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唢呐配喇叭》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五线谱)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其轻快活泼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以及浓郁的湖南民歌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使学生能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欢乐情感和民间音乐的韵味。
2.艺术表现:通过学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等要素,并用自然、欢快的声音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设计意图:采用逐句教唱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精准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音准,通过教师的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技能,并且让学生初步体会湖南民歌风格在旋律上的独特表现。
3. 当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哼唱歌曲旋律后,教师引导学生加入歌词进行演唱,先分段演唱,然后再完整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以及情感表达,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表现出民间音乐演奏的欢乐和热闹。
3.合作学习策略:安排小组合作进行演唱、表演创编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相互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完成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
4.启发引导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同时强化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感知和记忆,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铺垫,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歌词所描绘的唢呐与喇叭的演奏场景,感受民间音乐的欢乐氛围。
2. 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哼唱,先从慢速开始,让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的示范,然后跟随教师的弹奏进行哼唱,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哼唱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尤其是对一些装饰音和滑音的哼唱指导。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教案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学习《唢呐配喇叭》,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歌词及旋律。
2. 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歌词和旋律。
2. 难点: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技巧以及节奏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关于唢呐和喇叭的演奏片段。
2. 乐器:唢呐、喇叭。
3.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唢呐和喇叭的演奏片段,引起学生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两种乐器,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 教授歌曲《唢呐配喇叭》: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学生担任唢呐或喇叭的角色,其他学生伴唱。
4. 合奏练习:各小组分别演奏和伴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竞赛,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2. 邀请唢呐和喇叭的演奏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两种乐器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创作关于唢呐和喇叭的绘画作品,展示他们对歌曲《唢呐配喇叭》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演唱技巧。
2. 通过小组合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关注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的表现,如知识竞赛、绘画作品等。
八、教学建议1. 在教授歌曲时,注意节奏和音准的训练,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2. 对于演奏技巧,可邀请专业演奏家进行课堂教学或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3.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如收集有关唢呐和喇叭的资料、观看演奏视频等。
九、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 对于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技巧,可以采用分步骤教学,先从简单的吹奏技巧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演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演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唢呐配喇叭》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民间唢呐曲调为基础,旋律欢快,节奏感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唢呐音乐的独特魅力。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唢呐这种乐器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介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唢呐乐器,认识唢呐的演奏姿势和基本吹奏方法。
2.学会演唱《演唱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感受民间音乐的特点。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唢呐的基本吹奏方法。
2.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唢呐演奏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唢呐的演奏方法。
2.口授法:教师教授唢呐基本吹奏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法:聆听唢呐音乐,感受唢呐音乐的独特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唢呐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唢呐,进行实地操作。
2.乐谱:《演唱唢呐配喇叭》歌曲乐谱。
3.教学音频:唢呐音乐及歌曲音频。
