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与依存环境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摘要: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统一。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
而健康人格就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应该说,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一个很重要时期,特别是这个时期,人格特点基本可以大致定型了。
我们常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或者向社会过渡的跳板,所以大学时期,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对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毕生的修养是有很大影响的,也是我们着意培养和锻炼的。
而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在这里,简谈一下,大学生人格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人格大学生社会环境影响正文:首先,如果细分,社会环境也是分为很多种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家庭环境,学校整体环境,学习环境,宿舍环境,城市文化环境,或者还有工作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命题。
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人的社会化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化的环境,而在社会化环境中,家庭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个体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孩子们在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否像大部分家长所希望的那样成“才”,这跟家庭环境的好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先谈谈家庭环境—这个极具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两种,比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人格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身子女的人格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家庭环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在我个人看来,家庭的精神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比如:一、父母的家庭教养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是很关键的。
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好自身及与他人环境社会的关系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 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诚实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 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简单的说就是一要正直无 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
天 行 健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 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
,
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君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
子
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
当 以 自
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 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
强
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
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 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一: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 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常常只在 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 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 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一部分的同学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
有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会 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 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 气吞声,沉默寡有一部分的同学为自身利益着想,就会很刻意的去亲近某一位同学,或老师。 这样与被亲近的人之间也建立了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 主义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不好。
通过生态环保实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
通过生态环保实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摘要】当前,“生态社会”、“美丽中国”、“中国梦”的逐步推进为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营造了一个新的环境,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建设的社会背景、德育建设背景的深入解析,探究出大学生通过生态环保实践提升生态社会道德观的实现路径,以及在当下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环保;实践;社会道德一、生态环保实践实施的背景1.社会背景。
加强生态环保实践是新时期德育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追溯历史,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
人类也随之受到了惩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频发。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位一体”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正如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理论专家陈寿朋先生所言,“只有在国人心中构筑起心灵的生态防线,把习惯号令自然、改造自然的‘主人’变为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朋友,补上生态道德教育这一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所以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道德品格,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2.德育建设背景。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生态环保道德逐步衍化为一种新的世界道德,加强生态环保道德教育日渐成为新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此,大学生的德育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以不断适应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生态环保道德理念汇入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生态环保、低碳消费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道德观。
同时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一方面,大学生局限在自我世界的狭小空间,其社会道德现状令人堪忧。
诸如盲目追崇西方享乐主义,淡化对本国国情的认同,奢侈浪费,利己主义泛滥等事不关己便无动于衷的处世作风,已累积成于人于己于社会都百害而无一益的负能量,校园社会道德急剧滑坡。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摘要】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道德教育在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道德人格的第一步,而学校教育则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道德人格的培养,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道德教育, 和谐社会, 和谐道德人格,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 全社会共同努力1. 引言1.1 引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作为社会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规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
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公民,这样才能构建起一种和谐共处、互相尊重的社会氛围。
