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在干事创业活动中敢于突破、勇于站队、勇于尝试,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一,要培养敢于创新的勇气。
开拓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党员干部的良好品格。
在新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培养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认真观察新实践、新发展,尊重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果断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二是要树立敢于开拓创新的思维。
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将改革发展放在首位,做到一心一意谋改革、全力以赴促发展,对于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大胆地改、坚决地革,并且要持之以恒,绝不能鼠目寸光、裹足不前,更不能成为烂尾工程。
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情壮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三是增强敢闯敢立的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是我们党的优良品格和宝贵经验,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保证。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寻找突破口,敢于突破,敢于站出来,敢于尝试,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创新发展。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这四个“一定要”,揭示了坚持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性。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也要全面把握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因此,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综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与时俱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开放呈现了新的局面。
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局面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就必须发展生产力,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以先进的生产力取代落后的生产力。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那部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1.坚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活的理论体系,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来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贴近实际,关注人类实践运动中的新问题,反思和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路径。
2.注重继承与创新。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髓,又要与现实的需要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意味着要承继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和修正,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
3.开展跨学科研究。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进行良性互动和交叉融合。
比如,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进展,来深化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论探讨。
4.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指导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它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实践,回应人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理论的发展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启迪,将哲学思想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立足于当下实际,坚持开拓创新,注重跨学科研究,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生命力之所在
马克思主义09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党的十六大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精辟论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我以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生命力之所在。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170余年的风风雨雨,也经过了一个多半世纪的考验,仍然坚守在指导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线。
那是不是就可以依此说马克思主义是至极真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真理,但卡尔.马克思这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却不一定是千年最伟大的预言家,他不可能在19世纪就预见到20世纪、21世纪的一切社会变化,穷尽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
况且,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中国制造”,也不是为中国制造,马克思主义这个飘荡的“灵魂”只有“附着”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具体实际这个“躯体”上,才能获得新的生命,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十六大正是把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而且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而在马克思主义170余年的历史中,正是不同国家的人民及其政党在不同阶段的革命实践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知道。
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新张继承(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党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一个多半世纪的实践证明了的。
从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与时俱进没有止境。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一)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
创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后感创新,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不变的话题。
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我们需要在科学的理论上做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曾经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具有时代的性,需要随着时代和潮流不断的被创新,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然,我们在思想上也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不能一味盲从,能够淘汰陈旧的观点,创造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的观念。
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应该能够概括总结当今思想认识和实践的成果,能够针对当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这样才是发展的理论。
在行动上,我们需要依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受到了重创,十年之后,当我们抵抗禽流感的来袭时,我们从容了很多,能够及时控制疫情,这便是科学不断发展的成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2006年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
这可以说是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除了要克服海拔高的因素外,更不能在建造的过程中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但是,在建造铁路时,保护高原动物植被不受惊扰和破坏,严格保证江水不受污染。
青藏铁路完全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穿越可可西里时有没有给栖息在那里的动物带来惊扰。
这真正做到了在不断发展科学的同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也是迅猛的,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到还在太空漫游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我们在十年间从把人送上天空到宇航员能够出仓活动,这每一个举动都是重大突破。
坚持科学发展是把我们国家送上强大的必由之路。
作为党的积极分子,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的基础上,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完善自己。
坚持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展现祖国生机勃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创新创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见解
关于创新创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见解【摘要】党的二十大,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道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力和新优势重视创新就是重视发展,谋求创新就是谋求振兴。
随着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中国化,我们的社会也进入了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合流期。
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中国化,不仅影响着我们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引领着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为当前社会形态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人创新”,新时代青年正是创新创业的主力,越来越多的青年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选择自主创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光添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结果,也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创业、创新精神、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创新创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新时代下的经济全球化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需要能够将创新创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的人才。
在二十大背景下,更需要进一步用创新带动创业,通过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性飞跃。
广大青年企业家要以马克思中国化的产物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两者结合起来,促进时代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坚守正创新,勇往直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受教育程度增加、受教育范围扩大的同时,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增加。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
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邓小平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什么是与时俱进?我个人理解,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使理论在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取消的态度。
有“两论”:一是“疏远论”,认为中国国情“特殊”,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二是“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能指导中国前进。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无论是“疏远论”还是“ 过时论”,都是十分错误、十分有害的。
