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德国汉堡城市规划简评

合集下载

海港新城港口改造

海港新城港口改造

港口改造再现城市活力——德国汉堡港口新城规划介绍张曙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518031)港口改造再现城市活力——德国汉堡港口新城规划介绍Prospering a City by Reconstructing Its Harbor Are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rtNew-town Planning of Hamburg in Germany张曙Zhang Shu摘要通过对德国汉堡港口新城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介绍,了解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对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充分挖掘城市的潜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改造港口新城规划ABSTRACT The experience of port new-town planning adopted in Hamburg, Germany is a good example of how to develop potential chances of a city to raise employment, improve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by reconstructing the central urban area.KEY WORDS reconstruction,port new-town,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3959(2005)01-00-00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工业中心、航运枢纽。

在汉堡,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是决定城市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哪个德国城市比汉堡更能体现出城市建设与水、船运和港口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阿尔斯特湖南岸,华丽的住宅、商务楼、购物中心、博物馆和酒店建筑,组成了汉堡的市中心;而距此不远的易北河畔的凯回头及旺拉姆区却在100多年前被拆迁,让位给码头和仓库建筑。

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建设经验及启示

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建设经验及启示
和 系统 性 。
组成 )负责审核建设方案 ,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部 进行 具体控制并颁发建造许可 。投 资者在 申请土地 过程中 ,需要对竞标地块进行规划设计 ,征得港 口
新城 有 限 责任 公 司 同 意 ,然 后 细 化 建 造 计 划 、 申请 建 造 许 可 ,才能 与政 府 进 行 土 地 转 让 的 谈 判 。从 企
进 ,逐步开发建设 ,既保障开发质量 ,又可根据汉
堡 发 展 的 新 需 求 和 新 情 况 进 行 调 整 ,将 时 间 和空 间 上的可 持续 性有 机统 一起 来 。
和生物能源等 ,大幅度提高了节能减排效率。 ( 2 ) 港 口新城在规划时设计了高密度的步行道 和 自行车道 ,并且7 0 %的步行 和 自行车道 是与机动 车道相分离的 ,使得步行或骑行的人能够穿行在广
易大 楼 、易 北 河 大 桥 等 传统 建 筑 在 新 建 筑 群 中并 不
标作 出明确规定 :坚持与现有城市风格相融合 ,坚 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坚持建设高标准的城市
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这些规划理念和原则多年来
始终持续 引导着新 区建 设实践 ,有力地保证了新城
发 展 不偏 航 。
中国国情国力 l 0 0 0
德 国汉堡港 口新城建设经验及启示
◎ 文/ 赵 峥
◆ 德国汉堡是欧洲第二大港口、一个有着百佘年历
史 的 老 港 区 。港 口新 城 位 于 汉 堡市 郊 区 、易北 河 的 南 岸 。2 0 0 0 年 以来 ,汉 堡 市 政 府 重 新 对这 一 区域 进
( 2)港 口新城 总体规划 “ 持续 ” ,重视发 展
品 质 而不 过 分追 求 发 展 速 度 。在 规 划 统 领 下 ,总 面

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_王洪涛

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_王洪涛

式, 其作用为形成城市郊区开放
绿地, 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完善近 郊休憩娱乐活动场所, 保护、控 制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Ó 区域性开放空间体系
鲁尔区的 / Emscher 景观公 园0 沿着鲁尔河, 从多 特蒙德, 经过波鸿、埃森, 一直到杜塞尔
多夫构成一个巨大的景观公园系
统, 又称国 际建筑博 览会 ( In-
中, 对 / 土地利用和消费0 做出
解释, 开放空间保护的思想开始 得到认可和发展, 并且在规划实
践中得到运用。 / 开放空间利用
程度的 提高和 使用功能 上的综
合0 成为规划建设的主要措施, 以此降低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的 比例, 增大开放空间的面积。
( 1) 城市郊区和城市之间的
开放空间
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规划实
( Grueno rdnungsr ahmenplanung , Wilke, 1999 ) ; 在 明 斯 特 ( M uenster ) 为 绿 色 秩 序 ( Grueno rdnung , T auchuiz, 1998) ; 在科隆 ( Koeln) 为景观 规 划 ( Landschaftsplanung, Bauer, 1997, a, b ) ; 在 柏 林 ( Ber lin ) 为 景 观 计 划 ( Landschaftsprog ramm , Ermer , 1994, 1996) 。由于名称不同, 规划内 容也有很大差别, 但是都与城市 环境和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的提高 和改善密切相关, 其目的为改善 城乡居民的居住生活舒适程度。 为此, 在本文中统称之为城市开 放空间规划。


