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还是走了,带着3000亿资金去了伦敦,受女王亲封爵士司令衔

合集下载

关于因为孤独成功的名人事例

关于因为孤独成功的名人事例

关于因为孤独成功的名人事例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

因为他们与众不同,所以他们孤独,所以他们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因为孤独成功的名人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因为孤独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1928年,约翰·纳什出生在美国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

虽然家庭充满了亲情的温暖,但纳什天生内向孤僻,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早慧并不是判断天才的标准,纳什小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他经常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解题。

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与不良的学习习惯让纳什成为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高中时,纳什便可以用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写满黑板的推导和证明。

21岁的博士1945年6月,纳什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乔治·威斯汀豪斯的全额奖学金。

但一学期后,他就对机械制图等课程的死板相当反感,加上数学系的老师一再鼓励他转攻数学,因此他改变了主修方向,正式成为一名数学系学生。

进入大学三年级,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以丰厚的奖学金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成为纳什的首选。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云集于此。

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21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独立思想虽然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的身边就已经出现20世纪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和维纳,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派,不是任何人的门徒,基本上是在没有引导者的状况下前进。

在他所做的从博弈论到几何学等多个科学工作中,他对广为接受的知识、公认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规律都抱有怀疑态度。

纳什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并非来源于学习其他数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发现这些成果中蕴藏的真理。

他迫切希望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因此从不松懈,随时准备捕捉真正重大的问题。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精通某个领域。

在学生时代,他对旁人的怀疑、疑虑和嘲笑的漠视就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

别让李嘉诚跑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罗天昊智石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近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

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

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

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那就不能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

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一朝天子一朝商友,不是所有人都跟你熟。

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

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沦落为长着獠牙的怪物。

就官方感受而言,在中国经济紧张时刻,李嘉诚不顾中央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抛中国于不顾,不停抛售,严重影响大陆信心,造成悲观情绪蔓延,可谓已失道义。

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他的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和勾兑,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

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

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

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

李嘉诚撤都撤了,别指望他还能回来

李嘉诚撤都撤了,别指望他还能回来

李嘉诚撤都撤了,别指望他还能回来
邱林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2015(000)019
【摘要】<正>一家主流媒体日前发表文章认为,"李嘉诚走了,他也许还会回来",对于李嘉诚将会回来投资充满期待。

但指望像李嘉诚资产转移后,再回来投资的想法,是天真和不切实际的。

香港首富李嘉诚"跑路"引起的风波,目前在国内舆论场闹得沸沸扬扬,正反两方面的说法都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国内某智库刊登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

作者批评李嘉诚在中国经济的敏感时刻不停地抛售【总页数】1页(P11)
【作者】邱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3
【相关文献】
1.撤展:早撤不如巧撤 [J],
2.孙吴建都与撤都武昌原因探析 [J], 陈金凤
3.今日玉都更多娇——信宜撤县建市一年初见成效 [J], 陈绍佳;黄家琛;杨豪明;
4.撤乡、撤县还是撤市 [J], 闻新国
5.机械通气困难撤机/延迟撤机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与解决策略 [J], 刘刚;刘双林;王美菊;李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免费下载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免费下载
பைடு நூலகம்
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分析这四则报道的不同倾向。
• 新华社 香港7月1日凌晨电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
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新华社的导语突出强调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 抱,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激动之情。
时间:晚6时15分至7时45分 地点: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5-7 事件: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王 子宣读女王赠言,英国海军士兵 降下英国国旗(第二次降旗)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 港岛,升起英国国旗, 英国管治开始
今昔纵比: 156年前,英国 升旗与今日降旗 的对比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雨越下越 大”“降下了米字旗”
五星红旗的对比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 英国管制香港的精确时间
今昔纵比: 英国过去“从海 上来”,如今 “从海上去”
“很快消失”“大英帝国从 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历史与现实相交织,有何意义?
例如:写港督府告别仪式时,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等,这样一 来,文章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使历史与现实以镜头的方式交错出现, 画面感很强。
时间:子夜时分 8-9 事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上的易帜,米字旗在香港最后 一次降下(第三次降旗),五 星红旗升起
时间:7月1日0时40分 10-11 地点:南海
事件: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 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英国对香港殖民地统治 长达一个半世纪
横向对比:
“最为世人瞩目”“冉冉升
英国米字旗与中国 起”“从此恢复”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
题目运用了倒装句式,强调“别了”,突出了英国统治的 结束。

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

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

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随着长江基建集团通过换股方式与电能实业合并,香港大富豪李嘉诚旗下的所有商业帝国长和,长地,长建等十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全部迁出了香港,这是继撤资大陆之后,李超人又一重大商业影响的惊人之举;而就在去年,李嘉诚还拍着胸脯说“自己爱港爱国,永不迁册”。

李嘉诚撤资一方面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大量抛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另一方面,趁欧债危机抄底扩张,积极开拓欧洲的基础设施领域,业务涉及燃气、电力、水务、移动通讯、药店连锁、列车制造等方方面面。

