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学发展简史.pptx
水文学原理课件37856
一、水量平衡(续)
2. 河流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闭合流域(没有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程
记Px=P,RI=0,qa=0,RO=R : 某 时 段:P=E+R ±W 多年平均:P=R+E
(2)不闭合流域(有外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程 某 时 段:P= RO -R I+E±W
一、水量平衡(续)
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节 水文循环现象
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
地
降水P
表
径
蒸发E
流
RS
陆地 包气带 下渗F
壤中流RSS
E
基岩
地下径流Rg
P
海洋
蒸腾ET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第二节 水文循环现象(续)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222---222222000000000
沙
------222---222222000000000
------111---111111000000000
通
南通节制闸 任港
姚港
西界港口 东界港口
000000000
------111---111111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黄沙
------111---111111000000000
000000000
海洋泾口
------111---111111000000000
沙
四号坝
狼
000000000
山
------111---111111000000000 ------333---333333000000000
水文学原理ppt课件
水文观测方面,发明制造了雨量器、蒸发器、流速仪
等,系统的水文测验为水文定量计 算及预报奠定了坚
实基础。
.
五、发展史
• 3、应用水文学发展阶段(1900-1950年) • 进入20世纪,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蓬勃发展,需要科学
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使应用水文学迅速发展起来。 • ① 美国1900年J.A.塞登提出著名的塞登定律; • ② 1924年H.A.福斯特建立了P-Ⅲ水文频率曲线计算
方法; • ③ 1932年L.R.K.谢尔曼提出单位线法 • ④ 1935年G.T.麦卡锡建立了马斯京根河道洪水演算法。 • 这一时期我国水文学发展则比较落后。 • 4、现代水文学发展阶段(1950年-至今) • 随着计算机、遥感、遥测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水文学发
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流域数学模型、水资源学、水环境 学、随机水文学相继形成。
• 1(、2)给水量水不工足时程
以丰补欠,进行水量引取、蓄放和调节
密云. 水库
四、研究意义
• 2、 排水工程 • (1)雨水排泄 • (2)洪水防御
2006年7月韶关铁路成为河道
水中熄火的车辆
2006年7月韶关体育馆陷入汪洋
.
四、研究意义
.
五、发展史
• 水文学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定性到定量、由经验到理 论的发展过程。
海洋水文学 水文气象学
陆地水文学
地表水水文学 土壤水水文学
地下水水文学
河川水文学 湖泊水文学 冰川水文学 河口水文学
按应用分 环境水文学、农业水. 文学、城市水文学······
第八章 产流机制
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 第十章 地表水流
第四章 降 水
第十一章 洪水演算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白鹤梁石刻(1)
白鹤梁石刻(2)
白鹤梁石刻(3)
2)水文循环概念的萌发
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 诗歌以及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亚历斯 多德(Aristotle)就有了有关水文循环的初步论 述。 中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 问》中提出:“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对百 川入海,而海水不溢的原因,提出问题。中国 《吕氏春秋》对水文循环过程进行了解释:“云 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 这便是古代人对水文循环的朴素的描述。
1949年R.K.林斯雷和M.A.柯勒、J.L.H.保罗 赫斯合著《应用水文学》,
1949年D.姜斯敦和W.P.克乐斯合著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著的《水 文学手册》
有些学者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及方法 引入了水文学,推动了水文计算技术的发展。这 些水文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迅速推广,丰富了 应用水文学的内容。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张思聪 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
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
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 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 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 学。
水文科学发展史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四个时
期:
水文科学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公元1400年以前)
2.奠基时期(1400~1900) 3.成长时期(1900~1950) 4.现代化时期(1950年以后)
水文学原理学习汇报PPT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流域内和流域外存在着除流域出口断面外的地下水量交换)
1 流域
(12)分流水域线
1 流域
(13)分流水域线面积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 面积。
1 流域
(14)分流水域线基本单元 一个流域按内部的分水线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子流域,每 一个子流域按其内部的分水线又可分成一些更小的不嵌 套的小流域…… 这样不断的划分下去,最后得到的不可再划分的部分就 是流域的基本单元,它是组成一个流域的最小单位。
发展简史
现代化时期 实践时期 奠基时期 萌芽时期
现代水文学
1950年至今
应用水文学
公元1900~1950年
实验水文学
公元1600~1900年
原始水文学
公元1600年以前
第二章 流域及水系
(Watershed and Drainage Networks)
本章主要内容
1
流域
2
水系
1 流域
(1)分水线
的应用的科学,称为水文学。
2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揭示地球系统中水的运动规律,水的循环机理和水的时空 分布特点; 探讨水的自然和社会属性; 揭示水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污染物在水中的变化规律; 研制在防灾减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及工程建设中 必须的水文水利计算技术。
3 水文学的发展历程
河流的分级
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 湖泊的河流称为干流; 流入干流的河流称为 支流。
2 水系
(12)分水水系线的地貌特征
斯特拉勒 Strahler 分级法原则 (1)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流为一级河流。 (2)两条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级别比原来高一级。 (3)两条不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的级别为两条河 流中的较高。
《水文学原理》课件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规划
水文学为水利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如流域的径流量、水位、流速 等,帮助规划者评估工程对流域
水文环境的影响。
洪水预测与管理
水文学通过分析历史洪水数据, 预测未来洪水趋势,为洪水预警
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与开发
水文学研究流域的水资源量、分 布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球上水的重要运动和循环过 程,对地球表面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
环节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
过程
水从海洋蒸发后形成水汽,通过气流 输送到陆地,在陆地形成降水,再通 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方式回到海洋 ,完成一个循环。
水文学观测的现代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 遥感设备,对大面积水 体进行快速、准确的观
测。
自动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 器等设备,对水体各项
