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史料

合集下载

《黑龙江志稿》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

《黑龙江志稿》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

茂 来 查 办事件 完毕 , 泽 见屠 寄学 问 渊博 , 恩 就奏
请 将 他暂 留黑 龙 江 , 《 龙 江舆 图 》 任 黑 总纂 。
[ 稿 日期 ]0 9— 8—1 收 20 0 3 [ 者 简 介 ] 大伟 ( 9 2一) 男 , 苏徐 州人 ,0 7级 硕 士研 究 生 , 作 曹 18 , 江 20 主要 从 事 中国 近 现 代 史研 究 ;
年 ( 8 0 二 月 二 十 日 , 龙 江 将 军 衙 门 遵 照 会 19 ) 黑
人 先后 来 黑龙 江省 , 赴各 地 勘 测 。 甲午 战争 分
期间 , 这些 测绘 人员 分 别人 营 当差 , 测绘 工 作暂
时停 止 。
光绪 二 十一 年 ( 8 5 , 恩 泽 到 任 以 前 , 19 ) 在 全省 六 城 中只有 呼兰 一 城 制 成 草 图 , 其他 五城 或 是 没有测 绘 , 或是 所 测 的旧 图未 致妥 善 , 需要 重 测 。恩 泽调 任 黑 龙 江将 军 后 , 绘 工 作 继 续 测 进行 。他 令舆 图局 各 成员 一起 测 布特 哈一 城 的
意 令各 省测 绘 省 、 、 、 、 治各级 行政 单 位 府 厅 州 县 地图 , 包括疆 界 沿 革 , 川 河 流走 向 , 置 经 纬 山 位 度 等 。“ 次要 求 各 地测 绘 地 图 的 立 意非 常 明 这 确, 即要 清 查 清 政府 中央 政 权所 辖 国土 疆 界 情 况 。 … ” ’ 次 测 绘 对 于 行 政 治 理 , 口 分 这 人 布, 疆界 走 向 , 护 领 土 完 整均 有 重 要 意 义 , 保 尤 其 黑龙 江 、 南等边 疆省 份 的测绘 , 利 于对 外 云 有 交涉 , 保护 领 土主 权 , 意 义更 为重 大 。 其 黑 龙江 省舆 图完成 较早 , 但完 成 质量 不高 , 被 朝廷 点 名 批 评 , 责 令 修 改 。“ 光 绪 十 六 并 清

黑龙江及邻区地震史料研究与疑难地震

黑龙江及邻区地震史料研究与疑难地震

黑龙江及邻区地震史料研究与疑难地震
孟宪森;陈洪洲;关玉辉
【期刊名称】《中国地震》
【年(卷),期】2004(020)004
【摘要】一般认为,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

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

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

黑龙江省及其邻区(43-54°N、120-1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总页数】5页(P425-429)
【作者】孟宪森;陈洪洲;关玉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市鸿翔路24号,15009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平顶山市及邻区地震活动异常在河南省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J], 宋德熹;高黎民
2.黑龙江省及其邻区地震序列早期特征研究 [J], 孟宪森;关玉辉;张亚江;姜锦华;杜国林
3.黑龙江省及其邻区非构造性地震振动研究 [J], 孟宪森;郑辉;关玉辉;王晓峰;姜锦