回首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李嘉诚是第一批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港资商人,风头红火一时无二。

但近些年风向标大转。

2014年以来,李嘉诚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陆续套现,加上今年7月对上海陆家嘴在建综合体世纪汇的转让意向,总计或超千亿;与此对应,李嘉诚下属公司连续三年都没在大陆拍地。

其实,抛开外界盛传的政治因素,单就纯粹的商业角度进行考量,有一个关键不容忽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堪忧——李嘉诚在大陆抛售的大多是商业楼盘和相关物业。

因为投资周期长,物业开发收益直接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一旦经济有变,物业受冲击首当其冲。

近期虽经政策引导,国内房市回稳,但对中国房地产未来的预期已变:过去粗放掠夺式的投机模式已经结束,圈地盖房就能挣大钱的日子到头了。

从逃难入港到白手创业,伴随上世纪香港经济的腾飞,李嘉诚作为“香港梦”的代表,创造了“超人”神话,很长时间都是被追捧的符号。

而这期间的香港,也一直被视作自由市场的典范,无论发展模式还是治理体系都是内地学习的标杆。

但随着李嘉诚摇身成为地产大亨,以李氏财团为代表的各大家族开始逐渐垄断港岛的经济民生——富可敌国的大佬,财富流失的中产阶级,出头无望的底层草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深藏在民众心中的积怨终于爆发。

2013年初,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罢工事件,被认为是抗议的导火索。

李嘉诚被塑以剥削资本家甚至“吸血鬼”的形象。

人们除了示威还发起“罢买行动”,矛头直指百佳、丰泽、屈臣氏等李氏旗下的商业体。

李嘉诚抛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 商业帝国转向

李嘉诚抛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 商业帝国转向

李嘉诚抛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商业帝国转向他掌控着香港的经济,他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他享有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的美誉,他拥有最大移动手机运营商的头衔,他被视为亚洲财经的风向标……他就是李嘉诚。

而现在,他和他的家族正在“脱亚入欧”的轨道上加速前行。

从2010年开始,李嘉诚就开始了抛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的行动,仅2013年7月至今,李嘉诚在香港及中国大陆就连续7次抛售资产。

李嘉诚西进的步伐与他多年苦心经营的“东方”正渐行渐远。

这位已年届85岁的老人统率下的商业帝国,此去经年,还有回来的那一天吗?移动中的零售帝国梳理屈臣氏集团(以屈臣氏和百佳为主)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历程,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李嘉诚的商业思维。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嘉诚家族为何要让商业帝国转向?淡马锡认购屈臣氏24.95%股份的消息,最早是在2014年3月21日的和黄公告中透露的。

而在此之前,和黄一直在忙于对百佳进行不设时间表的“策略性评估”,所以消息一出,令业界大为惊讶。

一边声称看好在中国的发展,一边抛售其在中国各地的资产;才宣布今年6月屈臣氏准备上市的消息不久,就“闪婚”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搁浅上市。

如此“反复”,似乎不是拥有近千万亿元资产的李嘉诚的风格,这位85岁全球首富的商道谋划到底是什么?关于李嘉诚旗下的产业,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个人护理零售店屈臣氏,而其所属的屈臣氏集团又属于李嘉诚两大集团之一的和记黄埔。

忍了15年作为屈臣氏集团最先设立的零售品牌,从名字即可看出它在屈臣氏集团中的分量。

但当初李嘉诚也许并未预料到,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下称“屈臣氏”)能在内地市场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家门店。

1989年4月,屈臣氏在北京开了其第一家分店,此后的10多年间,在和记黄埔的历年大事记上,也很少出现关于屈臣氏在中国发展的新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3年前后。

“尤其是1989年~1997年期间,屈臣氏在中国发展特别慢。

屈臣氏花了10多年时间去研究和试水内地市场,在中国学会了蓄势待发这个词。

李嘉诚家族西进:亚洲资产7连抛 千亿转投欧洲

李嘉诚家族西进:亚洲资产7连抛 千亿转投欧洲

李嘉诚家族西进:亚洲资产7连抛千亿转投欧洲来源:21世纪网发布时间:2014-4-15亿邦动力网整理:华人首富李嘉诚家族在西进欧洲的道路上狂奔。

4月8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71亿港元抛售北京盈科中心。

这是继去年下半年至今,李嘉诚家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第七次抛售。

尽管李超人竭力否认自己并没有抛弃香港和中国内地,但和记黄埔财报数据也许能更真实反映李嘉诚的决绝之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英国将成为李氏欧洲商业帝国的核心。

和黄如此看好欧洲,究竟为了什么?欧洲业务利润首超香港和内地最近两年来,华人首富李嘉诚家族大规模抛售香港和中国内地资产,引起全球瞩目。

4月8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将其掌控的电讯盈科子公司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盈科中心权益售予买方Vinter Star Limited,售价9.28亿美元(约合71.94亿港元)。