4.教学视频:唢呐演奏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唢呐音乐,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唢呐音乐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唢呐乐器,让学生对唢呐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演唱唢呐配喇叭》乐谱,讲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学习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教授唢呐基本吹奏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各组练习,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唢呐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唢呐音乐的多样性。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和喇叭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2)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唱、演奏等活动,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歌曲《唢呐配喇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唢呐、喇叭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唢呐和喇叭的合奏曲,让学生感受它们的音乐特点。
(2)介绍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方法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1)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设计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方案,可以是独奏、合奏或其他形式。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学生展示演奏成果,进行演奏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
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族音乐,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欣赏、模唱、演奏、小组合作学习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唢呐配喇叭》 ︳人音版 (五线谱)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激发对民歌的学习兴趣,为歌六、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教学1.无伴奏师生对唱:师生问好。
师:音乐大本营,生:天天好心情。
(师生一起欢呼:耶!)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生:亲爱的徐老师,您好!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这里有美妙的声音,这里有动听的音乐。
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场特殊的婚礼,快坐上我们的小汽车,准备出发喽!2、听智慧树主题曲《去郊游》,师生律动。
师:在去往婚礼的路上,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婚礼的请柬,来看一下:反义词节奏练习。
对呀,今天小老鼠吹奏的迎亲曲就叫《唢呐配喇叭》,这两种乐器呀,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
在许多喜庆的场合,都会演奏它们,比如结婚呀,过年呀,能增添节日的喜庆,大家说对不对呀?(二)聆听歌曲一起解疑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歌曲里面,唢呐和喇叭,有什么不一样?(音色,形状),这两种乐器音色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
现在,老师要读一读歌词,老师,要考考大家,谁的耳朵更灵?你听,老师的声音,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在哪儿发生了变化?(随伴奏音乐,安节奏朗读歌词,强弱对比;律动表演读歌词)师:很多同学,都在模仿老师,你听出老师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以聆听全曲辨别唢呐喇叭的音色,再过渡到聆听纯的喇叭和唢呐的音色,层层进入,由浅入深,加深孩子们音乐基础的学习。
(三)歌曲学习唱出味道1学唱歌曲(识读简谱)分四步走:张大嘴默唱----出小声内心听到---同伴听到---老师听到。
师:孩子们,你们再来听一次这首歌曲,你们听听,你认为歌曲哪里最特别?对歌曲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生:老师,我觉得里乐拉里乐拉很特别。
师:是的,里乐拉在这里是一个衬词,为歌曲增添气氛的作用,同时,唱“里乐拉、里乐拉”的时候,仿佛就像一位神气的吹奏者。
为歌曲增添了形象性呢!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老师神气的边做动作边示范唱这句衬词,强弱对比,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有让孩子们学习充满兴趣。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活泼的节奏展现了唢呐和喇叭的和谐搭配,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充满活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两种乐器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让学生了解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
2.对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介绍唢呐和喇叭的特点,讲解歌曲背景。
3.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唢呐配喇叭》,感受音乐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器图片、音乐欣赏等。
2.乐器:唢呐、喇叭等民族乐器。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
七.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氛围。
提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两种乐器?它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简要介绍它们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式。
同时,播放不同版本的《唢呐配喇叭》歌曲,让学生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民族乐器可以配对演奏?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配对乐曲。
二年级上册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这是一节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唱歌课。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们在亲身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的创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三课《唢呐配喇叭》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手法。
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附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
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电声音乐模拟的唢呐、喇叭的音响效果,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热闹、欢乐的气氛。
四、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通过观察聆听由喇叭、唢呐吹奏的乐句,初步了解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与形状特点。
3、学习表演前踢步、后踢步,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4、运用节奏乐器伴奏,能掌握并运用节奏型“XXX”、“XX|X-|”对不同情绪的歌曲进行伴奏的编配。