4.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J],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
5.黑龙江省及其邻区历史地震研究 [J], 孟宪森;郝永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的共生意识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的共生意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2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Dec.2023  收稿日期:2023-10-09 作者简介:相龙烽(1976-),男,副教授,美学博士㊂主要从事文艺学与神话学研究㊂马雯博(1999-),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少数民族神话审美形态研究(19MZD206);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家国意识(2019B114);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QSX2018-08JL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的共生意识相龙烽,马雯博(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 要: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除部分史料记载之外,大部分故事来源于现代民间采集㊂不同于史传神话的故事系统性与意义稳定性,这些神话在广义上也包括诸多民间传说㊁奇幻的想象和各种不确定的意象,反映了各民族的基本生活状态,蕴含着丰富的共生意识,是各少数民族独特的生命观㊁自然观和社会观的人本体现㊂关键词: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共生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12-0029-05Symbiosis Consciousness in Myths of Indigenous Ethnic Minor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XIANG Long -feng ,MA Wen -bo(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Abstract :Heilongjiang’s indigenous ethnic minorities’mythologies,except for some historical records,most of the stories arecollected from modern folk sources.Unlike historical mythology,which has systematic and stable significance,these mythologies in abroad sense include many folk legends,wonderful imagination and various uncertain images.Reflercing the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varions ethnic groups,they also contain a rich sense of symbiosic and are the a manifestartion of unique life view,natural view and social view. Key words :Heilongjiang;indigenousethnic minorities;myths;symbiosis consciousness 黑龙江省现有满族㊁蒙古族㊁达斡尔族㊁锡伯族㊁赫哲族㊁鄂伦春族㊁朝鲜族㊁回族㊁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十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神话资料较为集中地记载于‘黑龙江民间神话“‘黑龙江民间故事集“‘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赫哲族民间故事选“‘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等作品集中,其中故事除一小部分为史料记载的传统神话传说外,大部分来源于现代民间采集㊂这些神话(含传说)既有现实生活的隐喻描述,也有各世居少数民族对生活世界的空间想象,它们既记载了各民族的基本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各民族的生存观㊁宇宙观和自然观等审美观念㊂其中, 同出一源”的生命观㊁ 和合共生”的自然观㊁ 休戚与共”的社会观共同构成了各民族的共生意识㊂一㊁ 同出一源”的生命观在蛮荒时代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先民的生产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生命活动而展开的㊂人作为捕食者的同时也作为被捕食者存在,氏族整体生存发展延续依赖于群体协作和种族繁衍,其生命意识也都围绕着生命活动展开㊂在对个体生命的探索过程中,各少数民族都在诸多神话中表达了他们对生命诞生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譬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如何才能保持生命体的延续,生命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他们对生命共同体的认知㊂1.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在原始古朴的人类诞生神话中,先民更多思考的是人类是怎样诞生的㊂‘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中分别讲述了蒙古族㊁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等天神造人的神话故事㊂蒙古族‘天神造人“中天神忘了捏女人,导致人类没有繁衍,于是就投了羊和母鸡,它们都变成了美丽的姑娘㊂达斡尔族‘人是恩都日造的“讲述了人是由天神下凡捏土造成的㊂鄂温克族‘用泥土造人和万物的传说“中保如巴格西天神造人的泥土被神龟压在身下,他不忍心伤害生灵,就让萨满把神龟翻了个身㊂在人类诞生的神话中,先民认为生命同出一源,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人是由泥土捏成,羊和母鸡可以变成人类,但已经考虑到了个体生命的繁衍和延续需要依靠男人和女人㊂2.各民族神话对生命起源空间的想象生活在原始时期的人类,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 地摇晃不止”的自然现象进行积极探索和求知㊂认为是神物在支撑着大地和天,它们翻身或者换角/腿时就会发生地震㊂在鄂温克族神话‘天神保鲁根巴西造万物“㊁锡伯族神话‘天神与大地“㊁蒙古族‘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1]以及汉族‘女娲补天“集体文化观念中,各民族对宇宙的形成㊁天地的认识有着相似的认知㊂(表1)表1:各少数民族创始神话故事情节民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神物公牛驼大地神龟四脚撑天神牛犄角支撑大地神龟龟背顶地仙鹤一只脚支地神龟四足撑天地震换角换犄角舒展腰脚三年换一次脚 天漏”和 地动”在各民族的神话中意味着灾害的来临㊂‘女娲补天“神话中对 四极废” 九州裂”的自然现象进行了解释㊂由于四根天柱倾折而导致天塌地陷,需要借助神龟的力量才能把天地重新支撑起来㊂天地是先民生存之基和立身之本㊂各少数民族神话中神龟㊁神牛㊁仙鹤等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来支撑大地或者撑天㊂经过先民主体情感的加工,成为力量的象征,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生活安定的理想追求㊂ 天神造大地”的神话故事体现出中国古代神话 多元一体”的特征,其中的 多元”体现着各少数民族故事情节㊁天神和神物不同,极具民族特色, 一体”又是各民族对宇宙的来源㊁天地的形成有着相似的认知㊂3.各民族神话对族群来源的探究图腾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据相关文化人类学和考古资料显示,图腾神话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是关于动物㊁植物㊁非生物成为氏族部落始祖的解释㊂因此,图腾神话是族群对自身历史的追问,它对凝聚族群的文化认同㊁集体意识和维持族群的秩序起着精神上的引导作用㊂表2直观比较了解赫哲族㊁鄂伦春族㊁达斡尔族和朝鲜族图腾神话的异同点㊂表2:各少数民族族源神话故事情节民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神话题目那乃人的由来鄂伦春人是怎么来的舍沃克神达斡尔人的由来檀君神话图腾神熊猴带两只犄角的大蛇狐狸熊女人与图腾的关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情节结构熊可以让她生几个和那乃人一样的娃娃猴向老妈妈表示好感太阳升起的地方,有条河,里面有只带两只犄角的大蛇达斡尔人发现小屋,老人把女儿许配给达斡尔人熊祈求神灵怀孕女人同意,生下孩子老妈妈对他中意并同居生下俩个孩子在一起生活,生下了孩子同居生活,生下好些孩子天王化男身与其结婚,生下一子长大后建立了自己的哈拉族繁衍成为今天的鄂伦春人繁衍成为今天的鄂温克族这些子女演变为今天的达斡尔人建立国家 表2中,赫哲族㊁鄂伦春族㊁鄂温克族㊁达斡尔族和朝鲜族的图腾神话都是对族源的神话阐释㊂各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图腾各不相同,分别是熊㊁猴㊁长犄角的大蛇㊁狐狸㊁熊女,但其情节结构都是由图腾和人相遇+生下后代+建立氏族/国家三部分构成㊂氏族成员与图腾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图腾具有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能够庇护氏族的生存发展,免除灾厄,相应的也要举行祭祀仪式㊂如鄂温克族‘舍沃克神和铁神“[1]记载了有关舍沃克神的祭祀情节: 舍卧克神给人类和鄂温克人做了无数好事,因此人们经常祭它㊂祭了它,人们不会生病,打猎也总走运㊂”除了对图腾举行祭祀仪式外,对图腾神有着特殊的称谓,如赫哲族将熊称作 玛发”㊂[2]各少数民族的图腾虽有不同,但对图腾的神话阐释却达成一致观点:图腾神话对族群中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对族群源头的回答,也是各民族对生命源起同归不同途的思考㊂在这一刻,各民族的神话在生命源起问题上也形成了共性思维逻辑㊂ 龙的子孙” 熊的儿女”不只是简单的幻想,而是对生命起点的思考,对自身历史的追问㊂ 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成为各民族神话对人自身处境的灵魂之问㊂这种反思与追问,凝聚着各民族生动的生命观,它们以 同出一源”的原始认知,叙说着各民族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㊂二㊁ 和合共生”的自然观在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的神话中,人与万物常常同出于一个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属于自然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不同物种也同样拥有共同的生命法则㊂譬如,鄂伦春族久居深林,就在神话世界中记载了:最早,山里头的人都像动物,只是用两条腿走路,那时,人都是雄性的,只有一个雌性的老妈妈的在山洞中看管食物,人与猴子同居并且生下了孩子㊂如此看来,对于原始先民来讲,人与猴之间没有区别,物种的不同不影响双方产生情感甚至是生育后代㊂这是其民族文明在野蛮时代的真实形态,在这种神话描述的文明世界0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不存在现代社会的伦理边界,取而代之的是人和自然生物之间同等的生命权利㊂‘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中‘鄂伦春族是怎么来的“和达斡尔族‘天为什么下雨降雪“两则神话分别解释了人为什么有膝盖骨: 天神造人的时候用泥㊁骨头和肉做成的人形,奔跑如飞很快就把山里的野兽给捕杀干净了,天神见了很生气,于是便给人按了膝盖骨㊂”以及 天地刚形成的时候,天特别低,人生活的特别舒服,天地一片繁荣景象,人和动物还是好朋友,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人类一天到晚无忧无虑地生活着㊂”在这些神话故事中都体现出了核心的主题:人与动植物之间友好相处,情感是双向流动,只是人类为了存活下去,迫于生活的无奈,拿起了弓箭,学会了狩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状态㊂神话阐释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始先民出于生存的目的对捕杀动物的愧疚之情㊂这些神话世界中,充满了现代思维不能置换的意象,它们看似荒诞㊁不可理解,却以神话的方式传递出先民对万事万物的哲学思考: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万物相生相克,处于 和合共生”的状态㊂在现代人来看, 神存在于其它事物中”是不科学的和荒谬的,因为从自然主义科学的观点出发,人们常常认为有无智慧㊁意识㊁创造力等是人与非人之间的根本区别, 那种认为灵魂㊁神会存在于木桩㊁石头㊁武器㊁小船㊁食物㊁衣服㊁装饰品及其他无生命的食物之中的思维,被现代人看作鲁莽的㊁假想的,因为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不仅没有生命的,而且是没有灵魂的㊂”㊂[3]这一论断显然与神话的原始审美思维不相契合的㊂法国人类学家德斯科拉则在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以外在性和内在性是否具有 连续性”(即本质是否一致)为理论起点,从物理性与内在性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人与非人特定关系的四种形式,即自然主义㊁泛灵论㊁图腾崇拜和类比思维㊂这种看法打破了长期以来以 自然主义”为中心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固定方式,丰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确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间性㊂这与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中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㊂在各少数民族神话中,经常出现 人与非人互变”的神话母题,人与非人之间属于共生共存的关系且不受其外形束缚,没有明显的差距和界限,可以平等的交流㊁交易㊁建立感情甚至进行婚媾等㊂恰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㊂‘中国各民族神话“和‘黑龙江省民间故事集“中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兴安岭上的一户人家想要生一个孩子,于是就采了野果或达子花在老白桦树旁边的大石碓,也就是 敖包’前虔诚地上供,过了几天老太太就怀孕了,十个月之后生下了颗肉蛋,当天晚上老太太就梦到了白胡子老头向她道喜以及养育孩子办法 老猎人听了这个梦,认为是 白那恰”的点化㊂可以看出,人和山神的关系融洽且大多数时候人对山神更加依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 交易”关系㊂ 山神”除了有受人们供奉的地方外,还能在人与桦树这两种外在存在形态之间进行变换㊂除了鄂伦春族存在变形神话外,‘黑龙江省民间故事集“还记载了达斡尔族的一则变形神话:一位青年外出独自谋生,在盘缠也消耗殆尽时,遇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向他指明了谋生之地: 从这里朝北走去,有一棵青松㊂你在它旁边等到黄昏,那棵松树就会摇晃起来,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 ㊂”(‘松树姑娘“)两则神话故事都潜在的透露出,在先民的世界中,内在性的连续可以消解物理性上的不连续性,如动植物可以转变成人,且动植物外在的形象并不影响其具有人格属性㊂‘中国各民族神话“还叙述了鄂温克族关于树和鸟照顾婴儿的神话:有个猎人进山打猎,看到一棵大树用乳白色的奶汁喂养婴儿,周围的鸟儿也在保护婴儿,猎人抱起孩子,向 千年枯树’和鸟儿道谢,就回了家,人们把孩子叫做 树妈妈㊁鸟爸爸的儿子”㊂这则神话故事中, 千年枯树”和 鸟儿”虽然没有以人的形态出现,但其内在本质已经与人相差无异,用 白色的乳汁”来哺育婴儿,鸟儿用自身的力量来去保护婴儿,完全是人类父母的形象㊂‘黑龙江民间神话“还记载了满族创世女神阿布卡赫赫创造天地人的故事:在大洪水时期,动物㊁植物和人之间经过外在形态的转化彼此依存渡过了劫难㊂ 佛陀妈妈”和天兽 僧格恩都里”彼此靠着对方的灵气和生气存活了下来, 海兰妈妈”幸亏躲在老榆树中,才侥幸保得一命㊂阿布卡赫赫是萨满文化中的始母神,在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中,世间最古的时候是不分天地的水泡泡,天水相连,逐渐从中生出阿布卡赫赫(Abka Hehe原始女神),她像七彩神光,白亮湛蓝㊂她越长越大,又裂生出乌尔登赫赫(Ulden Hehe光明之母)㊁巴纳姆赫赫(Banamu Hehe大地之母)她们同身同根,同现同显,同存同在,同生同孕,又共同作为三姊妹神创造了更多的人类和生物㊂可见,以鄂伦春族神话㊁鄂温克族神话㊁达斡尔族神话和满族神话为代表的黑龙江世居各少数民族神话中,这种非人的 拟人化”和人的 拟物化”都已成为极为常见的情形㊂非人具有人的形态和情感,而人具有 物”的外在特征,也已经成为这些民族神话中的通用表达方式㊂这些神话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共生意识,即所有生命和元素都是相互联系㊁相互依存的,它强调了世界的和谐和统一性㊂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可通过表3具体比较分析,探究各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人与非人之间相互转化和共生共存的关系㊂表3:各少数民族神话故事中人与非人的相互转化民族神话题目神话内容故事结局人的 拟物化”物的 拟人化”鄂伦春族吴达内的故事向山神许愿怀孕生子向山神供奉桦树变人鄂温克族错罗斯的传说在林中遇到树和鸟哺育婴儿带走孩子向枯树和鸟儿道谢枯树流出乳汁哺育婴儿13 第12期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的共生意识达斡尔族松树姑娘无家的青年向老爷爷求助在一颗松树下等到黄昏与松树姑娘结婚青松变成姑娘满族阿凯布赫赫造天㊁地㊁人阿凯布赫赫创世遇到只天兽㊁柳树和人人㊁柳树㊁天兽一起创造天㊁地㊁人人身上长满榆树叶人变成柳树树变人兽变人 在这些故事的主体情节中,各少数民族神话对人与非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同一认识,即:从内外连续性来看,都认为自然万物和人的内在本质是相同的,自然万物具有和人一样的痛觉㊁情感,因此,人对自然万物生发出爱惜之情,甚至在必要情况下人和非人的外在形态的相互转化都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基本关系形态;从现实性的生存关系来看,各少数民族神话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处于同一生命共同体中,一方的变动会影响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对于原始时期的生存需要而言,人对自然界充满了依赖,自然也作为人类生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充满了诗意的价值,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形成了二者共生共存的现实本体形态㊂可以说,这些神话叙事的基本逻辑已经包含了泛灵论㊁图腾崇拜和类比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也成为各少数民族神话对自我主体性的确认尝试,换言之,这种人与自然的和合共生观念,不止体现在人与非人之间的共生共存的现实价值,更体现在人和非人二者之间相互尊重㊁平等生存的普世情感价值㊂三㊁ 休戚与共”的社会观在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中,生命不止意味着诞生㊁繁衍,其中整个族群的生命都彼此联系在一起,一方的变动必然会牵扯到另一方,生命中所蕴含着的无限情义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由它们构成的生命价值,始终与抗击灾难㊁维护民族生存相互交织在一起㊂蒙古族‘长翅膀的白马“记载了族群面临被捕食的现状,围绕领头人叙说了维护家园的责任和使命是在生命之上的道理㊂在人们为白马为族群的遭遇而悲伤落泪时,其生命意义不仅指向了对集体意识的认同,也代表了族群个体生命之间产生的情感羁绊,其生命本身成为了蒙古族的民族意识和精神的写照㊂因此,其生命价值透过 集体意识”体现了出来㊂在鄂伦春族㊁赫哲族㊁鄂温克族和蒙古族的诸多神话中,都有对人类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并强调在个体生命与集体生命发生冲突时,应以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来换取群体生存发展的无限性㊂这种集体观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观,还体现在各少数民族神话中透露出的各民族所坚守的伦理道德㊂在这些神话中,人作为个体,在生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必要的生存能力外,还要经受道德的磨练,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㊂譬如赫哲族‘七女峰“[4]的神话故事强调了个体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承担起的责任与使命,萨丽洪德都七姐妹在经历重重磨难后,有了幸福的生活,但是金翅鸟告诉她们,不能告诉别人有吃的”,如果说了,就会变成石头㊂但是当七姐妹看见城镇里饥饿的人们时,七姐妹在禁忌与乡亲生命的延续两者之间做出了抉择,最终告诉乡亲们: 跟着金翅鸟走吧,那里有吃的㊂”七姐妹从此就变成了石头,石头越长越大,变成了七女峰㊂这个神话刻画了美丽的心灵,但也更加突出了人们所铭记的集体荣誉感,这是个体与社会休戚与共㊁和谐共生的最好注解㊂鄂伦春族‘吴达内的故事“同样描述了类似情节:吴达内在被老莽倪暗害后,心却没有死,依旧没有忘记家乡故土在等着他去解救㊂两则神话所对应的生存经验各不相同,但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七姐妹和吴达内以家乡故土为情感导向做出抉择 七姐妹说出禁言变成石人换取了乡亲们繁衍生息的幸福之地;吴达内惦念家乡安危的心让他获得二次生命除掉了老莽倪㊂他们充分意识到个体与家园㊁氏族部落和集体生命是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的㊂满族神话‘天池“中,日吉纳的姑娘也面临着同样的 生死”抉择㊂蒙古族神话‘长翅膀的神马“中,蒙古族人共同抵御敌人,奈何寡不敌众,首领战死,民众饱受战火㊂白马一时悲愤生出翅膀,心变成一面反映蒙古族人与妖魔鬼怪做战斗的镜子,向天庭求救㊂面对敌对势力,蒙古族人集结全部力量,将守卫家园置于生命之上,其中反映民族认同意识的神话意象 白马,已然化为整个蒙古族人精神的化身㊁民族符号的象征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是 为了生存不得不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共同遵守的秩序 成为一个具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共同体㊂”[5]通过对赫哲族㊁鄂伦春族㊁蒙古族和满族的神话情节㊁神话意象㊁神话中个体生命价值转化进行分析(表4),可以看到,在各少数民族的神话叙事中,人们已经在对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基于对家乡㊁故土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万事万物的仁爱之情,做出 生死”抉择㊂表4:各少数民族英雄神话故事情节要素分析民族神话名称情节内容生命价值转化神话意象赫哲族七女峰七姐妹经历磨难找到能去往幸福之地的金翅鸟,为了解救逃荒的乡亲,七姐妹说出了禁言㊂七姐妹变成石人换来了乡村世代栖息的幸福居所布舒库”㊁ 乌鲁都围”㊁金翅鸟㊁松江平原㊁七女峰鄂伦春族吴达内的故事吴达内经历各种磨难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除掉了老莽倪,家乡恢复了安宁和谐㊂吴达内以两次生命为代价后除掉老莽倪白那恰”㊁ 老莽倪”㊁白马㊁惦念家乡的心2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蒙古族长翅膀的神马白马主人同妖魔作战战死㊂白马悲愤下长出翅膀,在神鸟帮助下求来了天庭的援兵孤儿冲在战场最前方㊁白马长出翅膀㊁心变成镜子妖魔鬼怪㊁孤儿㊁白马㊁变成镜子的心满族天池日吉纳的姑娘为了制服火魔法㊂抱着冰块,一头扎进火山生命 熄灭火灾火魔㊁天帝㊁冰块㊁天池 这四则神话故事中的原始意象融入了各少数民族原始初民对外界事物自我感知的情绪,故事中的金翅鸟㊁白那恰㊁白马㊁吴达内㊁孤儿㊁天帝等对先民来说是通往幸福之地的符号标识,也是善良㊁勇敢等美好品德的象征㊂其中 布舒库” 乌鲁都围” 老莽倪” 妖魔鬼怪” 火魔”等神话意象,表明人类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野兽的侵袭,除此之外还要经受水灾㊁旱灾等自然灾害,生存环境极为恶劣㊂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神话意象反映了先民对生命的美好想象和追求,个体生存与族群生存发生 冲突”时,以族群生存为价值导向,以其 舍生取义”的精神实现了对理想生命的归宿㊂当个体和族群利益一致时,势必会一致对外,守卫家园和故土㊂各少数民族神话集体表述了在灾难和邪恶势力面前,真诚㊁勇敢和善良势必会战胜邪恶,而人类终将迎来幸福美满的和谐生活㊂这些神话共同叙述了各民族文化中个体与集体观念的发展,人类不再以完全的个体生存为目标,而是发展出崇高的社会共存观念,人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集体休戚与共的荣誉共同体,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大跨越㊂纵观各少数民族的神话叙事,其内容都对宇宙的形成㊁生命的诞生㊁自然的认知以及集体观念㊁社会观念的理解做出了充分的表达,由 同出一源”的生命观㊁ 和合共生”的自然观与 休戚与共”的社会观共同构成的共生意识,深刻表明了在这些世居民族的观念里,人与自然(包括动物与植物),以及不同民族都是自然生命的一分子,人㊁动物与植物并不互相侵占,也不只有单纯的生存空间依赖关系,正如金善子所言,关于人类和动物联姻的许多神话都不能是单纯地归类为 异类婚姻谈”的故事, 其基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㊂”在这里, 森林是(所有生命) 共同体’的生活空间,而神话成为实现这种共享的核心动因”[6],在 精神品格和民族精神上体现着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性㊂”[7]这种浓厚的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各民族文化的精神之中,它所承载的人类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着他们为了个体发展和民族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为各民族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㊂ 参考文献:[1]满都呼.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2]刘敏,赫哲族图腾崇拜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6):118.[3](美)凯文㊃斯齐布瑞克.神话的哲学思考[M ].叶舒宪,总主编.姜丹丹,刘建树,译.黄悦,孙梦迪,校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4]王荣文.中国民间故事全集32-黑龙江民间故事集[M ].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6]金善子.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与生态及共享[J ].遗产,2022(02):227-228.[7]苏培.民间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性 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01)26.(责任编辑 李 维)33 第12期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神话的共生意识。

