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木霉

里氏木霉

木霉菌

产品用途:作为肥料添加剂使用,主要功能有:

1.用于秸秆还田,加快秸秆等有机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腐熟过程。

2.释放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健壮,增强抗病等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3.木霉菌能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为作物制造速效养分提供动力,能分解连作有毒有害物质,防治重茬;同时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进一步促进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

使用量:根据产品和作用需求适量添加,推荐添加量500克——1000克/吨混合料。

添加方法:先用预混料拌匀,再扩大混合于全料中

保存方法:25℃以下低温干燥保存

保质期:阴凉干燥下12个月

注意事项:1.防暴晒、雨淋,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

2.本产品严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若与杀菌剂使用,间隔时间应在一周以上。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病害。 使用方法 可直接加入腐熟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肥料中,在分解纤维、病理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1.1 形态学特征木霉的菌落生长迅速,呈不定型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其表面的颜色多呈绿色。菌丝有隔分枝,厚垣孢子有或无。分生孢子梗是菌丝的短侧枝,侧枝上对称或互生分枝,形成二级和三级分枝,分枝角度为锐角或近于直角,在分枝末端形成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多为卵圆形,无色或绿色,簇生于小梗顶端。 1.2 生态学特性 1.2.1 生长发育的物理条件 1.2.1.1 温、湿度生长适温为20-28℃,在6℃或32℃仍生长良好,它是一种嗜温真菌,在37℃条件下能生长,但在48℃条件下不能生长;木霉的生长要求较高湿度,其营养生长的相对湿度要求92%以上,孢子的形成需要93%-95%,因而木霉在潮湿土壤中的生命力较干性土壤中强。 1.2.1.2 光照若光照以对数比例增强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有研究发现380nm和440nm波长的光诱导力最强,而254nm和1100nm以外波长的光不可能诱导繁殖体的产生。木霉经日光处理3min或经紫外线光处理10-30s诱导产孢的效果更好。 1.2.1.3 pH值和CO2木霉的最适生长pH值为5-5.5,在pH值为1.5或9.0的培养基上也可能生长,但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的萌发率更高。CO2对木霉生长的影响取决于CO2的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在碱性基质中,高浓度的CO2有利于木霉菌的生长。 1.2.2 营养条件 1.2.2.1 碳源木霉菌株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较理想的是单糖、双糖、多糖、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绿色木霉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上大量产生酸类,用葡萄糖或淀粉作为碳源,该菌产生60%-80%的柠檬酸(理论上推算)。 1.2.2.2 氮源在缓冲介质中,铵是木霉菌最易利用的氮源,其他氮源如氨基酸、尿素、硝酸盐、亚硝酸盐也能维持其正常生长。以天冬门素为氮源生长特别好,含氮量低,会促进孢子形成,对高浓度硝酸盐的负影响由于硫酸镁的存在可以得到补偿。 1.2.2.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无机盐对木霉的生长很重要,对绿色木霉来说,镁离子能促进其生长,铜离子能促进分生孢子色素形成,铁离子对孢子的形成也很重要。

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以前,在中国就有中药神曲的固态发酵生产。当时还没有把这些固态发酵技术提升到理论高度。传统的固态发酵技术因其发酵过程难以控制,容易感染杂菌,在应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19世纪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发酵的酶作用及微生物学的问世,将发酵技术带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经过英美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一种大规模微生物深层发酵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当时由于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和传统固态发酵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微生物纯种培养,同时可以采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法生产,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由此开发生产了许多微生物新产品,如抗生素、氨基酸、用于农牧业的生物活性物质、多糖、有机酸、酶制剂等,成为发酵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但是,现代发酵工业大多采用大规模液体深层发酵方式,小分子产品在水性发酵液中含量大都在10%上下,许多高价值或大分子浓度更低,有的甚至大大低于1%,因而发酵液产品提取后产生大量的废液,生产规模越大,废液越多,污染越重。这时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古老的固态发酵技术,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的独特优势,且没有废液产生,属于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则不仅可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可提高其生产的可操作性,并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现代固态发酵技术还可引入到其它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中,提高其生产的技术含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一、固态发酵技术简介 广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狭义上讲固态发酵(solidstate fermentation)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 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固态发酵具有如下优点: (1)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多为便宜的天然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 (2)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 (3)产物的产率较高; (4)基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染较少,后处理加工方便;