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环节都要共同努力,为每个个体的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和谐道德人格。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探讨和分析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对于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学校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具备和谐的道德人格,这种人格充满了善良、宽容、互助、正直等美德。
构建和谐道德人格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包括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学校教育与道德人格的培养、社会环境对道德人格的影响。
[浅析当代大学生双重道德人格问题]大学生如何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浅析当代大学生双重道德人格问题]大学生如何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改革的深入。
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当代大学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冲击,各种复杂而矛盾的道德价值观使大学生陷入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的境地。
双重道德人格即是这一问题的集中表现。
道德人格即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动态的,一贯性的道德行为趋势表现出来的道德规定性,而主体的内在人格与其外部言行相背离的人格特性称之为双重人格,它是人格的一种分裂和异化。
一、双重道德人格的表现1、自我道德与他人道德的背离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对自己的评价高,对他人评价低。
除此之外,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注重自我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他人的主观感受和利益需求:注重自我道德的建设而忽视了公共道德的构建。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学校、家庭、社会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灌输的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意识里存在一种对道德境界的“理想认知”,但在现实生活中缺又常常无法做到符合自身认知水准的道德行为。
例如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愤恨不已。
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又很随意,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知道并认可人与人应该互相帮助,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道德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知”与“行”严重脱节。
3、角色关系的转化与道德行为的变化有些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道德认识和行为的选择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与在学校道德生活的崇高、朴实相比,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则多为世俗、实用、灵活。
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初雄心勃勃,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去影响和带动社会,但当遇到某些社会不正之风阻挠时,有的退而“独善其身”,有的甚至经受不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
此外,有的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往往表现为好孩子、好学生,一旦离开家庭和学校就任意妄为,很少考虑什么道德规范和行为后果,这些都显示出其道德人格的双重性。
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素质培养的关系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素质不但包含人体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还包含了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层次。
素质是由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是在外在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结构。
环保素质是指人们在外在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保护环境的素养。
一、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动方面表现相对滞后。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知行协调脱节、环保实践欠缺、大学生环保意识中有较强依赖政府的特征。
1999年陈忠媛等组织的针对云南省内师范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师范大学生的有关环境的参与意愿与关注程度较高,对一般环境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环境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差,对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持积极态度。
2004年陶文娣等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大学生的环境知识总体水平较低,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 环保参与意识较强,但行动滞后;大学生对政府寄予厚望,但同时又对政府工作缺乏了解。
2006 年宋悦华等对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为方面表现相对滞后。
二、大学生环保素质的现状我国大学生的环保素质不高,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
一是对环境知识认知程度不高。
大学生对环境基础知识、环境热点问题、环境新概念、环境法律法规等了解很少。
二是环保情感处于浅层次。
大学生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等与自身关系紧密的环境问题关注程度高于那些潜在的、更大危险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化锐减等。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成因探析
实 现 ,贪 图物质生 活享受 ;有 的大学生 以 自我为 中心 ,集 体观念淡薄 , 自我 意识膨胀 ,责任 意识缺 失 。 2 . 在道 德行为方 面 大学生们思维活跃、青春洋溢、有理想、有追求 ,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冀与憧憬 ,在校园学习生活和社 会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严格要求 自己, 真正做到了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他们普遍认同 “ 知道为 智 ,体道为德” ,自觉加强道德人格的修养与锤炼 ,实现了由道德 “ 认知”到 “ 内化” ,再到道德 “ 外化” 的转变与升华 ,把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并使之成为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言行举止文雅得
界。
但伴 随着社 会变 革的 日趋 加剧 和多元文化 思潮 的相 互激荡 ,一些大 学生 的道 德观 变得世 俗 而功利 。在 价 值标 准上 ,有 的 “ 唯书 ” ,有 的 “ 唯上 ” ,有 的 “ 唯实” ,有 的以社会 利益 为标 准 ,有 的以个 人利 益 为标
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 目 标上 ,有的重权力 , 有 的重金钱;有的重理想 ,有的重现实 ;有的重享乐 , 有的 重事业 ; 有 的重原则 ,有的重 “ 关系”……这种积极与消极 、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交织并存的局面 , 使正 确的价值导 向受到淡化、曲解甚至冲击。价值目标世俗化、短期化、功利化 , 生活情趣庸俗化、非理性化。 些学生坦言入党的动机是为了 “ 增强就业竞争力” 、 “ 谋求仕途发展” ;有些大学生一味追求 自我价值的
一
收稿 1 3 期 :2 0 1 3 — 1 2 . 1 7
作 者简 介 :贾 永存 ( 1 9 7 3 一) ,女 ,河 南泌 阳人 ,讲师 ,从事 思想政 治教 育教学 研究 。
回 B I A ~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环境缺失
3 网站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将丰富的图 .
片 、音频 、视频 教育 素 材上 网 ,不 仅能 解 决原 来思 想 政 治教 育学 习 资料 种类 单 一 、形式 呆 板 、音像 资 料缺 乏 及
离教 育工 作 者 的指导 。当学 生 遇到 困惑时 需要 教 育工 作 者指 点 迷津 ; 当学 生认 识 片面 、不 成 熟 ,甚 至 错误 时 ,
目标 是有 层 次的 ,从 “ 养成 教 育 ”到 “ 感教 育 ”再 到 情
“ 向教育 ” 方 ,这样 循序 渐进 ,才能 较好 地 解决 德育 工 作
中长 期存 在 的 内容 、 目标与 学 生 的年 龄 、知识 、阅历 错 位 的问题 。 创新 教育 虽 然 以学 生为 主 体 。但仍 然 不能 脱
“ 应该 怎样 ”却 不加 深 究 ,很 难触 动人 的灵 魂 ,并 在 学
生 的思想和 行动 中产 生 深刻 影 响 。通 过长 期 的 中国 传统 文 育 ,大学
人 主义 , “ 观为 自 己 ,客 观 为他 人 ” 当集 体 与个 体 主 。 发 生冲 突时 ,只强 调个 体 ,并 以 “ ” 为主 ;当公 众 利 我 益 与个 人利 益矛 盾 时 .则 以个 人利 益 为重 ;缺 乏 为社 会 和集 体牺 牲 的精 神 ;在 选择 职 业 时 主要考 虑 的 因素是 高 收入 和 自我 实现 并 重 ,集体 主 义 、爱 国主 义思 想 在他 们 的意 识 中相对 淡漠 。 4 权 利 意识 与人 生价值 体 现不 一致 。大学 生 中为 维 .
