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历史背景,更使人想要深入了解唐朝的文明。
读《大唐狄公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历史的体验。
书中不仅有紧张的情节和悬疑的氛围,更是对历史进行了一番解读。
小说中情节的紧张与唐朝历史细节的描述相结合,使得这本小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探究性,也使得读者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小说的乐趣,还可以从中学习和探讨历史文化。
总之,读完《大唐狄公案》让我对唐代文化、文学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这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和社会更加好奇和感兴趣。
整本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心理描写也让我深受启迪,相信这本书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影响着我。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叙事改写策略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叙事改写策略摘要:兰高罗佩改写的《狄公案》,将中国古典公案故事成规模的介绍到西方。
为了适应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高罗佩在叙事时间上多用西方侦探小说的倒叙手法,并加以巧妙的预叙,对原作品的叙事结构也做了相应的变更,并舍弃了传统的说书人角度,通过不同人的叙述来立体呈现案件。
这些改写都显示出高罗佩对公案小说的娱乐性的追求。
关键词:改写;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语态高罗佩本名Robert Hans van Guilk(罗伯特·梵·古利克),是著名的荷兰汉学家之一。
他用英文撰写的《大唐狄公案》系列故事共15个中篇、8个短篇,在西方各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陆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使“狄公”这一中国古典公案小说中的“侦探”形象在西方名声大噪。
这些故事基本情节内容都取材于中国古典公案小说,但在叙事方式上却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诸多技巧,是基于中国古典公案小说之上的一种改写,本文尝试分析高罗佩在叙事方式上对于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的突破以及对西方侦探小说叙事手法的借鉴。
一、叙事时间首先是数倒叙手法的使用。
如前所述,中国古典公案小说都是采用顺序的记述方式。
偶尔出现倒叙用来交代人物身份或回顾生平。
正是在这一点上,高罗佩与古典公案小说迥然不同。
高罗佩运用西方侦探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倒叙手法来改写中国的公案故事,从而达到“令读者骇其前而必绎其后”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汪大尹火烧宝莲寺》与《铜钟案》中的普济寺的故事进行比对分析。
两个故事的基本情节是基本一致的。
但《汪大尹或烧宝莲寺》的叙事顺序是:僧人作案动机介绍——僧人进入密室手段及过程——汪大尹的破案过程——惩治罪犯。
与事件的发生时间一致。
在清官介入案件之前,作者已经交代了作案主犯和作案手段:“原来这寺中僧人,外貌假作恭谦之态,却到十分贪淫奸恶,那室虽然紧密,俱有暗道可入,俟至钟声定后,妇女熟睡,便来奸宿”。
而汪大尹登场之后所作的工作就是设计圈套使罪犯罪行暴露。
【读后感】谈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读后感】谈高罗佩《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大唐狄公案》是高罗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狄仁杰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在大唐盛世时期的一系列侦破案件的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塑造以及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我对《大唐狄公案》的一些看法和感想进行一下总结。
我对于这部小说中对于狄仁杰的刻画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狄仁杰被描述为一个聪明、机智、正直、有责任心的官员,他不仅有过人的智慧和侦破案件的能力,而且对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正义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一心为民。
他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秉持着法律和道德的原则,独立公正地处理案件,尽心尽力地为百姓排忧解难。
读到这里,我深深地被狄仁杰那份不屈不挠的正义之心所打动,他为了追寻真相,不畏艰难险阻,不畏权贵势力的压迫和打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解决一桩桩棘手的案件,这让我深受感动。
我对于《大唐狄公案》中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也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生动地描绘了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景象,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在小说中穿插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风貌的描写,这种真实的历史背景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强了我对盛唐时期历史的了解。