至此,从去年8月至今,李家在内地和香港已经上演七连抛。

此笔交易完成后,盈大在内地已无重要资产。

在西进欧洲的“康庄大道”上,李嘉诚和他的商业帝国给东方留下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从2010年至今,李嘉诚大举抛售香港和中国内地资产,这些资产的市值,已超过其总身价(2013年为310亿美元,约合2403亿港元)的七成。

据21世纪网记者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占李氏总身价的77.34%。

在这接近1900亿港元的收购资金投向地区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大规模的西进欧洲,在去年和记黄埔的年报业绩中,结出了丰硕成果。

去年,和记黄埔欧洲业务的经营利润,史上首次超过了香港和中国内地利润的总和。

媒体评论称,“这反映出这家蓝筹公司通过多项资产收购拓展欧洲业务的不断努力。

”2013年,和黄欧洲业务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即营业利润)239.98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而香港和中国内地业务的营业利润占总利润的35%,金额为226.86亿港元。

我不走父亲铺的路——李嘉诚谈判对手、六百亿基金舵手吴继炜

我不走父亲铺的路——李嘉诚谈判对手、六百亿基金舵手吴继炜

我不走父亲铺的路——李嘉诚谈判对手、六百亿基金舵手吴继炜44岁的吴继炜出身房地产世家,美国名校毕业後,却拒绝父亲安排回港接班,走了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今天他的房产私募基金---基滙资本掌管资产85亿美元,谈判对手已是李嘉诚、李泽楷;竞争对手已是黑石、凯雷,连平安保险也找他在英国买楼。

吴继炜对《信报财经月刊》说:「很多富二代、富三代没法青出于蓝,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由于长辈太保护!」吴继炜的父亲吴仲灿,是地产投资公司建生国际(00224)创办人,母亲吴汪静宜则是德昌电机(00179)主席汪穗中的胞姊。

1999年去世的吴仲灿,在吴继炜眼中是一名彻头彻尾的「虎爸」。

「11、12岁的时候,已要求我读《华尔街日报》;要求在饭桌上就一些财经新闻进行讨论。

」吴继炜在美国出世後,2、3岁至16岁都在香港度过,在这段父子相处最多的时间,这一幕留下很深的印象。

父亲栽培苦心长大方知「我承认当时对他的确有resentment(怨恨),不明白他为何要对子女这么tough(严格)?他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传统那一套,从不会夸奖你哪些做得好,只会教训你哪些做得不对。

幸好有母亲经常鼓励,可以平衡一下。

」当年年少气盛,今日已步入中年,吴继炜对于父亲的教训已有截然不同的体会。

「后来想想,他那一套tough training,其实对我和弟、妹都有很大受益,如果他还在的话,我会有很多话同他谈,希望他会为我们有了一点成就而骄傲。

」吴继炜从小就喜欢用积木砌出不同形状。

「我中学读的是圣保罗男女中学,当时已对建筑有浓厚兴趣。

我一直认为,大厦虽是一幢死物,但它对人的行为有深远的影响,会改变人的生活。

」16岁离开香港到美国求学,大学念的是宾夕凡尼亚大学土木工程血系,后来更获史丹福大学建筑管理硕士学位。

为何最后不做建筑师,而做房地产投资呢?「当年爸爸安排我去著名建筑师何弢的公司做暑期工。

他对我说,如果你做建筑师,非得等到扬名立万、德高望重时才能随心所欲兴建自己喜欢的楼宇,在此之前,你只能按照别人要求去做。

李嘉诚家族“大管家”霍建宁去年大赚1.4亿元

李嘉诚家族“大管家”霍建宁去年大赚1.4亿元

李嘉诚保持多年亚洲首富地位月8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家公司和记黄埔(00013,HK)和长江实业()公布2012年年报,除了业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公司各位高的薪酬话题。

多位高管年薪均在4000万港元以上,其中,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去年酬金高达1.8亿港元,年增加897.6万港元,涨幅5%,2012年“打工皇帝”的头衔很有可能被他获得。

霍建宁日进49万港元作为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一直是李嘉诚家族的“大管家”,其年薪也是整个管理团队中最高的。

年报显示,2012年霍建宁酬金高达1.8亿港元,较2011年增加了897.6万港元,涨幅5%。

换句话说,2012年霍建宁每天进账高达49万港元。

而从近六年的年报来看,霍建宁的酬金并非每年都在上涨。

如2006年他的薪水为1.3亿港元,2007年涨至1.48亿港元,而2008年和2009年略有下降,分别为1.33亿港元和1.24亿港元。

但2010年,霍建宁酬金又猛增2936万港元至1.54亿港元,2011年再加薪1673万港元至1.7亿港元。

相比之下,作为李嘉诚长子,和记黄埔集团副主席的李泽钜,其酬金要少得多。

年报显示,去年李泽钜酬金为5126万港元,霍建宁酬金相当于李泽钜的3.5倍。

而从其获得的酬金构成来看,霍建宁1.8亿港元中,有1.66亿港元为公司花红所得,而李泽钜的花红仅为4655万元。

目前61岁的霍建宁,1984年开始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93年出任和黄集团董事总经理。

