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神经外科选择CT还是核磁
神经外科选择CT还是核磁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中想要准确的诊断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需要开展影像学检查。
同时,为了能够全面的掌握治疗疗效,则需要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从而确定治疗的效果如何。
其中,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CT和核磁。
这两种检查手段在临床中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需要在临床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检查方法,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但是在选择检查方法时,有很多的患者存在较大的质疑,如:在做完CT之后,还需要进行核磁检查,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让患者对这两种检查方法提出了较大的质疑。
即:“为什么在拍完CT后,还需要开展核磁治疗,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以下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进行了逐一的介绍:1 CT检查和诊断颅内病变手术后很容易引发出血、脑水肿和脑梗死等症状,到了晚期也会出现脑软化或者肿瘤复发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中应用CT检查,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些病变,进而让临床医生做出更加明确的判断。
即患者在接受完CT检查后,临床医生通过查看颅脑平扫CT的结果和报告结果,做出具体的诊断结果。
例如:在应用CT检查后,CT呈现出了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很容易出现占位性的表现,进而在临床中很难对这些病变造成的脑水肿或者发生坏死等疾病进行鉴别,这就需要在临床中进行一下步的诊断和治疗。
又如:由于术后蛛网膜粘连发生的脑积水等病症,CT就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无需做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观察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时,对于平扫画面显示不清晰或者病变定性困难者,需要行增强CT扫描,也就是通过对患者的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在对患者进行CT扫描,从而对患者所发生的病变做出正确的指示。
例如:颅内肿瘤和血管畸形、炎症等需要进行增强扫描。
这样才能对这些患者的病变做出明确的判断,才能增强临床判断的准确性。
2核磁(MRI)检查和诊断临床上较为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呕吐、复视、视力下降、站不稳、口眼歪斜,更有甚者發生抽搐或者瘫痪人群等。
头部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
头部头颅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常规 CT(NCCT):1)CT 平扫是检测脑出血金标准,可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判断有无脑疝形成,是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和鉴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最常规的筛查方法。
2)CT平扫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影像学方法,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3)CT平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低密度,其重要作用是排除脑出血。
4)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水肿及出血转化常用技术。
5)CT 平扫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技术。
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当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可能性。
CT 动脉造影(CTA)和 CT 静脉造影(CTV)1)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评估,超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无临床症状或小于50%有临床症状患者,采取CTA 检查;CTA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及混合斑块,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
2)CTA对颅内外动脉夹层诊断,能够很好显示血管管壁及管腔的情况等,并可清晰的显示内膜片、线样征和双腔改变等。
3)CTA对脑动脉瘤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略低,还可以检测动脉管壁钙化和血栓。
4)CTA对血肿扩大、预后预测。
CTA检查对比剂外渗可提示活动性出血,表现CTA上为点样征是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重要影像学证据。
5)CT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CTV对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敏感度可达 100%,对于下矢状窦、基底静脉和丘纹静脉的敏感度达90%,CTV和MRV在脑静脉系统显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颅神经检查是一项常见的神经学检查,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
下面是关于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一、概述颅神经检查是一种系统性的神经科学检查方法,以评估12对颅神经的功能。