没有马克思主义,要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今天这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那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任何其它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第二种态度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态度。
这种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
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迷信化。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左”倾教条主义的亏,曾经使我们的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三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研究论文贯穿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的思想主题是“与时俱进”。
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关键都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在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与时俱进的建设步伐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从实践上看,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指导思想上看,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不仅体现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中。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空定位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特有的真理边界和适用范围,有自己存在的理论时空,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域内,理论具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当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的时候,一般的理论由于无法面对新的实践环境而从此就终结了自己的理论生命。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并非是有超边界和超时空的功能,而是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当社会实践在时间的变化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马克思主义总能把这些新的矛盾统摄到自己的理论观照范围中来;当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把现有的理论内容简单移植过来,或照抄照搬别处的成功经验,而是在认识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特有的内外矛盾过程中创造新的理论质点。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随着社会历史时间的变迁而改变其形式或内容,以适应时间的变化引起的社会实践的主客观条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情况的变化;其二,随着地域空间的变动而改变其形式或内容,以适应应用范围转移或扩大而面临的不同地缘特点,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社会心理、生产力水平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与时俱进”中的“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范畴,而是一个时空范畴,它实际上指称的是“社会历史时空”,社会历史时间和社会实践空间的变迁都会推动马克思主义产生新的理论飞跃。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1872年,一部伟大的作品《共产党宣言》问世,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为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了强有力地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生命力的理论成果,就因为它是与时俱进的。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那样,不管未来25年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而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真理。
首先,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
革命领袖列宁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领导俄国人民结束了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从这一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得到了证明。
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诗经实践证明的,正确的,能够引导人民走向未来美好明天的理论。
但是,没有任何理论是一成不变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才能充满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
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十月革命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主要代表,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逐渐形成。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国梦,这些理论成果,都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而具体的又可以体现为一下三点: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立足国际国内大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讲话》不论是总结历史经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提出任务,展望未来,都突出了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品格。
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正如《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
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
认识真理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改造世界也是不断前进的过程。
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党同志都绝不能固步自封,绝不能畏惧艰险"。
80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按照《讲话》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积极自觉地做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展的要求。
《讲话》从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开始;以两个100年的回顾展望结束,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理论与时俱进的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我国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的理论。
主要从历史文献的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说明不断开拓创新才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法则。
标签:与时俱进;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纵观历史,革命和建设的成功都是以理论的与时俱进为前提的。
1847年,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发生”的问题。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又强调“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在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当然,恩格斯、马克思在这里说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联合行动”的结果,可以是“同时胜利”,也可以是“一国数国胜利”。
正是由于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有巴黎公社的出现,才使世界无产阶级有了斗争的理论武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的系统周密的研究,证明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肯定了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1915年,列宁在《论联邦的口号》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一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1916年,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列宁再次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与时俱进——让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
与时俱进——让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思想。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中,首要和核心的一条,是确立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云:“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与时俱进已经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而提出来了。
1.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突出强调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僵化模式、僵化观念的束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党的思想路线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怎样科学地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深刻指出:“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后感
创新,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不变的话题。
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我们需要在科学的理论上做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曾经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具有时代的性,需要随着时代和潮流不断的被创新,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然,我们在思想上也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不能一味盲从,能够淘汰陈旧的观点,创造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的观念。
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应该能够概括总结当今思想认识和实践的成果,能够针对当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这样才是发展的理论。
在行动上,我们需要依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受到了重创,十年之后,当我们抵抗禽流感的来袭时,我们从容了很多,能够及时控制疫情,这便是科学不断发展的成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2006年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
这可以说是难度最高的一条铁路,除了要克服海拔高的因素外,更不能在建造的过程中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但是,在建造铁路时,保护高原动物植被不受惊扰和破坏,严格保证江水不受污染。
青藏铁路完全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穿越可可西里时有没有给栖息在那里的动物带来惊扰。
这真正做到了在不断发展科学的同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也是迅猛的,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到还在太空漫游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我们在十年间从把人送上天空到宇航员能够出仓活动,这每一个举动都是重大突破。
坚持科学发展是把我们国家送上强大的必由之路。
作为党的积极分子,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的基础上,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完善自己。
坚持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展现祖国生机勃勃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