同时,他还是和记港陆、和电香港、电能实业、和记港口信托的托管人经理,还是赫斯基能源的联席主席。

此外,霍建宁身兼长江基建副主席及长江实业非执行董事职务。

最高年薪曾达2亿港元尽管去年霍建宁年薪已高达1.8亿港元,但这还不是他薪酬的最高水平。

霍建宁曾经在1999年创纪录取得高达2亿港元的年薪,在这一年,霍建宁正在准备出售Orange电讯公司。

据报道,早在1989年,霍建宁便被派到英国,处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欧洲移动电话业务。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六篇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六篇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一、邓亚萍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近日,有消息称李嘉诚“离开”香港,并且将其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这使得人们不禁好奇,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些动作的背后又包含了哪些方面的考量呢? 亚太网二元期权论坛帮你解答这些疑问。

先来扯政治,上一年香港特首选举时,建制派(爱国爱党)出现了两位候选人唐英年与梁振英。

唐英年是标准的世家子弟,唐家在民国年间是无锡的纺织大亨,四九年移局香港。

唐英年五二年在香港出生,九一年当上立法局委任议员,九七年成为行政会议成员,后来又做过财政司司长,零七接任许士仁政务司司长成为香港第二把手。

唐英年从政期间政绩不算突出,不过其父唐翔千早年在上海投资时与当时在上海主政的江成为好友,唐英年曾在一电视节目上承认这事。

而梁振英算是平民出身,其父只是一名警员。

梁振英在英国进修回港后,三十多岁便成为英资测量师行仲量行二百多年来最年轻的合伙人,与此同时,他开始与亲中派频密接触,八四年的中英会议,梁振英就积极为中央提供其专业意见,及后数年不断前往内地授课。

梁振英八五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法谘询委员会,九七年与唐英年同样成为行政会议成员,九九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

此两人迥异的背景,可见两人派系有别,唐英年从港英年间就开始从政,在特区成立后,更成为公务员的第一把手,又是世家子弟,相反梁振英从未担任过政府要职,与香港上流社会,港英精英非亲不熟,牌面上看,在这一场“贵族选举”中唐英年是完全上风的。

然而梁振英一出场就打出改革的旗帜,民粹的口号,要打压高楼价,要增加社会褔利等等,而唐英年的口号却只是“全民就业”,在香港当时低失业率高楼价的情势下,谁得人心可想而知。

而李嘉诚从一开始就支持唐英年,到唐英年僭建风波出现后李嘉诚仍表示支持。

(大家可以去二元期权交流群:347937615,276523477相互交流讨论)相反其他几大地产家族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十分有趣,或哥哥支持唐英年,弟弟支持梁振英,或爸爸支持唐英年,儿子支持梁振英,到唐英年僭建风波后,更多的向梁振英方转。

2013年09月02日李嘉诚抛售410亿港元内地香港资产 被指“弃港投欧

2013年09月02日李嘉诚抛售410亿港元内地香港资产 被指“弃港投欧

2013年09月02日李嘉诚抛售410亿港元内地香港资产被指“弃港投欧”2013年09月02日 23:45来源:21世纪网作者:樊帆李嘉诚香港首富、身家过2000亿的李嘉诚家族正在勾画248亿资产大腾挪的路径图,李嘉诚“弃港投欧”意图越来越明显。

在被誉为“超人”的李嘉诚,近期一系列减持中资项目引来外界诸多猜测,“逃离香港入驻海外”的传言喧嚣至上。

虽然,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

但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便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

21世纪网发现,李嘉诚这边在出售内地、香港资产的同时,却大举在欧洲收购资产,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并购共耗资248.7亿港币。

而英国媒体更称,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

390亿港元变卖内地香港资产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帝国缔造者之一的李嘉诚的发家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从最早的“塑胶花大王”到“铺王”,再到香港人人称之的“超人”,李嘉诚演绎传奇人生。

李嘉诚以难民身份来到香港,高中时被迫辍学,20岁刚出头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塑料产品生产厂。

而后凭借李嘉诚的两家上市公司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李嘉诚在香港、中国内地和欧洲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

近期,李氏家族的“长江系”和“和记系”频频抛售内地、香港资产,李嘉诚“弃港投欧”的传言喧嚣至上。

华人首富李嘉诚为旗下创立了40年的百佳超市寻找买家,已设定8月16日为第一回合竞购截止日,其估值最高达40亿美元(约310亿港元)。

百佳超市是和记黄埔旗下的零售业务,据和记黄埔年报显示,百佳超市是香港第二大连锁超市,市场占有率达33.1%,270家门店位于香港,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只有56家,2012年百佳超市毛利率不到3%,尚不及内地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和记黄埔的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长率已从2010年的最高点38%下跌至2012的8%。