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难点:唱准一字多音部分、准确吐字六、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乐器、手绢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目标1、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表演《星光恰恰恰》2、导入:在刚才的表演中,我们拍的节奏是那个?小黑板出示节奏:(1)“XX”(2)“X-”(3)“XXX”、指名选择师播放《唢呐配喇叭》伴奏,播前要求:认真看、听:节奏“XXX”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地方拍的?再听,随教师拍节奏:“OO|XXX”,听到有什么乐器演奏?出示唢呐与喇叭的两张图片,提出疑问:今天我们学的歌曲与这两样乐器有关,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让我们听听歌曲吧!3、播放范唱录音《唢呐配喇叭》,指名谈乐器:“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
教师解释:喇叭长,唢呐短。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喇叭配唢呐-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音乐教案-喇叭配唢呐-人音版(简谱)(2023秋)涉及以下内容:
1.简谱基础知识:复习五线谱音符、节奏,学习简谱中的高音、低音符号及相应的唢呐、喇叭音色。
2.歌曲学唱:《小放牛》(含唢呐、喇叭部分),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注演奏。
2.教学难点
(1)音准把握: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
突破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多进行音阶练习。
(2)节奏感培养:部分学生对节奏掌握不够熟练,容易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加强节奏感训练。
(3)乐器吹奏技巧:学生在吹奏唢呐、喇叭时,容易出现吹奏方法不当、音色不理想等问题。
突破方法:教师现场演示吹奏方法,学生多练习,相互交流经验。
(4)团队协作:在合奏练习中,学生需要克服的团队协作难点。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音乐表现力:学生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
4.激发创造力:在乐器体验环节,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吹奏方法,培养敢于挑战、勇于尝试的创造力。
5.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唢呐、喇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简谱知识:熟练掌握简谱中的高音、低音符号,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举例:《小放牛》歌曲中,学生需正确识别并演唱出简谱中的高低音。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唢呐和喇叭的音色,以及它们在合奏中的搭配效果。这让我意识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是提高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引导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大海的不同,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忠于祖国。
知识目标: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风暴”带来的《海上风暴》知道是什么因素(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让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紧张的情绪。
2、知道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情感目标:通过对《海上风暴》一课的学习知道创作背景,了解歌剧的主题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
从而知晓珍惜亲情热爱祖国教学难点:把抽象音乐立体直观化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复习对比歌曲风格不同,并且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
教法学法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
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整个课堂融入在音乐的海洋中,无论是复习还是导入与欣赏无不充满音乐的动力。
在音乐让学生体验音乐盛宴的同时,不仅在耳朵而且也在肢体上让学生产生主动表现的欲望。
充分满足低年段孩子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1、音乐导入闭目清心设问:1)听到音乐你想到什么(欢乐的海洋)2)看过什么样的大海。
3)导入ppt,不同的海洋图片4)复习《海》(温柔的海洋)。
总结:大海的形态,平静的时候,欢快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所创作一首关于大海的曲子。
(二)作者简介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1、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照片,民族浪漫主义音乐家。
介绍爱国、爱家乡。
2、作品背景介绍《皮尔金特》第五幕间奏《金特返乡》《海上风暴之夜》(三)、欣赏全曲初听1、1)设问:听到这样的音乐你看到怎样的情景?闪电、雨、雷声2)如果海上有一艘船,并且你也在船上,那么你会感受到怎样的情绪?紧张、恐惧。
2、设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回忆一下:因为声音大、速度快。
3、想想一下如果你在培尔金特的船上你会做些什么?降下风帆,保存货物复听1、让我们再次欣赏并且感受一下风暴中的船只,通过直观的影片与头脑中的音乐形象相互关联(ppt完美风暴)(四)编创与肢体模仿海中船上的人。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

四、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用铃鼓和响板两种乐器编创不同的节奏为歌曲《唢呐配喇叭》伴奏。
2.拓展作业:
选择其他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如:沙锤、响板等)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设计作业,开发同学们对乐器的认知,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对乐器的热爱,训练同学们的乐感和节奏感。)
师:你能用三角铁来演奏吗?谁来试一试?
生:示范。
师:你真棒,给她鼓励鼓励。
师:请仔细观察节奏条,老师用三角铁来演奏一遍,请听!(教师示范)
师:现在请二组的小朋友轻轻拿起你的三角铁,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学生示范)
(设计意图:课件首先出示节奏,并标明“休止符”让同学们立马就能反映哪些休止符停顿一拍,哪些休止符停顿半拍,便于同学们对知识节奏的掌握,在教师示范后请同学们跟着演奏,可以更大程度的对本田节奏及时练习,提高同学们对乐器的喜爱。)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师:接下来老师介绍一下铃鼓的演奏方式,铃鼓的演奏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左手持鼓,右手呈空心状拍击鼓面,发出声音,像这样(教师示范)第二种,直接振动铃鼓,使周围的小圆片发出沙沙的响声,像这样(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铃鼓演奏方法更加生动形象的教会同学们如何演奏铃鼓,让同学们学习更方便、快捷。)
(五)为歌曲伴奏:
师:孩子们真棒,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两条节奏为这首歌曲伴奏吧(播放PPT)
(设计意图:及时让同学们将所学节奏为歌曲伴奏,让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完成本节课的重点任务。)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家今天大家表现真棒呀,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唢呐配喇叭》伴奏,同时还学会了“休止符”的演奏,可谓是收获满满。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教案学科领域:音乐年级:二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2. 能够跟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唢呐配喇叭》。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唢呐配喇叭》,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