哈茨木霉发酵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优化

收稿日期:2009204205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 3080238);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2006C12032)作者简介:申屠旭萍(1974-),女,硕士,讲师,E 2mail :stxp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0815788.html, ;3通讯作者,博导。 哈茨木霉发酵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优化 申屠旭萍, 石一 ,俞晓平3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生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2Burrman 设计在影响木霉素产量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主效因素:葡萄糖浓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上三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木霉素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确定出最佳的试验条件:葡萄糖浓度4218g/L ,接种量1139ml 和发酵时间102188h ,该条件下木霉素的产量可达147144mg/L 。经五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 关 键 词:木霉素;哈茨木霉;优化;Plackett 2Burman 设计;响应面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4821292;T Q920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261(2009)0420348207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 richodermin by Trichoderma harzianum SHE NT U Xu 2ping ,SHI Y i 2jun ,Y U X iao 2ping 3 (C 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 Abstract :Factori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trichodermin produced by the Trichoderma har zianum ,an endophytic fungus is o 2lated from Llex cornuta.Initially ,Plackett 2Burman design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six factors and thre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cluding glucose ,fermentation time and inoculum size were selected.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above critical factors ,and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the rela 2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actors.By s olving the m odel ,the optimal batch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de 2termined.Under conditions of glucose ,4218g/L ;inoculum size ,1139ml ;fermentation time ,102188h ,the yield of trichodermin reached 147144mg in 1L fermentation liquor.A fter five batches cultivation ,the predicted values were verified by validation experiments. K ey w ords :trichodermin ;Trichoderma har zianum ;optimization ;Plackett 2Burma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8 4325(4)348-35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 ontrol 2009年11月

食用菌木霉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木霉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木霉俗称绿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危害症状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征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其孢子层。当基料被侵染后,菌丝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不很健壮时,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其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 发生规律木霉主要生存在朽木、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肥、植物残体上和空气中。许多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菇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木霉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木霉孢子在15-30`C下萌发

率较高,菌丝体在4-42`C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在25-30`C生长最快。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相对湿度低于85%较难萌发。因此,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木霉侵染寄主后,与寄主争夺养分和空间,同时还分泌毒素杀伤、杀死寄主,把寄主的菌丝缠绕、切断。 防治措施(1)制种或熟料栽培拌料时按比例加入1:1000倍疣霉净,并严格灭菌,以彻底杀死其孢子。 (2)科学调配基料组分,使营养全面、均衡,以保证食用菌菌丝的健康和抗性,可对霉菌形成拮抗或抑制。实践证明,生产中按比例加入天天菇耳壮即可。 (3)发酵栽培时,加入疣霉净后,基料仍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或抑制其孢子。 (4)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使霉菌孢子落于料中。研究发现,接种时,开启食用菌接种净化机5min后再进行操作,生产效果与常规甲醛熏蒸相仿,并且,杜绝了甲醛对人体的刺激,避免了甲醛残留的可能。 (5)菌种或菌袋发菌以及出菇期间,每5天左右对菇棚空闲处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摘要: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技术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菌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视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木霉菌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木霉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前言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属于半知菌类的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广泛存在于土壤、根围、叶围、种子和球茎等生态环境中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lignorum) 可以寄生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建议将该菌用于土传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木霉菌生防研究工作从此开始。由于木霉菌的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性,一直是植病生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木霉菌已由单一地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达到有目的地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造以获得新型菌株的程度,如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引入已成功地研制出商品制剂F-Stop。截止到1997年,国内外已经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多达11种,其中包括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5个,多孢木霉菌(Trichodermapolysporum) 1个,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2个,其他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 3个,多数用于植物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治,如Sclerotinia,Phytophthora,Rhizoctonia,Pythium,Fusarium,Verticillium等。 2木霉菌的分类 由于木霉菌株的形态特征复杂,又缺乏稳定性,木霉菌的种类鉴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直到1939年,木霉菌的种类鉴定或是依据Gilman的工作,或是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1939年,Bisby检查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离物,没有发现稳定的鉴别特征可供参考,因此主张木霉菌(Trichoderma)是一个单种属(monotypicgenus)。他的意见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认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凡是产生绿色孢子的木霉菌都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然而木霉属是