李嘉诚资产大转移源于“英国情结”

李嘉诚资产大转移源于“英国情结”

李嘉诚资产大转移源于“英国情结”邱林作为香港和华人世界首富的李嘉诚,其富可敌国的财富源于他投资眼光的独到。

也因此,李嘉诚每次对其资本的增持、减持,或者海外投资,都被许多投资者视作极具参考作用的市场指标。

不过,近几年来由于李嘉诚及其家族的资产大转移,导致其要“减持香港,转战欧洲”的传闻沸沸扬扬。

而最新的案例是:为方便在伦敦和香港两地上市,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正考虑将屈臣氏集团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伦敦。

据2月5日英国媒体《天空新闻》引述消息报道称,此次屈臣氏集团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主要是方便屈臣氏在伦敦及香港两地双边挂牌的上市计划。

搬迁总部的计划仍属初步,因为新加坡正极力争取屈臣氏前往当地上市。

此外,集团还有意邀请英国前贸易大臣戴维斯或者汇丰控股前任主席庞约翰出任主席。

然而,此消息很快遭到和黄的否定。

2月6日,和黄发言人表示,英国媒体有关屈臣氏正考虑将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的报道纯属谣言,并不确切。

该发言人强调,集团仍在对旗下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还未决定会否分拆屈臣氏上市,所以根本未开始讨论上市的方法及地点。

尽管和黄摆出屈臣氏集团总部未必真的要搬迁的架势,但过去两个月里李嘉诚的一系列动作都说明屈臣氏总部搬迁几近势在必行。

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首次,而对于每次旗下公司总部搬迁以及从中国大陆、香港本土“撤资”,要么是李嘉诚的下属,要么是他本人出面否认,并回应称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请外界不要胡乱推测。

话虽这么说,但李嘉诚从香港“撤资”并转移到欧洲却从未间断,其规模也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黄系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涉及1868亿港元,欧洲地区占比达96%,而在欧洲地区的重点是英国。

目前,英国30%的电力供应,7%人口的供水,25%的天然气,都开始依赖李氏家族企业。

加之更早之前投资的北方燃气公司和布里斯托海岸能源公司以及南方水务公司,以及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在雄心勃勃的进军英国的航空业,出巨资购买曼彻斯特的机场下属的两个机场。

中国现代名人事迹10篇

中国现代名人事迹10篇

中国现代名人事迹最新10篇名人励志成功的故事6:王宝强,一个农村出来的憨厚小子篇一许三多,知道吗?阿柄,知道吗?傻根,知道吗?对!他就是一个从河北农村出来的憨厚小伙子,为了电影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为了电影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等了3年;为了电影梦想,他8岁离开家,执著地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

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走到了现在,从最初的跑龙套到的电影《天下无贼》、大片《集结号》、电视剧《士兵突击》,他就是王宝强!北漂那一年的记忆王宝强的父母就是普通种地的农民,八岁时看到了一部电影《少林寺》,就想去少林寺学武,可爸妈只希望他老老实实地种地,做个庄稼汉,但无论怎么管教他,他最后还是决定离家出走,离开他们时他哭着说:“我真不想种一辈子地。

”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王宝强的一生,对他来说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少林寺的生活,作为少林俗家弟子学武,曾经和师弟打架差点掉下山去,也为了过一个生日被师父狠狠打了一顿而发誓‘报复’师父……不过这段生活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既有成长的欢笑也有泪水,后来到北京后住进了地下室,以为能拍到电影,却发现得天天蹲活,在北漂时代和许多人一样我碰到过骗子,也结识了朋友。

最后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得不成为一个每天只挣25元钱的农民工,当时他曾想过回家,但为了赌这口气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无论寒暑冷热挤在北影厂大门前眼巴巴等戏的诸多经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但可以说,每一个在北影厂大门前挤过、在地下过道的严酷环境内睡过的北漂都是自强不息的,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所以幸运女神的每一次眷顾就是发光的一次机会。

而王宝强自己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本渴望做武打演员的他最终被导演李杨看中,在独立艺术片《盲井》中近原生态的表演让王宝强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电影,同时也让电影圈内的专业人士认识了他。

或许,是梦想成就了他,也是因为坚持了梦想,他才会有今天冯小刚可能从他不事雕琢,纯真质朴的面孔中读出了什么。

《天下无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王被宝强量身打造的电影,因为和《盲井》一样,它的核心都是“一只羊在狼群中最后改变救赎了狼”的故事。

李嘉诚为什么往英国“跑”?

李嘉诚为什么往英国“跑”?