史料的范围与收集方法

史料的范围与收集方法

• 以上每一类目,均从中央到地方分别选编。 地方按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中、 华南之顺序,其地域界分沿用民国时期的 区域划分。
• 约计2194种,1 127册,另备《民国史料丛 刊总目提要》一册,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政 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 教育史必备的基本的文献史料。
• (三)档案
• 主编者沈云龙(1910-1987),江苏东台人。 正编第一辑最早出版是1966年,而三编最后一 辑的出版是2006年,跨度达四十年。三编每编 100辑,正编收录1007种,精装1281册,续编 收录608种,精装1087册,三编收录421种,共 1048册,共收录文献2036种,共精装3416册。
•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 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 四大册。这是在1990年出版的《辛亥以来 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共收录了1900-1999年活跃的二十世纪人 物四万八千人,包括传记、年谱、回忆录、 日记、讣闻、悼词等目录与出处。
•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篇目索引〉,中国文 史出版社1992年。
• 李玉主编的《民国四大报纸社论篇目索 引》,国家图书馆最近出版。
• 包括《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 1949年1月13日停刊。影印由人民出版社发 行,共164册。
• 《民国日报》,1916年1月22日创刊于上海, 1932年2月停刊。1945年10月复刊,1947年1月 31日停刊。人民共影印99册。注意其他版本。广 州、汉口版。
• 据统计到1990年底,全国文史资料共计出 版二千三百余种,一万三千多辑,30余万 篇。这个目录共分五大册,第一册:军事、 政治、外交篇。第二册:经济、文化篇; 第三册:社会、地理篇:第四册:人物篇 上;第五册:人物篇下、附录、索引等。

同江赫哲族简介

同江赫哲族简介

赫哲族的历史赫哲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都生活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辽阔土地上,据史料记载,赫哲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我们东北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一个叫肃慎的古老民族,也就是满族的祖先,汉魏时期叫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靺鞨又分为七部,其中两部最大,一部叫粟末部,是居住在松花江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一带,另外一部叫黑水部,主要居住在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的地方,黑水部处于最北方,又有十六部,其境内种族尤多,赫哲族先世是黑水部的主要成员之一,所以这么看来,隋唐时的黑水靺鞨,就应当是赫哲族的远祖,现在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景点)和八岔赫哲族乡(在我们今天去抚远的途中,可以路过),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三乡一村是现在赫哲族组要的聚居地,“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最早是出现在康熙二年的“清实录”意为居住在东方的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两万余人。

在清朝末年,由于当朝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我国黑龙江以北的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了苏联,生活在黑龙江一以北的赫哲族人也同时被分割出去了,当地的俄罗斯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保持着一样的,同江市同江是县级市。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方向,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

