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合集下载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G、倒叙大家看完这么多可千万不要忘了做做题目巩固一下哦;来看看这些题目吧考拉网深圳九年级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记叙文之同步习题集。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及作用要说记叙文,它可真是咱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老朋友”了。

你想啊,咱们从小到大听的故事、读的小说,甚至是那种吐槽朋友的朋友圈,基本上都离不开记叙文的影子。

说白了,记叙文就是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咱们的生活,把那些看似普通的事儿,用最直白又生动的方式告诉大家,让人一听就能明白,甚至还能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就像是生活中的“讲故事”一样。

你可能会觉得,“哎,这不就是把事情说一遍嘛,能有啥复杂的?”其实不然,记叙文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把最简单的事儿,讲得像个大事件,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波动,让人在文字中看到“画面”,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

就是这些平凡的事,最能打动人。

比如,咱们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小事,最后却能让你记一辈子?这就是记叙文的魔力,它让枯燥的生活,充满了温度和色彩。

记叙文到底是怎么叙述的呢?它可不像那种正式的报告文或者学术论文,冷冰冰的讲道理。

记叙文更像是朋友间的闲聊,说到哪儿就到哪儿,甚至有时候讲着讲着就“跑题”了,但就是这种自由和随性,才能让人不觉得枯燥。

它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把一件事从头到尾讲清楚,也可以通过地点的转换,让读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跟随故事走一遭。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没有什么固定套路,不管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甚至是“我”跟“你”互相对话,都会让故事变得生动,增加感染力。

它强调的是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事实。

比方说,咱们写作文时,讲到一次旅行的经历,直接就从“我和朋友去旅游了”开始,那就没什么味道了。

可是要是从“我们背上背包,早早地就赶到火车站,满脑子都是期待的画面”开始,那种兴奋感是不是瞬间就能传递给读者?就是这样,记叙文通过这种细节化的叙述,让人仿佛能看到你当时的样子,感同身受。

它会让你特别容易沉浸其中,带着读者一起走进你描写的那个世界。

至于它的作用嘛,那可多了去了!它能帮助大家理解事件的全过程。

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光是看开头没啥意思,得一直看到结局,才能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1.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2、烘托人物××心情;3、表现××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例如:描写人物的胡子,属于外貌描写,适宜从人物心情、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1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情景,2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3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2、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3、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1、交代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x×命运、3、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之文章的主题(五)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和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方式,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记叙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首先,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增强读者的沉浸感。

描写可以包括细节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等。

细节描写可以从感官上描述人物的外貌、服装、气味,以及环境中的声音、味道和纹理等,让读者通过感官感受来了解故事中的情景。

动态描写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情感表达来使故事更加生动。

静态描写则通过描写静物的形态和特点来表达情感或营造氛围。

其次,对话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思想。

对话可以是直接的口头对话,也可以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对话。

通过对话的手法,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再次,时间顺序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合理地安排事件的前后顺序,可以展示出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和变化。

时间顺序可以是直线性的,也可以是倒叙、插叙等非线性的。

通过灵活运用时间顺序的手法,可以在故事中产生悬念和张力,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外,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设问等,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通过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

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

例: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 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3分) (11年山西《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注:可在平时进行适当地训练
例:说说本文属于哪一种叙议结合的 形式?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分)(11年山东青岛 《选择》) 答: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叙述了鲁 米斯在海啸来临过程中的义举及海啸后 死囚的真诚回报,揭示了相互信任的可 贵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表现手法
例: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 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 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 (11山西《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答:不好,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 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意思接近即可)
结构手法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2010达州市《那树》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 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 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 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 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 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 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15、类比: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 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 的联想。 16、烘托:它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 17、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点明 或深化主题;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点明主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 构美。 18、开篇点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使读者一 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总领全文、提纲挈 领,引出下文;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 感情基调。

【记叙文的顺序有哪些】五种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顺序有哪些】五种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顺序有哪些】五种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写作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注意写作的顺序。

一般说来,记叙文的顺序,常用到的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一、运用顺叙,条理清晰顺叙,即按照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这是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叙述方式。

采用顺叙,时间线索清晰,情节完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时间为序,如丰子恺的《竹影》一文,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完成文章的。

“吃过晚饭后”——“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间放出她的清光”——“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月亮渐渐升高了”,记叙了作者在院子里画竹影的经过,时间脉络非常清晰。

可以地点转换为序。

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作者从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可谓思路清晰。

其实,记叙文在叙述故事时,有些事件,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在顺叙上往往是一致的,在叙事过程中这些是可以综合运用的,尤其是在游记类的文章中更为突出。

但要注意,在运用这种方式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详略得当。

二、运用插叙,丰富内容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

这个事件大多是一个与主要事件相关的片断,不是文章的中心内容。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辅助主要事件,丰富叙述内容,使文章曲折生动、波澜起伏,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等。

如鲁迅的《故乡》中就有精妙的插叙。

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运用插叙,追忆少年时的闰土——“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突出了少年闰土的聪明伶俐与勇敢,与现在的闰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事件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等进行详细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如,当我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道:“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如同一块厚重的灰色毯子覆盖在头顶。

”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读者可以感受到雨天的阴暗和沉重。

2. 对话对话是另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以及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时,可以通过对话来体现:“‘我不会退缩,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小明大声说道。