起。德国二战后的兵营和训练场

地的逐步重新开发利用, 对于新
规 划

一个世纪城市理论总结

一个世纪城市理论总结

一个世纪城市规划理论总结近一个世纪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类: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其他诸多规划理论的提出往往是以这三个理论为依托的。

1.田园城市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其中主要有莱奇华斯田园城市,韦林田园城市等。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等颇有影响。

(1)卫星城镇理论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浅谈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及启示

浅谈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及启示

浅谈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及启示摘要:德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和法规体系秉持了德国一贯的严谨作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健全的法规体制。

本文从欧洲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发展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的历史沿革和主题内容,最后比较了德国同我国规划管理法规体系的异同,并提出借鉴意见。

关键词:主干法可操作性法律监督欧洲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发展背景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体系发轫于欧洲,最先出现在英国。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宣言法阶段和主干法阶段。

所有早期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第一部国家级城市规划专门法律, 都带有明显的宣言性倾向,并以此作为一个国家统一的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体系的初步基础。

1848年英国诞生了一部《公共卫生法(Public Health Act )》,从此,现代城市建设拉开了法制化发展的序幕。

各国在本国的城市规划宣言法诞生之后, 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修订阶段, 使城市规划法的可操作性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城市规划法的涵盖面得到了不断的补充。

城市规划法系的建设从宣言法阶段进入主干法与辅助法相结合的阶段。

德国在1987 年编制了《建设法典》就是主干法阶段的代表。

德国城市法规体系历史沿革德国在20世纪之前只有一部《城市公共建设法》。

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法。

1868年以及1875年,巴登和普鲁士分别颁布了《建筑红线法》,标志着德国城市规划法的诞生。

直到1960年颁布的《联邦建设法》,这才是德国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城市规划法。

1970年后,德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有了重大发展,由于城市建设的兴盛,颁布了众多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

针对德国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的旧城区面临大量拆建,1970年德国颁布了《城市建设促进法》,制订了特殊的规划措施和财政资助等条款。

1976年,为适应石油危机造成的城市产业结构变化,保护和更新现有城市结构,颁布了《联邦建设法补充条例》。

1980年代起,德国改变了60、70年代大面积、推平头式的旧城改造,转向小步骤、谨慎的城市更新,这一条例简化了旧区改造的法律程序。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手册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手册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

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2)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答案:(1)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2)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解析:本题以汉堡新城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区位条件、城市规划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1)据材料“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汉堡新城建设受到政策的支持;其次,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据材料可知,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地租低;读图可知,汉堡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2)汉堡新城设计10大特色板块,各区特色鲜明,且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根据材料“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可知,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下图是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中A、B、C、D、E表示五座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两个城市及形成原因。

(2)指出A、D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及A城市发展的限制条件。

德国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

德国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

德国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我自始至终认为德国最美的,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一些小镇,小镇中最值得看的就是他们的民居。

现在除了和大家分享以外,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反思,为啥每一个德国的小城镇中,他们的住房即便是平民老百姓的住房都那么精美别致,为啥我们的众多农村地区就是垃圾遍地脏乱不堪呢?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德国的很多小城镇都诞生于中世纪。

一方面,因为德国人对古建筑非常爱护;另一方面,德国的祖辈在建筑上早就以讲求质量为准则,因此大多数小镇都是古迹处处,房屋的寿命动辄几百年,但仍然保存完好,石板路、教堂、传统建筑在和谐之中都显现出各自的个性。

德国小城镇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以绿取胜,大力植树,栽花种草。

一般来说,每个小城镇的森林和花园总面积都占该城的1/3。

园林绿化不仅成为城镇设计的主要脉络和元素,还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公园里,随处可见天鹅、水鸭在湖中游动,丝毫不在意岸上伸手可触的游人。