面积6146平方公里,人口20万,南临富锦市。

东与抚远县为邻。

西与鹤岗市的绥滨县隔松花江相望。

北面是黑龙江,江北就是俄罗斯的犹太自治州。

边境线长170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

辖区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4镇6乡、6个国营农场。

同江三江口广场乌苏里江,满语为“乌苏里乌拉”,意为“水里的江”、“东方日出之江”。

发源于中国的松阿察河和发源于俄罗斯的伊曼河在虎头镇汇合而成,虎头是乌苏里江的起点。

黑龙江往事――1954,省会迁离齐齐哈尔

黑龙江往事――1954,省会迁离齐齐哈尔

⿊龙江往事――1954,省会迁离齐齐哈尔2019-05-201954年8⽉1⽇,中共中央新任命的⿊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省直机关⼲部⼤会,正式宣布撤销松江省建制,哈尔滨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属市,⼀同并⼊新⿊龙江省,省委、省政府机关设在哈尔滨市。

⾃此,新⿊龙江省委与省政府开始办公。

从1954年8⽉1⽇以后提及的⿊龙江省均指由松江和⿊龙江合省后的新⿊龙江省。

⽽作为原⿊龙江省省会的齐齐哈尔市变成了省辖市,失去了省会城市的地位。

齐齐哈尔在康熙三⼗⼋年(1699年)已成为⿊龙江将军的府邸驻所,成为事实上的⿊龙江⾸府,⼀直是⿊龙江的政治、经济和⽂化中⼼,长达255年。

在1954年进⾏省会迁址的还有河南省和吉林省,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吉林省会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

⼀、松江省撤销并⼊⿊龙江省,省会迁移哈尔滨,是1954年全国新⼀轮区划调整的背景下进⾏的在新中国成⽴初期,全国设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政区,分别管辖各省区;省下设专区;专区下设县;⼤体形成4级⾏政区划。

但是,⼤⾏政区在1952年之后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不再是⼀级政区。

专区为省的派出机构,也只能算是监察区,并⾮⼀级政区。

省、⾃治区、直辖市最多时有五⼗余个。

随着我国进⼊⼤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经济建设要求进⼀步加强中央的集中统⼀领导。

因此,中央⼈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于1954年6⽉19⽇通过《中央⼈民政府关于撤消⼤区⼀级⾏政机构和合并若⼲省、市建制的决定》。

据此,全国所设六个⼤⾏政区机构撤消并⼊各个省,11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其中在东北,沈阳、旅⼤、鞍⼭、抚顺、本溪等市划归辽宁省,长春市划归吉林省,哈尔滨市划归⿊龙江省。

⼆、1954年8⽉合并前的⿊龙江省曾经是原嫩江省和⿊龙江省的区域1945年抗⽇战争胜利后,为开辟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即派遣⼤批⼲部和军队挺进东北。

1945年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共中央东北局在现在的⿊龙江省版图上设置了合江、嫩江、绥宁、松江、⿊龙江等五个省和⼀个哈尔滨直辖市。

1912—1931年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1912—1931年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第38卷第5期Vol.38 No.5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5月May 20191912 1931年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概述徐振岐(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ꎬ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㊀要]1912年至1920年ꎬ黑龙江地区的高等院校为数寥寥ꎮ这是黑龙江发展较为落后的表现ꎬ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ꎮ俄国十月革命后ꎬ俄国移民在黑龙江地区创建了一些高等院校ꎮ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ꎬ俄国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由俄方管理逐渐变成中俄共管ꎬ在客观上推动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ꎮ[关键词]俄国ꎻ黑龙江ꎻ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K258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5-0068-03辛亥革命以来ꎬ黑龙江地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创办方式:一种是黑龙江当地政府创办的高等院校ꎬ另一种是沙俄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ꎮ这两种办学方式不同的高等院校在黑龙江近代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融合发展ꎮ一㊁黑龙江高等教育的起步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教育的整体变化密不可分ꎮ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ꎬ清政府于1901年要求各省于省城设立大学堂ꎬ于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ꎬ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ꎬ全国范围内开始涌现出一批高等院校ꎮ在清末新政时期ꎬ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开始起步ꎮ相对于关内的大多数省份而言ꎬ黑龙江地区地理位置偏僻ꎬ人口较少ꎬ经济欠发达ꎬ在辛亥革命前创建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数ꎬ仅有省城齐齐哈尔设立的黑龙江法政专门学校和黑龙江优质师范学堂ꎬ而且入学人数㊁教师数量㊁学校规模均较为薄弱ꎮ辛亥革命后ꎬ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得到缓慢发展ꎮ1912年7月ꎬ经过黑龙江省教育总会提议ꎬ以黑龙江法政学堂为基础ꎬ黑龙江法政专门学校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ꎬ设法律㊁政治㊁经济三科ꎬ原法政学堂学生作为该校甲班二年级学生入学ꎬ新招收的学生为乙班一年级学生ꎮ1914年ꎬ学校拥有学生101人㊁毕业学生34人㊁教职员7人ꎬ收入为18929元ꎬ支出为18929元ꎬ资产为1479元[1]733ꎮ至1916年ꎬ 法政学校现有法政本科一级设于省立中学校内ꎬ学生30名ꎬ校长职务由中学校长兼任ꎬ该校原有别科㊁本科各一级ꎬ于民国四年别科毕业不另招生ꎬ遂将本科一级移设中学校内ꎬ将原占校舍拨作军医院之用ꎮ [1]587黑龙江法政专门学校时办时停ꎬ 1929年(民国18年)被迫停办ꎬ在校生分别转送至北平㊁沈阳等地的相关学校ꎮ [2]470黑龙江优级师范学堂在民国成立之初即停办ꎬ 优级师范学堂设一年预科㊁二年专科ꎬ修业年限共三年ꎬ1908年在校生100人ꎬ教师7人ꎬ职员4人ꎬ年经费12980元ꎬ年支出12967元ꎬ校资产42283元 1912年数学选科有毕业生32人ꎬ1913年历史选科有毕业生52人ꎮ [2]471[收稿日期]2018-12-2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 近代东北地区日俄殖民奴化教育的史料整理与研究 (18ZSD424)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 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域外影响研究 (17ZSE433)ꎮ[作者简介]徐振岐ꎬ男ꎬ副研究员ꎬ博士ꎬ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ꎮ86㊀㊀在齐齐哈尔地区设立的另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原名黑龙江军官养成所)ꎬ始建于1913年ꎬ1918年停办ꎬ1920年复办ꎮ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至1928年共毕业了六期学员802人ꎮ 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ꎬ为谋建东北军事最高学府ꎬ统一军事教育ꎬ下令东北各军事教育机关一律并入东北讲武堂ꎮ 1928年10月ꎬ黑龙江军官养成所第六期学员毕业后ꎬ就改组为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ꎬ由东北保安军驻黑龙江副司令万福麟代理监督ꎮ 分校训练陆军初级军官ꎬ期限为一年半ꎬ训练内容与方法均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模式ꎬ教材也是翻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教程和典范令ꎮ第一期学员199人ꎬ编为两个步兵队和一个骑兵队ꎬ1930年毕业ꎮ [2]471分校共有教职员30人ꎬ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ꎬ分校迫于形势停办ꎮ在这一段时期ꎬ沙俄移民并没有大规模地创办各类高等院校ꎬ只是于1911年创建了私立俄侨第一齿科学校ꎬ系医学方面的专门学校ꎬ 学制2年ꎬ培养齿科医生ꎬ校址在南岗邮政街27号ꎬ有3个班ꎬ学生77人ꎬ教师5人ꎮ [2]200除此之外ꎬ由于移民子女尚未到高等教育年限ꎬ俄国缺乏创办高等院校的动力ꎮ显然ꎬ俄国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尚没有形成规模ꎮ从整体上看ꎬ1912年至1920年黑龙江地区的高等院校为数寥寥ꎬ从学生人数㊁教师数量㊁学校规模等方面考察仍处于草创阶段ꎬ没有形成相当规模ꎮ这既是黑龙江地区近代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表现ꎬ又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ꎮ二、黑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1920年至1931年ꎬ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迎来了较快的发展ꎮ这既与黑龙江地区社会持续发展有关ꎬ也与俄国移民创办的一系列高等院校密切相关ꎮ俄国十月革命后ꎬ一批俄国教授来到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避难ꎬ并开始筹建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学校ꎮ该校于1920年3月1日正式开学ꎬ起初学生不足百人ꎬ首任校长为俄罗斯人乌斯特里亚洛夫ꎬ只招收俄国学生ꎬ经费由中东铁路局拨付ꎮ1922年7月1日ꎬ学校改名为哈尔滨法政大学ꎮ1926年秋ꎬ该校由东省特别区教育厅接管ꎬ改名为东省特别区法政大学ꎮ 原校俄国学生为俄部ꎬ另设中国学生预备班为华部ꎬ招收学生40余人ꎬ为预科一班ꎮ华部第一学年课程为俄文ꎬ第二学年始授预科课程ꎮ [2]4731929年春ꎬ俄部与华部并为一校ꎬ共同授课ꎮ在同一时期ꎬ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ꎬ 成立了 创建中俄工业学校协会 ꎬ并推举14人为理事会成员ꎬ首任校长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工程师谢尔科夫ꎮ由于他在学术界中的威望加之干练的组织才能ꎬ中俄工业学校很快就汇集了一批土木建筑㊁电气机械以及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ꎮ [3]2951920年10月17日ꎬ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正式成立ꎮ由于学校声望日益提高及黑龙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ꎬ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于1922年4月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ꎮ 1924年6月12日ꎬ管理协会制定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章程»ꎬ规定了管理协会实行集体领导ꎬ并建立了教学会议㊁学务评议会和经济委员会ꎮ这些组织的建立ꎬ对发挥教学人员的积极性ꎬ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ꎬ起了重要作用ꎮ [4]2相比较而言ꎬ毕业生人数远远少于入学人数ꎬ 除了少数人是因经济原因外ꎬ主要是因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治学严谨ꎬ要求严格ꎬ注重质量ꎬ不符合规格的学生不发给毕业证书ꎬ而只发给结业证书ꎬ不授予工程师称号ꎮ [4]41928年2月4日ꎬ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改由东省特别区管理ꎬ并且将中东铁路的法学院㊁商学院并入ꎬ校名改为东省特别区工业大学ꎮ 同年10月20日ꎬ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和中东铁路董事会达成特别协议ꎬ东省特别区工业大学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ꎬ由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与苏联共管ꎮ [2]472 此后ꎬ该校由中苏两国共同管理ꎬ工作人员各占一半ꎬ但教员中俄国人占多数ꎮ校长由苏联人担任ꎬ中东铁路承担一半经费ꎮ按对等原则共同派人组成理事会ꎬ双方各派五名代表ꎮ张学良将军任东省特别行政区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ꎬ理事会副主席是中东铁路董事会副主席奇尔金ꎮ [3]2961930年ꎬ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扩大ꎬ系下设科ꎬ机电工程系设电工㊁机械和工艺制造科ꎬ建筑工程系设道路交通㊁城市建设㊁重型建筑工程科ꎬ并增设了商业运输系ꎮ1931年春ꎬ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ꎬ提升教学层次ꎮ 机电工程系的任栋梁㊁建筑工程系的王竹亭等3人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中国学生研究生ꎮ研究生学满二年以后ꎬ有权自费出国深造ꎮ [4]696在此期间ꎬ哈尔滨护路军军医养成所㊁哈尔滨市俄侨第二齿科医学校㊁东省特别区俄文师范专科学校等俄国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也相继成立ꎬ在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俄国移民背景的高等院校ꎮ这些学校的开办解决了旅居黑龙江地区的外侨人才培养难题ꎬ也对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ꎮ此外ꎬ黑龙江地区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ꎮ1926年ꎬ 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马延喜㊁吉林滨江省道尹蔡运升为造就医学人才ꎬ以供社会国家需要起见ꎬ邀集各界人士ꎬ捐助款项ꎬ创设滨江医学专门学校ꎬ组建董事会ꎮ推举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为董事长ꎬ蔡运升伍连德为副董事长ꎬ马延喜为司库董事ꎮ [5]伍连德为校长ꎬ校址为道外保障街ꎮ1928年1月1日ꎬ校名改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ꎮ为解决学校经费筹措困难问题ꎬ 将本校改归特区教育厅管辖ꎬ并供给经费ꎬ旋核准预算ꎮ每年拨发哈大洋四万四千八百元ꎬ自是本校遂成为半官半私之性质矣ꎮ 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成为东省特区管辖的区立学校ꎬ1930年 第一班学生肄业期满ꎬ毕业者十七名ꎮ [5]同年8月ꎬ招收本科一年级新生一班ꎬ人数为30人ꎮ1931年7月ꎬ第二班学生毕业者为23名ꎬ8月继续招收新生40人ꎮ1927年至1929年ꎬ黑龙江还设立了东北商船学校㊁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㊁东省特别区师范专科学校等一系列高等院校ꎮ由当地政府创办的高等院校和由沙俄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共同推进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进步ꎮ三㊁结语1912年至1931年间ꎬ黑龙江地区高等院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创办方式:一种是黑龙江当地政府创办的高等院校ꎬ另一种是沙俄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ꎮ随着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ꎬ俄国移民创办的高等院校由俄方管理逐渐变成中俄共管ꎮ教育管理权的变化使得原先两种不同办学方式的院校相互间加深了影响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谢岚ꎬ李作桓.黑龙江教育史资料选编[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ꎬ1988.[2]哈尔滨市志编撰委员会.哈尔滨市志[Z].哈尔滨: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ꎬ1998.[3]石方.哈尔滨俄侨史[M].哈尔滨: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ꎬ2003.[4]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编写室.哈尔滨工业大学简史(1920 1985)[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ꎬ1985:2. [5]东省特别区学校教育[Z].黑龙江档案馆藏ꎬ全宗号19目录号01卷号6.07。

