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困惑定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
困惑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困惑
家长困惑一:孩子进了中学,在学习上,我是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了,他不会的问题,我也辅导不了。
我该怎么办?
在我们农村遇到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家长文化水平会有高低。
文化低的家长对自己能不能搞好家庭教育,心存疑虑。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同样能搞好家庭教育,也同样能够辅导孩子把学习搞好。
因为,一个孩子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除了要靠老师精心组织教学,认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也离不开家长的督促。
可能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有能力具体地辅导孩子学习。
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如果不能够直接辅导孩子学习,可以从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人手,督促孩子自觉搞好学习。
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却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了重大教育作用。
如果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您应该从哪几方面人手具体地去指导孩子学习呢?
1.家长可以以表率的作用促进孩子学习。
培养孩子好学上进的品质,激起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本人的表率作用。
孩子感到家长对工作、对生活、对自己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就容易形成热爱生活、好学上进的思想品质,由此形成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的思想基础。
所以,家长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响孩子,做孩子的表率。
2.家长可以从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来督促孩子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
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虽然不能在学习的具体内容上对孩子进行指导,但培养孩
子的学习习惯是有能力的。
一是不允许孩子边做作业边看电视。
教育孩子做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专时专用,不要三心二意。
二是要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回家,不允许孩子在外打闹、游逛,避免形成不良习惯,使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规律。
这样,孩子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也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大的进步。
3.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孩子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孩子安心学习。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一是尽量给孩子一个单独学习的地方,以减少干扰。
二是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应为做家务而搞得家里响声不断,电视机声音要开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三是要让孩子在学习时有良好的情绪。
家长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一会儿指责这,一会儿批评那,唠唠叨叨。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若要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应尽量在学习前或在学习完以后,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又能收到一定效果。
如果是必须中断孩子的学习而马上指出某个问题,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和蔼恳切,让孩子能够接受,用商量的口气比较好。
4.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思想感情的方式促进孩子学习。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经常关心孩子,主动询问情况,与孩子交流情感。
在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时要有耐心,做到平等相待,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于是孩子就会有良好的心境学习,就会亲近家长、信任家长,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和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家长。
这样,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而且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5.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配合的行动来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的好与差,家长应该掌握,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及时进行教育。
若长期不与老师联系,等问题成堆,老师找到家长时,就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孩子成绩差的家长更应经常与老师联系。
由此可见,父母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孩子影响极大,所有的父母亲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地搞好家庭教育,把子女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
所以,家长千万别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
不过,在生活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搞好家庭教育的一大障碍,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有进取心、有责任心的家长都应该做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与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家长困惑二:最近,发现孩子撒谎,编瞎话张口就来。
老师留了作业,说没有留作业;作业没有做完,说做完了;考试成绩不好,说试卷没发;需要买什么东西,报价要高一些;周末,几个孩子去玩,却说班上搞活动……这些瞎话在事后我们都知道了真相,却因为是一些小事而没有追究,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跟孩子说起这些事?
青少年中“说谎话”的现象比较多,家长确实要费一番脑子对待这个问题。
通常认为,青少年中存在三种类型的说谎:
1.为了讨父母欢心。
如有些初中生并没有受到老师表扬,为讨父母欢心,可能会告诉家长老师如何表扬他的。
如果您能确认他说的不是真话,可以对他说:“只要你努力学习,我就很高兴,至于受到没受到表扬,这没关系。
”
2.为了逃避惩罚。
有些孩子犯了错误,为了逃避惩罚,会以“谎言”抵赖。
父母的做法首先是不给他们说谎的机会,正面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如果他不承认,可以先让他平静地想一会,再引导他承认错误;一旦他承认了错误,应及时给予表扬。
3.为了表现自己。
十几岁的孩子,由于他们处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既有些幼稚,又血气方刚,争强好胜,再加上他们对事物没有正确的鉴别能力,说谎的原因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