我想说的是《大唐狄公案》中的情节设计。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每一个案件都设计得非常巧妙,令人琢磨不透。
高罗佩以其细腻的心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狄仁杰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案件都是那么扣人心弦,令人充满期待。
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悬念,以至于不得不一口气读完整本书。
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十分丰富,每一个情节都仿佛跃然纸上,使人仿佛置身难以自拔。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不仅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时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还通过狄仁杰这个形象深刻地诠释了一个官员应有的为官原则和品德修养,同时也贯穿了正义与邪恶、真实与虚假等思想内涵。
解读狄公人物形象及《大唐狄公案》的价值观
读书品茗解读狄公人物形象及《大唐狄公案》的价值观#解读狄公人物形象及《大唐狄公案》的价 值观胡文宇*《大唐狄公案》〇/ _/«〇?# Dee)出版于1986年。
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与民除害的传奇经历。
这是一部公案小说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荷兰著名的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高罗佩先生。
一、高罗M先生与《大唐狄公案》(―)关于本书的作者高佩罗先生高罗佩先生(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 年 8 月 9 日一1967 年 11月24日)生于荷兰东部的海尔德兰省扎特芬,父亲是荷兰陆军军医,他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
高罗佩先生的幼年时期到小学时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度过。
父亲退役后,高罗佩先生全家迁到荷兰,定居尼曼根附近的毕克村。
高罗佩先生就读于吉姆纳瑟姆中学。
那*胡文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律文化原理研究(10B F X019)”的阶段性成果。
269时,他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曾经在自办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1930年.他进人莱顿大学,学习汉学专业,毕业后,进人乌得勒支大学攻读研究生。
1934年,高罗佩先生以一篇论及米芾和砚台的论说文章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
其后不久,1935年3月7曰,他在乌德勒支大学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
®他在取得东洋学博士后,进入荷兰外交部工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罗佩先生来到中国工作,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夫人水世芳。
高罗佩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屡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公案传奇在西方却屡遭误传和贬低,中国古代法官的形象在西方也常受到歪曲和损害,这是很不公正的。
大唐狄公案研究
一、我自小读过不少侦探推理小说,常常陶醉其中而难以自拔。
当然提及于此,人们常常会想到福尔摩斯,想到波洛,想到明智小五郎。
但是迄今为止我最崇拜的作家,不是塑造他们形象的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而是高罗佩。
这倒不是因为三位作家的写作水平不如高氏,而是高罗佩作为一名荷兰人将我国古代的清官狄仁杰塑造成了一位被后人称之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的人物,他的这种"跨国度的写作"精神让人钦佩,也是让后人难以效仿的。
我有幸阅读了他所写的全套《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1),掩卷思考,感想颇多。
细细读来,发现这部作品已经不是一部普通的侦探推理小说,而更是一部浓缩了东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
由于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论述和评价,并不是很多,在这里,我想做一下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东方和西方色彩,从而肯定它的地位。
二、关于《狄公案》的作者高罗佩,今天我们翻寻了一些资料,可以找到如下的一些介绍: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梵·古立克(Robert Hans Van Gulik),高罗佩是他在中国时取的中文名字(2)。
他生于1910年,卒于1967年.大部分的光阴是在外交事务里度过的。
但他是一个研究领域很广、学术成就卓著的人。
由于他通十几种语言,汉学的功底很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高的兴趣,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行政、司法、吏治、刑律以至文物考古、民族心理、人情风俗等。