这一切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德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

简而言之就是大到银行、商店、邮局、交通和看病等方面的规划布局,小到城市道路休闲椅的设置和公厕的布建,都充分考虑、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例如,在一个小城镇里虽然不会有很多残疾人,但这里的道路、商店、酒店及公厕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很多出租汽车上都备有轮椅上下辅助装置。

德国对城镇规划都有严格的立法。

小城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制订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期一般为15年。

制订规划时,既要考虑环境保护,也要考虑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与州、联邦的规划相衔接。

规划的制订、通过和修改都要经过严格的民主程序,任何个人都是无权修改的。

这样,规划既体现了综合性、长期性、超前性,又体现了民主性、严肃性、务实性。

德国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中,十分注重生活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

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

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论文报告: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一、引言二、历史溯源1. 古代城市规划对德国城市规划的影响2. 工业革命与城市规划的演变3. 华尔多夫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形成三、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发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规划革新2. 布朗沃尔德计划与城市重建3. 公民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四、案例分析1. 柏林哈恩伯格地区城市规划案2. 慕尼黑新巴肯区城市规划案3. 哥廷根奥赫斯坦区城市规划案4. 法兰克福欧洲区城市规划案5. 汉堡哈费尔城市规划案五、总结引言:城市规划法定图则是德国城市规划的重要法规,它规定了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规划程序。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指导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社会生活。

本论文报告主要讨论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并且分析了五个实际案例的规划方案。

历史溯源:1.古代城市规划对德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德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那时候,城市规划的重点是为城市提供安全和防御。

城市设计者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进行城市建设,然后根据城市的大小和目标设计城墙、城堡、门和塔等建筑。

他们还需要规划街道和广场,以便于管理和生活。

2.工业革命与城市规划的演变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了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

城市规划成为了政府重视的问题,从而诞生了第一批现代城市规划师。

德国城市规划的代表人物包括路德维希·鲁尔曼、威廉·希尔夫和彼得·约瑟夫·林德。

他们提出了很多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如“动态规划”、“城市肌理学”、“社会保障型城市”等。

3.华尔多夫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形成1920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一项名为“华尔多夫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城市规划法规。

这个法规的提出者是德国城市规划师、城市杂志编辑、城市史家伯特伦.华尔多夫。

该法规的目的是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城市规划体系及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德国城市规划体系及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45城中村研究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第8期总第141期JIANGSU URBAN PLANNING2006年6月4日——6月18日,我随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城市规划局长培训班,参加了赴德国北威州的培训。

培训期间,北威州议会、建设和交通部、环保部等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分别介绍了德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的体系、城市规划中的环保和发展理念等,使我对德国城市规划体系有了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其中,对德国严密法律基础上的城市规划体系以及规划中注重公众参与等方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现介绍给大家分享。

一、德国的行政体制德国是一个联邦民主国家,实行联邦制,共有16个州(其中有3 个是联邦直辖市)。

德国行政管理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地方分为市、县、乡,在州和地方之间设区,是州的派出机构。

这三个层面上的政府机构基本相互独立,并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分工协作。

他们都拥有由国家、州或地方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议会。

这些议会控制着他们各自层面上的政府机构。

二、德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德国的《联邦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是德国城市规划法的主体,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德国城市规划体系,其规定了德国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他们既符合联邦法律,又体现了各州的实际,能统一安排区域内的各项建设和土地利用。

德国的空间规划是由联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各州的州域规划、各专区的区域规划、市镇的建设规划四个层次组成(见图1)。

这四个规划层次是在相对应的法律基础上展开的,构成了严密的法律体系及在这一基础上相互协调的规划体制和运作实施机制。

1、联邦土地利用规划该规划是在联邦土地规划法约束下编制的,是一个框架性和原则性的规划,只规定州一级的规划原则和不同地区的发展政策,由联邦政府负责编制。

2、州域规划州范围内的规划是一个结构性规划,是联邦土地空间规划在本州的具体化。

它主要是确定在州的范围内,城市或地区的等级与布局结构,尤其注重跨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土地征用。