自酿白酒固态发酵法

白酒固态发酵法 固态发酵法 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特点之一,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让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即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淀粉酿成酒必须经过糖化与发酵过程。一般糖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在50--60℃。温度过高,酶被破坏的量就会愈大,当采用20-30℃低温时,糖化酶作用缓慢,故糖化时间要长一些,但酶的破坏也能减弱。因此,采用较低的糖化温度,只要保证一定的糖化时间,仍可达到糖化目的。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8-30℃,在固态发酵法生产白酒时,虽然入窖开始糖化温度比较低(18-22℃),糖化进行缓慢,但这样便于控制。因开始发酵缓馒些,则窖内升温慢,酵母不易衰老,发酵度会高。而开始糖化温度高,则糖分过多积累,温度又高,杂菌容易繁殖。在边糖化边发酵过程中,被酵母利用发酵的糖,是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供给的,酵母不致过早地处于浓厚的代谢产物环境中,故较为健壮。 第二个特点是,发酵过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酿酒原料的颗粒中。由于高梁、玉米等颗粒组织紧密,糖化较为困难,更由于是采用固态发酵,淀粉不容易被充分利用,故对蒸酒后的醅需再行继续发酵,以利用其残余淀粉。常采用减少一部分酒糟,增加一部分新料,配醅继续发酵,反复多次,这是我国所特有的酒精发酵法,称谓续渣发酵(续粮发酵)。 第三个特点是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以产生具典型风格的白酒。近年来,通过对固态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在风味上不同原因的深入研究,认为固态法白酒采用配醅发酵,并且配醅量很大(为原料的3-4倍),可调整入窖的淀粉浓度和酸度,达到对残余淀粉的再利用。这些酒醅经过长期反复发酵,其中会积累大量香味成分的前体物质,经再次发酵被微生物利用而变成香味物质。例如糖类是酒精、多元醇和各种有机酸的前体物质;酸类和醇类是酯类的前体物质;某些氨基酸是高级醇的前体物质,而酒精是乙酸的前体物质等。当采用液态发酵时不配醅,就不具备固态发酵时那样多的前体物质,这就是两种制酒工艺使白酒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固态发酵时窖内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同时存在,根据研究得出同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均一相内(如液态、固态或气态)与生活在两个不同态的接触面上(这种接触面称作界面),其生长与代谢产物有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界面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影响。而固体醅具有较多的气-固、液-固界面,因此与液态发酵会有所不同。如以曲汁为基础,添加玻璃丝为界面剂,以形成无极性的固液界面,进行酒精酵母的发酵对比试验,其结果酸、酯都有所增加,高级醇增加幅度较小,酒精含量有所降低。