他象中国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喜欢搜集古董、古玩、字画、图书、乐器,并具有丰富的鉴赏能力。
他甚至对中国的书法和古乐都深有造诣,能写中国的旧体诗文(3)。
因此出版的学术性作品如《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中国彩印春宫版画》等都在世界领域内引起了一定的凡响。
《狄公案》是高罗佩在研究汉学之余以中国唐代名臣狄仁杰的断案故事为线索写成的,据说也是他惟一一本销售可观的作品。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大唐狄公案是一部富有深度的历史官场小说,通过讲述唐代官员狄青的崭露头角和遭遇阻挠的传奇经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政治腐败、人性的复杂和正直者的坚守。
本文将从背景信息、细节分析和对未来影响的预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部小说带给人们的思考和触动。
首先,回顾一下背景信息。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时代,政治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盛,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遗产。
然而,这个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人性的丑恶和政治的黑暗。
《大唐狄公案》以唐朝为背景,以狄青为主角,展现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贪污现象,以及正直者的不屈和对正义的追求。
其次,细节分析是文章的重要部分。
故事中的狄青虽然年少才俊,但面临了众多的阻挠和陷害。
他遭到权贵集团的排挤和欺凌,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秉持着正直的人格和追求公义的信念,坚持做出正确的事情。
小说通过狄青反贪降腐、打击贪官污吏的行动,全面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面和阻力重重的现实。
其中的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官场斗争的凶险和复杂,以及狄青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定。
另外,对未来影响的预测是对这部小说的进一步思考。
官场腐败在历史上并不罕见,然而《大唐狄公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戏剧张力,将这个问题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狄青的经历,向读者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在腐败的环境下,正直者的崛起和坚守是可能的。
这种对人性光明面的探索和对反腐斗争的讴歌,对当下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大唐狄公案这部小说在揭示大唐盛世背后的黑暗和不公正的同时,也展现了正义的力量和对腐败进行斗争的勇气。
通过深入的细节描写和对未来影响的预测,这部小说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索,引发人们对正义、真理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处于官场、职场还是生活的人们,都应该以狄青的精神为鉴,坚持正直,勇敢追求公义,努力去改变和影响所处的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的角角落落中点燃希望的火炬,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唐狄公案》汉译本无本回译中译者叙事身份探析
该译作中译者的叙事行为与该系列小说在我国国内畅销的内在联系,希望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实
施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无本回译;译者叙事身份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7-0067-02
《大唐狄公案》是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1910— 1967)的巨作,书中讲述了大唐名臣狄仁杰勘案的故事, 其创作目的在于证明中国公案小说在案件推理和犯罪心 理分析上绝不逊于西方侦探小说。
仿佛与云天连接一片。[2](P529) 拾翠洲和白鹅潭地处广州城内,译者将真实地名融
入叙事整体框架,创设出令中文读者真实可信的叙事空 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文原作场景缺憾,创设多元小 说叙事空间,充分展现了悬疑叙事的张力。
高氏原著小说中,除案情中心人物和关键场所外,略 去诸多叙事旁支的中国人名和地名,防止信息密集的中国 特有词汇对西方读者叙事理解产生干扰和障碍。但中文读 者对纷杂的叙事信息则具备天然的接受基因。若将人物名 称和叙事空间依照英文原文直译,则势必导致本族读者对 于叙事人物和叙事空间的认识误差与信息缺漏。因此,人 物角色和叙事空间名称信息的添补成为译者叙事身份的重 要表现之一,填充小说汉译本叙事元素,弥补英文原文中 的叙事空缺,同时构建出符合中文读者审美习惯的叙事框 架以及独特的叙事人物网和叙事空间群。
一、叙事行为者与叙事空间 叙事文本中,人物角色和地理环境是叙事发生的重 要影响因素,而其名称则是叙事行为者角色塑造和叙事 空间构建的基本符码。但笔者细读《大唐狄公案》英汉 版本,发现小说原文和汉语译本此类符码并非完全对应, 即在汉译本中译者采取补译手法,以此对高氏《大唐狄 公案》文本中信息缺漏的叙事行为者和叙事空间名称进 行信息添补,使译本成为在汉语语境下不仅超越原作, 而且有着独特完整的叙事行为者群和叙事空间构架。 译者在无本回译中对译文的叙事行为者和叙事空间 文化信息的增饰,主要用以弥补原作中残缺的中国文化