李嘉诚为什么往英国“跑”?
刘戈[1,2]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与其纠结于李嘉诚是不是跑了,该不该跑,还不如深入地剖析李嘉诚往哪里跑,为什么往那里跑,跑过去后如何把那里的市场、资源用好用足的问题。

在伦敦金融城的一条小巷里,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让我一下子找到了中国银行伦敦公司。

1929年11月4月,中国银行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开设了伦敦分理处,成为中国银行乃至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海外最早设立的分支机构。

1949年,中国银行伦敦分理处员工宣布起义,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刘戈[1,2]
【作者单位】[1]中央电视台;[2]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整个英国就快被一个叫李嘉诚的潮汕人买下啦! [J],
2.英国之行,李嘉诚又赢了 [J],
3.李嘉诚已“买下半个英国” 在香港赚翻了的李超人,在英国也赚了吗? [J], 陈栋栋;张承
4.李嘉诚可以“跑”吗? [J],
5.李嘉诚购英国移动运营商受挫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失的李嘉诚

消失的李嘉诚

商界杂话/VIEWPOINTBusiness/W界/790消失的李嘉诚@文/李德林财经作家赌王何鸿篥大殓,殡仪馆门口记者云集,他们拍尽了两岸三地的政要巨贾,竟然没有发现李嘉诚家族的一个影子。

在何鸿桑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上,李嘉诚大名在列,可李嘉诚家族为何连个代表都没有出现?李嘉诚去了哪里?也许,李嘉诚哪里都没去,他只是不想面对当天的很多政要商贾,更不想面对公众。

曾经,李嘉诚脚下的土地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李嘉诚在各大报纸上重金刊发“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广告。

看上去只有短短8个字,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殳场上解释,可是黄台摘瓜的典故是一场血淋淋的争斗。

李嘉诚成了诸多民众,甚至政要口诛笔伐的对象。

李氏家族发迹于香港,在通往首富的道路上,衣食住行都在李氏家族的生意网络中。

李嘉诚不是给民众提供生活便利的救苦救难的菩萨,他同时在攫取高额的利润。

财富的黄台之上,李嘉诚跟他的朋友们已经将脚下的瓜果摘了无数遍,才有了李氏家族的富可敌国。

任何的风云变幻,在李嘉诚的眼中都是生意。

40年前,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李嘉诚闻风而动,北上开疆拓土,成为北京的座上宾,拿下北京长安街最热门的地块。

那个时候,从西北刚到北京的潘石屹站在长安街头感叹,如果有一天能够在长安街造房子,多好啊。

潘石屹的偶像就是李嘉诚。

李嘉诚拿到土地,没有立即进行开发,而是囤地皮。

李嘉诚利用自身财富以及附着在财富身上隐形的权力光环,在全国各地囤地皮,一囤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

从2012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开始从大陆撤离,那个曾经仰望他的潘石屹也跟着超人的脚步。

李嘉诚从大陆撤离的资金开始转移向欧美,炒地皮、买酒吧、能源通讯,只要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李嘉诚都下重注,短短几年就砸下了4000多亿元。

现在,李嘉诚差不多买下了半个英国。

李嘉诚把在香港的战略复制到了英国,让英国人给自己首富的王冠增光添彩。

任何的风云变幻,在李嘉诚的眼中都是生意。

李嘉诚缺席赌王大殓背后,正在伦敦谍划一个更大的棋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还是走了,带着3000亿资金去了伦敦,受女王亲封爵士司令衔打开猎豹浏览器,查看更多财经图集自近代以来,跑路的人如过江之鲫,大师、首付多如牛毛,然而就跑路之及时、跑路之决绝,无人能出胡适、李嘉诚之右。

换言之,就跑路而言,冷眼独佩服胡适、李嘉诚二人。

继李嘉诚清仓大陆资产后,其清仓香港的动作随之而来。

今天,有媒体报道称,援引消息人士称,长实集团(以下简称长实)以402亿港元出售中环中心75%权益,买方是以内地石油系统机构为首的财团。

若消息属实,此次交易将成为香港商厦最高成交价,而且这一销售价格较2016年传闻的交易价增加了约12.6%。

关于李嘉诚跑路的消息,近年来一直都是财经头条的报道内容。

从2013年大规模抛售大陆资产,引来了全民关于“不要让李嘉诚跑了”的大讨论。

事实上,自那之后,李嘉诚跑路撤离大陆的步伐不断加快。

2008年以44.4亿元卖出和黄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世纪商贸广场;2013年以26亿元卖出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90亿港元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以30亿元售出的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2014年以14.4亿元转手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以57.5亿元出售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2014年出售已持股多年的的长园集团股权;2015年以5.2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以售价61.4亿人民币的价格,向卡塔尔投资局旗下全资子公司出售港灯16.53%的股;2016年:以200亿元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

2017年,李嘉诚将公司名字中的“地产”二字去掉,在香港7折甩楼,今天又是402亿的清仓……当年很多土豪首付在嘲笑李超人老糊涂、甩卖过早,如今估计他们都已经哭晕在厕所里,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脱手了,贾跃亭算是一个例外。