德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资料-2022年学习资料

德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资料-2022年学习资料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46-1959年,德国处于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 共同占领下。因重建的需要,各联邦州-制定了《重建法案》Aufbaugesetz来执行城-市的重建。-法案的 容不仅包括道路规划,还规定了建筑-物的用途和建设利用的程度,同时给予法律约束力。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60-1973年是联邦德国的稳定发展时期。-1960 ,经过长达10年的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讨论,《联邦建设法》正式通过,这是德国城市规-划立法的重要里程碑。 法是城市规划的国家大法,-为土地利用规划Flachennutzungsplan和建-造规划Bebauung plan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
三、德国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空间总体规划-德国空间总体规划是指各种范围的土地及其上部空间的使用-规划和秩序的 和。主要由联邦、联邦州、地方三个层面组成。-空间总体规划为法定的正式规划。-专业部门规划-根据需要,地方政 还可以制定法律规定之外的规划,即非-正式规划,包括景观框架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绿化-秩序规划、形 规划等,以辅助正式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口-一、德国空间规划的历史渊源-1.2规划的发展-1986年,西德联邦议会在《联邦建设法》和-《城镇建设促 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建设法-典》,成为德国城市规划新的根本大法,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进入2 世纪,环境生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9年新版的《建设法典》将环境鉴定与-环境报告正式纳入了城市 划的法定编制程序。
二、德国空间规划的法律基础-2.2规划法律-在联邦层面的规划建设法律基础上,各联邦州也具有立法权,-可以制 本州空间规划相关的法律。各州空间规划法的制时间、-名称及侧重点等均有所不同,但必须符合《空间规划法》的战略 性定位。

中国和德国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德国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德国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要求,制定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

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因为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其城市规划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城市历史和发展中国的城市历史悠久,城市规模较大,也由于和农业社会的联系比较密切,城市规划通常是建筑的附属,街巷不规则、水系错综复杂、民居密布、商铺商业氛围浓郁。

而在德国,城市规划较为规整,城市大小和布局又受到德国史上战争的影响,多城市在遭受战争破坏后经过重建。

二、城市功能和特色中国的很多城市既是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又是旅游名胜和历史古迹的聚集地。

因此,城市规划往往优先考虑功能性设计,强调城市的商业和文化氛围。

而德国的许多城市城市发展与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规划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做得较好,比如大量公园、广场、游乐园等地方,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活动。

三、交通和网络建设中国的城市道路多为粗放型和遵循实用主义,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城市内部交通非常拥堵,停车问题也难以解决,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瓶颈。

德国的城市则交通发达,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系统较完善,私家车和公共交通协调性更强,交通资源有更高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四、文化和环保意识中国虽然也有多元文化,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多强调经济发展,环保意识相对薄弱。

德国作为地球环境的先锋,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城市规划中注重环境保护,并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德国城市规划建设,除了维护城市历史的文化特色外,也尊重并保护人们拥抱自然的权利。

总体来说,中国和德国的城市规划存在许多的不同和优缺点,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政策执行上,两国都有可取之处。

未来,希望两国城市规划方面能够深入交流,并且在共同努力下,实现更为优秀的城市发展与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德国汉堡城市规划简评

城市规划原理德国汉堡城市规划简评

的、逐步的开发建设。
在规划之初,设计组首先明确基地 内必须保留的旧建筑,以及新规划 可建的用地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 功能混合布置。
前期建设是在港口西部原有码头基地上展开的。规划保留了原码
头的形态,利用原有河道作为街道和地块的划分,并通过桥梁将几个 地块联系起来; 在基地剖面设计上把以前作为港口使用的4.5~7.2 m的地坪标高提 升到7.5 m以上.以便有效地抵挡汛期洪水; 规划新建筑后退原码头岸线20 m再提升地坪。后退留出的区域将 作为滨水的散步道和城市公共空间。
汉堡市发展的经济圈。
汉堡旧城也是现在汉堡 市的中心城区,为保护古 城历史风貌,旧城的发展 受到立法的严格管制。现 在旧城成为主要的居民区 以及商业区、风景区,保 留大量新闻媒体的办公场 所。
汉堡的城市功能分 区表现出与旧城区及 规划新建的新港分布 密切的联系。
为配合城市发展,在这 三个传统工人住宅区中, 分布着密集的建筑和保 存完整的建于经济繁荣 时期的外墙,其中不乏 历史悠久的厂房、屠宰 场和一些商用内院。如 今,工人们基本都已迁 出,取而代之的是艺术 家、创意者、学生和不 断增加的收人较高的高 级学者。
汉堡港口新城则要求,每一幢建筑都必须具 备办公、住宅和公共开放空间三个功能,所谓 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对外营业的餐厅、商店、 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2000年的总图规划里并没有突出大 型公共建筑的概念, 在后期的规划调整 里,着重加入三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公 建,分别坐落于未来港口新城的西端、 中端和北端。
1. 汉堡是世界级港口,北德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德
国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三大 直辖州市之一;
2. 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德国新闻传媒与外贸
工业制造业中心;