难点:理解并感受唢呐和喇叭的特点,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歌曲《唢呐配喇叭》2. 唢呐和喇叭道具3. 动作示范视频或图片4.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引导学生关注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
2. 认识唢呐和喇叭:介绍唢呐和喇叭的特点和魅力,展示唢呐和喇叭道具。
3. 学习歌曲:教唱歌曲《唢呐配喇叭》,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4. 动作编排:根据歌曲节奏,教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歌曲。
5. 练习与展示:分组练习,每组展示动作,互相观摩和学习。
6. 音乐欣赏:播放其他唢呐和喇叭曲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两种乐器的魅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演歌曲《唢呐配喇叭》,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段以唢呐和喇叭为主题的音乐表演。
2. 邀请唢呐和喇叭的专业表演者,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和互动。
3. 开展校园乐器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歌曲学习效果:检查学生学会歌曲《唢呐配喇叭》的程度,以及动作的准确性。
3.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唢呐和喇叭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表演歌曲《唢呐配喇叭》,分享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唢呐配喇叭|人音版(简谱)(2023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其次,在学习《唢呐配喇叭》的主旋律时,我采用了简谱识谱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少数学生对简谱识读存在困难。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简谱识读的小环节,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简谱知识,提高识谱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唢呐的基本构造、演奏方法和《唢呐配喇叭》的主旋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唢呐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唢呐配喇叭》的音乐课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些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简谱识谱:阅读简谱,并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难点解析: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读存在困难,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如游戏、互动等,帮助学生克服识谱难题。
唢呐配喇叭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唢呐配喇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从外形和音色上分辨喇叭和唢呐..2.方法与过程:通过聆听、模唱和跟唱的方式来学习歌曲..通过打击乐伴奏来表演唱歌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二.教学重点:节奏的训练;以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能够做到表演唱..三.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老师画的这两个乐器吗同学回答哦;有的同学很聪明;猜对了一个;那还有一个乐器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这首歌曲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找出答案..第一次聆听;回答问题同学们真聪明;长的是唢呐;短的是喇叭;我们今天就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刚才大家聆听的唢呐配喇叭..同学们对这两种乐器所什么了解能告诉老师吗同学回答哦;你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再帮大家补充一下;唢呐;是中国民族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喇叭. 也是;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声音浑厚;低沉.. 同学们刚才已经在外观上能够分辨这两种乐器了;那从声音上能够分辨吗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听到唢呐和喇叭时;就大声告诉老师..2.模唱跟唱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好几次了;相信大家都会唱了;那么;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吧;第一次;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老师唱..学习歌曲;通过模唱;跟唱的方式来学习3.打击乐伴奏哦;大家唱得非常好;光是唱歌;老师觉得太单调了;我们一起来给歌曲伴奏吧;老师这里正好有两条节奏;可以为这首歌曲伴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节奏练习用握拳和拍掌的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熟悉节奏过后;再分发乐器进行乐器伴奏4.分组编创活动分组进行对歌曲编创活动;老师参与同学们的编创活动;最后请同学上台表演..小结:今天的音乐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一首新歌曲;还认识了两种新乐器;他们叫要怎么分辨呢非常棒;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乐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音乐课吧~好啦;下课..。
《唢呐配喇叭》教案2篇

《唢呐配喇叭》教案2篇唢呐是中国传统民乐器之一,喇叭则是西方乐器。
这两种乐器在吹奏技巧、音色特点以及音乐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将它们结合起来演奏,却能产生出一种奇妙的音乐效果。
本文将探讨《唢呐配喇叭》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教案设计《唢呐配喇叭》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奏这个组合曲目,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唢呐和喇叭的基本知识和音色特点;2.掌握唢呐和喇叭的基本演奏技巧;3.学会合奏和演绎《唢呐配喇叭》这个曲目;4.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唢呐和喇叭的基本介绍:包括起源、制作材料、外观特点等;2.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音域、音色控制等;3.学习并合奏《唢呐配喇叭》这个曲目:分析曲目结构和乐感,练习和合奏曲目的各个部分。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唢呐配喇叭》演奏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唢呐和喇叭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或实物,介绍唢呐和喇叭的外观特点和发音原理;3.教授唢呐和喇叭的基本演奏技巧:分别对唢呐和喇叭的演奏姿势、吹奏方法进行示范和指导;4.学习和合奏《唢呐配喇叭》:分析曲目结构,分组练习各个部分,然后逐渐合奏整个曲目;5.巩固和评价:反复练习曲目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和创意。