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体系的构建(1644-1860)

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体系的构建(1644-1860)

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体系的构建(1644-1860)綦岩【摘要】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顺康时期均为军事政治职能的城镇,顺康以后,城镇在军事政治职能发展的基础上,经济型城镇突现,兴起阿勒楚喀城、呼兰城、拉林城和双城堡四座城镇.城镇多设于边境、江边、平原、盆地的古城遗址区域,具有历史延展性.城镇行政中心主要由两个方向由北向南迁移,构成链形结构形式和三角结构形式的空间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空间作用力.【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清代;黑龙江;城镇;城镇体系【作者】綦岩【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城镇是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地理实体,是人类聚落的高级形式。

城镇从起源时代开始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类需要和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式,用具体特殊的空间结构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城镇空间分布结构的有机整体”[1],包括了城镇的分布、转移与体系的构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在一个区域整体内构成的几何投影。

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国家的国防战略、发展战略、外交战略,关系到边疆稳定与发展。

一、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城镇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清代入关时,黑龙江地区大多是居住聚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城镇,随着黑龙江地区边防加强与防御需求补给的增加,城镇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形成了军事政治型城镇(驻防城)与经济型城镇(屯垦城)融合的城镇体系。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城镇的设立与建城有密切联系,军事政治型城镇(驻防城)的设治时间与建城时间一致,经济型城镇(屯垦城)随着衙门的设立,为满足其军事政治与经济的需要,城镇形制自然形成。

顺康时期清政府开始选择险要之地设治、驻防,相继修筑了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瑷珲旧城(黑龙江旧城)、瑷珲新城(黑龙江新城)、墨尔根城、齐齐哈尔城、三姓城等城镇,此时城镇皆为驻防城。

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探究

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探究

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探究作者:赵世乐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07期摘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收录了《柳边纪略》《龙沙纪略》《卜魁风土记》《黑龙江外纪》《卜魁纪略》五篇关于清代黑龙江地区的私修方志,这五篇方志是清代学者实践观察所得,从多个方面记录了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地域面貌和人文图景。

从创作背景和文献内容来看,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具有内容翔实、角度广泛的特点,以及存在片面性、主观性等局限。

在史学研究中,也充分体现了在黑龙江地区地方史、边疆史和民族史领域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7—0033 —04清代东北乃龙兴之地,自入关后,为确保经略内地无后顾之忧,故土免受侵扰,先后于关外设立镇守盛京等处将军、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将东北纳入中央直接管辖范围。

清初,沙俄屡次侵犯东北边疆,为抗击沙俄,遂于康熙二十二年设将军副都统驻黑龙江,分吉林西北地为黑龙江地区。

本文所讨论的黑龙江地区仅为黑龙江将军以及清末改设黑龙江行省所辖区域范围,与现黑龙江省行政区划有所差异。

黑龙江地区为极边之地,气候恶劣、地广人稀,由于边禁政策的约束,较原始落后,不似内地繁华,鲜有文人到此游历,因此有关本地的文字记载寥若晨星。

清末地理学者王锡祺素藏舆地游览之书,编辑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刊录了相对完整的清代地理文献。

本文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收录的杨宾撰《柳边纪略》、方式济撰《龙沙纪略》、方观承撰《卜魁风土记》、西清撰《黑龙江外纪》、英和撰《卜魁纪略》五篇私修方志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清代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的特点及史料价值。

一、五篇黑龙江地区私修方志概览私修方志所载见闻多为作者亲身游历所得,似笔记琐碎庞杂,又无特定的书写规范及篇幅要求。

笔者根据五篇私修方志的作者人生经历,从方志的写作角度和内容特色,回溯清代私修方志中的黑龙江地区见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龙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龙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龙江作者:周喜峰来源:《奋斗》2018年第14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过西晋的短期统一后,进人了分裂和动乱时期。

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而此时的黑龙江地区也进入了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鲜卑族南迁以后,其遗留在大兴安岭等地的部族与邻近部族形成了乌洛侯。

北夫余随着夫余国的灭亡而逐渐融入黑龙江的其他民族之中,其遗族形成了豆莫娄。

在贝加尔湖以南以东的黑龙江西部地区,则广泛地分布着新兴起的室韦各部。

而由肃慎、挹娄转化而来的勿吉则雄踞于黑龙江东部地区。

这样,室韦、勿吉、乌洛侯和豆莫娄构成了这一时期黑龙江的主要民族。

室韦又称“失韦”“失围”。

其名与乌洛侯一样始见于《魏书·失韦传》。

室韦早期活动中心在今嫩江上游流域及大、小兴安岭接合地区,南北朝时逐渐向南迁徙到嫩江中下游即今齐齐哈尔等地区。

室韦东与豆莫娄相交错,西南与乌洛侯、契丹等相邻。

室韦与乌洛侯一样,都是拓跋鲜卑的后代。

室韦人早期经济比较落后,主要以狩猎经济为主。

南迁到嫩江流域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南迁的拓跋鮮卑人有所提高。

他们掌握了农耕的本领,种植粟等农作物,粮食产量很多,以至于“有曲酿酒”,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室韦人的畜牧业主要以养牛、马、猪等为主,“逐水草”放牧。

并已丌始过“城居”的生活。

与此同时,渔猎业在其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室韦人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