高罗佩_大唐狄公案_女性主义色彩研究_罗海澜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女性主义色彩研究罗海澜[摘要]荷兰高罗佩著《大唐狄公案》摒弃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道貌岸然的话外之音,一改加诸涉案女性身上精神枷锁式的描写方式,以西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揭示难堪的社会地位带给妇女的悲惨命运,并以平等的态度将涉案女性还原为有丰满心理活动和正常人生要求的社会群体,首次使中国公案小说题材混融东西方人文芬芳,令作品流传效果远超传统公案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卓越的文化传播影响。
本文即对比中国本土《狄公案》等传统公案小说,探析高罗佩在涉案女性描写中所融入的女性主义人文色彩。
[关键词]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公案小说;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2)03—0169—04作者简介:罗海澜(197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罗佩及其作品文化传播策略。
四川成都610061在荷兰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创作的《大唐狄公案》(A Judge Dee Mystery)轰动西方之前,没有一部中国传统公案小说走上世界舞台,因此高罗佩被认为是“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1]。
该作风靡全球,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受欢迎程度也远胜于其他传统中国公案小说。
传播影响迥异的原因固然与构思理念、题材选择、写作手法等密不可分,而作品蕴含的人文理念差异亦是能否沟通异质文化各端的关键,尤其高罗佩以融汇中西的全球文化视野,打开传统公案小说从未有之的女性主义视窗,则更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高超策略。
本文即对比中国本土作者创作的《狄公案》等传统公案小说,从作者对涉案女性的人格看待、贞节评判与话语权赋予等方面的处理,分析高罗佩狄公案展现的与众不同的女性主义人文色彩。
一、平等维护涉案女性的人格尊严在对涉案女性人格尊严的写作态度上,高罗佩表现出同传统公案小说作者迥异的特征,从称谓、形象描写及对待妓女态度等方面对涉案女性人格尊严予以维护。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故事情节指瑕
作为一部 以狄仁杰 为主人公 ,展现其屡破疑案、 扶正 祛 邪等传 奇 经 历 的推 理 小 说 ,荷 兰汉 学 家高 罗 佩 的《大 唐 狄 公 案 》不 仅 表 现 了狄 仁 杰 忧 国爱 民 的 儒家 情 怀和 忠正 品格 ,更 彰 显 了他 作 为 “神 探 ”所 具 有 的“深 厚 的 犯 罪 心 理 学 素养 、广 博 的 刑 事 侦 讯 经 验和 严 密 的逻辑 推理 能 力 。”…拍这 部 小 说 通 过 编织 多种 形 式 的戏剧 性 悬念 来 突 出狄 公 之 智 ,其 各 篇 故 事 “一般 开 卷 便 展 示 案 情 ,布 下 悬 念 。 故 事 发 展 往 往是 一 波未 平 ,一 波 又 起 ,或数 案 齐 发 ,犬 牙 交 错 。 情 节 曲折 奇 特 ,扑 朔 迷 离 。最 后 百 川 归 海 ,真 相 大 白 ,案 犯 暴 露 ,公 案 具结 。”l1 然 而 ,正所 谓 白璧 微 瑕 ,这部 巨著 在 巧妙 构 建 曲折 多 变 的悬 疑推 理 情 节 之 时 ,亦 难免 显 露 出些许 生活 失真 的艺 术缺 憾 ,而这 其 中所潜 隐的 内在 因 由,也 无 疑是 值 得 我 们 加 以考 量 的 。
一现实生活逻辑的悖反大唐狄公案的飞虎团一篇主要表现了夜宿闵家庄园的狄仁杰侦破闵家小姐梅玉伙同总管颜源杀害侍女翠菊并私匿黄金一案其中作为首犯的梅玉之所以能借自己假死和杀死翠菊来营造翠菊携金潜逃而她自己则毫无嫌疑的假相是因为梅玉用已死翠菊的尸身代替假死的自己被盛殓入棺而这一李代桃僵之计得以实现主要是因其假装暴亡后尸身实为翠菊尸身是由多年未见梅玉本人的叔叔闵国泰来验看的从而得以鱼目混珠蒙混过关这无疑与现实生活的基本逻辑极不相符独生女儿暴亡行 着 这 一 理 念 ,例 如 他 有 意 在 一 篇 故 事 中展 现 狄 仁 杰 及 其 助 手 同 时 侦 办 多 起 案 件 ,因为 在他看 来 ,古代 中 国的地 方行 政长 官 时常是 会 同时遭 遇 多起案 件 的 ,这 确 与 中 国古 代社 会 的现 实状 况是 相符 的 ,然 而 如 果 具 体 到 这部 作 品 中 的若 干犯罪、侦破情节 ,则与高 罗佩 自身对 于情 节真实 性、合理性 的创作追求是难 相匹配的。这种情节纰 漏 主要表 现在 以下 方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自小读过不少侦探推理小说,常常陶醉其中而难以自拔。
当然提及于此,人们常常会想到福尔摩斯,想到波洛,想到明智小五郎。
但是迄今为止我最崇拜的作家,不是塑造他们形象的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而是高罗佩。
这倒不是因为三位作家的写作水平不如高氏,而是高罗佩作为一名荷兰人将我国古代的清官狄仁杰塑造成了一位被后人称之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的人物,他的这种"跨国度的写作"精神让人钦佩,也是让后人难以效仿的。
我有幸阅读了他所写的全套《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1),掩卷思考,感想颇多。
细细读来,发现这部作品已经不是一部普通的侦探推理小说,而更是一部浓缩了东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
由于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论述和评价,并不是很多,在这里,我想做一下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东方和西方色彩,从而肯定它的地位。
二、关于《狄公案》的作者高罗佩,今天我们翻寻了一些资料,可以找到如下的一些介绍: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梵·古立克(Robert Hans Van Gulik),高罗佩是他在中国时取的中文名字(2)。