这些神经支配头部和颈部,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口和喉咙。
二、检查方法1. 视觉检查:神经系统中最广为人知的颅神经是视神经。
在这个检查中,医生会检查瞳孔的大小和反射,及测试患者的视觉范围。
2. 嗅觉检查:嗅神经支配鼻腔,控制嗅觉。
检查嗅觉功能可以使用强烈的气味或嗅盲装置。
3. 味觉检查:味觉神经支配口腔和喉咙区域。
医生可以使用味道不同的溶液,以评估味觉功能。
4. 眼动检查:医生可以需要患者跟随移动物体的眼睛,以检查三对眼神经。
5. 面部神经检查:面部神经支配面部表情、口腔和喉咙运动。
医生会要求患者皱眉、张嘴、吹气等动作以测试面部神经。
6. 听力检查:听觉神经支配内耳,有助于控制听力。
医生将需要测试患者的听力和平衡功能,检查听觉神经和前庭神经。
7. 喉咙神经检查:该检查涉及反复张嘴、说话和咳嗽,并检查声音的质量和音调。
8. 颈部神经检查:医生会检查颈部上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并要求患者转头和向各方向斜倾,以评估神经功能。
三、检查注意事项1. 检查者需要与医生合作,按照医生要求做好检查准备。
2. 患者需要保持配合,保持放松状态,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 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有疼痛的人或儿童,医生需要特别考虑他们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四. 总结颅神经检查是一项常见的神经科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的疾病。
检查中涉及的12对颅神经负责头部和颈部的感官和运动功能,需要医生对每对神经进行专业的检查,并按照标准程序,稳步而又耐心地进行检查。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4. 颅脑损伤
5. 脑变性疾病
6. 脊髓、脊柱疾病
早期CT显示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萎缩:大脑、小脑、脑干、局限性皮质或基底核萎缩
(一)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介绍
1.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
(1) T1加权像(T1 weight imaging,T1WI)可清晰显示解剖细节(2) T2加权像(T2 weight imaging,T2WI)更有利于显示病变(3)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T2加权序列,由于抑制了脑室及脑裂内的脑脊液信号,FLAIR成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侧脑室旁及脑沟裂旁的病灶,对于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敏感性较高
CT平扫未见病灶
CTP示左侧基底核区较大范围CBF下降(箭头所示蓝色区域)
发病2小时脑梗死患者CT、CTP、CTA
CTP示左侧基底核区CBV下降(箭头所示蓝色区域),范围明显小于CBF下降区域,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
CTP示整个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TTP延长
CT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中断
发病2小时脑梗死患者CT、CTP、CTA
(二)脊柱X线检查
(一)全脑血管造影术
1. 适应证颅内外血管性病变,例如动脉狭窄、侧枝循环评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1. 脑梗死
(1)超急性期:发病12小时内,血管正常流空消失,T1WI和T2WI信号变化不明显,但出现脑沟消失,脑回肿胀,灰白质分界消失,DWI可出现高信号(2)急性期:发病后12~24小时,梗死灶呈等T1或稍长T1、长T2信号,DWI可高信号(3)起病后1~3天: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出现水肿和占位效应,可并发梗死后出血(4)病程4~7天: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显著长T1、长T2信号,DWI信号开始降低(5)病程1~2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逐渐消退,病灶呈长T1信号,T2信号继续延长,DWI信号继续降低,T2WI信号强于DWI信号(6)2周以上:由于囊变与软化,T1与T2更长,边界清晰,呈扇形,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征象,如脑室扩大、脑沟加宽
头颅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状断面上由于声束与之平行,故不易显示
正常CT表现
在增强前CT图像上,脑灰质的密度较脑白质高, 介于骨与钙化组织和脑脊液。致密骨的密度最高,钙
化组织(如大脑镰、脉络膜丛、苍白球和松果体钙化)的
增强。1天后到1周末,水肿进一步加重仍呈长T1
长T2信号
脑梗死
2-3周,血脑屏障重新建立,可发生亚急
性期所特有的脑回样增强。几个月后,小梗死 仅稍遗留为局部脑萎缩,大梗死区则发生胶质 增生,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其T1与T2值接 近脑脊液。少数梗死于1-2周内发生梗死后出
血,多数灰质重于白质,周边重于中央,
脑外血肿
1.硬膜外血肿 CT特征性表现:(1)多呈梭形;(2)内缘光滑锐利;
(3)急性期质地均一;(4)常有骨折;(5)血肿较为局
限;(6)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无移位。
MRI表现:与CT相似,尤其对显示颅底部硬膜外
血肿有帮助,有时还可显示硬膜本身
脑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CT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新月形高密度影;(2)范围 较广;(3)常伴脑挫裂伤;(4)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硬膜
脑梗死
特征之一是病变按血管的供应区分布,因而 出血性梗塞CT表现为低密度区内见到高密度出血 影,病灶形态和大小取决于血液外渗量多少。腔 隙性脑梗塞较多见,为大脑深部小的低密度灶,
在CT图像上准确识别这些血管的分布区甚为重要。
常为多发,直径0.5-1.5cm,好发于脑基底节和脑
干,小脑少见
脑梗死
MRI表现:主要取决于梗死的时间以及是否 有侧支循环建立。在头6小时内,由于细胞毒素 性水肿致T1与T2延长,这是MRI较CT早显示脑梗 死的病理生理基础。此后发生血管源性水肿,细 胞死亡,髓鞘脱失,血脑屏障破坏,可异常对比
脑部病变检查选择CT还是MRI?