第二篇:教案实施在实施《唢呐配喇叭》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唢呐和喇叭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合奏和演绎《唢呐配喇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个性发展法: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展现个人特色和创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
二、教学材料为了实施教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唢呐和喇叭的实物或图片:用于介绍乐器的外观特点和发音原理;2.《唢呐配喇叭》的乐谱:用于指导学生合奏和演奏曲目;3.录音或视频:用于引入和示范演奏。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唢呐和喇叭的音色。
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听唱法、练习法、合作表演、启发引导……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课件养成教育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学会分享与同伴在合作中的快乐.一、情境导入1.导入: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首先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活动活动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如果你听出来了请用动作来告诉我。
(再次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二、新歌教学1.复听问题:音乐我们听完了,那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呢?(这段音乐是二拍子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感受到的呢?(拍手拍肩等)2.再听问题:那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湖南的小朋友是用什么乐器来为它伴奏的。
(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是用什么乐器来为它伴奏的?(用喇叭和唢呐伴奏的)是的,今天老师为大家要介绍的就是这两种乐器。
它的名字就是唢呐和喇叭。
(出示唢呐和喇叭的图片)3、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1)读歌词。
a学生跟教师分句读歌词。
b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读歌词。
(2)学生听录音默唱歌曲。
(3)学生小声跟录音演唱歌曲。
(4)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5)师生接唱。
a.师生接唱。
b.学生分男女声接唱。
(6)学生集体演唱歌曲。
(7)解决难点:小朋友指出哪一句还不会唱,老师指导解决。
教师重点解决:(8)集体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演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现在就让我们敲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吧。
2.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来表演一下,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3唢呐配喇叭-人音版

在本次《唢呐配喇叭》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对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区分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分析来提高他们对乐器音色的辨识能力。
其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对部分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尤其是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掌握。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知和模仿节奏,但效果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节奏练习,如编排简单的身体打击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节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唢呐和喇叭这两种民族乐器的基本概念。唢呐是……(唢呐的构造和音色特点),喇叭是……(喇叭的构造和音色特点)。它们在民族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为乐曲增添独特的韵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唢呐和喇叭在实际音乐中的配合与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美妙的音乐效果。
-唢呐和喇叭的音色区分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反复听辨来提高识别能力。
-在集体合作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性,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感,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尝试创作和表现。
举例解释:
-对于复杂的节奏,教师可以使用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知和模仿节奏,逐步克服难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唢呐和喇叭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探索欲望较强,也让我更加坚信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演唱 唢呐配喇叭-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唢呐配喇叭-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唢呐和喇叭这两个不同的乐器。
2.了解人声作为一种乐器,与唢呐和喇叭合奏的搭配方式。
3.理解三种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学会如何进行乐器合奏。
4.通过演唱唢呐配喇叭的曲目,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并增长音乐知识。
二、教学准备1.唢呐和喇叭。
2.唢呐和喇叭演奏的音乐曲目,以及歌曲伴奏。
3.学生可以边唱歌边演奏乐器的座位安排,确保唢呐、喇叭、学生之间的摆放合理。
三、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在课前10分钟左右,老师向学生介绍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
并带领着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何种类型的音乐风格适合使用这两种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通过示范演奏唢呐和喇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两种乐器的声音。
2.合奏体验当学生对唢呐和喇叭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老师可以介绍唢呐配喇叭演奏的曲目。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播放仅含歌曲伴奏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跟唱歌曲。
接着,老师拿起唢呐进行演奏示范,然后邀请学生一起演奏。
当学生逐渐调整好唢呐演奏的音调时,老师又出示喇叭,并进行喇叭的示范。
接着,带领学生和唢呐共同演奏出完整的曲子,用现场合奏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乐器体验。
3.创作发挥当学生逐渐了解了唢呐和喇叭的特点,并明白如何组合合奏乐器时,老师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唢呐和喇叭可以配合演奏?如果使用其他乐器会怎样?能否发挥自由创意设计出新的曲目?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音乐元素的提示,让学生进行创意发挥和自由表达。
