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古典诗词,情景关系梳理

古典诗词,情景关系梳理
•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上阕景色很美,下阕情感很消沉)
11
2021/10/10
问题: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全诗是怎么表现的?简要作答。
3
2021/10/10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1)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 意乱。 (2)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 “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3)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至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 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4)尾联用衬托手法,借梳桐蝉鸣将诗人的心烦意乱 渲染到极致。
(2)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寓情于景:柳宗元有了情绪,才将情绪投射 到将看到的景物上。)
10 2021/10/10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情隐藏得比较深,只能感受到一点落寞,但
具体的情绪不容易揣测:情含景内
5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古诗鉴赏之情景关系例析

古诗鉴赏之情景关系例析

古诗鉴赏之情景关系例析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着流芳百世的文学价值。

其中,情景描写是古诗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情景关系,也是古诗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

本文将从情景关系入手,对古诗鉴赏进行例析。

情景关系,指的是诗中描述的情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景关系是诗歌中一种常见的形象表现方式。

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人性、伦理道德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理解,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的综合。

下面本文将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浅析情景关系。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作品。

首两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表现了主人公热血、慷慨、豪迈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苏轼运用情景关系,将主人公和场景巧妙融合,营造出一个生动、亲切的情景。

比如“马蹄疾,人脚轻,情知只今夜,不觉五更钟。

”这两句,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生动地刻画了出行的场景。

在这里,诗人通过马蹄声和人脚声的对比,将狩猎的场景描述得十分真实。

人们在前往出猎的途中,惊扰了静寂的夜晚,令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冒险气息。

这种情景关系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狩猎的乐趣,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苏轼还通过情景关系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两句,既表现出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他远行万里的苦劳。

在这里,诗人成功地通过“功名”和“路程”两个元素,将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景关系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的性格特点,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情景关系在古诗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猎场情景、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以及作者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必须善于理解和把握情景关系,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意境与情感的内涵。

古诗词中的情景关系

古诗词中的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

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弄不清楚和它相关的几个词的概念:触景生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今天我们试着用简单的方式来记忆、掌握这些术语。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

”(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眼前之景触发情感 心情都变好了!2.缘情写景“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着我色彩水穷云低,甚是压抑心中之情被贬了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

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情景关系——精选推荐

情景关系——精选推荐

情、景结构关系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篇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

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

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又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

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刘熙载《艺概》中说“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情景关系是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情景交融是诗人们表现手法的最高境界之一。

在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中,关于古诗中情景关系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答简析题过程,一旦遇到“情”与“景”表现手法的问题时通常都会回答:情景交融。

同学们以为这就是最稳妥的万能答案,而实际上,情景关系包括很多种类。

0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法也可叫:情由景生或由景及情。

先见景后生情,景乃诗之媒。

诗歌的主人公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打破先前的平静心情,激发出情歌。

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登临高处之后见到一副萧瑟的秋景图:狂风急吹、猿猴哀鸣、江水滔滔、飞鸟四散、秋木凋零。

如此悲凉苍茫的景象,使得诗人不禁联想起自身的境况,“悲秋”、““艰难苦恨”、“潦倒”心中五味陈杂。

02 移情于景移情于景法:是将景物赋予人的感情,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

在杜甫的《春望》中,伤感时花朵可以流泪,离别时鸟也会心悸。

这本是人才会有的行为,诗人却将其放在物的身上,这便是移情于景法。

李白的《劳劳亭》也同样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连春风也会在意离别的痛苦,不愿催促柳条发青。

03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法:也可称为由情写景、缘情写景,情感生发于见到景物之情,情乐见乐景,情哀见哀景。

景物不过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衬。

诗人李商隐在《端居》中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04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法:也可称为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仔细分析后发现诗人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描写长亭分别的语句:“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 以其景物自身没落、荒远、怀旧、寒凉的情致,与莺莺离别后的情致相通,将莺莺的离愁别绪融化其中。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精选模板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精选模板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

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

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

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古代文人写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就写得好。

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

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

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

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

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

另一类是“发愤抒情”。

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

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

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中国古代诗歌总的来说就是情与景的交集,某样的景触发了某样的情,或者某样的情寄托亦或是融合在了某样的景中。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愚以为,他们的关系如下:一是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二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如,以乐景写乐情,这个情与景是统一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心情自然是甚好的,在这么好的心情下,当然是“彩云间”和“轻舟”了,既是舟儿轻快亦是心情轻快。

还有“喜柔条于芳春”(《文献》刘勰)揭示了人们喜欢用春天的景象来抒发喜悦愉快的心情。

就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轻柔杨柳枝和细嫩柳叶流露出诗人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还有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桃花”、“青箬笠”、“青蓑衣”,从色彩上看就非常的具有春天的气息,洋溢着愉悦的氛围。

作者在这春暖花开之际,于烟波垂钓,既闲适又恬淡,乐景与乐情相统一。

再如,以哀景写哀情,这个情与景也是统一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是一首赠别诗,门客董大与诗人分别,诗人十分不舍,所以用“千里黄云”、“北风”、“雁”和“雪”这样给人感觉很苍凉的意象来渲染一种不舍的氛围,但同时这些意象又描绘了一会开阔的图景,所以又有一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这样一说,又有一种以哀景写乐情的意思了,如此一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了。

突然想到这很符合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再像《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

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K和S 2Mg+O2点燃2MgO 硫酸铜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等【解析】【详解】(1)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K和S;(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氧化镁,2Mg+O2点燃2MgO;(4)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所以可能是硫酸铜等;(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

如何理解古诗中的情景交融

如何理解古诗中的情景交融

如何理解古诗中的情景交融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在古诗的世界里,情景交融是一种常见且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将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要理解古诗中的情景交融,首先得明白“情”与“景”各自的含义。