脑部病变检查选择 CT还是 MRI?CT和MRI都是医学诊疗中常见的影像辅助检查项目。
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这两项检查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有的时候做CT就行,有的时候却非要做MRI呢?还有的时候CT和MRI都得做?其实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奇怪的一个地方,由于后者的费用比前者高得多,很多患者就会觉得重复检查没有必要,那么这两项检查到底是不是同一项检查呢?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一种的检查方式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项检查是什么?CT,中文称之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线束与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某部位作连续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
MRI,中文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是根据人体不同结构在磁场下所散发出不同的能量衰减程度,并通过外加的探测器检测得到人体组织图像。
它可以得到三维甚至是四维的图像信息。
从意义上来看,这两项检查并不是同一项。
如果只做CT,最后所获取的检查结果清晰且可以确诊疾病,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自然不需要进一步进行MRI检查。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因为CT不能清晰显示的病灶或者不能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性,临床医生为了检出病灶以及更准确的诊断疾病才会建议患者采取进一步检查的措施,就是我们所说的核磁共振。
◎CT和MRI检查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方面?CT优点: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尤其是对于胸腔及腹腔结构显示清楚,,临床也广泛应用。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CT与PET相结合的检查手法也在临床上多加应用,特别是在针对肿瘤的确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缺点:费用相比起其他检查(X片)来说要偏高,辐射剂量也高于普通X线检查;对于骨关节肌肉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病变不能显示或者显示不佳,;成像参数单一,提供的临床信息有限,不能满足临床对于部分疾病的诊疗要求,临床价值有限。
核磁共振优点:无辐射,对身体无伤害;具有比CT检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多参数成像,能够更全面的反映病变的情况,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尤其是在骨关节、肌肉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的检出和诊断上明显优于CT;另外,可以在不注入对比剂的条件下,进行颅内血管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
A
A
A
B
B
B
c
c
2、急性硬膜下血肿
桥 静 脉 或 静 脉 窦 损伤 所
致。 血 肿 位 于 硬 脑 膜 —— 蛛
网膜之间。
CT 表现:颅板下新月形 高密度影,占位效应轻。
慢性 硬膜 下血 肿
3、脑内血肿 CT表现:脑实质内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高密度影,伴水肿和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的适应症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 脑内炎性病变 脑寄生虫病
颅 底 3D 重 建
矢状位 重建
CT血管造影
Angiography,CTA)
(CT
CTA是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的软件技术。特别是80年代末期,随 着螺旋CT技术的开发,3D-CT接近了DSA的 水平。
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戴帽”现象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 脑积水
常见颅内肿瘤MRI表现
胶质瘤
胶质瘤
胶 质 瘤
脑膜瘤
脑膜瘤
垂 体 腺 瘤
垂体腺瘤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脑血管DSA正常解剖
脑血管DSA正常解剖
与CT有关的重要术语、概念及应 用技术
分辨率 CT值 窗技术 部分容积效应 伪迹
CT值
CT值(或称Housfield unit,Hu值或CT Number) 是CT图像专用密度计算单位,它用以区分组织 间的密度差 CT值并非是一个绝对值,而是组织之间进行比 较的相对值,实际上是组织对X线的吸收值 人体内因水的含量最高,故以水的吸收系数μ 为0,其他组织与其对比各有不同的值,但因真 正组织的值差别不大,为了容易区分,亨氏将 骨和气体之间的差别扩大到2000等份,即+ 1000~-1000
颅脑影像学检查和应用
颅脑影像学检查和应用一、头颅平片常规投照位置为正位、侧位。
在颅骨病变、颅骨外伤、颅内压增高、颅内钙化、先天性畸形等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特殊解剖部位则需特殊投照位置。
如:汤氏位、颏顶位、眼眶位、视神经孔位等。
目前,随着 CT、MRI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平片。
二、脑血管造影随着X线设备、对比剂、电脑技术和介入治疗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已经可以进行经导管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不仅用于诊断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烟雾病等血管疾患的诊断,还可用于观察病灶血供,肿瘤染色,更重要的是近来已经作为经导管施行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规脑血管造影时采用 Se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放置动脉鞘,造影导管经鞘插至主动脉弓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超选择插至双侧颈内动脉后,以4~5ml/s的速度高压注入 300 mgl/dl碘海醇(欧乃派克),总量8~10ml.先后正侧位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与走行,实质期染色以及静脉回流。
然后将导管插入一侧椎动脉,以3~4ml/s速度高压注入对比剂,总量6~8ml,取侧位及枕骨位像,以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脑后动脉和小脑动脉,如有需要,再以同样的方法行对侧椎动脉造影。