“其国少窃盗,盗一征三,杀人者责马三百。

”说明私有制已开始受剑保护。

从史料研究来看,南北朝时期,室韦人也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室韦人早期与外界联系较少,迁剑嫩江流域以后,逐渐与豆莫娄、乌洛侯、勿吉及地豆于等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往,学到了很多技术和经验。

公元544年(东魏武王二年),室韦“遣使张晋豆伐等献其方物”,同东魏建立了贡属关系。

室韦同中原王朝建立联系虽然比乌洛侯晚了一百年,但室韦与中原王朝间来往比乌洛侯要频繁,这对加速室韦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侵华日军史料佐证镜泊湖大捷

侵华日军史料佐证镜泊湖大捷

侵华日军史料佐证镜泊湖大捷一2011年8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八女英烈与抗日斗争纪念馆在布展时,发现了一册侵华日军1934年的《满洲事变大画谱》,内中共有16幅日军战地速写画。

这册画谱是“日本陆军省翼赞、参谋本部所藏”,为日军陆军步兵中佐今村嘉吉所画,画面日文解说作者是日军山中峰太郎少佐,可见这是日军侵华的战地实录。

16幅战地速写画首幅就是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军独立守备队川岛中队袭击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场景。

此外有日军入侵上海(即1932年1月28日沪松抗战期间)各地3幅,侵占辽宁、吉林各地8幅。

另5幅画是记录日军入侵今黑龙江省的,3幅是入侵黑龙江省西部的:1931年11月5日天野旅团滨本联队进攻马占山东北军的大兴战斗、石川炮兵中队为进攻马占山部的嫩江渡河战斗、大岛联队――第四联队的齐齐哈尔昂溪战斗;入侵东部地区的两幅――上田大队的镜泊湖战斗、第十联队小坂小队与民间抗日武装红枪会的乌吉密战斗(即今尚志市滨绥铁路线上的乌吉密)。

该画谱出版于1934年(日本昭和九年),作画的时间虽未注明,但由于是战地速写,肯定是在发生战斗后不久,而且每幅都配有日文解说,对战事记录十分详尽。

由于出自当时的随军日本军官之手,又是战斗记录性质的图文,日本陆军省与日本参谋总部十分重视,可信度很高。

这一日寇侵占东北各地的自供状,至今尚未披露。

其中第13幅《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战斗》的日文文字说明,标题为《击退匪贼的奇袭---镜泊湖上田大队的战斗》。

因为是日军入侵吉林东部即今日黑龙江省东南镜泊湖地区的原始材料,与1932年3月的重大抗日斗争事件镜泊湖连环战的两场战斗――墙缝伏击战、火烧松乙沟发生在同一地区,因而具有特殊见证与修正价值,故对日文画面解说翻译如下:击退匪贼的奇袭――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的战斗上海事变的战云由于皇军的威武一扫而散。

可是在满洲的大群小群的匪贼还在各方高举反旗,特别是在吉林省东部和北部的治安还极其混乱。

《黑龙江外记》字误

《黑龙江外记》字误

《黑龙江外记》字误《黑龙江外记》共八卷,七万字,是极为珍贵的清代黑龙江历史文献,因成书过程经过多次传抄,错字很多。

此文参照各本,考核史料,查出黑龙江出版社简体本《黑龙江外记》,尚存在文字错误共68处,略作分析,进行更正,为使用《黑龙江外记》者提供参考,以免以讹传讹。

标签:黑龙江外记;字误;清代;嘉庆;齐齐哈尔清代黑龙江历史文献只有寥寥几部,其中,篇幅最大,记述最详的就是《黑龙江外记》。

《黑龙江外记》作者西清清代重臣鄂尔泰后代文化底蕴极深,亲身在当时黑龙江将军驻地齐齐哈尔任官,记载多为亲身经历、亲自考查,其所记较为可靠性,史料价值极大。

说《黑龙江外记》是黑龙江省的《史记》并不为过。

《黑龙江外记》写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初刊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从成书到刊印,经历了80多年。

中间几经传抄,传抄、印刷的黄彭年、袁昶、樊彬、萧穆都没有到过黑龙江,因此,错讹多多。

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字的点校本,并加注释。

然而,这个点校本仍有许多误字。

研究、学习黑龙江省历史者,引用《黑龙江外记》极多,如这些字误不得更正,以讹传讹,错误因袭,后果不堪。

笔者参照各本,考核史料,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本为底本,对《黑龙江外记》进行了标点、校刊、注释,现将字误部分献飨。

定有不当,大家指教。

卷一相传始筑城,议在齐齐哈尔,既以中隔嫩汗江不便,改今地。

所以然者,精奇里江水黄不浊故也。

◎一、“汗”衍文。

二、“水黄不浊”,“不”衍文,应是“水黄浊”。

黑龙江水黑……《松漠记闻》诸书……记,◎“松漠记闻”,“记”应是“纪”。

至《辽史》始有黑龙江之称,《道宗本纪》:“太康三年夏四月,泛舟黑龙江”,前此未之见。

◎“太康”应为“大康”。

大康,辽道宗年号。

江欲冰,前数日先有薄冰片片顺流而下,曰冰牌。

黑龙江复有所谓老羌牌者,自俄罗斯淌来,往往有人畜行迹见于上。

◎“冰牌”“老羌牌”皆应作“排”,形似木排而得名。

作者依声误写。

先秦时期的黑龙江

先秦时期的黑龙江

先秦时期的黑龙江作者:周喜峰来源:《奋斗》2018年第08期先秦时期,黑龙江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东胡、秽貊、肃慎等三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族。

肃慎一名,由于中原古书记载不同,又有“息慎”“稷慎”等异写,很可能是本族自称。

“肃慎”的含义,目前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在通古斯语中是人的意思,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其意为东方之鹰即海东青。

肃慎族是黑龙江地区东部的古代民族,大体分布于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松花江以东地区是该族的主要生活区域。

黑龙江省的考古研究证实,肃慎分布区当以牡丹江中游为其南界,西可至松花江中游,北至黑龙江中下游。

实际上,肃慎是居住在这一广大地区的、后来被称为通古斯──满语族为主体的各个部族的总称,即肃慎语族。

肃慎族的社会经济情况,古文献留给我们的资料是极为有限的。

目前仅仅知道从传说中的虞舜时代至西周康王时,他们向中原王朝贡献“楛矢石砮”和名为“麋”的野兽。

“楛矢石砮”显然是他们的狩猎工具和武器,“麋”则是他们的猎获物或驯养的动物。

因此从文献上推断肃慎族在周朝及以前的社会是以狩猎经济为主的。

新开流文化是肃慎先世遗存,而分布在三江流域的由新开流文化演变而来的饶河小南山遗址、抚远海青遗址则可能是商周时期的肃慎遗存。

最有代表性的是宁安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

该遗址距今约三千年,即公元前十世纪,相当于西周。

从莺歌岭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骨器、陶器及住房遗址看,这里的氏族部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及渔猎业。

他们的农业已进入到锄耕阶段,并有了简单的手工纺织。

肃慎人已经穿上了用各种兽皮和原始麻布缝制的衣服。

尽管如此,渔猎业在其经济生活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先秦时期的肃慎族已处于原始社会后期,过着定居的较为稳定的生活。

他们已经从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猪已经从野兽成为家畜,猪饲养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渔猎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大的比重。

尽管肃慎族各部落发展并不平衡,文化也各有差异,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使用“楛矢石砮”,“楛矢石砮”几乎成为肃慎族的特有徽记。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 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 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 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 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 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 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 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老爷岭、完达山脉, 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 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 %;海拔高度在 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 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 西部的松嫩平原, 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 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 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 海拔高度为50---200米 海拔高度为50---200米。
草地之一。 草地之一。
39 39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 野生动物兽类6 20科 88种 野生动物兽类6目20科、88种,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 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 占全国种数的21.6%, 2/3。有林 %,其中一级重 占全国种数的21.6%,其中一级重 地面积2007万公顷 万公顷, 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 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熊、 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熊、豹、虎、 梅花鹿、原麝6 森林覆盖率达 梅花鹿、原麝6种。鸟类19目57科 15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积15亿立方米, 鸟类19目57科 361种 ,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 361种,占全国种数的29%。属一 %。属一 43.6%,森林面积、 43.6% 占全国种数的29%。 类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 是国家最 类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 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白鹳、金雕等12种 鸭、白鹳、金雕等12种。野生植物 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 2100余种 其中裸子植物、 21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 余种, 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 、636 余种, 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 8属、17种,被子植物107科 17种 被子植物107科 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 余种。 价值较高的有种子植物111科 1747种 30余种 属、1747种,种子植物111科、 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 644属 1764种 644属、1764种。有经济价值的野 生植物资源蕴藏量约250万吨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万吨, 生植物资源蕴藏量约250万吨,可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 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 万吨以上, 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野生条草造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 纸原料100多万吨 各种药材125 多万吨, 纸原料100多万吨,各种药材125 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 万吨。 万吨。 山。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代诰命赏析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代诰命赏析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代诰命赏析作者:佟强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05期摘要: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清黑龙江水师营总管三升保和清齐齐哈尔佐领德兴阿诰命的介绍,使读者了解清代诰命的体例、规制,也使人知晓黑龙江水师营及黑龙江将军的一些情况。

文章展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是了解黑龙江清代封诰不可多得的资料。

关键词:诰命;黑龙江;鉴赏诰命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用于告诫臣工或任命封赠官员的命令文书之一。