他生于1910年,卒于1967年.大部分的光阴是在外交事务里度过的。
但他是一个研究领域很广、学术成就卓著的人。
由于他通十几种语言,汉学的功底很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高的兴趣,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行政、司法、吏治、刑律以至文物考古、民族心理、人情风俗等。
他象中国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喜欢搜集古董、古玩、字画、图书、乐器,并具有丰富的鉴赏能力。
他甚至对中国的书法和古乐都深有造诣,能写中国的旧体诗文(3)。
因此出版的学术性作品如《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中国彩印春宫版画》等都在世界领域内引起了一定的凡响。
《狄公案》是高罗佩在研究汉学之余以中国唐代名臣狄仁杰的断案故事为线索写成的,据说也是他惟一一本销售可观的作品。
究其创作动机,在于解放前在重庆时,他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颇为赞赏。
他也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喜欢读西方的侦探小说,但这些小说在西方水平很低,而且当时翻译成中文后水平更低了。
高罗佩对中国人没有看到自己历史上有出色得多的侦探小说而遗憾。
同时,欧美等国兴起的"福尔摩斯热"也激发了高罗佩要在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挖掘出中国人自己的大侦探。
他索性把《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沿用主人公狄仁杰,又用英文写了《铜钟案》。
出版以后便大获成功,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到1967年陆续撰写了狄仁杰为主人公的断案故事共计约一百四十万字,由十五个中篇、八个短篇和一个遗篇组成。
各篇独立成章,所谓分则单殊,合则全璧。
按照高氏写作原意,中文版本的《狄公案》应该是标准版本,无奈精力有限,在创作完了英文版本的狄公断案系列故事后,他只是在1952年,奉调到荷兰驻印度大使馆担任参事时,以《狄仁杰奇案》为书名,用中文把《迷宫案》改写成章回体小说,于1953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
这本小说共有52回。
一个西方人写中文章回体小说,除了高罗佩外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此外他写《狄公案》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古代大法官的本领-- 尤其是在逻辑推理能力与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造诣上--决不亚于现代西洋大侦探。
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要比随工业文明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文化优越许多。
一些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有报道称: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荷兰的汉学大师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高罗佩在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等方面渊博的知识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学家赵毅衡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4)。
由于以上的这些因素的存在,注定了高氏的这部作品无论是在西方的侦探推理小说领域,又或是中国的古代公案小说里,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
下面我就分别从西方和东方文化两方面来对这个作品进行一些探究。
三、众所周知,侦探推理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是在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逐步被引入我国的。
作为一个"舶来品",可以说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其难度的。
现在有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自己侦探推理小说,原因在于"它(指武侠小说)不像上世纪从国外传入的侦探小说,引进的年代很早(与近现代文学同步),而生长不易。
中国本土作为侦探文学生长的文化条件不利,法制不全,科技滞后,作案与破案的现实手段低下,想象的翅膀怎样鼓动也究竟有限。
可见侦探小说还是要和武侠合体,也就是尽量地与中国文化合体,才有立足并发展的可能。
" (5)此外范伯群先生曾说,"侦探小说的特点就在于逻辑推理,对一件扑朔迷离的案情,通过推理来排云驱雾,破除重重疑团,得出合理的答案。
所以,在国外,侦探小说又名推理小说。
侦探小说应该是移情和'启智'两者并重的,而且往往寓启程于惊险和情趣之中,从而产生特有的魅力。
" (6)可见侦探推理小说的存在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侦探小说史的发轫要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莫格街的血案》的发表使其成为了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
其后20世纪初期,继以塑造了福尔摩斯出名的柯南道尔之后,有世界侦探小说女王之称,创造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的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密室之王"--卡尔、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这三位被后人称之为"黄金时期三大家"把西方的侦探小说带向了一个颠峰时代。