必要时行3D动态造影,详细观察靶动脉不同角度的走向及形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应用,与常规造影相比,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比较安全,同时也为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治疗途径。
三、CT 检查(一)常规 CT检查1.CT检查前准备给予镇静药。
5岁以下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儿给予10%水合氯醛以0.5ml/kg口服,待患儿入睡后即可开始检查。
2.平扫通常选用横断面扫描,根据病变选择基线,常规用听眶上线(SML)或听眦线。
常规层厚8~10mm,层距8~10mm。
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
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导读】颅底解剖结构精细、复杂,颅底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单凭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判断,包括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法在颅底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常规X线检查头颅各种平片可显示颅骨的轮廓和骨破坏、缺损程度,为颅底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常用体位包括正位、侧位和颅底位,也可以根据病度部位选择其他投照位置,如汤氏位、视神经孔位、斯氏位等。
头颅摄片必须两侧对比良好,曝光适度。
正位:显示头颅大小和形状,额部、额窦、蝶骨翼、眼眶、鼻腔、筛窦、岩骨及内耳道等。
侧位:显示颅骨厚度、密度、颅缝、钙化斑和蝶鞍等。
颅底位:显示下颌骨、岩骨、蝶骨、斜坡、颈静脉孔、圆孔、棘孔和枕骨大孔等。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扫描分为普通扫描、增强扫描、脑池和脑室造影检查等。
颅底病变的CT扫描多用轴位和冠状位。
轴位检查时,患者仰卧,以听眦线或眶耳线为基线,为使每层图像两侧对称,听眦线应在同一平面。
扫描时向头侧作平行连续扫描,层厚多为2~5mm,范围包括前、中、后颅凹(图7-4-1)。
冠状位扫描时,患者平卧或仰卧,头后伸呈颈顶位或顶须位,层面与听眦线垂直,多用l~1.5πιm薄层扫描,对于显示前颅底、鞍区与中颅凹的病变有独到好处,有助于了解病变与骨质的关系和向上扩张的情况。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原发病灶多在眼、耳、鼻、咽等器官,为了了解原发病灶向颅底侵犯的情况,常用冠状位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筛板、嗅沟,蝶鞍、海绵窦、视交叉等。
当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X线的吸收没有或仅有少许差别时,可用注射造影剂的方法,作造影增强扫描。
对脑肿瘤、脑脓肿、脑外伤等的诊断常作增强扫描。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螺旋CT,可快速连续扫描成像,多平面成像和三维重建,配合血管造影技术,能更直观、立体、清晰地反映颅底解剖结构,在颅底疾病的诊疗上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颅脑影像学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是一项常用的医学检查技术,用于评估颅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它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可以提供详细的颅脑解剖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颅脑疾病。
颅脑影像学检查的类型目前常用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X线检查:通过使用X射线来获取头骨的影像,可以检测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病变。
2. CT扫描:全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的组合图像,可以在不同层次上提供详细的颅脑解剖结构图像,可以用于评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肿瘤等病变。
3. MRI检查:全称为磁共振影像,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信号来获取颅脑组织的影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颅脑结构图像,可以用于评估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病变。
4. 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电活动来评估脑功能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可以用于诊断癫痫、睡眠障碍等病变。
5.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通过评估脑血流量和灌注压等指标来评估脑血管功能和脑供血情况,可以用于评估脑卒中、颅脑损伤等病变。
以上几种颅脑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相互补充,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颅脑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
颅脑影像学检查的应用颅脑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颅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随访等方面。
常见的颅脑疾病包括以下几种:1. 颅骨骨折:通过X线和CT扫描可以准确评估颅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以指导骨折的处理和康复。
2. 颅内出血:通过CT和MRI检查可以评估脑出血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帮助指导出血原因的判断和治疗。
3. 脑肿瘤:通过CT和MRI检查可以评估脑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性质,以指导肿瘤的切除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4. 脑卒中:通过CT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再发。
5. 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MRI检查可以评估脑萎缩、白质病变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程度和进展情况,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颅脑影像学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颅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