倘若家长发现孩子明显地说谎,可视情节轻重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批评。
如果孩子有违法的行为,却对您说谎,那么应当对他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警醒,知道这样做是绝不允许的,要迅速改正;如果是一般的谎言,比如为讨父母欢心、为虚荣心而说谎等,则可以用平静、委婉的语气指出他的弱点,这样,孩子易于接受您的批评。
在批评孩子说谎时,全家的态度要一致,不能有的批评,有的放任。
父母可以这样来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不要采用哄、骗的方法,可向孩子做出解释。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应该承认并改正,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说真话是应该的、是正确的。
二是父母可有目的、有意识地问孩子这段时间做错了什么,他说了真话,就给予表扬。
三是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因为这样不仅易导致孩子撒谎,还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家长困惑三: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一到公开场合或跟人说话就脸红,有时到了新的环境,也会局促不安,不敢说话。
参加什么活动,他也会畏缩不前,胆怯害羞。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可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客人或是换了个环境,孩子就表现得扭扭捏捏,从不主动打招呼。
孩子的害羞,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天生秉性如此,缺乏安全感或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
另外,如果孩子从小很少见到陌生人,缺乏在众人面前露面的体验,也会使孩子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事物。
不管是天生秉性如此,还是对陌生的客人或环境所产生的反应,如果孩子过分害羞,都会妨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
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其实,害羞的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
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孩子在言语上吞吞吐吐,行动上手足失措。
长此下去,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家长就要注意措辞了。
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平时,不要在别人面前给孩子戴上“这孩子就是害羞”之类的“帽子”,这种定性的话只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
用。
时间长了,孩子会以为他就是害羞的孩子。
建议家长找老师帮助:让自己的孩子当个小组长、科代表等,增加他锻炼的机会。
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显眼,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躲在别人的后面。
因为害羞,他会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少了,孩子更害羞了。
这是一个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恶性循环。
家长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害羞的孩:
1.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生人交往。
与孩子同行的时候,停下来跟友善的陌生人聊几句。
平时可以多让孩子外出买东西,办一些简单的事。
2.允许、鼓励孩子结交活泼外向的朋友,让朋友带着他结识其他的孩子,逐渐加入伙伴们的群体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怕羞,千万不要讥笑孩子。
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形,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所做的可笑的事向别人讲述,这些也许父母没有意识到,可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以后孩子就更不敢在生人面前露面了。
家长困惑四:不少父母还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越大与自己之间越无话可说。
这是怎么回事?
这实际上是由家长长期缺乏与孩子的交流造成的。
在非假期的时间里,孩子忙着上课、做作业,家长忙着工作和应酬,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致使有些孩子和家长无话可说,而有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往往也是停留在无效层面上,如问:学习怎么样
啊?答:还行。
时间都安排好了吧?答:差不多。
这基本上就属于对孩子了解较少,交流较浅的无效沟通。
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必须运用好假期这个时间,同时家长与孩子交流时一般要把握主动、平等、耐心的原则。
改变原来可能存在的居高临下,动辄打骂,要不不说话,说话就吵架的状态,改善关系,做到和谐。
(1)主动:特别是平时与孩子交流较少的家长,更要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保持主动。
但是主动并是不是盲无目的的乱问,没话找话说。
说的前提是听。
只有多听多了解,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交流。
不要把所有的话题都放在学习上,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可以交流的话题很多,体育、明星、电影、新闻等等。
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并且自己也了解孩子喜欢的事情,才能够更有共同语言。
这方面,家长不要奢求孩子会主动地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然后去学习相关的的内容,寻找共同的话题。
家长可以在这一方面采取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了解不同年代的生活。
(但是避免每次都是,我小时候、、、、、、,这种对比往往很难引起孩子的共鸣。
论点最好能够与时俱进。
)
(2)平等:孩子现在已经十四五岁,属于自以为成熟的年龄。
但是这个时期,可能也就三四成熟。
那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如果是一味的居高临下,那与孩子的交流很难深入、有效。
如果两期(更年期和青春期)相对,那更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往往就会出现我们经常见的,要不不说话,说话必吵架的境界。
做的比较好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既传统又现代,既是家长又是朋友。
让孩子能坦然的说出自己的心事和困惑。
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坐下来平等的交流。
(3)耐心:孩子讲得很多事情,可能作为家长并不是很感兴趣。
可孩子却觉得是天大的事,家长可能觉得很无所谓。
但是如果想与孩子能够有效地交流,就要耐心的听孩子把话说完。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当一个能干且雷厉风行的女同事成了妈
妈,就会不厌其烦的讲述孩子的趣事。
即使其他人听的并不是那么有趣,自己仍然是乐不可支,而且口中经常会出现叠词:吃饭饭,睡觉觉等等。
这就是由对孩子的爱带来的转变。
那孩子到青春期这个年龄,对他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能够耐心的像原来对待婴儿的时候,那样去细致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与孩子的交流,家长要把握的大致原则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多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通过科学的交流去影响孩子。
因为孩子在自以为成熟的年龄,比单纯的不成熟时还难以交流,不会轻易的接受别人的观点,感觉自己有主见。
所以只有爱心加上科学,才能够与孩子真正有效的交流,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