城市街区案例形态学分析-德国汉堡 Hafencity

城市街区案例形态学分析-德国汉堡 Hafencity

建筑高度分析
大部分建筑的高度为4—8层,一方面保证容积率,另一方面保证在高层建筑标准之下, 9—14层这一类高层建筑大多分布在场地的角部,有利于形成地标性建筑,其影子也很 较少的对其他建筑产生影响,而1—3层的建筑很少,可能是一些滨水空间的服务型建筑。 建筑高度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建筑界面。在码头工业区的更新中,对建筑立面尺度进行 分解似乎已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国外对于滨水的产业建筑、仓库等的改造多侧重 于在这些建筑的底层架空或加建柱廊,以创造出类似街道墙的灰空间。
港口新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码头平台的使用方 式,将防洪岸堤与滨水步道相结合,根据不同的 防洪要求,设置了多种高度的堤岸,同时利用绿 化、步道、阶梯广场等元素将公共空间组合在一 起,创造形态多样的亲水空间。这样的设计既满 足了防洪规范的要求,又弱化了防洪堤的厚重感, 创造了多层次的河岸景观,同时满足游人观赏与 亲水的需求
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的主要道路贯穿场地东西向,还有一条轻轨路线从场地北面穿过场地,内部道路 顺应场地规划机理排布与场地内,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的疏密组织保证了Hafencity城内 与外部的紧密联系,而其内部交通也简洁高效。由于场地周围水系较为发达,所以滨水 的四周没有主要道路,主要道路分布在场地内部,通过场地之间的联系形成回路。港口工 业区的交通分为外部城市交通和内部交通两部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设 施建设的投入是促进港口区域更新的重要举措。人车分流对于港口工业区的更新也有极大 优势,常用做法是以高架的步行道将港口区域与市中心相连,车行交通虽然可顺利直达滨 水区但却位于下层车行道路上,直接通往停车场,而行人则采用步行方式。内部的步行交 通则使人与自然、建筑和城市开放空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增加了人们在港口区域内部 的停留时间,积极的带动了商娱办公的发展。

德国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的空间要素管理与协调

德国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的空间要素管理与协调

【摘要】德国经过长期的立法与规划管理实践,形成了联邦、州和地区的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空间管理机制。

三者除了在空间要素上各有侧重点,其依法管理的约束对象也存在差别。

综合的、跨地方的、指导性的空间秩序规划通过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约束公共机构,基于地方自治的城市规划依法对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管理,针对特定用途或综合用途协调的专项规划在特定项目上具有优先权。

本文基于对德国空间研究与州域规划学会和杜塞尔多夫行政区地区发展32号办公室的采访,对比了三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对法定的“双向反馈原则”和有关冲突协调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总结了德国规划实现有效空间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依法构建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有关德国规划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层次划分及相应内容的简要介绍,部分研究涉及其原则或理念以及法定规划及其许可制度,但未对其管理要素及协调机制进行总结。

德国联邦、州、地区的空间秩序规划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综合性特征,而城市规划则针对具体建设进行管理,专项规划注重特定要素或其与综合要素的协调,三者的管理要素具有明确的分工。

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基于法定“双向反馈原则”以及《空间秩序法》和《建设法典》对于规划冲突解决方式的明确规定,各层面、各部门的规划又实现了空间管理的有效协作。