这种检查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颅脑疾病的存在和性质,并指导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我们将介绍颅脑影像学检查的常见类型和应用。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检查脑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并记录脑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脑电活动的频率、幅度和时态特征。
脑电图广泛应用于癫痫、睡眠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脑磁图(MEG)脑磁图是一种测量脑磁场的技术,可以捕获脑神经元的活动。
与脑电图类似,脑磁图也采用非侵入性方法。
脑磁图可以提供比脑电图更精确的时空分辨率,对于研究功能性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有用。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以产生高清晰度、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颅脑组织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磁共振成像广泛用于大脑、脑干和脊髓等区域的检查,对于诊断肿瘤、炎症和血管病变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图像的方法。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用于评估颅脑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CT扫描特别适用于评估头部外伤、中风和脑出血等急性情况。
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评估脑血流情况的方法。
通过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和核医学技术,可以测量脑血流量、血管阻力和脑代谢率等指标。
血流动力学检查对于评估中风、脑血管疾病和脑血流改变有重要价值。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用于评估脑功能的方法。
通过测量脑氧合水平和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可以对脑功能活动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分析。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广泛用于研究大脑的认知功能、情绪处理和神经系统疾病。
,颅脑影像学检查是一组用于评估颅脑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这些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脑磁图、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动力学检查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颅脑影像诊断学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CT表现 1.垂体微腺瘤: 直接征象:平扫为低密度灶或不显示
增强早期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 间接征象:①垂体高度>8mm ②垂体上缘膨隆 ③垂体柄偏移 ④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倾斜 ⑤血管丛征(tuft征):动态增强扫 描,毛细血管网受压、移位
2. 实性多在幕上,T2WI呈明显高信号,T1WI呈略低 信号,少数无信号(灰白质界限消失)。
3. 囊变多在后颅凹(小脑),囊内结合水T1轻度缩短 (略高于脑脊液),T2轻度缩短(略低于脑脊液)。
4. 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5. 钙化呈双低信号,出血少见。 6. Gd-DTPA后,病变一般不强化。
I级
脊液或血管流空。 4. 可发生囊变、出血、钙化。 5. 瘤广基底与颅内板、大脑镰、小脑幕相连。 6. Gd-DTPA后,病变明显强化,脑膜尾征。
T1 T2
Tra
Gd-DTPA
正常垂体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0% 属脑外肿瘤,有完整包膜,呈圆形或分叶状, 边界清晰.肿瘤向上可穿破鞍隔,侵入鞍上 池和突入第三脑室,向下侵入蝶窦,出血、 坏死或囊变常见,钙化少见
T1 T2
Cor
T1 T2
Cor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
最常见桥小脑角区肿瘤(约占85%)。起源 于神经鞘膜
早期位于内听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 包膜完整,易出血、囊变、坏死
颅脑影像学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简介颅脑影像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颅脑疾病和损伤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它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来获取颅脑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应用领域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X射线简介:X射线是一种使用电磁辐射来获取影像的常规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
应用领域: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颅骨骨折、钙化、头盖骨形态等病变。
注意事项:X射线无法准确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某些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简介:CT是一种颇为常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连续的X射线照片来重建颅脑的横断面图像。
应用领域:CT可以用于检查颅骨骨折、颅内出血、中风、肿瘤等颅脑疾病。
注意事项:CT使用X射线,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于孕妇和儿童应慎重使用。
磁共振成像(MRI)简介:MRI是一种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颅脑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应用领域:MRI可以用于检查颅内肿瘤、脑梗死、白质病变等颅脑疾病。
