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课堂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见闻,写成 “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官军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
州同谷到达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蜀中军阀
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后,他再度
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
湘江。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
PTP课件
4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
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
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
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
忧国思乡 (2)复活诗境
根据诗歌的情感主调,诗改写成写景抒情散文
PTP课件
10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
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
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使
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
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地感到阴沉压抑、动荡不安。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 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 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被称为 “诗史”。 他则被尊为“诗圣” 。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
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
Fra Baidu bibliotek
术的集大成者。
PTP课件
14
秋 夔州秋景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兴 心灵震荡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天到黄昏
伤景
伤己
伤时
PTP课件
PTP课件
2
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杜甫由 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 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 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 缓地起伏,这就是所谓顿挫。沉郁是指其 感情的深厚博大,顿挫是感情表达特点。
PTP课件
3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赴洛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之一 《登高》
PTP课件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 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 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 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 首。有《杜工部集》。
身体和心情十分恶劣
国家依旧是兵祸连结,民不聊生
PTP课件
6
寓居夔州的两年间,杜甫的创作已抵达了 另一个境界
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阔大 将个人的苦难和国家、时代苦难融为一体
PTP课件
7
秋兴八首
大历元年(766)夔州
PTP课件
8
1、题解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 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 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 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 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
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我清晰
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
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
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
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在
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使我更平添了一许孤独、
“感时花溅泪”
“故园心”,思乡之心。
“便下襄阳向洛阳”PTP课件
1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催刀尺”,即催人拿起剪刀、量尺。
“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 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 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
清·黄仲则“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 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 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 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兴》、《三绝句》、《岁晏行PT》P课件等大量名作。
5
写作背景
这二首诗作于大历元年至大历二年(766—767) 期间,都是杜甫晚年病困旅途、滞留夔州时的作品。
一位迟暮之人
一位十足的离乱之人
一位天涯游子
忧伤的客子愁绪。
PTP课件
11
(3)品读鉴赏—— 以关键词语为突破口,唤起生 命的共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 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 大方家数。”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萧森”,萧瑟阴森 。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 时代苦难,悲秋伤景,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 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 的艺术精品。
清·黄生《杜诗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
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PTP课件
9
2、文本解读
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 (1)抓住诗歌情感主调——悲秋感怀、自伤漂泊、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PTP课件
12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 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 打算很快出峡,经洛阳回长安。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 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