里氏木霉及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_覃玲灵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 OTEC HNOLOG Y BULLETI N 2011年第5期 里氏木霉及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覃玲灵 何钢 陈介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长沙410004) 摘 要: 随着纤维素在能源、材料及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开发和应用,里氏木霉作为一种重要的产纤维素酶工业用菌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其酶活,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一些相当好的突变株。对里氏木霉及其突变株的基因组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其高效产酶的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其基因工程菌。介绍里氏木霉T r ichoderma reesei 的背景及其部分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并阐述近些年来对其突变株的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突变株 基因组 SNV Research Develop m ent of Trichoder ma reesei and Its Cell ulase Hyperproduction Strai ns Q in L i ng ling H e G ang Chen Jienan (Instit ute of B i o l og ic al an d Environ ment al Science&T echnology,Ce 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 ry and Tec hnology,Changsha 410004) Abstrac:t A s w i de l y deve lop m ent and utilization of ce llulose i n the fi e l d of energy ,m ate rials and chem istry i ndustry,T r ichoderma reesei has been caught m ore and m ore attenti on for its be i ng a k i nd of i m portant ce ll u l ase stra i n for i ndustry .Fo r enhanc i ng i ts cell u l ase product ,peop l e hav e done a lot of work on it ,and ob tained seve ra l cons i derably good mutant strai ns .T o learn the genom e o f T r ichoderma reesei and its mu tant strains is he l p f u l to us understand its syste m o f ce llulase hype rproduction ,also he l p f u l to people construct its g enet ic eng i neering stra i n i n the f uture .T h i s article i ntroduced t he background o f T richoderma reesei and part of its hyperce llulase product stra i ns ,a l so elabo rated the research deve l op m ent of its m utan t strains geno m e i n t he recent yea rs . K ey words : T richoderma reesei Cell u l ase M u tant stra i n G enom e SNV 收稿日期:2010 11 24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 948 项目(2006 4 123) 作者简介:覃玲灵,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质能源;E m ai:l canaceili ng @163.co m 通讯作者:何钢,男,教授,从事生物技术教学和科研;E m a i :l hegong262@yah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0815788.html, 1 背景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现有的煤、天然气和石 油存储量的减少,发展新能源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形式存在的生物质收集并且存储了大量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1] 。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质来自绿色植物,每年光合作用的生物质净产量约为1800亿t [2] 。生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纤维素,其由成百上千个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是地球上存在最丰富的有机大分子,储量约为850亿t [3] ;其次是半纤维素,储量约为500亿;t 第三类是木质素,由结构复杂的含芳香环的有机分子聚合而成,约 占20%,即350亿t [4] 。这些生物质大多以农业和林业废弃物的形式存在,并且每年都在大量积累,这不仅会导致环境的恶化,而且会导致这种可利用资源的流失[1]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成为迫 在眉睫的问题,在对生物质的开发利用中,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如何高效利用微生物进行酶催化水解将生物质降解为单糖[5] 。 自然界中能降解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许多细菌可分解纤维素,而且产生的纤维素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但是它们生长速度慢,需要厌氧的生长条件[6],这些都限制了其应用。真菌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多是胞外酶,便于分离和提取,且

灵芝栽培中木霉的预防和治疗

灵芝栽培中木霉的预防和治疗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灵芝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在灵芝栽培中常因杂菌的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 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灵芝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在灵芝栽培中常因杂菌的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绿色木霉是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最高的,在灵芝栽培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绿色木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和土壤中,还常以分生孢子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它适应性强,特别是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迅速,传播蔓延快,既可以和栽培的灵芝菌丝竞争养料,消耗养分,也可以分泌毒素破坏灵芝菌丝的细胞质,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严重影响着灵芝的产量和质量,是灵芝栽培中病害防治的重点。在近几年的栽培中我们采取了以预防为主、并辅助治疗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选用抗杂性好、菌丝生长势强的灵芝品种。选用优质的灵芝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抗病能力好、生长势强的品种不易被绿色木霉菌感染。 2、严格挑选栽培用种。所选菌种要求种性纯正,菌丝生活力强,菌丝洁白、浓密、健壮、菌龄适宜,防止菌种带入绿色木霉。 3、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菇房内要清除菌渣、垃圾,彻底清洗栽培用架,并进行空间消毒,消灭杂菌隐匿场所,以减少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止污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严格选料。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用前要曝晒数天,培