注意事项:MRI对于有金属植入物或装置的人士不适用,并且对于有严重焦虑或恐惧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镇静剂。
颅脑影像学检查的应用领域颅脑影像学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脑卒中诊断:CT和MRI可以用于确定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计划。
2. 颅脑损伤评估:CT和MRI可以帮助识别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决策。
3.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疾病。
4. 脑部手术引导:在进行脑部手术前,CT和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手术计划和导航手术位置。
注意事项1. 辐射安全:X射线和CT会产生辐射,因此在使用这些影像检查方法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儿童。
2. 金属物体:MRI的磁性强烈,因此对于身上有金属植入物或装置的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常用方法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常用方法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头颅MRI)是一种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比CT扫描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
以下是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的常用方法及其用途: 1. 常规MRI检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在不牺牲任何重要信息的情况下提供整个头颅的详细图像。
常规MRI检查通常包括多个梯度回波和正交回波成像,可以检测脑组织的结构、形态、密度和血氧水平等。
2. 特殊功能MRI检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特定区域的信息,例如脑室、脑脊液、神经节、脑干等。
特殊功能MRI检查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提供对这些区域的特殊功能状态的详细信息。
3. 磁共振波谱分析(MPRAGE):这是一种高级的MRI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并可以检测和评估脑组织的代谢、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异常。
4. 梯度线圈(GRE):这是一种用于检测脑脊液和神经节的MRI检查方法。
GRE 成像可以提供对脑脊液和神经节的详细图像,并可以检测和评估它们的异常。
5. 磁共振成像对比度(MP仁网):这是一种用于检测脑室内结构和神经组织的MRI检查方法。
MP仁网成像可以检测和评估脑室内的结构、神经组织和肿瘤等。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还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例如脑损伤、癫痫、脑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2. 医学教育和培训,因为MRI成像可以提供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详细解释。
3. 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因为MRI检查可以提供对药物和疫苗有效性的详细评估。
4. 医学研究,因为MRI检查可以提供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详细观察和分析。
总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比CT扫描更准确和详细的图像,以帮助医生诊断和处理各种头部疾病。
颅脑正常CT和MRI
CT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颅脑外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 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脑挫裂伤等病变。
脑血管疾病
CT可显示脑梗死、脑出血等 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颅内肿瘤
CT可显示颅内肿瘤的部位、 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特征,有 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其他疾病
如脑积水、脑萎缩等疾病, CT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
亚急性期
CT上高密度出血灶逐渐变为等密度 或低密度,MRI在T1WI上呈高信号, T2WI上呈低信号。
慢性期
CT上出血灶呈低密度,边界较清, MRI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脑肿瘤
01
02
03
胶质瘤
CT平扫多呈低密度或等密 度病灶,MRI在T1WI上多 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上多呈高信号。
息。
02 颅脑正常MRI
MRI原理及技术应用
磁共振成像原理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 织中的氢质子发生共振,通过接 收和处理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
MRI技术应用
包括自旋回波、梯度回波、弥散 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多种 技术,可获取不同组织特性和生 理状态下的图像。
颅脑正常MRI表现
脑组织信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出血性脑梗死
CT平扫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 则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MRI上T1WI 和T2WI均可呈现高低混杂信号。
脑出血
超急性期
CT平扫可立即显示高密度出血灶, 而MRI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信号 或稍低信号。
急性期
CT仍可显示高密度出血灶,而MRI 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 号。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医学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2010-09-28 11:19以放射学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已成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的飞速进展为疾病的诊断、医治及愈后起到了超级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科室,它不仅由过去的辅助检查手腕进展成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方式,而且在某些疾病的医治上也独树一帜,它绝不是七八十年代人们称呼的"辅助科室"。