”通过人物的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动作动作是一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紧张和焦虑时,可以写道:“小红手心冒汗,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情绪。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和心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写道:“小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仿佛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5.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时,可以写道:“他如同一只迷失的小羔羊,孤独地漫步在茫茫的原野上。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即结尾点题),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对比、衬托、铺垫、详略、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一)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照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对比手法的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___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

(二)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烘云托月”的就是衬托。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记叙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记叙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记叙的四种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顺叙。

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事件展开的空间,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逻辑等所进行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采用的就是顺叙法。

使用顺叙法的好处,是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首尾完整,甚至会收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表达功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述。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段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用的就是倒叙。

作者开头先写伯父去世后,好多人前来吊唁,“我”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接下来“我”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

倒叙打破了叙事的正常顺序,往往有强化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倒叙片段结束后正常情节的有效切入与衔接,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相互照应。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文章《十年后的礼物》,讲的是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

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以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本文在叙述达格妮参加音乐会的过程中,插入了她对十年前遇到的一件事的回忆,让读者了解到爱德华·格里格是个信守诺言的人,使人更加敬佩这位音乐大师。

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4、补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描述可以通过细致的叙述,展现人物、场景或事件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境。

•描述可以通过揭示细节、使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富有感官的词语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叙事•叙事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叙事通过时间序列的方式,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展示故事情节。

•叙事可使读者了解事件的经过、原因和结果,产生情感共鸣和代入感。

3. 对话•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

•对话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戏剧性,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对话的语言选择和对话场景的设置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抒发感情•抒发感情是通过表达作者自身情感来传达给读者。

•抒发感情可以通过描写内心世界、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化的语言来营造情感氛围。

•抒发感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情感色彩。

5.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或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意义的表达方式。

•比喻和象征可以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深度。

•比喻和象征可以给读者带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6. 反问和设问•反问和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和参与的表达方式。

•反问和设问可以使读者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作品的解读。

•反问和设问可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通过运用以上各种表达方式,写作可以更丰富多样,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鉴别情境和目的,恰当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将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7. 物象描写•物象描写是通过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特点进行描绘的表达方式。

•物象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事物有形象的了解,增加文章的逼真感。

•物象描写可以用来衬托人物情感或烘托氛围,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8.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表达方式。

•时间顺序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改变。

高考语文写作记叙文八种叙事手法

高考语文写作记叙文八种叙事手法

高考语文写作记叙文八种叙事手法记叙文八种叙事手法:第一人称叙事法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第三人称叙事法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

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_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_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_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记叙文以叙事为主,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高分?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引联式: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

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或一封书信等。

寻访式: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其中,“寻访经过”是记叙的重点。

“寻访感想”部分应简洁,情和理并举。

转情式: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其中,“恨的淡化”和“爱的萌生”之间要有过渡的语句。

议论式:议论评价——具体叙写——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其中,“具体叙写”部分应分段形成并列式或层递式结构,展开记叙描写。

技巧【2】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素一: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

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

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文体。

在写作记叙文时,采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人物刻画在记叙文中,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因此人物的刻画至关重要。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人物刻画:1. 以描写外貌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的相貌、身材、衣着等来展现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根据外貌特征形成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2. 通过言行举止展示性格: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

3. 透过内心独白展示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等方式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二、情节铺陈情节是记叙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合理的情节安排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以下是几种情节铺陈的方法:1. 线性叙述: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一叙述事件的发生与演变。

这种方式比较传统,适用于简单的故事情节。

2. 倒叙叙事:先揭示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闪回等方式揭示事件的发生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吊足读者的胃口,增加故事的悬念性。

3. 平行叙事: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平行发生的情节,通过反差和对比来展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描写细节描写细节能够为故事增添生动感和真实感。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以下是几种描写细节的方法:1. 描写视觉细节:通过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图像。

2. 描写听觉细节:通过描绘声音的大小、音调、音色等,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增添现场感。

3. 描写嗅觉、味觉、触觉细节:通过描述气味、味道和触感等感官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①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事物的一些特性,赋予事物以一定的象征意义,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马说》《海燕》、《爱莲说》等。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或含蓄的情感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②烘托(正面和侧面):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爱莲说》中写菊花和牡丹。

作用:通过描写……从侧面(正面)烘托,突出人或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

③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人、事、物或一种人、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与××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或情感)④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⑤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如《白扬礼赞》中“白杨树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用:更加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

⑥侧面(间接)描写:通过侧面描写他体来陪衬主体,烘托出主体的××性格、品行。

如《口技》、中描写观众的反映;《陌上桑》中写罗敷之美。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⑦伏笔和铺垫:为下文出现的人或事预先提供一种提示或暗示。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⑧照应前后出现相似的内容,构成照应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导读: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在考试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更加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一、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触摸中考]:一诺千金 (陕西2004年中考试题)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

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

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

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

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

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

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

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

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问题: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触摸中考]: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莱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硬。

我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

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

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

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

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

”我当然没有要—条。

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

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

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问题:为什么文章开头就交待“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请具体说明。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触摸中考]: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湖北黄冈2004年中考试题)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

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

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

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

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

然而,别处竟然没有。

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②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

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

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

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③……④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

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

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问题: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④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五)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触摸中考]:洁白的木槿花 (杭州市2004年中考试题)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

”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

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

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

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几天,右腿就废了。

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

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

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

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

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

钱的事,不要说起。

"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

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

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

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

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

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元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