养料配方要求合理,主料和辅料要充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70%左右,装量合适、松紧适度,装好后立即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以防培养基的酸化。灭菌要求彻底。 5、接种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由于空气中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操作时不能因为肉眼看不见而麻痹大意,操作人员的双手、衣物和所用接种工具、材料须严格消毒,如选用接种室接种的操作人员应戴上帽子,以防头发上落有绿色木霉的孢子。接种动作要尽量快捷、熟练,防止接种过程中带入杂菌、杂菌孢子,对灭菌过程中破损的袋子用胶布封好,并在封口处用75%酒精消毒。 6、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地盘,减少杂菌的污染,起到以菇抑菌的作用。 7、保证培养室内具有适宜的小气候,把好菌丝培养关。控制25℃左右的温度、60%-70%的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严防高温高湿,创造灵芝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促进灵芝菌丝快速生长,迅速占领整个料面。 8、认真抓好出芝阶段的培养管理工作。浙江一带灵芝栽培一般选在春季进行,出芝时正好是6、7月份的高温季节,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是防治绿色木霉污染的重要时期。灵芝原基长出后,要及时拔去棉塞或开袋,以免原基损坏而感染绿色木霉菌。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同时加强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照,促使原基健康地长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摘。 9、加强早期防治。定期检查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污染,应采取

木霉名录

木霉及其肉座菌有性阶段种类名录 1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 1.1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f.aggressiv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侵占 变种) 1.2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f. europaeum Samuels & Gams (侵占木霉欧洲 变种) 2 Trichoderma arundinaceum Zafari, Fraf. & Sanuels (苇状木霉) 3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amuels,Lieckfeldt & Nirenberg (棘孢木霉) 4 Trichoderma atroviride Karsten / Hypocrea atroviridis Dodd, Lieckfeldt et Samuels (深绿木霉/肉座菌) 5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Rifai / Hypocrea aureoviridis Plowr. & Cooke (黄绿木霉/肉座菌) 6 Trichoderma austrokoningii Samuels & Druzhinina/Hypocrea austrokoningii Samuels & Druzhinina (澳洲康宁木霉/肉座菌) 7 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 Kraus, Kubicek & Gams (短密木霉) 8 Trichoderma candid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andida Chaverri & Samuels (雪白木霉/肉座菌) 9 Trichoderma caribbaeum Samuels & Schroers (加勒比木霉) 9.1 Trichoderma caribbaeum var. aequatoriale Samuels & Evans (加勒比木霉 厄瓜多尔变种) 9.2 Trichoderma caribbaeum var. caribbaeum Samuels & Schroers (加勒比木 霉加勒比变种) 10 Trichoderma catoptron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atoptron Berk. & Broome (低头木霉/肉座菌) 11 Trichoderma cerace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eracea Chaverri & Samuels (蜡座木霉/肉座菌) 12 Trichoderma ceramicum Chaverri&Samuels /Hypocrea ceramica Ellis & Everh. (陶瓷木霉/肉座菌) 13 Trichoderma cerinum Bissett, Kubicek & Szakacs (蜡素木霉) 14 Trichoderma chlorospor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hlorospora Berk. & Curtis (绿孢木霉/肉座菌) 15 Trichoderma chromosperm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hromosperma Curtis & Peck (色精木霉/肉座菌) 16 Trichoderma cinnamomeum Chaverri & Samuels /Hypocrea cinnamomea