今天李嘉诚出手这意味着,李嘉诚基本已经彻底清仓了大陆和香港的固定资产,4年清仓总额累计约2000亿港元,展翅高飞。

飞向哪里?飞向他认为的资金安全地带:英国、加拿大、欧元区……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大量抛售内地资产开始,李嘉诚海外收购近2000亿港元。

就经济行为而言,清仓无疑是对本地经济的一种看空和做空行为,作为50多年的爱国港商,曾经那么多大风大浪、暗礁险滩,李嘉诚都是一路坚定不移支持大陆和香港,就算是97年的金融危机,李超人也没有选择逃离,如今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华人商界的泰斗选择了用脚投票,彻底清仓?“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

”2017年年初,香港首富李嘉诚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中说。

但是就冷眼分析,这还只是表象,精明的李超人清仓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政经思考和风险意识。

“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清仓。

”用这一句话来概括老超人清仓的动机,应该更为恰当。

近年来,香港一直怪事不断,很多指标全线衰退,要么被新加坡、东京等传统金融对手超越,要么被内地深圳、上海等城市超越,一幅败落景象。

今年来,美元兑港币汇率多次脉冲式暴涨,港币汇率不断冲击弱方保证7.85,香港金管局不断出手后才暂时摆平。

当前香港的美元基本外借,用来保护其他货币汇率,港币风雨飘摇,自身难保,港币和美元的联系汇率还能维持多久,确实是个未知数!这两年来,香港人移民海外的不少,台南、美国都是选择比较多的地方,创下了97年以来的移民人数新高。

如果联想到李嘉诚的清仓撤离,可能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启示!英国脱欧对“刚买了半个英国”的李嘉诚有什么影响?目前微博上嘲讽一片,多集中在从中国撤资,买下半个英国,现在英镑暴跌,资产缩水。

但也有人分析,长和集团的速动资产英镑只占11%,而债务英镑却占了25%,所以影响并不大。

这两种说法无疑都过于简单或者片面,尤其是前者,所以很好奇,英国脱欧对李嘉诚到底有多大影响,以及怎样影响?孩子,醒醒。

别做梦了。

反驳一:9亿英镑的假设(1)2010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亿90.3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那我现在拿这个举例子。

2010年7月,美元兑英镑大概是0.667;那90.3亿美元兑成英镑是60.23亿英镑。

——假设长和集团出现金15亿英镑,45亿英镑为贷款。

10年利息假设为15亿。

——那么,我们简单化,每年等额还款,是不是每年6亿英镑就可以了?这很难吗?反驳二:场外交易(1)你还懂场外交易啊。

股市中的场外交易,一般都是去扫那些金融机构持有的股票哦,又或者是大股东套现一点股票换现金。

那么你想买,所有的金融机构就都会卖给你了么?(2)如果你还懂场外交易的话,那你应该懂举牌,懂毒丸计划之类的东西啊。

——宝能收购万科股票,达到5%时,就举牌了哦,亲。

——举牌不会天下人人皆知,但大股东和政府会关心你的。

(3)对了,忘了跟你说,英国的公用事业是以私营为主,但是政府是有黄金股的。

——对待电力公司,和能源公司等关键领域,英国政府以“黄金股”(Golden Share)形式保障政府在核心企业的话语权,且任何超过15%的持股权都需要通过部长级批准。

根据企业形式不同,“黄金股”有的会在企业中一直存在,保持企业的国有份额,以确保国家利益。

——你有钱,英国也可以不卖给你的哦,土豪。

反驳三:速冻资产&债务总额的问题(1)我不知道你怎么算出他赔了的。

我很希望看到你的推导(2)我知道我是怎样推导出他大赚了一笔的,推导如下:长和2015年财报显示,速动资产1314亿港元。

其中以英镑计价的速动资产占11%。

长和2015年财报显示,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总额达到2876亿港元,其中英镑计价的占25%。

2015年的财报显示的是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情况。

2015年12月31日英镑兑港币是1英镑=11.4795,我们就可以知道英镑计价的速动资产和负债是多少速动资产——1314亿*11%=144.54亿港币,兑换成英镑是12.5911亿英镑。

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2876亿*25%=719亿港币,兑换成英镑是62.334亿英镑假设,再假设,到了2016年6月28日,就是今天速动资产和负债都不变,:2016-06-28 07:24,1英镑=10.2682港元,我们再来计算一下速动资产——12.5911亿*10.2682=129.3亿港币(四舍五入后)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62.334亿*10.2682=640亿港币(四舍五入后)那么,问题来了,截止今天,速冻资产129.3亿-144.54亿=-15.24亿(亏了15亿多啊)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640亿-719亿=-79亿(加入用港币去还债的话,可以少还79亿呢)资产端亏了15.24亿,可是债务端可以少还79亿啊发现了吗?英镑大跌后,长和集团,是不是还赚了63.76亿?反驳四:李嘉诚买的电网啊什么乱七八糟的英镑结算的东西(1)李嘉诚用钱买回来的电网、水厂——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固定资产哦。