大 学生 道德 人格 形 成的 内在环 境 ,是 指大 学 生这 一
特殊群体 ,在身处特定的环境之后 ,由未成年人向成年
人过 渡 阶段 所 表现 出 的倾 向性 特征 。在 具 体 的行 为 中 由 内而 外表现 出如 下的情 形 : 1 道 德认 知 与道 德 行 为不 同 步 。 受 应 试教 育 的影 . 响 ,思想 品德 的教 育 、学 习 ,多 以理 论进 行 ,多 以试 卷
校园环境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校园环境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分析09工商管理类4班 D0******* 任翔摘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其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意义更为重大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道德培养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字:道德培养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一、环境对道德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曾经指出:“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环境是指围绕在一定主体周围并对主体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客观事物和条件,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井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道德培养环境是指对培养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就称为道德培养环境作为环境的一种,它同样包含了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条件。
总的来说,自然环境条件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仅仅是一种非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环境条件主要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舆论导向、社会风气及社会心理等,并总是处于不断的碰撞、交融、衍生、变化的过程中,它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向,都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产生冲击,它对人的影响不象制度和规则那样主要是通过外在的规范来约束引领,而是通过人们自觉的内化认同来改变人们的精神内涵。
道德,正是指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具有特殊的评价标准——善恶、荣辱等观念,特殊的评价或调节手段——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道德培养则正是一个通过道德评价标准或评价手段的内化来指导道德行为的过程。
无论是道德的特殊评价标准还是调整手段,如观念、舆论、信念、习惯等,都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一面,又有对正面教育产生反向抵消作用的一面。
和谐社会下大学生道德人格建立的研究
·研究探讨·238和谐社会下大学生道德人格建立的研究辽宁大学 齐廷廷【摘要】道德人格的构建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精英人群之一的大学生更应该塑造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因为它将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本文研究视点定位于大学生,把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研究放置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建构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生 道德 人格一、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关系和谐社会一直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既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又开启了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对于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和谐社会下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必要性和谐社会下大学生人格构建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越来越高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才能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才能支撑起祖国的未来。
因此,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基于其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其成因。
总体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道德人格是好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观念之间矛盾冲突日益增多,多样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延伸或方向性的改变,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显现出明显的的不适应,多种因素诱发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偏斜。
具体表现在他们过分追求个人本位,理想信念模糊淡化,过分强化功利意识,价值取向扭曲,过分崇尚拜金主义,诚信等美德意识缺失等。
这些不良的道德人格表现源于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犹如温室里的鲜花,习惯了父母的照顾,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很少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人格,道德,大学生]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其培养
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其培养摘要:良好的道德人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完善的。
所以,如何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是道德工作者应该主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笔者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优化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策略;道德人格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快速的变迁和发展,因此势必会影响大学生们的人格及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
但这个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
对于有的大学生而言,处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他们追求独立,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在这个世界文化大交融过程中,有很多大学生身处其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变得愈加迷茫。
他们很多都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忽视集体合作和集体精神的价值,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国家奋斗和建设精神。
面对这些问题,尽早的重视起大学生人格和道德的价值取向变得异常的重要,因为它对大学生的成长甚至社会的和谐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大学生道德人格通俗意义上来讲,道德人格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与道德方面的各种品质。
它强调的是道德规范意识以及人格中的观念价值,是发展道德行为接受社会约束的心理基础。
而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来说,它构成了大学生的人格,具体来说是大学生特定的道德行为习惯、意志、情感、认知的组成。
新时期下的道德人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尊重人的平等与自由。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遵守生活中的共同规范及共同利益,并懂得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
所谓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就是在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对某些社会道德问题的把握与思考;清楚自己在社会道德中的义务与权力;懂得权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大学生在精神领域、道德自律等方面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带动着他们的道德人格发展。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原因1、个人的社会实践经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社会经历。
浅谈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
社会的发展 ,道德问题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层次 的、 多样化的, 需要人们加以选择和遵守的道德规范时 时处处都有。 而在现代社会中, 这种选择则会更多。 随 着社会的发展 ,选择 的时代 ” “ 已经来临, 自主选择 以“ 性”为主体特征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已成为 中国现实道
本 的是帮助青年正确理解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培 育道德人格时,正确舆论起着十分重要 的推动作用。 正确 的舆论 以外部信息输入 的形式 , 与个人的道德理 念发生相互 冲突 ,使得个体 的道德人格 中自私性 、 狭 隘性 、 不稳定性逐渐为宽广性 、 稳定性等特性的道德 人格所取代 , 使个体 的道德人格形成 自觉地接受德性
维普资讯