由于西方侦探小说中的悬念层层设置,结尾才揭开迷雾,其中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十分引人入胜。
因而从小在欧洲成长的高罗佩无疑深受了这类作品影响,在他的《狄公案》里,我们可以处处看见他很好的把西方的的这种本格推理色彩融入了这部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里。
如《柳园图》里的按照童谣"梅、叶、何,关中侯。
失其床,失其目,失其头,白日悠悠不得寿"进行杀人,其他又如《红阁子》中的密室谋杀,《紫光寺》的身份互换,《铁钉案》的死前留言等等,都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巧妙解答,解谜的乐趣不差于英美名作。
我们因而很容易联想到同类西方作品,如《无人生还》等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西方推理小说的趣味集于一身,这部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以上看出,高罗佩笔下探案的结构布局、情节走向完全是西方式的,狄公破案的手法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绝非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令人滑稽可笑的托梦破案之流。
四、此外,高罗佩的《狄公案》中不仅有着西方式的推理风格,塑造的狄仁杰如同西方的大侦探们经常亲临犯罪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而且他还将西方人的一些独特思想融于他的作品里了。
如在《铜钟案》中:"这个故事就是这样,我不能从林藩杀害他亲生儿子的罪行上来审他,裁判他,更不想纠缠二十多年前的旧账。
林藩固然罪不容赦,而指控他的唯一罪名只能是图谋杀害朝廷官员的谋逆罪。
--屯贩私盐的罪名不能一下击倒他,致他于死地。
而梁英,我也不希望她以受害者的身分承袭林家的产业。
我一直等着一个适当的时机戳穿她的伪装,然而她再也没有来衙门。
听到林藩处刑的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服毒自尽,正说明她有自知之明和自爱之心。
几十年恩仇,一了百了,她还留恋着这个冷漠的世界?悲哀的戏文已经演完,她何苦再苟且在台上不肯脱卸戏装、洗净粉墨。
" (7)又如在《铁钉案》里:"郭掌柜,我无权对你的亡妻再提出讼诉,也不忍在她死后再去折腾她不安的灵魂,且她似乎从未告诉过你,她是如何杀死前夫的,我更不敢再冒风险去开棺验尸。
我想这事就到此算了,你须得备办上好的衣衾棺椁将她盛殓,广延高僧为她建九九八十一天水陆道场,超度她有罪的灵魂。
届时切莫忘了告我一声,我要亲自来参加她的闭殓安葬仪典。
因为……因为她作为一个典狱,将州衙女牢管理得井井有序。
" (8)这些语句的叙述,很明显的,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是一个讲人道,重法制,有亲情的人,显然这与传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故事里的人物,无论是包拯还是海瑞,都有很大不同,因为后者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将一种特有的定式映入了人心。
而狄仁杰,则更有几分平易近人的感觉,这也比较符合西方人的特点,或者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人在情、理、法上与东方人的一些差异。
五、如果说将西方的推理特色以及一些人性化的思考在高罗佩的小说中得以体现,那么《狄公案》中所蕴藏的一些中国文化东西就不得不提一提了。
正如我在前文所述说的那样,高罗佩作为一个汉学家,对我国的文学、艺术、行政、司法、吏治、刑律以至文物考古、民族心理、人情风俗等都有深入研究,加上写作目的之一在于向西方人介绍中国。
可以说他的这部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这一写作想法。
如在《湖滨案》中:"老朽这一辈子读的只是六经,到老来方知郑、马传疏很觉可疑。
且孔子时本无六经之称,六经之名始于庄周,经解之说始于戴圣,一个异端,一个赃吏,岂可信从?偏偏县学只许规范郑、马,不能半点差池,老朽心中便不乐。
一日讲授《春秋》,我道《春秋》本鲁国之史,未有孔子,先有《春秋》,孔子作《春秋》,一不可信。
《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益不可信。
《左氏传》载桓公、隐去被弑,而《春秋》只书'薨'之一字,灭匿臣之迹,隐二公之冤,如此史笔,差董狐万万,乱臣贼子岂能生俱?--哈哈。
" (9)又如《黑狐狸》中:"他们早已在那里谈论诗歌了。
风雅、楚骚、苏李五言、乐府歌行、曹刘嵇阮、潘陆张左、元嘉永明、梁陈官体,一直议论到当今的沈宋律诗,个个眉飞色舞,颜红耳赤。
" (10)在跟随着狄公一起去伪存真揭迷案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高罗佩在中国文学上的高深造诣,对经书、诗词的了解可以说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国人。
其他又如在《铁钉案》中提到的七巧板、《四漆屏》里的屏风、《朝云观》里的太极八卦图等等,这些可以说都是东方所特有的文化意象。
高罗佩将这些从容不迫地写入这部作品里,娓娓道来,至少让我们中国的每位读者,较之于读同类的西方作品时有一种亲切熟悉感,也使我们能够从一个更好的角度来理解高氏的这部著作。
此外,我想在这里要提一下《狄公案》这部小说的结构。
在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大陆译本的译者前言里曾经提到,"这部小说(指《狄公案》)把东方公案传奇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念、推理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刻画了唐时名相狄仁杰这个栩栩如生的'中国的福尔摩斯'的艺术形象" 。
(11)但是笔者想说明的是,与《五卷书》等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的故事集相比,高罗佩的《狄公案》并不能从完整意义上来说采取了这种框架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