了解各类规划要素的差异以及不同规划主体横向、纵向间的协调方式,是理解德国规划体系依法实现空间有效管理机制的基础。

1 德国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管理主体与管理要素1.1 德国空间秩序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德语Raumordnung一词所指的“空间秩序”具有综合、跨地方、指导性的特点,以《空间秩序法》(ROG)为基础,其成果“空间秩序规划”(Raumordnungsplan)以公共机构为约束对象。

相比地方层面以《建设法典》(BauGB)为基础,基于地方自治直接管理建设行为的城市规划(StadtPlanung),二者在法律基础、管理层级、实施主体和管理要素上具有明显的差别。

城市规划原理之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之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简介

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简介 ⼀、德国规划体系及建设规划图则 德国的地⽅规划,亦即城镇规划,包括两个部分:⼟地利⽤规划和建设规划图则。

1891年,法兰克福⾸先使⽤了⼟地分区的⽅法来管理城市⼟地。

它将城市区分为6个区,主要是确定城市⼟地利⽤性质,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体积(容积率)。

在住宅区和混合区内,为控制⾼密度住宅的发展,均规定每户占地⾯积。

从19世纪末⾄今,德国遵循1774年制定的普鲁⼠通法的规定: “⼀般情况下,每个所有者都允许拥有⾃⼰的地产和建筑,允许改建其建筑,但是不允许任何建设、改建损害和危害公共利益,损害城市和公共⼴场的外貌形式。

”为此,德国制定了关于防⽕、交通和⽇照的城市建设法规,确定了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制定了有关建筑⾼度、间距和院落⼤⼩的规定,20世纪以后,德国城市规划法认为,除了道路之外,城市的开敞绿地以及公共活动服务的建设⽤地也属于城市的公共利益,道路的宽度与其两侧建筑的功能和规模有直接的关系,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对这些建筑的功能和体量做出详细的规定。

⼆、美国城市规划体系及区划法 (⼀)美国城市规划概况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可分为两个层⾯:综合规划和区划法规。

综合规划是地⽅的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标以及⼟地利⽤、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的各分区和系统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性框架,不⾜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由于各州的⽴法差异,编制综合规划并⾮所有地⽅政府的法定职能。