固体发酵专题

【交流】固体发酵专题(欢迎各位战友 热烈参与讨论) 说起发酵,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深层发酵。虽然深层发酵是目前发酵工程的主体,但固体发酵在中国的传统酿造业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固体发酵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发酵过程容易控制、对无菌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发生大面积的污染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真菌在静态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效率更高。这说明固体发酵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固体发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为产能太低,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固体发酵设备,但和深层发酵相比,亦是望尘莫及。固体发酵的技术水平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水平上。 一些粗浅的看法,权当引玉之言。恳请各位战友就固体发酵的前景与设想、发酵技术的改进与进展、自己的操作经验与心得等方面踊跃参与讨论。 支持,置顶一周! 我来参与讨论! 固体发酵有许多液体发酵无所比拟的优势,如为非均相系统,有利于特定培养物的自组织行为;液固相接触比表面积大,一般无液体发酵所面临的高密度培养时溶氧水平不足。但固体发酵往往在工程放大中面临热量积累导致温度失控问题。 当前生物农药固体发酵技术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针对液体深层发酵中存在的弊端,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生物农药固体发酵发酵工艺和设备已逐步从浅盘发酵向固体深层发酵发展;设备已由传统的盘式半开放式发酵发展成为全封闭、全自动固体发酵设备,生产实现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规模可从几百吨的小规模发展到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超大规模,从而解决了一直限制固体发酵生产生物农药向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发酵工艺和设备的改进、菌种的不断选育,产品毒力效价显著提高,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固体发酵生产微生物农药技术,并已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逐步应用。 同时生物农药固体发酵采用的原料成本低;发酵过程不易大面积污染,发酵环境要求低,甚至可以是半开放式发酵,因此投资较少;发酵产物为固体,直接烘干、粉碎后即可成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成份流失极少,产品中不需要再加大量的助剂,产品易于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废水排放,不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我认为该方法还是有前途的。 另外提供一篇文章:固体发酵法的技术改进,我想这也是固体发酵领域的一大改进吧! 固体发酵法的技术改进.CAJ (112.97k) 固体培养法将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的方法,称固体培养法。它是表面培养的一种。广泛用于培养好气性微生物。例如,用于微生物形态观察或保藏的琼脂斜面培养,用于平板分离或活细胞计数的平板培养,都属于固体表面培养法。用该方法配氧微生物时,有下列特点: 第一,细胞多半是重叠地生长繁殖,因此,直接与培养基相接触的细胞在此细胞上再长出的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_王仪明

草地畜牧业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 活力的研究 王仪明1,张宗舟1,2,蔺海明1,孙小弟3,雷艳芳1,王东明4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3.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4.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绿色木霉T richderma v iride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提供最佳条件,进而提高小麦秸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佳培养基为:氮源为(N H4)2SO4,pH值5.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为96h、温度35℃、初始pH值6.0、含氮量0.4%、接种量15%,培养方式为半密闭;发酵后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 DF)、酸性洗涤纤维(AD 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发酵前分别下降5.22%、6.88%、4.73%和4.16%,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绿色木霉;发酶条件;纤维素酶活;小麦秸秆;纤维素 中图分类号:T Q9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05-0123-05  纤维素类物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1]。纤维素材料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乙醇、乙酸、单细胞蛋白等纤维素的产品[2-3]。纤维素的生物转化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大规模纤维素生物转化工艺的发展,将有效解决食品和动物饲料不足的问题[4-6]。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秸秆转化为营养价值较高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倍受人们的青睐[7]。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使其成为研究新型蛋白饲料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7-8]。纤维素酶不是一个单种酶,而是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解纤维素的3类酶组成:内切葡聚糖酶(EG)、外切葡聚糖酶(EX)和β-葡萄糖苷酶(BG),在分解纤维素时,任何一种酶都不能单独裂解纤维素,只有3种酶共同存在并协同作用才能完成水解过程[9]。 目前,用于研究生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大多数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derma、青霉属Penicillum、根霉属Rhizopus等。曲霉和根霉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而在天然纤维素降解中起重要作用的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较低[10]。木霉菌株是公认产纤维素酶最高的菌种之一[11]。因此,研究绿色木霉T.v iride 的培养条件及其对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一些试验基础,为更好地利用秸秆开辟新的途径。 研究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时间、最适温度、pH值、接种量和含氮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化学成分,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提供最佳条件。这对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缓解我国高蛋白饲料严重紧缺的局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小麦秸秆粉(当地农户提供,粉碎过40目筛),麸皮(市售)。 26卷5期 V ol.26.No.5 草 业 科 学 P RA T ACU L T U RA L SCI ENCE 123-127 5/2009 *收稿日期:2008-09-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内陆灌区农田循环生产 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BAD89B17) 作者简介:王仪明(1981-),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方向 为纤维素降解及蛋白饲料生产。 通信作者:张宗舟