“情”,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包括喜怒哀乐、忧愁思念、壮志豪情等等。

而“景”,则是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社会场景或者生活画面。

在古诗中,情与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当诗人心情愉悦时,眼中的景色往往也显得格外美好和生机勃勃。

比如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温暖的春日里,江山秀丽多姿,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芬芳。

这种明媚的景色,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反之,当诗人心情苦闷时,周围的景色也可能变得萧瑟凄凉。

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一系列衰败、孤寂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以景衬情,通过描绘优美的景色来衬托欢乐的心情,或者用凄清的景致来映衬悲伤的情绪。

有的是触景生情,诗人因看到某种景象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

比如王维在山中行走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眼前的自然景象让他心生悠然闲适之情。

还有的是情景交融共生,情与景相互交织,难以区分彼此。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投射到花鸟之上,使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情景浑然一体。

情景交融之所以能让古诗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当我们读到那些与景交融的真情实感时,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这种共鸣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让千百年前诗人的情感在我们心中得以延续。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的明月洒下的清辉,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秋霜。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

”王国维也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

情景虽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与景达到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融合,从而使人无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语还是情语。

中国古代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之景物,不只是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衬托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更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

情因景生,景以情生,二者相互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关系便产生了。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无形的情思转为鲜明的艺术形象,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

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古代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籍,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

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

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

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以情景二者而言,情是诗歌的生命所在,然而根据中国古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这种含蓄的审美标准来看,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往往是通过景来实现的,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五、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

五、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

五、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为人称道。

其中,情景关系是诗词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关系来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中情景关系的分析和鉴赏,深入探讨它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和价值。

情景关系的概念情景关系是指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情感和情绪等元素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景氛围。

这种情景关系既可以是主观情感借助客观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也可以是客观景物通过触发诗人的情感而呈现出来。

情景关系在古诗词中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实现,如拟人、象征等。

情景关系的种类古诗词中的情景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1. 行旅与情感关系很多古诗词中都以行旅为背景,借助旅途上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传递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2. 自然与情感关系自然景物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情景元素之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和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感叹与情感关系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感叹的情景,通过对一些令人羡慕或者令人遗憾的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古朗月行》中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深深惋惜之情。

4. 人物与情感关系人物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情景元素,诗人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将人物与情感关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生动的情景。

例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通过对杨玉环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杨玉环的深深思念之情。

情景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情景关系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情景关系可以丰富诗词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具艺术感和深度。

通过对情景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作者:————————————————————————————————日期: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中学语文论文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陈静乐定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以看出,景与情相依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

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从景与情外在结构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接下来笔者就试着从两个大的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情、景的外在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先景后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触景生情。

其特点是先见景后抒情。

例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颈联写抬眼所见。

霭,轻烟。

断霭,谓烟时起时没。

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

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作者:————————————————————————————————日期: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中学语文论文情景互融,相得益彰——浅谈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 陈静乐定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以看出,景与情相依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

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从景与情外在结构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接下来笔者就试着从两个大的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情、景的外在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先景后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触景生情。

其特点是先见景后抒情。

例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颈联写抬眼所见。

霭,轻烟。

断霭,谓烟时起时没。

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

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

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

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

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

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

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

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

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

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

另一类是“发愤抒情”。

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

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

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

但情景交融,也非融而无法汇而无度,造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乱杂。

比较此类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景的关系——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情随景变简言之是指作者的情感以景物为中心线索,产生变化,不同之景产生不同之情,甚至同一景的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也能让人的情感发生变化,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篇。

作者在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情况下,偶然发现一小石潭,这里潭水空明澄澈,游鱼悬浮,宛如翱翔于空中,四周“青树翠蔓,藤萝摇缀,参差披拂”,俨然一幅人间仙境,作者惊喜之情可想而知,所以“似与游者相乐”,鱼乐,游人更乐。

然而,这里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融情于景,写出了另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和怨愤抑郁的心情。

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在文中。

同是一景,情感却在发生着变化。

同样如此的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半阕三句讲眼前凄凉而以“红、匆、风”为韵,下半阕头两语忽然一转,回忆美好的昔日,香软绝伦而改用“泪”和“醉”为韵,是情随景变而韵随情变,韵的变化突出了情景的变化;跟着,“几时重”之后接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结,复归原韵,也就复归于更加深沉的伤痛①。

情感的跌宕起伏可见一斑。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描写了辋川秋日傍晚的幽雅风景以及与友人共得隐居之乐的心情。

首联写山中秋景,寒山转翠。

秋水缓流。

表现出秋天里淡散之意。

次联写人,站立门外,临风听蝉,于闲散中体现了孤独的思绪。

第三联写村景,渡口落日,炊烟初起,又表现了人间生活的暖意与活力。

日圆烟直,线条分明,极具空间感。

最后叙事。

诗人正在静赏这幅图景时,老朋友又喝醉了,学着古代的狂士在自己的居处前唱起来。

这则一改上文中静意与孤独感,基调在“醉”与“歌”中上扬起来②。

这同样也是抒情,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陶醉。

诗中将写景与写人交替安排,写出了情随景变的过程。

至于不同景物引发人的不同情感,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情无定位,感触而兴”③。

杏花绽开时让人联想到春意盎然,心情自然好了很多。

无论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都让人沐春光,显活力。

相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是此景寓情的代表。

黄昏夕阳则竟能借寓作者英雄迟暮,好景难就,悲凉凄苦之情。

从而道出“夕阳无限好”的赞美之句,也不由地派生出“只是近黄昏”的下句,足见黄昏、夕阳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