现代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检查技术取得不断的完善,影像学医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增强学习,熟练掌握并应用现代化影像设备。
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放射诊断学(X线)、运算机X线成像(CR)/数字化X线成像(DR)、X线运算机断层(CT)、发射型运算机断层(ECT)/正电子发射断层(PE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USG)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不同成像手腕其成像原理不同,影像的表现也就不相同,各类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和范围也各有不同,但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成像大体一致,同属活器官直接诊视范围,通过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的转变及其它临床资料而达到诊断目的。
面对如此多的检查方式,不仅对于病人,而且对于许多医生,也难以肯定何种检查方式用于何时最适当。
在广大患者的眼中,任一种检查方式都是全能的,他们总希望用一种检查手腕就要明确全身疾病的诊断;绝大数医生对影像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熟悉,不能灵活运用和合理选择,面对患者时,多数情形下不通过仔细询问及体魄检查,就盲目开单检查,这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无益,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所以为了合理有效的选择影像学检查,临床医生必需要虚心学习了解各类检查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临床价值,在开单会诊前,必需重视病史的搜集及祥细的体检,充分了解病情后再作出合理而有效的检查方式,客观对待影像学检查结果,不要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
要准确选择检查方式,第一,必需了解各类检查手腕的特点,明白哪一种器官组织最适合哪一种检查方式;第二,需了解各类检查手腕之间的关系,彼此扬长避短,使检查方式达到最佳组合,从而减少没必要要的检查或重复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
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概述颅脑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评估颅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
颅脑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颅脑外伤、肿瘤等。
CT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产生多层次图像的技术。
在颅脑影像学检查中,CT扫描可以提供详细的颅脑解剖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异常情况。
CT扫描的优点是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急诊诊断。
不过,CT扫描对辐射敏感,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
MRI扫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的技术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
与CT扫描相比,MRI扫描提供更详细的颅脑结构和功能信息,并且不涉及辐射。
MRI扫描在对精细结构的观察和评估异常情况时更有优势。
MRI扫描的缺点是成像过程时间较长,受限于设备的可用性和费用。
MRI扫描对患者有一定的限制,如对心脏起搏器患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等,可能不适合进行MRI检查。
脑电图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检测和记录大脑活动的电信号。
脑电图采用电生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大脑的电活动模式,检测和诊断脑电异常。
脑电图广泛应用于癫痫发作的诊断和分类,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如睡眠障碍和脑功能失调等。
脑电图检查通常在安静环境下进行,要求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并且可能需要记录长时间的脑电活动。
结论颅脑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CT扫描、MRI扫描和脑电图是常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颅神经的影像检查
05
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解读
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的解读方法
观察影像特征
观察颅神经影像的形态、大小、 位置及密度等特征,判断是否存
在异常。
对比正常值
将检查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判 断是否存在异常。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影像检查结果 的意义。
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通过注射造影剂,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用于诊断血管性疾病,如动 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无创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常用于评估脑血管状况 。
X线和血管造影在颅神经影像检查中的应用
X线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结构和骨折, 对于颅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血管造影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颅神经相关的血管 性疾病,如脑卒中、脑血管狭窄 等。对于颅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4