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GIS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水文学数据进行空间分
析和管理。
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水文 学过程,预测水文学变
化趋势。
水文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类型与特征
河流
地下水
河流是流动的水体,由雨水、融雪等 补给,具有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 ,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地下水是储存在地下的水体,主要由 降水、地表水渗透形成,具有水位、 水质、储量等特征,是重要的水资源 之一。
湖泊
湖泊是静止的水体,主要由河流、地 下水等补给,具有水深、水质、湖岸 线长度等特征,对周边生态环境有重 要影响。
水文学发展史
中国:约2280B.C,大禹治水, 兴修水利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说
希腊:约600B.C~300B.C,提出全球 水文循环的初步概念
中国:约256B.C,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是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罗马:约100B.C~200A.D,水文观测的 实现
意大利:1500A.D,达芬奇提出水文循 环观点并使用浮标测量流速
水文学发展史
“No one can be really master of any science unless he studies its special history !”
——by Comte
埃及:约3500~3000B.C,埃及人观 测尼罗河水位
埃及:Sadd el-Kafara 大坝(约 2900 B.C)是最古老的重力坝
1935年,McCarthy提出马斯京根河道 洪水演算方法
1945年,Clark提出储蓄理论和相应 的汇流方法
20世纪50年代, 工程水文学的兴 起与发展
1955年,Lighthill和Whithmat提出 动力波理论
1957年,Nash提出瞬时单位线概念、 理论与方法
1958年,加里宁和米留柯夫提出特 征河长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导出河 段汇流曲线
1959年,Linsley和Grawford把数字计算 机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1973年,赵人俊等提出新安江模型,是 中国少有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水文 模型
1965年,国际水文十年开始
1986年,Eagleson提出全球尺度水文学
古罗马:27B.C~17B.C, Vitruvius提出 比较完整的水文循环概念
中国:200A.D,开始设置雨量站 观测雨量
水文基础知识PPT
7、流速及流量:
流速是指水流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渠道和河道里的水流各点的流速是不相
同的,靠近河(渠)底、河边处的流速较小,河中心近水面处的流速最大,为了计算简便, 通常用横断面平均流速来表示该断面水流的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为流量
8、径流与径流量:
流域地表面的降水,如雨、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叫
2、流域与水系:
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 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
组成。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 积。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
2、频率与重现期:
(l)频率的概念。频率是指某一数值随机变量出现的次数与全部系列随机变量总数的比
值,用符号P表示,以百分比(%)作单位。 频率是随机变量出现的机会,例如P=1%,表示平均每100年会出现一次;P=5%,表示
平均每l00年会出现5次,或平均每20年会出现一次。 (2)重现期的概念。随机变量出现频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重现期,即通常所讲“多少
肥料的重要来源。水文循环所带来的洪水和干旱,也会给人类和生物造成威胁。
五、主要水文名词
河流的分段及特点
流域和水系 基面
水尺与水位
河流断面
降水与蒸发
流速及流量
径流与径流量
1、河流的分段及特点: 河流:由雨水、冰川或地下径流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汇集,经常(周
期性)地沿着它本身所营造的延续延伸的凹地流动的水流。 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水文学发展简史
水文学发展简史:a自远古至14世纪末,为水文学现象定性描述阶段b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c自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d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阶段。
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现象的研究任务:水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水文的地理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水文现象: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
水文现象的特点:a谁循环永无止尽b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存在随机性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水资源的涵义:a按社会需求供给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b有可靠来源且可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补充c这个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d水量水质适应人类用水需求广义水资源:指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空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狭义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水体,仅指在同一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土壤水等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
水资源的特性:a水资源有循环再生性和其有限性b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c广泛的利用性及其不可替性d利与害的两重性e社会性和经济性f开发利用上的整体性。
水资源的时空变化:a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影响,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水资源的条件与问题:a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b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水量的地区调配)c在时间变化上不均衡,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d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趋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河流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e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f天然水质相当良好,水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污染,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水文学原理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本章主要内容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2水文学的发展动力3水文学的分支学科4本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同样也是社会生产资料人类社会因水而得以延续,无水就会消亡;水是地球系统中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多种物质交换的载体。
大气圈洪水与干旱水圈岩石圈人类圈生物圈地质灾害水资源生态环境AerosphereBiospherelithosphere AnthroposphereHydrosphere水问题的出现(60年代初)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因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引发的水问题水资源的量和质都不能满足需求水多、水少、水脏以及由水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今天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影响着数以百万计人的生计水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是全球性的大问题,据世行预测,按现有的耗水模式及速率,至2025年全球2/3的人将生活在水资源短缺之中。