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

宋代开始以诰命任官和封赠官员,到了明清两代又有许多变化和发展。

清代沿用明制,五品以上官员授以诰命,六品以下授以敕命(含六品)。

据《大清会典》载:“昭垂训行曰诰。

”由皇太后或太上皇向民间发布谕令,也称诰。

诰命书写在宫廷专门定制的织锦之上,盖有皇帝的大红玺印,五色相间。

封诰精美华贵,通体色彩绚丽,除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外,还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清代对有功劳、有政绩官员的奖赏办法之一就是在国家庆典时给官员本人及家属封赠名号。

清制规定,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

由于实行“覃恩封赠”,除了封授官员本身以外,还对官员的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恩封赠,并可延及官员的子孙后人,有的可以封袭数代。

诰命的文字由翰林院撰拟,满汉合璧,交由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刊刻。

康熙二十四年(1685),改为各按官职大小统一撰定文字颁给,文式存贮内阁,刷印成册。

每当封典时,吏部、兵部二部题准封赠职务及姓名,由内阁中书科按品级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后,钤用“制诰之宝”按品颁发。

诰命卷首、卷尾分别织有升降龙纹图样,开头“奉天诰命”四个大字,其文内先简述皇帝的相关旨意,然后是被封赠者的任官事迹或功绩,最后是封授的品秩、袭次等。

清代诰命由于各官员的品级不同,诰命封赠的范围及轴数、图案也各有不同,用五色或三色纻丝织成。

11_60年来东北边疆研究论衡_于逢春

11_60年来东北边疆研究论衡_于逢春

2009年9月第19卷 第3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C h i n a's B o r d e r l a n dH i s t o r y a n d G e o g r a p h y S t u d i e sS e p.2009V o l.19N o.3 60年来东北边疆研究论衡于逢春 从学术史的视角对东北边疆史①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早在20年前就有学者进行,傅朗云、马大正、赵云田、李治亭、厉声、刘信君等均有此方面的论说。

②但这些论文大都着眼于某一时段或某一专题,比较全面地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东北地方史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史梳理的当推李治亭先生。

本文拟在参考李治亭等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础研究、③考古研究、档案文献典籍整理及翻译、研究机构及相关杂志等方面入手,对60年来东北边疆研究成果予以概述,对今后予以展望。

一、基础研究1949—1969年的20年,东北边疆研究显得异常沉寂。

196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编写的《近代东北人民革命运动史》。

这是一部从近代东北地区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视角立论的著述,是上个世纪60年代硕果仅存的东北地方史专著。

同期,1958年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19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马长寿《乌桓与鲜卑》,均涉及东北古代民族。

另外,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④等专著,也涉及东北边疆史。

当时,边疆作为敏感的地区,事涉外交、民族等重要问题,事实上是研究禁区。

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两国交恶,边境冲突迭起,从1970年开始,我国学术界掀起了①②③作为地理概念上的“东北”一词出现较晚,清代及清代以前大都将今日东北地方称为“辽东”,1820年伴随着《嘉庆重修一统志》及所附“皇舆全图”将清朝领域予以确定,东北边疆也被最终奠定。

本文所指称的东北边疆,即以1820年的疆域为基础,同时鉴于东北边疆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本文在评介相关研究成果时,既会将该区域历史上溯到元代以前,也会下追到中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签订后的东北疆域。

黑龙江将军府

黑龙江将军府

黑龙江将军府“黑龙江将军府”1991年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设置以来的重要史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标签:历史见证;文物保护“黑龙江将军府”1991年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设置以来的重要史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十七世纪由于沙俄的不断入侵,清政府于1683年(康熙二十三年),又将宁古塔所辖的西北部地区分出,分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

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率水陆两军对俄作战,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决定性胜利。

黑龙江将军初设1683年驻瑷珲(老瑷珲),1684年迁至黑龙江西岸,即现在的瑷珲城,1693年驻地迁往墨尔根即今天的嫩江县,1699年黑龙江将军驻地迁往齐齐哈尔。

从十七世纪沙俄对黑龙江的侵扰,到1900年沙俄入侵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的设置对保卫祖国领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设在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军的清代历史遗存,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

黑龙江将军的设置的遗存,不单是齐齐哈尔的历史文物,而且是黑龙江三千万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遗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到瑷珲和嫩江县分别作了实地调查,已经无法查到将军衙门和将军府的遗迹,唯有在齐齐哈尔的清代驻防城中仍保留有基本完好的将军衙门、将军府,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无比了。

黑龙江将军的历史遗存,在国际、国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1982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的陈连开教授、东北历史地理专家李建才先生,专程来齐齐哈尔考察将军府。

1987年日本清史研究所的松村润、细各良夫、加藤直人一行专程来齐齐哈尔考察将军府;其后又于1990年再次前来考察将军府和江西的齐齐哈。

这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十分珍视齐齐哈尔的清代遗存,如同“朝圣者到了麦加”一样看待将军府,一睹为快。

一、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历来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我国根据“宪法”于1982年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论清代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生计

论清代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生计

论清代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生计作者:范传南姜彬田雨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11期关键词:黑龙江;站丁;生计;兴衰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95 — 03在道路交通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驿路一直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而作为边防重地的黑龙江,更是清代驿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并逐步形成了以省会齐齐哈尔为中心的纵贯南北,并向周边市镇逐步辐射的驿路交通网。

而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驿站服役的站丁及其后裔,则形成了黑龙江地区的一个重要移民群体——站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增设黑龙江将军,将黑龙江地区由吉林将军辖下划出,单独设治。

但设治后的黑龙江,由于地处边远,且气候严酷,通讯补给异常艰难。

为此,清廷多次派遣官员,实地测量,先后建成多条驿路。

此后,直至清末“裁驿归邮”,黑龙江境内的各条驿路都一直承担着连接边疆与内地的重任。

驿站的顺利运行,势必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员——站丁。

清代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路途遥远、环境酷烈,站丁的来源也因此成为一大难题。

细考之,清初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进驻主要是在康熙二十二至二十五年。

在清廷的多方谋划下,黑龙江地区各驿站的站丁逐步配置齐备。

其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口。

其中人数较少的部分是清廷在当地拨派或招募的少数民族贫困人丁。

这部分站丁人数少,驻驿地点偏远,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影响较低。

而多数站丁的来源,“则是被流放到盛京、宁古塔将军辖地的‘罪人’。

在罪人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三藩之乱’中被俘的吴三桂残部。

至于三藩中的定南与靖南两藩残部,则留在原地驻防或返回北京,并未现身黑龙江驿站。

”〔1〕此后,随着驿站的逐渐设立以及站丁的入驻,一个新的移民群体——站人逐渐形成,并在整个清朝中后期成为黑龙江地区驿站交通的绝对承担者。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下各驿站的站丁,特指归属所在驿站管辖、服役的男性丁壮。

他们拥有额定的编制,且需“站丁每三年编册送(兵)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目录一、古代黑龙江历史演进的重要画卷历史上,黑龙江独自孕育或与其他地区共同养育了五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及其政权。

黑龙江广袤的地域资源和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精神,包容大气的胸怀,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数次大交流、大融合,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鲜卑南迁建立北魏王朝鲜卑族本居于大兴安岭北段的丛林中,为取得更好的生活环境,西汉后期,走出丛林,南迁到今达赉湖一带。

东汉时期,西迁匈奴故地,占有了辽阔的草原地区,并吸纳残存的匈奴人“十余万落”,实力大增。

又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王朝。

这是黑龙江先民第一次入主中原,促进了中国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打破了汉族一统中国的格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1.鲜卑人故地嘎仙洞2.南迁大泽3.北魏政权建立4.北魏石造像5.胡汉通婚,孕育出不拘一格的民族融合气象,影响到隋唐以后的多元文化繁荣发展(二)勿吉南迁黑龙江东部的古老族系肃慎在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其核心区域在今三江平原中部。

魏晋时期,形成了几个大的部落联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出现了早期城邦国家的架势,迅速强大起来,并对外扩展势力,向南灭亡了北沃沮,向西南占有了夫余的大半土地,还与强大的高句丽争锋。

这是肃慎族系第一次走出龙江。

勿吉人虽没有入主中原,但走出黑龙江,占有了东北大部。

1.勿吉鲸吞夫余大半2.勿吉南征高句丽3.灭亡北沃沮(三)渤海国渤海国是满族的先世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是唐中央政权管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疆域包括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滨海地区的兴凯湖以南,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渤海国处处以唐为榜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号称“海东盛国”。

从公元698年大祚荣建国到926年亡于契丹,渤海国存在了228年,是黑龙江古代社会发展两个高潮的第一个。

1.靺鞨人建立渤海国(1)大祚荣东走建立渤海国(2)渤海渡海攻唐登州(3)渤海经略朝鲜半岛东北部2.繁荣的渤海上京城上京城周长30多华里,超过新罗王京和日本平城京,是当时东北亚最大的城市。

像唐长安一样有东市西市,市面繁荣。

(1)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寺庙(2)宽阔笔直的朱雀大街(3)店铺林立,人潮涌动的东市西市。

(4)鳞次栉比的各类大小作坊3. 渤海与唐的经济文化交流(1)络绎于途的渤海使节、商人、留学生(2)渤海请准到唐朝“入寺礼拜”,打开了国门也打开了佛门(3)渤海学子在唐宾贡科及第(3)渤海的熟铜、良马在唐广受欢迎(5)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本国》4. 渤海人下东洋8至10世纪,渤海国34次遣使团渡海到日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比郑和下西洋早5至7百年。