绿色木霉对大豆等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重寄生菌木霉灭毒剂作为抗红豆尖孢镰刀菌和强雄腐霉的生物防治药剂以及大豆生长促进剂 文章信息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18 May 2010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3 July 2010 Accepted 2 August 2010 关键词: 木霉灭毒剂 大豆 生物防治药剂 红豆尖孢镰刀菌 强雄腐霉 生长促进剂 摘要: 木霉灭毒剂被证实能够有效地针对两种真菌病原体, 感染大豆的红豆尖孢镰刀菌和强雄腐霉进行生物防治.在体外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木霉显示了试验病原真菌的重寄生现象和破坏性控制.这两种病原体显著影响发芽,强雄腐霉具有严重的影响(发芽率只有5%).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是由于感染和外加的负面影响在根瘤固氮以及植物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在生物防治活性测定中,结果表明木霉菌生长促进大豆植物的生长.木霉强化嫩枝和根系的生长以及十二周后果实的产量.腐霉和镰刀菌感染的木霉治愈过的植株比病原体单独的高194%和141%.木霉治愈过的果实产量每株66而对照植株只有41.腐霉和镰刀菌感染过的木霉治愈植株果实产量分别为43和53他们比被病原体感染的分别高5倍和1.6倍. 1简介 大豆(毛豆属Merr. cv. Lotus,早期品种,加拿大魁北克省农业和农业食品参考中心)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Herridge et al., 2008; Prévost et al., 2010)以及植物蛋白和油的来源.大豆占全球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和68%的产量以及修复16.4 Tg N/year,它代表了大于四分之三的种植面积施用氮肥(Herridge et al., 2008).真菌疾病是一个主要的获得高产商业大豆的障碍,普遍使用一些化学杀菌剂控制这些疾病.由于生物防治剂的出现化学杀菌剂的应用已被取代,因为出现了杀菌及耐药菌株以及公众对于健康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的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个潜在的生防微生物已被隔离,以及商业化和特点,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受到更多的关注(Shali et al., 2010).木霉被认为是现在的生防和促生长剂对于许多的作物来说(V erma et al., 2007; Bai et al., 2008; Savazzini et al., 2009).病原体,寄生菌和抗真菌化合物的竞争中最重要的是生防机制(V erma et al., 2007; Savazzini et al., 2009).木霉种群可以比较容易的生长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可以继续在检测水平持续几个月.木霉灭毒剂(被印度理工学院分离获得,印度新德里)是对土传植物病原微生物制剂,他可以轻松地分散在植物根周围以及帮助植物生长(V erma et al.,2007). 镰刀菌属和腐霉属,是两种真菌病原体能够严重感染大豆从而影响大豆的从萌发生长到各生长阶段.腐霉属,感染常见于玉米和大豆,造成两种作物的猝倒疾病.这种损害是由腐霉引起的对于种植者能够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Zhang and Y ang, 2000).镰刀菌如茄病镰刀菌感染大豆幼苗根和叶症状(坏死,枯黄,落叶等)通常花开前后略有下降.该菌株可减少严重感染早期,种子和荚果的减产. (Luo et al., 1999).强雄腐霉3047(收集于AAFC Ottawa collection, Ontario)

