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50df66ae53a580216fcfef9.png)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5e4534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2.png)
构造柱施工工艺
1、构造柱设计原则:
(1)填充墙长度>5m时,沿墙长度方向每隔4m设置一根构造柱。
(2)外墙与内墙墙交接处,纵横墙交接处。
(3)填充墙端部无翼墙或混凝土墙(柱)时,在端部增设构造柱.
(4)超过2m的门窗洞口两侧.
(5)墙长超过层高2倍的填充墙中部增设构造柱。
(6)框架柱(或构造柱)边砖墙垛长度不大于120时,可采用素混凝土整浇。
2、构造柱尺寸:墙宽×240,配筋为主筋4*10,箍筋¢6@200。
现场主楼已预留插筋,植筋孔深入结构混凝土≥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留槎60mm,并加设拉结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的拉结钢筋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4、构造柱模板用φ14全丝加强螺杆加固,全丝螺杆间距500mm,现浇门窗过梁、女儿墙压顶等水平构件模板用对拉螺杆固定,对拉螺杆间距800mm,并在模板内下侧与墙体接触部位贴密封胶条。
5、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
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振.。
构造柱规范设置原则
![构造柱规范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b880e86561252d381eb6e48.png)
蒸压加气块/烧结空心砖构造柱设置原则:
1、填充墙超过5m时,墙体中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
2、非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大洞口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2.1m,≤3m)或构造柱(>3m)
3、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较大洞口d1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有大洞口d2时,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4、较长内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端部无连接的端悬墙,长度大于3倍墙厚时,应设置构造柱。
1.填充墙端部无连接,长度大于3倍墙厚但不大于L1时,应在端部设置边框;长度
大于L1时设置构造柱
2.转角填充墙短边大于L1时,转角应设置构造柱
6、抗震设防时,宽度较小的窗间墙应设置边框或者构造柱
1.洞边墙长度小于240mm,窗间墙小于310mm时,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2.窗间墙长度不小于310mm,不大于d3时,两端应设置边框
7、当窗裙墙或者砌筑栏板高度较大且长度大约3m时,中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应不大于2.5m
8、屋面女儿墙高度较大时应设置女儿墙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m。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12c1d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首先,合理布置柱的位置: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该根据结构分析和力学计算来确定。
在墙体的承重体系中,柱的位置应该合理布置,避免出现重叠、错位等现象。
一般来说,柱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并与墙体的受力分布一致,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次,考虑空间布局的需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应考虑到各个房间的空间布局需求。
在设计住宅时,应根据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来设置柱子的位置。
柱子的位置不宜占用太多的有效使用空间,尽量减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再次,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需要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
柱的尺寸、布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柱的尺寸要根据墙体的荷载来确定,确保柱能够承受正常的使用荷载和临时荷载。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考虑建筑美学的要求: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应考虑到建筑美学的要求。
柱子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都会对建筑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
在设计柱子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形式美观、造型独特的设计,使柱子成为建筑的亮点和装饰元素。
最后,根据经济性进行设计: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柱子的数量、尺寸和材料都会对整体造价产生影响,需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价。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填充墙构造柱的数量和尺寸,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应综合考虑结构力学、空间布局、使用安全、建筑美学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填充墙构造柱在墙体中的作用发挥,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原则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b8977f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7e.png)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原则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并无结构墙、柱时,应当设置结构柱;当墙长少于5m(墙薄不大于120为4m)而并无中间横墙或立柱亡兄时,应当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结构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建议,结构柱应当上下两端可信锚入梁中,恰当作法必须就是在好像梁混凝土之前留出结构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规范,且贪心其实不然,广泛很难努力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留出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就是不能留出的。
作法就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适当边线挖四个孔,将四根插筋填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内模相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形成填充墙的半封闭边框,并使填充墙构成几片具有半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有如对墙体提了一个横向和纵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至约束促进作用。
即使填充墙脱落,也不致堆放解体,仍然可以确保其足够多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结构柱相同的就是,结构柱本身不已连续。
故这一促进作用的同时实现,一方面建议墙与柱应当可信联结,墙与上部梁用横砌砖稳固挤紧;另一方面建议结构柱与上下梁也应当可信亡兄,同时建议结构柱无法对主体框架结构导致有利影响,例如制止上下梁的横向相对变形,导致上下梁的脱落等。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57455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7.png)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在结构设计中,柱是一种主要的结构组件。
柱的作用是支撑楼层和屋顶的重量,并将它们传递到地基上。
因此,构造柱是非常关键的,任何设计方案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尺寸设定柱的尺寸应该根据屋面设计进行科学分配。
柱的高度、直径和厚度等都需要根据结构力学计算而来,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要求承受的荷载。
另外,建议根据地震要求,在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柱的配筋以提高抗震能力。
2. 材料的选择柱的构造材料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承受力,以确保其在结构中的可靠性。
普遍的常用材料包括混凝土、砖、钢、木等,选择不当会造成结构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建议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以确保材料的品质和合规性。
3. 柱的位置设置柱的位置应该遵循结构设计的规定。
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柱网格,柱的位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来说,柱的环间距离和纵横比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柱间的支撑均衡。
4. 柱的连接方式柱的连接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
柱之间的连接可以直接焊接、铆接以及螺栓连接等,但无论何种连接方式,在结构设计中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柱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连接柱的部件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及质量要求。
5. 柱的保护为了确保柱的稳定和安全,柱的保护很重要。
在建筑中,柱的保护措施包括防火、防腐、防锈、防爆等。
这些措施都能延长柱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房屋的安全性。
建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柱的保护问题,以及在施工后及时跟进柱的维护工作。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包括尺寸设定、材料的选择、柱的位置设置、柱的连接方式和柱的保护。
这些原则的严格遵循和执行,能够确保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延长柱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住房体验。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ea83fca524de518964b7d9f.png)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1339c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3.png)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柱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功能区划分柱的位置:柱可以用来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比如餐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
在进行柱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将柱放置在适合的位置,以便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分隔。
2.综合考虑结构和美观:柱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结构,所以在确定柱的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其结构性能。
同时,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以保证美观性。
3.控制柱的数量和密度:柱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进行控制。
在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场所,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以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而在一些需要加固支撑的场所,柱的密度则应相对较高。
4.确保柱的尺寸和间距合理:柱的尺寸和间距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柱的尺寸要符合建筑的结构强度和外观效果的要求,间距则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和安全性。
5.柱与室内布局的协调:柱的设置应与建筑室内布局相协调,避免对活动空间的影响和阻碍。
可以通过合理的柱形设计来避免柱子在空间中成为障碍物,减少对活动空间的占用。
6.利用柱子进行功能扩展:柱的设置可以不仅仅是作为结构支撑,还可以用于功能扩展。
例如,在柱子上设置展示架、照明灯具等,能够在起到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柱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美观性进行
综合考虑。
合理的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d0659dc581b6bd97e19eac7.png)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篇一: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构造柱;2)对于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1(3)墙体的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
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ﻫ1.1圈梁的作用ﻫ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ﻫ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结语: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做法、连接等进行了简述。在总结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以及广泛深入的科研基础之上,我国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获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2.4构造柱的配筋ﻫ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ﻫ2.4.2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ﻫ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ﻬ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ﻫ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ﻫ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ﻫ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ﻫ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ﻫ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ﻫ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ﻫ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ﻫ 1.3圈梁的构造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ﻫ 2.2构造柱的设置ﻫ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ﻫ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ﻫ2.3.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ﻫ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ﻫ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ﻫ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