(1)渤海使团船队横渡日本海(2)日本对渤海使团的接待(3)渤海使团队和日本队打马球(4)日本学问僧灵仙与渤海学问僧贞素两人在唐相识,结成深厚友谊,是渤日友谊的佳话,也是唐日友谊的佳话5.独具特色的渤海音乐、舞蹈(四)契丹人建立辽辽由契丹人建立,契丹源出鲜卑宇文部。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向东灭亡了渤海国,向南进一步巩固了先前从中原政权取得的“燕云十六州”,压制北宋,向西征服诸多游牧部落,建立起一个辽阔的大帝国。

强大的辽政权声名及于中亚甚至东欧,俄语中“中国”一词即是“契丹”一词的音译。

黑龙江地区从辽代开始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

1.阿保机金铃岗筑坛即位,契丹国建立2.契丹灭渤海契丹国统一了东北3.东丹国南迁虽然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遭到空前破坏,却促进了辽东等地的发展4.辽军南下屡败北宋(五)女真人建立金金由黑水靺鞨后裔女真族完颜部建立。

公元1116年完颜阿骨打创建大金国,定都会宁府(38年后迁都燕京),即今阿城白城。

金国国力强大,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是第一个把北京定为首都的朝代。

金是黑龙江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1.女真五国部阻断“鹰路”之战2.头鱼宴上的阿骨打阿骨打拒辽主起舞之命,表现了不畏强权的精神,阿骨打于此决心反辽。

3.出河店之战女真取得反辽的决定性胜利4.大金国建立5.名将金兀术6.徽钦二帝被掠7.繁荣的金上京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冶铁业、手工制作业发达,建筑业空前发展,商贸兴盛,文化艺术繁荣,成为声名远播的大城市8.完颜亮迁都金中都(今北京)从此,金国的重心移到中原,将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为中国版图北部边疆的确定奠定了基础9.女真人拜天射柳与春水秋山10.猛安谋克制(六)蒙古建立元元朝由蒙古族建立。

蒙古族最早可追溯到古东胡族系。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同意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并在不断扩张中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纵横万里的大帝国。

元代的黑龙江,前期为藩王封地,后期为辽阳行省辖地。

元代黑龙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较金代倒退了许多,唯一有发展的是驿路交通。

1.蒙古灭东夏国2.蒙古灭金3.乃颜叛元元在黑龙江地区的藩王乃颜举兵反,试图夺取皇位,但失败。

(七)明代奴儿干都司与亦失哈奴儿干都司是明代统辖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机构,是中央政权在黑龙江下游设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军政机构,是明代开疆拓土的大事件。

与郑和同时代的亦失哈,是黑龙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1.内官亦失哈七次率官军巡视奴儿干都司,夏秋走水路,冬天狗爬犁2.一次巡视曾带官军二千人,巨船五十艘,场面浩大3.设永宁寺,立永宁寺碑(八)清代黑龙江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清政府赖以维持统治的兵源地,所以实行了一些特殊政策(除边疆地区共有的军政合一的将军制外,还有封禁制等)。

其结果一方面保持了黑龙江人勤俭耐劳、骑射尚武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也使本已存在的与中原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并最终导致边疆空虚和大片领土的丢失。

1.满族建立清(1)三姓(依兰)是满族先世的一支——建州女真的故乡(2)呼兰河流域是是满族先世的另一支——扈伦四部的故乡(3)建州女真南迁(4)扈伦四部南迁2.宁古塔将军衙门(1)清前期统辖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机构(2)宁古塔将军巴海与流人吴兆骞3.黑龙江将军衙门与萨布素(1)清代统辖黑龙江地区的机构,从此东北由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镇守,此为黑龙江省设立源头(2)黑龙江首任将军萨布素守边卫国(3)康熙二十一年,为反击沙俄侵略势力,清廷派副都统郎坦带人往索伦之地侦探地区,纳兰性德奉命同往,往返途中著诗十余首4.驰骋南北的黑龙江马队黑龙江马队是清军中的劲旅,在维护统一,抵御侵略中屡立战功,如守卫了贝加尔湖边境,远征新疆,远征缅甸、尼泊尔,平定台湾天地会之乱等(1)战功赫赫的索伦劲旅(2)鄂温克族的杰出将领海兰察(3)乾隆二十八年,清政府选派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鄂温克官兵各500名,携带家眷,永戍新疆5.清代满族的京旗文化黑龙江地区的满族文化是带有京都文化色彩的京旗文化。

乾隆年间,五次将北京八旗移民黑龙江,开始了动土开荒、不废骑射的生活,带来了京旗文化,如喝豆汁、珍珠球、东北大鼓、雪地走、赛船、鞑子秧歌等6.莽式空齐舞、喜起舞是清代满族舞蹈7.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黑龙江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于明末清初,发展壮大于有清一代,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

(1)赫哲族:黑龙江独有,渔猎文化颇具代表性,被称为“使犬部”或“鱼皮部”(2)鄂温克族的使鹿文化(3)鄂伦春的游猎文化(4)达斡尔的游牧文化(5)萨满教:我国北方各民族,在各种宗教未传入之前大多信奉萨满教(九)流人文化清政府以苦寒的黑龙江地区为犯人流放地,先后被流放至此的“犯人”数以万计。

流人到黑龙江,大部分被分到八旗当差,或给八旗官兵为奴,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贡献了力量。

一些有文化的往往以设塾授徒为业,或入官府为幕僚,个别的甚至有经商小富的。

他们不但给黑龙江地区带来了文化,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黑龙江人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1.七子诗会清代由流人组织的诗社,是黑龙江第一个诗社2.流人经商清初,在黑龙江的很多地方没有专职的商人,人们通过以物易物方式获取生活用品,流人改变了这一状况3.促进黑龙江文化的发展,如教育、戏剧、音乐、美术、医药、宗教等。

吴兆骞等皆以教书为生4.流人参加清初抗击沙俄入侵。

清政府在齐齐哈尔、瑷珲设立了水师营,规定“流人除旗下及年逾六旬者,一概当役”二、黑龙江人反抗侵略与殖民统治的重要画卷黑龙江军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

早在英帝国侵略中国的两个世纪之前的17世纪,黑龙江军民就进行了抗击沙俄入侵的斗争。

同样,早在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前6年的1931年,黑龙江军民就开始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全国是8年抗战,黑龙江是14年抗战。

黑龙江是东北抗战的主战场,抗联共11个军,其中9个军在黑龙江。

1. 乌扎拉村之战17世纪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的一次战斗2.呼玛尔之战17世纪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的一次战斗3.雅克萨之战17世纪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的决定性战斗4.《中俄瑷珲条约》通过此条约,沙俄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 《中俄北京条约》通过此条约,沙俄侵占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6. 不屈的瑷珲19世纪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的战斗7. 寿山将军殉国晚清时期,为抵抗沙俄入侵,黑龙江将军寿山誓死不降,以身殉国8.哈尔滨“红色之路”(1)瞿秋白在哈尔滨耳闻目睹“国际歌”(2)哈尔滨成为中共早期领导人、苏俄革命者、共产国际、苏联红军中的华侨往来两国的中转站(3)中共六大接待站(4)左翼文艺阵营楚图南、韩乐然与“灿星社”中共地下党韩铁生与《哈尔滨晨光报》、哈尔滨通讯社、《哈尔滨日报》塞克与《哈尔滨晨光报》金剑啸侯小古与“哈尔滨口琴社”萧红萧军与“牵牛坊”刘焕秋与寒光电影公司(5)哈尔滨是俄苏期刊书籍集散地,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关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学9.中东铁路大罢工中国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和俄国工人一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早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上海工人大罢工10.中东路事件以往认为是奉系军阀反苏事件,目前认为是中国政府试图收回主权而酿成的事件11.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是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先声,至今都有重大国际影响(1)哈尔滨火车站起事现场,已有纪念性标志(2)关押地南岗花园街角(3)就义地抚顺监狱12.五四运动与哈尔滨救国唤醒团(1)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2)早期共产党人马骏与周恩来13.陈为人与中共哈尔滨独立组14.吴丽石与中东铁路第一个工人党支部15.刘少奇领导中东路工人斗争“一一九”反修五路爱国运动(1)日本田中奏折(2)《满蒙新五路协约》(3)1928年11月9日,哈尔滨大中小学生5000人游行争路权,与军警冲突流血,是震惊全国、影响深远的哈尔滨学生运动16.1929年,史沫特莱在哈尔滨采访后,发出关于日本侵略中国野心的著名论断《日本在满洲的铁拳》17.江桥抗战(1)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2)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18. 哈尔滨保卫战(1)东北军系统抗战的重要一役(2)李杜、冯占海、赵毅19. 日军“731”细菌部队的罪恶20. 日本开拓团在黑龙江的殖民(1)与军事侵略相辅相成的移民侵略(2)方正百姓收养日本遗孤21. 范斯白与东北义勇军(1)国际间谍(2)支持东北义勇军(3)揭露日军侵略东北(4)被日军追杀22.抗日大英雄杨靖宇23. 女英雄赵一曼24. 冰趟子战斗中的赵尚志25. 戎马一生的周保中26.教授将军冯仲云27. 民族英雄李兆麟28. 八女投江29. 传承抗联精神的抗联战士李敏30.土龙山暴动暴动队伍后来发展成抗联第八军31. 伪满第三飞行队起义32.黑龙江民报事件33.抗联西征与露营之歌34.成立东北抗联(英雄谱:各军军长)35.虎头、东宁、孙吴等要塞及残害、屠杀劳工36.东北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攻占东北战略要地37.方正、鸡西(麻山)等地日本开拓团逃亡中集体几百人自杀38.苏联红军出征东北三、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历史画卷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成为我党军事指挥中心,是我党的战略后方,是巩固的根据地,为东北和全国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并为党领导城市工作、领导工业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