动着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从人是社会环境 的产物来 讲, 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 环境 , 德人格 的建构也 道 是如此。道德人格 的建构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
化, 这一方面是 因为 良好 的社会环境为道德人格 的培
别需要培养 自律意识 , 发扬 自律精神。 如果缺乏这种精
么是错 的 ; 么是美 的, 什 什么是丑的 ; 什么是善的 , 什 么是恶 的; 什么是真的 , 什么是假 的……, 就应该懂得 什么是 自爱 , 为什么要 爱 ; 什么是 自重 , 怎样 才是 自
8
中决定取舍 , 在思考中不断地纠正规范自己的行为 。 在 思考中不断地调整 自己前进的脚步。 ( 作者单位 : 山西长治市城 区教育局)
格。 2 道德人格建构是 当前社会特别是社会 中出现的 、 诸 多道德问题的现实性要求。 在现实道德生活中 , 随着
、
道德人格内涵
道德人格 ,是指个体在一定心理和心理素质的 基 础上 , 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 通过社会 实践 活 动和道德生活 , 意识到 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以 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从而自觉地选择 自己做人的范 式, 培养 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是个体 比较稳定 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 ,支配和决定个体 的道德行为 , 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 。道德人格是做人的 尊严、 价值 和品质的总 和, 体现 了人的道德责任和义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他们的道德人格表现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思想道德素质下滑,道德人格低下、扭曲等现象。
主要从目前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着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标签: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一、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势在必行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生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1]。
道德人格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与外在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并融合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
美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曾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2]。
所以,培育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是适应社会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人民的独立自主意识、创新竞争意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自私冷漠、唯利是图、贪污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使传统的道德人格标准受到挑战,并扭曲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作为国家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人格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3]。
而高品格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健全的道德人格。
因此,培育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很必要的,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知识积累、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道德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题中要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康人格、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影响人是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人格的形成也是如此。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是以渗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时时处处地存在。
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引导性,要比灌输教育来得自然,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更容易被青年大学生接受。
当今变化剧烈的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是以往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体系正在整合、完善。
在新旧道德伦理观念与道德规范交替的社会不定型期,于是出现了信仰的迷茫、价值的失落、道德规范的弱化和思想观念的混乱,许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
特别是在相当一部分国民的心目中,理想人格已经嬗变而渗透了太多的功利意识,导致了做人标准上很多优良传统的失落。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明哲保身、讲究实惠,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
另外,社会上的贪污、腐败、堕落等不正之风以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在这种社会道德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其人格不可能不受到深刻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各项费用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在就业制度上,实行“统包统分”的方式。
改革后,实行了收费制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
许多下岗职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内心闭塞,而逐年降低的就业率也让大学生们早早的背负着就业的巨大压力。
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已走入社会,国家的相应措施没有到位,并不很高的就业率,并不完善的机制对校园学子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来自农村等弱势群体的大学生。
随着对外开放,西方各种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形成严重冲击,大学生分享不同的文化,又处在不同文化的冲突漩涡中。
所有这些都客观上要求个体及时调节认知和思维,来整合文化冲突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以维持人格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平衡,维持内心的平衡和满足状态,否则,个体的社会适应就会产生障碍。
论文范文——环境与道德关系
论文范文——环境与道德关系摘要:本文探讨了环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环境对道德的影响,指出环境问题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接着,讨论了道德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了道德行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应该建立道德意识、加强环境教育以及推动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道德、价值观、道德行为、环境保护正文:引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环境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道德行为又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研究环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对道德的影响1.1 环境引发的价值观变化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
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资源的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对动植物权益的关注。
这些变化都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2 环境倡导激发的道德责任感环境保护组织和活动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责任。
人们通过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环境破坏的抵制。
这种道德责任感源于人们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道德对环境的影响2.1 道德行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道德行为是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做出的具体行动,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行为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2 道德教育对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道德教育,人们可以培养环境意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
教育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爱护环境的愿望,形成良好的道德惯。
三、推动环境保护的建议3.1 建立道德意识社会应该加强对环境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通过建立道德意识,人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环境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环境教育的普及,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惯,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生态维度