世行为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而投放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每年700-800亿美元,全球需求量在未来15年内将增加2倍.✓联合国(UN) ---IHD(65-74)/IHP✓相关的国际或地区性的组织IAEA/UNDP/UNESCO✓非政府组织的广泛的关注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FloodsDroughtsSoil and water losses Water pollutionmorelessturbiddirty洪涝灾害频繁水多南京市(Nanjing)Floods水少水资源短缺突出Droughts2000年以来中国旱情实况时间涉及省市旱情201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发生严重干旱2010西南五省旱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74%).2009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
水文学发展简史讲解学习
水文学发展简史:a自远古至14世纪末,为水文学现象定性描述阶段b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c自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d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阶段。
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现象的研究任务:水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水文的地理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水文现象: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
水文现象的特点:a谁循环永无止尽b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存在随机性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水资源的涵义:a按社会需求供给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b有可靠来源且可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补充c这个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d水量水质适应人类用水需求广义水资源:指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空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狭义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水体,仅指在同一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土壤水等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
水资源的特性:a水资源有循环再生性和其有限性b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c广泛的利用性及其不可替性d利与害的两重性e社会性和经济性f开发利用上的整体性。
水资源的时空变化:a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影响,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水资源的条件与问题:a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b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水量的地区调配)c在时间变化上不均衡,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d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趋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河流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e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f天然水质相当良好,水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污染,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水文学原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水文学概述 • 水文循环与水体 • 水文要素及其测量 • 水文学研究方法 • 水文学应用 • 未来水文学研究展望
01
水文学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 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水 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
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冰川、湖泊、河流、水库、土壤 水、近海水域和生物体内的水等 。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文监测、水文实验、水文计算等手段,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
时空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2 03
水资源规划与配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水资源条件,制定水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 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水权与水市场管理
通过建立水权制度,明确水资源产权关系,规范水资源的取用、转让和 交易行为,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高效利用。
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
水利工程规划
根据河流流域的水文、地形地貌、 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 况,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以满足防洪、灌溉、发电、供水
流向
流向是指水流的方向,可 以通过流向仪进行测量。
水温、水质、水深的测量
水温
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可 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
水质
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特性,可以通过 水质监测仪进行测量。
水深
水深是指水体的深度,可 以通过水深测量仪进行测 量。
04
水文学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
总结词
实地调查法是水文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获取第一手 数据。
中国水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水文学发展历程一、水文学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水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古代。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中国就有了水利工程的雏形,这与水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然而,正式的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要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来的水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水文学的初步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
他们通过对江河流域的水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水文观测站网络,并开展了流域水文特征、洪水预报和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的成果为中国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水文学理论的完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水文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的动态理论和模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他们通过对水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拟计算,深入研究了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为水文学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水文学应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水文学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水灾的频发,水文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在水资源调控、洪水预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