(2)“蒸发”只适用于股市,固定资产,是“折旧”或者是“减值损失”哦,别搞乱!!!(3)假如,再假如,(我就爱举例子)英国某电厂的A1发电机组,价值4.8亿英镑,设计运行寿命为40年(也就是480个月)。

那个,平均每个月,应该计提的资产折旧是——4.8亿英镑/480=100万英镑,那么,每月是以100万英镑折算假如财务报表的哦。

由汇率变动,导致最终在合并报表时出现的差异,算入汇率盈亏科目。

但怎么算,6月份也没亏多少啊?反驳五:风险敞口307.1亿英镑左右。

(1)不管你爱或者不爱反驳六:经济衰退不是虚幻的东西(1)你通篇都说经济衰退,6月份刚刚公投,哪里衰退了?(2)你不知道现在的英国,GDP增长速度比法国、德国还要高吗?你从什么数据得出经济衰退了?反驳七:水煤电气产业的计价(1)用电量对观察经济运行,是有作用,但在不同的国家里作用不一样。

(2)用电量在中国,能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基础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

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占比比较大,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高耗能产业在中国经济的比重极大!中国的钢产量、电解铝产量、水泥产量、平板玻璃产量——这些耗电的产能,中国傲视世界好嘛?——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

英国的工业产业和中国的工业产值差多远?英国的高耗能产业有多少?2013年世界工业产值排名。

1. 中国: 42382. 美国:31013. 日本: 14164. 德国: 10115. 俄罗斯: 7976. 巴西: 6737. 加拿大: 5238. 英国: 511(3)影响用电量比较大的是工业用电。

至于居民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公共部门用电。

08年金融危机时,伦敦停电啦?伦敦的商场灯光只开50%?08年金融危机时,你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了?08年金融危机时,学校、医院、街道的灯光就熄灭啦?反驳八:股票支付的问题(1)请明白李嘉诚和长和的关系。

李嘉诚的股票是李嘉诚的事,长和欠的债是长和的事。

自然人和法人不一样的,好嘛?李嘉诚只是一个控股股东而已。

长和集团去并购某个项目,要出钱也是长和出,凭什么要大股东出?其他股东呐?(2)所谓的股票支付并购款项,一般是指增发。

举例子,再来举例子。

长和集团的股票总数一共是100亿股,现在是每股10元。

李嘉诚控股52%,也就是拥有52亿股长和的股票。

长和集团收购某个项目,需要50亿。

通过增发股票来解决,以每股10元计价,增发5亿股。

那么现在长和集团的股票总数105亿股,李嘉诚那52亿股没有变化的哦。

只不过是他的控股比例被摊薄了而已,现在他的占比是49.52%。

(3)一般来说,没有哪个大股东自己卖股票去帮集团的收购项目的。

股票卖出去了,控股比例可就摊薄了哦!!!(4)即便是增发来收购项目,在李嘉诚的并购史上也不多见。

你不知道他现在对长和集团还是绝对控股的么?而且,长和集团的资产负债比还属于比较稳健的类型,一般都是贷款的。

反驳九:关于400亿的对冲问题,今天英镑贬值了,你的电话费就便宜啦?你的电费账单、煤气账单、水费账单又省了多少钱?有人说,经济衰退了,水煤电气一样受影响,嗯,这个我不反对。

但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英国退欧就一定是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呢?至少我长线看好。

(这里不展开,改天可能在其他问题下回答)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产业,当年的买入的时候就是指低处抄底买入,现在英镑震荡一下,李嘉诚就血本无归了么?例子在经济景气时的收购价要120亿英镑,危机抄底时只要90亿,然后今天英镑跌了10%,所以,李嘉诚是傻X了么?假设,李嘉诚2014年谈判,在2015年初以90亿英镑购入某发电厂,该发电厂年净利润为9亿英镑——在支付并购款项时,李嘉诚旗下的集团,支付了20亿现金,剩余的70亿找汇丰、渣打银行贷款——并约定在在未来10年分期还款,本金利息一共90亿。

——那么,李嘉诚只需要每年支付9亿元就可以了,而这9个亿,只需要拿收购来的发电厂的净利润(每年9亿)去支付即可。

——那么,在电价不变、石油价格不变(这种一般早就提前谈好的了)的情况,6月某一天,英镑跌了10%,关他何事?——你说那已经支付了的20亿?在危机抄底时只要90亿(首付只要20亿),在经济景气时要120亿(首付假定是26.6亿,比例接近好比较)——经济景气时,标的物要价比较高,而且可能还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竞争报价——那么你跟我说说,是挣了还是亏了?——你不能拿58同城的奶茶店转让,一次性现金支付完毕后发现地段差客流少亏大发了的思维,来评论一个跨国集团的并购,好嘛?例子:玛氏收购箭牌(你可以理解为德芙收购益达),分16年还清贷款,表面是玛氏的负债,实际上,他一毛不出,就靠箭牌的利润来还清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