面 的价值取 向和更为深刻 的生态伦理 。在生态危机 日趋严重 的 今天, 在 人类 由工业 文 明向生态 文明迈进 的关 键时期 , 塑造一种
新 型的人格—— 生态人格 ,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 生态人格是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要而塑造 的人格 , 是一 种顺
人格 , 既是大学生人格完 善的 内在需要 , 也是生态文 明建设 的社
人格是 指一个人 的品德和操守 ; 在法 律意义上 , 人格是 指个人 的
整体 的视野 中审视 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同样存在于当代大学生身上 , 在其
人格方面表现为对他人 、 对社会 、 对 自然的冷漠 , 缺少对大 自然的 道德关 怀和审美情 怀。在现实 中表现 为破 坏环境 、 随意浪费 、 过 度消费 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 国著名学者懋元教授曾指 出 : 许多严 重破坏环境 的事例 , 应负主要责任者很 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 来 的专门人才 。[ 2 1 当代大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 的栋 梁和决策者 , 担 负着生态文 明建设 的重担 。因此 , 有 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 的生态
种可能性将 其据为 己有 。可是 , 反过来说关 系也是这样 , 物 也 占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2 1 . 0 8 8
1 生态 人格内涵及大学生生态人格的缺失 1 . 1“ 生态人格 ” 内涵 “ 人格” 一词在生 活 中有多种 含义 。在心理 学上 , 人格 即“ 个
尊严 、 名誉 、 价值 的总和 。笔 者认 为 , 无论哪种意 义上 的人格 , 它 都不是与生俱来 的 自然秉性 , 人格都是具体 的、 现实的 , 不 同的时
社会环境对个人道德成长的价值
社会环境对个人道德成长的价值摘要:人的道德成长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因此,优化社会环境对促进个人道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于社会现实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社会环境对个人道德成长的价值进行探讨,以便于探索出一条利于个人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促进个人的道德成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社会环境个人道德影响优化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养成,社会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方向性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但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趋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致使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目前最严峻的教育问题。
本文试谈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剖析社会环境,探索个体健康成长的束缚路径1.社会环境对个体健康成长的影响。
社会德育环境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在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淀和巩固。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及其行为习惯培养的整个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完善的全过程看,无论是在学校所接受的德育教育,还是在家庭所受到的德育熏陶,要转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社会德育环境的作用。
如果社会德育环境的熏染与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要求相互冲突,那么学生从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影响就会大大削弱,很难积淀为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甚至会起到反面的作用。
社会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德育环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成型、定型的重要环节。
与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相比,社会德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具体: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到交往礼仪、文明言行的传授几乎无所不包。
从教育的方式看,社会德育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这也是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远不能比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与依存环境的关系【摘要】道德人格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成长依存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特定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不可避免的受当今环境影响。
改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完善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构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道德人格环境依存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后天环境的作用,人的后天经验和依存环境,对具有社会伦理性质的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结构性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正在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是“脸谱”即舞台上演员的面具,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显现的行为或真实的自我,广义上讲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养的总和。
从伦理角度看,一般是指人的价值和尊严,即:道德人格,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在当今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人格构建受到了强烈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
大学生也不例外,这种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更新和完善,形成了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积极参与等意识。
但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当今大学生依存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道德人格消极,个别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利我,缺乏集体和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对社会和行为结果的责任感;政治态度功利,缺乏政治追求和荣誉感,把“评优”“入党”当成功利;专业学习浮躁,缺乏勤奋吃苦精神,注重包装,轻视深造;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不能自律。
造成这些事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大学生的依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环境对道德人格构建的影响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前基本确定,也就是说大学阶段恰是人格基本构建的最后和关键时期。
此间的依存环境也必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而且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先天素质、依存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的。
环境是影响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的元素。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所以说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环境,道德人格的形成也如此。
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是以渗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这种独特的方式时时处处地存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引导性,它比灌输教育来得自然,虽不具强制性,但更易被青年大学生接受。
当今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可以产生双重道德人格效应,即:积极的和消极的。
市场经济提倡“竞争”与“效率”,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但市场经济下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丑恶的道德,虽然反映少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人格扭曲,但对大学生追求理想道德产生着负面影响。
在道德价值观念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时,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与现实道德人格也相矛盾,造成大学生现有道德水平与时代所要求的道德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说正确的社会舆论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否则相反。