区划法规是美国城市中进⾏开发控制的重要依据,在发展控制⽅⾯,区划是地⽅政府影响⼟地开发的最主要⼿段。

(⼆)区划法产⽣的背景 ⽆节制的滥⽤⼟地造成了城市卫⽣条件下降,阳光和新鲜空⽓丧失,⽕灾危险增加以及城市⾯貌和公共环境遭到破坏等恶果。

为了城市的整体利益,政府需要有管理城市⼟地的权⼒。

(三)区划原理 区划是将地⽅政府所辖的⼟地划分为不同的地块,对每个地块制定管理规定的规划。

从价值共享到空间共享--德国汉堡港口新城案例解析

从价值共享到空间共享--德国汉堡港口新城案例解析
1
专题策划 / Special Subject 等更为广泛的领 域。工业遗产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遗产价值 和经济使用价值,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 一定条件下存在着从遗产价值到使用价值的转化[2]。
一方面,工业遗产具有特殊的遗产价值。它既是 人类社会历史性的客观见证,又能够满足人类精神层 面的主观需求。遗产价值的高低决定了遗产是否需要 保护、是否可以更新以及如何进行保护和更新。
包含公共广场、公园、步道、交通空间和可对外开 放的私人公共空间在内的城市共享空间面积总和 达到67.6 hm2,占汉堡新城开发总用地面积的61% (图2)。这与荷兰公司KCAP和德国公司ASTOC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生活、文化、旅游、休 闲和商业的综合性大都市”目标相一致,充分利用 港口优势,将这里打造成了活跃的滨水城区。
# 李振宇,朱怡晨在《迈向共享建筑学》一文中提出“全民共享”“让渡共享”和“群共享”3种共享模式。 $ 钱强、王怀昌、沈箭、查君等11位学者和商业集团负责人于2013年3月在上海举行座谈,探讨城市综合体盈利和非
盈利的功能关系和发展趋势。
2
3.2.1 拓展开放区域 汉堡官方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港口新城中
Keywords: shared value; shared space; Hafen City; industrial heritage regeneration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理的论述中,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 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部署,引导着由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 的 社会管理格局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 治理格局的转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逐步的开发建设。
在规划之初,设计组首先明确基地 内必须保留的旧建筑,以及新规划 可建的用地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 功能混合布置。
前期建设是在港口西部原有码头基地上展开的。规划保留了原码
头的形态,利用原有河道作为街道和地块的划分,并通过桥梁将几个 地块联系起来; 在基地剖面设计上把以前作为港口使用的4.5~7.2 m的地坪标高提 升到7.5 m以上.以便有效地抵挡汛期洪水; 规划新建筑后退原码头岸线20 m再提升地坪。后退留出的区域将 作为滨水的散步道和城市公共空间。
汉堡市发展的经济圈。
汉堡旧城也是现在汉堡 市的中心城区,为保护古 城历史风貌,旧城的发展 受到立法的严格管制。现 在旧城成为主要的居民区 以及商业区、风景区,保 留大量新闻媒体的办公场 所。
汉堡的城市功能分 区表现出与旧城区及 规划新建的新港分布 密切的联系。
为配合城市发展,在这 三个传统工人住宅区中, 分布着密集的建筑和保 存完整的建于经济繁荣 时期的外墙,其中不乏 历史悠久的厂房、屠宰 场和一些商用内院。如 今,工人们基本都已迁 出,取而代之的是艺术 家、创意者、学生和不 断增加的收人较高的高 级学者。
1. 汉堡是世界级港口,北德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德
国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三大 直辖州市之一;
2. 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德国新闻传媒与外贸
工业制造业中心;
3. 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欧洲古城之一;4. 北德Biblioteka 化大都市,德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

用地规模—— 中心市区755平方公里, 周围卫星城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

仓库城不属于新城建设范围,
但对港口新城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从汉堡市中心进入港口新城,首先
看到的是仓库城高大的红砖建筑,
使人领略到这种特殊的港口氛围。
港口新城的交通路网体系与现有的城市路网相连,除尽量利用好原有
道路网外,在西区还提供了一套架空的人行路网体系。因为西区直面出 海口.为了保证极端气候条件下(如洪灾、暴风雪等)道路的通畅,单体 建筑设计了二楼的人行天桥,将各个办公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立于 地面之上的步行交通系统。

汉堡市年收入100万马克以上的市良比例在欧共体
中是最高的,德国最富有的城市。

自1919年开始,汉堡市就着手进行总体规划,在规
划中明确城市的发展布局是沿轴线呈放射状发展, 这一构思一直延续到现在。

1970年,市政府在原规划的构思上,作了进一步的
完善,但原明确的城市发展布局没有改变。

目前在汉堡市周边,已建设有24个卫星城镇,作为

评选委员会认为中标规划方案符合三个要求: (1)设计的港口新城能较好地实现与受保护
的仓库城和市中心旧城建筑相融合。
(2)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面向未来的城市 建设理念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充分的体现。 (3)将规划区巧妙地划为8个部分,既适应不 同的需要,又可以在10一20年内进行相互关联

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180万, 卫星城总人口250万人, 工作人员(包括外来务工)743万人, 人口密度为2261人/平方公里。

汉堡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德国的古
汉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北欧重要的水道ELBE
老城市之一。

河贯穿汉堡市中心,整个城市由水路和高速公路与
其他城市甚至整个欧洲大陆相联系。
汉堡港口新城则要求,每一幢建筑都必须具 备办公、住宅和公共开放空间三个功能,所谓 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对外营业的餐厅、商店、 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2000年的总图规划里并没有突出大 型公共建筑的概念, 在后期的规划调整 里,着重加入三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公 建,分别坐落于未来港口新城的西端、 中端和北端。


全市绿化覆盖率在 56%以上; 从右图汉堡绿地系 统规划图中,可以 看出绿道贯穿城市。
新城基地位于城市内城区域,并与城市中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距 汉堡市政厅和中心火车站仅10 min的步行距离。 这个新城区占地约1575平方千米,能容纳1.2万居民和4万雇员,同 时还将有办公室、小商店、住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