他们通过建立水文模型和信息系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五、水文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文学家积极参与国际水文学组织的活动,与世界各国的水文学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他们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学术成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了中国水文学的国际化进程。
六、水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中国水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的水文学将继续深入研究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水文学的应用创新,提高水文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科学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公元1400年以前) 2.奠基时期(1400~1900) 3.成长时期(1900~1950) 4.现代化时期(1950年以后)
1.萌芽时期(公元1400年以前)
古代人在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开始观察和探索自然 界水的运动规律,以便达到治水和用水的目的。
1) 原始的水文观测(水位观测)
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为了灌 溉引水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至今还保存有 公元前2200年时所刻水尺的崖壁。
❖ 据《尚书·禹贡》等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 前2300年相传大禹治水用“准绳”和“规矩” 等方法测量观测水位。
公元前300年,战国时代的李冰在四川都江 堰引水工程中,设石人水尺观测水位。
3.成长时期(1900~1950)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 大战的破坏以后,各国都积极致力于经济恢复 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建设、动力开发、 交通运输、工农业用水和防御洪水等水利工程 中的一系列水文问题,促进水文科学迅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理论研究上或实 验研究上都取得较多的成果,处于领先地位。 如:
1674年P.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的概念,成为水 文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1738年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 1775年A.de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公式; 1802年J.道耳顿建立了研究水面蒸发的道耳顿 公式; 1856年,H.-P.-G.达西发表了描述孔隙介质中地 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1851年T.J.莫万尼提出了汇流和径流系数的概 念,并发表了计算最大流量的著名推理公式。 水文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使水文计算和水 文预报技术方法得到提高,在工程建设和防洪中的成 果日益显著,从而逐渐形成以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为 主要内容的新的分支学科──应用水文学。
隋代开始把石人水尺改为木桩和石碑式刻 划水尺,称水则或水志。
至今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间的河岸崖壁上, 保存着1153~1870年间的 6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 位石刻114处。
四川涪陵县长江岸边的白鹤梁(长1600米, 宽15米左右)自公元764年开始雕刻石鱼图形记 载长江最枯水位,直到20世纪40年代共有刻记 163条,记有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这些珍贵的 石刻,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的古代水文站”, “世界水文史的奇迹”。
2.奠基时期(1400~1900)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18~19世纪 产业革命给自然科学包括水文科学的发展以很 大影响。
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1) 水文观测仪器的发明与水文测验的开展
这一时期,雨量器、蒸发器和流速仪等一系 列水文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为水文现象的实地 观测、定量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了必要条件;观 测和实验成果为水文循环学说提供了验证,水文 学的研究由定性描述深入到定量表达,为水文科 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9年R.K.林斯雷和M.A.柯勒、J.L.H.保罗 赫斯合著《应用水文学》,
1949年D.姜斯敦和W.P.克乐斯合著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著的《水 文学手册》
有些学者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及方法 引入了水文学,推动了水文计算技术的发展。这 些水文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迅速推广,丰富了 应用水文学的内容。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张思聪 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 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 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 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 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 学。
【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组将可持续水资源 管理的定义为“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它们賴以生存的 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
白鹤梁石刻(1)
白鹤梁石刻(2)
白鹤梁石刻(3)
2)水文循环概念的萌发
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 诗歌以及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亚历斯 多德(Aristotle)就有了有关水文循环的初步论 述。
❖ 中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 问》中提出:“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对百 川入海,而海水不溢的原因,提出问题。中国 《吕氏春秋》对水文循环过程进行了解释:“云 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 这便是古代人对水文循环的朴素的描述。
4.现代化时期(1950年以后)
水文科学的发展出现新的发展:
第一,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 究领域向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水文计算分析不 仅为建设工程提供设计数据,而且要为水资源评价和水资 源系统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 水文科学国际会议和合作的主题。许多水文学家和水文研 究机构都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转向水资源方面,提出了可持 续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的研究。可见,水文基础性工 作与水资源管理是不可分的。
这一时期中国水文科学的进展比较缓慢。 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帝国列强为了掠夺 中国,通商通航设海关建码头,则需收集中国的 水文气象资料,为此,1862年开始在长江汉口设 立水位站(1865年起有正式的观测记录)。
2)水文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应用水文学的兴起
18~19世纪,西欧因产业革命促进了城 市、交通和工农业发展,以及大量的水利工 程建设等,这些实际的生产问题为水文科学 在理论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文科学理论 逐渐形成。如:
1935年,美国的G.T.麦卡锡提出的“马斯京 根”法对河道洪水演进计算方法。
1937年,美国的M.马斯克特用较严格的数学 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运动,为地下水水文 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英国的H.L.彭曼用联解空气动力学方 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导出了推求水面蒸发的彭曼 公式,使蒸发研究成为水文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