宣传媒体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影响很大,当前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暴力倾向的游戏,低格调的音像制品等吸引并影响着大学生,使一些自控能力弱,抵制不住诱惑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偏离。
所以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不仅依赖于道德理论建设,而且依赖于整个社会环境完善。
2.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任务主要是把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因此,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
首先,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激励学生自觉成才的推动力量,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代代相传,它激励学生自尊、自立、自强,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
也就是说在这种有教师营造的环境中,学生既可能形成愉快的、满意的良好情绪,也可能产生压抑、敌对的不良情绪。
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有的态度、所做的评价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和心理健康发展。
再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和心理、行为的都会产生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目前,一些高校校园文化单调,校园活动缺乏,校园周边环境杂乱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人格构建。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道德人格构建的重要因素。
人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家庭这个社会组织起了关键作用,许多人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接受社会规则完成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体系之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父母的言行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道德人格构建。
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心灵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期形成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如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由于一些父母过分的娇宠和溺爱,注重物质保障,轻视教育引导,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构建。
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影响也很大。
不正常的家庭结构,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家庭成员的感觉、知觉、情绪、情感、个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深。
当今一些离异家庭、分裂家庭等不完善和异常的家庭结构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还有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的发展,虽有家庭形式但无家庭功能,这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构建和心理健康发展,导致一些大学生冷漠、寡欢,甚至出现焦虑、偏执、敌对等心理特征。
还有部分家庭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困难等也是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3改善依存环境是完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3.1综合治理,完善社会育人环境。
道德人格的培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道德人格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对道德人格的培育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不断地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自尊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引导他们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下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中,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着人的行为倾向,要引导大学生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培育理想道德人格。
个体道德人格易受外部道德熏染的心理倾向,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正确的舆论信息输入,在个体道德理念中发生作用,从而构建理想道德人格。
3.2教育引导,营造校园育人氛围。
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是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应加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分析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各种思潮和观点,辨别多元化的道德现象和道德观念,帮助和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道德人格。
发挥学校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主要功能,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方面强化育人功能。
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但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各学校共同的根本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高校的办学理念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
建立一支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心理素质好的专、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和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精业爱生的教师队伍,是优化教育环境的必要和必须,是促进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构建的基础。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熏染学生。
环境可陶冶人,环境可规范人,环境可感化人。
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促进育人功能发挥,物质环境在育人中具有特殊作用,美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控制行为,甚至能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教育效果强烈而持久。
要注重利用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办学背景、专业特点等,合理规划布局,突出特色理念;给人以和谐美感,耳濡目染。
校园文化是校园软环境建设是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构建的必须。
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是抵制消极腐朽思想和低俗文化渗透和影响的重要途径。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艺术节,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学报、广播台、文化长廊、阅报栏,网络等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
3.3和谐沟通,强化家庭育人功能。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的相互融合、补充,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首先,要建立和谐家庭,完善家庭功能。
特别是父母要潜心为子女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
这是对他们理想道德人格构建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提倡社会、学校、家庭互动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作用。
其次,积极探索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的育人工作体系,探讨全方位育人的方法和策略。
学校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环境情况,学校办学情况,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要求,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表现等情况提供方便。
家长也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特别要关心他们的道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强化家庭的育人功能,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注释1l.a.珀文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70、473参考文献1刘学民.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体系构建初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2贾艳娟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分析.中国学校体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