木霉

1.1木霉菌株的来源经对峙培养及活体试验后有效的B TC21(Tri cho der ma.har zia num)菌株。 1.2不同碳源对B 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基础培养基为:蔗糖20g,硝酸铵5g,磷酸钠2g,硫酸镁1g,蒸馏水1000ml。分别有葡萄糖、果糖等。15碳源与其中的蔗糖置换,以无碳源的做对照,配制成不同碳源的培养液,每瓶50ml,接种培养3天的d=6m m的BT C21菌片3片,在25℃下振荡培养(120rpm)。第8天测菌丝干重并观察孢子产生情况,每处理重复3次。 1.3不同氮源对B TCZ I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用等量的蛋白胨、氯化铵等八种氮源与其中的硝酸铵置换,配制成不同氮源的培养液,培养方法及测量方法同上。 1.4钠、镁盐对B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从15种碳源中选择较好的碳源红糖与蔗糖;从9种氮源中选择理想的氮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比较两种碳源与两种氮源在不同组合下钠、镁盐对BT C21菌丝干重及分生孢子产生情况的影响,培养及测量方法同上。 1.5不同碳氮比对BT 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分别按红糖:酵母为4:1、4:2、4:4、4:8、4:12的比例配制培养基,钠镁盐含量不变,培养方法及测量方法同上。 1.6液体发酵B TC21最适pH的选择综合以上结果在最佳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比下用HCL与NaOH调节发酵液的初始pH,设有pH 2.0~12.0共14梯度,培养条件及测量方法同上。 1.7不同培养时间对B 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从培养第24h起每天定时测量孢子量的变化,测至第8天;从第72h起每天记录菌丝干重的变化,测至第16天,培养条件及测量方法同上。 1.8液体发酵BTC21最适温度的选择将B TC21接种在按比例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分别在15℃、20℃、2 2.5℃、25℃、27.5℃、30℃、35℃等温度下进行振荡培养,测量5d后的菌丝干重及分生孢子量。 2 结果与讨论 不同培养条件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影响 2.1 不同碳源培养B TC21后的性状及对菌丝生长与产孢的影响液体培养基中以红糖、肝糖为碳源,培养BTC21所获得的菌丝干重最大,可能与红糖中含有其它生长所需成分有关;其次为淀粉、蔗糖、L-(+)树胶醛糖、麦芽糖、半乳糖;以山梨糖、木糖、密二糖、葡萄糖、甘露醇、果糖为碳源获得的BT C21菌丝干重较轻;以菊糖、棉子糖为碳源菌丝干重最轻。 不同碳源培养后性状差异很大,缺碳对照、菊糖、棉子糖培养后产生纸屑或粉末状菌丝,不形成菌球且量极少,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红糖、半乳糖、密二糖、L-(+)树胶醛糖、肝糖及蔗糖为碳源,液体培养过程中易产生小菌球(d≤0.3mm);木糖、淀粉、乳糖为碳源时可产生不同大小的菌球。并且大数碳源不利于孢子的产生,其中以果糖、密二糖为碳源的培养滤液中观察到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生孢子;其次为蔗糖、半乳糖、菊糖、葡萄糖、L-(+)树胶醛糖与淀粉。其余8种碳源的B TC21培养滤液中几乎未见到分生孢子。综合以上结果,液体发酵B TC21最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红糖,而最利于产生孢子的碳源是果糖与密二糖。 2.2不同氮源培养BT C21后的性状及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液体培养中以酵母浸出汁、牛肉浸膏为氮源的BT C21菌丝生长最好,菌丝干重最大,产生d=2mm左右的小菌球;其次为蛋白胨,菌球直径达到2.5m m;菌球直径<1.5m m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硫酸氨、硝酸铵,氯化铵为氮源的菌丝干重较轻;以脲素、硝酸钾为氮源的菌丝干重最轻,且菌丝未能形成菌球。 最适合BTC21产生分生孢子的氮源是酵母浸出汁、蛋白胨与硫酸铵;其次为氯化铵与天门冬氨酸;牛肉浸膏、硝酸铵、谷氨酸、硝酸钾、尿素则不利于产孢。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液体发酵B TC2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同时又可促进产孢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汁。 2.3钠镁盐对B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蔗糖、红糖、牛肉浸膏与酵母浸出汁两种碳源与两种氮源的不同组合中,在加有N a 3 PO 4 与M gSO 4 时,培B TC21所获得的菌丝干重较没有钠镁盐时大。以红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为氮源,在有Na 3 P O 4与MgS O 4存在时BT C21菌丝干重最大。观察培养后可以发现,对同碳氮组合,有无钠镁盐对菌球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在以蔗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为氮源时,加入钠镁盐情况下菌球直径变小,在2mm左右,而菌球数量明显增多,在红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分别为氮源时则与上述情况不同。 2.4不同碳氮比对BT C21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在液体培养中碳氮比为4/6时可以获得最大的菌丝干重,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