在学生的自由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进行演奏合奏,并与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围绕唢呐和喇叭合奏的话题展开,通过实践演奏和自由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乐器音色和合奏技巧,提高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本节课让学生在互动中领悟音乐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感悟,达到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唢呐配喇叭教案范文

唢呐配喇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唢呐及喇叭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掌握唢呐和喇叭的基本演奏方法;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唢呐及喇叭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掌握唢呐和喇叭的基本演奏方法。
三、教学准备:1.唢呐和喇叭;2.相关教材、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步骤:1.引入引导学生讨论唢呐和喇叭的外观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乐器。
2.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唢呐和喇叭的演奏音频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感受到这两种乐器的独特魅力。
3.学习唢呐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b.与学生一起观察唢呐的外观和构造,让学生了解唢呐的吹口、指法和吹出的音调等演奏技巧;c.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基本的唢呐吹奏练习,并进行音调和节奏的训练。
4.学习喇叭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b.与学生一起观察喇叭的外观和构造,让学生了解喇叭的吹口、指法和吹出的音调等演奏技巧;c.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基本的喇叭吹奏练习,并进行音调和节奏的训练。
5.唢呐和喇叭的比较将唢呐和喇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它们在音域、音色和用途上的差异,并展示一些唢呐和喇叭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听。
6.合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唢呐和喇叭的合奏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创意创作合奏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7.总结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自己对唢呐和喇叭的认识和体验,并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请学生进一步了解唢呐和喇叭的历史和演奏流派,并听取不同地域和风格的唢呐和喇叭演奏;2.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参加相关音乐比赛,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唢呐和喇叭的演奏氛围和技艺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唢呐和喇叭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是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只能初步了解唢呐和喇叭,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尽量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出唢呐和喇叭的音色。
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合作表演、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学会分享与同伴在合作中的快乐.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首先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活动活动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如果你听出来了请用动作来告诉我。
(再次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
二、新歌教学
1.复听
问题:音乐我们听完了,那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呢?(这段音乐是二拍子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感受到的呢?(拍手拍肩等)
2.再听
问题:那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湖南的小朋友是用什么乐器来为它伴奏的。
(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
这首歌曲是用什么乐器来为它伴奏的?(用喇叭和唢呐伴奏的)
是的,今天老师为大家要介绍的就是这两种乐器。
它的名字就是唢呐和喇叭。
(出示唢呐和喇叭的图片)
3、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1)读歌词。
a学生跟教师分句读歌词。
b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读歌词。
(2)学生听录音默唱歌曲。
(3)学生小声跟录音演唱歌曲。
(4)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5)师生接唱。
a.师生接唱。
b.学生分男女声接唱。
(6)学生集体演唱歌曲。
(7)解决难点:
小朋友指出哪一句还不会唱,老师指导解决。
教师重点解决:
(8)集体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演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现在就让我们敲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吧。
2.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来表演一下,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指导表演动作,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老师和同学们边唱歌词边舞蹈)。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新歌名字叫《唢呐配喇叭》,还认识了两种乐器,一个是唢呐一个是喇叭。
2.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下,真正的唢呐演奏。
(播放视频唢呐演奏曲)
五、组织下课。
最后,让我们吹起喇叭和唢呐,唱起来跳起来吧。
(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跟着伴奏一同来唱歌一同来跳舞)
教学反思:
教唱本歌曲之前我出示课件(乐器唢呐和喇叭这两种乐器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歌曲涉及到的乐器,从而引出所教歌曲《唢呐配喇叭》。
歌曲虽然简单,但学生唱好唱准并不容易。
因此我将通过多层次、不同方式的听唱法,进行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慢慢熟悉旋律。
接着教唱歌曲。
歌曲中的衬词“里乐拉”是表示两种乐器竞相吹奏的乐声,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有趣。
教师轻快、有弹性范唱这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接着师生、生生接龙唱,提示学生第一个“里乐拉”唱时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时弱一点。
让学生了解对歌曲运用力度对歌曲进行细微处理。
紧接着教师教学简单动作,学生进行联系模仿。
最后加入打击乐,全班在音乐表演中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