核医学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通过追踪示踪剂在体内 的分布,反映器官或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PET在颅神经影像检查中主要用于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颅神经的影像检查
• 颅神经影像检查概述 • CT和MRI检查 • X线和血管造影检查 • 核医学检查 • 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解读
01
颅神经影像检查概述
颅神经影像检查的目的
01
02
03
诊断颅神经病变
通过影像检查,可以观察 颅神经的形态和结构,发 现异常病变,如肿瘤、炎 症、血管病变等。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原则
3DCT: three dimensional CT
7
常用英文缩写的意义(6)
2DE: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3D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TE: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E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MPR: 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SPECT/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T
4
常用英文缩写的意义(3)
DW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U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fMRI: functional MRI HRCT: high resolution CT IADSA: intraarterial DSA IVDSA: intravenous DSA IVUI: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C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G: ultrasonography ECT: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颅脑与头面疾病一般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但患者和家属面对众多的检查项目,是否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检查是什么,而哪些检查又可能是花了“冤枉钱”呢?
X线平片颅脑X线平片检查最经济,一般采用正、侧位片,看头颅外伤者是否有骨折;如头颅有凸起时,可加拍切线位。
但某些位置的拍摄就比较复杂,需要配合医生进行。
如对于视神经孔的显示,需要病人把头的正中矢状面摆成53度角,才能显示清楚;看乳突内有无慢性炎症及胆脂瘤、鼻窦炎、鼻窦积液等,也需要将病人的头摆成各种相应造型。
颈椎部位可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若观察椎弓或椎间孔,则需加摄斜位片,通常对于手臂发麻,或脑血管供血不足者可考虑。
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可根据脑血管的分布、形态、位置等变化来判断颅内疾病,并可经导管行介入治疗。
主要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疾病,并可了解脑瘤的供血情况。
此外,通过眼动脉造影确诊眶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眼眶静脉造影观察眶内静脉曲张等,泪囊泪道造影观察泪道排空功能及泪囊泪道功能和形态等。
CT头颅CT对颅内病变有很好的诊断效果,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脑积水等平扫即可明确诊断,颅内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需做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CT灌注成像可观察病变血流灌注情况。
对于眶内病变,鼻窦炎症及癌肿,鼻咽癌早期与癌肿侵犯范围,中耳小胆脂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性发育异常,涎腺及甲状腺病变的发现、诊断及其癌肿的侵犯范围,等,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适合于眼眶内占位病变、炎症、外伤和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在耳部主要用于内听道肿瘤的诊断。
对鼻窦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可确定肿瘤的范围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对喉癌和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信息。
对显示较小的甲状旁腺肿瘤较为敏感,对甲状腺肿大可区别实性肿瘤与囊肿,胶样囊肿与出血囊肿,甲状腺肿瘤手术后改变是水肿、纤维化或肿瘤复发。
但对骨骼病变的显示不敏感。
磁共振增强扫描可增加病变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对比,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用于鉴别肿瘤和水肿,有助于微小病变的显示,如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及小转移灶。
磁共振弥散加权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的研究,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可以反映脑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脑功能成像是通过检测病人接受刺激(包括视觉、触觉等)后的脑灌注变化,研究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是目前神经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磁共振波谱可检测外伤、肿瘤或癫痫病人脑组织的代谢情况。
磁共振检查能比较全面地显示脊髓全程和病变上下平面,可确切显示脊髓大小、脊髓内外的病变及脊髓移位程度。
脊髓水成像可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影像,类似椎管造影效果,有望替代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超声经颅多普勒是主要用于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急性脑血管性病变(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畸形及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对脑血管畸形的筛选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并对眼、腮腺、甲状腺的疾病有重要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